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教师19年青春全献给了智障学生(本站推荐)
女教师19年青春全献给了智障学生
女孩的17岁,真是花一样的年纪,本该是追求梦想、享受多彩青春的时候。17岁的刘文婷,却开始日复一日地教比她还大一两岁、智力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发音、说话、系鞋带、练唱歌,一干就是19年。
8月7日,记者来到洛阳老城区一个小胡同深处,看到一个300多平方米的普通小院,院门口挂着“培智学校”的牌。这所学校里有10名教师、50多名智障学生,刘文婷已是其中的“元老”。
【19年坚守】17岁小丫头变成学生的“妈妈”
“19年过去了,我一个小丫头,也成了学校的老教师了。”刘文婷调侃说,真不敢想,19年一晃而过,她已从孩子嘴里的“姐姐”变成了“妈妈”。
1990年,17岁的刘文婷从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走进了老城区培智学校。迎接她的是一群智力障碍、目光呆滞的孩子,他们话都说不清,路也走不稳,每个音符、每个动作都要千百遍地教,有的孩子智力顶多相当于七八岁孩子的水平,年龄却比刘文婷还要大一两岁,学生们不喊她老师,就喊“姐姐”。
上班第一年,刘文婷拿了洛阳市特教音乐优质课一等奖。一些普通学校认为她能力突出,想调她过去,刘文婷没有答应。她从未放弃对智障教学的探索与追求,也觉得孩子们需要她。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名成才,桃李满天下,可是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许一辈子与这种成就感无缘。“婷婷,长年累月和这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朋友时常问起这个问题。刘文婷每次都回一句:“不急,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日子很充实。”
【收获感动】学东西再难孩子们没放弃
“老师,我想学唱歌。”2000年,刘文婷在一节音乐课上,突然发现窗户外有个小女孩在偷偷学唱歌。女孩的双手冻得通红,被发现后睁着大眼睛恳求她。“孩子那句话,说得很认真,那种认真让我没法放弃。”刘文婷回忆说,小女孩只有6岁,因为智障,说话都很困难,但就喜欢唱歌,听到音乐声,她还会很快乐地跳舞。
那天后,刘文婷的音乐课上,就有了最小的学生。女孩叫笑笑,因为有残疾,每首歌都要学15遍以上,才能勉强记住音调。但就这样,笑笑一直坚持着,每次学会一句,她都高兴地给自个儿鼓掌。笑笑没父母,从小跟着爷爷。一次偶然机会,笑笑告诉她“笑笑唱歌,爷爷会笑”。“孩子们的想法很单纯,也想证明自己,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刘文婷说,正常孩子几分钟能弄懂的问题,他们却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坚持告诉人们:他们行。
2000年学校的一次文艺演出,笑笑终于能登台表演了。那天,笑笑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可孩子„„”刘文婷说,2001年笑笑因为肾病住进了医院。每天孩子为了不让爷爷担心,都会高兴地给爷爷唱歌,直到她离开人世。“19年来,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工作,但我一直坚持。因为是这群孩子教给我‘坚持是什么’。”刘文婷哽咽着说。
【甘当“妈妈”】 不忍见家长丢包袱一样扔下孩子
“你好棒!”在教室里,一个19岁的孩子练习打乒乓球时,鞋带开了。刘文婷俯下身子,解开自己的鞋带,细心地重复着系鞋带的动作,见样学样,孩子终于艰难地系好了鞋带,她激动地拍了拍孩子肩膀以示鼓励。
在培智学校内,80%的孩子生活难自理。因为有智力障碍,相当部分的孩子,父母不管,由爷爷奶奶抚养。许多孩子是单亲家庭,还有的是养父母拾来的孩子。太多东西需要刘文婷手把手地教。她教孩子发音、说话,教孩子握笔、写字,教孩子上下楼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叠被、系鞋带,为孩子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帮孩子修指甲、理发、擦鼻涕。孩子的妈妈做的,刘文婷做了;孩子妈妈没有做的,她也做了。
刘文婷说,在上课时,有的孩子会突然冲上讲台,或者无意识地大叫大闹,其实他们是想引起大人注意,想证明自个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思博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刘文婷每次都不批评,尽量地安抚他。上游戏课,让小思博当主角,在大家面前多表现,然后再和他讲道理。“可这个社会上,很少有人能去理解这些孩子。”刘文婷说,让她特别伤心的是,有的家长像丢包袱一样,开学时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再也不管不问。“她是妈妈。”在培智学校内,孩子们都叫刘文婷妈妈。孩子们用这个特殊的方式,表达着感激。
【非常骄傲】每个孩子都有梦也都会追梦
“每个孩子都有梦,哪怕他们是智障孩子。”8月7日,在培智学校校园里,说起这群学生,刘文婷哭了,她说,孩子们的梦,她会搀扶着孩子们去追,但她的梦就是社会多给这些孩子理解和帮助。
有个学生叫杨博,虽然年满19岁,个头比刘文婷还高好多,可智力只有七八岁的水平。他非常喜爱电子琴。为了便于练习,刘文婷把每一个练习曲都写成简谱,再在每一个琴键上都标上音名,然后一个音符、一个小节,手把手地教。尽管这样,进程依然缓慢。最难办的是他最多只能坚持半个小时,一会儿为弹对的几个音符手舞足蹈,一会儿因烦躁而一拳砸向琴键。面对这样的学生,刘文婷说得最多的就是:“坚持下来,你能行!你真棒!”
经过几年的训练,杨博终于在全省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器乐演奏二等奖,2007年7月又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展示大赛,获得残障组演奏金奖。
1997年学校决定建立一支军鼓队,刘文婷去别的学校借军鼓。这些学校的老师就说:“正常的孩子还敲不好呢,你还借什么呀?”刘文婷坚持自己的想法,难的不行,她就教一些简单的。
1997年5月,刘文婷带6名智障学生代表内地赴香港参加心连心妙舞星辉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赛,捧回季军奖杯。孩子们欣喜若狂:“老师,我还想跳舞。”“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刘文婷说,那次孩子们的演出绝不是最好的,却绝对是最感人的。因为孩子们证明了:每个人都能有梦,也都能努力去实现。
■刘文婷的美丽心愿想给孩子们买个投影仪
“想给孩子们买个投影仪。”8月7日,在培智学校宿舍内,刘文婷说,新学期快开学了,这个学期她想用自己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个投影仪,建个多媒体教室。“因为这些孩子对声音和影像接受得快点,理解得也透彻点。”刘文婷说,她在洛阳去其他普通学校,发现现在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孩子们每星期可以到多媒体教室里看一些幻灯片。她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可是联系了几家普通学校,人家都不愿意把多媒体教室借给她用。“我现在把每个月的工资省下来点,我算了算,今年年底买个便宜点的投影仪,能把多媒体教室建立起来。”刘文婷用个小本子,记着自己每月要省的钱和存下来的钱。
记者 李娟娟/文 刘栋杰/图
■圆梦进行时带学习用品去看徐老师
“盖教室花掉7年工资,没钱再买篮球架,女教师山村教学点代课23年,学生们有了新教室,她一家还住着土坯房”。这个坚强而执著的女老师就是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小学的代课老师徐云玲。同为女人,她的事迹见报后,让不少女士感动落泪。
“除了说佩服和感动,我不知道能说什么。”35岁的郑州市民张女士说,放弃月薪1000元的工作继续代课,自己一家还住着土坯房,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报道时,她几次为徐老师的经历落泪。
张女士说,她非常想去看看徐老师,跟徐老师聊聊,还想带自己的女儿一起去。“我女儿今年上五年级,生活条件虽说不上优越,但与山村里的小朋友相比,生活条件好太多了。”想让孩子去体验艰苦,也想给那儿的学生带些学习用品。
第二篇:我把青春献给了邮政
青春因奉献而绽放光彩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轻盈欢快的小溪,是健康跳动的脉搏,是美好生活的依托,是事业成功地希望。作为一名未来的邮政储蓄员工,我是如此的自豪与骄傲,想到前来办理业务客户满意的笑脸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想必大家都知道,邮政储蓄现已成为中国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看到邮政这个大家庭不断蓬勃发展壮大,我的内心真是无比的激动,并更加坚信了我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邮政人。我愿意用我一生的价值去诠释我为邮政奉献的坚定信念.生命中最大的鼓励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奉献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在我们的心目中,奉献是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其实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更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更加蕴含了我们青年一代在本职岗位上的恪尽职守和兢兢业业。
兰考县邮政局葡萄架支局的王晏斌的事迹,用一位农民的话讲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投递工具只有一辆车和两个挎包的他,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甚至在遇到大雪天气,也经常可以看到他滑倒带伤仍坚持工作的身影。他投递的报纸总是整整齐齐的而且数量从没有错过 在遇到地址不详的情况,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舍弃不管,而是骑车几十公里也要把邮件亲自送到客户手中,因为他知道对别人来说那可能是很重要的东西。王晏斌在基层邮政支局当投递员10余年,把青春奉献给邮政事业,为千家万户献出他淳朴的内心最真挚的爱。为此我决定当我踏上邮政这条路时我会把三尺柜台作为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作为展示邮政精神风貌的窗口。我渴望在这里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个人的价值。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更加勤奋积极向上。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自己的事业的时候,那么他的青春不会流失,他的事业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并且要好好活着,正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总是说要好好活,总是说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怎样才能活的更有意义呢?我想那就要奉献。如果我们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不奉献,那这样的青春必会稍纵即逝。回首过去,没有追忆,人生渺茫,这绝对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让我把这次演讲献给邮政,献给所有的无私奉献的邮政工作者,让我们披荆斩棘,吹响我们心中的奋进的号角。加倍努力,共同创造邮政的美好未来!
第三篇: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学生
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学生
——学习汪金权老师事迹有感
师宗职业技术学校曾石存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汪金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今天,汪金权老师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却依然那么朴素、谦和。在学生心中,他还是最可敬的“汪老师”;在同事眼中,他还是最踏实的“老汪”。成名,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而汪老师仍然坚定:“我之前是一个普通老师,现在还是一个普通老师,课堂才是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我虽然资助了部分学生,但我不是一个慈善家,我做的事太少,获得的回报却太多太多”。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而汪金权老师身上带有的这种种磁性,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一是要学习汪老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照亮了山区贫困孩子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22年前,听闻恩师一句“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的感叹,汪金权主动离开“名校”黄冈中学,淡然回到远离都市的山村学校——蕲春四中。在这片留下他儿时记忆的乡土上,有自己的老师、亲人、朋友,还有成百上千渴望知识的孩子。汪金权的“归乡”,是当时村子里议论最多的话题。
在许多人质疑的目光下,汪老师留下了,一守就是二十余载。而且,他还做了一件件许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用自己大部分工资资助那些处于失学边缘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捐助总额超过10万元。在大别山区农村,这笔“巨款”可以建起不只一栋二层楼房,而他至今仍与家人住在30年前的土坯房里。1
年仅47岁的汪金权老师,已是满头白发。同事们感叹,凭汪金权的资历、能力和声望,本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汪金权自己说:“要说人对外面的诱惑不动摇是不可能的,但动摇归动摇,最终能战胜诱惑,坚持下来,这个最重要。” 二是要学习汪老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全部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的楷模。22年来,汪金权亲手将1000多名孩子送进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庭都十分贫穷,而他们的成长,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贫寒家庭的命运。默默之中,汪金权点亮了许多家庭的希望。在汪金权心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哪怕十多年前的学生,他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名字,以及他们的求学故事。而在学生心目中,也为汪老师留下了空间。
三是要学习汪老师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甘之如饴的人生境界。二十二年来,汪金权自己清贫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在学校的所有教师中只有他一人没有买房子,家中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而他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付十多万元的学费。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要抚养妻儿,他也有痛苦,妻子长期患精神病,小儿子智力不正常,母亲年近七旬仍不能颐养天年。他的校友想对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帮他调到条件好、年薪高的学校,有的想帮他添置家当都被他婉言谢绝。四是要学习汪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风帆垂青天下;学习汪老师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汪金权的事迹感人泪下。汪老师,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汪老师您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甘受清贫、无私援助、弃优择困、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第四篇: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延安
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延安
盛颖琦
时钟滴答滴答的在响,以下是化学备课组中的老师进入延安初中的时间表:王娟娟1995年(当年32岁);孙兰兰2002年(当年22岁);盛颖琦2002年(当年28岁);杨石松2003年(当年29岁)。我们的备课组在二期课改中的浪潮中、在长宁区、在上海市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心理学家测试表明,一个人的能力如同海中冰山,90%潜隐水中,10%露出水面。作为老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时期,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他们的潜能。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由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所引起和支配的,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化学备课组有着一个个闪光点。
一、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我们始终牢记这一点。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是从化学实验开始,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我们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分类,1.把很多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或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等方面的能力。2.在多媒体上开辟新天地,让一些在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实验(如一些有毒实验和微观世界的实验等),都设计成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养成学化学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3.改进教材上的实验,将其和生活、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趣味性、实用性更强。
4.增加一些课外实验,如做醋蛋、铁钉生锈等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一年下来,我们总共进实验室做了12次学生实验,课堂实验无数,几任教研员多次在区教研活动上表扬我校在实验教学上做的很好,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二、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探究教学新模式,落实二期课改的理念
这么多年来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整理和编写了1.优秀的课件素材(246个化学视频、Flash等课件和一些经典教学内容的ppt)。2.详而全的章节
知识汇总。3.高质量的课堂练习35份。4.有效率的分层补课练习,因材施教,做深度、广度的弹性调节。5.少而精的回家作业。6.完善的中考总复习规划(有章节复习、专题复习、模拟测试等)。
这些校本教材帮助我们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见效快、效果好,并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轻负担、高效益、分类别、多元化”。这样各层差距在缩小,优生更优、层而无层。
三、充分发挥备课组内教师的特长,组内活动丰富多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预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做到内容充实、有效果。1.请王娟娟校长给我们谈谈新教材编写中的感受,坚持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学习,更新课程观念,提升化学素养。2.请杨石松老师详解化学竞赛试题,提高全体化学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3.请孙兰兰老师
4.请盛颖琦老师演示课件制作,分析中考新题型、新例题,关注化学在信息搜集、实验探究上的变化。
我们还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杂志和书籍,并组织交流与讨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结合常规调研,在备课、上课或观摩862优秀录像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环节,通过听、评课等形式促进教研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
让组内老师积极参加市、区各类教科研活动,如市青年教师研修班、区导师团、项目组等,通过课题“在化学教学中对特长生能力的培养”、“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组内的每位老师都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老师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四、课改初见成效,师生成绩斐然
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充满激情、团结协作能力强,特别能战斗的年轻集体,使我们屡获殊荣:
1.学生的成绩
学科竞赛类——从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我们在全国初中化学“天
原杯”竞赛中,获得上海赛区团体冠军4次,两次第4名,第三名1次,有26人获得全国一等奖,31 人获二等奖,33 人获三等奖(共90人次获奖)。上海市“白猫杯”生活化学竞赛,我校也是连续9年获上海市团体一等奖,有23人获一等奖,33 人获二等奖,18人获三等奖(共66人次获奖)。
2.教师的成绩
我组教师在市、区历年举行的教学评优大奖赛(有12人次获奖)及论文、案例(16篇发表在市区刊物)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王娟娟副校长被评为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曾参与编写初中化学教材、参加中考、毕业考化学命题。在辅导学生方面:我组的老师有26人次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王娟娟老师曾连续6年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罗晓英老师连续3年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盛颖琦老师有4年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杨石松老师有3年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孙兰兰老师有1年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盛颖琦老师获04年长宁区“长教杯”教学评优 一等奖;还有其他老师的许多获奖情况,在此不再赘述(详见附表三)。化生教研组也被评为2004学长宁区优秀教研组、2005年被化学学会评为上海市优秀教研组。
我们深深的感到:务本求实是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化学备课组从各个方面讲仍还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我们这些60、70、80年代的人聚在一起,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延安。
第五篇:青春献给教育 爱心洒向学生 演讲稿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春去秋来,我已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3个年头。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13年来,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教师的爱心与责任。
当我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最纯真,对世界充满渴望的孩子,在他们纯洁的、充满期盼好奇的世界里,我们要给他们的是最基础的的内容,是他们人生大厦的奠基者。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他们,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他们,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他们,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他们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我深知,教师是平凡的,但我更懂得,这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在学生心中,我是他们最崇敬,最热爱的人。在家长心中,我是他们最值得信赖,最值得期待的人。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到学校,便把所有的责任交到了我们手里,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有人说:一个学生的失败对于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对于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作为教师,我不敢有半点马虎,不敢有丝毫松懈,我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学生失败,更没有权利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要努力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我要努力给家长一个健康、聪明的宝贝。俗话说: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教师工作是琐碎的。教育无它,爱与责任。责任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情怀往往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责任这个字眼并不温馨,它会剥夺你享受的权利,会占据你玩乐的时间,但人们却愿意为之付出很多很多,这就是教师。因为心中有了责任,才使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觉得清苦,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觉得劳累。因为有了责任,才使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在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一位从广州转进的同学,他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读过学前班,教学必须从零开始。为了不让他在一年级就掉队,我只有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教他从单韵母学起。有时忙不过来,就让同学们给他辅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赶上了其它同学。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就是一种责任。当教师,就意味着将一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学生。回首十几年的教学之路,苦涩与甜蜜交织,辛劳与快乐并存,虽五味杂陈却坦然欣然。当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进步。如果让我再一次选择我的职业,我依然选择教师,只因热爱,只因责任。因为热爱,我才能将最深沉的情意给与学生,将阳光植入他们的心田;因为责任,我才会殷殷期待自己在课堂上播撒的种子,来年在社会上开花结果成为参天大树。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也许清贫,也许辛劳,我愿和各位同仁一起,正如冰心老人说的那样,爱在左,责任在右,在道路两旁,随时播种,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