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

时间:2019-05-13 12: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

第一篇: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

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

引言:

文章的结构,通俗说就是一篇文章各个部分的整体安排,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读者耿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线索和脉络、段落与照应。

文章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

(一)开头与结尾

1、判定文章开头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主要有两个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阅读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判定文章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方面:

(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

在文章的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者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展现精彩片段

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有正式放映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宣传片,短短的只有几分钟的片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去观赏整部电影。而这个片花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要起的作用——将故事精彩片段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观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

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文章。(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通常为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读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因此,读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

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文章结尾的方式和作用

文章的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总结全文,一个是令人回味。

阅读考的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1)言未尽

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

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3)象征

象征是指文章中提到的某个事物并不仅仅代表它本身,而是象征着某种精神或品质。答题结构:文章结尾十分含蓄,表面上是在写“XX(文中的事物)”,但“XX”在这里象征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二)过渡与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各种衔接的形式或者手段。在文章中起到两种作用,分别是承上启下和引出下文。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三种,一是关联词语,二是过渡句,三是过渡段。过渡一般都是文章中间段落起到的作用。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他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或巧妙。照应在文章结构安排中,多指的是首尾呼应。照应主要分为三类:首尾呼应;文题照应;情节照应。

(三)线索与脉络

1、线索

线索,是指一篇作品得以形成整体并将各个部分加以连接的结构形式,其作用是贯穿全文,将人和事物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作用: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出主要人物XX(谁)XX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典型试题分析:

高贵的捐赠  方冠晴

(1)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救助下,脱险逃生出来。

(2)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钱,算是给他们的捐赠。他们家所有的东西都化成了灰烬,已不能再进去居住,小区的物业在一楼腾出了一间车库,让这对可怜的父子暂时安身。我去的时候,车库门口已有好些人。(3)在这些人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她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女儿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在她俩身边的地上,堆着好些东西,崭新的被褥和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最上面,放着一只开了缝的玩具。

(4)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使得小女孩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话:“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你再瞧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是他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的呢?”

(5)小女孩噘着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我不想要了。”

(6)“把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给别人,这样对吗?非得最好的吗?”

(7)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

(8)“我想是的。”见女儿似乎不情愿,母亲便问,“你有最好的东西吗?咱们能不能换一下,不捐这个开了缝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9)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地说:“我,舍不得。”(10)母亲有点失望,说:“妈妈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11)女儿问:“我要是把我自己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

(12)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代她的母亲回答:“当然不会,哪有把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13)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小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14)我们一道进了车库,我将准备好的一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了一两句安慰的话。当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时,小女孩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并小声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似地说:“ 翔子,我将我的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

(15)说完这一句,她的眼泪就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呜呜”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16)我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在她四五岁的天空里,最好而又最宝贝的当然是她的妈妈了。她将她最为宝贝的妈妈捐给了翔子,让失去妈妈的翔子有了妈妈,而她自己在这一捐之后就再也没有妈妈了,她怎么能不难过,怎么能不哭泣?

(17)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把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18)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为她的女儿将她当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贝的东西;她骄傲,是因为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女儿学会了捐赠。

(19)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为这个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我猜想,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才能让她的女儿明白,她是一个人,不是物品,是不能捐赠给别人的。

(20)但是,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母亲,她在自己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试题:

1、说出题目“最高贵的捐赠”的含义

2、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我”在文章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3、文章划线句中,母亲为什么“幸福”,又因何“骄傲”?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5、文中小女孩的母亲的形象都很生动感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中一个人物做简要分析。(120--150字)

拔下钥匙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⑧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⑨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⑪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⑫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⑬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⑭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⑮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本文第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第3、4、5是插叙文字,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篇:人物传记之“文章结构”

案序7: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之“文章结构”

编制人:刘娟 使用时间:2015.11.9 复习目标:

1.把握传记的结构。

2.能结合具体的传记文本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梳理案

(一)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三)中间段的作用: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构1 探究案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

结构2 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2.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3.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6分)

结构3

周有光: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来干吗?来拼音。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

结构4 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联合国也要用它呢。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

《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这时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

周老说:“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

(选自《北京日报》2011年11月22日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

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

结构5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2)从全文来看,第二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6分)

训练案

危机让我更强大

赵建

①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之于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而有的企业则会经过“救治”而完好如初,甚至更加强大,毫无疑问,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正属于后者。

②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在那一次危机中,绝大多数网络企业都曾受到冲击,资金快花完了,投资也没了,更找不到所谓的赢利模式,很多网站都因此而倒闭,可就在这么危急的时刻,马云及其团队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显示了极强的化解危机的能力。

结构6

③面对互联网的寒冬,马云当机立断,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启动了后来被马云称作“回到中国”的战略收缩。这次撤站裁员进行得可谓惨烈至极,但也暂时化解了阿里巴巴的寒冬危机,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随之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次撤站裁员使阿里巴巴员工士气大落,公司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落?这成了许多员工的心病。

④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在首席运行官关明生的协助下,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给员工灌输价值观,“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培训员工,“南泥湾开荒”——提高销售人员能力。

⑤此外,为了保持企业价值观的延续性,马云还特意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新进职员都会得到指定师傅的帮助。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让这些“毛头兵”迅速地成长成熟。

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使阿里巴巴员工的士气得到了迅速回升,上下一致,士气高昂,共渡难关,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而2003年那一场让举国上下陷入恐慌的“非典”危机,则再一次彰显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

⑦当时,阿里巴巴一位外出广州公干的员工在回到杭州后,被确诊为“非典”患者,而阿里巴巴本部也迅速被杭州市政府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消息传开后,本部大楼里的员工纷纷外逃回家。到了第二天,公司的办公区域被完全封锁,员工也都被隔离在家。阿里巴巴随时面临瘫痪的危险。

⑧就是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中,马云不仅没有被“非典”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所击倒,反而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中抓住了大商机,在危机中实现了大飞跃。他先亲自给员工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以示安慰和鼓励,激起了员工的斗志;再改集中办公为分散办公:员工们在各自家中工作,公司领导则在网上遥控,实行网上指挥,网上管理。另外,他还利用人们由于传统的销售渠道封闭而将视线转移到互联网的时机,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同时为客户化解了危机,一举把互联网产业从冬天带到了春天。

⑨企业家如何生存和取得成功,这其中存在多种因素。眼光、境界、智慧、谋略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⑩关于如何在危机中坚持下来,马云这样说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结构7 A.“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中发现了确诊病人,其他人被隔离,马云则利用此次危机,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B.面对危机,马云当机立断,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撤站裁员,为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

C.本文是一篇以马云为传主的人物传记,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作者认为,两次巨大的危机,不仅没有使阿里巴巴轰然倒塌,反而使它更加强大起来,这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够完成的伟业,因而,马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E.作者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家的生存和成功,最重要的都是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和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

(2)马云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度过互联网最严重的危机的?请概括说明。

(3)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具体分析。

结构8

第三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作文指导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训练目标: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文章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

训练重点:如何安排文章结构。

训练题目: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激趣导入:我们知道,出去旅游,人们总会预先安排好旅游线路,建造大厦,工程师总会提前设计好图纸,那么,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能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就能使文章更“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二、知识链接:指导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考与讨论: 1.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哪些内容?

2.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应注意些什么?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7)首段设问法

(二)记叙文的结尾(1)自然结束法(2)画龙点睛法(3)抒情议论法(4)首尾呼应法(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学生作文中段落不清的主要原因:一是作者自己的思路不清,二是不重视层次段落的安排,该分层的不分层,该分段时不分段。

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问起贯通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过渡方法有:用段落过渡;用句子过渡。照应包括内容与标题照应,如《背影》;各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二、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

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三、初试身手: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前为其编列写作提纲。

(一)写作指导: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字:“领”和“新”,写“领”,要写出电脑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强调“新”,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

(二)范文导航

提纲:

一、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引出电脑的重要性。

二、起初对有电脑的快乐却不知道有怎样的用途。

三、逐渐发现了电脑的多种用途。

四、重点突出对因特网的功能叙述。

五、简洁结束并点题。

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

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电脑好,电脑妙,电脑是个宝,为工作生,为娱乐死,为人奋斗一辈子。”

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电脑就是这么一个好东西。有了电脑,工作就会变得轻松 些,有了电脑,生活就会变得有趣些。现在的社会正属于一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因此电脑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发不可缺少。

几年前,随着个人电脑之风在社会上兴起,爸爸也就决定为家里添置一台电脑。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见爸爸在书房弄着什么,凑近后仔细一看:哟,原来爸爸一进把握的新朋友——电脑,带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坐在了电脑桌前“研究”起了电脑。从此,我的生活便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脑为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乐。

起初,我家有电脑也不过是在游戏里闯荡一番,做一回“大富翁”一个“大将军”一个“大皇帝”„„啊!那时我多愚昧呀,因为我只知道电脑之可以玩游戏,而不知道他又跟多的用途。

直到有一次,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才知道电脑有别的功能。从那时起我就对电脑游戏没有多大兴趣了,倒是一有空就打开word,进行打字。后来,这种兴趣越来越强,以至于有时的作文草稿都打在电脑上。这样一有问题就直接在电脑上修改,不费笔墨,不费纸张,多好呀!

后来,我又迷上在电脑上绘制统计图,那是相当方便,只要打开相应的程序,输入好相应的数据,用鼠标点击一下“确定”,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统计图就展示出来了。这个功能帮了我的一个大忙。记得有一次数学作业要去作一幅统计图,可是题目中的数据又很大,我弄比例又不好,突然,我灵机一动,向这个万能的电脑请教了一番之后,那提数学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的功能都不能算得上什么。重要的是还有它的——因特网的出现,这真是实现了古人说的“天涯若比邻”。在网络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沟通。最重要的是,你所想要的资料、信息在网络上多半可以查到。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为了查环境保护,学校组织小报展。这下我可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突然,我想起了家庭宝贝——电脑,希望他能帮我个忙。在电脑的帮助下,我终于在因特网上找到了我要的资料,那时我的心里除了喜庆之外,还有对电脑的万分感激之情,更让我惊叹的是电脑所创再出来的新的多彩迷人的信息时代。

电脑在这我,畅游在信息的高速路上,它领着我,走进了一个新天地。先独立列提纲,然后小组内交流,选取结构安排最合理的班级展示。

四、实践操练,能力提升

训练题目: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训练要求:①选择适合的文章结构安排材料 ②注意段落层次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③完成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

(二)指点迷津:“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三)范文导航

《快乐的三人世界》写作提纲:

一、运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写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语言,设置悬念。

二、插叙一段,交代电脑VCD的来历。写好一个矛盾:爸爸的提议和妈妈的异议;补充一个对比:妈妈的游戏瘾比谁都大,前后呼应。

三、我回家后发生的事:饭没做,爸爸的埋怨等。注意语言描写,突出快乐的内容。

四、结尾段,“我”赶走爸爸自己学电脑,暗示“我”的志向。

快乐的三人世界

“快快,就摆这边,堵住这个空眼!”一听就知道这是妈妈的大嗓门。“就放这儿,一会儿来四格竖条了,一消就是1500分。”不用猜,理所当然这是爸爸的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文开篇不落俗套。)

瞧,周末放假回家,还未走进家门,就听见了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声音。看样子还打得满投入的。(间接交代故事诸要素。)

提起这台游戏机,还真亏了我和爸爸当初结成的统一战线。去年腊月,爸爸说准备用他做泥瓦匠挣的钱买套家庭影院,但妈妈不同意,理由是不要才离开了穷日子就想着奢侈腐化。我呢,当然是一百个支持爸爸,还提出要买就买电脑VCD,像那什么神舟全功能的电脑,这样就游戏机、电脑、影碟机都解决了,岂不是一举多得。爸爸没有想到他女儿比他的胃口还大,哪会不同意。妈妈人单力薄,没办法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不过,VCD机一买回来,她的游戏机瘾比谁都大„„(插叙,交代电脑VCD的来历,亦写出了一家三口人不同的消费观念。不足之处是叙述似乎平淡了一些。)

我一步跨进屋里,将书包往床上一扔,爸爸妈妈这才发现我回来了。我大声说:“妈,我肚子饿了,饭呢?”妈妈“哟”了一声,站起来就往厨房跑,嘴里还没有闲着:“你看你爸,不听我的硬要等那竖条,哪有这么好的事!”(打游戏机忘记了做饭,母女对话颇富喜剧色彩,一个“哟”、“站”、“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一看电脑屏幕,俄罗斯方块已经给爸爸砌成了一座空中楼阁,这样打不死机才怪呢!果然,爸爸叹了口气停下手来:“就是你妈,好不容易打了一万分就在一旁唠唠叨叨,活的都给烦死了„„”(人物语言简练生动,且符合生活实际,值得提倡。)我哭笑不得,眼睛一瞪说:“都别吵了,今天放假,该轮到我了„„”不由分说把爸爸推到一边。我也打游戏机吗?不对,我可是认认真真学电脑,练习五笔字型呢!因为我知道,在今日社会,不懂电脑的人,便是新型的文盲,而且,美国的那个电脑天才比尔.盖茨,还是我心中的偶像呢!(作文结尾别具一格,轻松幽默之余,也点明了小作者的远大志向。)【简评】

写家庭生活的三人世界,以一台电脑VCD贯穿全文,语言轻松诙谐,文章内外处处飘扬着欢声笑语。作文所写之事切入口虽小,却很好地揭示了今日农村生活水平的长足提高和精神面貌的可喜变化。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快乐的三人世界

你想认识我的一家,想了解发生在我们家中快乐的事情吗?那就先请你看看这张“全家福”吧。瞧,坐在右边沙发上的那位戴着眼镜的笑眯眯的中年人,是我爸爸;坐在他身旁的那位脸上带着恬静笑容的中年妇女,便是我妈妈。那个手捧一簇鲜花,笑盈盈的小姑娘,不用说就是我了。你从这张“全家福”上看出了点什么?

一个字——“乐”。是啊,发生在我们家的趣事多着呢。我们怎么能不乐呢?你看看吧。

“嗯,真香啊!妈,您做什么好吃的啊?”我一进门,就冲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大声嚷嚷。妈妈没顾得上和我搭话,爸爸却笑呵呵的接过话茬:“你的鼻子可真灵啊!”“那当然!人家的鼻子是世界第一流的,领导嗅觉新潮流!”我一边放下书包,一边笑呵呵地说。“哈哈!馋猫鼻子尖!”爸爸大笑起来。我向爸爸噘噘嘴,倏地钻进了厨房,不一会又笑盈盈地跑出来,大喊道:“据我观察,今晚的菜十分丰盛。”就在我整理书包拿出作业的时候,听见妈妈喊了一声:“开饭了!”我和爸爸立刻跑了出去。

嗬!明亮的灯光下,一桌鲜美的菜肴摆在面前。我的口水真的要流出来了。桌子中间放着一大碗鲜美的鱼汤,四周摆着各种时鲜菜蔬,像一朵大荷花盛开在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端了上来,一家三口围着方桌坐下。爸爸拿起筷子招呼我们:“来,来,吃菜!”说着他夹起一块排骨送到我面前,我笑嘻嘻地递过碗,想去接,谁知那排骨一转,落到了妈妈的碗里。我一愣,继而大笑起来:“对!对!这一顿丰盛的晚餐是妈妈一个人‘制造’的,她是我们家的‘功臣’,这第一块排骨应该给妈妈吃!”妈妈微笑着也夹了一块排骨,递给爸爸,爸爸得意地伸过碗去,谁知那排骨在他面前一晃,落进了我的碗里。爸爸的脸上写满了失望,装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唉!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爸爸的话音刚落,一块排骨掉进了他的碗里。原来是我夹了一块给他。“哈哈!”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这下,你知道我们的三人世界了吧。幸福快乐的三人世界何止我们一家,发生在我们三人世界中的趣事又何止这一件呢!我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我们家一样快乐!

快乐的三人世界

我不会用虚伪的文字来歌颂亲情,但我会用最真诚的心来感受父母给我的爱。真正的爱无声胜有声,真正的爱无法用语言来倾诉,不是吗?

——题记

爱唠叨的老妈

说起我这个老妈呀,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爱唠叨”。我就想不明白:老妈是个教师,白天上课已经那么累了,为什么下班后还要唠叨我这个,唠叨我那个。

晚上,我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电视。老*脑子好像是与电视机相通的,她马上从厨房里走出来,身上还系着围裙,问我道;“作业做完了没?”“做完了。”“书读了吗?”“读了。”„„这时她才走回厨房里继续做饭。

某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准备要出门,这时她叫住我,开始“盘问”:“衣服多穿了吗?”“穿了。”“围巾围了吗?”“嗯。”“牛奶喝了吧?”“喝了。”“路上小心点!”“哦。”„„见没问题问了,才肯放我出去。

我对老*唠叨挺反感的,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不是我妈还不跟我唠叨呢!

爱“讨论”的老爸

我敢说老爸的业余爱好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和我进行“学术讨论”。美其名七年级下作文指导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主备:尹 好

曰“讨论”,倒不如说是“争辩”更为确切一点。

大多数情况下,能使我们发生“激战”的大多数是数学题。有许多种解法的当然是皆大欢喜;而“真理只有一个”的题目则让我们争得不可开交。唯一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会“停战”,更甚者在吃饭时还拿着筷子手舞足蹈唇枪舌战一番。

有时,争论出来是我对,那么老爸会很虚心地接受、悔改;有时,争论出来是老爸对,则我会虚心接受,但死不悔改——嘴强。

虽然老爸知道我嘴巴并上不承认他是对的,但又有难题时,老爸还是跟我激烈地进行“学术讨论”。

要说我们家三个人唯一相同的兴趣,也就是打扑克牌了。每当吃完晚饭,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进小房间,准备打几局。

每次打扑克,这最好动的奖项是非我莫数。一会儿盘膝坐着,过一会儿又变成翘起二郎腿。每每这个时候,老妈又要开始唠叨了:“坐坐好,坐坐好。打牌就要有打牌的样子„„”从听到她说第一句话开始,我就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不为别的,就怕老妈一直唠叨下去。不过,过了一会儿又原形毕露了。然后,老妈又开始唠叨了„„

一打扑克,就可以看出老爸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每次他输后,就拿着一大把没打出去的牌说:“假如先出这个,然后再出那个,最后再出这点,不就是我赢了吗?哎呀,当时怎么没想到呢?”然后作为赢家的我笑嘻嘻地、带着一点嘲讽口气地对老爸说:“就算你那样出,也是我赢!”“怎么可能?”“你先出这些的话,我也可以压住你的。”“我也有别急!”“别忘了我有‘杀手锏’啊!”“那你接着出。”„„我和爸爸的争论又开始了„„

老妈、老爸我组成了一个快乐的三人世界,不敢说我们这个家庭多么值得人羡慕称赞,但是在我心目中,却一定是最快乐的。

第四篇:中考作文结构讲义

作文中的结构

【应考知识储备】

春天到来,河边的杨柳呈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赛场上,健美运动员完美的形体呈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博物馆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呈现出一种对人心魄的艺术之美„„这摇曳多姿的美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结构之美。

美学家M·李普曼曾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 的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的结构也是如此,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什么是文章结构呢?

简而言之,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写作时,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一、中考中关于“结构” 的要求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完整”是指作文有开头、结尾、主体三大部分,没有残缺不全的毛病;“条理清晰”是指文章的布局周密、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没有颠三倒四的毛病;“详略得当”是指文章祥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很恰当,没有主次不分的毛病。

发展等级的要求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结构新颖”是指写作时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能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构思巧妙”是指文章情节的构思能做到让人“意想不到”,比如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悬念迭出、一波三折、明暗双线结构,等等。

二、学生作文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除此以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着平铺直叙、呆板生硬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考场作文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克

服这些弊端,写出在结构上摇曳多姿的作文来呢?请继续读——

三、考场作文实用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从纵向看一篇文章的结构涉及到多各方面的要求,从横向看一个作文题下可以写出多种结构形式的文章。

(一)从纵向看

通常来说,一篇文章的组织材料,结构安排,一般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当时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

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考场作文中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俗话说:“过河要架桥。”过渡就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倒叙、分叙、插叙的起讫处。它的任务就是把之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呼应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首尾呼应、文题呼应、文中呼应等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解说。

如课文《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文中呼应。这就是俗话说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

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如2003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十六岁的我》,在每一段都用相似的句子开头照应主题。这些句子有:十六岁的我,告别了童真,可还保留着童心。十六岁的我,告别了年少的懵懂,开始追求成熟。十六岁的我,告别了花季,步入了雨季。这些句子都是紧扣主题行文的,脉落分明,一目了然。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例如,这些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诚信》)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的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阿婆,你看这日历》)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题记

无尽的黑夜侵蚀着我那无尽的愁思,周围是可怕的静寂,我起身来到窗前。风很冷,绕过起伏的窗帘,刺透了我麻木的神经,我哆嗦了一下,缩了缩脖子。外面的灯光将整个院子充斥成白昼,半秃的树在瑟瑟秋风中颤抖,几片枯黄的树叶顽强地守着岗位,又终于坚持不住,一头栽下来,飘然落在冰冷的水泥板上。(《我依然飞翔》)

再如下列优秀考场作文的结尾: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

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突然有人叫道:‚大虫来了,快跑呀!‛众人一听大惊失色,纷纷躲避,只听武松叫道:‚老虎在哪?‛李逵吼道:‚虎在哪里?‛待人们惊魂初定,回过神来,哪里有老虎?原来是鼓上蚤时迁干的好事。众人都吁了一口气,突然发现打虎将李忠早已不知去向。(《谁是打虎英雄》: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二)从横向看

在一个作文题目下,可以有很多结构方式可以选择,常见的有:

1、镜头式结构(又叫片断式或串珠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有一条主题的线索贯穿其中。利用这种结构有许多好处: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能内容明晰,从而出奇制胜。

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采用日记格式显现文章结构;引用化用诗歌、名言,名著、名篇书名拟定;根据内容精心概括显示文章内容的短语作为标题;紧扣文题或话题从不同侧面拟出小标题。

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镜头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运用镜头式的结构需要注意,这些镜头应该是有机的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来表现中心,不应该是分散的、无序的。所以在这类文章中,用好线索、做好艺术化的开头、结尾是很重要的。

2、一线贯穿式结构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例如上海市2004年的中考作文《我的视线——一把蓝色的雨伞》,作者用一把雨伞串起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候妈妈为“我”打伞,一个是长大后“我”为妈妈撑伞,时间地点都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了,但不变的是那把“蓝色的雨伞”,不变的是母女之间的深深地爱,在这篇文章中,“蓝色的雨伞”这个线索就用得很成功。

3、一波三折式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尽力避免平直,宜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几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1)欲扬先抑式

在这类结构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某人、事、物、景,先压一压,就是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但是最后的目的是赞扬他的好的一种构思方法。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这种结构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下面的是按先抑后扬的方法写的一个作文片断:

‚周末,邻居对回家的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妹妹在给我装菜时偷吃菜中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但妹妹的一句话却让我羞愧难当。‚姐姐,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养身体,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这个片断便将深沉的母爱“扬”了起来。同时,这样来写,文章也就曲折生动了。

(2)悬念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劈脑一边手指宴主,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

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实际上,唐伯虎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开头设置悬念,或情节方面的,或感情方面的,或人物方面的,可以使读者怀着探究的心理一直走下去,文章中的包袱一层层被抖开,文章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读者在这个悬念的指引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疑虑与惊奇,从而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大家再来读读这篇小小说: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 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 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

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账,‚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这是一篇极有深意的文章。它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带着浓厚的兴趣把全文看完。文章开头立即显示悬念: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民意测验、调查座谈的人选集中在小黄和小李的身上,两个人都“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二选一将如何产生呢?这可是牵涉社会的敏感问题:选拔干部的标准问题。读到此,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得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起来。这样的开头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们要学会在叙事中设置悬念。当然,这里界定的“悬念”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将问题或疑团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然后探团解疑,但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开悬念。

第二,紧扣一个话题,让文中的一方人物对另一方人物的做法产生误解,通过误解,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也是十分引人入胜的。

第三,让文中的人物身处逆境(重重困难)当中,当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扫除了一道障碍,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障碍。也就是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节在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突立。其实很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可谓是紧张而又刺激。

那我们写作文也不妨来试一试吧。

4、总分式结构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和镜头式结构等综合使用。实际上,这种结构在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中用得最多。

例如我们以作文“谈勇气”为例:先提出总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然后从三个方面来论证,(1)勇气是开拓进取的前提;分论点;(2)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分论点;(3)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最后提出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勇气。

主体部分设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文章总体上是“总分总”式。

5、层递式结构

这也是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到的,文章总体上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思路。

例如还是以上文中提到的“谈勇气”为例。首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接着论述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什么),最后再提出→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怎么做)。

这种结构方式,三个部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一般不宜颠倒。另外,“为什么”和“怎样做”部分都可以分几点来谈。

6、排比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是指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剪辑的种种材料采用“排比”这一形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从而很好地组织起全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并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这种方法和镜头式的构思方式有相近之处,可以写完一个侧面,再写另一个侧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用不着担心文章结构会不会完整。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

例如,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 中”的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挑战惰性”、“挑战嫉妒心”、“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这种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或在每一小节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悦目之感。

再如,2008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见经典考题例析)就是以“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的段首排比的方式结构全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有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

以上几种考场作文的结构,相辅相成,可以交互使用。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故事,一缕情思,会有无数个表现形式。我们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不论叙事、抒情,还是说明、议论,不仅可以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文学作品形式,而且可以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应用文体类形式,更可以借用一些特别类型: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法律文书;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商业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网络个人主页、博客、论坛、QQ聊天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

但无论用什么结构都需要有真情实感,有充实的内容,有深刻的立意„„所以提醒大家注意文章结构也有几个原则:第一,适应文体特点,第二,服从主题需要,第三,考虑驾驭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作文时,能快速理解材料,扩展作文思

路。如果我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结构技巧,再辅之以勤奋的练习和充实的材料,何愁写不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呢?

【经典考题例析】 1、2008年上海中考作文

2008上海中考语文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我眼中的色彩 上海一考生

烛光划破黑暗,照亮妈妈的脸,妈妈的手有些颤抖,神态却专注安祥。她每点亮生日蛋糕上的一根蜡烛,就深看我一眼,像是要用尽她全部的心血。1根、2根„„16根!终于,在妈妈的欣慰和希望中,我的面前弥漫开一片灿烂的红色,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

小的时候,特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每次干活时,我就特爱蹲在旁边,瞧着妈妈的脸。妈妈一千活脸就会变红,特别好看;而我一看到妈妈脸上沁出了汗水,就赶紧用我的小手绢帮妈妈擦,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停下来,笑着亲我一口,这时,她含笑的脸更红,真好看。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朋友、音乐、明星、服装„„形形色色,常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这时的妈妈,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里非常流行穿红色的棉袄,艳艳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红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跟妈妈说:“妈,帮我买件红色的棉袄吧,别人都有!”妈妈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孩子,现在不是追求时髦的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把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

“叭”,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你给我出去!”妈妈的脸变得通红,双手在不停地颤动。

“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夺门而出。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不愿答应我,还打我,还将我赶出家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可天公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魂的传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出现妈妈半夜给我盖被子,雨天给我送伞的情景,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灯光把妈妈红肿的眼睛传给了我。“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更不该打你,妈向你道歉!”“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我哭着说。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件漂亮的红绵袄。我愣住了。“孩子,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奇怪J穿上新红棉袄后,我内心竟没有一点雀跃之情。不,我不能这样自私,我要补偿妈妈。

这一个学期结束了,当我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站在妈妈的面前时,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红本本映红了妈妈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美。

“孩子,快许个愿吧!”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是,妈妈”,我边答应,边偷偷地瞧了妈妈一眼。烛光,映红了妈妈的笑脸,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假装许起愿来。许什么愿呢?不知怎的,头脑里总晃动着妈妈红红的笑脸,对,就许一个愿„„

〖点评〗

这篇文章构思很巧妙。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重点抓住‚妈妈‛的脸色,展示‚我‛的成长历程,展示母女关系的变化过程。正是这样的构思,使红色拥有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年轻美丽的象征,也是幼稚任睦的一代人成长的标志。另外,本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小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来展示人物特点,如小时候女儿给‚妈妈‛擦汗珠,体现的是女儿对妈妈的爱;‚妈妈‛红肿的眼睛,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自责与对女儿的担心。

2、浙江温州2008年中考作文

原题: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例文:

下雨天,真好 温州一考生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雨密密地斜织着。伴随着雨,悠扬的箫声萦绕。那样欢快,那样明净。“啪!”箫声戛然而止。父亲如同一头暴怒的狮子,将巴掌扇向他的女儿。“都初三了,还吹,你能吹出个瑞中吗?还不快给我去复习。”说完,粗暴地夺走女儿手中的箫,扔到地上。

女儿呆呆地站着。

泪水流过红肿的脸颊,滴到地上,溅到心里。

迷茫的眼睛透向窗外。

雨不大,但心中却有一场倾盆大雨„„下雨天,好吗?

女孩埋葬了箫,埋葬了梦,一头扎进书本„„

从此,树林里少了箫声,课堂中多了提问的声音;山野上少了一个身影,却见教室里有人埋头苦读。她只记得父母的期望,心中只有考上瑞中的呼喊。

大家都夸她懂事,都夸她好学,却不知她在雨天里落了多少泪。

临考前,父亲的身影移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正在出神,父亲轻轻地拍拍她,她仿佛从梦中醒来,震惊地看着父亲。“又下雨了。”父亲说。

女儿无语。

“出去走走吧。”

女儿不相信这是父亲的话。

疑惑的眼神射向父亲。

目光中,父亲那么的和蔼。

“去树林吧!”

她的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

她欢快地跑了出去,突然,她转身回来。对,她差点忘了那把尘封的箫。温柔地抚摸着它翠绿的身体,伴随着箫声,女儿的脚印留在了树林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雨中,她尽情地吹,尽情地欢笑。雨点不时落到她脸上,手上、箫上,她全然不知。

雨天,她终于找回了遗失许久的自我;她终于从无尽的学习中被释放;她终于能在雨中漫步。

她就像一只羞红的小鸟,在山里大声地笑了„„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下雨天,真好!

〖点评〗

故事发生在雨天,雨天使得这个故事别有况味。雨见证了‚我‛的伤心与失而复得的幸福,情感的雨下得那样细腻、那样汹涌。于是,雨在这里不仅是情节变化的线索,更是情感变化的线索,现实的雨与内心的雨交融得几乎天衣无缝,不仅表现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更表现了作者对情感体验的深度。雨落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成长历程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3、2006年浙江省中考作文

原题:品读试卷所选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例文:

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浙江一考生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楼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出楼门才发现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楼去拿雨伞,满肚子不高兴,边上楼边想:“今天的体育课肯定又泡汤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厨上那有盐没醋的饭菜了,一会儿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挤„„”

走出院门,一路上的几个情景却使我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

镜头一

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点摊前一位正喝豆浆的阿姨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来雨中更能见真情呀!

镜头二

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发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却只顾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六年,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这原本恼人的雨幕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

座位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吩咐他对面的青年:“今儿赶紧往家打个电话,看咱那儿下了没有!一冬都没下了,春雨贵如油,多下几场这样的雨,省多少浇地的钱呢!”是呀,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风调雨顺才会有丰年,我有什么理由讨厌这场雨呢?我应该和农民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呀!

走下公交车,心里已没了半点烦躁,体育课不能打篮球,却可以在室内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学们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车,坐在公交上不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体味到了幸福和快乐吗?换一种思维方式,幸福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雨中上学路上三个镜头的的抓拍,再现了三个平实普通的场景,揭示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道理。

本文同时还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注意场景设置的烘托效果,先写下雨的不快,再通过三个镜头的逐一展示,缓缓写出自己心情的阴雨转晴,最后点题道出不快消失而幸福和快乐的到来。这种写法,给人以暗香渐来的感觉,开头看似与题无关,但看完结尾,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乐在其中‛。这种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的写法表现出该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夫。4、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例文:

我的视线——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上海一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点评〗

本文胜在审题、构思。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5、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例文: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

夕阳西下,随着一阵轻脆的铃声,我冲出校门,爸爸笑着向我挥手,我一蹦一跳来到爸爸身前,放下书包,坐上爸爸的自行车。我喜欢坐在车子前架上,这样我可以随意的按响车铃。每当我按响车铃,爸爸总是敲我脑袋,说我调皮,引得大家都看这辆破的“凤凰”牌自行车。我可不管这些,爸爸越是说我,我将车铃按的越响。路人都向我看来,这自行车也就成了马路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的欢声笑语也渗满车轮滚过的路面。

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很快,我到了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了。于是每当爸爸有空,他就教我骑自行车。我当然无法掌握这个庞然大物,爸爸答应在我身后扶着自行车。可是有时爸爸说话不算数,我骑着骑着爸爸就放了手。于是,我摇摇晃晃地就摔在了地上。爸爸的自行车也摔得一身泥,龙头也弯得不成样子。我爬起来,转过身气呼呼地向爸爸走去,刚走到一半,我就忍不住笑了,因为爸爸一直傻乎乎地对我笑。

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

还记得那一天,我做完课间正向教室走去,忽然爸爸出现在我面前,他手中拿了个塑料袋,气喘吁吁地说:“你的美术工具,看一下,有没有少。”我接过塑料袋,不禁泪水充满眼眶。我真不应该不信任爸爸,故意将美术课提前了两节课。“没少”我说。“那就好”爸爸转身跨上自行车。我默默凝望远去的自行车,那车虽破旧,但却精神抖擞的自行车。于是,我想起了那辆在风雨中送我去医院的自行车,那辆开学时停放在众多摩托车、汽车间的自行车„„„渐渐的,泪水洒满了我的衣襟.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

马路上的、被摔坏的、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无一不是一道风景线,而爸爸对我深深的爱则融入在那风景线中。〖点评〗

本文在结构方面特色鲜明,文章用四个段首排比句领起了四个片段,分别是‚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四个片段共同汇成一道爱的风景线。很好的表现了主题。

6、2005年宁波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沟通‛为题写一篇作文。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通 宁波一考生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工作于县城,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饭罢,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别叫‘爸’,听着耳生,叫‘爹’!”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

于是儿子问道:“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叭嗒叭嗒抽了几口后说:“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哩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唉’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个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点评〗

这篇小小说,叙事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尾‚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小说到这儿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主题鲜明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存在无法沟通(其实是官民之间)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环境、气氛、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而准确。全文行文流畅,结构和谐完美。

【强化精要训练】

一、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提示〗

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或者用片断式的组合方式把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组合起来,或者依据行文需要,将材料加以梳理,用一根“红线”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二、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

要求:①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②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想象;③不少于600字。

〖提示〗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要放开思绪地想,会想到幸福的时刻,想到美好的场面,想到欢乐的节日,想到愉快的交谈;想到一本喜爱的小说,想到一篇醉人的散文,想到一首沁人心脾的诗歌;想到今天,想到昨天,想到未来„„„

在此基础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其次要“选”,即根据“雨天”这个特定的条件或者说是特定的环境来进行选材,要明确所写的事、所想的事、所抒的情为什么一定与“雨天”有关而不与其它天气有关。

再就是要“扣”,一定要扣住“雨天”来写,要注意在文中或用“雨天”来引出内容`,或用“雨天”来设置情景,或用“雨天”来烘托气氛,或用“雨天”来抒发情感,或用“雨天”来结构全文。那么“雨天”在结构上来说就可能成为行文的线索。

三、题目:,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

这是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无论是什么都是文章的线索。

在内容上,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因而可以选择一线贯穿式的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成镜头式的文章,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主题,注意通过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使文章的叙事摇曳生姿。

四、题目:我们一起走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篇幅在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暗示或透露真实的地址姓名等影响阅卷公正性的任何内容。

〖提示〗

首先要注意到本题的一个隐含条件。题目中有“我”但不能只写我,重点应该是“我们”中的“他(她)”或者“你”,并且“我们”一起去经历风雨。“走过”,是走过人生之路,必定是重要的难忘的事情才能让“我”因为我们起走过而自豪、感动和难以忘怀。

因而,在选材上可以写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生活,可以是我和亲人一起走过,可以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走过,可以是和社会上的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一起走过„„

在构思上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做好铺垫,形成前后对比,从而使叙事跌宕起伏。

第五篇:句子结构讲义

Lecture Two What is a loose sentence?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句子有松散句、圆周句和对偶句之分。松散句把主要意思放在次要意思之前,先说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读者在看到几个词后就知道这句话的主要内容了。

She decided to study English though she was interested in music.The Wangs must have gone away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for we have not seen them for two or three weeks.松散句比较易懂,简单,自然和直接。

What is a periodic sentence?

再比较下面的句子:

Although she was interested in music, she finally decided to study English.观察上面的句子,可以知道:虽然意思表达和之前相同,主要意思都是她决定学英语。第一句中,主要意思放在句子的开头,在第二句则放在句子末尾。第一句的第一部分在结构上已经完整,而第二句的第一部分只是个状语从句,不加上第二句就不能成为一个句子。

把最重要的意思放在最后面或者靠后的位置上,并且句子的结构直到最后一个词时才完整。这样的句子叫做圆周句。例如: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Jane Austen)上面的句子明显是个圆周句(掉尾句)。因为它的结构和意思在最后一个词之前都不完整。圆周句的结构按照逐步推向高潮的递进顺序形成。圆周句比较复杂、正式和文雅。

What is a balanced sentence?

两个结构相似但意思相反的平行从句便是对偶句。

On hearing the new, he was angered, and I was saddened.The politician is concerned with successful elections, whereas the statesman is interested in the future of his people.In Plato’s opinion man was made for philosophy;in Bacon’s opinion philosophy was made for man.对偶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含有相反的意思,而且因节奏和谐而悦耳。对偶句主要用于说明文,议论文及演说等正式文体中。

What is an effective sentence?

1.Completeness(完整)完整是好句子的第一要点。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单一的完整思想,意思必须紧密相关。

例1.(Faulty)Born in a small town in South China in the early 50s, he grew up to be a famous musician.(Revised)He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in South China in the early 50s.In his childhood he liked to sing songs.Later he entered a conservatory.In the 70s he became a famous musician.例2.Faulty:Do Fu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Revised: Du Fu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the Tang Period.2.连贯(Coherence)

连贯是指句子各部分之间清楚而合理的联系。句子中的词语和部分应恰当地衔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十分清楚。不连贯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毛病: a.平行结构使用有误

例1.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he says but also by his deeds.Revised: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he says but also by what he does.Revised: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his words but also by his deeds.例2.We thought she was charming, intelligent, and a very capable young woman.Revised: We thought she was charming, intelligent, and very capable.Revised: We thought she was a charming, intelligent, and very capable young woman.例3. We have great faith and high hopes for her.Revised: We have great faith in and high hopes for her.b.代词指代不清楚

例1.She told my sister that she was wrong.例2.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bicycle, but it was not serious.Revised: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bicycle, but was not badly hurt.例3.I'm gonging to the lecture on modern Chinese drama, because he is a dramatist I like.c.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例1.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he grassland stretches as far as the eye can reach.例2.On entering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stood up and said, “Good morning!” 例3.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all the things she needed were put into a suitcase.这些句子因为用了悬垂结构,句子缺少了连贯性,句子意思就让人费解。当然,也有一些固定的说法,如:to be frank, generally speaking, judging by…, speaking of…, just to name a few…

再看下面的一些句子:

例1.She put into her bag the picture books she had bought for her children.例2.She bought several pictures books and put them into her bag, which she intended to give to her children.Revised: She bought several picture books for her children and put them into her bag.例3.The idea he mentioned at first sounded good.例4.The idea he mentioned sounded good at first.Revised: The idea he first mentioned sounded good.例5.He gave a reason for not attending the meeting, which nobody believed.例6.He gave a reason for not attending the meeting, a reason which nobody believed.Revised: He gave a reason, which nobody believed, for not attending the meeting.d.人称、数、语气和语态上变动混乱

例1.An important thing for the student to remember is that when writing a paper, you should not plagiarize.例2.Those who wish to take Linguistics are expected to sign his name on this sheet of paper.例3.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Don’t rely on your teachers’ help.例4.She reviewed the lesson taught last week and all the exercises assigned by the teacher were done.以上句子前后不一致,变动混乱,写作时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变动。3.简洁性(Conciseness)

句中不应有任何不必要的词。只要意思充分表达了,用词越少越好。用词过多只会意思模糊,而不是更清晰。人们常常用不必要的词,所以最好在写完一篇文章后,仔细检查一两遍,看看有没有一些可删去而又不影响意思表达。试比较: 例1.Wordy:It was blue in color.例2.It was small in size.例3.Mary is a quiet and careful woman.例4.He returne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month of August.Concise:

1.It was blue.2.It was small.3.Mary is quiet and careful.4.He returned in the early August.请看下面的句子,想想如何更加简洁:

(1)He gave many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but the reasons he gave were not convincing.(2)In my opinion, I think your plan is feasible.(3)This machine was jointly designed by the old engine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some of his younger colleagues.(4)There was a pine tree that stood like a giant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It towered over the trees around it.(5)Mr.Smith usually like to drink all kinds of wines that are produced in France.(6)Li Qing, who was a first-year student of the college, would go to a park near her school every day in the morning.She would bring a small recorder with her.In park she would find a quiet corner and listen to a tape of English stories.Revised:

(1)He gave many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but none of them was convincing.(代词指代重复内

容使得句子更加简洁)

(2)In my opinion, your plan is feasible.I think your plan is feasible.(3)This machine was jointly designed by the old engineer and some of younger colleagues.This machine was designed by the old engine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some of his younger colleagues.(4)The pine tre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tood like a giant and towered over the trees around it.The giant pine tre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owered over the trees around it.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as a giant tree which towered over the trees around it.(5)Mr.Smith prefers wines produced in France.Mr.Smith prefers French wine.(6)Every morning, Li Qing, a first-year student of the college, would go to a nearby park, bringing a small recorder with her.There she would listen to a tape of English stories in a quiet corner.小结:好的句子要做到完整,连贯,逻辑关系清晰,简洁,这四条是基本要求;当然除此以外,如果重点内容突出,句式多变,则更加锦上添花。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要大量练习。

Exercises 下列句子不够完整或不够连贯或不够简洁,请加以修改:(1 I read the novel on the train, which didn’t interest me at all.(2)A well-dressed man admitted us to the house, and we later learned that he was a thief.(3)I lost some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found them three days later.The police had helped me.(4)Tell Helen, if she is at home, I will come to see her.(5)Listening attentively, a faulty sound was heard.(6)On entering the room, no one was seen.(7)Fred is energetic, capable and a man you can rely on.(8)My watch is either fast or yours is slow.(9)He nearly finished reading ten books during the vacation.(10)To tell my friend the good news the letter was posted at once.(11)I will go to the lecture, for I like his poems.(12)Dickens’ novels offer no solution to the social injustices he exposes in them.(13)There are more books in their library than in our library.(14)We planned to meet just before sunrise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15)The cause of the flood was due to the heavy rain in late spring.(16)It seemed to his friends that his attitude was of a puzzling nature.(17)He did not tell the truth with an honest attitude.(18)Zhao was the person who was electe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lass by the whole class.(19)What I am trying to say is that in my opinion he has not done his work very well and its needs improving.(20)You must first work out an outline for your paper, and then after you have done that, you need to collect all kinds of material to support your point of view.(21)This pretty actress keeps appearing in Tv serials repeatedly.(22)One reason why people are well informed in this country is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any newspapers which can easily be bought or subscribed to.(23)There are about 50 patients or so in this ward, among whom many are being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24)Whatever he does, he works seriously with great care, and does his best so as to do it well.(25)She said that she would come if she could, but not to wait for her.练习题答案:

1.On the train I read the novel, which didn’t interest me at all.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We later learned that the well-dressed man who admitted us to the house was a thief.The police helped me to find some important documents which I had lost three days before.Tell Helen that I will come to see her if she is at home.Listening attentively, I heard a faulty sound.I entered the room and saw no one.Fred is energetic, capable.You can rely on him.Either my watch is fast or yours is slow.He finished reading nearly/almost ten books during the vacation.To tell my friend the good news, I posted the letter at once.I will go to the lecture, for I like the speaker’s poems.Dickens’ novels offer no solution to the social injustices exposed in him.Their library has more books than ours.去掉very early 去掉the cause of To his friends his attitude was a puzzle.He did not tell the truth.The whole class elected Zhao their representative.I mean that he has not done his work well enough.去掉first, after you have done that 去掉repeatedly 去掉because of the fact , which can, be There are about 50 patients in this ward, and many are being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去掉with great care, so as to do it well 后半句改为but we needn’t wait for her

下载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讲义之文章的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文章结构学习

    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人民时评文章—— 用改革激发院士制度活力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院士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对各自的......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5篇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教学目标: 1、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关键。 2、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3、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

    文章写作结构技巧

    宜昌华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文章写作结构技巧 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是很多同学的短板。逻辑的混乱、语素的单一、结构的不足都是影响大家文章得分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就来介......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范文大全

    表达方式 一、基本概念 ①表达方式(表达上……)是指作者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阐述道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②共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如何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如何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这话告诉我们,文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训练目的]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题目]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

    写人--文章结构(最终定稿)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教案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⒈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关键。 ⒉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⒊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