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型单元主体分层教学模式及典型课例:《善良》(高一必修)
语文新课教学模式
语文课,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的魅力,又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看似已经读懂的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与回答中来,在回答中思考,思考中升华自己,在回答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阅读和思考自己,使自己人生更加地丰富多彩,使自己的思想及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备课组在参考邵平儿主任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这一模式的探讨训练:
1、老师对要讲的新课讲述高考中对该方面的要求。
2、老师挑一篇比较重要的课文进行方法指导,重要让学生熟悉高考中对这一考点是如何设计题目的,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地应对。
3、学生以单元为主,阅读课文,并做上相应的记号,根据高考中对这一考点的要求设计题目。
4、小组内讨论题目,并挑选出典型的题目合成,上交给老师。
5、老师对各小组上交的题目进行筛选和整理,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设计好题目。
6、老师将题目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自行完成题目。
7、小组长组织学生对题目的答案进行讨论。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反馈给老师。
8、课堂交流,老师挑选这当中比较明显的问题,以中等层次的学生作业反馈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和修改,并在课堂上交流。以主答和抢答的方式解决题目,老师只对答得不好的题目进行点拨。
9、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现象,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的素养。
10、学生思想的碰撞。
11、老师小结。典型课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导学课 ——《善良》(王蒙)执教者海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b层:能在自主学习中基本掌握运用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并大胆表达观点,在探究学习中基本掌握科学推论的方法。
第二篇: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
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诊断补偿——导入新课——教学目标投放(重难点)——检查预习效果—巩固提高——小结——学后反思
以前模式:教学目标——知识体系——教材梳理——典型例题——巩固练习
创新:首先导入新课,设置悬疑,让学生带着问号听课,本学年学案把构建体系放在后面进行,相当于课堂小结。
二、复习课:
出示目标,有的放矢―→学案导学,互动分享―→疑难解析,总结提升―→典例精析,领悟规律―→达标检测,应用提升―→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以前模式: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梳理基础知识——典例剖析,拓展巩固
创新:去年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练习,但是没有反馈,今年通过总结反馈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讲评课:
总结考试情况,锁住重点、出错点——学生自查自评——讲解重点、归类讲评——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学生反思整理
以前模式:评析试卷,锁住重点——学生自查自评——讲解重点——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学生反思整理
创新:今年的讲评课多了一个归类方法的环节。去年我们只是把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讲解一遍,并详细的告诉学生某类题型的具体的解题方法,今年要在讲评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解题方法。
高效课堂研讨(生物)
一、教学模式:
(一)组织教学模式:教师备课,编制学案―→投放学案,学生预习―→批改学案,了解学情―→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二)课堂模式: 1.新授课:
诊断补偿―→导入―→投放目标―→检查预习效果―→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突破重难点―→随堂检测―→小结―→教后反思 2.复习课:
出示目标,有的放矢―→学案导学,互动分享―→疑难解析,总结提升―→典例精析,领悟规律―→达标检测,应用提升―→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二、调整内容:
1.落实好课前预习,课本知识通过预习应该解决掉大部分。
2.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教师发挥好“导学”的作用。
3.轻知识的传授,重规律的总结和能力的提高。课本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获取,课堂上要做的主要是总结、提升。
4.给学生当堂反思的时间。不论是教师教了一节课还是学生学了一节课,最后学生都应该自主梳理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2010-6-19 乳山五中生物组
第三篇:语文课题4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丰碑》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丰碑》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在艰若的战争年代,无数英雄为国捐躯,请大家试着用最精练的一句话介绍一位英雄的感人事迹。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英雄的事迹都已名垂青史,但是还有许多英雄。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永远记住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地冻死,在漫天的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样以名垂青史的几位英雄引出文中的无名英雄-军需处长,进而引出他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
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丰碑》一课时,在学生学完直接刻画军需处长一段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3-13 自然段中描写将军的部分。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丰碑》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在大组交流时,一个学生在板书“舍己为人”时,“舍”字不会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把这个字写了出来,这时,我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说:“这个学生不小心提笔忘字。”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则积极地起到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以及创新精神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应在有关的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因课而异,因文而异,灵活地构建和应用,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第四篇: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当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因各种缘由,课堂教学是唯一的学习途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训练”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努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12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训练”三环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自主学习夯基础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1]在此模式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须首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可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法和活动设计来做到。
第一,设悬念,吊胃口。有句俗话说的好,“好奇心害死人”。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如果能恰当地用在为学生设置悬念上,就会变成学生探索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做的不光是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还需要精心设置悬念,吊足学生胃口,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好奇,主动提出问题,进而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
第二,讲故事,提兴趣。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根据学习情境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三,创情境,重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给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逐步体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能力的快乐。合作探究解疑惑
合作探究是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每名学生在小组的协作学习中,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明确分工,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互助性学习方式。[2]
信息技术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有时学生比老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更丰富,因此课堂的协作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课堂的小组活动中,一般的疑问,小组的合作交流就可以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点帮助,并就一些难点问题专门作以强调说明。这样,教师的辅导就更具有针对性,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常用方式有:
第一,同桌交流。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合作方式。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合作,方便的同时还能互相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两人共同的学习目标。
第二,小组交流。同桌交流范围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同桌合作变成前后两桌或多桌合作,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我”不行,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信息与信息技术”一部分内容时,单纯的讲解会枯燥乏味,如果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给每小组提供几个题目供选择,再由各小组成员查找资料并作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观点,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师生合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中,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总结,教会学生学习,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
如:在学习《美化表格》一课时,要求制作一个漂亮的课表。首先让学生欣赏几个漂亮的课表,给他们美的视觉感受的同时,激起自己动手的欲望,然后就如何实现图文混排及文本框、艺术字设置等问题作一讲解,再由学生自己完成美化过程。最后由老师点评,并让各组做出相应修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分层训练强巩固
分层训练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置分层练习题目,并因人评价,有的放矢,尽量使全体学生都通过练习,各有收获。[3]
目前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农村中学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而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讲,除了精通基本操作外,还熟悉一些如网页制作之类的软件,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简单,课堂上明显有“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强化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
第一,循序渐进型练习。课堂上,要照顾差异,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分层次练习。在设计练习时,后进生就在最基础的层次上练习;中等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做稍为复杂的练习;而对学优生的要求则要高一些,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尽量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二,合作互助型练习。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大多数学生的同步发展,还需要把学优生与后进生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学优生的帮助,而学优生也会从帮助别人中得到进步。如果教师掌控得当的话,这种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效果,既有利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也能有效缩小“两极分化”,促进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学习风气。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正在从一门纯粹讲软件操作的课程,逐渐改变为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这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但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称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鉴于这一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剖析和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注入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为倾听者和接受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学生也学不到实质性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对优化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几点阐述和说明,以供教学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体,使其进行自主活动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总是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并让学生强行记忆。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各教育部门开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正好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式学习,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获取知识的愉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
韩愈《师说》中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古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只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关系演化成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所以,在提倡自主学习的21世纪,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如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让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诗歌教学主要围绕“理解”与“诵读”来进行,譬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这首诗,情感基调是欢快、激昂的,尤其是第三诗章,抒情性更是比其他诗节突出,在学习这首诗时,我故意用毫无表情的语调去朗读,然后让学生来做我的老师,对我的朗读作出评价。于是,学生就用课文中的诗句,以及饱含情感的朗读指出了我的不足,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我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使学生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愉悦,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知识点的灌输,否则学生只会沦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活动起来。
譬如,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此使学生正确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答时,我们则要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这篇课文时应注意的几个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定见。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合作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这也是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主体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合作的学习机会,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条件。
1.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譬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笔者将班里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荔枝生态、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荔枝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主要品种、主要价值等等,并下载一些详细介绍荔枝的录像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制作成精美、详细的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我们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荔枝生态及其生产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心理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愿望,因而,我们可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开发自己的学习智慧,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譬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和诵读品位,来体会文本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韵律美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四人合作,每人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片段,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完毕后,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形式自选。结果,学生的阐述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一人朗读,其他人为他唱歌伴奏;有的四人一起,富有感情的齐声朗读;有的一人朗读,一人在黑板上迅速画出月色荷塘下的美景„„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自由点评,本来挺有难度的一篇课文,学生学起来却是饶有兴致、乐在其中。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疑问是促使学生开展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追根溯源,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1.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心,这样,学生即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会勇往直前、奋力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同时在一旁进行适当提示和帮助。
譬如,在学习《作为偶像》这篇课文时,在课文提问阶段,我在班里选取了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记者方宏进和航天员杨利伟,来模拟课文第一片段中的情景,其他同学则闭合课文,仔细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记者都提了哪些问题?问题设计的用意是什么,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大致学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共提问了四个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提问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都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鼓舞,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信心也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建立起来。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若是我们将一切学习权利给予学生,并对学生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学生很有可能陷入瞎胡闹的探究方式的漩涡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论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进程还是解决问题的效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譬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名为“红楼诸佳丽,你愿娶谁为妻”的调查,调查结果为薛宝钗名列榜首,王熙凤屈居第二,林黛玉只得了五票。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的王熙凤也如此受人欢迎,娶她为妻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之前,我进行了点拨和提示:可从对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肖像描写、见黛玉时的描写以及送花帐、被褥这些细节的描写上,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我的这一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并得出了结论:王熙凤美貌机灵、圆滑泼辣、善于逢迎、精明能干,若生在当世,必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寻找与这种教学方式相符的教学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峰,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