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辽宁省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适用于辽宁省境内所有普通高中。
第3条 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由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负责,以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第4条 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实施电子化管理,全省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第二章 入学和注册
第5条 初中毕业生须持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批准、普通高中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开学后两周内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因故不能如期办理入学手续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持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办理入学手续。学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学校将学生名单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取得学籍,市教育行政部门再将学生名单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6条 新生入学后,经学校复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学籍。1.弄虚作假冒名顶替;2.已被其他学校录取;3.高中阶段在籍或已毕业。
第7条 严格控制班额。班额一般为42-46人,不得超56人。第三章 转学
第8条 因户籍迁移外省、市、县或我省、市、县的学生可予转学。
第9条 转到外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由原就读学校出具“转学证明”、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厅备案。转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或家长持原就读学校出具的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转学证明”与转入地户籍迁入证明,到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入手续,经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并安排学校,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10条 学生休学期间不予转学。
第11条 学生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第12条 从国外转回来的学生,由户籍所在地的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外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做相应认定,安排学校就读。
第13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第四章 借读
第14条 借读是指学生父母双方因公出国工作、从事野外或流动性工作、支援边疆、服役等特殊情况,学生频随父母跨省、市、县到其他学校临时学习。
第15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所在单位和学籍所在学校证明及学籍所在学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向同级别学校提出借读申请,经借读学校和借读学校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予借读。借读学生不得变更就读年级,借读学生学籍保留在原学校。
第16条 借读学生在借读期间的成绩和表现,由接收借读学生的学校考核,并由借出和借入的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盖章后,提供给学生学籍所在学校。本省内借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由接收借读学生的学校填写。省外借读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由借出学校提供成绩单和综合素质鉴定。借读学生的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由学籍所在学校发放。第五章 休学、复学
第17条 学生因伤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可以休学。
第18条 因伤病休学的,须由学生本人向学校提出书面休学申请,提交县区级(含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学校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发给休学证明。
第19条 学生休学期限为1学年,连续休学最多不超过2年。
第20条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伤病休学须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批准,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复学。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就读。
学生休学期满不能复学的,须在休学期满前二周,向学校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继续休学。连续休学二年以上,若无特殊情况,学籍予以取消。
第21条 学生因故死亡,学校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由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注销学籍,报省教育厅备案。第六章 退学
第22条 学生因患不可治愈的重症或患慢性疾病长期休学,不能坚持正常学习(须有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智力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学生出国定居(须凭学生木人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可以退学。
第23条 学生或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予以退学。
第24条 自动退学。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6周或累计旷课8周及以上,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者,经学校报请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按自动退学处埋。
第25条 按规定退学的学生,学校不退学费。第七章 留级、跳级
第26条 我省普通高中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不存在留级与跳级。第八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27条 学生修业期满,修满《辽宁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规定的144学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评定为合格,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均评定为C等级(含C等级)以上,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省教育厅统一制作、市教育局验印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丢失只予补发一次,收职工本费。
第28条 学生修业期满,未修满《辽宁省普通高申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规定的最低144学分,或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有一项评定为不合格及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有一项评定为D等级,不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29条 学生在校学习一年以上退学的,由学校出具就读证明。第九章 奖励、处分
第30条 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应予公示,并记入学生档案。
第31条 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及治安管理法规的学生,应给予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六种。学生在校期间被司法部门判刑、劳动管教,或在留校察看期间,有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32条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恰当。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结论要同学生本人及家长见面。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给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须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开除学籍处分,除上述手续外,还须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33条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学生在1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1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和决定处分的权限相同。
已撤销的处分不进入学生档案。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不予毕业,发给肄业证书。第十章 管理权限
第34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提供学籍管理网络平台,检查、指导市实施学籍管理工作,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学籍管理工作,县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学籍管理,学校负责学生档案材料的建立、审核和管理。
第35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配备学籍管理专职人员和学籍管理专用设备。第十一章 附则
第36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37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辽宁省教育厅。
第38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39条 1997年省教委颁发的《辽宁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辽教委字[1997]33号)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废止。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的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普通高中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区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等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
第三条 各市(地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四条 普通高中应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及其配套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普通高中的学生档案,在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所在学校负责管理。学校应实事求是地在档案里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为高校招生、军队征兵、社会招工等提供参考。
二、入学、注册
第五条 初中毕业生入学(除按规定保送者外)必须参加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中招生考试,符合录取条件者,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录取学校向学生发给录取通知书。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须持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时间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取得学籍。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擅自录取者,市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承认其学籍。
第六条 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者,学生及其监护人可向录取学校申请延期注册,录取学校可保留其入学资格。对开学后两周内不到校注册,也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者,录取学校应主动查明原因,作出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理。录取学校要将处理结果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知学生及其监护人。
第七条 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因死亡、失踪或被刑事拘留,录取学校应主动了解情况,作出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理。保留入学资格最长时限为一年。学校要将处理结果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知学生监护人。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经查证核实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籍,并令其离校:
1、采取非法手段(如考试作弊、阅卷作弊及伪造证件、冒名顶替等)骗取入学资格者;
2、违反招生规定,擅自招收入学者;
3、新生入学体检发现患有严重疾病,不宜参加集体学习、生活,并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证明一年以内不能治愈者。
第九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按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一人一档的学籍档案材料应包括高中招生考试报考材料、普通高中报名录取登记表、录取通知书、学籍登记卡(一式两份)、学生手册(市教育局统一负责制)、奖罚记录材料、其他需要存入学生档案的材料(休学、复学、转学、借读等相关材料),并及时将新生花名册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普通高中的学籍管理统一编制学籍号,学籍号有11位数字,第一、二数字是市代码,与广西高考使用的市代码相同;第三、四位数字是高中学校代码,由市教育局确定;第五、六位数字是年级代码,2006年高中入学新生用06为代码,依此类推;第七、八位数字是班级代码,表示第几班;第九、十位数字是学生代码,表示坐位号;第十一位数字是性别代码,男生用1表示,女生用2表示。例如,01030608451,表示南宁市三中06级8班45号男生。
三、评价
第十一条 普通高中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主自治区的要求,组织对在校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进入课程改革的高中学校 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治区关于高中在校生实施课程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分别作出学期、学年和高中毕业生的综合性评语及综合素质等级评价。
综合性评语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给予整体描述,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既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成绩,又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综合素质等级评价要分别用A、B、C、D四个等级呈现出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表现很好的,评为A等;表现好的,评为B等;表现一般的,评为C等;表现不好的,评为D等。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各等级的具体比例。
第十二条 普通高中学校必须组织对在校生进行学业成绩评价。按照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凡取得学籍的高中在校生必须参加自治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政治、信息技术等十门课程,由自治区会考办组织。考查科目为:劳动技术、体育和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由各市会考办组织。学生的体育成绩,由学校根据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及体育达标情况综合评定。
学科成绩按照参加自治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采用等第制呈现,等第标准由自治区会考办统一划定。各科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第,D等为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绩只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第。
第十三条 学生对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不满意者,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以参加重考,可以以最好的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第十四条 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考试、考核,须事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第十五条 凡擅自缺考或考试、考核作弊者,该生该学科的学业考试、考核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旷考”或“作弊”字样)。学校应视情节轻重以及本人对错误的认识,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要求补考者,经学校批准,可以参加补考。
第十六条 对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任课教师推荐,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提前参加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四、升级、留级、跳级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学业成绩,确定学生的升级、跳级、留级、跟班试读。
第十八条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在学科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即使某些学科成绩不符合升级要求,本人要求升级的,经学校审查批准,可准予升级。
第十九条 学生的学习业绩特别优异,能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的学力程度,由任课教师推荐,学生及其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审查批准,可准予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二十条 普通高中实行留级制度。必修科目中,经补考,仍有二科会考成绩不及格者,学校视情况可予以留级或跟班试读。
严格控制留级学生数量,具体留级比例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三年级学生一律不得留级。
五、毕业、结业、肄业
第二十一条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参加自治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达到毕业标准,综合素质评价、体育科学业成绩达到合格标准者(批准体育科免修者除外),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经市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 经参加自治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补考,而未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学校可先发给高中结业证书。待其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的补考,达到了毕业标准后,学校可以为其换发高中毕业证书。毕业时间从换发高中毕业证书时算起。
第二十三条 毕业年级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1、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者;
2、学生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尚未撤销者。
第二十四条 因病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学,修业期未满,由学校注明实际修业时间,发给肄业证明。
六、休学、复学
第二十五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休学,并发给休学证书:
1、因伤病需长期(三个月以上)治疗,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具有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证明者;
2、患传染性疾病未愈,不适宜参加集体学习、生活者;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休学,由学生提出申请,监护人签署意见,交验有关单位证明,报学校批准。休学时间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续办申请休学手续,并经学校批准。连续休学(连同第一次休学累计)一般不超过两年。
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有特殊情况要求休学者,需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符合复学条件的,应及时凭休学证书和有关证明申请复学,学校根据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的要求,安排在适当年级就读。
七、转学、退学
第二十八条 普通高中学生因正当理由需要转学者,由学生及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转入学校的主管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转学。转学学生的学籍号由转入学校根据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重新调整。
第二十九条 普通高中学生异地转学,由学生及其监护人持转出学校同意的证明,及原地高中毕业会考办公室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先自行联系相对应的转入学校,持转入学校同意接收的证明,经转入学校主管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方可入学。
第三十条 普通高中学生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经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应准予转学。
高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
学生休学期间不能转学。
第三十一条 学校对转入学生的转学证书和转出学生的转学证书存根,每学期应整理成册,并列档保存。有并名单要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应予以退学:
1、休学期满,无其他特殊原因,在1个月内不办理复学或延长休学手续者;
2、连续休学两年,期满而不能复学者;
3、在一学期内,无故旷课累计超过40节者;
退学由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并书面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如有特殊情况要求继续学习者,由学生及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校务会议研究,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学生退学应按规定办理退学手续;擅自退学者,学校应及时书面通知其监护人。
第三十四条 成年学生自己要求退学,必须有正当理由并提出书面申请,经劝阻仍坚持退学者,可准予退学。未成年学生自己要求退学,必须由其本人及其监护人共同提出申请。
学生退学后,要求重新回学校学习的,学校无特殊理由,一般应准予重新回学校学习。
学校应将学生退学和重新回学校学习的情况,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八、奖励、处分
第三十五条 对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六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有改下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小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的处分。
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对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由政教处先告知补处分学生,由校长在校内公布。
第三十七条 开除违纪学生学籍要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学校提出报告,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通知家长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学生留校察看的时间,可根据其错误程度,定为半年或一年。在留校察看期间确巳改正错误的,经师生评议,由学校通报撤销处分;如一年内仍无悔改表现,应由学校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予以开除学籍。
第三十九条 学生受记大过及以下处分的,在一学期内,经师生评议,确巳改正错误,应及时撤销处分;一学期内仍不改正者,将处分决定记入学生档案。
第四十条 学生如触犯刑律,被依法判刑或劳动教养的,应同时开除学籍。
九、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施行。此前关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的各种规定,若与本《规定》不符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异议,可向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申诉。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合肥市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合肥市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一、入学
第一条 经市教育局批准,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凭录取学校颁发的入学录取通知书报到入学。
任何学校不准私自招收新生,不准接收已被其它学校录取的新生。
新生应按时报到入学。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必须在开学一周内申述理由,并持相关证明材料,向录取学校请假并办理准假手续。无故一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对被取消入学资格的新生,各校要在开学一个月内报市教育局备案、除名。
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按招生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核,发现德、智、体等方面不符合条件以及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应报市教育局取消入学资格。第三条 各学校须在新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按规定的时间凭新生录取花名册建立新生学籍。由市教育局统一编列学号,方为取得正式学籍。
第四条 未报到入学的新生,因病确须休学治疗者,按休学规定办理,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因家长工作异地调动或其它原因户口迁出我市的,家长或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凭户口簿、家长调动关系证明材料,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将该生录取通知书和有关材料,发往转入地的市或县教育主管部门,由转入地安排入学。
凡户口不在我市,因特殊情况,家长和学生申请要求在我市借读高中的,需经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招生办公室审查批准。经批准参加中考,并达到我市高中录取分数线的新生作为“借读生”。
第五条 班级学额应不超过60人(包括留级、转入和复学生)。
二、考试
第六条 学校要按课程计划要求全面考核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七条 改进考试方法,减少考试次数。毕业会考,由省统一组织进行。经省教育厅审批,学校可自行组织毕业会考。
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学生体格检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康档案。第八条 文化课考试成绩一般实行百分制,考查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每学期的各科成绩按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平均计算。学期成绩不及格的,于下学期开学前进行补考。学年成绩,会考学科以会考成绩为准,非会考学科按上、下两学期成绩平均计算。毕业会考学科不及格的,按照省教育厅毕业会考补考统一要求进行。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考试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三、休学、复学、退学、转学
第九条 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休学的,需持有关证明材料向学校申请。属因病休学的,须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并附医药费发票,由学校发给休学证书,并报市教育局备案,休学时间一般为一年。因病尚未痊愈,可继续休学一年。高中阶段休学不得超过两次。毕业班学生休学要从严掌握。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得报考高一年级学校或转入他校。学生在一学期内,因病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时间连续超过两个月,跟班学习有困难,可根据学生意愿给予休学、留级或退学。
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旷课累计达一个月以上者可视为自动退学。
第十条 休学期满后,须及时申请复学。因病休学期满复学,须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复学后编入相应年级。到期不办理复学手续,作自动退学处理。
第十一条 转学须在新学期开学前进行,学期中一般不予办理。外地学生因家长工作调入或其他原因,户口迁入我市要求转入我市就读的,需持家长调动关系证明材料、户口簿,转学证(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签章)、升学志愿表、学籍表,到市教育局办理转学手续。市教育局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有关学校录取分数线和班学额情况,相对就近安排入学。转入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转学证件、户籍证件和家长单位证明,由教导处审核,编入相衔接的年级学习。
转入民办学校的学生,只须持转学证、学生学籍表及会考成绩证明。
凡符合转入学籍的学生,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凡不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或转学证件、转学手续不齐全的学生,学校不得擅自接收。
在外地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要求转入我市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在我市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班学额未满的前提下,入学成绩还须达到我市当年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户口在我市,而在外地借读要求回我市就读的学生,除上述转学所需证件外,还须持原就读地学校的初中毕业证书。
第十二条 各校应在每年的高
一、高二和高三毕业会考报名之前,分别进行毕业会考报名的学籍和户口资格审查。
凡入学时户口在我市,后随家长调动或其他原因将户口迁出的,学校应通知家长和学生办理转学手续。户口迁出我市的学生应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毕业会考。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在我市继续就读的,家长和学生须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后,报经市教育局批准。第十三条 本市内学生原则不转学。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学的,可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报经市教育局批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间不得互转,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间不得互转。学生经考核确有特长的可申请转入特色、综合高中。
第十四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类学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不得转入全日制普通高中。
第十五条 休学、复学、转学(转入和转出)学生,学校应于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填写“学籍变更表”报市教育局。
四、升学、留级、毕业、结业
第十六条 学生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经考试确实达到高一年级水平者,由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学校批准,准予跳级。跳级学生需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十七条 经学生本人申请,学校批准提前报考高一级学校(本科)并被录取的学生或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被高一级(本科)学校录取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学校可将该生在校最后学年成绩或毕业会考成绩报市教育局审核,报经省教育厅批准,提前发给毕业证书。
第十八条 学生凡学年成绩不及格的学科均应补考,补考后学科仍有不及格,准予留级,学校要从严控制。
高中阶段留级不得超过两次,毕业年级学生不得留级。
第十九条 学生毕业要从严掌握。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考查合格,毕业会考考试及考查各科成绩均合格,体育达到毕业会考合格标准的学生,应准予按时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毕业证书须盖校长签字章,骑缝加盖学校公章;毕业证书由市教育局审查,省教育厅验印。毕业证书遗失,除因出国需要可申请补发外,一律不予补发。遗失普通高中毕业证书者,应及时向毕业学校报告,并在市级以上党报(含市级报纸)声明证书遗失作废。遗失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如确需高中毕业学历证明,可通过毕业学校向市教育局申请,市教育局将根据学校提供的登报声明、学校证明和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存根复印件,经审核后补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历证明书》(《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历证明书》与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对修业期满不予毕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明书,不得留级重读。
对修业期满两年以上而未满三学年的高中学生(含退学和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一般不得复学。
五、奖励、处分
第二十条 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发给奖状,以资鼓励。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守则和有关考试守则,视其情节轻重和本人对错误的态度,分别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以一年为限)、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对违法犯罪的学生,由司法机关处理。
对学生的处分,由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提出,经教导处或政教处审查属实后,报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属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由校长批准公布;属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报经市教育局批准,由所在学校校长公布。
受处分的学生经过教育改正了错误或有显著进步者,应由班主任提出,经班级评议、学校批准,及时或提前撤销处分。对受处分学生的改过表现,应予鼓励。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一般不予撤销。
对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学生,学校须开除其学籍,并报市教育局备案、除名。第二十二条 学生受奖励、处分和撤销处分,都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学籍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档案包括:毕业登记表、学籍表和健康检查表等。第二十四条 学校永久保存档案有:新生录取花名册、升学志愿表、毕业证书存根、毕业会考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学籍变更表等。
第二十五条 转学生的学籍档案,转出学校应及时复制并加盖公章后邮寄或密封,由学生本人自带转入学校。
第二十六条 学籍档案实行合肥市全日制普通高中统一表式。
第二十七条 凡弄虚作假,乱开转学证、假学籍证明、假毕业会考成绩证明、假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证明、涂改学籍档案的,对直接责任人应给予纪律处分,违法者要依法惩处。
七、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合肥市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含参照普通高中招生的职业类学校综合高中班)。各县教育局要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定期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第二十九条 学生例外死亡,市区学校和三县教育局应及时向市教育局写出书面报告。第三十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于市教育局。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执行,原《合肥市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厦门市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
厦门市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开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福建省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及我市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高中部(以下简称“普通高中”)。
第三条 本办法按学校管理的隶属关系,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实施。各校教务处应有一位主任分管此项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学籍管理员主办日常的学籍管理和质量分析事务。学校的其他部门以及年段长、班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积极配合,共同执行。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必须参加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考试(或市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学校组织的招生考试),按照当年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招生政策规范录取。录取名单须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验印后方可生效。
学校不得拒收符合录取条件,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学生入学。
第五条 普通高中的设班计划和招生人数,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中的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班,不超过20个班。实际班生总数不得超过54人。
第六条 凡被录取的新生,须凭入学通知书和有关证件,在规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 者,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下同)应向学校书面申请延期注册,经同意后,学校可保留其入学资格,对开学后两周内不到学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者,招生学校应查明原因,作出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理。对取消入学资格的,学校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送交未报到名册。
因病须休学治疗的新生,按休学规定办理。经批准后,可保留其入学资格一年。
第七条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工作或者居住但户籍不在我市的流动人口子女,已随父母在我市接受初中阶段教育且取得初中学籍的,要求在我市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可允许其参加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具体招生办法依据当年市教育局的招生文件执行。
第八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及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要求在我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可参加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我市各级普通高中就学,可获得学籍。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华侨以及外籍学生非本市初中毕业,高中阶段确需到我市就读的,可申请就读职业类学校和普通高中。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华侨及外籍学生申请在厦就读普通高中,应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本:
1.市侨办或外办的介绍信及复印件;
2.学生本人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护照(经核查后留复印件);
3.我市公安部门(暂住地派出所)签发的学生本人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本市暂住证明及复印件;
4.监护人拟写的负责该生教育、生活管理的保证书; 5.初中学历的相关证明及学生本人的学籍材料(非起始年段);
6.因特殊情况,申请入学学生在厦无法由直系亲属当监护人而委托他人的,应出示公证书。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提供完整后填写《境外学生借读申请表》(附表4),经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入学资格后指导家长自行联系学校,由学校研究同意后,办理入学手续。具体流程:①市侨办或外办开具介绍信②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入学材料③指导家长自行联系学校,接收校同意并盖章④接收校为区属学校的,《境外学生借读申请表》须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备案⑤将办理完整手续的表格回送一份到各盖章单位备案。
持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胞子女因家长在厦门市购臵房产、投资或受聘于在厦企业及其他特殊原因申请在厦就读普通高中,应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本:
1.市台办签署意见并盖章的《台湾学生借读申请表》(附表5)一式四份;
2.学生本人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经核查后留复印件);
3.我市公安部门(暂住地派出所)签发的学生本人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本市暂住证明及复印件;
4.监护人拟写的负责该生教育、生活管理的保证书; 5.初中学历的相关证明及学生本人的学籍材料(非起始年段)。
6.因特殊情况,申请入学学生在厦无法由直系亲属当监护人而委托他人的,应出示公证书。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经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入学资格后指导家长自行联系学校,由学校研究同意后,办理入学手续。
具体流程:①到市台办填写《台湾学生借读申请表》(一式四份),由市台办签署意见并盖章②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入学材料③指导家长自行联系学校,接收校同意并盖章④接收校为区属学校的,《台湾学生借读申请表》须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备案⑤将办理完整手续的表格回送一份到各盖章单位备案。
获得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学,并可获得学籍。
在我市就读的港、澳、台、侨及外籍学生可参加我省组织的高中会考,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可按规定发给相关证明,符合毕(结)业条件,发给本校毕(结)业证书。
第九条 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应在开学后15天内编制新生花名册(附表1)、新生未报到名册(附表2)、高中学生增减情况登记表(附表3)和电子学籍注册学生名单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教育行政部门须对照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验印的录取名单,对新生花名册进行验核后加盖“学籍管理专用章”。各校未报到名册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市局直属校直接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十条 学校不得接收寄读生或旁听生,学校有责任告知家长由此引起的学籍、会考报考、高考报考等方面的问题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自行负责。
第三章 考勤与评价
第十一条 学校对学生上课、实验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班会、校会和课外活动等统一规定的活动,实行考勤制度。有正当理由不能参加的,必须事先书面请假,并经家长、班主任签字;不请假或超过请假期限的,均按旷课处理。对无故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家访,与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加以教育。
第十二条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业成绩(含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模块学习及学业基础会考成绩,下同)两个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按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试行)》有关规定执行。评价情况应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和学籍档案。
外国学生免修思想政治课。
第十三条 学科学业成绩的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可实行考试,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百分制。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美术、音乐)、通用技术实践操作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等可实行考查。考查成绩原则上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学校可依据课堂表现、课内外作业、周(日)记、提问、实验操作、书面测验、作品展示、朗读、背诵等方式综合评定。
学校对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考核要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第十四条 普通高中实行学业基础会考制度,学校按有关规定组织学生参加学业基础会考,并将学生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入学籍档案(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
第十五条 学生因模块学习评价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重考或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核,重考合格后可获得学分;重考仍不合格的,允许重修,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级的模块考试,或改修其他模块(必修模块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模块不能放弃)。重修要在接到必修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的一学年内完成。
对参加省级学业基础会考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可允许其在校期间多次参加重考,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学科学业成绩,决定学生的升级、留级、毕业或结业。
第十七条 学生因故不能参加学科学业考核,须事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凡擅自缺考或考试、考查作弊者,该生该模块的考试成绩以零分计(注明“旷考”或“作弊”字样)。学校应视情节轻重以及本人对错误的认识,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要求重考者,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后,可参加重考。
第十八条 在高中学习期间,凡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含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或同意组织的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学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免修相应学科必修模块的部分或全部课程,其获奖学科可免于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载为A等级。
学生申请免考时,应填写《厦门市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免考申请表》(附表6),提供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经教育行政部门和我市会考部门核准,报省会考办备案。
第四章 升级与留级
第十九条 学生在学年总评中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且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符合升级条件者,准予升级。
第二十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并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经学校审查批准,即使模块考试成绩不符合升级要求,本人要求升级的,也可准予升级。第二十一条 确因学习困难无法跟班学习,且在同一学年内经重考,仍有三个以上必修科目所有必修模块学习评价都不合格的学生,可向学校提出留级申请,经学校批准,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予以留级。
学校应严格控制留级学生数量。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实行留级制度有困难的学校,可允许学生带科升级。高三年级的学生一律不得留级。
第五章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二条 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必须休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向学校提出休学的书面申请(附表7),出具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包括学生病历、疾病证明书、疾病检验报告及医疗收费发票等)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办理休学手续。
学生因病休学,疾病情况必须记入学籍卡片,并由学校在学生报考高一级学校时,如实填写体检表中“既往病史”栏目。
第二十三条 学生在一学期内累计请假(包括病假、事假)时间超过八周以上仍不能到校上课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患有传染病或患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其不能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第二十四条 学生因出国探亲、出国定居或出国(出境)留学,应向学校出具学生本人的出国签证、护照、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书面的出国(出境)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或休学手续。办理休学的,经学校审核,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休学的,可保留其学籍一年。学籍保留期满一年后,未能回校就读的,可由家长申请复学后继续办理休学,经学校同意,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继续休学一年。学生的有关材料(含签证、护照、户口簿的复印件等)由学校保存备查。
凡经同意办理休学手续保留学籍的出国(出境)留学生,在学籍保留期间,需回原校就读的,应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本人的成绩和实际情况予以安排。学籍保留期满,未回校就读的,可按自动退学处理。第二十五条 高三年级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办理休学手续。如遇特殊情况,确有正当理由必须休学的,可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出具有效证明,经学校审核同意,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休学。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以一年为期。因病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须在休学期满前15天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向学校申请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经学校同意,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继续休学一年。
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休学两年,休学两年仍不能复学者,应办理退学手续,填写《普通高中学生退学登记表》(附表11)。
第二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时,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申请复学。因病休学的学生,须持休学证明和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出具的康复证明,及时到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复学的学生,编入休学时的年级就学,也可根据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力,编入原年级就读。
第六章 转学与退学
第二十八条
学生因家庭居住地由外省、市、县迁入我市,且户籍已迁入居住地确须转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双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我市同一辖区内普通高中之间以及本市不同辖区非同级普通高中之间原则上不允许转学。若因特殊原因确须转学的,该生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拟接收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并通过学校的转学水平测试,达到接收条件,由转入校报教育行政部门及市教育局核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入学。
跨省、市、县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执行同级互转的原则。外地高中学生要求转入我市省一级达标高中,必须提供原就读校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原就读学校确系当地省一级达标高中(或重点中学)证明,经测试合格,由转入校向教育行政部门及市教育局提交书面报告(附表10),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十九条 办理转学手续须提供以下有关证明材料: 1.转学申请表(附表8)一式四份或一式五份(转出、转入学校、双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市教育局各一份);
2.我市常住户籍本原件和复印件;3.转出学校开具的转学证明(附表9);4.学生学籍卡片(含已学模块学分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机构盖章确认的高中新生入学录取登记表;6.学生就学期间重读、休学等情况的证明材料(须由转出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三十条 转入学校不得无故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因班生数原因无法接纳的,应报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在未落实转入学校之前,转出学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其转学,如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责任。转入学校接收转学生后应将转学证明回执交回该生原就读学校存档。
第三十一条 普通高中学生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经转入学校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中应准予转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我市普通高中,民办学校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我市公办学校。
第三十二条 转学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开学后两周内办理,学期中途一般不予转学。高三年级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和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学生转学,转入学校应将其编入转出时的所在年级。
第三十三条
学生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症或患严重的传染疾病已休学两年,不能坚持或不宜继续在校学习(须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学生出国定居或出国(出境)留学(须凭学生本人出国签证复印件、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经司法部门判刑或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等特殊原因要求退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填写《普通高中学生退学登记表》(附表11),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准予退学。
第三十四条
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无故旷课超过8周或累计旷课10周及以上,其间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后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 手续的,经学校填写《普通高中学生退学登记表》(附表11),报请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按自动退学处理。
退学一年后,学生要求重新回学校学习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即可准予重新回学校学习。
第七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五条 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育锻炼及参加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表彰和奖励可采取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第三十六条 对学生的表彰、奖励,应按校务公开规定实施。其中发给奖状、授予荣誉称号的,需经学生民主评议推选,学校行政会议或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签署,并在学校张榜公示。
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入学校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三十七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应以教育为主,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处分要慎重。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经反复教育仍不改正的学生,视其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及对待错误的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纪律处分。
第三十八条 对学生的处分,由班主任及年段长提出,经政教(德育)处会同有关人员调查核实,并在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申报。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须经学校行政会议或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签署,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除上述程序外,还须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结论要同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见面。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应在接到处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 9 进行复议,并在接到学生及家长申诉后20个工作日内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学校及申诉人。
第三十九条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学生经一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一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并有显著进步者,由本人提出申请,可撤消其处分,撤消处分的权限和决定处分的权限相同。
已撤消的处分不进入学生档案。留校察看处分未撤消者及高三年最后一学期受留校察看处分的,不予毕业,只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条 对少数有严重不良行为或有违法行为的学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有正当理由并在专门教育学校表现好的学生可申请回原学校或转到其他学校学习。
第四十一条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即视为自动丧失学籍。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学籍。
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让其继续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解除劳动教养或刑满后需恢复学业的未成年学生,由家长及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
第八章 毕业与结业
第四十二条 高中修业期为三年。学生修业期满,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以上;参加并全部通过规定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综合素质评价总评达到合格者,准予毕业。
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对准予毕业的学生,由学校编制毕业生花名册(附表12),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验印后发给毕业证书。毕业证书须由校长签章,加盖学校公章及教育行政部门毕业证书专用章后生效。学校应及时将学生的毕业情况载入学籍卡片,永久保存。
毕业证书编号由十二位数组成:从左至右1到4位表示毕业;5至8位表示由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学校代号,9-12位表示毕业生顺序代号。
毕业证书验印时需提供下列文本:
1.厦门市高中会考办签章确认的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成绩册,一式两份,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各一份。
2.毕业生花名册(附表12,即毕业相册)。
3.发给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名册(附表13),一式三份,由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学籍管理专用章后存档,一份区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送交市教育局备案,一份学校留存(市局直属校直接交市教育局备案)
达不到规定毕业条件,又不符合留级条件的,由学校发给结业证明书(附表14)。结业证书编号由十位个数字组成:从左至右1到4位表示结业;5至8位表示由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学校代号,第9-10位表示结业生顺序代号。学校编制发给结业(肄业)证书的学生名册(附表15),送交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结业的学生在离校后两年内,参加原学籍学校组织的学科学业成绩考核,获得规定的毕业学分;或参加学业基础会考后合格,符合毕业标准的,由原学籍学校与应届毕业生一起编制名册,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发给毕业证书并收回结业证书,毕业时间为换发毕业证书的时间。
第四十四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及华侨子女、外国学生未按计划完成全部学业者,学校可发给写实性学习证明。
第四十五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总评不合格的,不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六条 学生毕业证书遗失的,一律不补发毕业证书,由毕业学校发给学历证明(附表16),经教育行政部门验印后生效,学历证明原则上只能补发一次。
申请学历证明流程:
1.学生在本地主流报纸上刊登毕业证书遗失声明; 2.学生向毕业学校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办理学历证明;
3.学校验核后持学生的学历证明和一份刊登有毕业证书遗失 声明的本地报纸到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第四十七条 学生未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或属于本办法中所规定的退学学生,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习年限,发给相应肄业证明,并在证明上注明肄业时间。
第九章 学籍档案管理
第四十八条 学校学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用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各校应按规定及时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联网报送数据。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学生学籍档案资料应齐全、规范、准确。
第四十九条 学生注册后由教务处报教育行政部门编列学号,设立学籍卡片(附表17),永久保存。学生学号用十位数编列:从左到右的头两位数表示入学;第三、四位表示学校校址所在地的县(市、区)编号;第五、六位表示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代号;最后四位数表示由学校所确定的学生顺序代号。高中学生的学号应前冠“G”字母,学生休学、复学、转学学号保持不变,直至毕业。学籍卡上应注明学生身份证号。
省外转入的学生,由学校报教育行政部门重新编排学号。第五十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及学籍管理制度,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学校学籍档案应包括:(1)高中新生花名册;(2)基层报表;(3)学生学籍卡片;(4)在校生分班名册;(5)高中毕(结)业生花名册;(6)高中学生增减情况登记表;(7)转学及学历证明存根及相关凭证资料;(8)学生奖励处分材料。
第五十一条 学校应将新生花名册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籍变动情况及时整理成册,归档保存,并于新学期开学后15天内汇总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生入学情况学年统计应与教育统计工作要求一致,同步进行。
转学学生的学籍卡由转出学校复制一份留存,并将原件和学生个人学籍档案邮寄至转入学校,或根据学生家长申请经密封后由学生家长自带送达转入学校。转入学校应及时将转学证明回执寄回转出学校存档。第五十二条 凡违反本办法,在开具转学证明和发放毕业(结业)证书上弄虚作假、涂改学籍档案、无正当理由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或违反规定强迫学生转学、退学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视其情节轻重对学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一个月之后执行。此前下发的学籍管理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厦门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严肃学校纪律,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大力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由学年学时制向学分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校系统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学生学籍是指学生在学期间享受国家规定待遇的一种资格,其效力开始于教育行政部门所确认的学生取得学籍的日期,结束于学生毕业、结业、肆业的日期。学生必须具有学籍,方能取得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三条 学生受取消学籍处理后,其学籍无效。
第二章
入学和注册
第四条
凡按统一招生规定,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办公室批准被我校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到指定的分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须向学校书面提交申请延期报到注册,无正当理由,学校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
招生工作一结束,各分校应按省校当年或相关的注册文件,按时完成省校要求各项注册工作,方可取得学籍。
第六条
凡注册的在籍学生,由各分校建立学籍档案。学籍档案的内容包括新生录取材料(含入学报名表、初中毕业证复印件和录取通知书)、学籍卡(含学生成绩表)。学生的学籍档案由学生所就读的分校统一由专人进行管理,学生转学学籍档案随转。
第七条
新生注册后发给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技术学校统一印制的学生证,以证明学生身份。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须持学生证按时回校办理学期注册手续,学校应在学生证上加盖注册章。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者,作自动退学处理。学生证丢失,必须申请补办学生证。
第八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如发现在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由分校上报省电校批准,并由省校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取消其学籍。
第九条
在籍学生不得报考其他学校。但可按有关规定参加招工、招干考试或服兵役及就业单位的聘任。
第三章
成绩考核
第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各分校要按其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德、智、体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十一条
学生的操行考核,主要时考核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学习目的和态度、劳动和集体观念、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等方面的表现。各教学班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学年鉴定;毕业前夕,要进行毕业鉴定。学年鉴定和毕业鉴定,先由学生写出个人总结,经教学班同学集体评论后,再由班主任写出评语。毕业鉴定还须所属分校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
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主要考核其体质锻炼、体育课、讲究卫生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身体素质的考核应作为学年鉴定和毕业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严格有效的方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对技能的运用能力,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考试的课程门数和考核标准、成绩评定办法按该年级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取得单科合格证的课程,与现修业课程相同的可申请免修(免考)。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凡考试中有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行为者及其中协同者该成绩以“△”记载。作弊累计两次者,开除学籍;如考生由他人代表代替他人考试的,与场外人员或考场工作人员串通舞弊的,不服从监考工作人员管理,严重扰乱考场纪律的,该科成绩作“△”记载,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四章
转学、转专业
第十六条
从外省转入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及各分校的学生,如有正当原因要求转学,由学生本人填写《转学申请表》和提出申请,经原就读学校同意,并由省内接收学校决定是否接收;接收学校接收转学学生后,须将《转学申请表》及有关材料报经省校专程省教育厅备案,未备案者,不得列入学籍管理。应按省高教厅的要求填写《转学申请表》,在表格上加盖双方学校公章及附上统一招生记录登记表(复印件),并加盖双方学校公章等材料,学生转学,必须按同一层次、同一科类、同一学习形式及同类型学校的原则转学。
第十七条
学生入学后在一年级学习期间可申请转专业,除此之外一律不得申请转专业。转专业由分校自行处理,并报省校备案,转专业只能同科类、同一学习形式相转。从外系统或外省转学到我省校及各分校,需通过省校统一到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休学、复学、退学
第十八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者,可向分校申请休学,经分校审批同意后报省校备案。休学期间在规定的学籍期限内保留学籍。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及时复学,到期不复学者取消学籍。学生复学在原就读学校按原专业编入相应班级学习。
第二十条
学生因正当理由要求退学者,经本人申请,经分校审批同意后报省校备案,退学者取消学籍,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单科成绩不与学历挂钩。
第六章
奖励和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省校和各分校每学年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一次,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于反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法乱纪、违反学校纪律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四种。
第二十三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留校察看期限一般为一年。在留校察看期间确已认识错误,有进步表现,可按期撤销处分;有立功表现,可提前撤销处分;期满一年经教育不改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应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而坚持不改者;
(二)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触犯刑律者;
(三)破坏公共财产,盗窃国家、集体和私人财务造成严重影响者;
(四)小偷小摸屡教不改者;
(五)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者;
(六)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者。
第二十五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耐心教育,处理时要慎重。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分清错误性质,处分要适当。对学生处分要和学生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处理结论要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
第二十六条
学生给予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处分,由分校审批并报省校备案;对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须报省校审批。撤销处分的批准权限与给予同。
第二十七条
对学生的奖励和处分,其有关材料归入本人的学籍档案,并抄送学生所在单位或所在居委会。
第七章
毕业
第二十八条
凡学分制学生定要达到可毕业学分,学年制学生要按其专业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课程或修满学分,完成规定的实践性环节,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毕业鉴定合格者,由分校审核,经省校审批和省教育厅验印后颁发毕业证书。未经验印的毕业证书一律无效。
第二十九条
学生因毕业鉴定不合格不能按期毕业者,由所在分校经一年考察鉴定合格后可补发毕业证书。其毕业时间从鉴定合格之日算起。
第三十条
实行学年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在修满学分后,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三年,学生未能如期毕业,原取得的学分可予以保留,对于不合格的课程在籍期间经过重修重考,达到毕业最低学分者,可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一条
毕业证书遗失需办理毕业证明者,应在市级政府报纸上登载遗失声明并向原就读学校申请,取得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身份证、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成绩总册)复印件后可到省校办理毕业证明或委托原就读学校到省校办理。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有关分校学籍管理常规工作的日程安排及办理毕业证书的具体要求,请参照每学年的学籍注册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