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2: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

第一篇: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

马宝祥出生在湟中县大才乡前沟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头致富,热心公益事业,创建“宝祥”奖学基金,多次参与公益捐助活动,大力支援玉树抗震救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望。

创业致富回报家乡

15岁那年,马宝祥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了搞副业的道路。1993年他购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公路上。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运输车辆也从当初的一辆增加到三辆,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998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了神州大地,青海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也给马宝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年他又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路桥建设生涯,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把质量、重视安全,良好的信誉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工程。“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施工理念多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赞扬。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马宝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亲。他努力打拼奋斗,决心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取收获,回报社会。1996年以来,他在汽车运输、路桥施工中为乡亲们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了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宝祥深深懂得,要想摆脱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强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上得起学。2006年,他为大才乡小学捐款6000元,2007年捐款6600元,2008年捐款8000元,2009年捐款1.24万元。2009年11月,他捐款1.3万元,成立了“宝祥”奖学基金。2010年7月,马宝祥拿出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奖励的1.2万元奖金,为大才乡中心学校购买3000元的教学设备,其余9000元全部捐赠给了“宝祥”奖学基金。在他的影响下,前沟村好几个个体老板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他坚信“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湟中县人民政府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捐资助学先进人士、大才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抗震救灾奉献爱心

2010年4月14日,从格尔木赶往西宁途中的马宝祥从收音机中听到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征得青海省红十字会同意后,他立即召集儿子、女婿、弟弟、妹夫等7位亲友组成了一支应急救援队,带着矿泉水、方便面等价值5000多元的救灾物资,于14日晚上8时许从西宁出发,连夜驱车赶路驰援震区,于15日早晨8点多赶到灾区,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他便及时与灾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申请到了搭建帐篷的任务,立即组织救援队投入到紧张的搭建工作当中。随后,他带领亲朋好友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目的就是争取早点让灾民住进帐篷。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终于在16日凌晨1点完成了24顶帐篷的搭建任务。满身疲惫的他们用方便面、矿泉水充饥后便和衣而睡,准备投入第二天紧张的救援任务。16日早上6点左右,强烈的余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按照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再次投入到了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寻找失踪人员等工作中。16日至17日,装卸运送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大衣1000件,并将这些急需物资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白天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找失踪人员等工作,晚上又顾不上休整,连夜为附近临时居住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棉被、送衣物200多件。为方便救灾工作,他将自己的两台运输车辆无偿提供给灾区红十字会作为工作用车,他本人担任“临时司机”驾车奔波于各救灾点。他说:“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出一点力,尽可能多为灾区群众做点事。”

赢得群众信任勇于服务百姓 大才乡前沟村属绝对贫困村,推选出群众信任、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群众关注的大事。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马宝祥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既然前沟村的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是马宝祥当选为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时的郑重承诺。

当选村干部后,马宝祥开始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改变村貌、发展经济、增加老百姓收入上来。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征订了《农民文摘》、《中国农村工作通讯》等刊物,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上任后的马宝祥,自垫8000元资金,对前沟村“两委”办公室进行扩建改造,重新修建了围墙,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他坚持从制度入手,规范村“两委”运行,建立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每周一、三、五留守一名村干部,方便群众办事。为尽快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面粉40吨,解决了缺粮户的生活困难。当他看到村上还有很多农户依旧居住在20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屋中时,他又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积极主动向民政部门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50户,使困难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极大改善。

第二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今年43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早在1985年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王东文就毅然辞去了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艰难的下海创业历程。他先后办起了刺绣厂、宏伟建筑公司,凭着对企业的正确定位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凭着优良的工程,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以义取利利更大、以德兴企企更旺”的经营理念,他的企业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牢牢站稳了脚跟。王东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王东文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群众,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王东文常说:“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作为一名宏伟庄的居民,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实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1994年夏天,王东文看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地方狭小,房屋破旧,每到阴雨天气,屋里到处漏雨,院子里污水横流,老年人活动很不方便。当他把自己出资对房屋进行装修的打算告诉亲戚朋友时,有人劝他说:“你不当官不当将的,管它干啥?”王东文说:“谁都会有老的时候,为老年人生活得更好出点力是应该的。”这一年,王东文花费近2万元,为老年活动室粉饰了墙壁,砌了花池,平整了院子,添置了活动桌椅和饮水用具,还买了200多盆鲜花将里里外外装扮了一番。此后,每逢春节、老人节,他都给村里72位老人每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年。

1995年,宏伟庄由村改居。名换了,但居里基础设施并没有大的改观。1998年秋天,王东文看到居里的东西主干道多年失修,行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甚至有些地方雨天还往家里倒灌水。他投资13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为宏伟庄修了第一条宽阔的马路。通路那天,高兴的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从路东头一直放到了路西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东文对教育的支持更是大方。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到西郊子弟学校、银雀山小学、银雀山中学等单位参加庆祝活动,送去自己的捐助。学校缺少体育设施,他就送去双杠、篮球架等体育器材;学校墙壁被雨水冲刷得斑斑驳驳,他一声不吭出资为学校粉刷墙壁;学校为学生出作文选编,他主动出资5000元;看到西郊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在食堂外露天就餐,既不卫生也不方便,他毅然垫资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棚餐厅……10多年来,究竟为教育捐助了多少钱物,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1999年4月,在居委换届选举中,王东文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年底又担任了居党支部书记,成为宏伟庄的“班长”。当时全居经济力量薄弱,仅有的两个居办小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全居人均收入远低于街道人均水平。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王东文冷静分析,集思广益,决定凸显区位优势,以改善交通条件为突破口,拉动经济增长。他垫付资金60多万元,硬化了居里的主要街道。

交通条件改善了,宏伟庄靠近批发城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客商入驻率大大提高,房产价值大幅度提升,就连以前那些无人问津的闲置房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家庭“仓储区”服务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仅此一项居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600多元。

2002年6月,宏伟庄由居改为社区,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东文发展的目光又投向了社区城市建设。他组织人员填平了社区内的垃圾池塘,在上面盖起了四排大平房用于出租,房屋还未盖好就被客商预订一空,当年就增加集体收入14.4万元。2002年底,他又带领支部一班人,积极筹集资金,对社区原有的旧厂区进行了改造,建起了4栋集办公、饮食服务、居民住宅为一体的商住楼,使用面积达18000平方米,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王东文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了,宏伟庄社区出现了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和商品加工制作户,餐饮、住宿、商品批发零售等各行业蓬勃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也迅速发展,2003年全社区实现总产值6800万元,完成税金48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3800元。信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也走在了街道前列,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2004年宏伟庄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小康示范百强村。

王东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自己致富不忘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面对各种赞誉,他平静地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做得还很不够,我的目标是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把宏伟庄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让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第三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今年43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xxxx。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sO100

早在1985年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王东文就毅然辞去了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艰难的下海创业历程。他先后办起了刺绣厂、宏伟建筑公司,凭着对企业的正确定位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凭着优良的工程,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以义取利利更大、以德兴企企更旺”的经营理念,他的企业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牢牢站稳了脚跟。王东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王东文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群众,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王东文常说:“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作为一名宏伟庄的居民,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实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1994年夏天,王东文看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地方狭小,房屋破旧,每到阴雨天气,屋里到处漏雨,院子里污水横流,老年人活动很不方便。当他把自己出资对房屋进行装修的打算告诉亲戚朋友时,有人劝他说:“你不当官不当将的,管它干啥?”王东文说:“谁都会有老的时候,为老年人生活得更好出点力是应该的。”这一年,王东文花费近2万元,为老年活动室粉饰了墙壁,砌了花池,平整了院子,添置了活动桌椅和饮水用具,还买了200多盆鲜花将里里外外装扮了一番。此后,每逢春节、老人节,他都给村里72位老人每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年。

1995年,宏伟庄由村改居。名换了,但居里基础设施并没有大的改观。1998年秋天,王东文看到居里的东西主干道多年失修,行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甚至有些地方雨天还往家里倒灌水。他投资13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为宏伟庄修了第一条宽阔的马路。通路那天,高兴的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从路东头一直放到了路西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东文对教育的支持更是大方。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到西郊子弟学校、银雀山小学、银雀山中学等单位参加庆祝活动,送去自己的捐助。学校缺少体育设施,他就送去双杠、篮球架等体育器材;学校墙壁被雨水冲刷得斑斑驳驳,他一声不吭出资为学校粉刷墙壁;学校为学生出作文选编,他主动出资5000元;看到西郊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在食堂外露天就餐,既不卫生也不方便,他毅然垫资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棚餐厅……10多年来,究竟为教育捐助了多少钱物,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1999年4月,在居委换届选举中,王东文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年底又担任了居党支部书记,成为宏伟庄的“班长”。当时全居经济力量薄弱,仅有的两个居办小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全居人均收入远低于街道人均水平。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王东文冷静分析,集思广益,决定凸显区位优势,以改善交通条件为突破口,拉动经济增长。他垫付资金60多万元,硬化了居里的主要街道。

交通条件改善了,宏伟庄靠近批发城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客商入驻率大大提高,房产价值大幅度提升,就连以前那些无人问津的闲置房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家庭“仓储区”服务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仅此一项居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600多元。

2002年6月,宏伟庄由居改为社区,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东文发展的目光又投向了社区城市建设。他组织人员填平了社区内的垃圾池塘,在上面盖起了四排大平房用于出租,房屋还未盖好就被客商预订一空,当年就增加集体收入14.4万元。2002年底,他又带领支部一班人,积极筹集资金,对社区原有的旧厂区进行了改造,建起了4栋集办公、饮食服务、居民住宅为一体的商住楼,使用面积达18000平方米,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王东文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了,宏伟庄社区出现了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和商品加工制作户,餐饮、住宿、商品批发零售等各行业蓬勃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也迅速发展,~年全社区实现总产值6800万元,完成税金48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3800元。信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也走在了街道前列,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年宏伟庄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小康示范百强村。

王东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自己致富不忘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面对各种赞誉,他平静地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做得还很不够,我的目标是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把宏伟庄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让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第四篇:罗师量热心公益 致富不忘家乡

热心公益 致富不忘家乡

——记高州市政协委员,云浮市三宝石材厂、广西明辉

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师量

罗师量,1976年7月出生,高州市根子镇田心村委会人,高州市政协委员、茂名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云浮市三宝石材厂、广西明辉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家境贫寒的罗师量为了创出一番事业,初中毕业后他背井离乡,成为了外出打工大军中的一员。乘着改革的春风,凭着党的政策和个人的智慧,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罗师量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2000年他成立了广西明辉矿业有限公司。在企业越做越大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党和群众,没有忘记他生长的热土。扶贫救困、捐资助学、修桥造路……凡是家乡需要、群众需要,他都会伸出援手。自2001年起,他为家乡社会捐款捐物价值已达300多万元,获得茂名高州两级的多项荣誉。罗师量致富不忘桑梓,人在异乡创业心系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热心公益,排忧解难

“致富不忘家乡”,这是罗师量一直坚持的信念,他把爱心献给社会,献给家乡。多年来,罗师量一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为根子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他 1

得知家乡要修村路,2005年、2006年先后两次共捐资28万元用于村路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条件,为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有力地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发展。热心公益的罗师量虽然人在异地他乡,但无时无刻不记挂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根子镇成立治安联防大队时,他全力提供智力和经济上的支持,第一时间捐资5万元用于联防队的创建,并承诺每年赞助2万元维持联防队的运作,使联防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真情助学,奉献爱心

在外创业多年的罗师量深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多年来,他大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他回到母校田心小学,看到母校破旧不堪,为了改善校容校貌,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他捐资了25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为母校修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一间图书室以及一大批办公、学习用品,并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硬化。此外,为了帮助家乡贫困失学儿童继续学业,2003年,罗师量发起成立了助学济困基金会,通过团市委组织联络,每年捐资10万元资助家乡贫困学生,每年资助特困生100人,初中生每年每人资助1000元,高中生每年每人1800元,到目前为止,受资助的特困学生900多人,圆了家乡贫困学子的读书梦。

扶贫济困,回报社会

农村出身的罗师量自小就富有同情心,热心公益事业,富起来后的罗师量更不忘回报社会,在“5.12”汶川大地震、“9.21”高州特大洪灾等灾难发生后,他时刻关注灾区的动态,并第一时间捐资捐物,累计金额35万元。在2011年的高州市举办的“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他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得知捐款通知后,毫不犹疑地捐资10万元,成为了高州扶贫济困日捐款的带头者,得到了高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时刻关心家乡贫困老人的生活,自2002年起,罗师量每年都为所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老人有病时还为老人提供医疗费,累计金额12万元。

罗师量致富不忘家乡,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回馈社会、回馈父老乡亲,扶贫助老,捐资助学……种种的善举充分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热心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致富不忘母校

致富不忘母校、爱心回报家乡

2月20日金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和爱心捐赠活动。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县教育督导室同志,公兴教育督导办同志,金仙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

金仙镇居委会高明全同志长期在外务工,与时俱进,勤奋拼搏,开拓创新,成立了龙腾洗水有限责任公司,而今,富了不忘家乡。2月20日向金仙小学无私捐赠学生校服七百套,总价值人民币七万多元。高总委派公司代表高明霞女士代表公司发言:要求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学校校长何印对公司的无私援助深表感谢,希望全校师生在新学期勤奋拼搏、开拓进取、再立新功;特别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回报关心支持金仙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镇党委书记郑炳生,县教育督导室李兆周分别在会上发言,感谢高明全同志的重教义举,致富不忘家乡不忘母校;要求全校教职工要加倍努力,热爱教育,以校为家,使金仙小学的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不辜负各级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殷切希望。

2014年2月20日

下载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富不忘家乡人

    致富不忘家乡人 ————记市人大代表丁守富在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丁守富同志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按照“五带头”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在不断努力做好本......

    回馈社会策划书

    回 馈 社 会 活 动 策 划 书 XXXX回馈社会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回馈社会 活动班级:XXXX 1班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活动成员:活动目的:如今我们都已是成人,在成长的路上被社会所关......

    致富不忘家乡人(精选五篇)

    致富不忘家乡人 --记甘肃兴临建筑公司康尚成捐资富民事迹 甘肃兴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80年,是一个具有20多年施工经历的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企业董事长康尚成,出生于临......

    致富不忘家乡事迹材料

    果园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 报 第14期果园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4月6日 致富不忘家乡共建和谐果园 ——记甘肃广源集团董事长于生成典型......

    大型公益晚会回馈方案

    大型公益晚会回馈方案××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大型公益晚会回馈方案晚会进行时间定于8月20日原创:fwsir.com晚会费用计算:一:晚会前新闻发布会场地费、记者宣传费5000元二:晚会演......

    企业家致富爱心回馈家乡 2

    企业家致富爱心回馈家乡 王刚、王强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乃玛岱村的农民企业家。从21世纪初开始,哥哥王刚曾通过开小饭馆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弟弟王强最初从......

    村支书带头致富促发展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男,1958年12月出生,汉族。2003年7月任**镇**村支部书记。几年来,***同志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勤政爱民,恪尽职守,团结和带领村......

    感恩校园 回馈社会

    感恩校园 回馈社会 2011级音教一班 李阳 201102010302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