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验卷:散文阅读(含解析)
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5分)
那幅“银与福”羊皮画
毕淑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雅丹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塑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丘陵)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浑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盘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菲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掉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砂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了口子。我吐掉牙上的土沫说,还可以买到空调和游泳池„„”,想想老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游泳,就闭了嘴。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了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老人并不恼,说,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工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的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老人继续说,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淡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的旗舰之后。若不是羊皮画玄妙的气味直冲鼻根,我非得认定方才的情形是海市蜃楼。
直到今天,我还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砂粒掉出,又会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到“魔鬼城”旅游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并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卖羊皮画的老媪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B.作者描写老媪手里的一幅幅羊皮画时,既谈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也对羊皮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客观描写,重点描绘了一幅“银与福”羊皮画的两面,为下文作者和老媪的对话做了铺垫。
C.那个向“我”兜售羊皮画的老媪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她对“银与福”断断续续的讲述,玄妙深邃,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D.本文语言古典雅致,主题含蓄,让读者领略了沙漠风光的奇特,领略了沙漠中居民的质朴,领略了地域文化的厚重。
E.老人关于“银”与“福”的叙述,不仅散发着神秘和古朴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给现代人诸多的人生启示。
2.文章开头两段对“魔鬼城”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从全文看,那幅“银与福”羊皮画究竟给作者展示了什么古老箴言?(6分)
4.请联系现实,从一个方面谈谈作者和老媪关于“银与福”羊皮画的谈话带给你的启示。(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5分)
标 本 席慕蓉
看到别的孩子有捕蝶网,凯儿放学回来也央求他姐姐给他做一个。
星期天的早上,慈儿用刚换下来的旧纱门上的纱网,加一些细铁丝,再去竹林里砍了一根细竹子,姐弟两个在车房里蘑菇了整个上午,竟然给他们做成了。
下午的时候,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要捕蝴蝶去了。我问他们要去哪一带?姐姐回答我:“去后面山上,听说那里蝴蝶比较多。”
“妈妈,那里有你看都没看过的大凤蝶哩!要不要跟我们去?”凯儿仰着给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脸,也来邀我一起去。
“算了吧!”在廊前的我微笑地回绝了他:“妈妈小时候看过的蝴蝶可比你们看过的漂亮多了!”
姐弟两个同时用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注视着我,然后就转身往后山走去了,他们心里一定在想:这个妈妈又在吹牛了吧。
站在廊前看着他们小小的背影,忽然发现,我竟然无法向自己的孩子提出任何证明来,无法向他们证明:我并不是一个爱扫兴和爱吹牛的母亲,我真的曾经有过一段丰富的童年,我真的曾经看过成群的美丽蝴蝶!
其实,不过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而已,这个岛上曾经有过多少对在阳光里飞舞着的翅膀啊!
刚从香港迁来台湾的时候,在厦门街店的巷子里,在靠近水源路的堤防下,长满了青草和野花。我常带着妹妹和弟弟,沿着这一条长长的土坡边缘一路奔跑过去,阳光下,蝴蝶也成群地在我们身旁跟着我们上下飞舞,有白的、黄的、紫的、花的,还有极大的黑色凤蝶和那种小小的灰色蝴蝶。
我们不用捕蝶网,只需要把两双小手合起来,慢慢地朝草坡走过去,然后,在一个敏捷的扑倒动作之后,手掌心里总会有一两对轻软的翅膀在里面急急地扇动,小心地打开来看,通常都是那种灰色的小蝴蝶,所以,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它们“笨笨蝶”,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蝴蝶的学名应该是“台湾小灰蝶”,遗憾的是,在知道了它们的名字以后,却再也看不见它们的踪迹了。
住在石门乡间很多年了,每到春天来时,一直都在留心蝴蝶的消息,可是,尽管园里栽了不少的花树,却只有偶尔飞来的一只两只的蝶儿,在花丛里飞舞的时候,只觉得它们的孤单,怎样也衬不出那种热闹与兴奋的气氛来了,而那种气氛在我心里曾经是多么鲜明和美丽的记忆啊!
孩子们从后山上回来的时候是空着手的,弟弟说蝴蝶都太聪明了,怎样也抓不到。姐姐却还记得我在他们出发之前所说的话,钉着问我以前都看过些什么样的蝴蝶?
其实,我的书箱里面有一本“台湾百种蝴蝶”的标本,我本来想找出来给他们看的,可是,犹疑了一下,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借口要去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菜,就把她的问题给岔过去了。
因为,我犹疑的是:假如在我把这些标本拿给他们看了以后,孩子如果问我,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这些蝴蝶了的时候,我要拿什么话来回答他们呢?
我能拿什么话来回答我的孩子呢?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标本》这篇散文,除了动听的故事之外,又添一丝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环境破坏给后人带来的影响的忧虑。
B.本文构思匠心独运,通过对两代人捕捉蝴蝶的不同经历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和孩子们不同童年的主题。
C.“笨笨蝶”竟也变得十分聪明,让孩子们空手而归,这旨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大自然优胜劣汰。
D.“我”不将沉重的现实告诉孩子们,因为“我”考虑得更多的是他们的单纯和美好。“我”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E.本文语言深奥,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已在动摇,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警醒。6.文章以二十多年前的“笨笨蝶”与现在的聪明蝴蝶相对比,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说明。(6分)
7.在孩子们去捕捉蝴蝶之前,“我”说见过很多漂亮的蝴蝶。而等孩子们空手而归,问起“我”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蝴蝶时,“我”却放弃给孩子们看标本的念头。请分析“我”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6分)
8.试探究“我能拿什么话来回答我的孩子呢?”这个问题的含意。(8分)
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答A、C不得分。[解析] D项,“古典雅致”错,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平实自然。A项,“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理解有误。C项,“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错,文中并无此内容,应是引发“我”对老媪是否向“我”展示古老箴言的追问。
2.①写出了“魔鬼城”的苍凉与地理环境的恶劣。②营造(渲染)出一种古老神秘的氛围。③为下文写老媪飘然而出及其形象特点做铺垫。
3.①“银”指物质生活(金钱),“福”指精神生活(幸福、快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并不决定着精神的幸福与快乐。(或:活着是幸福的前提,懂得生活才能带来幸福。)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并不能代替幸福。③活着比金钱更重要。
4.参考观点:①珍爱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②追求金钱、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金钱比较容易得到,但幸福却要靠心灵去寻找。(答题时要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入手,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5.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C、E不得分。[解析] B项,“表现了自己和孩子们不同童年的主题”不够准确,就本文来讲,作者和孩子们童年的不同主要还是因为环境问题而导致捕蝴蝶的经历不同,所以主题应深化到作者对环境破坏的无奈、忧虑与遗憾;C项,“旨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大自然优胜劣汰”分析错误;E项,“语言深奥”错误,席慕蓉的语言总是如诗画一般,于行云流水中,轻轻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标本》这篇散文亦是如此。
6.从结构上讲,通过二者的对比,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从内容上讲,通过二者的对出,以小见大,将石门乡间二十多年来环境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引人深思。
7.①孩子们捉蝴蝶这件事,勾起了“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回想起二十多年以前,“这个岛上曾经有过多少对在阳光里飞舞着的翅膀啊!”,轻轻一扑,就能捕捉到一只美丽的甚至叫不上名字的蝴蝶。这些童年的鲜明美好的回忆让“我”想起来就觉得开心,所以“我”想把这段美丽的经历与孩子们一同分享。②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捕蝶网,兴致勃勃地去捉蝴蝶,结果却空着手回到家,这让“我”沉默了。因为那些美好的景象再也不见了,笨蝴蝶变成了聪明蝴蝶,许多蝴蝶只能在标本中得以见到,于是“我”岔开话题,不忍心让孩子们过早地了解这个残酷的现实。
8.①这个问题落在文章结尾,既是对全文主旨的升华,又留给读者思索的空间;既是作者反问自己,也是质问所有的人们。②童年对孩子影响至深,在这个无忧无虑、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显得美好无比的年龄,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亲切的游乐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最后只能在标本中才可以见到美丽的蝴蝶,环境破坏导致的结果直接危及子孙后代。作者这样发问,旨在告诉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第二篇:2016高三二轮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卷编号:03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 ①,(不免/难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继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 ②。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匮乏 风云变幻 毗(bǐ)邻
B.更叠 纷至沓来 记载(zǎi)C.边陲 大相径庭 东渐(jiān)
D.边缘 一如继往 盎(àng)然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免 考察 重心
B.难免 考察 中心 C.难免 考查 重心
D.不免 考查 中心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
B.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C.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D.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人员流动,是因为人们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与公共治理水平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
B.沈约等人的设计没有达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水平,因为人们对于语音的感受往往不像对音乐的感受那样,全力体验音声的高下低昂长短缓急。
C.都说全球在变暖,可是大规模寒潮席卷全球。无论变冷还是变暖,极端天气的 变化频率和强度都有愈发强烈之势,而这正是气候变化的集中反映。
D.在2016年初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蜕变。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6.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7.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 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龙钟而至
吾尝跂而望矣
B.又以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见恶人则鸣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樵人乃自刭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 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诫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5分)(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5分)14.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8分)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
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子是“,”。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2)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3)苏轼在《定**》中用“
,”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
五、(12分)
16.“民以食为天”充分反映出中国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面这道菜会让食客们领悟到怎样的生存之道?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2个字)(3分)某餐厅推出一道名为‚哲学鱼‛的菜:把基围虾剖成两半,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塞进煎好的鲫鱼肚里;然后把鲫鱼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鲤鱼肚子里,最后用火烤熟。食客们在吃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的生存之道。17.阅读下面的框架图,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或者短语,说明我国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总体思路。(5分)
要按照生态有价的理念,坚持‚(1)
,谁保护谁受偿‛韵原则,加快完善以补偿(2)
、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补偿(3)
和补偿对象(4)、补偿标准合理可行、(5)
、监管评估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
18.《咬文嚼字》公布了2015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请从下面几个方面的错误中任选两个,简明、准确地说明其错误原因。(每条不超过40字)(4分)
(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随着阿里巴巴股价大涨,创始人马云身价随之暴增,今年其个人财富增加了185亿美元。这一报道中混淆了‚身价‛与‚身家‛的概念。(3)足球赛事中把‚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4)2015年公映的《失孤》由刘德华等港台明星主演,讲述了一个父亲艰辛的寻子历程。可该片名称在语言学上可谓‚不通‛。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王剑冰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
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
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
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
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 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
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
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
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
19.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2分)(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2分)
21.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4分)
22.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上了热搜,毕竟他有着双学历高学位、多个基层领导岗位锻炼、‚三好(工作能力好,口才好,口碑好)县长‛、当地政坛新星等众多光环。有人支持,说在遵义市凤冈县这样的穷县抛弃‚金饭碗‛更需要勇气,而选择的多元表明时代在进步;当官员辞职不再是新闻,才是更大的进步。有人理解,认为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有人不解,都是博士了还要充电?难道不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有人遗憾,如果体制内能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动,吴奇凌就不必因父母远在武汉年迈重病,自己要‚报跪乳之恩,行反哺之义‛而辞职。有人不屑,还不是有民营企业给他开出了上百万的年薪……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5分)
1.C(A.pí,B.叠→迭,D.继→既)
2.A(‚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虽然主观上不愿意它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等;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中心‛‚重心‛都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重心‛表示事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中心‛表示事物里周围所环绕的中央部分。)
3.B(①保持陈述对象一致,②句式一致)
4.A(B.对象不当,应用‚息息相关‛ C.不合语境。‚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D.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5.D(A.不合逻辑,B.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
二、(9分)
6.C(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
7.B(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 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
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
8.B(A.‚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的首选‛于文无据;C.晏婴登临泰山,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
三、(12分)
9.D(柴薪和饮水)
10.A(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承接,‚就‛‚即‛/连词,表转折;D 项,均为助词,表承接,于是,就/表 转折,竟然)
11.C 12.D(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
四、(24分)
13.(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从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咸‛‚怪‛‚遇‛‚由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方‛‚竟‛‚决‛‚已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 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惊起。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武承休点头同意。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县令见状大惊,抱头鼠窜而去。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县 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
14.(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1分),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1分); 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他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如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15.(6分)(1)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每条横线1分,有错则不给分)
五、(12分)
16.答案示例:创新是成功之本;把事情做到极致;把事情做出特色;做别人想不到的;扬长补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兼并重组,合理吞并;等等。
注:这种生存之道可以理解成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企业的,也可以是社会的;甚至民族的,国家的;等等;意思对即可;字数超了不得分;满分3分。
17.(1)谁受益谁补偿(2)主体
(3)主体
(4)明确清晰(5)补偿方式灵活多样(多元)
(每一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8.(1)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2)‚身价‛指知名人士的出场费、转会费等,‚身家‛指家庭资产,计算马云的家产应用‚身家‛。(3)发角球是正常的踢球行为,不属犯规‚罚球‛范围,所以是‚发角球‛而非‚罚角球‛。(4)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指年老无子。父亲走失孩子或孩子被拐,不能称为‚失孤‛。
注: 答出两条,意思对即可;每条2分,共4分。
六、(18分)
19.(4分)(1)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1分)(2)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的怀念做铺垫。(1分)(3)领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1分)(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4分)(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比作秋风,把子产写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排的毫不在意。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1.(4分)(1)爱民重民,为政清廉。(2)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3)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4)知道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⑤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每点1分,任意4点即可;共4分)
22.(6分)(1)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1分)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1分,意思对即可。)‚凌厉‛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1分)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痛时,情感没有针砭时弊的强烈释放,并且文章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1分,意思对即可。)
(2)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温润,1分)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凌厉,1分)。(3)文章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温润,1分)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凌厉,1分)
注:主题方面4分,语言和艺术手法方面各2分;学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可 以这样批阅:温润,3分;凌厉,3分;意思即可。
七、(60分)
23.按照2015年高考山东卷评分标准评阅。
第三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安庆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3届
经过高三上学期的学习,语文学科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此基础上,就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是语文科目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整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同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错误要归类,题目题型要归类,答题步骤要规范,作文构思要常练;高效利用课堂,合理安排课下,做到课堂跟着老师走,课下自主查缺补漏。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依据《考试说明》,强化高考复习的实效性;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做到规范答题。
二、具体要求
在一轮复习基础上查漏补缺,梳理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具体时间
按照开学初组内讨论制定的教学进度表进行
四、复习基本措施(主要结合三维设计教材和配套试卷)
1、字音、字形、实词、成语、语病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练习的量一般都很大,也很杂,没有形成系统和序列,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字词识记落实和归纳整合。做法一般是归纳成册,研究高考试题就会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主要是考多音字、词;成语中难读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形声字中易写错、读错的字等。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且最容易因声旁的变迁造成误读误写,因而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2、诗歌鉴赏的复习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涉及到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那么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就要有所侧重,其中以“体悟意境,抓住意象和善于表达”为最重要。
3、文言文阅读版块的复习
文言文的第二轮复习,重在把课本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训
练,突破语句翻译和虚词用,侧重方法指导,让学生熟练运用词义推断的方法文言实词量大面广,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课本,过目课文,将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实词整理出来,细加揣摩,强化记忆。
4、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
一般第一轮的复习考生都能够掌握,我们通常把“语法判断”法作为做病句题时的最主要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二轮复习中,就更要熟悉这种解题的套路,要有“梳理病句类型——突出重点病句——挖掘重点病句常见错误”的思路
5、作文版块的复习
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行限时思维训练。学生
作文已基本定型,各自的缺点也日益凸显,此时,要想使他们突破制约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我们教师不妨根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把所教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指导。
五、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考试大纲
考纲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所以,研究考纲是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要素,要抓住考纲的前后变化,把握高考命题趋向,从而在高考备战中,明确方向,有意识地加强识记、理解、运用,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起来,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2、研究高考试题
高三语文复习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三年内的高考考题。一是研究试卷的总体设计,二要研究知识考查的目的、设题的角度,三要研究题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题思路。在研究中发现哪些题型有稳定性,哪些试题具有变化性,真正把高考试题研究利用到极致。
3、探究答题规律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少,但在做题或考试中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答案不到位的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这主要是由平时做题没有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对答题规律性的东西没有研究造成的。这就要求在专题训练中,强化审题意识,提醒学生关注典型题例,多注意答题规律的探索,做到举一反三。
4、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次模拟训练。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审题训练,量化甚至固化每个部分的答题时间,把握好答题节奏,而且还要让他们注意答题过程中自己心理的调适。
5、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最近几个月,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和学生多交流,力争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发现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
第四篇:语文2011二轮复习: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三)
[推荐时间:4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25分钟(散文)]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复辟/精辟刨坑/炮制 呼天抢地/抢刀磨剪 ......
B.拓片/开拓瓜蔓/蔓延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
C.丧事/丧钟扁舟/干煸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
D.亲近/亲家囹圄/泠风面面相觑/唏嘘不已 ......
2.(2010年常德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炭生活,从点滴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B.“汉语盘点2009”网络字词征集活动日前落下维幕,“被”“民生”“浮”“金融危机”分列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C.刊载在《南陵周刊》上的《做客农家》一文趣味盎然,所写的农家小院、乡村鱼塘、山珍野味,令人浮想联翩,心生向往。
D.具有较强亲合力是求取知识、发展事业、养成气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强大力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昆明第十届樱花节在圆筒山公园如期举行,樱花与海棠同时盛放的罕见景象,引得无数游客趋之若鹜。....
B.先生买书,不是摆设,而是认真地读,所以与他交谈,无不感受到他学养深厚、知识渊博,令我如坐春风,每有启发。....
C.很难找出第二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既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既关系到万千居民的安居梦,又涵盖着50多个行业的庞大产业群。
D.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家进入灾难状态。
B.气候大会成了排碳大会,这次哥本哈根大会碳排放量为历次排碳大会之最,其排碳量约4.05万吨左右。
C.在今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000米决赛中,王濛夺得本届冬奥会中国军团第五枚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在单届冬奥会上获得三枚金牌的选手。
D.新课程改革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的整合模式。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
()()A.社区居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闹元宵的灯笼,这样的元宵节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应该积()A.2月27日凌晨,智利由于里氏8.8级的强烈地震,因此,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日前宣布国(苏轼《赤壁赋》)
(2)_______ 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3)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
三、散文阅读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登高》)(曹操《短歌行》)(王羲之《兰亭集序》)
(2010年张家界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秋月明
杜成明
在中国人的心里,月是中秋的背景,也是中国最动人最纯真的面容。因为中秋,月才更加晶莹和圣洁;因为有月,中秋才更加温馨和丰润;盈盈的月光,不仅让古代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更让他们“居高声自远,月下独轻吟”。一章章精美无比的诗句,千秋传诵。月的中秋,在古老的描述里,被人们提炼得那么精彩,那么精致,那么精妙绝伦。
节气,代表着季节的一种顺序。而中秋,不仅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激情,也点燃了我们最宽广的梦想。风俗中长大的月亮,在诗意的夜晚,依然透出几分固有的清纯和庄重。中秋起源于古人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①这些像经文一样饱含着诗意的故事,在岁月的轮回里把人世最美的眷恋交给延伸的遥远,在广袤的天际间撒下反复的浅吟,渐生低眉地怀想。
中秋,是思念的日子。因为中秋,月亮才有了永世的歌谣。《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中秋之夜祭月拜月的情景。鲜活细腻的触角从宫廷,达官显贵,逐步沿袭于民间,经久不衰。中秋祭月早于周朝。民间拜月始于魏晋。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日渐盛行。到宋代,正式定为中秋节。②沿着千年的屐痕,我们分明能找到中秋恒久的背景: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像一只远古纯净的琥珀,散发着纯朴古典的韵味,在执手相亲的人间,享受着安谧祥和的栖歇。
正是这样,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那一双双用手慢慢拂过的供品,无语而又忠实地衬托出一帘青幽地祈福。有着月亮一样质地的中秋月饼,更让人们在心灵低回的呢喃里,见证着过往的岁月和一个个时令上的仲秋。月光朗照的小院,那些和月亮一同升起的香火,似乎隐含着某种恬美的旧梦和我们来不及诉说的期许。八月风轻,我们抬眼望去,头顶是幽蓝的天幕,上面横着几盏稀疏的星斗。我们站在中秋的月下,正是这一轮月亮,曾经照亮过无数的古人,也同样照亮现在的我们。那清澈的眸波,沉浸在岁月的微茫里,一次又一次洗过记忆的碎片,越过我们的村庄,穿过我们的家园。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明月升起,紫气东来。有意味的中秋之月,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我们还能依稀看见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那一颗颗虔诚的心灵,那一抹抹孩子一样开心的微笑。几多的痴怨怀想,几多的春悲秋恨,只是一滴月的残露,圆也罢,缺也罢,都是人世清澈的心灵和忧郁的花朵;都是人们对丰满自足的向往;都是人们渴望亲情,渴望团圆,渴望康乐的寄托。
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写在纸上的月亮,以温柔绮丽的姿态引导着我们的心灵,向深邃的夜空,向无限遥远的终极伸展着我们不能停止的渴望。挂在天上的月亮,以苍穹的湛蓝擦拭我们飞翔的翅膀,以无穷的奥秘辉映我们的梦想。在天上,在心上,我们渴望奔月,渴望人类与宇宙对称的深远和辽阔。月亮是我们的梦,梦就这样召唤着我们,召唤着我们穿越时空,踏月追风。
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具备了无限的属性。自然之子天真而崇高的想象力是对我们神
五、神六的理想设计。当我们通过超越自身而实现人类对月的最好抵达。华夏人几千年的美好向往,终于与多少代人的热烈渴望有了一个完美的对称。身融月中,我们纳百川之琼浆,含高天之雨露,亦俗亦雅,亦奔亦放,亦幻亦真。今夜,水边的洞箫如花开放;今夜,就让我们返回月亮的身旁。这种宇宙里显现的最美好的背景,这种人类揽月的壮举,注定是中国最壮阔、最坚实的中秋背景。(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
6.指出文中画线句子①中的“这些”一词指代的内容,解释文中画线句子②中“屐痕”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全文,概括“(中秋)点燃了我们最宽广的梦想”中的“梦想”的具体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引入了“神
五、神六”,又说“这种人类揽月的壮举,注定是中国最壮阔、最坚实的中秋背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和你自己的知识积累,探究“在中国人的心里,月是中秋的背景”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C
5.(1)羡长江之无穷(2)东船西舫悄无言(3)万里悲秋常作客
(4)忧从中来 俯察品类之盛
6.“这些”指古人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屐痕”指中秋节历经千年的演变过程。
7.梦想的具体内容是:思念、团圆、不能停止的渴望(追求,飞天的梦)。
8.(1)结构上:呼应了前文“月是中秋的背景”“中秋恒久的背景”等语句,使结构完整。
(2)内容上:丰富了中秋之月的内涵,拓展了文章的内容。
(3)主旨上:表达了对中秋之月的喜爱,对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成就的赞美,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升华了主旨。
9.“在中国人的心里,月是中秋的背景”,月与中秋密不可分。这是因为:(1)国人对月的崇拜;(2)国人对“月”的多种联想和想象;(3)赋予月丰富内涵和寄托,月圆则团圆,月缺则分离等等;(4)月的清辉和圆缺,与儒家“平和”的精神和道家“无常”的思想暗合。
第五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字音字形训练19(含解析)
字音字形训练19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踽(jǔ)踽独行 心宽体胖(pán)喁(yïng)喁私语 借花献佛(fï)B、不落窠(kē)臼 戎马倥偬(zǒng)杀一儆(jìng)百 锲(qiâ)而不舍 C、饮鸩(zhân)止渴 买椟(dú)还珠 呱呱(gū)坠地 戛(jiá)然而止 D、量(liǎng)体裁衣 乳臭(xiù)未干 春华(huá)秋实 虚与委蛇(yí)答案:C(A 喁yú,B 儆jǐng,D 量liàng)
2.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复杂(fù)按捺(nài)混淆(xiáo)笔画纤细qiān B.弥补(mí)蓓蕾(bâi)发酵(jiào)不着边际(zhuï)C.拂晓(fï)质量(zhǐ)高档(dàng)大腹便便(pián)D.勒索(lē)结束(sù)喧嚣(xiāo)
酗酒滋事(xù)
答案:B(A捺nà、纤xiān,C拂fú、质zhì,D勒lâ、束shù)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纰缪/未雨绸缪 哥俩/肮脏伎俩 称职/称体裁衣 B.躯壳/金蝉脱壳 艾草/自怨自艾 扁担/一叶扁舟 C.诏书/昭然若揭 对峙/恃才傲物 桀骜/估屈聱牙 D.锋镝/嫡系后裔 倾轧/安营扎寨 裨将/稗官野史 【答案】C 【解析】A项miù/mïu liǎ/liǎnɡ chân B项qiào ài/yì biǎn/piān Co zhì/ shì ào/áo D项dí yà/zhā pí/bài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察颜观色 秘而不宣 B.仗义执言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C.要言不烦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甘之如贻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解析 A项,颜—言;B项,违—讳;D项,贻—饴。答案 C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简练 部署 揆情度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接洽 诅丧 披星戴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C.谙熟 报销 察言观色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项zhào / zhā))1 D.宣泄 商榷 精兵减政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解析 B项,“诅丧”应为“沮丧”;C项,“闻者足诫”应为“闻者足戒”;D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答案 A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模样(mú)
B.瞠目(chēn)拓本(tà)癖好(pǐ)
圈养(juàn)人影幢幢(zhuànɡ)翘首(qiáo)怦然心动(pēnɡ)
C.劲旅(jìnɡ)应届(yìnɡ)咋舌(zã)虚与委蛇(wēi)D.伺候(cì)参与(yù)悄然(qiǎo)靡靡之音(mǐ)答案:D(A.人影幢幢(chuánɡ); B.瞠目(chēnɡ);C.应届(yīnɡ))8.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通缉 B.脚踝 C.扉页 D.竹篙
编辑 青稞 蜚声 缟素
贫瘠 裸露 绯闻 枯槁
羁旅 窠臼 咖啡 蒿草
答案:C(都读fēi;A缉、羁jī,辑、瘠jí;B踝huái,稞、窠kē,裸luǒ;D篙gāo,缟、槁gǎo,蒿hāo)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陷阱(jǐnɡ)怄气(îu)多棱镜(línɡ)贸然从事(mào)B.洪亮(hïnɡ)简练(liàn)掰手腕(bāi)猝不及防(cù)C.拖塌(tà)毕竟(jìnɡ)混凝土(nínɡ)气喘吁吁(chuǎn)D.纸屑(xuâ)盥洗(ɡuàn)入场券(quàn)唾手可得(tuî)
解析:A项“棱”读“lãnɡ”;C项“拖塌”为“拖沓”;D项“屑”读“xiâ”。答案:B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喟/匮乏 吝啬/褪色 遒劲/集腋成裘
B.漂白/漂洗 角色/角斗 屏除/屏气凝神
C.祈祷/颀长 梦魇/笑靥 歆羡/万马齐喑
D.拮据/狡黠 隔阂/弹劾 洗濯/擢发难数
答案: 【答案】B
【解析】A.kuì,sâ/shǎi,qiú。B.piǎo,juã,bǐnɡ。C.qí,yǎn/yâ,xīn/yīn。D.jiã/xiá,hã,zhuï。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察颜观色 秘而不宣 B.仗义执言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C.要言不烦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甘之如贻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解析 A项,颜—言;B项,违—讳;D项,贻—饴。答案 C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倾轧/轧钢 B.供认/供奉 C.星宿/住宿 D.勾结/勾当 道观/洋洋大观 螳臂当车/独当一面 载体/载歌载舞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屏蔽/孔雀开屏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铜臭/遗臭万年 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B(A yà/zhá guîn/guān dāng/dāng B gîng/gîng zài/zài páo/páo 答案C xiù/sù píng/píng qū/qǔ
D gōu/gîu xiù/chîu jiáo/jiáo)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押解/浑身解数
丈量/器量 弹劾/言简意赅 拙笨/废黜 B.弄堂/舞文弄墨 刊载/半载 诅咒/含英咀华 妊娠/晨曦 C.屏风/屏息静听 攒射/积攒 炽热/叱咤风云 脚镣/瞭望 D.复辟/辟易三舍 曲解/曲调 奴婢/稗官野史 啜泣/连缀
解析:A项依次读jiâ/xiâ,liánɡ/liànɡ,hã/ɡāi,zhuō/chù;B项依次读lînɡ/nînɡ,zǎi,zǔ/jǔ,shēn/chãn;C项依次读pínɡ/bǐnɡ,cuán/zǎn,chì,liào;D项依次读bì,qū/qǔ,bì/bài,chuî/zhuì。答案:A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恪守(kâ)
隽永(jùn)
瞠目结舌(chēnɡ)
为虎作伥(chānɡ)B.梦魇(yǎn)对峙(zhì)
()浑身解数(xiâ)徇私舞弊(xún)C.偕同(xiã)赝品(yīnɡ)
惝恍迷离(tǎnɡ)揆情度理(duï)D.滞后(zhì)酗酒(xù)
宵衣旰食(ɡàn)同仇敌忾(kài)
【解析】 A隽音juàn;B徇音xùn;C赝音yàn。【答案】 D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炒作 编缉 风流倜傥 按图索骥 B.靓丽 染指 拾人牙惠 锦绣河山 C.诤友 敷衍 事过境迁 鼓惑人心 D.煽情 轶闻 众口铄金 笑容可掬
解析 A项,缉—辑;B项,惠—慧;C项,鼓—蛊。答案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