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爱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精)
《感受母爱体验真情》话题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兰西五小——刘静
作文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大家都不敢去碰。作文难,难在老师要有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所谓的课堂机智,难在指导老师自己要有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有较强的书面表达的功底。李秀艳老师能够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大胆尝试,勇于探究,并在送课下乡活动中,得到了各个乡镇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应该说李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钻研精神值得肯定的,本节课的教学更是成功的!就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进行几点点评:
一、真实有效的课
1、教学设计有针对性
李老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不是为一次活动特意烹制的豪华盛宴,我们希望它是一道家常菜,可以走进每一间普普通通的教室,让我们的学生尽情享用。
针对四年级学生大多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没有细节意识,写作大多流于平淡地叙述,空洞而乏味的表白,我们教师想教给学生丰富作文内容的方法应该不少,但一节课有限的40分钟要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基于此,本节《感受母爱体验真情》话题作文指导课,确定了“运用细节描写还原真实生活”的教学目标及重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内容不够丰富生动的困惑。
2、技巧指导轻松有序
作文重要,作文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会学生作文的方法,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的愿望,因此本节课李老师先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即审题目确定写作内容感受真实的母爱,然后教拟题方法,开头方法,最后启发学生让作文还原生活要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即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这循序渐进的几个台阶,就轻松地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本节课教学要李老师授之以渔,再现生活。这一环节紧扣写作技巧突破,解决了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教学中,教师运用四个板块,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细节描写的四招。
说轻松,是因为老师教得轻松。主要表现在课上无需滔滔讲述教师只引导学生想,听,看,说,几步便达到了学生会写的目的。再有,学生学得也轻松,学生得到知识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真实地感受和再现生活主动获取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受到了训练。思维受到锻炼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获取知识本身。
3、学以致用初见成效
方法掌握与否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的。本节课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教师让学生分享写下来的那件事,并要求学生在突出“母爱的细节”能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还来还原生活。从课堂上小组推荐出的生成的片断细节描写,如妈妈关爱孩子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比较生动形象。可见学生学以致用有所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成习作的强烈要求。
二、教法灵活的课
我们明白,即使教师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这种课堂不能成为真正的素质教学的学堂,仅为枯燥的讲经堂而已。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打破陈旧,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关注细节,说说今天早上妈妈对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课中“授之以渔,再现生活”的细节,通过直观的图片,真实感人的故事,比较不同段,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中,拿到了细节描写还原生活的金钥匙,真正落实了教学目标。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有缺憾才能衍生精彩!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课堂。李秀艳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缺憾: 1.多媒体课件中出示的比喻句中有两个难字,如潺和淙,学生不认识,所以不会读,更不懂是什么意思,建议老师应选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句子。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真正为学生服务。
2.《新课程标准》要求把作文的写作权和评价权还给学生,李老师在讲评的时候还应让孩子们多说,鼓励他们善于倾听别人的文章才会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设计,本着一个宗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体会远比一味地教师主观灌输僵化的教条要生动、有效地多。本节课上,教师的指导就像一星火种,点燃学生心中的言语创造的欲望和企盼。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还为践行本色作文开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篇:《母爱》评课稿
“读写联动”课型专题培训
——《母爱》评课稿
周五上午,我们又来到一小培训及听课。这次听的是“主题阅读”的第二种课型“读写联动”。授课老师是一小教师——李丽老师,她讲的是四年级下册《母爱》,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头老牛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水喝而甘愿忍受呵斥、鞭打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一、读的模块
李丽老师抓住重要的2-4自然段,2自然段讲的是一头一向温顺的老牛拦路索水,变得十分倔犟。在这一部分李丽老师采用多种读法让学生体会老牛的倔犟,采用了“提示关键词承接读”,“改变原文对比读”,“逻辑提问引导读”学生通过多种读法更能体会老牛的倔犟。
二、说的模块
说这模块,李丽老师设计“出示句式引导说”
一、向来温顺的老牛之所以(挣脱缰绳冲向公路)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给小牛讨水喝。让学生根据文本继续丰富,来更好的体会老牛伟大的母爱。由此李丽老师把动物之间的母爱引导了我们的母亲,母爱在哪里?
二、说一说母爱在(母亲烹饪的饭菜里;)母爱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让学生补充,可以说对于学生每天再熟悉不过的母爱有着千言万语:细语里,照料里,白发里,泪光里„„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由得让孩子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了那浓浓的母爱。
三、写的模块
李丽老师播放一首阎维文的歌曲《母亲》,以音乐再次感受母爱朴实,母爱伟大„„然后过渡到写的篇章。写一写:母亲时刻与我们相随,我们在母爱中成长,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请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回忆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写了对母亲的赞颂。老师总结母爱其实是简简单单,没有做作。最后出示汪国真的《母爱的爱》使课堂达到高潮,老师读,学生齐读,母爱无穷,母爱伟大,我们难以报答,学生说;祝天下母亲快乐„„
李丽老师微瑕之处,在学生说和写的环节,适度插些图片---母亲感人的画面,其一让孩子写时有方向感,其二写的过程时间长,音乐图片的插入使课堂不太空白。总之李丽老师的课与《夏天好》相比课堂气氛感情浓厚,《夏天好》是活泼轻松的课堂。《母亲》是赞颂母爱,感情沉厚李丽这点把握的很好。尤其李丽老师朗读时语气抑扬顿挫,把老牛的倔犟以语言的魅力演绎出来。每个环节的过度自然,教态大方,通过“读—说—写”把文本的灵魂展示出来,让孩子知道了母亲不仅仅是诗人们赞美的词语,也不仅仅是人们传唱的歌颂,母爱是纯洁的,是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第三篇: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
第四篇: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课评课稿
贺一波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贺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贺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贺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贺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童话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第五篇:作文指导课评课
感受习作课的魅力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王丽
星期三上午有幸聆听了夏征英老师、刘静老师、和杨菁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异彩纷呈的三节课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启迪,让我在习作教学中渐渐明朗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解决了我在教学中一些困惑。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三节课的感受。
夏征英老师教授的《爱家乡》,我感觉有着很多的闪光点。其一谈话导入富有吸引力。夏老师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在哪里导入新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其二,夏老师善于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在明确了写作诀窍之后,通过出示东平湖图片,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畅谈欣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为下面的习作做好了铺垫。其三,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鼓励学生说完整话、说生动话,进行创造性的表达等。
如果提一些建议的话,针对本节课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夏老师应适时的给予调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刘静老师教授的《我和冬天有个约会之走进校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其一,通过现场制作的视频交流感受,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写作的内容,同时也拉近了写作内容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了熟悉的感受,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其二,通过我手写我心这一环节,使学生真正能情动于中而发
于言,使得作文真正是心灵的宣泄,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虽然学生语言还有些生硬稚嫩,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文风的形成。其三,制定的目标明确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中刘老师不是把教学重点一股脑儿塞给学生,而是把目标妥当的不露痕迹的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努力地去实现,自信心也慢慢提升。其四,训练方法丰富的当。针对学生的生活面窄,缺乏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说这一问题,刘老师先是引领学生走进校园,丰富体验。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捕捉事物的特征、样子、结构等,这样就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我听来感觉耳目一新,同时也找到了以后教学的方向。
如果说建议的话,我认为在制作视频录像时,如果能够更清晰的呈现观察的顺序,给学生有效引领会更好。
杨菁老师教授的《我为家乡做名片》我的印象更为深刻,其一,杨老师虽然年龄不大,但在她巧妙的引导下,整个课堂活泼、有序。老师幽默、亲切,学生情绪高昂、饱满,这也是保证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其二杨老师让学生介绍家乡美景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通过学生滔滔不绝的解说为下面的习作打下了准备,可谓一箭三雕。足以见证了杨老师的智慧。其三,杨老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角度的进行训练。一堂课中,或是利用范文引领,让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明确了写作方法,或是下发金卡肯定学生的优点,或是颁发荣誉卡增强学生自信心,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写作技艺,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
果。这样整个课堂就由原来的单
一、静态的课堂变成了多元、动态的课堂。其四,杨老师灵活巧妙地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她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鼓励学生运用目之所见、心灵所感进行交流与习作。她通过口头交流调动学生思维,通过写作又调动学生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书面表达能力。
如果让我提些建议,我认为在学生介绍自己的名片时适时指出学生的闪光点会更好。
同是写景状物的指导课,三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在明确写法的同时都提升了能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努力把悟到的方法指引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堂也能像她们的课堂一样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