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

时间:2019-05-13 12: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

第一篇: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

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

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记xx县xx乡青年企业家 xxxx

xxx,男,现年30岁,xx县花元乡魏庄村人,现任xx县东方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92年到晋城化肥厂的打工开始,十余年来,xxx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创造事业的辉煌,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打工者发展成为身兼几个企业的老板,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身价值,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92年,高中毕业后的xxx和其它有志青年一样抱着报效家乡的梦想到外面闯荡一番,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经人介绍,他来到了山西晋城化肥厂,进厂后他被安排到了装运车间,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初出校园的他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这些并没有成为他实现梦想的阻力,工作之余,尚东方细心地捕捉每一次商机。当时,晋城化肥厂的产品主要销往河北。山东一带,对河南市场来说是一片空白,并且山西晋城化肥厂研制开发的大颗粒化肥肥效高、质量好,非常适合河南的土壤肥力结构和作物的生长需求,如果能打开河南市场,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是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尚东方开始了第一次化肥经营,但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宣传做的不够,再加上行动较晚,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购进的化肥仅销售不到一半。但挫折没有压垮他,痛定思痛后,他认真总结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从加强宣传做起,提高山西晋城化肥的知名度,并创新销售方式,推出了先赊销,待作物收获后再付钱的销售方法,良好的信誉使优质高效的晋城化肥逐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迅速打开了销售局面。1997年,尚东方投资成立了山西晋城化肥厂驻民权销售站,正式成为山西晋城化肥厂驻xx的代理商。几年来,销售站在尚东方的带领下,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提高,产品销售范围涵盖了周边县市。

2003年,xxx又投资成立了尚氏炉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炉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人。

几年的创业经历积累了从商经验。2004年,全市唱响了招商引资戏,尚东方又一次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着他创业的没激情,为了给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有贡献,尚东方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他多次参加北京、郑州等地举办的经贸洽谈会,全力宣传家乡的投资政策和资源优势,从不放过每一次引资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协调,2004年3月,甘肃天水玉祥粮油总公司终于同意与其合作,在花元工业区投资2010万元建立一家面粉加工企业,双龙粉业有限公司投产后,日处理小麦600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过几年的发展,xxx所创办的几家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余人,然而早已脱贫致富的他,生活上非常俭朴,出差在外,住,不进高档宾馆,吃,不去高级饭店。但对社会公益事业,他总是乐于参于。每逢重大节日,他坚持慰问敬老院中的老人和贫困群众,几年来,仅慰问物资就达上万元。2002年,魏庄小学建教学楼时,他一次捐款1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2003年防“非典”期间尚东方又拿出数千元购买温度计,消毒液等“防非典”物资捐献给“防非典”卡点,为全乡防治非典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xxx致富不忘乡邻,立志报效家乡,他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二00五年三月十一日

第二篇: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蔡瑞祥,八公山区山王镇工农村村民,今年35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十多年来,我以坚强的毅力从事食用菌的种植、开发与研究工作,凭着一股永不低头的韧劲走市场,闯市场,致富不忘乡亲,带领乡邻一起走出了条艰苦的致富之

路。下面,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苦苦寻求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0年高考,我落榜了,和许多落榜生一样,苦闷彷徨,感到人生无路可行。正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时,父亲劝我:“咱上不了学,难道在家就吃不上饭了?你要是不想种地,干脆跟咱村的阿宝一起外打工算了。”看着身边的年轻人一批批地外出打工,看着种田微薄的收入,我寻思着:难道非得要外出打工不可吗?在家就真的没有出路了?那段时间里,我苦闷极了,常常彻夜难眠,寻思着怎样能摆脱贫困。我坚信,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动脑筋,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六安朋友。听他介绍种植食用菌发展前景很好,市场销路也不错,我于是抱着试试看态度,从他那儿买了菌种,在自家园地里尝试着种了一分来地的食用菌。于是,我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一边帮帮他的忙,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来二往,慢慢便熟了,于是我就从他要了一些食用菌方面的书籍,摸索干起来。成功的道路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复杂,学的还是不得要领,第一年,我种植的平菇失败,血本无归,一下就亏本2000多元。面对失败的结局,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一筹莫展,丧气急了,就在我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村支书一班人来到我家,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静心寻找失败的原因,鼓足勇气,来年再干,临走时他们还把2000元现金交到我的手里,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干,一定干出个样来。同时,一再嘱咐我的父母不要泄我的气,要千方百计支持我。

得到村委会的鼓励和帮助,得到父母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通过认真查找,我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第二年我没有贸然行事,而是认真钻研食用菌种植技术。我一面自费购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书籍和专业杂志20余种,一面又多方拜名师实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我先后到上海、江苏、浙江及我省的合肥、六安、阜阳、凤阳、寿县等地,虚心向农技师请教,请他们帮助指导,仅安徽农业大学、凤阳农技师范学院两所院校我就跑了20余趟。一次在从寿县学习培育食用菌试管菌种技术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为了保护好刚培育出的菌种,我把雨衣脱下来包住了试管,推着自行车在风雨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我一下子就病倒了,发烧好几天,可是为了让新培植的菌种及时安种,我硬是支撑着将500多袋菌种一一安置下地。由于我执着和痴迷,凭着我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刻苦钻研。1998年秋,我种植的500袋平菇终于获得了成功,产量达到15000多斤,纯收入5000余元。成功的喜悦极大的鼓舞着我,到1999年,我从创业之初的一间小屋数百袋菌种,发展到10个大棚15个品种,年收入一下子就达到了6万元。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变化难测的,2000年市场上平菇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我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的平菇,却意外亏了本。面对失败的惨痛结局,我独自蹲守在塑料大棚里,苦苦地思索:种什么菇才能赚钱,才有出路呢?随后,在一次去浙江学习时,我意外发现金针菇销售价格不错,市场前景也很好。为了取得真经,我就独自一人在浙江金华的一家金针菇种植户无偿打工。三个月过去了,我不仅学会了栽培技术,而且还聘请到了一位师傅上门前来指导。在老师悉心指导和我细心管理下,我种植1000余袋金针菇再一次获得成功。金针菇上市畅销,效益可观,我当年的纯收入就达到9万多元。我家里不仅装上了电话,购买了高档电器、摩托车,而且还翻盖上了新楼房,摆脱了贫困,我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传代帮扶热情服务乡邻群众

2000年7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在村党总支的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光自己致富不算富,必须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身边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我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地的农民,还有一部分下岗的城市职工,对他们的来访求教,我都无偿地耐心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育种栽培。我村北五队村民蔡传厚,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也没有一技之长,我主动找到他,向他介绍自己从事食用菌的经历和经验,我告诉他,食用菌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只要技术学好、学精,产出是投入的2-3倍,经济效益高于其他行业。我无偿援助他优质的菌种,教给他

技术。现在蔡传厚已发展成为4个种植大棚,年收入两万余元的种植能手,年收入达两万多元,家里不仅还了债,还盖了新房。附近的种植户人人都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我都耐心的解答。我们村的种植户石秀清,年初种金针菇3万袋,由于开袋过迟出现问题,我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他家帮助指导,结果金针菇很快长出来,及时地赶在春

节上市,卖上了很不错的价格。他的爱人逢人就夸我的好。

革新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掌握了金针菇种植技术,只是我走出的第一步。从几年的实践中我看到,食用菌种植要发展,就必须让产品走上更大的市场。为拓宽食用菌种植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我购买了许多食用菌技术书刊,每天学习到深夜,并到外地考察,掌握了制作菌种的技术,建立了自己的菌种培养室。我先后引进了杏苞菇、白灵菇、木耳、银耳等新品种,不仅分别制出了菌种,还一个一个地进行试种研究,取得了第一手技术资料,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储备了技术,为调整好食用菌的产品结构打下了基础。原来生产平菇只能在春秋季节,我就动脑子想,如果能象反季节蔬菜那样种植,在市场上一定畅销。于是我就着手实验生产高温平菇,终于获得了成功。近两年在春季金针菇全部收完以后,我就接着种高温平菇和木耳,从午收开始到夏季,平菇在市场上价格很好,提高了效益,也丰富了市场供应。今年7月,我在专业杂志上获得了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技术设备信息,就带着5万多元现金赶到辽宁参加培训,购买了设备。回家以后很快投入使用。原来培养固体菌种需要30天至40天,现在采取液体培养菌种仅用3天时间,大大缩短了菌种培养周期,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双培双带”活动在我村开展以来,更激发了我的干劲。我在带领更多的农民朋友共同发展的同时,主动向更广阔的市场冲击。2004年8月,在区、镇、村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经有关部门批准,我投资30万元创办了蔡氏食用菌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新建了一个160平方米的菇房和100平方米的培养室,修整了一条100米的生产路,研究开发高档食用菌特色品种,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菌种,无偿传授食用菌技术,并负责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按照章程和种植户签订的种植合同,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充分调动起了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的积极性。目前,中心已开发出“鸡腿菇”、“香乳菇”、“黑木耳”、“双孢菇”、“鲍菇”等八个食用菌新品种,带动了数十余个种植户增收致富,产品销售到上海、江苏及我省蚌埠、合肥、六安、阜阳等地。在区科技部门的帮助下,现在,我正积极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区级农业科技项目。近日,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和村主任的指导下,我正在着手制作工农村食用菌种植专业网站,发布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的信息,提高服务中心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我不会忘记,我的成功是党组织的帮助和农民朋友的支持的结果。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乐于助人,扶弱济困。每逢过年过节,我都到困难户、五保户家里帮扶解困。03年大汛,我来到大堤上驻守大堤的抗洪勇士送到价值两千多元的西瓜、矿泉水,为他们敬献一片自己的心意,我感到无比自豪;今天能坐在这里向汇报我取得的一点成绩,我感到无比光荣。今后,我将组织和社会各届人士对我的关心和厚爱,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我将更好地回报给我的农民朋友和父老乡亲。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致富不忘家乡事迹材料

果园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

第14期

果园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4月6日

致富不忘家乡

共建和谐果园

——记甘肃广源集团董事长于生成典型事迹

甘肃广源集团董事长于生成,现年49岁,系果园乡中所沟村人,现任酒泉市工商联副主席、酒泉市政协常委、肃州区人大常委、甘肃广源集团董事长。1980年11月入伍,在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某工程总队服役,荣立三等功一次,被中国民营经济促进会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家”、被甘肃省政府授予“捐资助学、造福桑梓”先进个人、“甘肃省十佳复退军人”、“甘肃省返乡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1983年10月退伍返乡后,他始终保持敢闯敢干、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经过20多年打拼,从当初一个几十人的小工程队,发展成了今天一个拥有4个公司,总资产近亿元,相关产业从业人员600多人,产业涉及啤酒原料种植、加工、房地产开发、小额贷款担保的企业集团。在全省相继开展“双联”行动之时,于生成主动与果园乡党委联系,积极加入到先锋帮扶活动的行列,为家乡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一、立足“潮头”,开辟创业道路

告别3年军旅生涯,于生成退伍后,回到了家乡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中所沟村,不久就被确定乡镇派出所公安干警录用对象。但面对艰苦度日的乡亲们,作为受部队培养多年的退伍军人,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总在想应该为家庭也为家乡做点什么。永不服输的他看着家中贫困的境况,看着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仅靠种植几亩地,一年下来收入没有几个。他便暗暗思索,下定决心,决定要借改革开放的春风闯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于生成谢绝了别人求之不得的公安干警工作,毅然背起背包来到酒泉城里的建筑队,默默地从一名钢筋工干起,凭借在部队掌握的过硬技术,很快在工程队暂露头角,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施工员、会计、工长,再到组建自己的建筑队。没有设备到处借,没有资金到处筹,没有业务四处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历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他办事豪爽,讲信誉,建筑队的业务也一天天壮大起来,由当初的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建筑队发展到现在拥有4家子公司,职工300 多人,净资产达到1亿元的大集团,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分别被酒泉市、肃州区两级政府授予“纳税骨干企业”、“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造福家乡父老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对于农村出生,经过绿色军营熔炼的于生成来说,自己富了,可他时刻也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父老,看着公司业务一天天不断扩大,产值一年一个台阶,在欣喜之余,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帮助农民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大道。虽然每年他都尽可能的吸纳一些农民群众到公司务工,向同行介绍农民工,但他还是觉得杯水车薪。经过再三考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自己的一些产业,转移投资方向,产业目标逐步向农村和农业方向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向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延伸,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经过深入农村调研,2007年组建成立了酒泉广源制麦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

多万元,建成年产3万多吨麦芽生产线,当年生产啤酒麦芽8000多吨,实现生产产值3200 多万元,使6000多亩土地增产,亩均增收300多元,带动农户1万多户。看着农民增收后的笑脸,于生成再次坚定了向农业产业进军的信念,逐步形成以啤酒原料种植加工、房地产开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为主的新型企业集团,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公司+基地”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把“致富车间”真正建在农民家门口。

三、捐资助学,造福桑梓

自己产业做大了,可社会上还有许多事业需要大家携手来解决,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果园乡中所沟小学捐款5万元,并赞助该小学1万元用于取暖用煤和贫困失学儿童;当他得知肃州区果园中学基础设施陈旧,教学设施紧缺的情况后,捐款3万多元,极大的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原省委书记陆浩同志亲笔为他题词“捐资助学、造福桑梓”,企业也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先进单位”。

四、联村联户,助推家乡经济

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之时,作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于生成又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和果园乡联系,结成帮扶对子,续写牵手联心的华美篇章。全力支持高闸沟村、小坝沟村整村推进钢架大棚建设、小坝沟村高标准养殖小区建设以及中所沟村300亩网室制种小区建设。同时,广源集团的13名党员还与中所沟村的50户网室制种户结成帮扶对子,重点扶持网室制种产业发展。同时,还给这三个村,每村提供5万元水泥,用于设施农业、养殖园区建设。切切实实从实处着手,解决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收致富过程中遇到的最实际最困难的问题,在农户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与家乡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联村抓产业,联户促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先富带后富,共建小康社会的示范带头作用,有效推进了果园经济发展。

第四篇:致富不忘母校

致富不忘母校、爱心回报家乡

2月20日金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和爱心捐赠活动。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县教育督导室同志,公兴教育督导办同志,金仙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

金仙镇居委会高明全同志长期在外务工,与时俱进,勤奋拼搏,开拓创新,成立了龙腾洗水有限责任公司,而今,富了不忘家乡。2月20日向金仙小学无私捐赠学生校服七百套,总价值人民币七万多元。高总委派公司代表高明霞女士代表公司发言:要求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学校校长何印对公司的无私援助深表感谢,希望全校师生在新学期勤奋拼搏、开拓进取、再立新功;特别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回报关心支持金仙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镇党委书记郑炳生,县教育督导室李兆周分别在会上发言,感谢高明全同志的重教义举,致富不忘家乡不忘母校;要求全校教职工要加倍努力,热爱教育,以校为家,使金仙小学的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不辜负各级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殷切希望。

2014年2月20日

第五篇:致富不忘家乡人

致富不忘家乡人

————记市人大代表丁守富

在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丁守富同志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按照“五带头”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在不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回报社会,造福家乡群众。他今年出资为家乡魏桥新修水泥路2公里,捐款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本村12户群众承包耕地520亩,发展小麦良种繁育,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领同村群众95人,外出搞建筑,使他们人均年收入在3.5万元以上等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事,受到群众赞扬,社会认可,县乡党委、人大的高度评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人大代表的职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好职权,就必须先学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农民工带头人的人大代表,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在繁忙的工作和农事中,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特色理论,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明确了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增强了当 1

好人民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光荣感,坚定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

二、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民主渠道。丁守富同志经常说:“与群众交谈、接触,才能真切了解群众的真正需要;为民鼓与呼,是人代大表的本职所在”。他口头上是这样说的,行动上也这样做。

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更好地听取民意,他经常走访群众,征求他们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村组建设的建议;不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将群众意见一条条、一款款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对于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县乡党委、人大反映,对于能在当地解决的小问题,敦促当地政府即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

魏桥村、何楼村通往淮西路的道路原来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遇到下雨下雪,路难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制约了2个村的经济发展,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丁守富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2012年全乡人代会上,从修筑魏桥至淮西路的必要性、受益

村组、资金筹措等方面,向乡人大提交了议案,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当地政府财力紧张,一时难以解决,他独自出资为群众修通魏桥至淮西路长2公里的道路,有效解决了何楼、魏桥两村4500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服务大局,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近几年,中央、省、市、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致富提出了许多新举措。2011年,乡党委、政府在魏桥洼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如何利用抓住机会帮助群众发家致富。他积极研究高效农业,带领群众发展良种繁育,很多村民都不理解,心中普遍有疑问“良种繁育后到时卖不出去怎么办?”,因此都在谨慎地持观望态度。经过充分了解,并结合本地实际,他带领3户群众先行,经过多次协商,与外地客商达成购销协议,第一年繁育某良种260亩,外商提供技术扶持。260亩?土地怎么办?让三户群众犯了难,丁守富在地里转了几天,想出走土地流转的新路子,既让出让土地的农户得实惠,又要种植户得发展,他连夜召开群众会议,最终让46家群众高兴地把土地出让给这3户群众,用作发展良种繁育,而且每亩收入不低于自己种植时的收入,又解放了生产力,让出让土地户放心外出打工,增加了群众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发展良种繁育的3户群众,当年户均收入达到9万多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了好的开头,2012年秋天,魏桥村良种繁育面积扩大到了520亩,发展起来种植大户12户,解放出劳动力126人,魏桥村的土地流转彻底“火”了起来,为魏桥村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带领同村群众95人,外出搞建筑,使他们人均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2012年暑假,丁守富经调研发现本乡很多考上大学的孩子家庭困难,一时难以交齐学费和学杂费,在他的倡议下,组织市县乡人大代表积极为困难学子捐款献爱心,共筹集善款5.5万元,他本人一次捐款1万元,救助了15名贫困大学生。

形势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变发展,作为人大代表,必须与时俱进。丁守富同志谦虚的表示,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人大关怀支持的结果,今后将继续坚持以民为本,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

下载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富不忘乡邻 立志报效家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富不忘家乡捐资修建道路5篇范文

    致富不忘家乡捐资修建道路 “张晓风致富不忘回报家乡,捐资修路,道路修成后后将极大方 便我们的生活„„”8月15日,无为县牛埠镇土桥社区的几位群众在集市路边讨论着。原来,在外......

    农户带动乡邻养殖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农户带动乡邻养殖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是**县**乡黄坪村的养羊大户,他从2只山羊发展到现在的170多只,年净收入5万多元,他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无偿将良种公羊借给其它养羊户使用,......

    罗师量热心公益 致富不忘家乡

    热心公益 致富不忘家乡 ——记高州市政协委员,云浮市三宝石材厂、广西明辉 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师量罗师量,1976年7月出生,高州市根子镇田心村委会人,高州市政协委员、茂名市青......

    致富不忘家乡人(精选五篇)

    致富不忘家乡人 --记甘肃兴临建筑公司康尚成捐资富民事迹 甘肃兴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80年,是一个具有20多年施工经历的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企业董事长康尚成,出生于临......

    流动党支书致富带乡邻先进事迹五篇范文

    XX年3月10日,安徽省在京先进务工(创业)人员表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个来自阜阳市**区的农民党员的先进事迹格外引人关注,他,就是北京高雅鑫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区驻北京流动......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今年43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今年43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xxxx。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sO......

    立志扎根农村 养鱼创业致富

    立志扎根农村 养鱼创业致富在浠水县巴河镇马骑山村,有一块连片430多亩的水面,现在这片鱼塘的主人叫左双银,是马骑山村二组组人。 左双银今年23年,是个精干的小伙子。左双银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