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则与道德作文指导
作文题:
根据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在大火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典型的故事型(事例型)新材料作文。一般而言,故事型(事例型)材料审题的关键是弄清故事(事例)中包含的事理,从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寻找立意角度。材料理解的落脚点是最后两句话:“‘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出校”,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所以学生可以围绕“规则制度高于一切,不容违反”“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用规则守望公平正义”
“让‘下不为例’走开”等角度来立意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从规则和道德的关系入手,强调坚守规则不能忽视道德,通过道德来让规则的执行更加充满温情,让道德引领人们自觉地遵守规则等来谈也未尝不可,但贵在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典型素材:
(1)凡事都有规矩。—— 德谟克利特
(2)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3)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司马迁
(4)没有道德的法律好比是苦寒的荒原,没有法律的道德好比是溺水而死的鱼。——鲍尔吉·原野
(5)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张丽钧
(6)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性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人们纷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2014年“速冻食品齐陷细菌门”、“汇源、安德利、海升三大果汁巨头齐陷烂果门”、“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并引爆索赔潮”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决不是颠覆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约束人性的弱点。
(7)规则,让人别无选择:在2014年3月一次世乒赛上,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与我国选手的一场精彩比赛,那是一场极重要的赛事,关系着两位运动员能否顺利闯入决赛,所以打得特别卖力。选手的连贯对接、锐利扣杀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却是那位瑞典选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坛宝座的一个职业国家队员,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赛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在比赛的收尾阶段,双方依然打得难解难分,比方各不相让,对方每一记失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分胜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杀都会给胜利加上砝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国选手在一次回防中,将球匆忙打向对面,如电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为动作太急骤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寂静之后,赛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瑞典选手因我国选手的失误而赢得了比赛。然而,在喧闹沸腾的赛场上,大家看到了一个孤零零但执著的手势高举着,原来是瑞典选手在向裁判和观众示意:我国选手打的是擦边球,后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这位瑞典选手没有赢得比赛而感到惋惜,更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坦荡和率真的人性。赛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举起那个手势的时候,他说:“规则,让我别无选择!”
(8)遵循法律规则的律师:张思之自嘲为“一生都未胜诉的失败者”,可法律界却尊他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他还被尊为中国律师界的荣耀和良心。他是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让;他是剑,扬眉出鞘,直指邪恶,绝不姑息。烈火锻造铁血律师,两袖清风忠诚卫士。他一生做一个“驯服者”,但从未屈服,从未向所谓的真理低头。在那个已经不把高尚当做墓志铭的时代,他选择为良知而辩论,他铿锵有力的辩词如烈火一般烧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荆棘丛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震撼心灵的辩词,这一起,只是按法律的规则行事。张思之,他用自己的热血,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出前进的血脉和希望,滋润了我们日渐枯萎的良心。他的存在和执著,承载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法制梦想。
优秀范文: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在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开除了那个学生。
或许有人认为霍里厄克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图书,是应该表扬的。但我想说:“不以一德掩大眚”。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再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动。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堕落。
《简爱》中有言:“人们死后,每个人的灵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单是上帝,规则面前亦是如此。无论是穷凶极恶还是盗亦有道,规则会以最严苛的目光透视违规者的内心深处,冷漠,公正,不带有分毫私心。规则是公正与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时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奋不顾身拯救了七名同学,一时间成为人人赞誉的对象,全国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英雄已堕落成一个诈骗犯,让他一生的光环消失殆尽,做了错事也迎来了法律的审判。不能否认,雷楚年的义举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可是再多的感动也不能抹去他欺诈的事实。法律的正义不会被他曾经的壮举而蒙蔽,法律会对他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法律、规则依据道德修订,是道德的体现。触犯法律、规则,是对道德的亵渎。那些妄图以道德之名行触犯规则之实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道德的违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们也不能让规则的天平在道德的影响下摇摆。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学校长陈玉露在毕业典礼上劝导学生:“人大学子应身怀为民立命之道,抓紧规则这一准绳,守护信仰,守护规则。”莫让道德绑架规则,我们应该守护好规则这一社会准绳,以我们的行动,给社会带来一种正义的风气,让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规则的量尺,规划自己行为的边界,规划自己心灵不可逾越的范围!
【点评】
文章立意紧扣材料,论据典型,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通透。而且人们常说“文好题一半”,本文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莫用道德绑架规则”不仅鲜明地揭示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表达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让规则拥有温度
学生违规偷书出馆,却在大火后勇于认错归还,到底该不该罚?哈佛给出的答案是该。
兴许会有无数人发问:“知错就改,难道不该放他一马,将功抵罪吗?
我想不然,面对一位将书偷带出馆的学生,校长对其表示感激——赞扬其知错就改的勇气和责任感,后将其开除——惩罚其违反规定。一分为二地客观对待,正彰显了哈佛人对规则的尊重,对品质的注重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也许正是因为这赏罚分明的严谨与公正,哈佛法学院的树林才会郁郁青青,无数杰出人才才得以在这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星空之所以绚丽夺目,是因为他引起心灵感性的共鸣;法律准则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流露出的理性和严谨。理性与感性合一,规则与道德的合一,构成了美好的世界。哈佛校长所做的,恰恰是尊重规则与赞扬责任感这一美德的统一。因为尊重规则,校长的感激才不显放任;因为赞赏道德,校长的开除令才不是冰冷而有了温度。
而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理念:秉承道德与人性,“有温度”地保护规则,当下的我们所走的正是两条极端路线:因为太过重视道德与感性而忽略了规则,或苛求规则的绝对化而丧失了感性的温度。曾经让国人叹服的抗震少年——雷楚云,人们为了标榜道德楷模而特许其登飞机头等舱的特权——规则的打破最终让道德的丰碑崩塌,城管们为了城市秩序的维护而掀翻小贩的小车,背上骂名——冰冷的规则促成了人性的丧失。殊不知道德与规则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作为内核,规则作为外壳,社会才能持久和平地运作。很多时候,我们缺的恰是一个开除令或一声温暖的感谢。让规则有温度,精神的天空才能在理性的土地上美好地伸展。
要想构造起有温度的规则框架,需要的是每位社会成员付出共同的努力。每一项规则都是人性与道德的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同时,执法者应在“依法”的过程中心怀一丝感性,以更平和、更温柔的方式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当一丝不苟中有了一点温情,当“开除令”不那么生硬,世界才会更和谐。
让规则有一丝温度,这是哈佛人的智慧,亦是社会平稳运作的良方。
【点评】
这是一篇有胆识、有思想,敢于抒发自己真知灼见的优秀议论文。从行文思路来看,起承转合,笔法流畅老练;从立意角度来看,作者强调在坚守和捍卫规则的同时,提出要让规则多一点温情,“让规则拥有温度”,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最后,文章在论证中作者善于联系现实,议论体现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比起那些老生常谈、无病呻吟的文章,实在高明许多。
第二篇:道德规档
民道德规范的主要构成
文花枝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编辑本段公民道德规范内容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
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爱,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社会公德主要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状态,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由野蛮人变为越来越文明的人。所以,人类行为文明的基本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社会的公共场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注意讲究礼节,这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反映。任何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通过语言与对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对工作效率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相联系的是,在公共场合,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遵守群众活动(如集会等)的秩序或规定,并且相互礼让,这对于保证集体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一个重要条件。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尊重和爱护人才,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帮助那些
陷入困难之中的人们,在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具体来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第二,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第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的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线路、通信设备、卫生消防设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护,使之发挥作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可想而知,这些公共设施中的任何一项遭到破坏,都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或者说有良心的人,是决不应当有意去破坏这些公共设施的,相反地,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精心保护这些公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意或无意地给公共设施造成了破坏,即使是无意的损坏行为,也是对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任。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是缺社会公德的这个“德”的。同样道理,能不能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在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而损坏公物,化公为私的,这是很可耻的行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还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这方面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正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精神价值的认识,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环境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牛命价值的重视。自觉遵守这样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有了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就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对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态度,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共同行为准则。当然,我们应当把这些道德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比如要千方百计来节约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决不伤害国家规定要加以保护的野生动物,注意维护人文景观;按规定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事实证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法律与道德的紧密结合、相互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当前的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这种情况总是反映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目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也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这不仅说明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
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一般说来,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是比较容易的。相反,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不那么容易。那些在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任何职业都是社会生活所离不开的,所以总是要有人去干。如果没有亿万农民辛勤种田,没有千百万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岭上采油、采矿、修筑铁路,没有广大人民解放军在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边疆大门,没有千万清洁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没有几千万人民教师、科研人员埋头教学和科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择业机会的增加和选择方式的多元化为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人们爱岗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要看到,爱岗敬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一个从业人员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利益,就必须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否则,一个不履行职业责任的人,就将被职业组织所淘汰。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或单位打交道,根据与他人、与单位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会议、学习、工作、劳动和其他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会议、学习、工作和劳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场无序、混乱之中。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首先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首先,心中时时要有群众,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群众。要尊重群众的人格和尊严。再次,千方百计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私利。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个人幸福是在奉献社会的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幸福来自劳动,幸福来自创造。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奉献越大,收获就越多。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献,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哪里来,社会还能进步和发展吗?
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2.男女平等
坚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对“大男子主义”,也不赞同“夫人专政”或“妻管严”。3.夫妻和睦
平等对待,相敬如宾,是夫妻和睦的关键,也是建立美满幸福家庭生活的关键。4.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们提倡婚丧嫁娶要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扬淳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5.邻里团结
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公民 道德修养
第三篇:供应商道德与合规标准
供应商道德标准
所有供应商都应共同承担我们诚信的经营业务的承诺
以下这些标准适用于提供服务、原料、成品或其它产品的个人或组织,统称为供应商。
一、相关法律法规
供应商必须遵守经营活动所在国家或地区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道德标准!
二、禁止贿赂、回扣、非法酬金及其它腐败行为
禁止供应商为达到目的而直接或间接地向相关人员支付任何有价物:
三、准确的采购记录
所有财务账簿和记录必须符合会计准则;
供应商记录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必须保证其准确性。
四、公平竞争与反垄断
供应商必须遵守关于公平竞争和反垄断的一切适用的法律、法规。
五、环境、健康和安全
我们期望供应商遵守环镜、健康安全方面的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 必须确保其自身及其他人的安全。
以上为暂行标准,有待进一步补充和修正!
第四篇:2018.道德与法制指导意见doc
2018—2019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举立德树人旗帜,聚焦提高质量主题,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方法,转变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创造适合每位学生成长的教育。
一、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正确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关,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
1.开展教师思想大讨论活动,营造“崇实重干,敢为人先”浓厚氛围。
作为承担学生德育教育主要载体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价值方向引领,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摈弃传统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观念,把教育质量作为重要检验标准,利用研讨会、视导、调研等多种形式倡树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每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2.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真正实现“减负高效”。
深入实施“教师下海、学生上岸”行动,通过教师教学法比赛、教学研讨、教材全员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改变陈旧落后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高效劳动”、“优效教学”,把学生负担减下来,教学效率效益提上去。
二、基于核心素养,树立全新课程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课改核心出发,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3.把握课程课标,深入理解教材
当前小学阶段存在三个版本,一、二年级使用部编教材,三年级使用人教版编教材,四、五、六年级为山人版品德与社会,版本内容虽有不同,但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要求教师深入理解学习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学科教学的行动指南。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理念来源于两个课标一个大纲,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品德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良好的品德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了解其生存的社会——认识社会,极好的应对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培养学生形成开明的人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适应社会;学生的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是全球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在学生心里播撒第一粒公民的种子。
4.把握课程课标,明确基本原则
基于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和框架确立,道德与法治坚持那就是持适中性教育思想,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1)基础性原则:为学生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态度、技能、知识方面提供必要是基础,立足于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综合性原则: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在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社会和活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体现了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有机的融合了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主与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因而这种课程具有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3)活动性原则: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课程。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活动课程有着特定而具体的含义。既是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或开发模式,又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并参与的教与学的行为。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模拟表演、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旨在通过与儿童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形成初步的品德素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
(4)生活性原则:
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如观察小动物、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如与小动物的对话、课本剧等。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与全球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全新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5)开放性原则: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开放,“教书活,活教书”是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课本知识仅仅是学生生活中的点点知识,而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知识在课本之外。因此,课外、校外哪些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关的一切知识都是学生需要探究的内容。二是时间上的开放,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6)评价性原则: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评价是有很大关系的。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的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但要关注每一项单一的指标,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评价的形式、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比如说合作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的声音、资料搜集的多于少等等。对学生的评价是贯彻课堂全过程的。
(7)自主性原则: 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参与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成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主见的过程。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
5.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回归德育教育本真
过去德育课程存在着理性化、知识化、学科化等诸多问题,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努力实现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道德与法治课标与教材框架的设计,初步架构了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从儿童生活的角度进行开发,教材主题不以道德知识、规范说理为重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发与儿童生活更加接近的生活资源,构建大课程体系。
三、提升教师素养,树立高效课堂观
6.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应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1)适时的渗透生活、品德教育,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是课标的要求,课程的根本。低年级重点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法律、法规、条例、意见、守则等的法律教育;高年级则是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能够认识事物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并从中感受或体验到怎样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品德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灌输,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情节让学生感悟的过程。也就是重“体验”而非重“接受”。教师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准确的把握课堂和教学定位。
(2)倡导特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积极推广“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本着不惟模式、实事求是的原则,关注教师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做事先做人,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合乎道德规范的生活习惯。打造彰显个性化的特色课堂。
(3)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所说的实际,主要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典型事例和现象。在具体的事例和现象中,让学生受到必要的教育。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规律,生活范围,从近到远,从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也就是重“现实”表现而非重“课堂说教”。
(4)以活动型课堂为主。变有效的说教为学生的活动。活动包括模拟活动、情景再现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资料调查和校内外的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真谛和生活的乐趣。也就是说变“静态”为“动态”。
(5)课堂教学呈现的方式以体验学习(模拟)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为主,做到问题的深化,能举一反三。更多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改变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生成新的教材。既重视“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探究与研究”。
(6)课堂教学要体现“人性化”。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人人平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师生的互动活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要做到。也就是重“言传”也重“身教”。
(7)开展有效的讨论与交流。所谓有效,就是活动的有必要、有价值、有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讨论与交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探究学习之后的成果交流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经验或知识的分享,还涉及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融,只有倾情的交融,才能成就道德的构建于认识水平的提升。
(8)重视课堂教学的评价。儿童都具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正是这一点儿童才更容易塑造。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课堂上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声音、态度到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的游戏、演讲、资料的整理、合作方法等都是评价内容。(9)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在本学科中,课堂的偶发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与其他资源相比更具有教育性和现实性。因此,它具有课堂教学成败的一票否决权。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
四、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四清”检测观
7.质量检测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试题,以检测巩固反馈教学效果,在检测中要坚持“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堂清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以老师研透教材,吃透学生,将学习目标定准确,将练习设计精当为前提,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对难点、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形成技能。
日日清要求当天学的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日日清给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供了时间和机会,这是防止出现负积累、防止产生差生的关键。
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能力一一过关(都会做,做得对,做错了要更正),学生人人过关。
月月清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经常复习、经常检查,将知识连成链条,才能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是一部分学生,“四清”的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灭差生。
五、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树立教师发展观 8.进行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借助部编教材培训,开展教师教师全员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对新教材精髓入脑入心,对新教材编写背景、课程改革新理念、课程改革新任务、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新改变有清晰的认识,为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9.搭建发展平台,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通过学科调研、视导、共同体连片研讨等方式,使青年教师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要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科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六、开展多彩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观
10.活动性是当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变成儿童主动参与的各项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与环境活动,与同伴合作。活动形式要贴近实际,符合形式要服从教学内容,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学习方式。坚决杜绝为活动而活动。要重视活动整合,实现活动效益最大化,要充分整合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实现德育活动的最优化。
11.要开放性组织活动,要注意与家庭社区合作,挖掘利用各种资源,要打破封闭、鼓励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置于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将课堂置于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到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经验,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实践化,实现认知—认同—践行的过程。
七、共享优质资源,确立实用备课观
12.借助今年全县教师学科磨课活动,教师可借鉴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编写的课程资源(教案、课件、录像课),结合每一节课的范例,搞好教学。通过学科联片研讨、学科教研活动等形式,享用优质备课资源,真正实现学科备课资源利用最优化。
八、实行差异化教学,树立优生优培观
13.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教学差异化,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在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辅导,与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研判分析,创设优秀生发展平台,激发学习兴趣,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素。
九、教师及学生的材料保存建议
1.学校应保存集体观课,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记录材料。2.观看资源、教案、课堂实录后,写出的简案 3.学生活动的所有相关材料要保存好。
4.学生的课本即为学生的作业本,作业当堂完成。5.课堂练习资料。
附:教学进度
第五篇:材料作文指导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如何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1)、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2)、分析材料的内容:
①分析材料写了几个人,每个人做的事、说的话。②分析材料写了几件事,每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把握材料、提炼主题是难点
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
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夫人,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居里夫人说:“我是故意给她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将来必定一事无成。”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24年后,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1)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2)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把奖章当玩具。(3)结果,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l)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2)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3)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多角度立意——
分析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④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求同找出中心
例l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他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着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谢晋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方向相同,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应谦虚谨慎,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从零开始”,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对比取舍找出中心
例2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二、确定题目,组织材料
1、确定一个好的题目,文章就写成了一半,确定的题目一定要切合材料的主旨,要求简练、明白、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来个先声夺人。题目的字数一般不超过十个字。
2、组织材料一定要围绕你确定的中心论点,即围绕中心论点收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三、运用材料,合理入文
1、运用材料应注意几点:
(1)、不能照搬材料,要摘取重要的,也就是能引出中心论点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2)、不能脱离材料,即抛开现有的材料不用,泛泛而谈。(3)、要敢于创新,或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创新,或对原材料进行大胆的奇特的想象。
2、入文的方法:
1、“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2、、“议’,先写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承上启下,展开议论。一般来说,应该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最好再从反面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
3、“联“,联系实际,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深化中心,从自己或社会的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4、“结”,总结照应。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材料作文的写作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瑞典化学家维勒,早在塞夫斯特穆发现钒的三年前,就发现自己可能又发现了一个化学新的元素。但他不敢肯定,向化学界的泰斗们征询,但那些泰斗们无不摇头,对维勒说:“这是不可能的„„你的研究可能是毫无作用的”,维勒终于决定放弃了即将成功的研究。此时,化学家塞夫斯特穆,前来征询先他一步的维勒,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维勒挖苦讥讽说:“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死了。我的墓碑上或许会刻着这样的碑文:维勒,一个为世界化学做出过成绩的化学家。而你的墓碑上可能写着:塞夫斯特穆,一个把毕生贡献给化学研究,但却是毫无价值空耗生命的化学家!”塞夫斯特穆没有像维勒那样听从别人的劝阻,不放弃不理睬外界的非议,只是把自己关进实验室中,继续实验。1830年,塞夫斯特穆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钒”。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坚持探索,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坚持追求,才会有“若教逐马随郎行,不辞多少程”的雄飞雌从;坚持进取,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极致辉煌。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它让芽儿绽放枝头,在绿意盎然的春天里,收获幸福,收获芬芳。这是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穆发现“钒”元素带给我的感悟和启迪。
坚持,用辛勤耕耘,用飞机播种,让天树结果。
他从小就把梦想写给了蓝天,展翅翱翔,飒爽英姿地飞掠是他永恒探索的动力。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为了探索未知的领域,他始终坚持着。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不管出现了什么阻碍,他从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从飞机的构造到原理,从部件到整体,他无不执著研究。当那架载着梦想的飞机飞上蓝天,他笑了,因为他的坚持在蔚蓝的天空中开出了最绚烂的花朵。那是他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在白云蓝天中耕耘,用飞机播撒希望的种子,金秋的天树,结出了累累硕果。那就是宋文骢的坚持,感动了中国。
坚持,让梦想开花;放弃坚持,又让情归何处?
陆游,才华横溢,情怀细腻。对于感情,即使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也应有举案齐眉,恩爱两不移的追求。但在与“恶东风”的对峙中,他放弃了坚持,任由“东风”吹散对唐婉的一片痴情的香雾,徒留下愁锁离绪和沈园的千古凄凉。倘若陆游能再坚持,他是否就会换来“东风”的折服,而不是辜负了与所爱之人执手偕老的诺言,抱憾终生呢?也许,两难选择中,他选择了孝道,也许这正是时代的悲哀。
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会闻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起不断坚持进取而最终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她是五千年历史中的神话,以一名女子的担当。指点江山,改写了“女子不如儿郎”的流传,书写了“贞观遗风”的壮丽诗篇。
即使面对“狐媚偏能惑主”的骂名,她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她有她的坚持。他坚持了其她女人无法坚持的痛苦,于是,她成就了一般女人无法成就的帝业。
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唯有懂得用坚持浇灌,才能等来生命之树硕果累累的那一天,才会等来人生之路弥漫鸟语花香的那一天。让我们背着坚持的行囊,一路欢歌,一路播种,撒下迷人的芳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曾有许多人向一个从偏远大山走出来的青年才俊讨教成功的经验,这位年轻人总是会说起自己的母亲。尽管生活贫困,他的母亲也总是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允许孩子乱扔乱放自己的东西。母亲经常对他说:“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这位年轻人说,母亲的话让他受益匪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精细与精致,铸就人生辉煌
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的细节所组成的,生活的意义,亦在于品味这点滴之间。再长的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完的,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都源自脚下的一步步。品味点滴之间,走好每一步,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致与精细,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才能铸就人生的辉煌。
正如成功青年的母亲所言:“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生活中,尽管她们贫困,她却要求孩子的行为举止行为有规有矩、有张有弛、有粗有细。其实这一严格的要求已印迹在孩子的心中,当孩子成功的这一刻,精致的人生细节这颗种子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处于浮华社会中的人们,难道不更应该严于律己,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的精致吗?
细节,决定成败。古之今成大事业者,无不注重每个细节之精细。细节,是他们迈向成功清晰的足迹,是他们攀上巅峰的真实的台阶。注重细节的精致,就是让岁月流过我们手中而熠熠发光,我们亦因注重细节的精致而走向成功,甚至光宗耀祖,名垂千古。电话的发明,只因那多拧了半圈的螺丝;兰博基尼的创立,只因突破了法拉利发动机中细微的差错,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缘于一个胶皮项圈的松动没被关注......太多的失败,都来源于细微之处。细节的精致,能铸就辉煌,细节的粗糙,也能导致失败。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细节,反馈生活。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以粗糙。贫困,只作用于肉体,并不阻碍精神的发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古人贫困之时,却依旧是生活的有滋有味,有板有眼,中规中矩,因为他们懂得了品味生活中每
一个细节的精致,细微之处见精神。“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正如陋室铭所言,“何陋之有?”生活的细节让他们感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让他们精神的草庐,屹立于风雨中而不倒。注重细节,铸就新的高度,也就铸就了生活的辉煌。
细节,构筑明天。明天是美的,每个有梦想的人都会这么想,都会这么做。对追梦者而言,人生细节,是寻觅梦想的不竭的动力。佛经中有言:芥子纳须弥。以小见大,细节反映了太多,也构筑了每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的明天的大厦。我想,只有今天注重细节的精致,避免细枝末节的粗糙与草率,明天的大厦才会坚固屹立,明天的航船才会乘着梦想远航。注重细节的精致,让我们明白拥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面对梦想我们该做什么,放弃什么。生活就在这细微之间,我们点点滴滴地构筑着明天,铸就着辉煌。每一个人都需要成功,渴望人生赛场的一场胜利,每个人都倾心于生活,每个人都会幻想那灿烂的明天。注重细节吧,它决定了成败,让他反馈生活,构筑明天,圆青春的梦,铸就了生命的辉煌。
有时候影响我们千里征程的,不是一座座山一条条河,而是我们鞋子里的一粒细沙。信乎?
简陋不粗糙,修行靠个人
青年才俊成功的经验看似简单,实际不凡。就是他母亲的那句话:“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生活是贫困的,但却并未被贫困的锁链束缚,在这样的逆境中,人穷志不穷,母亲将家庭里变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努力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母亲的言行告诉他:环境天注定,简陋不粗糙。成功的努力,是要靠个人的修行来实现。
恶境能历练出坚韧根须和翅膀。峭壁上生长着的幼松苗虽然面对恶劣的环境,但它顽强地生长,努力吸收水源,就会生长得令人羡慕的迎客松。那羽翼尚未全部丰满的雏鹰,但是只要忍着痛苦和恐惧,展开双翅,练习尝试着飞翔,就一定会翱翔蓝天。许多人说时事造人,我却不完全赞同。我深信:决定人生的不仅仅是环境,更多的是靠个人的修行,个人的努力。
逆境不能成为失败和逐流的理由。当伶仃洋中的文天祥面对逆境,没有屈服,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拼搏和反抗金人的拘押,偷偷冒死返回南方:不仅吟出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爱国誓言,还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衷肠之句;在监狱中的司马迁面在对自己屈辱活着还是有气节地失去的两难选择逆境中,用终身的心血和汗水,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此,换来了人们给他的赞扬:“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得信史照尘寰。”这些无不是他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我、坚持气节的真实写照。
虽然文天祥与司马迁都身处逆境,但他们对自己的努力和在逆境中决不屈服,高擎爱国和忠贞的大旗,使他们被记在中国史册上。如果没有文天祥逆境对人生的修行,那汹涌的波涛早已涤荡了伶仃洋里的点点残红;如果没有司马迁在逆境的修行,那么历史之旗就不会永远昭示那光辉的事迹。他们的经历使我再次深信:即使身在逆境,只要不断努力,修行自己的品格,练就坚强严谨的个性,按照一定的方向就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逆境靠修行顺境需坚守同样重要。在顺境中不能坚守,就会在人生轨迹中越行越偏。那些贪污、腐败、堕落的公仆刘志军们,他们借党和人们给予的权力,来图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人生顺境之时,却因自己的修行不够,人格的悖谬,而完全偏离了人生正常的轨道。结果必然会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顺境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条件,在顺境中对个人的人格的修行,同样至关重要。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个人的努力完善。上天注定的或许就是环境吧,但最主要的依然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和修养。请不要被事物的假象蒙蔽,时刻坚持自己的操守,做最好的自己。
在人生的潮水中行驶,即使前面道路漫漫,即使惊涛海浪,我依然坚定信念,把握自己,努力修行,不断修正人生的航向,向成功的彼岸不断慢溯、漫溯,寻找精致的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
善水者常溺,犟嘴者挨打
每年都会不断有溺水的消息传到我们耳中,然而我的父母却从来不担心我溺水,原因很简单:我不会游泳。
畏水无溺,善水者常淹。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连阴沟都会躲得远远的,哪来的溺水?正好比三人出行,一人备伞,一人备拐,而另个人则两手空空。结果备伞者风雨中穿行湿身,备拐者无畏而常跌,空手者小心躲绕无碍。没有优势的反而使他更加小心谨慎,成为了三人中最成功的出行者。正应了那句俗话:善水者常溺,犟嘴者挨打。当年诸葛孔明可谓是著名的军事家了,智慧多多,但他每次排兵布阵,都是小心谨慎,反复论证后才发兵,取胜之时较多。尽管这样,还是丢了要地街亭,几乎功败垂成。
恃才傲物者,终必自毙。杨修恃才放旷终被杀的故事,烂熟于心。这是他才华横溢不懂得自保的结果。这也侧面说明了他本人并不怎么聪明。曹操身边谋士如林,有多少人比杨主簿聪明?却无一人点破玄机,而杨修却大大咧咧的胡乱说话。以显示卖弄主簿先生脑子灵光,哗众取宠而已,结果性命没保。恃才傲物者的败亡大多似此,看似英才,实则蠢材;看似聪明,实则愚钝。要是善水者敬畏水,估计也不会溺死;备伞者不以有伞自恃,也不会淋湿身体;登山者不完全依赖拐杖,也不会跌得遍体鳞伤。所以,恃才傲物者的灭亡,大多数源自于半吊子的自负心理和自命不凡的性格。杨修用生命做代价,给我们上的这一课实在太深刻。
虚浮功名利,劳苦虚神。往事宛如梦中梦,又何必争那虚浮功名利禄?人生总有优点与缺陷,有人取长补短;有人精于一处,以长见长,都未尝不可,若非要炫耀全能抑或专长,那么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优势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不必让它成为自毙的利器,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亘古不变的名理,在偌大的世界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正如棘给汤的答案“无尽之外,复无尽也。”你的一点点长项与优势又何足挂齿呢?杀鸡用牛刀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拿着杀鸡刀去对付愤怒的公牛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去追求自己力所不能达到的,甚至依靠才能,不惧任何情况发生。备伞者和备拐者,若是和第三个人一样小心谨慎,我想他们的旅程都会更加轻松。
善水者常溺,犟嘴者挨打,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认清自己,不恃才傲物,对任何的人、事物或自然,都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万年船驶得也就容易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不要让我们的优势成了我们的掘墓人。
成功路上努力奔跑
古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以古为训,可以明理,我们便懂得了有时优势才是我们失败的根源。
没有雨伞的孩子,必须学会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滴雨未沾;有雨伞者纷纷撑起伞惊慌在雨中疾驶,裤鞋弄湿;撑杖者夜行独步,或身现伤痕。凡此种种告诉我们:有时,没有准备便是最好的准备,客观条件随时逆转,因为环境和条件不利,会激发人的最大潜能。
没有显赫的背景,必须靠自己拼搏。随着经济的发展,富二代官二代层出不穷,然而不凑巧的是,我偏偏很巧妙的避开了这两个名词,我只是一名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父母能给我的已经很足够,我觉得我很幸福。然而,若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拼搏,没有实力,你只能做社会的分母,比起那些有条件和背景的人,我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也许你会说这不公平,但我没有怨言,因为原本公平就是人设定的。每个人活着都很不容易,就好像达尔文讲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道理,努力改变自己,使你变得更优秀。
成功是逼出来的,奋斗才者能成功。旧中国,我们的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凌辱,我们在厌恶他们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大和民族的强大。为何一个小小的岛国却如此强大呢?作为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他们不得不做好一切准备来抵抗随时都会到来的灾难,他们的孩子从小就通过各种方式强健体魄,在课堂上学习各种逃生知识,以至于在每次灾难中保证很高的存活率,在病毒入侵时有良好的抵抗能力;生存空间、土地面前狭小,竞争压力加大,他们不得不努力拼搏做得最好。这样就造就了困境中的大和民族日益强盛,所以,没有退路才是最好的退路,战场上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如果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还会虚度光阴么?
天使折翼能飞翔,再小帆也要远航。双目失明的人往往有超乎常人的听力和发达的四肢;四肢残疾的人往往有异常灵活的大脑和思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常常让人感动,不仅是他们表演的惊艳绝伦,更有他们时一群失聪的残疾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竟然能演绎得如此完美!正是因为缺陷,才激发出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艺术的潜质被发挥到了极致。著名的科学家霍金,就是一个从20多岁开始就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四肢不健全的人,由于先天的缺陷,使他开发出超出常人的大脑,带领人们探索太空未知的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他是上帝派来折翼的天使吗? 诚然,优势是帮助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过分依赖优势,必将成为道路上的阻碍,那么优势也就成为劣势。既然担心优势的逆转,何不扔掉“雨伞”“拐杖”,独立自主,一蓑烟雨任平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