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孟子
《我心中的孟子》佳作欣赏
忧郁的老儒 天一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
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
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
这“人”,充满着一种叫着刚烈的东西,他远远不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
孟子不需忧郁。
(选自《百家品读孟子》有删改)【点评】
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先抑后扬,从“忧郁”和“不需忧郁”这个角度来写孟子,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高贵忧郁气质和品格的的分
析与赞美上,写出作者心目中真实的孟子:年迈孱弱的身躯、高屋建瓴的学说、心忧天下的情怀、天真纯洁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思想、矢志不渝的精神、铮铮不屈的铁骨、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
读着这些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对孟子唯有崇敬!
我眼中的孟子
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为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
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庄子都没有成功,然而却各自赋予了失败以新的意义,孟子是努力后的无怨无悔,庄子是放弃之后的一事无成。孟子,庄子,孰高孰低?
我眼中的孟子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我眼中的孟子
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他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长河中,闪亮的是他那思想的光芒。
我心目中的孟子是善良的。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这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许多的进步意义。
我心目中的孟子也是天真的。孟子游说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各个野心家之间,面对他们称霸的野心,统治的向往,征服的欲望,孟子尽最大可能的以“仁”去感化他们,但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所以,毫无疑问,孟子也是很天真的。
我心目中的孟子更是伟大的。虽然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实践,但是他提出了较系统的修养思想体系,这样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修养,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人具有呢?他千年前所传授的教义,今天依然适用。
他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愿他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
我心目中的孟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孟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心事浩然,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情。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化作一丝凉风,吹彻古今。
他就是孟子,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华夏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人物。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像那一轮明月,时间再久,依然故我;他就像一颗星星,不,他就是一颗星,在那动荡的年代,真正的学问 的智慧,难道不是黑夜里的星星吗?
是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有他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他一生提倡“仁政”,实践“仁政”,改造社会为“仁政”,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不失败何以感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清楚地看到现实生活中有德与无德之分,君子与小人之别。正是因此,他提出一系列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他善养浩然之气,将“养浩然之气”作为道德修养的目标。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气节的观念,让中华民族逐渐产生了民族的魂。
是他,在那个帝皇一怒,服尸百万的年代,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那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怪诞言论。将以民为本的思想搬上了中国封建历史的舞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辛辣的语言指出“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是立国之本的道理。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不会种地,不懂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一个农夫,耕来耘去,不过他那一亩三分地,所养活的不过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而孟子所耕耘的是文化之荒,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乃至世界的,由如何估量?
这就是孟子,当你最需要的时候,他会在你身边,为你点亮哪怕微弱的火光,指明你前进的方向。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有了学习生活中幸福的一刻。
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被感动的时刻!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心中的孟子
我心中的孟子
——夏寒
起初,孟子对我的影响是源自哪里,我也不是那么的清楚,只是隐隐的在我的脑海里有那么一句让我印象深刻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按照意思来看,似乎应该是我的父亲或者说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不过,现在我也无法考证它到底是谁说的了。
现在回忆,最早知道“孟子”这两个字,是在我会说话,懂得和人们交谈的时候开始的。因为我的家乡所在的村子就叫“孟子村”。话说回来,我们一个南方的村子,为什么会叫一个北方“孟子”的名字。但是我就这样知道了“孟子”这两个字。
然而,真正知道“孟子”这个人是从爷爷的口中听来的。那时爷爷给我说“孟子村”的来历。他说:“孟儒,仁胜孔。江南,崇儒。今名“孟子”,尊孟而名,名曰:“孟子村”。”爷爷是个文化人,也算是文革时期的受害份子之一,到他去世的那天都没有得到平反。当时的我不过就小学二三年级而已,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是些什么,只是觉得“孟子”应该也是想爷爷一样的文化人。
小学六年、中学三年过去,我学了《孟母三迁》、《孟母断机》、《鱼与熊掌》等等关于孟子的故事和文章,才粗略的了解他。知道在他的前面有一个叫“孔子”的圣人;他是什么“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本不叫“孟子”,而叫做“孟轲”;后人还尊称他为“亚圣”,而我喜欢称他为“子居”;他说过很多很多的名言警句,像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都是千古绝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子居所宣扬的“民本”思想,是经过国家成败兴衰的规律而总结得来的。他将“孔子”的“仁”、“礼”的政治主张推崇到了“仁政”的一个新的高度。“仁政”,一切以人为本,民之为贵。
诚然,子居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民众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国君的肆虐的思考。然而,在战乱纷纷的战国时期,子居这样的思想是不被国家所接受的,他就像当初孔子一样,满怀着治国韬略,游说于诸侯之间,仍然无人采用。晚年的他也不得不像与他相隔百年的“孔丘”学习。授徒教学。
子居的思考极为缜密,他曾提出一种关于“人”的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子居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百年前的“亚圣”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小康社会。想必当初子居提出的这样的思想时,是在很多人的嘲讽之中吧!想必他不曾想过,而今那个幻想中的社会,会变成现实。就像杜甫说的那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五亩之宅,风雨不动。七十可肉,鸡豚之蓄。在今天,都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子居全是“预言家”吧!
端午假期闲着无事和朋友去了“亚圣林”逛了一圈,幽清的环境让我沿着子居的脚步,追溯着那只属于他的时间和坚韧的历史。在他的字里行间品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人之奥义。尽管,现代人将它们都扔进了垃圾筒,放进了暗无天日的垃圾填埋场,被人们所唾弃。但是,字里行间残存古色古香,圣人的味道,还能从“大丈夫”中解读出,所谓最有智慧的动物,“人”。顶天立地的“人”。这个“人”,顶于天,立于地。脚踏五色神州,手扶浩瀚九天。这个“人”充满了男人的刚烈本性和不屈的魂,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霸气所在。这是子居“大丈夫”的“人”之奥义,他就是如此!
子居,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时候,他宁愿舍生而取义,也不会有半点的苟且偷生的想法。当死与义摆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宁可死得壮烈,也不可生得受人唾弃。“舍生取义”,这是子居的道义,是他的准则;“舍生取义”是子居的浩气,不屈生;“舍生取义”这一个词汇激励这多少人,激励这多少代人啊!这将不朽的立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之中。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句句铿锵有力,句句扣人心弦!这些文字就像是东升的旭日,在历史里放着光芒,历史为之而变得耀眼。
子居有他的忧郁,在字里行间,忧国忧民;子居有他的豁达,行于驿道,舍生取义;子居有他的霸气,浪于人间,仁者无敌。
子居他是圣人,也是一个玩物丧志的顽童;我尊敬的叫他“亚圣人”,也亲切的叫他“子居”;他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伟大,他算是一个孤独的圣人,就像现代人所说的:“人是记不住“第二”的。”
然而,这只是我对他独到的见解,也是我心中所想的“孟轲”罢了!
希儿时,居墓而觉哭丧者,子从之,墓不觉,搬之;而又,居于集市,有做屠而烹吆喝,母有不觉,遂搬之;再又,母与子居于书舍,子教仿之,故学焉,与先生教学,母息之。世故有孟母之“孟母三迁”而言者。孟母断机,孟子受教。
天下之大,以民为根,民亡而国家何在?事故民之重也,安民之举始为初者。民安而生社稷,社稷之要,立于民,社民而知治社稷。社稷不理,而生天下之大乱。故,安民知理社稷。民安生,社稷稳,后有君王。王之后者,理民理天下也。事故知民知社稷之王而能评定于天。
第三篇:“我心中的孟子”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我心中的孟子”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单元文题】
你从《齐桓晋文之事》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孟子?请以‚我心中的孟子‛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导航】
这次作文训练能全面考查习学生的认识水平、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鼓励学生积极课外阅读,主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还能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勇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文化名人。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是我们重建心灵的一种美好途径。
【思路点拨】
一、从积极评价的范畴开拓思路。我们可以结合有关的历史资料,对孟子思想、历史功绩和伟大人格进行高度评价。评价时要有理有据、材料翔实,感悟要深刻、独特,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认识。
二、可采用与孟子“对话”的形式,和孟子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要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还原历史背景,要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和思想的互动。只有这样,对话才能自然、生动有趣,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三、可以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反思性或者批判性的思考。在当今这样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开放的时代,要客观公正地品评历史上名人物,创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物,注意原则与分寸,对一些比较深奥、学术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不可妄加评论!
【参考观点】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佳作欣赏】
忧郁的老儒
天一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
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
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
这‚人‛,充满着一种叫着刚烈的东西,他远远不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
孟子不需忧郁。
(选自《百家品读孟子》有删改)
【点评】
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先抑后扬,从“忧郁”和“不需忧郁”这个角度来写孟子,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高贵忧郁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与赞美上,写出作者心目中真实的孟子:年迈孱弱的身躯、高屋建瓴的学说、心忧天下的情怀、天真纯洁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思想、矢志不渝的精神、铮铮不屈的铁骨、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
读着这些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对孟子唯有崇敬!
孔子或孟子名言
【文题设计】
本单元活动结束后,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参考题目:学而时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耻下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指导】
儒家的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至理名言,他们伟大的人格和智慧至今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写作时首先选取你最有体会的名言,要有感而发,然后结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写成议论文。要注入一定的时代气息,写写伟人精神与品格在新时代的意义。
议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议论的任务,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学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三,要有充分的论据;第四,要进行强有力的论证。
【例文引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论题的引入比较生动有趣,虽不是旁征博引,却也是事例充分,正反对举,侃侃而谈,较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不足之处是文章略显单薄。
困难也是一笔财富
九(8)班廖思航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有一颗闪耀的明星,那就是孟子。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孟子都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直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离我们的时代虽已十分久远,然而他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如他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使人受益匪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只有在忧患时,他才会有所发展,安乐则使人灭亡。因此为了更好的生存,需要勇往直前。人们只有不断努力,拼搏,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否则,就会遭到社会的淘汰。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人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如居里夫人为了提炼出镭,不知受到多少挫折,但她始终站在锅炉旁辛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只有挫折,才能鼓起斗志,才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能获得前进动力。
我又想到了另一个有关的例子。在一片大森林里,鹿群中有一些弱小的常成为狼的捕猎对象。于是人们见此情景就花了大量精力去猎杀狼,以此来保护鹿。由于从前的威胁消失了,鹿群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鹿群迅速繁衍,森林开始大片消失。人们这才意识到狼的作用,于是又“引狼入山”。鹿群又恢复了生机。这不正说明了忧患是生活的动力吗?人的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对弱者来说,困难是无底深渊,阻碍了前往成功的道路;对强者来说,它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把困难当作锻炼的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困难,那么成功的一天就不远了。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激流勇进。要明白安逸的生活对人有害无益。因此我们应勇敢顽强奋斗,以新的姿态,引领新世纪的风骚。
【点评】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结构清晰,中间论述从解释论题说起,摆事实讲道理,议例充分,是一篇比较好的议论文。
【素材库】
有关孔子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不学礼,无以立。
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名言
10、尽信书,不如无书。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四篇:【语文】“我心中的孟子”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我心中的孟子”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单元文题】
你从《齐桓晋文之事》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孟子?请以‚我心中的孟子‛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导航】
这次作文训练能全面考查习学生的认识水平、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鼓励学生积极课外阅读,主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还能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勇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文化名人。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是我们重建心灵的一种美好途径。
【思路点拨】
一、从积极评价的范畴开拓思路。我们可以结合有关的历史资料,对孟子思想、历史功绩和伟大人格进行高度评价。评价时要有理有据、材料翔实,感悟要深刻、独特,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认识。
二、可采用与孟子“对话”的形式,和孟子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要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还原历史背景,要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和思想的互动。只有这样,对话才能自然、生动有趣,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三、可以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反思性或者批判性的思考。在当今这样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开放的时代,要客观公正地品评历史上名人物,创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物,注意原则与分寸,对一些比较深奥、学术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不可妄加评论!
【参考观点】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佳作欣赏】
忧郁的老儒
天一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
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
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
这‚人‛,充满着一种叫着刚烈的东西,他远远不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
孟子不需忧郁。
(选自《百家品读孟子》有删改)
【点评】
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先抑后扬,从“忧郁”和“不需忧郁”这个角度来写孟子,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高贵忧郁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与赞美上,写出作者心目中真实的孟子:年迈孱弱的身躯、高屋建瓴的学说、心忧天下的情怀、天真纯洁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思想、矢志不渝的精神、铮铮不屈的铁骨、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
读着这些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对孟子唯有崇敬!
第五篇:我读《孟子》有感
我读《孟子》
清代刘熙载:“ 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孟子以严密的逻辑联系,将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书中讨论的题材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以及为人处事的修养等。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所以,孔孟管理思想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孔孟管理道德思想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人”;
二、富民;
三、教民;
四、“克己复礼”;
五、“和”;
六、义利观。
一、“爱人”;“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作为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和关心人。管理者是团队的领导人,其身份角色首先是团队的组员,放下官架子,深入到员工当中去,让员工感到被尊重,被重视,从中了解员工的心声,想法,从而鼓励他们掌握工作要点,以便创出更大的成效。“珍爱生命,以人为本”是公司的宗旨之一,公司处处为员工着想,每年组织员工外出旅游,以此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融洽关系。还有这次中修就充分体现了公司人性化管理,正值酷暑的三伏天,天气热,见于此公司将中午最热时段的工作时间向后推迟,避开高温,避免中暑,还为中修人员送来了绿豆汤,消暑降温,关爱生命,安全第一。
二、富民、教民;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孟子在教导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现在的我们比孟子幸运呀,生在了一个好年代,吃和穿的问题已不是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最重要的是教育,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要做好“富民”与教民“就应先提高领导能力,先是觉悟,求知与领悟而后行动。觉悟意味着学习,先学才能先知先觉。公司在这方面就学习了日本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公司推行6S。原料工段是出了名的脏,自从公司推行6S以来,这里的环境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员工们还积极要求加入6S试点,大家认为这里脏不好做,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把他做好。上个月这里已经上报了6S推行试点,也得到了6S管理办公室的认同。随着试点的推行不仅给这里的员工适当增加了工资收入,还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要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乎道德规范。用管理者自身的优良品德去影响、教育普通人,要培养管理者的“君子之德”,孟子明确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一国定矣。”这就充分强调了“克己复礼”的管理效用。作为管理者要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自身的魅力才能够领导员工团结一致,积极工作。以身作责,责无旁贷。别
以为管理者就是只动口,就是指挥别人做事。那谁来落实呢?谁来推动呢?管理者一定要冲在前面,就像打仗,如果你总是缩在后面,你的命令就会打折扣,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就会打折扣。
五、“和”;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或社会环境,说“和”有调和之意,那么调和的方法就是这些作为管理方式的道德规范。工厂型企业的一条生产线中岗位与岗位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牵一发则动全身。最近,公司为处理潜江分公司那边的剩渣(七水硫酸亚铁),决定将其掺配到原料中,这突如其来的东西,给后序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把影响减到最低,只能及时发现各岗位间的状况,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有些岗位之间缺乏沟通,管理者就要发挥作用,及时把问题反应到上工序并作出处理方案。七水硫酸亚铁从渗混原料开始进入生产线,原料工段的员工对于后序知之甚少,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从中协调,讲解其中的原因,让员工明白道理积极配合,在把七水硫酸亚失铁和矿渗配完成后,要进行翻动,以降底温度(七水硫酸亚铁遇高温分解),之后把打进炉的矿翻了又翻,使其更加均匀,减少后序的波动,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为后序工作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六、义利观。管理活动当然要涉及利义关系问题,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是告诫管理者不可因利害义,见利忘义。管理者见利忘义势必危害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他的价值不光在于个人创造的效益如何,而是在他管理之下的整体效益如何!
总而言之,以爱人的精神从事管理活动,通过富民、教民的管理措施,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要辨明义利,通过贯彻与民以利的大义,把“爱人”化为实际行动,创造和谐完美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状况;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以“克己复礼”的修养功夫来确保管理措施的贯彻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厂※※※20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