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小学生学写数学日记的课题研究方案(推荐)
指导小学生学写数学日记的课题研究方案
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 袁丽丽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怎样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生生交流方式,这是一个很方便、很新颖的研究课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关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置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探索的机会和足够的合作交流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尝试书写数学日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智力的有效辅助工具,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得师生关系更为密切。数学日记篇幅短小,对二年级学生写作要求不高,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教师从中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有利于教师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二、关于本课题的界定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小学生:特指二年级的学生,我选择了自己所带的二年级两个班来进行对比试验,二(5)班作为实验班级,二(6)班不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指导方法、途径、形式、内容。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观察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孩子们对于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及感受,帮助那些懒于动笔的孩子,找到写数学日记的乐趣及成就感。
(3)行动研究法
分班(坚持让一个班的孩子写数学日记,另外一个班的孩子不写),边研究边实践,促进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
(4)经验总结法
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及具体步骤 研究时间: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提出要求。
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每周完成一至两篇的数学日记,一般为数学课内布置课外练写,教师从每周一节的思维训练课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2.确定内容。
数学日记到底写什么?这是实验班大多数孩子颇感困惑的问题。通过我向其他老师以及自己班孩子的情况分析后,我们将数学日记分为以下几类:
(1)读书笔记型。通过阅读数学历史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或有意义的问题,稍加上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反思整理型。对数学课堂中学习过程的所见所闻加以回忆,反思对所学数学知识存在的困惑;或对所经历的学习活动的叙写。一节课或一单元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本课或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3)一题多解型。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与众不同的解法或简便的的解法。例如,练习上的思考题,数学杂志上的挑战题,在做题时遇到的有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锻炼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这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实践应用型。引导学生将记录的范围拓宽,跳出课本和教室的小圈子,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升华为一种理性的思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4月: 指导写法、尝试书写:
(1)安排阅读,初步了解。最初我们从网上、报刊上找来一些优秀的学生日记,让实验班学生阅读,了解数学日记的格式与内容的选择,激发书写热情。
规定内容,学生填写。先结合当天所学内容,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3)精选示例,模仿训练。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发现学生之间写数学日记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时,安排写日记比较好的学生对那些不会写的学生进行辅导,对不会写日记的学生降低要求。
(4)书写范文,学编故事。我结合每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先编故事,读给学生听,并带领学生分析:哪些地方用了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
(5)发动家长,寻求配合。使家长了解记数学日记的意义和重要性,讲清数学日记的写作方法,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孩子。
(6)组织投稿,激发热情。组织写得好的数学日记,向《数学小灵通》、《小学数学大眼界》、《学习方法报》、《趣味数学》等报刊杂志投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1)整理和分析各类资料。(2)课题成果汇编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读书学习的时间安排:(1)2011年7月—2011年8月
吴正宪著《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2)2011年9月—2012年1月 皮亚杰著《儿童心理学》(3)2012年2月—2012年4月 孔企平著《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4)伴随整个研究过程:要经常阅读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等杂志。
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每周撰写1-2篇读书笔记,每月1篇阅读随笔或教育故事,在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5万字。建立课题档案,及时收集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2)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个案分析和1篇案例分析。
第二篇:指导中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课题研究方案
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方案
加善实验中学杜钰萱
一、教学中的问题
数学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它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数学教育改革也不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而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以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指导,完成课本习题、作业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机械地在学习。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会主动地 去归纳、总结、反思。而新课标教材不象传统教材那样系统性、逻辑性强,叙述、讲解详细。因此,就更需要学生去钻研、去挖掘,去总结、去反思,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有教好的提高。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现行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指导,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很多学生、家长是以追求考分、升入理想的高中为目标。对我们教师而言现实功利的一点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在学校的立身、职称评定、各项评优、绩效工资的考核等积累教学材料。数学逐渐变成了一门充斥着数字和符号的冰冷的学科,在学习中看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数学也因此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反思数学学习的过程,展示数学学习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在课外书写“数学日记”,1
是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究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来说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
三、对此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本课题所谓的“数学日记”,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包括数学知识的总结、数学反思、数学纠错、数学摘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文体形式的短小文字。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经验等。
多年以来,数学教育家们不断地探索数学教育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也把人的智能结构扩展成言语逻辑、视觉、肢体、音乐、交流、自知和自然观察等八个方面。
我国从一开始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就不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我国有些学校也开展了“指导小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课题”的研究,也有一些收获。
然,“数学小论文”对我们该地区生源的学生要求可能有点高,只有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四、课题实施阶段的策略
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是否成功开展,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
对“数学日记”写作的层次要求和对象特点的把握,不仅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各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之相适应,需要对“数学日记”写作的形式、难度和结果要求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水平我认为应当作如下安排:
1、提出要求。
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以了解初中“数学日记”的特点和学习撰写“数学日记”片断。这一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处于一种适应阶段,对“数学日记”的认识非常有限,此时不应马上提出“数学日记”的写作,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日记”的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索的兴趣,开展“数学日记”的片断描写,让学生写出自己平时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索的过程与感想,体验“数学日记”与自己并不远的感觉,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特点,有了上学期的“数学日记”片断训练和他们与“数学日记”写作的亲密接触,基本可以消除对“数学日记”的距离感。我认为,这个时候才是提出“数学日记”和加强“数学日记”写作训练的最好时机。因此,可在数学学习中每周完成一至两篇的数学小日记或数学小故事,一般为数学课内布置课外练写,教师从每周一节的思维训练课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2.确定内容。
“数学日记”到底写什么?我认为可以将“数学日记”分为以下
几类:
(1)阅读摘录型。通过阅读数学童话故事、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或有意义的问题,附上自己的认识或议论。
(2)回顾反思型。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所见所闻加以回顾,反思对所学数学知识存在的困惑。
(3)活动整理型。对所经历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叙写。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本课或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4)巧妙解法型。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例如,书后的思考题,奥数题,教师或家长布置的智慧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平时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发展思维,而且能够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5)实践应用型。让学生跳出书本和教室的小圈子,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的记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
3.指导写法。
(1)安排阅读,初步了解。最初我们从网上、报刊上找来一些优秀的学生日记,让实验班学生阅读,了解数学日记的格式与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撰写热情。
(2)规定内容,学生填写。先结合当天所学内容,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
(3)精选示例,模仿训练。经过一阶段的练习,我们发现学生之间撰写“数学日记”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时,安排撰写日记比较好的学生对那些不会写的学生进行辅导,让不会写日记的学生将教师所提供的例文通过改换数量、改换事件进行模仿。
(4)撰写范文,学编故事。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每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先编故事,读给学生听,并带领学生分析:哪些地方用了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还可以应用哪些数学知识、续编哪些故事情节?
(5)发动家长,寻求配合。我们通过印发《告家长书》,使家长了解记“数学日记”的意义和重要性,讲清“数学日记”的写作方法,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子女。
(6)组织投稿,激发热情。组织写得好的数学小日记和数学小故事,通过语文老师向校园杂志、南湖晚报等报刊杂志投稿。
五、预期达到的效果
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信念、挫折感和成就感,进行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交流,建立友好的师生情感。
第三篇: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范文
石羔中学课题研究交流材料
------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
教育科研的方案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也叫课题标题,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恰当地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课题的表述不管语句长短,一般要涉及研究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用语一定要准确、明白、合乎科学研究的有关规定。
2.课题提出或研究的背景
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你为什么做这项研究,要说清楚目前这一领域存在哪些问题,造成了哪些结果
3.课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专家对相同或相似课题的不同观点及研究现状等。
4.确定实验假说:
那些凭经验作出的判断在被实验和逻辑证明之前,就叫做假说。实验,就是检验假说是否成立,一个科学假说是以某种理论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者应根据假说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观察、实验、直至最终检验预想的假说。
5.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预期目标
说明该课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预期达到什么目标,突破什么问题。在较大型研究中,还须列出子课题。
6.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坚持政治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业务理论的指导。理论依据不是摘录某一论文的片段,而是通过自己对该理论的理解,说明为什么做这项研究。
7.研究的方法
围绕课题需要或阶段研究需要,采取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不论是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还是行动研究法,都应加以说明。
8.具体实施步骤
要作出课题研究的时间与进度安排,将研究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分步设计。
第一阶段,确立选题,搜集文献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修改并完善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地进行实验并验证假说。第三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推广实验经验。9.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由谁领导,由谁主持,由谁具体实施,以及保证研究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与措施是什么等。10.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研究取得成果后,用什么方式将成果反映出来,是报告、学术论文还是专著,也应具体说明。
11.经费预算及需购置的相关研究工具
列表说明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的项目及具体金额,以便得到立项主管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批准。
第四篇: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回归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新课程的理念蕴涵在课堂教学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好现象。但是,作为第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在数学教学中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却常现某些新课程理念被片面地理解,甚至是误解,从而造成一些片面的、无效的教学行为。
(一)、背景描述:
一位老师上三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使学生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巩固——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孩子们说一说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做到不重复和遗漏。
应用——超市购物(出示食品柜台,自由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二)、现象分析:
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但在实际听课中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出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符号来替代菜名);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也全是菜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由此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给数学老师带来的一个问题:即生活化的素材,怎样上出数学味来?
1、教师在备课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设情境,却忽视了“备数学”、“备学生”。过去,我们只把数学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作为备课的重点,现在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应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来引入课题?教师重视情境创设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忽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使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因此,在下大力气创设情境的同时,应该更深入地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有些现实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干扰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数学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的思想,这种模型经常是有生活原型的,但生活原型中又往往掺杂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把这些无关因素剔除,形成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内尽快地实现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对于“有效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二、概念的界定
何谓“数学化”?弗赖登塔尔认为,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简而言之,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因此在开发课程时,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地思维”。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但是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弗赖登塔尔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正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极具个性的。严密的逻辑使她精确,高度的抽象使她深邃,广泛的应用使她美丽。数学教育中要让数学的个性得到充分 3 的张扬,在小学阶段尤其要凸显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应该防止“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数学味”。尤其是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概括为:“生活问题 → 数学问题 → 数学模型→ 数学问题→ 生活问题。”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该具有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应该理解掌握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应该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应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一些非数学活动偏离了数学课的本来目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课的正常体验。我们应该克服这种倾向,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追求数学课堂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饱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聪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品出“数学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然而在强调从现实情境引入数学
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把“生活味”和“数学味”看作“数学教学”这道菜肴的两种调料的话,过去的“数学味”显然放得太多,吃起来咸得发涩、发苦,而现在我们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味”,冲淡了应有的“数学味”,味道却是如此平淡。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到底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是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现象?还是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如数学的抽象性、简洁性、严密性、精美性)?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总之,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情境,尤其是现实情境,无疑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但同时我们也应更加明确: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本质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理的、合适的情境,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数学”地理解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
2、寻找数学的渊源,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
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认为应该让数学学习回到历史的源头、思维的原点,即找寻数学的“根”,因为它是继承与创新的支点。因此在数学 5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课程内容的资源,极力追溯数学的历史,与学生一道寻找数学的渊源。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1、通过定期的、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使全体实验老师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及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应该把握的原则及其研究的方法,正确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方向,尽可能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2、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
实验对象:低、中、高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实验内容: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1、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正确方向,确定实验目标
这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和自学两种形式,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课题之研究方向、目标和具体实验方案。
2、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的摸底,通过座谈、家访、谈心、批改作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及方式、学习基础、分析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为实验教学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
1、认真设计教案。
在教案中能够体现课题对教学的要求,体现新的“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实现数学味与生活味和谐美”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好个案资料的积累
个案资料包括:(1)和老师的交流(2)作业(3)学习行为习惯(4)学习情绪(5)家长意见等。根据这些资料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做好实验课公开教学活动
为了解实验效果,不定时的举行实验课公开教学活动,目的是请老师们一起来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阶段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4、听专家讲座,学名师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实验教师观看名师的讲座或是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阶段:总结概括阶段。
1、实验老师每人上好实验汇报课。
2、实验老师写好经验交流或实验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写出研究论文。
第五篇: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2、xxx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平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平;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课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跑,我想玩,我难受„„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太单一,教学内容太乏味„„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跑步、不喜欢单一。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体育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表现你所想的,用兴趣表达心声!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特色班级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体育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体育”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动”,因为动了才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才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技能,然后再进行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唤起学生对高
技能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动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体育课有兴趣的不足50%,体育爱好的下降是来自跑步累的压力。
3、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实践。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
4、创办特色班级,组成自己班级独特的兴趣小组,用不同的体育活动表现自己班级的特色。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1、全校班级特色展示。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