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时间:2019-05-13 12: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第一篇: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一、如何审题?

第一步:审作文要求。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如:“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义——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第二步:审作文题目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初升的太阳”,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类比义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

其次,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的重点,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有时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例如:《爱心》,就明确了主题。

3.审清题目的寓意。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意义去分析,“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再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考场作文切忌写“四不像”的文章。第三步:思考扣题要求

如:“你,让我驻足”。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行文时,就应有驻足的过程,驻足前、驻足时、驻足后,要根据思想感情的不断加深,不断体现“驻足”。再如:《第二次,我 》。

二、经典审题示例: 1.例文再现: 文题:一道风景线 审题过程:

第一步: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第二步: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三步: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一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但要注意,写自然景物要对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第四步: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文题:那一边

审题:这道题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一边是什么,你尽可以去想:一片树叶,一朵云彩,一道晚霞,水面的一轮涟漪,山间的一丛灌木,树上自在吟唱的蝉,河边专注的钓者,一个人,一座房子,一个村庄,一片田地,一个国度,一个世界,一个场景,一段情感,一段记忆,一段历史,一个梦境,一种怀想。“那一边”必然隐含着一条分界线,是一条路还是一棵树,是一条河还是一座山,是一条街道还是一条小溪,是一条还是一个地界,是做人准则还是道德标准,是大是小,是实是虚,是明是暗,任由你去想象。

但是空间越大的题目,越要写得集中明确,否则,就掉进了命题的陷阱。什么都可以写绝不等于什么都写,什么都能写不等于你都能写好。你必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智慧的选择。“那一边”的“那”不仅仅指方位,还隐含着限制和要求。你的“那一边”是指什么,有着什么鲜明的特征,又有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世界;借助“那一边”你要表达什么,是一种追忆,还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悔,还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失落,还是一种矛盾……这是都必须具体明确。

文章必须把笔墨用在“那一边”上,但你必须坚定地站在“这一边”。“这一边”是文章的潜台词。没有“这一边”就没有“那一边”。“这一边”是参照,是映衬。“那一边”是实,“这一边”是虚;但“那一边”是宾,“这一边”是主。写“那一边”正是为了表现“这一边”。有了“这一边”,“那一边”就有了依托,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层次,就有张力和厚度。没有“这一边”,文章就浅,就单一。将“那一边”和“这一边”拉开一点距离,形成一点冲突,安排一点交错,文章就更耐看。因此,审题时,着眼于“那一边”,以“我”为坐标,写出那一边的人和事,主要笔墨在彼不在此。不能把那一边写这一边。2.中考试题回放。《让我悄悄地告诉你》(1)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分别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第二步: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你的立意更加高远。

第三步:思考本题目该如何扣题。

三、实战演练。

(1)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作文。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阳光。关爱,让我们感觉温暖;目标,让我们明确方向;信心,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请以《心中,那缕阳光》为题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思考文题(1)和(2)有哪些最根本的区别。

(3)当微风拂过记忆的琴弦,余音袅袅,暗香弥散:典雅的康乃馨,默默传递着母爱的柔婉绵长;雪地里怒放的梅花散发着生命的顽强;南山恬然开放的野菊,静静诉说着怡然自得……这成长路上,弥漫满径的缕缕花香啊,哪一缕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以“成长路上,花香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4)走在 的路上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5)你是我的老师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二篇:教案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2、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教学难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教学过程:

一、“审题不清惹的祸”

1、一次公务员考试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结果多张试卷的答案是——抚顺(煤都)

鞍山(铁都)

2、市二模学生作文情况。

二、从下列题目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 最好的奖赏(2007广东)

•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2009广东)• 充满活力的岁月(2005上海)

三、审题方法指导。

(一)抓题眼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004上海)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2006四川乐山),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二)挖题蕴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 如:《笔》(2006广东惠州)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但把它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四、练一练

《门其实开着》(2006无锡)

非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 按常规审审的程序是: •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五、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

如《第一次××》、《××赞》等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

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六、巩固练习

1、《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2、《父辈》

3、《我的老师》

《我和老师》

4、《我终于战胜了……》

(07)22.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08)22.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09)21.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50分)题目:我和___一起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和父母一起看星星”、“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等等;(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10)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11)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

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

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

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门其实开着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有风吹进房间,被我狠狠地用窗子拦在外面,风铃还胡乱的叮叮咚咚,终于被愤懑的我摔在了地板上。

门虚掩着,外面响起叹气声,不用猜,一定是爸爸在为我的学习忧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他的对话中好像只剩下学习了,他对我成绩的在意咦远远超过对我的关心了吧!或许他心里那扇命名为爱的门早已关闭了吧。

嘲笑着自己,我伏回灯下继续奋笔疾书。突然间,我的脚又疼痛起来,因为曾受过伤,总是时不时的疼痛起来。正考虑着该不该叫老爸,却因为一声呻吟而把他唤来了,他推开门,二话不说的坐在我的面前背对着我,帮我揉起脚来,我也顺势趴在他背上。

好久都没有这样静静地伏在爸爸的背上了,直到此时才发现他的背竟如此单薄,记忆中爸爸的被是世界上最宽大,厚实的。小时候我总是那么调皮,趴在他的背上不肯下来,而他只是宠爱色拍拍我小小的背,稳稳地走着。

爸爸的头发何时埋藏了如此多的银丝,一根根这样的醒目,刺痛了我的双眼,衰老的这么快,在我不经意间就缠住了爸爸,这一刻竟好担心他的衰老,好担心他一天天消瘦的背,好担心他一夜夜增多的银丝好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抓不住他的步伐。

夜里的风很凉,但我却很温暖,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幸福,我能清楚的看到爸爸心底那扇爱的门敞开着那点点滴滴珍珠般宝贵的回忆溢满了整扇门。我想,我要的就是这种可以放在手心中凝望的幸福吧。

曚昽中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离去,我也慢慢起身,打开窗子,雨停了,我恭敬地请回清风,请它把房间中所有可笑的愤懑都席卷出去。

父亲的爱好似一扇门,站在门外的我以为它很冰冷,无情,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就好似流星划过天际般绚烂,又好似罗托罗绽放般绝美。

朋友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一扇通向爱的门,勇敢的跨过那扇门,让爱洋溢在着幸福的心田吧!不用担心那扇门会关闭,因为通向那扇门的钥匙就在我们的心里,门其实开着!

充满活力的岁月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同学们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名同学填的《江城子》写得好:“少年自有少年狂,渺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也心潮澎湃,信心倍增。“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中午,同学们说说笑笑,教室里一派生机。可那一天,我们流泪了。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为我们加油。望着老师那疲惫而又不舍的眼睛,我们流泪了。不愿让老师再为我们而担忧,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会的,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活力和爱会创造奇迹!

有一次和一名同学一起去预备年级做报告,一名男孩问:“大姐姐,你怎么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呢?”我们一愣,过了片刻,我说:“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必须的,而真正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只希望你们,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走完人生中完整或不完整的旅程。”他们笑了,脸上充满阳光与稚气。我们也笑了,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纯真而快乐的日子。

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多少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精彩,那么活力四射。这里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红叶、雨打芭蕉的完美意境;这里有默默伏案的少年、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写下它,写下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写下我们难以忘记的校园故事。

第三篇: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一、如何审题?

第一步: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如:“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义——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第二步:审作文题目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初升的太阳”,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类比义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

其次,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的重点,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

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

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有时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

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

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

例如:《爱心》,就明确了主题。

3.审清题目的寓意。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

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

意义去分析,“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

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

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

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再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

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让我悄

悄地告诉你》。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

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考场作文切忌写“四不像”的文章。

第三步:思考扣题要求

如:“你,让我驻足”。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

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行文时,就应有驻足的过程,驻足前、驻足时、驻足后,要根据思想感情的不断加深,不断体现“驻足”。

再如:《第二次,我》。

二、经典审题示例:

1.例文再现:

文题:一道风景线

审题过程:

第一步: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

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第二步: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三步: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一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

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

但要注意,写自然景物要对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

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第四步: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

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

文题:那一边

审题:这道题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一边是什么,你尽可以去想:一片树叶,一朵云彩,一道晚霞,水面的一轮涟漪,山间的一丛灌木,树上自在吟唱的蝉,河边专注的钓者,一个

人,一座房子,一个村庄,一片田地,一个国度,一个世界,一个场景,一段情感,一段记

忆,一段历史,一个梦境,一种怀想。“那一边”必然隐含着一条分界线,是一条路还是一

棵树,是一条河还是一座山,是一条街道还是一条小溪,是一条还是一个地界,是做人准则

还是道德标准,是大是小,是实是虚,是明是暗,任由你去想象。

但是空间越大的题目,越要写得集中明确,否则,就掉进了命题的陷阱。什么都可以

写绝不等于什么都写,什么都能写不等于你都能写好。你必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智慧的选择。

“那一边”的“那”不仅仅指方位,还隐含着限制和要求。你的“那一边”是指什么,有着

什么鲜明的特征,又有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世界;借助“那一边”你要

表达什么,是一种追忆,还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悔,还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失落,还是一

种矛盾„„这是都必须具体明确。

文章必须把笔墨用在“那一边”上,但你必须坚定地站在“这一边”。“这一边”是文

章的潜台词。没有“这一边”就没有“那一边”。“这一边”是参照,是映衬。“那一边”是

实,“这一边”是虚;但“那一边”是宾,“这一边”是主。写“那一边”正是为了表现“这

一边”。有了“这一边”,“那一边”就有了依托,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层次,就有张力和厚度。

没有“这一边”,文章就浅,就单一。将“那一边”和“这一边”拉开一点距离,形成一点

冲突,安排一点交错,文章就更耐看。

因此,审题时,着眼于“那一边”,以“我”为坐标,写出那一边的人和事,主要笔墨

在彼不在此。不能把那一边写这一边。

2.中考试题回放。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1)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分别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第二步: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你的立意更加高远。

第三步:思考本题目该如何扣题。

(2)阅读《中考作业》P.172页“写作引导”,反思你在审题上有什么不足。

三、实战演练。

(1)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

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作文。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2)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阳光。关爱,让我们感觉温暖;目标,让我们明确方向;信心,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请以《心中,那缕

阳光》为题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思考文题(1)和(2)有哪些最根本的区别。

(3)当微风拂过记忆的琴弦,余音袅袅,暗香弥散:典雅的康乃馨,默默传递着母爱的柔

婉绵长;雪地里怒放的梅花散发着生命的顽强;南山恬然开放的野菊,静静诉说着怡然自

得……这成长路上,弥漫满径的缕缕花香啊,哪一缕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以“成长路上,花

香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

(4)走在的路上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5)你是我的老师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第四篇: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审题与立意训练

审题是作文习作的第一环,只有明确了写作要求,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实际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拿到题目后,不看要求,马上动笔写作,结果写出的文章偏离了习作要求,功亏一篑。所以,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考场作文,我们万万不能忽视审题这一环节。

所谓审题,就是审视作文的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主旨,确定体裁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审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文题类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二.审题的方法(一)紧扣题眼法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如作文题 “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起点》《珍宝》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的“题眼”是“没有”。

作文题:给妈妈(爸爸)一个吻”为题,写一篇文章。细读提示语,细品题眼“吻”字,我们就会知道命题者对中心的暗示:要写自己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精心呵护的回报,要表达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题旨。紧扣题眼法«善意的谎言»«最珍贵的记忆»«读书真好»

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前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

《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练习:试分析《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今天真好》《最快乐的时刻》(二)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三)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长大的感觉》《起点》《明天》《家》起点,可能是某一阶段生活的启动点,可能是事业中的前进点,可能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可能是命运中的机遇点,可能是职业中的更换点,可能是感情中的变化点,也可能是思想中的飞跃点。

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四)小题大做法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我的家”等。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五)大题小做法

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效果。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六)另求新路法

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鲜明了。

失分会诊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失分会诊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原则”

1、熟悉性原则

遵循熟悉性原则,是指材料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比较多的。如 “我深深感受到了 ”,命题者提供的选填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考生应仔细审视这些词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感受比较深的补充到题 目上。

2、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是指材料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 如“关爱 ” 命题者提供的选填词语有:“祖国、故乡、生命、自然、集体、亲人、他人„„”有位考生用一个“布娃娃”串联故事,表现了童心的纯洁无瑕,号召人们去倾听、理解、呵护至纯至真的童心,写得十分新颖。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够赢得阅卷者的好感。半命题作文的选材角度

五个角度: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

学生审题选材实践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能张口说话起,我们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跟父母长辈学,跟同学老师学,跟熟人朋友学,跟旁人路人学„„跟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们学:跟课本学,跟报纸学,跟广播学,跟电视学„„跟各种各样的媒体学。从教室到校门外,到处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___,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横线上可填“名著、锻炼、阅读„„”等词语。学生选材实践:

请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选材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为“生活因___而精彩”选材。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你所选择的材料。综合训练

请分别以《__的滋味》 《__令我陶醉》《_______,我成长的伙伴》《我渴望___》《在——面前》《__长大了》《我学会了__》《我生活在__之中》 《我第一次__》 为题,进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填题训练。例:《不寻常的考试》 提纲:

(一)开头:议论点题,人生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我经历过两种不寻常的考试。

(二)主体部分:

1.刻苦练功——准备参加芭蕾舞学校招生考试 2.雨夜助人——考试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 3.意外遭遇——途中扭伤了脚 4.考试失败——脚伤造成的结果

(三)结尾:对这件事的看法——舞蹈考试失败了,做人的考试中交了正确答卷。

不寻常的考试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有的是有意识地去参加的考试,也有的是暗暗潜在生活中的、令人难以察觉、但却有着深刻意义的考试。我曾经历过两种这样的考试,两种不寻常的考试。

12岁时,我参加了少年宫舞蹈队。由于我平时很刻苦,所以深得老师喜爱。一次,上海芭蕾舞学校来招生,大家都兴奋极了,那可是令人神往的舞蹈天地呀!

于是,考试前的几天我练功就更勤了,每天穿着一双绑得紧紧的红舞鞋,在练功房里跳着、转着,汗涔涔的练功服不知换了几套。老师也几乎把心血都倾注在我身上。带着自信,我准备迎接那不寻常的考试。

招生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练完了功,满头大汗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正下着大雨,路是那么泥泞,仿佛一不小心便会滑倒。迎面走来一个妇女,抱着小孩,挎了一大包东西,撑着伞吃力地走着。雨水溅湿了她的面孔,却掩饰不住那焦虑的神情,好象是送急病的孩子上医院去。该帮她上医院吗?可体力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呀!这不是太自私了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迎上前去,帮她拿包袱、撑伞。

路似乎更艰难了,练完功的疲惫、劳累笼住了我整个身体。突然,脚下一滑,我一下子摔倒了,脚扭了一下。哎呀,会不会伤了脚?但看到那妇女焦虑而又关切的目光,我没有细想,忍着痛送她们到了医院。当我看到那妇女宽慰而感激的笑容时,兴奋、喜悦充满了我的心田„„

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脚竟开始发肿。我不想临阵退却,就带着劳累和伤痛,踏进了考场。优美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我身体却不听使唤,动作硬梆梆的。终于,我失败了,在这场招生考试中失败了!

我咬紧牙根,泪水没有流出。因为我心中无悔。

直到今天,想起这件事,我内心还是那么激动。那场舞蹈考试我是失败了。但临考前晚上所发生的不也是一场考试吗?这是一场做人的考试,一场更不寻常的考试。在这场考试中,我没有失败!并且自信在以后这样的考试中,我也会交出正确的答卷。

第五篇: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

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例如:“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有个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三)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③特定情景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⑤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四)半命题作文训练

一、2010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试题: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的肩膀

二、2010年淄博中考作文试题: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其实很快乐

三、2010年临沂中考作文试题: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只从课本上、课堂上学知识,而应该从生活中、社会中广泛的学习知识,应该思考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社会中、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自然生活中学习(一草一木等),从社会万象(一人一事等)中学习,从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等)中学习,我们应该走近自然,师法自然;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无论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社会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从__________中学习_________》

作文要求:

1、不得超出所材料所提示的范围;

2、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命题作文之审题训练

一、如何审题?

第一步: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如:“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义——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第二步:审作文题目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初升的太阳”,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类比义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

其次,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的重点,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

1、找准题眼法。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

(1)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

例如“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这个题目,就要抓住“一种”这个限制词,审题时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写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力量;

(2)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如“勇敢与畏惧”这个题目,审题时我们就要找到“勇与畏”这两者之间的链接点,搞清楚“勇与畏”抉择的标准是什么?还有面对相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动机会促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所以对这两者的论述要辩证看待,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3)动宾短语在动词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

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花落”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又如“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窗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窗户,而应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窗户”,也可以理解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给自己带来希望信心的窗户”等。

3、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例如“美文如画”这个题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在“画”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画、美

文如一幅写实画、美文如一幅水墨画”这样一种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所要论述的中心,注意在审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从中筛选一些作为文章的分论点;又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在“花”和“春”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成功之花凋落,自信之春犹在;机遇之花逝去,希望之春犹在”这样的语境,使其成为我们文章的分论点。

4、化大为小法。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我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时我们就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精神小屋”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一间装满梦想的小屋、充满亲情的小屋”等等。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标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自己身边的事或人物,如“同桌、父亲”等;也可以虚指一个抽象的事物,如“节约、诚信、青春”等。

4.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5.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考场作文切忌写“四不像”的文章

第三步:思考扣题要求

如:“你,让我驻足”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行文时,就应有驻足的过程,驻足前、驻足时、驻足后,要根据思想感情的不断加深,不断体现“驻足”

二、经典审题示例:

1.例文再现:

文题:一道风景线

审题过程:

第一步: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第二步: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三步: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一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但要注意,写自然景物要对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第四步: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

2.中考试题回放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1)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分别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第二步: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你的立意更加高远

第三步:思考本题目该如何扣题

三、实战演练

(1)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作文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阳光关爱,让我们感觉温暖;目标,让我们明确方向;信心,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请以《心中,那缕阳光》为题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思考文题(1)和(2)有哪些最根本的区别

(3)当微风拂过记忆的琴弦,余音袅袅,暗香弥散:典雅的康乃馨,默默传递着母爱的柔婉绵长;雪地里怒放的梅花散发着生命的顽强;南山恬然开放的野菊,静静诉说着怡然自得„„这成长路上,弥漫满径的缕缕花香啊,哪一缕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以“成长路上,花香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4)走在的路上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5)你是我的老师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下载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2012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

    中考_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四、如何审清材料作文的题意?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中考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专项复习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审题常见失误: • 1、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精)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

    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作文训练题及审题指导 刘纯文 一、并列式话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有自己的位臵。车、马、炮纵横驰骋,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

    2017中考作文审题训练5篇

    2017中考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

    课题: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及《这就是我》作文训练 备课时间:2009年9月11日 备课人:杨水莲【学习目标】 1、掌握作文审题技巧,学会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写出符合文意的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