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

时间:2019-05-13 12: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

第一篇: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诗经三首培优教案

一.网上课堂 1.本讲的主要内容(1)字词积累

字:愆、垝、筮、徂、咥、隰、姱、、茝、诼、偭、侘、傺、溘、芰等

词:氓、愆、将、涕、筮、咎、沃若、耽、晏晏、旦旦、贯、顾、德、灵修、工巧、偭、绳墨、周容、度、陆离、四荒(以上实词),匪、载……载……、于、无、罔、靡、虽、溘、兮、(以上虚词)

(2)孔子与《诗经》(3)屈原和《楚辞》

(4)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2.学习指导(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是十五个地方的风土歌谣,好象当时的民间流行音乐。“雅”是“正”的意思,好象当时的正统音乐。“颂”有形容之意,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叙写。“比”即打比方。“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对汉乐府等影响很大。赋、比、兴与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在秦以前只称之为“诗”,到了汉代,一些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的,故被尊奉为儒家经典,这才有《诗经》一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源头,对后世很多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影响很大。

(2)关于屈原和《楚辞》 屈原(公元前340~前277年),名平,字灵均,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九章》、《九歌》、《天问》、《离骚》,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他投汩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有别于《诗经》的新诗体——楚辞。《诗经》以四言体为主,而《楚辞》已突破四言格式。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是其突出特点。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关于诗歌的意境

诗是一种饱和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最精炼而有音乐美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意境。那什么是意境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诗中所表现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物描写而言,也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意”和“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人们在读文学作品时所常有的喜怒哀乐之情,即由此产生。

《卫风·氓》的巨大魅力,在于它的思想感情是朴素、健康的。把一个女子纷乱的情感极准确地表达出来,更可贵的是,在抒情当中塑造出一个完整的骗子的丑恶形象。

2)(4)献身正道。C.(1)比喻准则,法则;

(2)缺乏财物;

(3)九次死去;

(4)献身正道。D.(1)木匠取直线用的引绳弹墨的工具;

(2)困顿、困窘;

(3)多次死去;

(4)死得值得。

6.为下面说法选择正确的一项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硕鼠”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无食我黍”是对奴隶主的警告。B.“硕鼠”是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无食我黍”是对奴隶主的祈求。C.“硕鼠”是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无食我黍”是对奴隶主的警告。D.“硕鼠”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无食我黍”是对奴隶主的祈求。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 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g B. 爽:爽快;行:行为。

C. 也:现代汉语“也是”之意;贰:不专一,有二心。D. 也:语气助词;爽;差贰,差错。7.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____,诗歌以 ____言为主。按音乐及内容分为 ____、____、____ 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 ____、____、____、三部分。《诗经》是我国 ____ 诗歌的创作源头。

(2)屈原名 ____,字 ____,____ 国时期 ____ 国人,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 ____ 诗人,也是我国 ____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代表作是 《 》。他在 ____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有别于《 》 的新诗体——楚辞。

(3)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 ______ 和 _______。

8.阅读《魏风·硕鼠》回答问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翻译句子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2)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前四句写了什么?后四句写了什么?(3)为什么用“硕鼠”比喻统治者?诗中为什么要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提高性训练题]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阅读后思考、答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恶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诚信

约:简要

微:含蓄幽深 2.“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离忧(遭受忧患)4.“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能自加洗涤,像蝉蜕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第二篇: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 学习要点概览 ⒈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成书经过、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⒉在反复诵读、吟咏的基础上,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⒊学习《卫风·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学习《秦风·无衣》,体会重章叠 句的节奏感、音乐美;学习《邶风·静女》,体会形象生动地描写技巧。⒋品味重点诗句,着重挖掘《诗经》赋、比、兴写法特有的情韵。⒌掌握课文中重点、难点字词的音、形、义。⒍背诵并默写《无衣》《静女》全诗和《氓》前两章。课堂跟踪反馈 A卷 测试时间20分钟 测试分值30分

一、基础训练(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氓(m ng)之蚩(ch)蚩 于(x)嗟女兮 B.夙(s)兴夜寐(m i)隰(x)则有泮(b n)C.载(z i)笑载言 自牧归(gu)荑 D.与子偕(xi)行 修我矛戟(j)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送子涉淇 子无良谋 泣涕涟涟 体无咎言 B.尔卜尔噬 自我徂尔 士也罔极 信誓旦旦 C.与子同袍 修我戈矛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D.静女其姝 搔首踟蹰 彤管有韦 美人之贻 ⒊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恰当的一项()①王于兴师,修我戈矛()A.在 B.从 C.和、跟 D.助词、不译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情意 B.道德 C.施恩 D.品行 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A.将要 B.率领 C.愿、请 D.将领 ④爱而不见,搔首踟蹰()A.看见 B.被 C.出现 D.拜见 ⒋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B.《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C.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D.“风”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⒌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C.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⒍以下关于《氓》《无衣》《静女》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氓》是一首弃妇的悲歌。《无衣》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战地军歌。《静女》是一首反映青年男女幽期密约的恋歌。B.《氓》第三、四章运用了兴的手法,用自然现象来映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加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C.《氓》《无衣》《静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D.《氓》叙事多,《无衣》抒情成分浓。《无衣》表现的是一种雄壮之美,《静女》表现的事优柔之美。⒎背诵全诗,按要求填写诗句。①《氓》中能表现弃妇自尊的决绝态度的语句是。②《静女》中能形象生动地表现男主人公不见约会女友的急躁心情的语句是。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是《诗经》中赋的写法,是抒情女主人公在回忆初恋时候的情景,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重在直接陈述。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传统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它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同时也暗示着后面要诉说的被弃命运快要降临到她的头上。C.《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分三章,采用起兴和重章复唱的手法。D.《静女》中“搔首踟蹰”一句是细节描写,形象地描写出了男青年依约来到相会地点,恋人却久候不至,他的急切难耐、焦躁不安的内心。“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是心理描写,表达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及他的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⒐对以下诗句的翻译不准确通畅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那情人,我泪流满面;见了那情人,我又笑又言。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叹年轻姑娘们,勿与男子多应酬。男子沉浸爱河中,说分手来即分手。女子沉浸爱河中,情思绵绵身难抽。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做你妻子整三年,什么事情没有干?起得早来睡得晚,累死累活干不完。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姑娘文静又美丽,约我想会城角里。有意藏起不相见,挠头徘徊令人急。⒑请你简要说说《氓》的主题及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B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测试分值70分

二、语段精炼 阅读《秦风·无衣》一诗,回答11—15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⒒请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其在诗中的意义。(6分)袍〔 〕 泽〔 〕 裳〔 〕 ⒓重章复唱是《诗经》形式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首诗在形式上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分析它的好处。(4分)。⒔“岂曰无衣?”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它的作用何在?(4分)。⒕对诗篇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4分)A.全诗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B.“同袍”“同泽”“同裳”,征战中的“三同”,揭示出将士们互助团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国家观点不强烈,为君就是为国。D.“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要上前线了,才搞战备,说明秦人平素军事观念淡薄。⒖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B.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助团结,抗击西戎。C.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D.《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凸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了它的艺术魅力。

三、拓展迁移 阅读《周南·桃夭》,完成16—20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桃之夭夭,其偾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出嫁。)宜(适合)偾(f n 果实圆大之状。)⒗“夭夭”的意思是,“灼灼”的意思是,“华”通“ ”。(3分)⒘每章开头的“逃之夭夭„„”运用的是什么写法?其作用何在?(4分)⒙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5分)⒚这首诗复沓的章句写法的作用是(5分)⒛“灼灼其华”“其偾其实”“其叶蓁蓁”与诗的内容有什么关联?(6分)

四、写作训练(30分)21.赏读《诗经·邶风·静女》,自定角度、题目,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赏读文字。参考答案 A卷 ⒈(C考查古汉语重点字词的读音。A.氓 m ng;B.泮 p n;C.载z i,归ku。)⒉C(考查近音词的易混字形。A.良谋-良媒,B.噬-筮,D韦-炜。)⒊(考查古汉语重点字词的意义。①D②A③C④C)⒋D(考查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风”大多是民间歌谣,“大雅”是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⒌C(考查四言诗的诵读节奏。C项的正确读法是“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⒍C(考查对《诗经》诗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基本理解。)⒎(考查名句名篇的积累。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②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⒏C(考查《诗经》传统写法的理解。C句不应是起兴手法,而是直陈其事,属于“赋”的表现手法。)⒐C(考查古诗文的翻译能力。“三年”应理解为多年,“朝”应是“一朝〔一日〕”义。)⒑(考查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要点:①揭露了私有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②勤劳、温柔、善良、坚强的妇女形象。)B卷 ⒒(考查古今异义词的音形义。袍〔p o〕长袍,白天当衣服,夜晚当被子,相当于现在的披风和斗篷;泽〔z 〕通“泽”,内衣;裳〔ch ng〕下衣。)⒓(考查对《诗经》传统写法的深入理解。答案要点:重章复唱使诗歌在音律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重章便于记忆和咏唱,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怀。)⒔(考察修辞运用的作用。答案要点:反问句,加强语意和语气。)⒕D(考查对古诗文具体语句的理解。C句后的评价,已悖离了原诗,实属画蛇添足之说法。)⒖B(考查古诗鉴赏能力。诗中未说“强敌”,赏析和评价决不可节外生枝。)⒗(考查字词理解能力。“夭夭”,茂盛貌;“灼灼”,红色鲜明;“华”通“花”。)⒘(考查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桃之夭夭”既是比兴,又用以烘托气氛。)⒙(考查对古诗整体理解的能力。这首诗写的是女子出嫁时,人们唱这首歌为她送行,替她祝福。)⒚(考查《诗经》重章叠句的作用理解。复沓的章句,能增加婚姻欢快的气氛,增添诗歌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像一幅动态的画面:云霞似的花海之中,涌动着送亲的人流,回荡着欢乐的歌声„„)⒛(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这些诗句唱出了春天的绚丽多姿,唱出了新娘的光彩照人,唱出了婚礼的热闹喜庆,更唱出了人们的美好祝福:愿未来的夫妻有如盛开的春花,幸福和美;愿未来的家庭如满树的果实,子孙昌盛。)

第三篇:高二语文试卷诗经三首随堂练习

《诗经》三首练习洛阳市轴一中 鲁建波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通称为 或,共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 到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 诗为主,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于嗟女兮: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与子同泽:

7、爱而不见:

8、说怿女美:

9、自牧归荑:

三、词类活用: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氓之蚩蚩:

2、匪我愆期: ....

3、乘彼垝垣:

4、体无咎言: ....

5、无与士耽:

6、以我贿迁: ..

7、不可说也:

8、其黄而陨: ..

9、自我徂尔:

10、渐车帏裳: ..

11、女也不爽:

12、无毫发爽: ..

13、爽约:

14、屡试不爽: ..

15、士也罔极:

16、靡室劳矣: ..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8、奢靡: ..19风靡: 20、所向披靡: ..

21、咥其笑矣:

2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

23、隰则有泮:

24、言笑晏晏: ...

25、静女其姝:

26、俟我于城隅: ..

27、搔首踟躇:

28、静女其娈: ...

29、贻我彤管: 30、作《诗说》以贻之: ..

31、彤管有炜:

32、说怿女美: ...

33、自牧归荑:

34、洵美且异: ..

五、填出古代年龄称谓:

1、少年时代把头发梳成髻:

2、女子十三岁:

3、女子十五岁:

4、男子二十岁:

5、三十岁:

6、四十岁:

7、五十岁:

8、六十岁:

9、七十岁:

10、八九十岁

11、一百岁: 六、一词多义:

1、言: 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

2、女: 静女其姝: 匪女之为美:

3、见: 爱而不见: 不见复关:

4、罔: 士也罔极: 置若罔闻:

5、夙: 夙兴夜寐:平生夙愿

6、载: 载歌载舞: 千年万载: 车载船装:

7、体: 体无咎言: 四体不勤:

身体力行: 体贴入微

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与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王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当教师的,天未亮就要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

第四篇:《诗经三首》-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2.《诗经》的内容理解。【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雎鸠(jiū):一种水鸟。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蒹葭(jiānjiā):芦苇。唏(xī):干。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sì):水边。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huó):相聚、相会。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①题目取自于句首。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君子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口译全文。第二课时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之永兮,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情绪也是哀怨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君子于役》里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以傍晚牛羊归家的情景为背景,渲染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4.《诗经》的语言特点。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通过小组朗读体会。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通过全体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五篇:第一课《诗经》三首教案

2010年9月,周燕

第 一 课:《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诗经》的基本特点和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2、掌握四言的诵读节拍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把握其重章叠唱的结构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初步鉴赏能力和对内容的概括能力。

2、利用有限资料,对文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2、从古人的身上去感受人格的魅力,进而修炼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有限资料,对文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体会《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把握其重章叠唱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初步鉴赏能力和对内容的概括能力。

2、掌握四言的诵读节拍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延伸验证法。【教学用具】 音频文件、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化断代的国度,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古印度、古巴比伦、2010年9月,周燕

古埃及),她璀璨的光辉和深邃的魅力,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华夏子孙。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千娇百媚的御花园,而诗歌就是者御花园中最耀眼的一直奇葩。我们都知道中国诗歌的鼎盛时在唐朝,但是他的源头呢?源头在哪里?什么样的源头能引发出如此辉煌的篇章?今天我们就逆流而上,去探究探究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

二、解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作品,共计305篇,所以又常被称为《诗》或者《诗三百》。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一带。它的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级。但是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全是西周作品)160篇,大雅(31篇西周作品、上层贵族)、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作品,作者有上、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105篇,颂40篇(《周颂》31,《鲁颂》4,《商颂》5)。其中以国风的成就最高。有鲁(申培)、齐(辕固)、韩(韩婴)三家诗是较为权威,后来的鲁人毛亨,赵人毛苌的“毛诗”压倒三家诗,而成为现今最流行的版本。《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三、基础知识:(参见学案)

四、内容把握:概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

1、《卫风•氓》第一、二章追忆恋爱的过程;第三、四章写婚后的生活和自己被无辜抛弃的原因;第五、六章写自己被抛弃的结局以及被抛弃后坚强的性格。

2、《秦风·无衣》第一章写统一思想,共抗敌人;第二章写统一行动,投身征战;第三章写一起奔赴战场。

3、《邶风·静女》第一章写男女约见的画面;第二章写男女相见的画面;第三章写男女分别是静女赠我“白茅”以及我对这“白茅”的无限爱怜之情。

五、课后思考:

1、分析、概括三首诗的主题。

2、分析三首诗的写作特色(从结构和表现手法分析)

3、参见资料,总体把握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分类和要点。

六、课堂反思:

1、2010年9月,周燕

2、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1、复习《诗经》的文学常识。

2、复习本课中涉及的重点字词及其古今异义字。

3、本课三首诗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二、遗留问题解决:

1、分析、概括三首诗的主题。

《卫风·氓》是一首弃妇的忧愤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秦风·无衣》是秦军国中的歌谣。这歌谣在铺陈复唱中表现了战士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和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揭示了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邶风·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的约会。诗中把人、物、情巧妙的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2、分析三首诗的写作特色(从结构和表现手法分析)

《卫风·氓》运用对比(婚前、婚后、思想感情的对比)和比兴的手法

《秦风·无衣》运用复沓叠唱或者重章叠唱的手法和“赋”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高昂的士气和崇高的心灵。《邶风·静女》运用细节描写和双关的手法,具体刻画“静女”和“我”的性格特点。

3、参见资料,总体把握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分类和要点。

三、课文赏析:

(一)、《卫风•氓》一诗是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和氓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女主人公对感情的专一和“氓”的背叛变心的性格特点。男子婚前婚后的态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男子:(婚前)-谋时的“蚩蚩”→走时的“怒”→(婚后)男子的“二三其德”

女子:(婚前)-男子怒时的安慰“将”→(婚后)相貌的变化“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

(二)、《秦风·无衣》每节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与子同仇”“与子偕行”“与子偕作”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 每节都用“岂曰无衣”设问开头,意在引发士兵的思考,面对强敌入侵,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然后作答。这一问一答的形式,有力地抒发了同心一意、共御外患的战斗激情,起

2010年9月,周燕

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每节最后一句,从精神到行动,全方位的展现了秦军士兵的战前准备状况。

(三)《邶风·静女》在2节和3节都是写静女给情人赠送礼物,为什么要分2节来写?如何理解静女所赠之物?

答:所赠之物为先后的2件,且分为2节把男主人公激动的感情(爱情)推向高潮。我们可以联想到男子接受到第一份礼物时,其兴奋激动之情尚未平静,姑娘又送来第二件礼物的他将是多么的欣喜。其次,分为2节,运用了不同的韵律,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男青年喜不自胜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诗歌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因而诗歌鉴赏也就成了我们每年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要鉴赏好诗歌,必须从内容、语言、情感、和手法几个角度去分析。内容是情感的载体,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手法是情感表达的方式,而情感方为诗歌的精髓。每一首诗歌都志在于传达某种情感,只有领悟了作者的情感,方算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明白了其意图。本文三首诗歌,从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传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五、课文线索:

《卫风·氓》以时间为线索,婚前(热情、幸福)→婚后(怨恨、悲伤)→最终(清醒、刚烈)

《秦风·无衣》以时间和情感为线索,第一节,意气→第二节,行动→第三节,行动

《邶风·静女》以感情为线索,爱而不见的“着急”→贻我彤管的“陶醉”→自牧归荑的“喜爱”

六、板书设计:

《卫风·氓》

婚前(热情、幸福)→婚后(怨恨、悲伤)→最终(清醒、刚烈)1、2节 3、4、5节 6节

《秦风·无衣》

第一节,意气→第二节,行动→第三节,行动

《邶风·静女》

“着 急”→ →→→→→→ “陶 醉”→→→→→→→→→→“喜 爱” 爱而不见(1节)贻我彤管(2节)自牧归荑的(3节)

七、课堂反思:1、2、3、

下载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培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三首》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三首 教案[推荐阅读]

    《诗经》三首 《卫风·氓》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2.默写......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王麟杨波教学设想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

    《诗经》三首初中语文教案[精选五篇]

    这三首诗都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飞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

    《诗经三首》学案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编辑:徐敏校对:叶新旺 1、《诗经》三首 一、本课学习重点。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3、了解赋比兴......

    《诗经三首》学案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编辑:徐敏 校对:叶新旺 1、《诗经》三首 一、本课学习重点。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3、了解赋比兴......

    高二语文培优教案:26《项链》大全

    《项 链》 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的积累: 寒伧(chen)丑陋;难看。也可写作“寒碜”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艳羡(yàn xiàn)十分羡慕。 丰韵(yùn):优美的姿态,也可号作“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