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关键词】中学教育 语文教育 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水平一方面与个人成长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还好家庭和谐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些年中学生逐渐变成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极具重要价值。
一、人文素养培养对中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需要人文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商品大潮的冲击,在文化、人文学术领域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一种人文精神的失落,人们的价值取向变了,在物质财富逐渐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这是教育面临的现实社会背景,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学生认识社会客观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也就有了更为积极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可以说,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育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长期以来,语文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但都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一种全面的认识。我国特殊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人们要么毫不顾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为地夸大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么将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使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变成一种纯粹的说教。在对语文教学中人为地夸大政治教育做法否定的同时,也因此忽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教育目标。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学科特点上来说语文应该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并且通过人文知识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和人文精神联系最密切,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应该以语文学科为重要渠道。
3.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母语学习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丰富语言学习者的精神经验,培育语言学习者的主体精神,形成语言学习者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文化濡化的过程,是一个人成为独特的文化自我的过程。其次,才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人,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使人走向完善的过程。将语文教育理解为一种纯技术化手段,机械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肢解课文,把课文当成是学习语言的工具,按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来分析等,这种狭隘片面地理解语文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把文学作品当成是语言训练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作品丰富人文内涵的忽视。这也会使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被训练为做题和分解文章的机器,对语文失去兴趣。
二、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重视语文文学内容
语文是学生从小接触的科目,在进入中学后,多数人对语文的关注度并不高,一些学生不重视字的书写,而怎样用词与写字是语文教育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一些中学在语文课程中都要求展开书写教育,确保学生可以写一手比较整洁漂亮的字。因此,有必要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展开书写教育,可选择书写比赛等教育方式,从而使学生书写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学生除了要积极的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情怀和优秀的人文素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传承。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通过环境影响、知识的沉淀和知识的教授等多种方式共同来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气质和内在品质。此外,因为书写环节教材相对比较少,应该组织教师与学校展开合作编写,通过该方式所编写出来的教材能够在该区域的中学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由此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在中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授学生。人文教育关键的就是培养人们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等,探索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途径。中学教师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r值观以及人生观等,还需要重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教育和其他知识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人文教育的内涵。比如,在中学的课程中有比较特殊的几个章节:《大自然之歌》《我喜欢的动漫形象》等,这些不仅涉及到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和科学以及动漫知识有了关系,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背后的人文内涵,也就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
在之前的中学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只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文化相关知识的传授,因此学生是没有学习文化的学习机会的。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注重在课堂的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充分地挖掘学生们的个性。比如让学生欣赏外国雕塑作品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对这些雕塑进行感知,然后让他们主动的去挖掘雕塑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会给学生学习雕塑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语言文字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的变化,是一个民族人文发展史。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就是对民族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一种特定时期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描述,也是作者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不断认识人类的发展、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人生、人道、人权和人性等各种感悟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校园文化活动,并且积极的开展和人文精神有关的讲座,邀请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化,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起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文精神。
4.实现人文教育的多元化融合
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善,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不断的被缩短,逐渐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语文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练习,而且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的时候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人文艺术赏析能力和人文价值的感悟,不断的帮助学生进行人格的健全的培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单一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改善,把语文教育在人文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和哲学、历史和艺术等一些学科进行结合,从而树立起一个大语文的语文教学观念,这样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来接受人文知识和人文价值。
5.亲近自然,走向自然,提高人文素?B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万事万物,她给人类的不仅是赖以生息的物质需要,而且更多的精神启迪,所以,她又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教科书。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这是“大语文”教学的延展。让学生用心地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不仅能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心灵感悟。红霞与晨曦的美丽,花香与鸟语的迷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真谛,启迪着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静化心灵,感悟浓厚的人文气息,体会“天人合一”的思想,抒写心灵的顿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园文化赖以发展与生存的灵魂。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并不能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加上学生在人文精神素养方面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强力冲击,从而表现出严重的缺失现象。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并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中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屈静.中学语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时代,2015,(02):37-38.[2]崔秀娟.语文教育教学之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4,(17):246.[3]邓清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6,(04):50.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2008,(10).[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3]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广大高校学生群体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自主性,能在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形成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人格。因此,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等。加强对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实现审美情趣和审美辨别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精神的培养,是希望人类能够对真理形成清醒的认识,进而能够追求进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人文素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但英语教师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强化,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英语学习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人文性功能的发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施加一种“隐形”的影响,进而能够促进学生自我的不断完善。其次,学生对国外文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在于其中的文化元素,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和强化,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真谛产生真正的领悟,强化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再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文本,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互动学习,指导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英语文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中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针,其旨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鉴别能力和包容能力,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最大程度的进行情境教学环境创设,通过设置不同的话题、主题让学生现场模拟跨文化交际操练,利用教师收集到的或者教学教材中自带的视听材料创设形式不同的文化交际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讨论、辩论、表演配音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跨文化境域的体验获得丰富的语言交流技能。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的体验,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提升自身对体态语、手势语的认识。
(二)变更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为学生讲授基本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听说内容的重要性,加强对英语口语的运用,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运用。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英语学习内容绝非仅限于教材上那些有隔阂的基本知识,英语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他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目的进行英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必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这对他们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广大青年学生必须积极改变自身的学习思想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他们只要学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就可以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也能在后续的升学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致使学生尽管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和教材中要求的基本英语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大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变更自身的学习观念,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的学习,不能对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过于依赖,而是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果。只有在认识上和心理上能够切实转变学习思想,大学生才能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更大提升,进而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
三、结语
人文素养培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人文精神,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营造积极的人文学习氛围;以及如何让高校英语教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是广大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工作人员和关心英语教学的研究者们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强化文化意识、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教育,重视对学生高尚人格、和谐身心和高雅志趣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内涵更加丰富、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叶慧君,王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母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9).[2]张楚廷.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原理[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3]张云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1,(46).(作者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第四篇: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读书心得
——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最大的感触便是作为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自身人文素养。不断完善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培养自身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首先人文素养是指人在言、行和精神风貌中表现出的对人的存在、人生价值以及人生意义的关注,是人通过反观、自省和自审而实现的自我超越。人文素养体现了个人对待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精神、心理和态度的修养。简而言之,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教养、学养以及折射出的人性的综合素养。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育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
助长,急于求成。”这些道理似乎有很多人说过,也在很多名家的论著上看到过,孩子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学会等待孩子们一天一天的进步。可当我们面对教绩的考评,面对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检查评价时,我们就往往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常常忘记了“五个手指不是一般长”,我们努力地拿着鞭子去驱赶那些掉队的孩子,幻想着“去剪出一模一样的苗儿”;常常忽略了学生尚在年幼,正是不断犯错的年龄,他们要在一次次的犯错中成长。“学校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人格基础。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
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吴非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沉思良久,自诩不是一个太看重分数的老师,但我却避免不了面对那几个特殊孩子时的急躁甚至烦躁,我的态度或许会决定这几个孩子以后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看法与认识,不管将来他们在学业上会不会有多大的发展,我一定要教给他们学会乐观、自信、积极地看待一切事情。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思想、心理、情感、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当代社会,由于受到教育商业化环境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教师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日趋严重,令人担忧。在变革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理想信念和治学态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此导致了教师人文知识、人文品格、人文价值等方面的人文综合素养普遍缺失的状况。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从工作的角度来说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修炼;从生活的角度来说要进行为人处事的修炼。修炼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蜕变过程,我正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虽然消耗了很多时间、精力,但我相信最终的心灵收获一定远远超过那些付出。
樟树二中 吴帅
第五篇:浅谈利用文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浅谈利用文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当今的英语教学,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英语教师往往注重高效课堂和学生的课后练习。很多老师都竭尽全力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课时的词汇和目标语言;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课后练习则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满足升学考试的需求。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对于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当今社会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公德意识日趋贫乏,人与人、人与环境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趋激化。因此英语教育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以其人文性、实践性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道德情感,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道德观念薄弱、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的当今社会,通过英语教学,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何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5 Reading教学为例,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动物园里的动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话可说。要求学生能从动物名、动物特点、动物习性、动物产地及自己喜好的原因。本课聚焦对“濒危动物”的关注,2a通过对众多濒危动物的了解引出本课阅读中关于的“大象”的语篇阅读。这样选材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动物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公德意识等。
三、教案设计 1.导入中的人文
通过“全球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短视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当今社会动物的生存状况,引导学生对于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这一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深入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使学生很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通过英语这一语言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体现英语具有工具性这一特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英语具有人文性这一特征。
人教版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教学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只是我们很多教师都围绕着中考或高考指挥棒,拼命落实知识点,往往忽视文本的真实内涵,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故事或视屏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知识,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的态度,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美感享受。
2.阅读中的人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略读、寻读和细读等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但其不能很好地体现人文性。
在本课阅读教学中,笔者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如:阅读材料结构清晰,共三段,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找中心句。Paragraph1:The elephant is one of Thailand’s symbols.Paragraph2: Elephants are smart animals.Paragraph3: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在找中心句时,第一段和第三段同学们有歧义。有的同学选择了We are students from Thailand, and we want to save the elephants作为第一段的中心句,此时,笔者没有立即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是否合适。让学生自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经过分组辩论,学生达成一致意见。第三段则是很多同学选择了We mus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作为中心句。这些同学有自己的理解,有个同学代表发言,“Because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so we must save them.This sentence is the way how to save elephants.” 同学们还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但是也有同学选择了”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作为中心句,第一个代表说,”Because this paragraph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这显然不能让同学信服。另一个同学补充道,”This paragraph has two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bout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the other part is about we have to save elephants.Why we have to save them? Because they are in danger.And this paragraph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elephants are in danger.”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哪句更合适。学生们也很快统一意见。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和包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体验,珍视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在合作交流中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
在归纳段意后,第一段是讲大象是泰国的象征之一。此时,笔者结合图片展示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大象在泰国人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泰国的象征,更是泰国人民的骄傲。大象与泰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无论是泰国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几乎人人都喜爱大象,对大象怀有深厚的感情。相传,佛祖释迦摩尼是在其母亲梦见白象后诞生的。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因而古往今来将白象视为镇国瑞兽,象征昌盛吉兆。泰国大象以白象最为珍贵。所谓白象并非全白色,凡事金黄、银白、嫩绿、淡红等肤色的大象都被称为白象,泰国也被称之为“白象王国”。通过文化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第一段文章。尤其是最后第二句:”Our first flag had a white elephant on it.” 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文化差异。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交际,而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英语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或误解。
第二段主要讲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我们也可以呈现大象的一些图片,如踢足球、画画、表演杂技等,让学生对大象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用一个单词或短语来描述大象,学生各种各样的形容词会迸发而出。继续问:Do you like elephants? 绝大多数的同学会说”Yes”.在此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真、善、美。
第三段主要讲大象处于危险中及对其的拯救。通过语篇的理解,让学生们回答,why are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合作,结合生活实际,还有哪些情况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学生会各抒己见。如:环境的污染、食物的缺乏、噪音、地震和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等。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原因,思考拯救措施。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唤醒学生对动物的关心,对弱势者的爱护,以及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3.总结文中所体现的人文
以“But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这句话强调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英语具有人文性这一特征。
四、结语
人文素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从而最终会影响人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通过课内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有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个体品质,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真正实现英语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