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一、量表编制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逐步兴起,服务的对象不断扩展,从大学生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儿童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呈现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随着对心理健康观念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并重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先后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等问题。
我们认为,科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估等工作的逻辑起点。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7日,第5版科学的评估需要科学的工具,考察以往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工具,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引进的工具多,本土的工具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起步迟,基础差。因此在工作开展之初,研究者引进了一批国外心理健康的测查评估工具,如SCL—90、UPI等。不可否认,这些工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阶段对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东西方文化差异、理论认识的差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土化的工具少之又少。研究工具的编制、开发成为实践和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适合临床诊断性的工具多,适合发展指导性的工具少。以往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量表多是基于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疾病症状建立选项,更多适合于精神疾病的判断与筛选。我们认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概念内涵应区别于社会上针对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维度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其现实生活,从其心理与行为的积极方面入手,并且面对正在成长与发展中的广大学生主体;不仅具有筛查诊断作用,更应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具备指导意义。
第三,适合中学生至成人群体的工具多,适合小学生等低龄群体的工具少。现有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测查量表是针对成人群体开发设计的,如使用较广泛的SCL—90适合于初中以上群体。尽管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能追溯到童年期,但适合于小学生的自评工具是非常缺乏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心理健康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期为测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种简便、适用的工具。
二、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体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并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从中可以推演出心理健康的两方面基本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践,我们支持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对心理健康内涵的以上基本认识是本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下面就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内涵的基本认识作具体说明,这也是我们编制本量表的四个基本维度。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等。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综合指标。适应是指个体能改变其角色、规则以减轻环境中的压力的能力。不适应的行为往往影响个体的日常活动,而好的适应行为则促进了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独立性。中小学生的适应问题主要指两个方面: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
三、量表的编制与修订过程
(一)编制
量表编制工作始于1996年。课题组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实践、学生和教师访谈、专家评价等于一体,设计原始量表(共164个题目),从学习、人际关系、自我三个维度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习维度由五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满足感、体脑协调性、环境适应性、学习习惯、情感感受性。人际关系维度由五个次级维度构成:信任感、稳定性、合群性、独立性、建设性。自我维度由七个次级维度构成: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学术自我、自我认同、认知自我、生理自我。
(二)初步修订
原始量表形成后,1999年在某普通学校随机抽取1 000人进行了测试俞国良、王燕等《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3期,第49~53页,经过项目分析和三个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调整到114道题。调整后,学习分量表保持原次级维度不变;人际关系分量表去掉原稳定性次级维度,增加亲密性次级维度;自我分量表调整为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学术自我、自我认同五个次级维度。本次修订情况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再次修订
2002年,本课题组对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增适应分量表。在原114道题的基础上增加有关适应的题目,构成150道题的量表,从北京、浙江等地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取样近3 000人进行了测试,对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已有较明确的理论构想,所以此次修订主要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检验量表的构想效度。经调整后的正式量表由学习、人际关系、自我、适应四个分量表构成。
四、量表的结构
经过再次修订后的正式量表仍为114道题,但由四个分量表构成。其中学习分量表由自我满足感、体脑协调性、环境适应性、学习习惯四个次级维度构成;人际关系分量表由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独立性四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分量表由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人际自我四个次级维度构成;适应分量表由生活自理和亲社会行为两个次级维度构成。各个维度基本含义如下。
(一)学习分量表
(1)自我满足感(X1):指从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便会增强自己的信心,知道自己本身具有某种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2)体脑协调性(X2):指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学习中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防止学习中常见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环境适应性(X3):指在学习中保持和现实环境的接触。高分者能面对现实,保持与环境的有效接触。低分者长期脱离学习环境胡思乱想,易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4)学习习惯(X4):指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分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订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经常整理所学知识等),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低分者的不良学习习惯则会成为其心理健康的障碍。
(二)自我分量表(1)社会自我(Z1):指学生在学校与社会情境中人际关系的状况,作为社会成员角色的胜任感,以及对公众、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知觉。(2)家庭自我(Z2):指对家人、家庭的评价与满意度,与家人的关系,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角色的胜任感,以及对家人、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知觉。(3)情绪自我(Z3):指个体情绪的倾向、主导心境、情绪稳定性,以及学习中的体验,如焦虑、紧张等。(4)人际自我(Z4):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性。
(三)人际关系分量表(1)认同感(R1):指社会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对交际群体感到满意,接纳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等。(2)信任感(R2):指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有基本的信任,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3)合群性(R3):指能够被老师、同学所接纳,有归属感。(4)独立性(R4):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能与他人亲密合作。
(四)适应分量表
(1)亲社会行为(S1):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相对,包括帮助、安慰、分享、合作、爱护等方面。(2)生活自理(S2):指个体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表现在饮食、衣着、个人卫生、睡眠、外出等方面。
五、量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在使用时必须对量表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它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严格培训测量人员
心理测量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所使用的心理测量技术和量表内容。测试人员对有关测试题和使用手册要反复阅读和练习。
(二)测量过程要科学化、程序化
心理测量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更要慎重。测量过程必须科学化,其中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1)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如测量的时间、地点,被测学生的健康状况、情绪、态度等,都要详细记录,为日后全面、正确地分析、解释结果做好准备。
(2)控制好测量误差: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相应的规定程序,测量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测量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会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要严格控制,如测量人员的言语、行为、情绪,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自行删减或更改测量程序等。(3)评分过程科学化:评分对心理测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测量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评分的过程中,因此测量人员必须学会客观地进行评分,避免评分误差的产生。
(三)要全面了解被测对象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多侧面的,只有对一个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考察,包括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现状、过去经历以及他在不同情景中的行为反应等,才能对他的心理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也才能对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诊断。为此,我们要从多种角度全面了解、考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而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谈话或是一次心理测验的结果就对被测量者的心理问题下断言。
(四)正确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结果
正确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结果,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全面看待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有信度、效度问题,我们解释任何测量结果时都不能认为是绝对准确的;另一方面,心理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对学生的成长作出及时有效的辅导,而不是用来进行人员的筛选、给学生贴标签。因此,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只是了解情况而已,或是采取嫌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且心理测量人员对测量结果要保密,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隐私。
(五)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向被测学生解释测量结果,是学校心理测量的重要环节。如何解释测量结果对学生心理健康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某个学生没有心理问题,由于进行了某种心理测验反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往往是由于测验解释人员不负责任的言语给学生的错误暗示造成的。在解释测量结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尽量少用术语,如果非用不可,也要向学生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2)要做详细的解释工作,对测量结果的各种可能性都要解释,不要用绝对的语言和轻易地下断言;(3)不能给学生任何负面的暗示,要以发展性的观点解释学生的问题,并向学生提供改进意见,必须把心理健康测量与心理辅导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包含了中国常模。该测验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构成,测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慌量表),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
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每个项目后面有“是”和“不是”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
该测验属于团体测验(也可个别施测)。测验实施时,先发给被试每人一份“MHT回答纸”,要求填写上省、市、区、县、学校、年级、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测验日期等。待被试填写好上述各项后,再发下测题本,要求被试根据指导语来进行,边看边听主试朗读,同时做好“例题”练习。待被试掌握了答题方式之后,方可开卷进行正式测试。适用对象为小学四年级以上至高中阶段。
测验的计分规则是:凡是选“是”答案者记1分;选“不是”答案者记0分。在整个问卷项目中,组成效度量表的项目共有10项,它们是第82、84、86、88、90、92、94、96、98、100项。如果它们的得分合计起来比较高,则可以认为该被试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对得高分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并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
除去效度量表项目,将余下的全部问卷项目得分累加起来,即可得到全量表分。全量表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认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有的可能表现为攻击和暴力行为等,因而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
除效度量表外,由测验项目组成的八个内容量表的组成与含义如下:(一)学习焦虑
由第1、2、3、4、5、6、7、8、9、10、11、12、13、14、1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学习焦虑低,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二)对人焦虑
由第16、17、18、19、20、21、22、23、24、2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热情,大方,容易结交朋友。
(三)孤独倾向
由第26、27、28、29、30、31、32、33、34、3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爱好社交,喜欢寻求刺激,喜欢与他人在一起。
(四)自责倾向
由第36、37、38、39、40、41、42、43、44、4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
(五)过敏倾向
由第46、47、48、49、50、51、52、53、54、5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敏感性较低,能较好地处理日常事物。
(六)身体症状
由第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在极度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身体异常表现。
(七)恐怖倾向
由第71、72、73、74、75、76、77、78、79、80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对某些门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恐怖感。
(八)冲动倾向
由第8l、83、85、87、89、91、93、95、97、99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十分冲动,自制力差。这类被试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冲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
年级 班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说明:这个测验是调查你的心情和感受的,不是测验智力和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无关,答案也没有好坏之分。①请按照你平常所想的如实回答。②每一问题都要回答,但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难以决定时,请选与你最接近的答案。③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④回答时间没有限制,但不要过分考虑,请写出你最初想到的答案。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是”和“否”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请把你所选的答案在相应的“□”上画上√。
先做二个例题:
是
1、早晨起来,你是否感到头疼。□
2、你是否一考虑到以后的事情就感到担心。□
问卷测题
是
1你晚上要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 2老师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很不快? □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 6你考试时,想不起原先掌握的知识时,是否会感到紧张不安? □ 7你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 9你是否希望每次考试都能顺利? □ 10你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是否总担心完不成任务? □ 11你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是否总是怕读错? □ 12你是否认为学校里得到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大可靠? □ 13你是否认为你比别人更担心学习? □ 14你是否做过考试考坏了的梦? □ 15你是否做过学习成绩不好时,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训斥的梦? □ 16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 17你受到父母批评后,是否总是想不开,放在心上? □ 18你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是否就不想再干了?□ 19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 □ 20你在大家面前或被老师提问时,是否会脸红? □ 21你是否很担心叫你担任班级工作? □ 22你是否总是觉得好像有人在注意你? □ 23你在工作或学习时,如果有人在注意你,你心里是否会紧张? □ 24你受到批评时,心情是否不愉快? □ 25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总是不安? □ 2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大会笑? □ 否
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你是否觉得到同学家里去玩时不如在自己家里玩? □ □ 28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 □ 29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个人玩? □ □ 30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不想加入? □ □ 31你和大家在—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 □ 32你是否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 □ □ 33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 □ 34你是否不喜欢同别人谈话? □ □ 35在人多的地方,你是否觉得很怕? □ □
36你在参加排球、篮球等集体比赛输了时,心里是否一直 认为自己没做好? 37你受到批评后,是否总认为是自己不好? 38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9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不用功的缘故?你做事失败的时候,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大家受到责备时,你是否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 42你参加乒乓球、羽毛球、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是否一出错就特别留神? 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你是否认为自己难以应付? 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了”? 你和同学吵架以后,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46你心里是否总想为班级做点好事? 47你学习的时候,思想是否经常开小差? 你把东西借给别人时,是否担心别人会把东西弄坏? 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你心里是否很烦躁? 你是否非常担心家里有人生病或死去? 你是否在梦里见到过死去的人? 你对收音机和汽车的声音是否特别敏感? 你心里是否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做好? 你是否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你在决定要做什么事时,是否总是犹豫不决? 你手上是否经常出汗? 你害羞时是否会脸红? 你是否经常头痛? 你被老师提问时,心里是否总是很紧张? 你没有参加运动,心脏是否经常扑腾扑腾地跳? 你是否很容易疲劳? 你是否很不愿吃药? 夜里你是否很难入睡? 你是否总觉得身体好像有什么毛病? 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体型和面孔比别人难看? 66你是否经常觉得肠胃不好? 67你是否经常咬指甲? 你是否经常舔手指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你是否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 □ 70你去厕所的次数是否比别人多? □ □ 71你是否很怕到高的地方去? □ □ 72你是否害怕很多东西? □ □ 73你是否经常做噩梦? □ □ 74你胆子是否很小? □ □ 75夜里,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 □ 76你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时,是否很怕? □ □ 77你是否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 □ □ 78你听到打雷声是否非常害怕? 79你是否非常害怕黑暗? 80你是否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你? 81你是否经常生气? 82你是否不想得到好的成绩? 83你是否经常会突然想哭? 84你以前是否说过谎话? 85你有时是否会觉得,还是死了好? 86你是否一次也没有失约过? 87你是否经常想大声喊叫? 88你是否能保密别人不让说的事? 89你有时是否想过自己一个人到远的地方去? 90你是否总是很有礼貌? 91你被人说了坏话,是否想立即采取报复行动? 92老师或父母说的话,你是否都照办? 93你心里不开心,是否会乱丢、乱砸东西? 94你是否发过怒? 95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就—定要拿到手? 96你不喜欢的功课老师提前下课,你是否会感到特别高兴? 97你是否经常想从高的地方跳下来? 98你是否无论对谁都很亲热? 99你是否会经常急躁得坐立不安? 100对不认识的人,你是否会都喜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的阳光工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于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一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1>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2>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3>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老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积极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四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公务员之家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教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5.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主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领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主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6.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7.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8.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有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学
院:
体育学院
班
级:
10级2班
姓
名:
宋
昇
学
号:
2010121224
第四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名词性解释:
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者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狭义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教育部发文:1999年8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99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次用到“心理健康”术语。
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1:教育性;2:全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义:建立在大课程的概念上,包括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狭义上专指前者。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的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以及成就归因这四个方面。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内在推动力。(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类型。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及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既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教育而存在的。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主体性。
情绪认知:是指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况的推测,依赖于个人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关系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情绪表达: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纾解情绪,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
情绪管理:就是掌控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的缓解消极的情绪。
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方式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消费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技术,向学生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态度,使其获得必备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学会保护自身的权利,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
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同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生涯教育:指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上,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是哦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人的生活形态。
个别心理咨询:是指“一对一”式的咨询,是与较深入的探讨来访者个人化的心理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团体心理咨询:又称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
问答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
(1)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2)发展性标准:尽其所能的勤奋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心理健康的评价(1)适应良好;(2)无心理困扰;(3)有较
强的复活力
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适应问题
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对策(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及时运用反馈和评价(3)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4)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5)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努力
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对策(1)做好上课笔记(2)课前做好笔记(3)做好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 3:学习自信心不足—对策(1)积极的暗示(2)辅导学生建立短期目标,从小成功中获得成就感(3)改变参考系,参照自我的进步
(二)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需要,改变自己的位置,注重师生互动(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安排互动(2)班集体建立详细具体的规范(3)营造积极的班风(4)帮助学生提高人际认知水平(5)帮助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首先认识到任何家庭亲子都有矛盾(2)既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考虑父母的(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4)自己有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承认改正
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趋势:P 82(非重点内容,但看下书)
自我认识的的途径和方式
(一)物质世界
(二)社会世界:方式:1:社会比较2:
反射性评价
(三)心理世界:方式:1:内省2:自我知觉过程 3:因果归因
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
(一)自尊的培养 方式:(1)教育学生学会
自尊自重(2)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二)自信心的培养 方式:(1)给与学生积
极评价(2)因材施教发掘潜能(3)自我竞赛获得自信(4)创造机会发挥特长(5)集体赞许互相尊重
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
(一)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
(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三)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经常是无条
件服从、崇拜和敬畏的。
(二)在初中阶段后期,特点如下:(1)学
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3)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具有选择性(4)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
师生关系的分类: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拒绝型。
师生关系的教育和辅导(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
(一)尊重学生,注意师生互动;
(二)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三)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同伴关系的教育和辅导
(一)教育方式:(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同伴互动(2)建立班级活动规则,重视学生非正式团体
(二)交友原则:(1)善交益友;(2)乐交
诤友;(3)不交损友
(三)交友技巧:(1)倾听;(2)换位思考 亲子关系的教育和辅导
(一)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1:了解子
女对父母的期望,包括(1)关怀与帮助(2)倾听与理解(3)爱与积极情感(4)接受和赞许(5)信任
2: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 3: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方式
(二)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
巴昂-1997-世界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巴昂情商量表》 建立关系的技巧:(1)同情;(2)无条件积极关注;(3)真诚;
生涯教育辅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气质等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专业、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升学和择业的决策能力与技巧
情绪的一般功能:包括适应功能,机动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会(1)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2)积极的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3)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会(1)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怎样合理表达情绪:(1)觉察自己的情绪(2)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3)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4)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5)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实施分享与体验教学(3)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第八章重点看:个别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形式,影响因素,技术 特点:(1)心理性;(2)职业性;(3)人际性;(4)成长性。影响因素:(1)个别心理咨询的共同要素;(2)咨询师的因素;(3)来访者的因素(1:心理痛苦的程度;2:改变的动机;3:人格特点);(4)其他因素(1:资访关系;2:理论,策略和方法)。
个别心理咨询的设置:环境,时间 过程(1)进入与定向;(2)问题—个人探索;(3)目标与方案探讨;(4)行动转变;(5)评估/结束 常用技巧:(1)积极倾听;(2)询问;(3)观察;(4)面质;(5)自我暴露;(6)解释;(7)指导
关于活动设计:P152
最后一个问题: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差别?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测量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测量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
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
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
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宁的心理状态。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不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
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
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打开心扉。
主动寻求帮助,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Asking for help makes you strong!
考试焦虑测验表
指导语:考试是一种紧张刺激,易引起适度的焦虑,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属正确现象。但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危害认知过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会损害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测验可以判别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该测验由33个问题构成,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其中,与自己情况“很符合”的记3分,“较符合”的记2分,“较不符合”的记1分,“很不符合”的记0分。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2、临近考试时,我就拉肚子。()
3、一想到考试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温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个坏分数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我注意力越难集中。()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当听到考试的铃声响时,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冷。()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考试过程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僵或发抖,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时,我会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我担心如果考了坏分数,家长或老师会严厉指责我。()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在现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分:
考试焦虑测验说明
1、镇定(得分为0-24分),说明该学生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其对考试毫不在乎。
2、轻度焦虑(25-49分),说明该学生面临考试时有点惶恐不安,但仍属正常范围。轻度焦虑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3、中度焦虑(50-74分),说明该学生面临考试时心情过于激动,焦虑感过高,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并会对心身健康有损害。
4、重度焦虑(75-100分),反映该学生患有“考试焦虑症”,每逢考试来临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考试时,往往会发生“怯场”,严重影响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对心身健康很不利,应该通过心理辅导,消解焦虑程度。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1、2、3、4、5表示。
(1)无:自觉该项目无问题
(2)轻度:自觉有该项目问题,轻度出现。
(3)中度: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度。
(4)偏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等严重。
(5)严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注意:
1)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
2)每个题目都要答。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从无()
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2、我心情时好时坏。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5、我感到苦闷。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的很慢。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3、容易哭。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5、我感到心神不安,做立不安。
从无()
重()
严重()
16、经常责怪自己。
从无()
重()
严重()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从无(重()严重()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从无()
重()
严重()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从无()
重()
严重()
20、觉的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从无()
重()
严重()
21、大叫或摔东西。
从无()
重()
严重()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从无()
重()
严重()
23、必须反复洗手,反复数数。
从无()
重()
严重()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从无()
重()
严重()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从无()
重()
严重()
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轻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度(偏
偏)偏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从无()轻度(重()严重()
38、我讨厌做作业。
从无()
轻度(偏重()
严重()
39、家里环境干扰我学习。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40、我讨厌上学。
从无()
轻度()重()
严重()
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
偏)中度()偏)
中度()中度()
偏中度()
偏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43、感到心里烦躁。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48、明知道担心没有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从无()
轻度()中度(重()
严重()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55、我讨厌考试。
从无()
轻度()
中度(重()
严重())
偏)
偏)
偏)
偏)偏)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56、心里总觉得有事。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57、经常有想自杀的念头。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与解释
一、量表简介: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由60个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的评分按5级制的评分进行。每个项目后面共有5个等级共数十种选择,这五个等级是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与严重。分别按照等级的程度用1、2、3、4、5组成。
二、评分方法: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
三、评分标准:
(一)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二)中国中学生健康量表,测试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除用10个因子的分数进行判断外,还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
使用总均分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分——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4分——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5分,表示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
1)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2)偏执:包括11、20、24、26、47、49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包括19、21、25、50、52、58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4、17、18、45、51、59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5)抑郁:包括5、13、14、16、44、57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6)焦虑:包括6、15、34、43、46、56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7)学习压力:包括31、33、36、38、40、55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8)适应不良:包括1、8、9、29、39、41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
9)情绪不平衡:包括2、7、27、32、35、53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
10)心理不平衡:包括28、30、37、42、54、60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某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
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逐步症状减轻和消失。如果自己心理调适已经超过一个月尚没有缓解,最好找心理老师辅导。
如果某因子分超过4分,可自己心理调适。一周后再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再测试一次,如果该因子分仍为4分以上,请找心理老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