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秘技(点题)
点 题
诗曰:狮伏龙潜无精神,犹待点睛神来笔,云生风起草木盛,狮啸山林龙跃渊。又云:解题选题与破题,狮伏龙潜力已蓄,点题一笔如点睛,飞龙在天睡狮醒。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它可以是适当的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中心句)、哲理句、描写句等。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中,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在行文中点题。中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卷者是不可能细细琢磨推敲你的作文的,所以考场作文的点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点题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点题与破题在位置上是有交集的,比如开头点题,同时也是破题。如运用异位破题法(议论—叙述):“熟悉之处也会有美丽的风景,关键看你能不能细心观察和发掘。”这既是破题,也是点题。
■从位置上可以是文章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重点是开头和结尾点题,但中间点题也非常有用,有利于引领阅读者一直跟随你的写作思路一看到底。点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关键词、句点题法(常用在开头和结尾)
反复点题法(常用在文章中段和全文拉通使用,多用关键词句引导)
描写点题法(通过描写的内容来点题,多有抒情的成份,多用于文中和文尾)
■从修辞上来看,在作文中,文章结尾或其他关键的地方,写带有哲理的点睛之笔,有时用上一两句修辞(如比喻、排比、设问、引用等),就会使文章拥有亮点,从而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再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与命题的关系,引领阅卷老师随你的思维而去。”“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这就是说,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所以,我们写考场作文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句从标题到行文都要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使文章避免偏题或跑题,还可以不断引起阅卷者的注意,避免阅卷评判的偏差。
为避免失误,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反复点题,也即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这种点题方法最保险。当然,在使用通篇反复点题的方法时,要有点变化,以避免枯燥、呆板。即在行文过程中,让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生动的感受。表现形式上,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要有变化,避免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
一、关键词、句点题法
是点题的主要手法。包括反复点题法,实际是也是关键词句点题法的反复使用。
1、开篇明旨,破题点题佳句。
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河北省学生《把握青春》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荆州市考主《把爱心带给他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世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论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越美。——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2、篇末点题明旨佳句
生命是正在燃烧的火焰,在灰烬里同样会放射出光芒,因为生命在你手中,你只要把握好。——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在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中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爱心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荆州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酸酸的,只是这种委屈没有升华成恨,而是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我也理解老师的心情。如果没有那一次,我能体会到委屈的滋味吗?哈哈!岁月无痕,惟有馨香缕缕。——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人生的鼓掌永远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重要。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亲爱的师长,多么渴望得到您的赞美,哪怕是一两句简单的话语!——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乞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3、文中点题,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品味过去,有苦涩也有甘甜,一朵朵浪花,一缕缕馨香像永不熄灭的圣火,将我的希望之灯点燃,于是又看清了路,向前迈步。——重庆市考生《馨香一缕》。
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有歌。成功是心弦弹拨出的进取旋律,成功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点滴进步所泛起的阵阵涟椅。品味自己哪怕是极小极小的成功吧,无人喝彩又何 2 妨?——安徽省考生《掌声为自己响起》。
赞美是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是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别人的心,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冬没有春的繁华,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而她所独有的就是那份圣洁,刚毅,无私的品质。——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中的阴疆,播撒下绚丽的阳光。如果说幸福是火,爱心就是燃烧,幸福是水,爱心就是流动。爱心和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创新是告别过去,创新是把握现在,创新是迎接未来。——重庆市考生《酷》。
怎么样,烦恼多多。但我始终相信,再阴的天气,也会晴的。——临沂市考生《成长中的烦恼》
于是我重整旧的行囊,撑去身上的埃尘,把昔日的虚幻换成凝重,用曾经的坚定在脚下踏出深深的印迹。迈进,向着前方,无悔地迎接那生命的辉煌,创造那生命的火红。——河南省考生《当我面对朝阳的时候》。
我感激自然,感激它那天使般的音符,是它赋予了我如风、如花、如草一样的性格,是它让我陶醉在另一个幸福的世界里。——益阳市考生《感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因此说,时时处处都需要把握人生的坐标,找准的自己的位置。这样,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属于你。——河北省考生《把握人生坐标》。
人生在世,不仅要有气节,不卑不亢,而且应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豪不掩饰地,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播洒到世阔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爱心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为坚强的堡垒。只要爱心尚存,无论遭遇多大困难,都能挽狂澜于既倒,挽大厦于将倾。——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反复点题法:
反复点题法为什么要单列出来,是因为他有两中特殊手法,一是反复排比点题,一是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反复点题法。
1、反复排比点题:每段段首都用一句相似的句子开头,(1)《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点评:这三个段落从三个角度支撑起文章主体,抒发了语文对人精神与灵魂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段落,每段的段首句式结构相似:“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回旋往复,直抒胸臆,牢牢切题,环环相扣,使文章不仅产生一唱三叹的优美旋律,而且富于形散神聚的严谨美。
2、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反复点题法(1)《背影》
作者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反复点题 开头点题。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文中点题:如《背影》看父亲爬过月台去给他买桔子的背影。结尾点题 :《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论雷峰塔的倒掉》 也是运用的反复点题法,文章以“听说倒掉——希望倒掉——仍然希望倒掉——居然倒掉——终究倒掉”五个议论句,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思想感情的线索,揭示了一切镇压人民的反动势力终究要垮台的真理。
三、描写点题法(通过描写的内容来点题,多有抒情的成份,多用于文中和文尾)
1、皓皓明月,淡淡清风。我坐在庭院的一隅,思绪不知不觉地飘远了。依稀记得屈原投下汨罗江,人们用粽子纪念他;牛郎、织女的感人爱情,人们用“七夕”纪念他;中秋节,人们用月饼纪念它。可是,那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吗?(广东考生《纪念》)
点评:考生先将自己置于一个美丽的境界之中,然后用舒缓的叙述追忆三个传统节日,于叙述中点明“纪念”的题旨,又能避免斧凿之痕。
2、“空气里弥漫着氤氲的气息,淅淅沥沥的雨像是酝酿了整整一个季节的泪水。浮现在眼前的是她那沟壑纵横、紧锁不展的眉头,鬓白的双角,翩跹的思绪在漫天翻飞。偶尔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拂至脸庞竟有几丝冰凉,回忆像一口打磨得很光滑的古井,无数的琐事遗落在井中像一粒粒珠子无法再用线将它串起来,却越沉越重,如久酿的醇酒。……如同春日里扁舟中的放歌,仲夏亭榭中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只有将那些生命中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忘却了,才能将生命中那些深切的爱、永恒的爱铭记于心,才不愧于生命的美丽和意义。(四川考生《铭记与忘记》)
点评:这是一篇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以理解母亲铭记母恩为中心的考场作文,而考生凭着艺术描写的超人功力,描写阴雨天气,渲染气氛,再现母亲的典型特征,抒写情感,引起回忆,点明主旨,在精细的描写中,切入“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
3、天空包容了游荡的云,在云朵的映衬下更加明亮。大海包容了激荡的浪花,在浪花的跳跃中更加迷人。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这,便是双赢的智慧。(山东考生《双赢,你我共辉煌》)
点评: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这在唯美的画面之中,抽绎出他们共同的美———包容映衬之美,由此,点明“这,便是双赢的智慧”。既讴歌了美好事物,美好品格,又点明了题意。
第二篇:作文秘技(破题)
作文秘技之——破题
诗曰:“题如寒关锁千秋,跃马仗剑破关山;一如春风万里回,凌冰化尽凤头开。” 又云:“老树枯节硬如铁,横劈斜切力难伤;若将从头斩将来,势如破竹气如虹。”
破题,原是八股文的第一股,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明清时八股文的头两句,亦沿称破题,并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已落重收》:“ 杨员外於陵省宿归第,遇程於省司,询之所试,程探靿中得赋稾示之,其破题曰:‘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梅圣俞尝於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故知诗者谓祇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古人科举,破题为第一要义,所谓:百思千虑破题关,滔滔黄河天上来。一破题关,则文思如潮涌,滔滔绝。好的开头往往是被人喻为“凤头”,甚至有人不无夸张地说: “开头棒,文章半。”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开头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意识。破题创新,不同凡响,会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大大增加文章的亮色。下面介绍五种创新型破题法——
一、点化名言破题法:
这是依据名言仿造出一句话,然后以此为核心生发开去,使开篇富有新意的破题方法。其步骤为:
1.选择一句跟题目或题旨有关的名言,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句、名人名言等。
2.联系写作内容,改换原句的一些字眼,使之产生新意。
3.行文时要先引用原话,再变成新句;而后加以阐释,最后点题。
[示例]
(1)有诗曰:“病树前头万木春。”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我却要说:“老树根头另有春。”老树死了,留下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根。人们把这些根挖出来,根据大致形态,发挥想象,加工成有形象,有意境、给人美的享受的主体艺术品。这就是根雕艺术。根雕创造了树木的第二次青春。我喜爱根雕,它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根雕乐》)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班不在强,团结就会赢!团结是我们赢得胜利的唯一法宝。
(4)“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韩昌黎先生千古名句,似乎给这个问题下了定论,但为什么我每读到此,都会想起一个人来呢?
(5)“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时我七岁,当时我一点都没有感叹,但2年后,我再次看到这句话时,它不再是以往那样。
二、先声夺人破题法:
这是借助一些表现手法,构造精彩的语段而给读者强烈印象的破题方法。其步骤为:
1.选择跟题目或题旨有关的材料作为文章的开头,力求典型、新鲜,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2.确定该材料应突出的部分,根据构思的需要,利用材料的特点。
3.行文时尽可能多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加强整个语段的艺术性。
[示例]
(1)爆炸了!
不是苏联的核弹,也不是美国的氢弹,但它却有着惊人的威力,炸响在汉城上空,回荡 1
于世界每个角落。瞬间,空气中每个分子都在颤抖,真不亚于广岛上空蘑菇云的浓烟扩散。“0:3”中国女排败北!(《希望再爆炸一次》)
这个开头运用“先声夺人破题法”,很见艺术。第一自然段抓住女排失利给国人带来的震动,让“爆炸了”独立成段,撼人心魄。第二自然段极写“爆炸”的威力,更是令人震慑。第三自然段才推出中心事件:“0:3”中国女排败北!至此,作者尚未展开议论,可爆炸之声已先把读者给“镇”住了。抬眼看看题目:“希望再爆炸一次”,谁不“希望”看个究竟!
(2)看到你,我义愤填膺!我怒火中烧!我要控诉!我要申讨!你,标准答案!是的,就是你:标准答案,让一切创造和创新都归零!
三、异化笔调破题法:
这里故意改变文体的表达方式,使行文的笔调发生变化,从而给人新疑感觉的破题方法。譬如,议论文的开头用抒情的笔调写;记叙文呢,则发一通精辟的议论以领起下文;至于说明文,开篇或叙或议,或描写或抒情,以避开平实的说明见长。运用这种破题法对语言要求较高,以活泼、流畅、优雅、凝炼而给人美感。
[示例]
(1)九月赏菊是一件很使人愉悦的事情,在秋风瑟瑟万花纷谢的时令,骤然看见那么一盆或者一丛傲雪怒发的菊花,嗅到那在清冽的空气中的一缕清隽幽雅的香味,实在能使人从心底感到一种充满生机的振奋。(《霜重色愈浓》)
这是一篇说明文的开头,运用“异化笔调破题法”,给人美感。作者避开平实的介绍,运用抒情的笔调,在“秋风瑟瑟万花纷谢”的背景下,推出“傲雪怒发”、“清隽幽雅”的菊花,抒发了“愉悦”、“充满生机”的感受,行文优美,激起读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并由此产生往下阅读以便进一步了解菊花的欲望,实在不是常规写法所能媲美的。
(2)我想落叶归根是自然定理,而回到故乡则是人之常情。(记叙文议论)
(3)世界是美丽的,什么东西都有他美的一面。一切美中,唯有这种美令人刻骨铭心,要用一生去品味。它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它在你的指尖上行走,在你的皮肤上雕刻——这就是时光流逝之美,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而且从未停止。(议论文抒情)
四、修辞破题法
修辞破题常用排比、比喻、设问,这三种手法常常并用,达到抒情表意、增加气势和可读性的目的。
[示例]
1、排比破题:
(1)给小草以轻柔细雨的是春风;给鸟儿以清脆啼声的是树林;给我以那唱不完歌的,是你那坚忍不拔的精神。
(2)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3)初中生活,宛如缕缕青烟,炊烟袅袅;初中生活,宛如朵朵鲜花,娇艳动人;初中生活,宛如滴滴细雨,连绵不断。这就是我所拥有的初中生活,夹杂着烦恼、甜蜜与惆怅。这三者往往会不谋而合,躲也不是,闪也不是,令我无从支配。(排比和比喻共用)
(4)正如圆离不开∏,密度离不开质量,水中的氢离不开氧。
2、比喻破题:
(1)当灵魂被您浇灌后,飘逸出来的是一阵芳香。一路从灵魂的荒漠走来,你是我沿途唯一的绿洲。我想为您唱支歌,妈妈。
(2)其实,生命就如秋天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在泥土里深埋一个四季,正也许就是“叶之未落,其叶沃诺”。蝉等了十年,才等来一个夏天的鸣叫。生命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迎来一个浪漫的伦回!
3、设问破题:
(1)你喜欢读书吗?你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你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朋友,读书吧!你会受益终生的。
(2)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起你我就会充满自信,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我心中的偶像;也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我该攀登的人?怎能不是呢!
(3)月考之后,我十分迷惑。常常一个人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拼命年努力,总是超越不了名次排在我前面的同学,成绩总是上不去呢?《超越自我》
五、小说体式破题法
用小说体式,引入场景和悬念,引起阅读者的兴趣,自然过渡到事件本身。
[示例]
(1)小时候,由我家到院中,母亲需要十一步。
(2)我静坐窗前,望着窗外沙尘飞扬、狂风肆虐,望着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仍然耀武扬威地喷着尾气,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冒出一缕缕如同魔鬼一样张牙舞爪的黑烟„„我的心在痛,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荒凉的沙地,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鸟儿惨痛的鸣叫,人哪,你难道要一错再错吗?
(3)掀开蛛灰的帘幕,坐在自己的房间中,捧一杯香浓的咖啡,细细品味,苦苦的,翻开有些泛黄的毕业照,思绪便飘到了体育中考时„„
(4)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我独自在家里漫不经心地整理书桌。从一本旧书中蓦然飘落了一张照片,我俯身拾起,这张初中入学时的军训留影纪念照,使得我记忆的闸门猛然开启,宛如时光倒流。
注意:所有技法必须以符合文意为要,不能为技法而技法。滥用技法有害无益,“有话说(言而有物,真情实感),有话好好说(语法通顺,文字精当,合理修辞)”为最高境界。以下为反面教材,谨读慎思。
2009广东高考标杆11号文《XXX常识》
百花都在春暖大地之时竞相开放,而野菊却选择了萧愁败雾的秋天;万紫千红都铺满在绵绵油绿的青草地上,而青莲却执意挺立在污泥之间;花草总有凋谢的时候,唯有竹子的苍劲松翠终不变节。
点评:开头写三个离开常识的排比,堆砌,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是虚假的感情,表达的是虚假的水平。15+15+0=30分启发1:比兴排比,华而不实
2009广东高考标杆8号文《XXX常识》
爱,无处不在,它会繁衍,有时会在血红的心脏上如病毒一般快速滋生,每一个人都认为爱是困难的,伟大的,甚至是难以攀登的。但我告诉你,爱只是一种常识。
点评:判为基本符合题意,部分离开了常识,而偏向了“爱”。15+15+3-1=32启发2:喧宾夺主,重心偏移
2009广东高考标杆10号文《XXX常识》
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这也许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常识,因为他常见,故被称作常识,但常识背后隐藏着的,往往却又是一些极具哲理的学问。于是,从水的三态中我看见了人生的三态。
点评:判为偏离题意,挂羊头卖狗肉。8+10+0=18
第三篇:如何点题
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3
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注意事项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第四篇:点题
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
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
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接着,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第五篇:作文点题(最终版)
作文点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大纲》对作文要求;
2.掌握如何在文中点题的方法;
3.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方法。
重 点:掌握如何在文中点题的方法;
难 点: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一、亮出你的主题
作文存在的问题:没有审准材料的含意就草率行文,审准了材料含意,却在行文时内容与题目没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而是貌合神离。
中考语文阅卷老师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二、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是整篇诗文精神的“团聚处”。
1.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2.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
3.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三、扣题方式
(一)实扣
1、标题扣题(立骨扣题)
例《我是一颗珍珠》《成为珍珠并非是不可实现的梦》《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我是天使》(06年广东高考作文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2、内容扣题(文与题有本质联系)
例.题目:找准自己的位置
(开头段)……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中间段)诸葛亮在南阳则躬耕,在朝野则尽瘁;苏东坡被重用则用尽尽力,被贬则放情山水;鲁迅学医则图救人,执笔则念天下……他们铮铮如响的名字,不正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绽放不同的生命之光么?
(二)明扣
1、首段扣题(开头第一段扣题)
例1.《“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我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称呼他。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例2.[2006广东满分作文] 雕琢心中的天使
雕琢心中的天使处理不当,治理国家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刘备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贸然出兵,落得个营烧八百里含恨白帝城的可悲结局,唯有带着兴复汉室的遗志托孤于丞相,复兴汉室,雕琢“天使”也就宣告夭折,深可痛哉!
于国家,“领头羊”要善于雕琢,持之以恒,“天使”方会显形,目标也就会实现。
12、首尾扣题(每一段的首尾用相同的词句形成排比)
例.心有天使,诗意人生(2006广东)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骄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3、点化扣题(即事实论据后要围绕中心进行议论)
例1.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正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有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上海)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文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2.03年高考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在简单叙述完郑培民的事例后,紧接着来了几句议论分析:
感情亲疏,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4、结尾扣题
例1.(结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誓言;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亘古不变的守候。让我们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让奉献将我们自己雕琢成最美的天使。(《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年)
例2.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05年高考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的结尾)例3.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高考满分作文)
(结尾部分)等待,是一种信念;等待,是一种态度;等待,是一种追求;等待,也是一种选择。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成熟;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坚强;选 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富足。我愿执等待之手,共赏精彩美景!
(三)全扣-----反复扣题(标题、内容、段首、结尾等都扣题)
例1.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的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叶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它只有附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的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注意: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当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
四、扣题方法
扣题方法一:字面重复扣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字面相同的词句重复出现,醒目扣题,反复扣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1.巧用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等。)
例:《故乡的榕树》
(开头)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鹅卵石,至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2.巧用修辞(比喻、排比、设问、引用、对比等)
例:(2006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人不读书为哪般》)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得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的伴侣。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
3.巧用小标题
4.巧用题记
扣题方法二——浓墨重彩扣题法
避免前文扣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扣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例:(2006全国一满分卷)《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中间段)因为做自己,舒婷选择了橡树旁一株木棉式的爱情。
因为做自己,顾城选择了用自己黑色的瞳来寻找光明。
因为做自己,他们寻得了生命发芽的机会。
因为做自己,而没有让雨淋湿自己真正的灵魂。
课堂练习:
2013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作文题目:____的梦想
(六)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
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
2、认真 主动 随意 马虎
3、“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
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
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
6、父亲的信 不理解 理解 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