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
怎 样 写 好 一 篇 说 明 文
摘要:说明文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好写好呢?本文就从了解说明文常识;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讲结构,做条理;讲究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一些粗浅议论,希望对学写说明文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说明文常识;说明对象、特征;结构;条理;语言艺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做科学性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的。那么,作为刚学写的中学生又怎样来面对说明文呢,本人就以拙劣的看法作几点浅析。
一、了解说明文常识
(一)对象及特征。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分析说明文特征可以从标题、所用材料及说明对象、整篇课文入手。
(二)说明顺序。说明文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时间语作标志,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空间顺序以方位词作标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里到外、由前到后、有整体到局部等,说明事物形态和构造,多用于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以思维规律为序,是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等,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四)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形象,简明。
(五)说明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连贯。
二、抓住说明对象、特征
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 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三、讲结构,做条理。
讲结构,做条理,即说明文说明顺序和结构的安排。首先应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进一步确定说明文应用什么说明顺序,再做说明结构的安排。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结构合理。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 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四、讲究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认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
总之,说明文的写作并不是很难,只要掌握住说明文常识就能轻松写好一篇说明文。以上便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有志同道合者给予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怎样写好说明文[定稿]
怎样写好说明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明文是一种难写的文体,常常看见孩子写这类文章时,他们都拿着笔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原来他们不知从何入手,这也是我们老师教写这类文章的难点,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入手:
一、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它往往表现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一要认真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其“异”,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二、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三、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作比较、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下定义等。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照时间长:“那里**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四、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篇:如何写好说明文[模版]
生物界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组成,植物是其中的一个大类,它的品种已知约30余万种,遍布于自然界。
对植物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
一、介绍植物,一般要说明它的属类、形态、习性、生殖、用途和栽培方法等。
二、运用《植物》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把植物说明得更加清楚。
三、对植物可以作单项说明,也可以作综合说明。所谓单项说明,是就某一方面加以介绍、解说。如说明植物的形态,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形态,抓住其形态方面的特点来说明,有助于人们识别植物。又如说明植物的功用,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用处,抓住功用来说明,有助于显示其本质特征。所谓综合说明,就是从各个方面完整地介绍某一种植物,既介绍它的特性,又说明它的生长规律;既介绍它的形态,又说明它的功用等。
四、为了把要写的植物说明得有条有理,可以按照它的自身构造顺序说明。既按照植物的根、茎(秆)、叶、花、果实、功用等逐项介绍。每一部分的介绍不求平均用力,重点的,关键的部分应该详细地加以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住的地方,学校的所在地,或见到的某个场所,说明它的位置、样子等,把这些介绍的内容写出来,就是介绍处所的说明文。
被介绍的处所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写这类说明文,常常依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按照空间的远近、上下、前后、左右,或东南西北顺序有次序地进行说明。
同时,要注意写出四周具有明显标志的参照物,让读者根据参照物判断出处所的具体位置。
另外,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各有各的特征;只有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来写,才能给人以具体、清晰、完整的印象。当然,抓特征时,除了注意与参照物的位置、形态等那些永远不变的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沿途参照物及处所的变化特征。这样就不会使人弄错要找的地方。
请看《为你导游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北角,西向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距30里水路,与君山相望。东临洞庭路,过马路再向东南,300米左右便是三国名将鲁肃的坟墓。北面是九华山和岳阳市一中。这里像是被洞庭涛声和街市的喧闹所夹着的一个幽静的小岛。
如果你在岳阳火车站下车,想来游览岳阳楼,步行的线路最好是这样:出了车站,对直有一条街叫先锋路,顺街西行,500米左右遇到一条南北向的街道,你便顺右手转弯,一直向北去,经过塔前街,羊X街、天岳山,洞庭南路而至北路,共约两公里,便到了岳阳楼。若是坐公共汽车,更加方便,在火车站搭上二路车,经过四站即到。岳阳楼公园的大门挂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对联,横批是“巴陵胜状”4个黑底金字。走进大门是一条绿色长廊,高高的葡萄架搭成凉棚,若是夏天葡萄藤长得浓绿茂密,走进凉棚就有一股阴凉爽身的感觉。走完几十米长廊,登十余步石级,迎面一个石牌坊面南而立,高1丈多,上书“南极潇湘”,反面写着“天边月白”。进这门,就是宽阔的古城墙,说它宽,足可并排行驶4辆大卡车。
闻名天下的岳阳楼就坐落在这古城墙上。它坐东朝西,面对洞庭,远眺君山。主楼
三层三檐,四面盔顶,高18米多,为全木结构,无一块砖一颗钉,气势雄伟,建造精美。四根大楠木承荷楼的大部分重量,12根柱作内围,支撑二楼;二楼设回廊,三楼檐间为如意斗拱,四角翘为龙首、凤凰,盔顶系一宝瓶,重量500余斤。一二两层的厅堂正面镶嵌着《岳阳楼记》的大幅雕屏,墙上柱上悬挂着历代名士所写楹联。岳阳楼凝聚着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民族风格。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并重修了主楼两侧的辅楼:左为仙梅亭,右为三醉亭,相传是神仙吕洞宾饮酒三次酣醉的地方。
过了主楼再向北20米,又有一个牌坊,上书“北通巫峡”,反面是“江上风清”。临湖还修了一座“怀甫亭”,因怀念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1962年修成,由朱德元帅题写匾额。
千余年来,岳阳楼以它的雄姿和楼记名扬天下,现在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万游客。你若有机会来此观光,包你会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这是一篇典型的介绍处所的作文。主要目的是告诉游客怎样找到岳阳楼,同时也简介岳阳楼的建筑特点,以引起游客更浓的兴致。
本文第一段凭参照物交代出岳阳楼的位置。使即便是头次到岳阳的人也能辨出楼的大体方位。第二段写岳阳车站到岳阳楼的路线,怎样步行,怎样乘公共汽车。第三段是介绍岳阳楼的建造方位、建造艺术特点,介绍岳阳楼时没有忽视几个辅楼的交代,而是把它们的位置关系说清楚,以便陌生游客能方便地找到。
如何写好说明文之动物的说明
自然界里动物很多,我们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首先要确定熟悉的写作对象。或者它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见到,或者由于平时的观察,已对该种动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有一定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等等。
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要抓住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比如介绍鲸,就可以抓住它的基本特征来写: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二是它虽然在水中生活,但它实际上不是鱼,因为它不是用鳃呼吸,而是用肺呼吸,属于胎生的哺乳动物;三是它全身都是宝。把这些说明白了,就能准确揭示鲸的本质。
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一般说,介绍动物采用“外貌——习性——用处及其他”的顺序
第四篇:如何写好说明文
初一作文辅导三:如何写好说明文
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要恰当地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地使用说明的方法,还要在语言的的运用上下功夫,无论是平时的说明,还是生动的说明,都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所谓“特征”,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标志,也就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为每种事物各有特征,其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都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其结构变化、功用等在各个部分、各个阶段也有很大差别,各有其特点。因此,只有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了解该事物。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是要对说明对象作仔细、全面、深刻的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二是对事物要作认真比较,既要掌握认识说明对象的共同之处,更要注意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事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说明对象,其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对于事物,可以从它的形状、构造、演变及功用等方面了解其特征;对于事理,可以从它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原理等方面了解其特征。三是扩大生活视野和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做到尽可能多地熟识客观事物。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例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它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准确而无失误、简明而不罗索含糊、周密而无疏漏。当然,在不影响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可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以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有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平的象征——鸽子
鸽属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鸠鸽类。我们常见的家鸽是由野鸽驯化而来的。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男孩养了一只鸽子。一天,鸽子飞走了,他就天天望,终于有一天鸽子回来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挥动红布条给鸽子指路,德军正好经过此地,硬说他是给游击队送信,杀死了鸽子和小男孩。小男孩的祖父哭着找到毕加索,求他为此作一幅画,义愤填膺的画家在纸上画下了一只飞翔的鸽子,定名为和平鸽,以后,人们就把鸽子当作和平使者啦。
(介绍了鸽子的种属之后,交待了鸽子象征和平的由来。)
鸽的身体呈纺锤形,除喙足外,全身覆盖着羽毛。羽中的正羽对飞翔起重要作用,上有许多羽枝构成羽片,这只是在表面的,里面还有一层绒羽呢!那可不用于飞,而是用于保温。家鸽子的头像一个乒乓球,前面有角质的喙,被它啄一下可不得了,立刻流血。其颈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纺锤形的体形则用来减少阻力,尾部一排大尾羽是用于控制飞行方向。
(说明鸽子的体形特征)
鸽的骨头更有利于飞翔,不信你看:头骨很薄,可减轻重量,颈骨可动,可开扩视野。它的胸肌最让人羡慕了,那是十分发达的,因为鸽要用它牵动两翼,鸽子长骨中空,内贮空气,有的薄,有的厚,真是太棒了。
这还只是运动系统,要想飞,各系统都要适应,你看:家鸽小肠消化食物后进人很短的大肠,不经贮存就排出体外了,这样可减轻体重,此其一;家鸽体内有气囊,可贮存大量空气,还可减轻体重,减少肌肉的摩擦,放散热量,此其二;循环系统发达复杂、完善,输氧功能很强,此其三;排泄系统膀胱,不贮存尿液,可减轻体重,也有利于飞翔,此其四。
(介绍鸽子的生理机能特点,说明鸽子善于飞翔的自身原因。)
说起鸽子,你一定知道它千里回巢的独特功能。它即使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回来。也许有人说鸽的记忆力好,能记住路吧。经科学家试验,推测鸽子身上有探测磁场,从而找到方向的物质,因此能千里回巢。可不要小看啰!要知道,它不仅要飞,还要食、睡,逃避天敌、人害。人们利用鸽子的这一特点,专门培育了送信的信鸽。
(介绍鸽子千里回巢的独特功能的原因。)
鸽肉鲜美,是很好的菜肴。“三鲜芙蓉汤”中主要的就有鸽子汤。鸽肉不仅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人们专门培育了肉鸽,以便一饱口福。鸽子还可用于观赏,那悠闲的神态逗人喜欢。看见带鸽哨的鸽子飞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声音,更是一种美的享受。鸽子的好品种很多,像什么“淡雨点”、“两头鸟”、“深雨点”、“瓦灰”什么的,你要买的话可要选好。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可食用、观赏、送信。鸽子真是人类的好伙伴。(总结鸽子的用途。)
[总说]
多方面介绍鸽子的生理机能,详尽说明鸽子善飞的特点,既有全面性,又重点突出。既具知识性,又有可读性。
萝卜——廉价的人参
有一个农民,因为大便秘结不通,非常难受,便在中午时分跑到大夫家里去看病。大夫一家正在吃饭,听完这位农民的叙述后,建议地说:“回去喝点‘人参汤’就会好的。”农民很是惊讶。大夫见他这副神情,忙笑着说:“买这人参不用花您一分钱,咱们这儿几乎家家都有,就是这东西。”大夫边说边用手指着桌子上的一碟萝卜条,这位农民半信半疑地回到家里,没想到,萝卜汁喝下后不久,一切症状都踪影皆无了。这便是平时被人们看不起的萝卜做的一件大好事。
(以一则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说明对象。)
萝卜的品种繁多,大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季节来分,可分为春萝卜;按根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型;按萝卜的颜色来分又可分为白萝卜、青萝卜和红萝卜。
(介绍萝卜的品种。)
萝卜,在农村虽然许多人家都种它,但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广泛用途。(过渡到介绍萝卜的用途。)
萝卜中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它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多出八九倍。如果用萝卜代替水果,它的维生素的含量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营养丰富,有可替代水果的作用。)
萝卜的辛辣味也是一种有用的物质。它和萝卜中的消化酶一起能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尤其是脂肪,人们在吃了油腻食物后,吃点萝卜就会解油腻。
(助消化的作用。)
如果人们在吃饭时吃过了量,也可以吃些萝卜。在解放前,我们村有一个人,他很喜欢和别人打赌。一次在一家宴席上,他和人打赌说:“我一顿能吃八大碗菜而不被撑死,但得有一个条件,吃完饭后得让我出去遛遛。”果真,他吃完饭出去了,到一个时辰,便又大摇大摆地跨进这家大门人们都争着问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不被撑死的,在人们的追问下,他说:“我出去后,在地里扒了两个萝卜吃吃,所以现在能好好地站在这儿。”萝卜为什么能帮助消化呢?因为萝卜中含有大量芥子油、纤维和多种消化酶,这些物质都能促进肠子加快蠕动,帮助消化。
萝卜还可以治病。如果咳嗽日久,可以服用白糖萝卜汁,它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萝卜还可用来治疗菌痢、肠炎。最近又发现,萝卜对抗癌也有很大的用处。
(疗病的作用。)
另外,萝卜可以帮助吸烟的人戒掉烟。萝卜中含有萝卜酸,它可以使吸烟的人吸过烟后嘴里没滋没味,这样就容易戒掉烟了。
(帮助戒烟的作用。)
在农村,萝卜还有更广泛的用途。每逢冬季和春季缺少青菜的时候,萝卜便成了农民的主要菜食。秋天,农民反萝卜运回家后,在自家庭院里挖一个一米左右深的窖,把萝卜头向下码在窖中,每码一层铺一层沙子,冬季就可以从窖中扒出来食用。当天气渐渐暖和时,就把萝卜完全从窖中扒出来,切成片或丝,焯好晾干,用时要在水中泡一段时间,使它全舒展开,帮助农民们度过缺菜的初春。
(当菜吃。)
萝卜的用处之多,简直可以说胜过人参,并且它的价钱很便宜,难怪大夫把“萝卜汁”亲切地唤成“人参汤”。农村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既然萝卜对我们有益无害,那么我们平时何不多吃些萝卜呢?
[总说]
这是一篇介绍萝卜的说明文。重点介绍了萝卜的用途,篇末回环点题,引用谚语,突出萝卜的价值。
第五篇:怎样写好材料
怎样写好材料
机关工作人员通俗讲有三件事:出主意、写材料、办事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谈一谈怎样“写材料”的问题。我感到材料写作要说难是真难,写好难,写精难,写出范文更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要学会几种文体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此,我就材料的主题、结构、修辞、文字等,给大家介绍一些写作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郑板桥在书斋题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这幅对联也可以用来描述对写材料的要求,即主题要鲜明,结构脉络要清晰。我的体会是:写材料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角度先立题。文以明道,纲举目张,都在强调材料必须主题明确。主题不明,人们读来就会不知所云。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领会理解上级精神,写出来的东西就符合上级要求,就会得到认可。因此,在写材料之前,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方向和主题,避免离题万里,南辕北辙。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要明确材料主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社会或单位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慢慢地就会摸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平时重视与领导的交流,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一般就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的材料就能符合领导的要求。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低,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遇到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
二、结构安排要合理。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一篇好的材料要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布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既是说看问题的角度,又是说写材料的结构层次。比如,写总结就要说清:前段工作怎么样、将来工作又如何?成绩怎么样、问题又如何?有什么样的对策„„都要分条分块的有机组合。很多领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他们往往只看看材料的整体结构,材料总共分几个大的方面,下边又有多少小点,重点写的是什么,中心在哪里等等?因此,在写材料时一定要突出要点和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材料是写什么的。做到重点突出、事情醒目、一目了然。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
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它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前一段时间,领导要我整理部内效能制度体系,在写作材料前,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逐条拉出大纲,反复修改整理后,质量较高,领导满意。正月十五,为边书记写人事制度改革发言提纲,就邀请经常为书记写材料的同志一起搭材料架子,少走了弯路。
三、运用修辞语言美。要懂语法、修辞、逻辑。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消灭病句,把文章写通顺。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写文章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还要讲究表达方法。学修辞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优美,文通意顺,富有文采。常用的修辞形式有比喻、夸张、层递、对比、对偶、借代、设问、排比、反复、双关、比拟、婉曲、讽喻、仿词、联珠、拈连等十几种。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文章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因为作者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不掌握逻辑学的一般知识,发生逻辑错误是难免的。
四、文字要有感染力。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文字感染力的问题。文字感染力来自推敲,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讲炼字问题的,一个“绿”、“闹”、“弄”,就写出了诗的意境。再如:“吃透上头,掌握外头,了解下头。”“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垮台。”“培养年轻干部,不要无土栽培。”“一万个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只有常备不懈,才能无隙可击。”“在能力上有危机感,在知识上有恐慌感。”这是讲炼句问题的,有的采取对照写法,有的进行换位思考,有的展开联想,写出的句子富有意味,让人叫好。通常而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区别词语的不同含义,务求用词确切。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区别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第四、注意在公文写作中选用通俗易懂之词,不要生造词语,也不要使用那些专业性特别强而别人难以看懂的专业术语。第五,要掌握公文写作的特定用词。
最后,说说材料修改问题。写好材料离不开修改。古人说,写材料是三分写,七分改。材料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我的体会,就是六看:一看题目。生个孩子,也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半篇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最近《人民日报》有几篇好的文章题目:《工作干起来,工作干上来》、《经济上创造奇迹,文化上创造辉煌》、《转变,从体制创新开始》。二看结构。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因果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中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党的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打架,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材料,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演讲稿就要多用排比句、设问句等。述职报告要求朴实,语言概括性要强。信息材料主题、内容要新颖。要吃透上情和下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因此,在材料写完初稿后,一定要对整个材料进行不厌其烦
地修改。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多与同行交流几遍,能简的尽量简,可要可不要的要大胆狠心地删减,这样才能写出让领导、同行赞赏的材料来。
谈怎样写好文字材料(连载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素质,上级通过材料能够很好地了解基层单位的基本工作状况、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单位本身可以通过撰写材料,总结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材料对于推进工作具有统领性和统筹性。可以说,撰写材料,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因此,写好材料对于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整体形象具有很好的彰显作用,必须重视材料撰写工作,切实提高材料撰写质量。
一、写好材料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写好材料需要“笔杆子”。邓小平同志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讲,“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要学会拿笔杆子。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最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泽东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邓小平同志60年前的这段发言,深刻阐述了一个单位有几个笔杆子的重要性。机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具有很强文字综合能力的笔杆子。写材料,在机关工作中,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笔杆子”既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单位整体形象的展现,它既是思想之舟,又是动力之源。因为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推动,许多精神要靠文字来传递,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就是教孩子学好语文,有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字基础。如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好上级方针政策指示,需要用笔去研究和构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需要用笔去谋划和宣传;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如何,有什么好的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用笔去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理论学习的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需要用笔去分析和完成;日常大量的报告、请示等文电,需要用笔去撰写和修改,等等。试想,机关工作中,有哪一项工作可以真正离开“笔杆子”,是没有的!
魏文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人的一生匆促短暂,唯文章可以不朽。现在看来,这个论点显然不够完整准确。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命题,仍然能够深入人心,这么多年来经久不衰。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在文字综合能力上过不了关,不仅单位领导对你有看法,觉得你在关键时候起不了作用,就是你自己也会因为没有“金刚钻”而不能揽“瓷器活”而感到心有自烦,说话的底气有时不足。当然也不可否认,现在很多机关的同志,已经早就不愿意或者不想写东西了,感到写东西太累太苦,加班加点,还没有一点实惠,有时还无法真正看到作为一个单位的“笔杆子”,在提升使用上的明显优势,这毕竟是非正常现象,应当尽力避而为之。
读毛选——数遍,看论坛——广泛,肯吃苦——常年,对写好材料是非常有作用的。毛泽东主席的著作,各类各式文章材料齐而全,是终身的无言老师,是永远用不尽的文字宝库。读它数遍,啃它数年,可以学会所有文种公文的写法与技巧,掌握写作必备的法则与规律,必成写作高手;网上著名论坛的一些帖子,紧跟形势快捷,语言精辟犀利,用词新颖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