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2: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

第一篇: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文如其名。

特点体现在“朱”、“自”、“清”三个字上:

为国为民的丹心、忠心唯“朱”可表; 写意抒情的真心、诗心缘“自”而发; 构思用笔的凝练、淡雅非“清”难蕴。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摘要)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文如其名。体现在“朱”、“自”、“清”三个字上:为国为民的丹心、忠心唯“朱”可表;写意抒情的真心、诗心缘“自”而发;构思用笔的凝练、淡雅非“清”难蕴。

心“朱”、缘“自”、现“清”。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体现着他那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用“朱”字来概括方显先生的心之丹、心之忠。他的散文,来源于生活,深刻的表现着“自我”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求真求实,题材平实朴素,以小见大,用“自”来界定他的选材应不为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诗如画,清丽淡雅,构思精巧,用语凝练,文笔清新自然。读后余香悠远。用一个“清”字来形容应该是恰切的。

这是笔者对朱自清散文的特点的浅显概括。(关键词)特点

散文

朱自清

论述

(正文)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丹心呈“朱” .朱自清是诗人,是作家,也是民主战士。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有一类散文充分的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的话,那么朱自清的这类散文就是软鞭和藤索,这软鞭和藤索毫不留情的抨击着当时的黑暗政府,鞭挞着日本帝国主义。他用文章用行动证明着一个民主战士的爱国的丹心。

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作者被段祺瑞政府的无耻行为激怒了,想着那些可爱的死在“三·一八”惨案中的人民,他写道:“就是不谈什么人道,难道连国家的体统,临时执政的面子都不顾了么?段祺瑞你自己想想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自清勇敢的站出来,喊出来,写出来,真正的体现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在朱自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签名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此虽然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体重四十一公斤。”这是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那天写的,当时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他身患严重的胃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从日记的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片丹心为国家的民主战士的高大形象。“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语,见《别了,司徒雷登》)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忠心呈“朱” .朱自清的散文从骨子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主主义斗争意识,这正是发自他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忠心上。从电车上的小事到卖掉儿女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朱自清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对国对民的忠心。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作者由于喜欢小孩子对电车上的小白种人多看了几眼,而小白种人看见“我”在看他,有意识地换了原有的详和的面孔,变成一脸的粗俗与凶恶,“仿佛眼睛有话似的:‘咄!黄种人,黄种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分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白种人的手走了。”作者要把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就是要唤醒大家:我们之所以被白种人轻视,完全归根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经济长期滞后且又被侵略的原因。他在用笔告诉国人: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如果说鲁迅的《药》是唤醒国人的一剂猛药,那么这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则是一剂明目散,让国人真正的看清自己,看清国体。那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正是朱自清对国对民的赤胆忠心么?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中,作者将亲眼看到的七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小女孩的事记录了下来,同时对小女孩的未来悲惨命运作了层层的思考与剖析。他指出:造成这种惨痛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既不是小女孩的父母,也不是那该死的人贩子,而是那让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那丑陋无比、残酷无比的反动统治者。作者将这个在旧社会司空见惯的事重视起来,发掘出来,使人痛心,使人警醒。这也正缘自朱自清的拳拳的爱国之心,爱民之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心缘“自” .朱自清的散文是“求真”的,读他的散文总觉得有一种亲切与真诚充溢其中,这就是朱自清散文追求的一种平淡自然的写实风格。而所选的题材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些小事。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作者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也正是作者抓住了“我的生活”这个“自”的源头活水,才能撷取生活,反映生活。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背影》一文所历之事多数人都熟识的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段撷取下来呢,又有多少人对这个细节感受得如此细腻和深刻呢?而朱自清却能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用真心真情抒写出了被世人称道的名篇佳作。这正是作者内心存真、生活求真的一个最好的见证,因为有了真心,所以才用真心观察,才用真心感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那背影所蕴含的浓浓厚厚的父爱。先生抓住了自我生活的小小片段,从小小片段中撷取其中的一个特写,用自己的真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描摩,最终以小见大的抒写了感动了几代人的传世名篇。

《给亡妇》一文撷取了作者夫人生前的许多片段,正是这些片段的娓娓道来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沉痛的悼念之情,读后令人潸然泪下:“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太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你的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了!大夫劝你到西山静养,你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钱;劝你在家里躺着,你也丢不下那份儿家务。”朱自清能够从自身经历发掘开去,用真心记录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也能从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受到一种亲切的感动。

《冬天》描述了“我”的一家四口在台州度过冬天的三件小事:吃白水煮豆腐;共游西湖;台州过冬。事小情真,处处洋溢着发自肺腑的天伦之乐。虽寥寥数语,却将“家之韵”“舒活”在了纸上。

《儿女》则通过一些“自我”身边的小事表现了真挚的亲子之爱。《阿河》将“自我”身边的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勾勒出来,表达了作者的真切的同情。

朱自清先生的这一类散文,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选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件,围绕一个专一的“求真”的主题,形散而神聚,信手拈来的抒写着“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

——诗心缘“自” .朱自清的散文是“唯美”的。他的散文像西子一样是一种不饰雕琢的淡抹浓妆总相宜的美。而这种美的抒写则来源于作者的诗心。正因为有了“自我”的诗心,才有了作者的诗一样的美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作者将自已放入文中,凭借自己“敏锐的感觉”,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在他的笔下随着时间的转移,水、月、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下,有着不同的情况,比如水:晚霞映水时是“蔷薇色的”;灯火初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了”;到了大桥外顿然空阔,疏林淡月下“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绿如荫陈酒了”。比如灯和月:入夜时分灯光压着月光,“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光”有水气的折射,便“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随着时间的变化,灯光已夺不了月光,于是愤然的灯,都是“黄而有晕”的,在繁星般的黄晕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这样的描写,真的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幅不同的变幻着的精美画面。而这份美丽。正是作者的“自我”的所见所感,正是来源于作者有一颗“诗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春》一文以强烈的感情、清新的笔触,铺陈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闹图,每一幅图都是作者从自身的视点出发,用充满诗意的心去体会去想象去描摩。将春之魂魄、春之神髓抽将出来,用细腻的描绘,诗意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产生如沐春风、如在春中之感。而这种效果的达成,正是作者抓住了自我生活中的片段用诗心去体会,用诗心去感受,继而用诗的语言来描摩,把人民日常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诗一样的艺术表现效果。

《绿》《荷塘月色》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是一幅幅美 妙的画,都是一首首精美的诗。而这些作品的创作正是来源于作者的诗心和对自己生活的细心观察、体会。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清淡”的构思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每一篇都显得短小精悍,或于娓娓道来之中寄寓深意;或在谈话体叙述之中抒发真情;或在平实的描摩之中蕴藏哀怨;或于细节的刻画中表达心声。父亲的“背影”、时光的“匆匆”、秦淮河的夜、梅雨潭的“绿”、荷塘的月色、威尼斯的小舟……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总让人爱不释手。但我们读他的散文总有一种好似无情闲语,读后却情深感人的感觉。这种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在朱自清的笔下显得越发高超、艺术。这些文章充分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之前的那精巧而清淡的构思,我们也时时为他的散文的清淡的构思所折服;真有一种到是无情却有情、于细微处听惊雷的感觉。

如《背影》,开头从“我”对父亲的背影回忆写起,波澜不惊。然后用笔简练的回叙祖母去世、父子奔丧的事,接着笔锋一转开始将镜头由远及近,写父亲决定送我,而在写送我时,先写父亲娓娓的将一些琐碎的小事一一交待,然后决定去买几个桔子,巧妙而又真诚的将画面定格在父亲的背影上。最后写父亲的近况。这样的散文真的如行云流水一般形散的很,但细细品味却从清淡中咀嚼出越来越浓的亲情。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是很难体会到一个普通的背影所承载的那浓浓的父爱。在我们深深的感动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朱自清先生那清淡的、不事渲染的构思艺术。

如《荷塘月色》作者写了一次闲游的过程,没有宏大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是在散散的描画着一个平凡的过程。作者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到平平淡淡的结束。好似无情,但于这散散的描画中,我们分明的看见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体会到那满蕴感情的内心的波澜。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始时淡淡的喜悦,结束时淡淡的哀愁,作者巧妙地将对立现象构成强烈的映衬,让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

——“清雅”的用语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他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特别强调文学语言的朴素自然与创新。他主张“新而不失自然”。读朱自清的散文,不比读鲁迅的杂文,读后热血澎湃。读他的书,宜在炎热的夏季,坐在有空调的书吧里,吮着冷饮,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一字一句的慢慢斟酌,细细品味,这字里行间的韵味已透出了朱自清的超凡脱俗。再打个比方,如果说鲁迅的书是交响乐;冰心的书是轻音乐;郁达夫的书是摇滚乐„„那朱自清的书用古典乐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体会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钻”字表现小草破土而生的挤劲,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国。而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嗡嗡的声响,又呈现出春天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的确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仅此两例可见朱自清先生的用语的精练、精当。体现了凝练之清爽。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特写镜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对此文作了高度的评价:“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充分显示了朱自清先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的练字艺术。体现了简约之清净。

“……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儿女》)。于絮絮叨叨中描摩着当时的场面,无华丽的词藻,却让人有清雅的享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一些明白如话的口语来写作,读来亲切自然、清新爽神,“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偷偷地钻”的动作,“嫩嫩的、绿绿的”的颜色,再加上几个动词的罗列,又是用短句进行铺排。让人读后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他在用最常见的词表现着最有诗意的意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赋与荷叶动态的美,几个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诗一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如《绿》中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如《荷塘月色》中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他也是“五四”以来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凝练清雅。他的文章不事雕琢,取法天然,水到渠成。他的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

综上如述,笔者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体现着他那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用“朱”字来概括方显先生的心之丹、心之忠。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来源于生活,深刻的表现着“自我”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题材平实朴素,以小见大,用“自”来界定他的选材求真求实的风格应不为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诗如画,清丽淡雅,构思精巧,用语凝练,文笔清新自然。读后余香悠远。用一个“清”字来形容应该是恰切的。

所以我认为,用“朱”、“自”、“清”三个字来概括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应该是准确的。文如其名。(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作者:吴宏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朱自清散文选》 作者:朱自清 四川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论文提纲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论文提纲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一)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之一,是现实主义创作与真实情感的完美结合。

(1)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2)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3)从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4)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抒发真实情景的篇章。

(5)真实的情感流露。

(二)朱自清散文特点之二,独具特色的语言美。

1、诗化美。

2、口语化。

3、朴实清新。

(1)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

(2)写实对语言文字表现力的影响。

(3)语言朴素平淡。

第三篇: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内容摘要:

现代作家抒发内心情感最常用的便是散文,朱自清又何尝不是?在他生活的那个特别的年代里,自己的情感往往围着时代的大背景,又系着自己小小的内心。或直白、或间接、或豪放、或委婉。他的情感似乎是时代赋予的。然而,他又尽力去摆脱那恶魔的掌控,虽月光朦胧,却寻着自己心中纯洁、舒适的港湾。这便是他吧!关键词:

细腻、感人至深、借景抒情

一、朱自清散文的创作背景 在对作家的研究中,他们的作品的艺术、思想往往是其本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所处的时代相互作用的结果。

朱自清作为现代作群中最具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其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位卑而未敢忘忧国”的思想贯穿他的一生。他践行“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得其散文作品中也渗透着时代的声音。

(一)、时代背景

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旧中国在风雨飘零中苦苦斗争,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自身背景

1、作为当时社会上小资产阶级的一分子,由于受到阶级的局限性,虽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与黑暗,但并未能找出产生这种黑暗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2、家庭的离乱、变迁,父子之间存在矛盾冲突。

二.朱自清的典范之作——《背影》、《荷塘月色》 朱自清散文的题材大致分为四类,其中有直接写感人至深的亲情作品,又有借助景物抒发心情的名篇。

(一)、感人至深之《背影》

1、《背影》的大致思想内容

描述了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的全过程。用朴素真切的语言,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父子之间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2、《背影》的写作特色 内容上:(1)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情深。(2)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虽情况不同,但思想感情一脉相承。语言上:(1)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气质,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

(2)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除夹入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的家常话,生活气息浓厚,提炼的非常简洁。

(3)文章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文中使用白描,将父亲为“我”买桔子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仿佛父亲的背影就在我的眼前。

(4)语言平时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感人至深。

(二)、美景传情之《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 的背景 1927年7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他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这篇《荷塘月色》。

2、《荷塘月色》的思想

杨朴先生说过“此文是作者把潜意识的美人原型和爱欲投射在了荷花的意象上”,并说“这就是使此文章成为朱自清潜意识愿望的象征”。他认为《荷塘月色》表现的纯粹是个人情感,与时代的政治无关。其实,这并不是绝对地脱离政治,朱自清在大革命失败后,因憎恶现实无力济世的痛苦,不愿同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而清高自处的思想情感。

他在文章中通过写荷塘的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来突出自己不与世俗想混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三幅意象画。

(1)通过月色与人的沟通而淡化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把“妻”与“儿”的睡熟的幻梦与“我”通过对暗夜里月色的氛围营造而形

成梦境与现实的统一。

(2)通过对曲径小道的描述而达到梦境与现实的整合,实现他们之间的情感的联系。作者以小径作为了融合现实与梦境的象征性通道,并言之“是梦境通过现实的必由之路。”(3)这种梦境与现实与现实的错位式描写,实质是为了宣泄一种被压抑了的愿望,是一种潜在的意识。作者企图把这种潜在的意识愿望脱离政治性因素的包围。

作者用这三幅意象画把恬淡月色中梦境的游离作为一种现实压抑的突暴式愿望,并认为“夜游荷塘”只是一种情感心绪的抒情化表达,从而由这种内心的隐意识引延出“美人象征”这一说法。

3、《荷塘》之荷花

初读文章,里面恰到好处的比喻、拟人给我留下抹不掉的印记。与语言的优美、辞藻的华丽似乎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这样列举,写荷叶,“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的清香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花的颤动是,叶子与花被微风吹过,“象闪电般,霎时穿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荷花的风致是,“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但流水的流动却使叶子“更见风致了”。作者把这种形式的表现认定是形式的表现,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听的形式。因此推定荷叶象征着美人的新鲜论断。朱自清以一种朦胧的象征来宣泄对美的独善情怀,先把荷叶的意象置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作结,即以传统的荷叶形象来阐释朱自清外露的原型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作者心头笼罩了一层不散的愁云,如文中所表现的灰暗基调。

三、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本是一个诗人,曾认真研究过现代诗,且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诗人的本色。“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在朱自清的笔下,好景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往往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缜密精巧的构思。

虽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其构思却颇具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春》的多侧面描写,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写和叙述之中,毫无刀刻斧凿之痕;《荷塘月色》虽说为了写心中的不宁静,但一路下来,却处处见“静”。

(四)、独特的语言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是有口皆碑的。如《背影》语言的质朴、《荷塘月色》语言的清丽、《温州的踪迹。绿》语言的纤秾,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更是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爱用叠字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据统计《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字,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叠字则有72处之多;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读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独具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总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中,朱自清以其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代文言文的白话文,也可以写出与文言散文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这是朱自清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朱自清散文集》

《关于现代散文写作——答编者问八题》,《文艺知识》第一集之三

《<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

第四篇: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2009-12-21 10:08:32)

情景交融,体现一种含蓄的美

情景交融,这是朱自清散文意境美的又一艺术表现。他善于把写景抒情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汪洋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是美的;余味曲色,含蓄蕴籍的诗更不失为美。诗为什么要含蓄?这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含与露、隐与现、曲与直的现象。同时,进行艺术欣赏的人们,是主观能动的,不希望作家、艺术家把话说尽,一览无余,而是要他们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含蓄非诗独有,散文亦然。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有余味,有余情,具有咀而“味之不尽”的含蓄美。《温州的踪迹》中有一篇题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就是一例。这题目原是旧词中的一句,而他借画题作为文题,写了这篇读画的散文。然而作者并没有真正着笔评价画的布局安排、色彩调配等笔墨成就,而是巧妙地通过对画面形象的位置、色彩以及神态的细腻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了画面同时也是文章本身的优美意境,然后大作一番悟彻人生的联想和发问,使得一篇写画的短文恰如图画一样意韵十足,兴味可人。作者先把画面作了形象的介绍:绿色的帘子斜卷着,一轮圆月,“青光遍满纸上”;嫩绿色的海棠花的叶子“仿佛掐得出水似的”,“花叶拂疏,玲珑有致”;两只墨八哥,“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另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这样的介绍已使人看文如见画了。但作者的艺术才能不只表现在形象地复述画面,也不只在于下些赞语,而更在于通过画面,发掘诗一般的意境,说出自己独特的读画感受,做到文情并茂,意趣盎然,这真是高超之笔,不妨摘录一段:“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和嫣润;枝头好鸟为什么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支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吗?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吗?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做去找──您该找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吗?”

这段文字写得如痴如醉,虚实相兼,用一连串疑问和惊叹的语气,把喜爱此画的“留恋之怀”表露得那么动人。景中有情、物中有人,那朦胧的境界,柔和的气氛,有所期待有所依恋的情思,那画意与作者的感受简直是水乳交融了。卷帘人在何处?读者去找吧。朱自清在描述评点中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和富有情韵、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第五篇: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欢迎阅读。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一、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这一高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青年,来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孩子,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情态及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体会,正如他所说的,“仔仔细细下一番功夫,才能写出种种心情和关系”。这种全物察真的态度正是朱自清缜密细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鲜明表现,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这一“工夫”得来的。

其次,“背影”的动人处还在于作者倾注于形象中的感情力量。在谈到《背影》成因时,朱自清曾说,这是因为他当时接到父亲的来信,其中说他“膀子疼痛得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完信他泪如泉涌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可见文章是在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但作者并没有以抽象语言表述自己对父亲的刻骨思念,而是把感情熔铸于为自己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作品写父亲均从“我”的视角出发,三次“背影”都是从“晶莹的泪光”中映现出来的,儿子眼泪和父亲背影的交相融汇,从“背影”这一最佳角度下笔,大大增强了形象内蕴的浓度,把俗话所说的“人之常情”跃然纸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产生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此外,在作品里,作者也没有向读者直接诉说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相反的却是不断叙说自己的悔恨心情,后悔当年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真太聪明了”。作者巧妙地以悔恨来反衬思念,从而使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深沉了。因此,通过“我”对“背影”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很自然地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引起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

朱自清成功的散文创作,当然不止《背影》,他的《给亡妇》、《儿女》等,同样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无数读者;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写景抒情中不忘自我,而《荷塘月色》更是以不忘社会的独特心境贯穿始终,即如《春》和《绿》这样的景色描述文章也能给读者深深感受到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 不失其诗人本色。《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清华园是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比如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对荷叶的描写,不禁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再看作者笔下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那荷花的洁白,晶莹美好,不仅是月光下荷花的写实,更是作者对荷花深情厚爱的体现。即便是写荷香,作者也绝不肯作平庸的描写,而是借助通感,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随着微风飘拂而来的似断还续的缕缕幽香,以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思。风过荷塘是一瞬间的现象,但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啊!

对于月光的描写,作者描绘了它照在夜间塘面上的氤氲水气所形成的“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的美的景观,和照在花叶上所涂上的象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柔和的色调,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用“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来表示置身于这种境界所引起的梦幻似的感觉,而这三种意象的朦胧飘渺,将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心理与自然景观和谐的契合起来。最后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并引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就这样,原只是清华园中僻静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不愧是一代散文巨匠!

三、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就以《绿》为例,写游仙岩梅雨潭,并无人为的曲笔,但写景色之美,不在“景”上做文章,却在“色”上下功夫,抓住一个“绿”字,写尽了梅雨潭之诱人可爱!文章给人的艺术美感与古代散文中的《小石潭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七板子”的雕栏、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灯彩、光影……都用表现各种色彩的词语细致形容。再如《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脉脉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26个叠词的运用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中朱自清是通过文字的描绘,构成油画般的效果的,他在记述自然景色时,写出自己细致独到的观察,进行加倍的描写,运用泼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这种工笔画的作风,是由于他的词藻华美、精雕细刻,像这样加倍的描写,才保证他画幅中的许多形象,达到十分精确、丰满和浑厚的程度。他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文字,一点儿也为显出斧凿之痕,在这些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的文字底下,更显得是蕴藏了十分饱满的形象。朱自清尽力用文采去渲染和烘托形象,这正是他运用词藻的高超之处!

朱自清华美的文采,与朴素无华的风格、平常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描写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他的散文创作之成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下载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论文提纲(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 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

    朱自清散文特点网络搜集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陈希 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 要:情景交融,这是朱自清散文意境美的又一艺术表现。他善于把写景抒情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特点

    内容摘要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 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

    浅析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艺术特点 ——就《荷塘月色》《绿》《春》《白水漈》等文 谈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结构、抒情手法、语言艺术风格 一、总论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