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二、理论依据
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每天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还有看书、解题等等,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达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甚至还被当做处理的对象。它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事实上,就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来传达,学生如果弄不清楚,或者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方法、规律和约定,那么就无法搞清其意义,结果就引起理解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语言是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数学思维是这种文化的内在蕴藏;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所以,数学课中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表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
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
(三)、老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四)、重视训练过程中,讲究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
(五)、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说学语言。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观察法、教育调查法。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阶段性小结。将阶段性课堂教学实践个案发布在校内网或其他网上,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最后拿出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全面推广。
(三)总结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三篇;
2、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两篇以及一篇个案分析;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沁源县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诊测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加强语用教学
发展学生语言
城北小学
宋拉琴
为期两天半的沁源县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诊测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落下帷幕,我恍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收获了许多惊喜与顿悟。
二十多年的教学,我力求向40分钟要质量,力求授之以渔,让孩子们学会学习。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加强语用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性。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想象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进行语用尝试,是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呈现新词,好词,以一两个词作为重点进行了解词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反复练说,达到学生对词语的内化,积累,日复一日,积累的词语量是相当丰富的。
二、“授以渔”——为语用架桥梁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该怎么用?教师就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
1、“一课一得”即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利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后,能得到一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训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以课内为主,课内以突出段的精读,课外突出篇的训练,课内以名段为主,课外以精品为宜。
2、应有大胆尝试的勇气。考虑学生实际的同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大胆探索、边干边修正、完善。体会词义,深化理解、领悟内涵、回归文本。
三、“磨铁杵”——为语用创情境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用合适,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然运用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多法并举,才能真正内化语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他们有内容可讲,讲得规范。
1、当堂的词语运用操练,必将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大胆,大声,大方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形成自由有序的语言运用情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老师生硬的上课,严肃的批评都导致课堂的冷却,无法形成语用环境,那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了。
2、通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生活性,形象性、真实性的具体情形,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这样就越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3、重视日常交流语用的渗透。跟学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看到学生打扮特别漂亮,老师夸一夸他,下次他也懂得夸老师,夸别人了。
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沟通思想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高低。因此,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寓,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首先应抓词汇的积累,以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词汇与熟语,利于表达和使用。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书本,重在平时。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写得异常优美,好词佳句很多,如《小桥流水人家》、《草原》、《鸟的天堂》等等。我在教学中,除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知识与能力,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摘录一些佳词佳句,并能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熟记和背诵。
2、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收集、摘抄优美词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积累佳词佳句。我要求每名学生都建立摘抄本,保证每位学生每周至少能读一本书,摘录十句佳词佳句,并要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每个月,我都会组织一次评比,以奖勤促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社会是最大的学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语言,如谚语、对联、歇后语,还有简短绝妙的广告词、精炼的标语、告示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内容。我要求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学,处处学,平时注意观察,积累这些知识。春节到了,我要求学生到各家门口摘抄春联,比比谁摘抄得多,理解得扎实;梅雨季节,正是农忙时分,我让学生到田间地头,搜集整理劳动人民语言,整理成册;看电视时,我让学生注意观看广告,来开一个广告展示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积累词汇、语句要持之以恒,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鼓励学生一点一滴去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二、重视训练,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1、通过复述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是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
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人称或把文章展开、加上丰富的想象进行复述,如《草船借箭》等,在复述中采用“优生引路、中生紧跟、差生跟上”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2、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班队课上,让学生开展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相声、小品、绕口令等;在晨会课上,让学生开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举行“百科知识”竞赛,让学生介绍生活小常识,进行专题辩论、背诵格言和诗文等;在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都会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前边来演说,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3、在平时的字、词、句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应抓词、句的训练,从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做起。我的做法是:(1)抓一词多用,如“骄傲”一词,通过反复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的两个不同的意思,即一是自豪、一是自以了不起,看不起人;(2)利用一句话,让学生采用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等多种形式反复说,使学生懂得了同一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如“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一句,让学生分别变成把字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4、纠正语病。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如有的学生一张口“嗯”、“啊”不断。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词语不丰富,逻辑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口语表达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与学生交谈还是上课都要做到口齿清晰,用词不达意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以自身去感染学生。另外对学生的语病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第四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总结
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继续积极查找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进行摘录。继续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等著作,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首先我们在课堂中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其次,倡导互助互爱的生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了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还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更要真诚地给予一定的帮助。
令外在我们的实验中,教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起在数学课堂中说的欲望和信心,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指导方法,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1、教师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了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所以课题组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训练了数学语言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说。
(1)教师或学生示范,多名学生模仿着说。
(2)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
(3)教师或学生发问,同学们抢答。
(4)同桌互说。
(5)内讨论交流
(6)全班汇报交流。
这样在每节课中让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
3、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的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有关。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做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在方程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根据。
在方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说出解方程过程中每一步的根据,说出列方程的依据,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性质、定义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地说
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1)语言激励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语言激励,如“你太棒了;逻辑非常清晰;语言精而准;说得太精当了;描述得太完整了,太形象;非常善于总结;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等等。
(2)个人加分
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对于大胆质疑,大胆解疑的同学重分奖励。凡是回答问题特别精彩的也给予重分奖励。
(3)小组加分
每节课小组内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且被老师叫到的同学加1分。激励同学积极思考,积极举手。
(4)阶段性评价
为更持久地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奖励。我们采用一周一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老师总结评价。对表现好的小奖励标志或本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取得的成绩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班大部分同学能独立的比较顺畅的分析解题思路,能够说出解题的依据。一半的同学能说出公式的推导等。
五、存在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数学课上的发言还是出现“挤牙膏”的现象,一些学生还是不能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发言不是很积极,有些同学有时即使会也不举手。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之畅所欲言!
第五篇: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与认识
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道德责任心。其中,道德责任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不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的教育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责任心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
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渗透性原则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就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3.实践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⑴ 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⑵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⑶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⑷ 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研究方法
(1)讨论理解法
: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背诵古诗文,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 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
行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