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顾城的诗
.浅谈顾城的诗
×××,文学院
摘 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在短短三十多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两千多首诗歌。他的诗歌根据精神风貌可分为两个阶段:‚童话世界‛的构建和‚天国花园‛的坍塌。顾城的诗自然简洁,未加刻意雕琢却独具艺术特色。意象在顾城的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众多的意象,通过作者丰富大胆地想象和崇尚自然的纯真,巧妙地被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幅或美丽,或阴暗的理想王国画卷。
关键字:顾城;诗歌;朦胧诗
The simple consideration of Gu Cheng’s poems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bstract: Gu Cheng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misty, in a short span of thirty years of life, he wrote more than 2000 poem.According to the spirit,his poem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construction of fairy tale”,“ the collapse of the garden of paradise”.Gu Cheng's poetry, natural simplicity, without sedulous carve but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Images in Gu Cheng's poem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numerous images, through the rich imagination and bold to advocate natural pure, has cleverly combined together, forming a picture or beautiful, or dark picture of ideal kingdom.Keywords: Gu Cheng;poetry;misty poetry
一 引言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而近现代诗歌则发展较为短暂,不过短短九十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诗歌史上能起建构作用的亦是凤毛麟角。早期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老一辈诗人,近现代当属顾城、海子、舒婷、北岛等新生代诗人建树最大。80年代,朦胧诗盛行于中国文坛。作为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顾城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顾城一生短暂,但却为我们留下大量有价值的诗作,顾乡编辑的《顾城诗全集》中,收录了顾城的两千多首诗。和近代以来活跃于诗坛的许多诗人一样,他文采出众,诗歌语言华丽优美,简洁生动;他的诗作风格迥异,体裁多样,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一席之地。所不同的是,顾城是一位天才诗人,有着善于发现自然和自我的眼睛,他仅接受过几年的正规教育,在诗歌方面自学成才。他想象力丰富,他用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美丽的画面。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我国诗歌史上唯一的‚童话诗人‛,他为自己,为广大的读者建构了一个‚童话世界‛。他纯真,简单但又脆弱和极端。最终,随着天国花园的坍塌,他也亲手毁掉了自己和妻子,毁掉了他精心建筑的童话。
二 顾城诗歌分类
对于顾城诗歌的分类,顾城本人曾有过精辟的见解。1992年,顾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提到,自己的诗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1969-1974 年)、文化阶段(1977-1982 年)、反文化阶段(1982-1986 年)和无我阶段(1986 年以后)。按顾城自己的表述,在‚反文化阶段‛,‚我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的心理,并使用荒诞的语言‛ [2],在‚无我阶段‛,‚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对‘我’的寻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
[2]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这‚反文化‛和‚无我‛两个阶段,本质上具有共通的一面,都带有明显的反人类与反人本倾向.顾城后期受西方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哲学、诗学思想的影响。顾城创作后期,甚至生命的后期都在受着这种后‚文化‛的重要影响。
顾城一生作诗两千余首,其中更有不少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佳作。但纵观总体,可发现其诗歌整体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我们根据其诗歌的精神风貌,将其分为两大阶段。
(一)第一阶段:对童话世界的构建
从创作开始到1983年,是顾城诗歌创作的前期。这一时期诗歌众多,虽然也有关于死亡、伤痕等的作品,但总体格调也是昂扬上进的。他热爱着自然,热爱着生活,他自顾自的构建着美丽的王国,字里行间掩饰不住对世界、对未来的好奇与憧憬。
1979年,顾城以一首《一代人》确立了他在新诗诗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一代人‛的标题后,整首诗就变成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呼声:经历文革,伤痕累累后,人们重新振作,对新时代的期盼和探索。这首诗强烈地反映了文革后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
顾城年少时就善于思考,对生活、自然有着敏感的感受力。六岁即写下一首《写在明信片上》。八岁就有了创作的意识。十岁那年,文革开始。父亲顾工为军队诗人,遭到了迫害。顾城被牵连在内。当时家里的书都被抄走,唯一漏下一本《昆虫记》。这是顾城早期的‚心灵鸡汤‛,也可以被称为是顾城的‚圣经‛。顾城就在这本书里开始了他人生最初的自觉。之后又读了《昆虫世界漫游记》、《趣味昆虫》等书。1969年,13 岁的顾城就随同父亲下放到山东潍河岸边的荒滩上,他在那里度过了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难忘岁月。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单调的日子里,只有大自然与他相伴,他爱上了自然。因为过着类似与世隔绝的日子 里。他与自然为伴,与动物为伴,与自己为伴。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他开始文学的自觉创作。他开始用优美的语言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开始构建他心中的童话王国。
1971 年,他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了《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 [2]。这个世界里那么清晰美丽,这里朴素、自然、纯净,没有外界的打扰,这里充满了理想主义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这里是他生命的寄托,是他理想的终点,有他一切美好的幻想。这首诗成为顾城生命的写真,以后的道路上,他就愿意活在这样为自己编织的世界里。1974年,顾城不得不随父返京,这个城市人,却对那儿的乡村生活恋恋不舍。成年的顾城在回城后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房子,工作……他要面对生存,面对人群。这对于生存能力很差、思维单纯的他来说,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他怕了,累了,他不像一般人一样选择去面对,他选择了寻找,寻找他少年时期的王国,那个自然的世界。他拒绝成熟,拒绝难以对抗的生存,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的童年经验里,他拒绝成长,这种情况伴随着他的一生。顾城说自己不会超过八岁,他的心态永远是个小孩子。这种情况使得他与现实世界隔膜越来越深。《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
[1]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诗中看遥远的云很近,看眼前的我却很远。这种对比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与人类的疏远。再看他的另外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自拔。
顾城的这种心理情愫,心理学称之为‚童年质情结‛。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的伤害被埋进了心底,极易产生这种‚童年质情结‛,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成长。顾城的一生都活在这种自己构造的世界里,使他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始终继续着他儿时的游戏。在《幻想与梦》、《梦痕》、《水乡》等诗歌中,表现了他追求梦想的无奈与痛苦。而且,顾城的身上还有偏执的存在。顾城自己也承认,自己患有某种程度的人格偏执症,自己的心智在八岁以后一直没有成长。因为偏执,所以到后期,他是故意地在维持自己内心的童稚,他从一种无意变成了自觉。后来,他就与社会几乎脱离了,精心构造他斑斓的童话,理想中的女儿国。事实上,他也确实过了一段时间童话的生活,在隐居新西兰的激流岛后,他与谢烨、英儿三个人在一起。这被顾城形容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总的来说,顾城在这一阶段的诗歌格调是积极乐观的。语言简洁轻快、自然明丽,想象遥远而丰富。他用孩子明亮的的眼睛,冲破现实的黑暗,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他用他美丽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炫丽的童话世界。
(二)后期:天国花园的坍塌
1983年,顾城写下了一首《静静的落马者》,诗中写道:‚午夜的刀紧贴着陌生的额角/在这土地上, 迭放着芳香柔软的尸体/那芳香正一阵阵蓬勃地展开‛,‚黄麻制作的绳索越升越高/风在那吹了,在吹落轻轻的绳索/枯色的烟, 像一枝海草的叶子/我们在明亮的烟水中走动/我们手中的果子又变成了花朵/我们相互微笑, 为死亡感到惊异/许多年后还在困倦地回想‛ [1]。‚尸体‛,越升越高的 ‚绳索‛,死亡, ‚发凉的手‛等意象组成了一组阴郁的画面,触目惊心。这首诗的出现,意味着顾城早期建筑童话的结束,一个新的创作时期——阴郁、死亡的到来。
顾城后期的作品中,‚死亡‛也成为他直接描述的一个重点。例如《我把刀给你们》:‚爱/把鲜艳的死亡带来‛,《灰鹊》:‚死了,要把生命/交给名字‛,《火葬》:‚即使整个世界把你欺骗/死亡总还是忠心的伴侣‛ [1]。顾城早期就有关于死亡的诗作,但将死亡臵于一种欣赏的低位,则是到后期才出现的。再如《墓床》:我知道永逝将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
[1]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诗中充满了对天国宁静生活的向往。写到死亡时,他又抵制不住的向往。如‚海‛,‚水池‛,‚阳光‛等词语无不显示出勃勃生机。诗的最后两句,‚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仿佛是对其日后自缢于树的谶语,又仿佛是对自己死后的众说纷纭的预言。诗人对此十分冷静,仿佛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他累了,他渴望死亡,那将会为他带来宁静。
隐居新西兰岛上,顾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远离人世的理想。但这样的时光是短暂的。实际上,当时外界认为顾城在1985年以后,创作就没什么太大的发展,顾城自己也有所察觉。他是在乎别人的眼光的,他为之焦虑和苦恼。1990年,顾城帮助李英来到新西兰。李英的到来完整地构成了他的女儿国,这个女儿国是他天国花园的重要部分,谢烨与李英是他世界的支撑。他不允许任何人来打扰他,甚至是他的儿子小木耳,他残忍地把木耳送走。女儿国的存在弥补了顾城创作贫乏所带来的缺憾,他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完全意识不到潜在的危机——李英的不甘,谢烨的嫉妒,外来的诱惑。1991年,李英在顾城出国期间离开了激流岛,与一个比他年龄大很多的英国人走了。这对顾城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的世界受到重创,他一蹶不振,惴惴不安。不久,谢烨变心了,她爱上了一个德国人,当她对顾城说要离开他时,顾城的世界彻底垮了。谢烨的离开带给顾城的的打击是致命的,让顾城丧失了自己,丧失了理性。终于,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他的新西兰寓所杀死了妻子谢烨,随后因为自责和绝望而自尽。
1971年,顾城在《生命幻想曲》中就写到:“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 [1]我无关”,合上了双眼,世界就真的与他无关了吗? 顾城是那个时代的人,他生活在社会中。那是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是非颠倒,理想受挫。这样的世界容不下童话花园的存在。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矛盾冲突的,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理想总是不堪一击。顾城的悲剧是现实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对抗‛,仅仅是一种心灵姿态,是从精神上对现实的疏离。或许在美丽的自白和诉说中,个人的来自外部世界的郁积和苦恼被他宣泄了,但从根本上说,他解救的只是他自己,虽然他曾以‚代言人‛的身份表达过‚一代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那也只是他站在梦想和现实的交界处的一声咏叹,激越但却不能长久。‚对抗‛的结果,必然是梦的消散、童话世界的破碎和整个精神大厦的坍塌。‚我和这个世界对抗的时候,就像一只小虫子在瓶子里碰撞⋯⋯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生命的矛盾⋯⋯我没有办法对抗现实⋯⋯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我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就依靠着一根拐杖。当这支撑物崩塌的时候,我就跟着倒下去。‛[3]顾城的这段话,是他对自我生命和精神历程的极好解释。这不仅是顾城走向人生悲剧的精神前提,也是他的诗歌艺术陷入贫乏的心理原因。
在生命的后期,顾城写下了诗歌《失误》:‚我本不该在世界上生活/ 我第一 次打开小方盒/ 鸟就飞了,飞向阴暗的火焰/ / 我第一次打开‛ [1]。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那个‚小方盒‛装满了他的‚梦‛和‚童话‛,在打开的一瞬间就预示了方向。
三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顾城的作品与同时期作家相比,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作为朦胧派的代表人物,顾城作品与北岛舒婷等作家一样,与‚归来者‛诗人们以‚受害者‛的身份控诉自己在‚文革‛中受到的伤害,从而有审他的意识倾向不同,‚朦胧‛诗人则在反思社会历史时,进一步深入个体内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或参与者的身份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反思自我,从而自审意识比较浓烈。以历史参与者的身份寻找失落的人生。他们的寻找是真诚的,正如他们曾经的狂热是真诚的;他们寻找时的心情是真切的,正如狂热后的迷惑的体验是真切的。寻找,是笼罩‚朦胧诗‛独特的主题,是连接‚朦胧诗‛的共同情结,也是我们理解朦胧诗的一个支点。当我们走进‚朦胧诗‛人建构的艺术世界,研读他们的作品时,会发现‚寻找‛或与之相关的词语俯拾皆是。
但顾城又有着十分与众不同的个性,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
(一)华美丰富的意象
意象的呈现是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
例如他1979年的小诗《一代人》,这首诗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这几个意象各有自己的含义,但同时又有超越于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当这首诗被冠以‚一代人‛的宏大标题时,就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黑夜”象征文革的黑暗和人们心中的阴影,“眼睛”寓意为一代人探索的眼睛,是渴望光明的眼睛,‚我‛则是整个一代人的代表。这首诗堪称意象表现的代表。
早期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曾反复强调“诗只能暗示,如直呼其名,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之三”。这就是说,诗的魅力不在于直观和写实的描述,也不在于科学的研读,而在于暗示,于是意象就成为现代诗歌的重要手法。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比兴手法其实极其相近,事实上,象征就是比兴的一种。因为比兴的多义性,因而诗歌也具有了多义性。
顾城诗歌不仅意象众多,而且意象组合得十分巧妙。如另一首诗《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1]。用灰色、鲜红、淡绿等色彩入诗,来修饰天、路、楼、雨、孩子等意象,色彩冲击力极强,简单意向的组合,却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二)奇特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是人的思想及想想多是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或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带点飘忽而虚渺;不食人间烟火,[5]游离于尘世之外,所以诗人也多是怪人。‛ 顾城的想象力是诗人中较强的一个。他的诗常常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如《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 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诗人说把梦放进贝壳,用柳枝织成船,‚太阳是我的纤夫‛,以物喻人,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巧妙的联系到一起。生动形象地把自然与人联系起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遥远美丽的意境。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清新,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拍手称快。
再如诗歌《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当时僵化的人们很难读懂这首诗,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而诗人这里所写的是另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因为阻隔而疏远,人们孤寂而冷漠,而人与自然之间却因此而变得亲近。此类诗歌在顾城的作品中不可胜数,大胆的夸张和巧妙地想象给顾城的诗歌添上了无穷的生命力。
(三)‚理想主义‛色彩——纯美的童话世界
谢烨说曾这样说道,觉得自己‚整天就像养着一个大孩子。‛是的,顾城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只想被人宠着,爱着,包容着,他不愿长大。无论是环境影响还是出于自身的意愿,顾城的心智只停留在八岁。孩子的想法,孩子的眼睛,这种孩子似的思维注定了他诗歌的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带有理想色彩。现实中,因为对现实的恐惧和逃避,他选择‚隐居‛在一个荒岛上,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他幻想着在这个岛上建立自己的女儿国,他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在诗歌的世界里,他亦选择了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选择了建筑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
[1]睛/都习惯光明……‛。这首诗是顾城早期的作品,也是他传世的名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童话世界里色彩斑斓,没有眼泪,没有黑暗和束缚,这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一个光明简单的世界。
顾城曾说,他渴望美,永恒与生命。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和挣扎,他渴望美丽的出现,他想带给人们一个理想化的洁净的童话世界,他也尽力去做了。从少年到生命的中后期,他一直在努力的建造着、维护着他的世界。他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现实的复杂,那里单纯美好,有自然,还有他和他的女儿国。他和陶渊明一样,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并且他身体力行,他用实践说明了人们在理想王国里究竟能走多远。这位童话诗人所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在中国诗歌史上独一无二。
舒婷有一首诗《童话诗人》这样写道:‚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兰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6]。他渴望保卫他的王国,抵抗一切的黑暗与侵害,‚顾城正是这样, 以孩童的感受方式, 构筑着其爱的童话天国, 这里没有暴力、邪恶和丑陋, 只有/纯净的美、新生的美充溢其中, 缓缓流动‛ [6]。
(四)崇尚自然美
顾城是个地道的城市人,但在少年时代在农村的几年时间却让他深深地爱上了乡村、爱上了大自然。这段乡村生活的经历在顾城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他在后来的生命中一直想回归这方净土。他深深地爱着自然,爱着她怀抱里的云朵、蓝天、蛐蛐、蝴蝶、沙滩……他把自然融进他的生命里、诗歌里。他讨厌城市,如《生命幻想曲》:‚城里的路是规定好的 城里的一切是规定好的 …… 可就是没有那种感觉 没有大平原棕色的注视 没有气流变换‛ [1]。
顾城的心灵细腻而又敏感,他善于从大自然的波动中触发灵感。他用极其敏锐的眼光,捕捉刹那间的灵动,作为诗歌的意象,再用他巧妙地‚画笔‛随性地挥洒而出。这种意象的组合是一种动态、立体、三维式的组合,内容丰富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因为顾城从小在自然的环境中长大,于是阳光、海浪、沙滩是他创作的主题。独特的环境氛围,塑造了独特的人格趋向,使他的诗具有朦胧、纯粹、自然简单的特点,充满了童真情趣。
顾城前期有大量描写自然的事,他前期诗作强调感官与直觉,在描写自然的诗上表现为中国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他把对美的妄想转化为一个诗意的生命世界,那里有昆虫、贝壳的罗纹、蚂蚁、金龟子和花草树木,当然前期也有关于岁月、年老、死亡与黑暗种种沉重的话题的。在顾城的视界里,他的内心永远走
[1]不出一座童话的小木屋:‚房子是木头做的用光托住黑暗‛(《海的图案》),‚那
[1]棵深色的漆树开着绿花我没有种它附近盖着小木板房‛(《应世》),‚我们走累了你说:看不见那幢空房子……我们坐一下吧这里有一个土坎‛ [1](《那是冬天的黄土路》),‚你的手是一个很小的房屋你说过:我要去那居住‛ [1](《季节〃保存黄昏和早晨》,‚我说,还有那个海湾那个尖帽子小屋那个你‛ [1](《分别的海》),‚我多么希望,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1](《门前》),……这一所木屋,是顾城精心建筑的,是他灵魂不朽的家园。这里有自然母亲的庄严幻象,这幻象是如此隐秘和难以名状,超出了儿童话语所能表达的量度,无法名状她的博大和伟岸。顾城感受到了这种力量,他把这种力量通过自然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存在于沙滩上、田里、贝壳上……存在于一切他看到的自然中。
四 结语
顾城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是个伟大而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他因为偏执和幼稚而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而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但他的诗歌成就和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则是不容臵疑的。他一生作品众多,不少成为诗歌上的经典之作,如《一代人》。而他意象丰富、想象奇特、自然美丽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顾城是一代人的偶像,他的创作感染了许多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追逐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理想,用‚笨拙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天国花园图。可童话毕竟是童话,在现实面前,童话和孩子都显得那么脆弱。可是正因为现实的浮躁,我们才更怀念顾城,怀念童话。
参考文献
【1】顾乡.顾城诗全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2】顾工.无目的的“我”——顾城访谈录[A].顾城诗全编[C].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2-4.【3】虹影,赵毅.顾城,请听我们的声音[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172.【4】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程烽.远逝的童话—评顾城诗的特点[J].黑龙江史志,2009,24.【6】王建永.从“童心”到“ 童话”[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顾城诗
顾城,绝代天才,他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他的诗就像用手指轻拂丝绸,总能让你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舒适。远和近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睛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别
在春天,我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假如……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著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著我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著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著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著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钮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著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抖动著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像山谷
白昼像峰巅
睡吧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著地球
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著
赤著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猛烈的北风,吹散了人们淡薄的脚印; 太阳落山了,世界像是一幅巨大的剪影。
村野之夜
浓厚的黑夜
把天地粘合在一起 星星混着烛火 银河连着水渠 我们小小的茅屋 成了月宫的邻居 去喝一杯桂花茶吧 顺便问问户口问题。
天
白云是天的雪山 碧空是天的海洋 阳光是天的熔岩 阴霾是天的煤矿 星团是天的城市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晨
太阳——
红闪闪的目光 扫过大地 万物都在 肃静中呆立
只有一颗新生的露珠 在把阳光 大胆地分析
雨梦
无数清清凉凉的溟灵 从雨中 飞入梦境 微微蜷曲的感觉里 有一小湖 飘满花缨
我背着自制的弓箭 穿着凉鞋
在两极滑行。
留念
在粗糙的石壁上 画上一丛丛火焰 让未来能够想起 曾有那样一个冬天
《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我总觉得
我总觉得
星星曾生长在一起 像一串绿葡萄 因为天体的转动 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
人类曾聚集在一起 像一碟小彩豆 困为陆地的破裂 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
心灵曾依恋在一起 像一窝野蜜蜂 因为生活的风暴 飞散在远方。
第三篇:顾城诗精选
【生命的愿望】1982.5
(一)春天来的时候 木鞋上还沾着薄雪 山坡上霸道的小灌木 还没有想到梳头
春天走的时候 【假如„„】1981.2.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实话】1989.11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1980.1 ——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
(一)你推动木刨,象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
每朵花都很奇妙 她们被水池挡住了去路 静静地变成了草莓
(二)所有青色的骑士 都渴望去暴雨中厮杀 都想面对密集的阳光 庄严地一动也不动
秋风将吹过山谷 荣誉将变得暗淡 黑滚珠一样的小田鼠 将突然窜过田野
(三)即使星球熄灭了 果实也会燃烧 在印加帝国的酒窖里 储存着太阳的血液
浮雕上聚集着水汽 生命仍在要求 它将在地下生长 变成强壮的根块
【陶】1991.2
小孩
这里有一片烟 一个树叶 一个长鼻子的故事 你可以呆会 不要钱 没入说你 管你的人都在外边 他们喝汽水去了
笑就笑
鸟会在你头上叫出画来 继续飞翔
【弧线】1980.8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信念】1980.8
土地上生长着信念 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是象就要长牙 是蝉就要振弦 我将重临这个世界
我是一道光线
也是一缕青烟
【雨行】1980.8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人的骨灰
【子弹】1986.10
我听够了世界的胡说八道 说鸟属于网 鱼也属于网 牛属于锯开的松树 南美洲牛蝇属于松胶
我的嗓子属于公鸡 而鸡属于最后一刀
种了二百年的玉米 子弹直往下掉
光荣属于齿轮,柔软属于黄金 我只想在天涯海角放石头和葡萄
【转弯】1987.4
梦里有许多 房子 它们是 相通的 从这个台阶 到那个台阶 每个转弯 都必须 十分合适
云鸟尽头的绿光 棕红的大地出现果子 他对我讲过死亡 在一条路上 在我手上放了种子
没有声音 后来 我是一个人
刨花象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
木纹象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没有金银、彩绸,但全世界的帝王,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
(二)金色的流沙
湮没了你的童话
连同我——
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我相信
那一切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
才有生机
当我回来的时候
眉发已雪白
沙漠却成了
一个碧绿的世界
我愿在这里安歇
在花朵和露水中间
我将重新找到
儿时丢失的情感
【养鸡岁月】1991.9
你喜欢歌谣 孩子 唱过的树都倒了
花开如火 也如寂寞
【你喜欢的歌谣】1991.9
你喜欢歌谣 孩子
这歌是唱给你的这漂亮的蜜色的火焰
一次次被秋天吹动
早晨干净得像一块玻璃
上边有水亮着
开始还不知道呢
为你在树林里唱歌
唱过的树都倒了
花开如火 也如寂寞
【我总觉得】1980.6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困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窗子】1991.4
云从这一岸飘到那一岸 在要看 就要移移颈子 那时目光柔和四肢细弱 一小片轻微的知觉
所有人都在白天取暖 就像被风推倒的麦子 过山去了 每一粒都梦见 【日益】1986
他们在柱子的灰烬中间 被一阵阵记忆所侵扰 手莫名拍到鼓上 生命由此奋起
叶子四下舒展 箭翎翻覆如歌 笛声亮于太阳 倾述的并不是一件事情
【计谋】1989.3
雨下到地里 一直下到地里 穿过叶子和花
花都死了 一朵花死在高处 叶子高兴极了 它们向阴暗以外移动 停在光那儿 好让花继续变丑 连绿棺材都没有
雨葬在大地深处 我喜欢雨的安葬 让更多的雨下来
【鸡春卷】1990.6
棉被盖在毯子下 不冷
老篝火 新床单
一样凉的青土
我心里悲伤 像死亡
照亮集市上的一个个摊位
云临万物
真有你吗 滂沱大雨仍通过我 像是通过一道深深的峡谷
泉水微笑只因为自身的甘美
(鸡没了,变成春卷了)
【小巷】1980.6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星月的由来】1968冬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往世】1987.6
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忘了一件事 我用诗想这件事
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知道了一件事 都不说 那件事
诗让我说那件事
我会逃走 路会消失
【从心】1990.7
火在夜里工作 烧南边的岩石
两朵花在风中走近用芳香互相触摸
最没的是界限 微妙的边和转折
【答案】1988.12
这是最美的季节 可以忘记梦想 到处都是花朵 满山阴影飘荡
这是最美的阴影 可以摇动阳光 轻轻走下山去 酒杯叮当作响
这是最美的酒杯 可以发出歌唱 放下花香捡回 四边都是太阳 这是最美的太阳
把花印在地上 谁要拾走影子 谁就拾走光芒
【复有笑容】1987.6
落进草地的时候
蛇在树上舞蹈
果子隐隐作痛
声音变成个家伙
开始工作的时候
需要网和鱼竿
减少梦中的人口
细细把石块系在城里
虽然帝国奔溃
时间已成为阴影
一个漏了的罐子
活生生爬出小虫
古巷声声 弄瓦时
诗随人 人随梦
那本书很大 光线微斜 他抄蝴蝶的名字
我把枯萎的花放回地上死后的中午枕石而睡
世界重又安定
人群复有笑容
【简历】1980.10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
我从北方的草滩上 走出,沿着一条 发白的路,走进 布满齿轮的城市 走进狭小的街巷 板棚,每颗低低的心
我在一片淡漠的烟中 继续讲绿色的故事
我相信我的听众 ——天空,还有 海上迸溅的水滴 它们将覆盖我的一切 覆盖那无法寻找的 坟墓,我知道 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 都会围拢,在 灯光暗淡的一瞬 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
【要用光芒抚摸】1992.1
这个岛真好 一树一树花 留下果子
我吃果子 只是为了跟花 有点联系
光没有罪恶 要用光芒抚摸
你把我没入水中 吐出空气 吐出人和树
你让我站到最深的地方 站在柔软凄凉的光上
我知道我的道路 是最美的 【表达】1986.12
我要到大世界去 去看那些小玩具 这边刷刷漆那边刷刷漆
玫瑰 如血之日 入水之时 一些简单的词 “如花似玉” 在众人中传奇
我害怕
瘦弱的人看过的春天
【岛】1993.7
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
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
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爱花
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水看山
看火被烟带走 落叶纷纷
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 水 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田埂】1980.6
路是这样窄吗?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随你走,就会看你的背影。
【初夏】1981.2
乌云渐渐稀疏 我跳出月亮的圆窗 跳过一片片 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回到村里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每扇木门 都是新的
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 窗纸一声不响 像空白的信封
不要相信我 也不要相信别人
把还没睡醒的 相思花
插在一对对门环里 让一切故事的开始 都充满芳馨和惊奇
早晨走近了 快爬到树上去
我脱去草帽 脱去习惯的外鞘 变成一个 淡绿色的知了 是的,我要叫了
公鸡老了 垂下失色的羽毛
所有早起的小女孩 都会到田野上去 去采春天留下的 红樱桃 并且微笑
【一代人】1979.4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1980.6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第四篇:顾城诗分析
生日他一向生活在超现实的假定性世界里,中国当代诗人中还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耽于自造的幻象里如痴如醉。他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失望与憧憬、沉沦与升腾,都在那个幻型世界中得到补偿或平衡。而维系这一切的无疑是出自天性的本真童心。
读他的诗,我们一直感到我们面对着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时而睁着圆乎乎的大眼睛,巴眨巴眨的,时而托着下巴,稍作沉思状,时而扳着指头,把着指甲,喃喃自语……那些由童贞引发的情思、意念、幻想、体验总是带着谦卑、天真、好奇的光彩。童贞是诗人灵魂的底色。
此诗开头一节叙述诗人的生日得到一个钱夹,心理上产生抗拒,而当他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则马上悟出钱夹完全可以改变金钱工具的性质,加入“实用美学”的行列:何不用它当“仓库”来装花籽呢。唯有与成人世界、世俗世间相背逆的童心,才有如此奇特转移的“胡思乱想”,于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花籽幻化成巴眨巴眨的“小眼睛”,黑亮黑亮的,也唯有童稚的灵视,才能在细微的事物里捕捉到别人难以窥见的美的虹彩。此时的诗人完全沉浸在幼儿园般的欢乐氛围里,像对小伙伴那样说着悄悄话:“别怕/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在那儿,你们会得到绿色的短上衣/和彩色的花边的布帽子”,亲切的慰抚,美丽的遐思,天真的许诺,在人格化的对象交流中,我们何止感到人性中一种纯洁的体贴温暖,我们更享受到一种有别于大千世界嘈杂而经自然本性过滤,完全净化、完全透明了的审美愉悦。最后一节是对第一节的升华与呼应。“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断然的口气是审美战胜实用的提升,而“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是呼应,是作者由题旨——自身的生日自然转换为对“他人”——花的生日的祝福,流露出诗人对货币社会的嫌弃、逃离和皈依自然的情怀。全诗焦点集中,结构紧凑,意象透明,充满童稚的谐趣,多少代表了顾城早期诗歌特色。
本真童心是诗人创作的酵母,实质上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可宝贵的艺术精神。因为它的天真,不通世故,故而可以彻底摆脱现实功利,以最纯粹的审美目光进入创造极地;因为它逃逸规范,不受法则秩序严密控制,它得以任性创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因为它变幻不居,好奇好强,善于猜想遐思,故而能时时杜撰出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因为它敏捷和“钻牛角尖”,常常能对司空见惯的东西发掘出“惊叹”。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谁的童心保持愈长久,谁的艺术创造力就愈强,甚至可以说,艺术创造就是人类童心在更高层次上的激活再现。所有艺术家诗人终生都要追求童心“保养”童心。
弧线《弧线》这首诗共八行,分别为四节。每一节都是一个场景,分别为鸟儿在疾风中转向,少年弯腰捡拾分币,葡萄藤向空中延伸,海浪在奔腾时的退缩。诗人截取四个镜头,表面上看毫无联系,但其中把这四个场景紧密地串联在一起的则是诗的题目:弧线。第一节“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用鸟儿在天空中划出弧线的场景,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他的语言较平实,直白,没有因晦涩难懂而造成阅读的障碍。在这较平实得语言中,其实不只是对生活中场景的描绘,而是一种对人的暗示,这就充分地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张力。“风”这一意象并不仅限于自然界中的风,它象征着一种阻力,一种在阻碍我们前进的力量。而“风”的“疾”,就说明了这股阻力的强大。鸟儿的“转向”,以写出“风”这种阻力的强大从侧面表现出鸟儿的懦弱,这是对人生态度的批判。遭遇“疾风”时,它不是迎难而上,而选择“转向”。这是对人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映射,这种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捡拾”引出一个动作:弯腰。弯腰,这个姿势本身就是一道弧线。这句话就体现出诗歌的立体感。他所要表现的并不只是一个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的情景那么单薄,而是透过诗歌语言本身,深入地去挖掘其内在所蕴含的东西。它的寓意是丰富的,着丰富的寓意体现在他所选择的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如诗中的“分币”,它象征的是金钱、财富。“捡拾”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手段、方式。少年是以“弯腰”的动作捡拾分币,这样一种以牺牲尊严而换来财富的方式,受到诗人的嘲讽。“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幻想”是诗人常有的一种思维方式,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了解到,诗人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他通常以孩子的视角来表现生活,他在试图逃避成人眼中的世界。所以他“幻想”,但他却是写葡萄藤在“幻想”,这正如王国维所提出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他把自己的主观情绪附加在“葡萄藤”这一植物中。
在他的诗歌中,很多都体现出了他的幻想。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有一句:“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是一个孩子天真的幻想。“葡萄藤”“延伸”这一弧线,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延伸”用“葡萄藤”这一动作写出它对光明的向往。“光明”也是也是顾城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如他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寻找光明”也是童话诗人顾城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最后一节,“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耸起的背脊”也是一条弧线。诗人用潮起潮落这一景观,写出了对人生活态度的批判。“退缩”作为一个贬义词,在这一节中却有很大的分量。一是它体现出了语言的指向,一个词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具有向心力的作用,直指诗人对人的批判这一中心。二是他用海浪表现出他对生活的“退缩”表现出他内心的阴暗面。也从侧面表现出生活的灰暗,使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这一脆弱的性格特征与他走向自杀、走向灭亡不无关系。
这一节中,还有一个意象“背脊”通过“耸起的背脊”与“退缩”相对,以骨气对丧失了的勇气,更显情之悲凉、感之深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艺术上,表现上,意象的选择上都体现出了《弧线》的美。
艺术上,诗歌体现了“三美”之中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体现在,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每节都只有两句,一二节中的第二句字数都相同,三四句则是采用同样的句式,把建筑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音乐美则体现在诗歌注重音韵,其中“向”与“想”押韵。表现上,三四句采用拟人手法,把“葡萄藤”,“海浪”人格化,更深刻地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意象选择上,“鸟儿”,“疾飞”,”“少年”,“分币”,“葡萄藤”,”“触丝”,“海浪”,“背脊”这些意象,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它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情感,且蕴含着深厚的内涵。正所谓“立象以显意,言尽而意无穷”。
【结论】《弧线》的美,是多方面的。它的美不仅体现在诗歌的艺术手法,表现方式上;而且体现在既深入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也不脱离与表达人类社会。其内在的美,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
“这首诗外表看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在说:一切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形式美的美,不是孤立的自在的美。美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由形象所产生的社会生活的联想,并由此产生的情感。
穹,有个凉凉的鼻尖首句“穷,有一个凉凉的鼻尖”,句法古怪,“没头没脑”。“穷”以金鸡独立的姿态顶头,既可看作是抽象物,又可视为某个具体人的概括性替代,紧接着“凉凉的鼻尖”则是具像物的特征写照,两者的猝然组接,在视知觉上给人以“穷”——一悬挂在鼻尖上的画面效果,这可能是诗人忽然遇到某个人的第一个印象知觉,那么它无疑是诗人直觉与意念的刹那”联盟”,才产生如此“怪诞”的句子。但笔者细细斟酌之后,倾向于认为它更可能是作者自我的直接写照。接下去用第三人称叙述“他”,在这儿,读者很容易因循以往审美经验的惯性而认定“他”就是他人。不,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这种随机颠倒的关系——诗中人称指代可以随意更换取代的作法,是此类微型结构诗又一特点(尽管此诗表现的更换不是最典型最突然的)。“他”虽然在用“玻璃球说话”,笔者据此倒听到“我”——童话诗人,在玻璃般的童话语言里喃喃自语。可惜我们实在无法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只有玻璃球的声响让我们去臆想。更奇怪的是,诗忽然毫无准备地直接突入第二段。根据对对象的描写,笔者判断那是一组对农村生活片断的镜头“闪回”;中午、麦地、阳光、尘土漫飞、草棵热浪滚滚。穿红衣服的妇女在堤坝上。一只田鼠忽然落在火灰里,灶门即刻腾起火焰。此刻,“他”(即诗人)也许正倚在门口远眺,对炎热的午景呆呆出神呢。诗的最后一句“穷,有一个凉凉的鼻尖”,再与开头做出呼应。
到这里,读者恐怕要苦苦寻找夏日景象后面深藏着什么微言大义,那些意象后面究竟暗示着什么。如此这般去寻求,肯定要走入迷宫,因为这种微型结构诗并无意体现深厚义蕴。它不表现,它仅仅呈现一种关系。它的风格犹如诗人自己十分酷爱的古币上的饰纹,极其简洁、质朴,甚至让人感到拙稚。
这种“关系诗”是诗人意绪、意念、潜意识、幻觉或超验,在瞬时间的自然定格、呈现。86年“后崛起”一些诗人曾宣称类似这样的“关系诗”,拥有超前的“专利”,其实早在
顾城的诗歌,无论早期还是后期,都带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那就是童真和稚气以及对耽于幻想和假定的沉醉。
第一,实景与回忆的对接,也可以算作现在与过去的对接。看到眼前的实景——“水滴干死以后”,“四周全是麦地。。全是。。全是。。火焰”,心中自然涌出感慨:一切都没有改变啊。那蓬起的草棵,那落进门里落进灰里的田鼠,那灶台上燃着的无色的火焰,那走在堤坝上的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妇女。。所有的景象都写满了贫穷和无奈。此时,对自己幼时由贫穷带来的最刻骨的印象的回想自然在情理之中了。也是因为贫穷。冬天里,异常寒冷,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鼻尖凉凉的,弹玻璃球的手冻得红红的。在这首诗里,此景是虚笔,是回忆,可是,它又曾经是不久以前发生过的真实。于是,诗中的“凉凉的鼻尖”和下面一系列的热象如“金晃晃的太阳光”“太阳风吹起的尘爆”“火焰”就有了自然的对接。对接的点当然是“穷”。
第二,冷与热的对接。“凉凉的鼻尖”,是“穷”的个例表征,它代表寒冷,代表人们在穷困面前的无助和无奈;贫困的冬日留给天真的孩童最后的一点印象就是“有一个凉凉的鼻尖”,可能还有那个用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手弹玩的玻璃球。而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炎热的夏天照样没能炙烤掉“穷”这个恶魔。境况没有多少改观。人们对金晃晃的太阳和太阳风吹起的尘爆只能无可奈何。一切的一切,在炎热的夏日里都诉说着无奈,“蓬起的草棵”,“落进门里”又“落进灰里”的田鼠,“灶台上燃着”的“无色的火焰”,走在堤坝上的“粉红色”的妇女,这一组意象又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例场景的定格。草棵,尘爆,田鼠,灶台,火焰,哪一物不诉说着炎热和枯燥?哪一景不诉说着贫穷和无奈?此时此刻,在诗人眼里,炎热二字写满了贫穷和悲哀。这样一来,“冷”与“穷”、“热”与“穷”各自建立起关系,“冷”与“热”又在“穷”字上建立起对接。
第三,几个意象的对接。“凉凉的鼻尖”、“玻璃球”、“水滴”,单看表面似无联系,其实不然。“凉凉的鼻尖”作为“穷”的个例表征在诗人的记忆库中属于元色记忆,一旦遇到联想刺激它就会蹦跳出来,并牵拉与之紧接的事物和活动,孩子们在寒冷的冬日里弹玩的“玻璃球”便是。再进行心理学上的形似联想,“玻璃球”与“水滴”的对接也就有了解释。这一组场景是诗人在目睹了下面一组现实场景后从记忆库中牵拉出来的,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在“穷”这一点上建立对接,上文已述。
其实,在这首诗中,诗人对贫穷的诠释和演绎采用了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手法,只是一些意象和场景的对接略有跳跃而已。
那么,在我们的记忆或现实目睹中,“穷”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把思维发散一下?比如,我们在建立顺向思维的同时,可不可以建立逆向思维?顺向逆向思维都可以与顾城一致,也可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在我们各自的记忆库中搜寻场景:一只露脚趾的鞋子,一件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哥哥穿完姐姐穿姐姐穿完妹妹穿的衣服,一年四季摆在饭桌上的黑酱碗,山沟里低矮的茅草屋里走出的黄毛小丫无零食吃无玩具玩只有叼在嘴里吸吮脏兮兮的小手时的那根小手指,70岁的老翁在酷热难耐的烈日下淌着汗水拎着肮脏的编织袋啃着冷馒头喝着凉水一边走路一边用眼睛在路边的垃圾桶上搜寻。。毋须一一列举。那么,逆向思维呢?就可以脱离顾城的线路了。比如,精神上的贫穷也可以被我们掘发和演绎,这时候,“穷”又可以是富人们泛着油光的红面,伸出来半尺乃至一尺的便便大腹;长的人模人样一说话脏字乱飞,夜里在喝美了酒之后专门找一处墙角解带小溺见人无丝毫羞愧下一次照样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表演酒后墙角旮旯里的哗啦啦;左右手戴满黄的白的手腕上还咣啷着玉的耳朵上坠着明晃晃的可让她捐个钱给希望工程即使是几元钱她也眼睛一瞪嘴巴一撇用鼻子挤出一个“哼”字;一个流油的富翁躺在雕花的高级席梦思床上觉得无聊起来打开音响恰好放了一首《高山流水》他听不懂又换一曲《十面埋伏》还是听不懂干脆关掉音响蒙头大睡。。也毋须一一例举
第五篇:顾城前期诗
一 独立于世俗外的“自我”世界
顾城出生于1956年,从小,就开始显现出超然于同龄儿童的对于原初生命的感悟。由于体弱多病,父母常年出差无法顾及他,与同龄人相比,儿时的顾城显得更为孤寂,当身处于囿固中,孩童对于宇宙浩荡的朦胧无意识以及自然想象的浑然天成就显得更为突兀。他在很小时,就能猜度理解文字,自行阅览画册图书。5岁时,能讲三国,在幼儿园里,老师同学称他为“故事”。在他的自我构建中,有一种独特清澈的神秘力量使得他能安心安稳地感受自我的独特世界。尤其是在“文革”全面停课后,自行读书,尤其是法布尔的《昆虫记》,透过这本书,塑造了儿时顾城对瞬时生命的敏锐体验以及对缤纷生活的独特感受。1969年随父(诗人顾工)“下放”山东农村,在荒凉的河滩上过着孤独的生活,和大自然建立了一种默契,以一种孤傲的身姿感受与自然的邂逅。
自然,顾城儿时特殊的经历,能过早启发对诗歌的灵性感悟。因而,当他6岁写下 “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的爸爸回来了。”(顾城口述,姐姐执笔)的优美语句时,我们就不再惊讶了。别样的儿童视角,使得他在亲近自我发掘的自然时,写下了《星月的来由》、《烟囱》、《我的幻想》、《美》等小诗。这些诗有着大胆灵动的想象,符合儿童对宇宙憧憬的意象描写:天空、月亮、星星、宇宙、永恒、生命等,并带有哲理思辨的色彩。在13岁顾城的心中,他心目中的美好,从来都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存在:生命与永恒,幻想与破灭,他们并存共亡。这种美好,只能是一种无限接近的自然状况,然而却是无法共存。其后,顾城还写了《生命幻想曲》、《无名的野花》等当代诗歌名篇。这些 诗以其晶亮轻盈的梦幻色彩,简洁童贞的语言,而被打上童话色彩的标签。然而,窥见了“文革”昏惨惨、光怪陆离的可怖景象,他那单纯稚嫩的心是带着对成人世界恐惧与失望转而走向自然的。童话般的美好轻灵是不属于他的!他自喻是宇宙天地间最微小不过的“无名的小花”,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然而愈是如此,它愈要顽强地开放,完成一己“把谈谈的芬芳∕融入美好的春天”的天赋之命。这种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在《生命幻想曲》里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真谛的穷极探索。诗人通过幻想的旅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在前一部分“我”带上“幻影和梦”,却因为没有目的,在追寻意义的过程里,还是感到迷茫,不知去往何方,因为“宇宙是这样的无边”——此时的“海洋”已经“挤满阴云”,并且“雷鸣电闪”,这暗示了“我”寻找的失败以及“我”内心的失落与彷徨。后一部分里“我”在幻想中重新出发。这次,“我”带上“灵感和心”,接触到了一个更为微观与美好的世界,但世界依然是如此的广阔,而且变幻莫测。接下来,“我”继续执著地寻找,可是,生命既已停止,为何还能把足迹印遍大地?这便是“我”要寻找的生命的意义,“我”要让自己生命的价值比生命本身留存得更为久远——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