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实践报告
关于提高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实践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纵观部分学生近年来的习作,总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学生习作题材雷同,语言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低水平徘徊,同一题材反复做文章,没有创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不高,教师“老”、“套”、“封闭”的教学思路使习作教学“了无生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解决小学习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探究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于2006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该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分组座谈,试图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有效门径。
二、基本情况
1、调查目标
(1)了解师生对习作的认识和态度;
(2)探究小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多角度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3)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方法等;(4)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诸多因素。
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的内容、体裁以及影响学生习作的显性问题等。问卷调查在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进行,共发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达98.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师生座谈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分组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学生习作的兴趣、内容,还有教师习作教学的常规手段、方法以及师生对习作的认识、态度等,座谈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材料,为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数据。
三、情况分析与体会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参照两次师生座谈,我发现,通过近年来“创新习作教学研究”,学生习作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习作教学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45.1%,得益于写作技巧的占27.8%,得益于生活阅历的占29.3%。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创新习作教学打破了传统“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彻底打破,创新习作教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创新习作教学研究”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明显滞后,亟待完善。
(1)教师缺乏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
调查发现,教师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教师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写,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写。绝大多数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和要求,面对诸多束缚,对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调查显示,多数习作指导课都是按照“审题——立意——范例——拟订提纲——起草”的程序进行所谓的作前指导。这种“块状”结构的作文指导僵化呆板,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可言,从而导致学生构思时处于“呆滞”、无话可说的状态。
(2)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束缚了师生习作教和学的自主意识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不少习作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不能与习作有机整合,教师想指导、学生想练写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严重挫伤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守旧意识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的“无病呻吟”、“个性丧失”。调查显示,有着不同个性、情感、意志、爱好的许许多多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保持着相同的倾向性;学生习作中所描绘的事物、生活并不是他原本生活形态加以概括的“典型”,作文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缺乏“真情实感”。
(3)交际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训练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新兴事物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作用“心知肚明”,但却很难 实实在在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情境化”的生活舞台。因为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似乎效果又不太明显。况且,课堂上热热闹闹,学校领导、同事说不定还会“另眼相看”!何必为难自己呢?诸多心态,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苍白无力”,口语交际训练课也就自然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学生“说”尚且如此,何谈“写”呢?
传统作文教学理论认为,“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事;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是着重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语文课程标准》却赋予了作文全新的意义和内涵:作文教学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语文教学要敢于打破学科本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当今的作文教学应首先变封闭为开放,实施“开放课程——开放指导——开放思维——开放模仿——开放评改——开放结果”一体化的、动态的、系统的和人本主义的立体化管理。尤其应在“‘作中指导’的过程中强化动态管理,指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先说后写,采用启发、筛选、调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材料进行内化,形成形象,再将内化了的形象用语言进行强化,防止那种用现成的篇章结构限制生动活泼的自然表达、压抑学生独创性的弊端产生。对那些一动笔就咬笔杆的,或在起草中卡壳的学生,还要开小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点”。我在创新作文教学中,着重采取了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与水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增加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素材、学生个体最想写的素材,相对提高习作的随机性。在习作计划之外的诸如自然万象、社会生活、科技新事、偶发现象等等,一旦出现,捕捉到这些鲜活的素材,教师要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练笔。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习作课,加强不同学段习作体裁的侧重点的训练,注意谋篇布局的创新和语言个性化的锤炼等。
2、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习作不是观察材料的简单复现,它需要经过思维的“筛选”、“过滤”,进行立意、选材、布局、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小学阶段的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只要达到练的效果即可。小学生习作重在鼓励自由写,有创意地写,不要在中心问题上苛求太多。为文开头结尾过渡,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时不能模式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跳出思维的定势圈,写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习作中的模仿是以学生广泛的阅读为前提的,集各家语言之长,进行吸收、内化、表达,但模仿仅仅是一种手段,要力求仿中有创。
3、重视习惯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每写完1篇稿子,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自改的习惯,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可加圈加“星”,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创意的精彩之处,让学生首先感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修改,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在文稿上做上记号,或直接提出进行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教师修改习作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发现普遍性问题要作详细记载。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句创造性的闪光语言,要大加赞赏;同一学生,纵向比显著进步了,同样要充分肯定。“实际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
此外,对于学生的习作成果不能“束之高搁”,可以通过办报、投稿、集集和呈送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宣传,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习作的创新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1、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东西可写,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写作素材。其实,这是学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观察和用心积蓄所致。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
2、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仅占3.7%,而偶尔写的却高达84.2%,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太马虎”。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积蓄”的过程,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焉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岂不真是“神”了!
3、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
2006年10月26日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文章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教学研究,我觉得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一, 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上好说话训练课;组织各种活动;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二,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多动笔杆--以“写”促写.三,多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四,作文批改要重鼓励,重交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教学研究,我觉得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一, 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说话人人都会,而要做到逻辑性强,条理比较清楚,则并非每个小学生都会,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方言语,口头禅比较多,这对作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作文本身是一个说写结合的过程,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又使说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说话训练,为写作铺好基石.(一),上好说话训练课.根据大纲的要求,小学每册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教材,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除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作文时必不可少的.(二),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第一手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活动的特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等,而后让学生说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使写作兴趣在学生的浅意识中逐渐产生.(三),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拘一格.如: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什么或昨天晚上家里发生什么事等等.当然说话训练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 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如果说“说”是写的基础,那么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关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将写作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一),充分利用课文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编写的.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如低年级从一句完整话到有条理地说几句话;中年级训练重点为片断;高年级则将章为重点,要求文章有中心,有重点,懂得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每个写作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写作的知识与技能.(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襄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利用学校图书馆等.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每星期都要抽出
二至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课前准备的材料,写作素材.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合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加强阅读的检查和指导.三, 多动笔干--以“写”促写.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质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之上.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初步懂得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并不就能写出顺理成章的好文章,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写多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之效果.真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一),写好教材中规定的文章.教材中作文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规律.它是学生学习选材,理材,编材,改材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写一次活动》时,我事先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赛,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去田野找春天,到城市找变化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后,再用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既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难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二),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是学生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好方法.生活作文其优势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因此也喜欢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愿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往往把不愿意口说的话通过生活作文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等形式与学生书面交谈,并给以写作上的肯定和鼓励,这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三),多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学生生活的空间和范围比较狭窄,有时他们会对无材料可写而冥思苦想,一筹莫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感受生活,如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参加公益劳动……以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依情而发,依情而写,产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四, 重视评议--以“评”促写.作文后的评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评议可以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之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议.(一),作文批改要重鼓励.作文批改要重鼓励.因为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差异,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是必然的.教师在批改中要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个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优秀作文可在全班宣读,对后进生作文中哪怕一个好词一句好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二),作文批改重交流.作文完成后,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评议,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点评.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评议.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经过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学生就可以从好作文中获取经验,也可以从较差的作文中吸取教训,使之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作文教学无固定的模式,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还在于教师们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篇: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者
论文题目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作 :冯燕玲作者单位 :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参评学科 :小学语文科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肇庆市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冯燕玲
邮编:526108电话:8503100
【内容摘要】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创作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积累,丰富素材等可以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有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要培养兴趣,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如记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我最熟悉的人》、《我的学校》等。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最后是每次作文后,我选出一些佳作,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小学生有成就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积累,丰富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心,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点,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匆匆》新授课后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已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安排,不但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此外,还要重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如日记、书信、随笔、读后感等,要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常练,用来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修改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既能激发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因此,鼓励学生拿出自已修改的文章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相互评价,从中吸收他人的长处,反
思自已,不断地调整提高。还有一得是无形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经常进行作文的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已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同时,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遵循生活积累—艺术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学生一旦掌握这些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新课程》
2、《教师教学用书》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课题小结
半年来,我在《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中,深感在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兴趣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多数训练的是叙事作文,所以我就是从叙事作文起步的。
一、开启作文构思的大锁
构思是小学生进入作文前最大的一个困难。构思往往深藏在大脑的最底层,看不见,摸不着,别说小学生了就连老师也觉得是那么的深不可测。
其实构思就是对自己习作的一个加工过程。比如:“仿写儿童诗。在写之前,他就要先搜索一下以前所接触过的儿童诗的结构与方式。然后把已有诗的结构、框架拿过来为自己的习作服务。接下来就要为自己要写的儿童诗进行合理的构思。完成这一步后,学生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规定,不断地将整合的内容进行过滤、筛选。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素材与命题的最佳匹配也就基本完成了。
教师在学生进行构思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的习作时,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小动物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在他身边所接触的小动物很多,当你让他写时,他又不知去写哪一种,因此他的作文就会盲目无从下笔。面对这种情景我是这样引导的。我先让每个学生都谈一谈自己都接触过哪些小动物,学生都畅所欲言,当学生谈得最起劲时,我又提出“那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我又提出:“你能把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的介绍当然是不完整的。所以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写作,而是让他们放学以后回家仔细观察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观察好了再写。这样通过课堂激趣与课后的观察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写得才不空洞。
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中来。
其实无论对于多大年龄的人来说,自身的写作水平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只是关注习作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不善于习作的学生。
(一)让每个学生都做好平时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积累会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进行文本教学时,对于每一篇课文的讲授其重点都是放在了积累字、词、句、段上。学习每篇文章时,不光是挖掘其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还要把他写作中的闪光点拿来为已所用。经过这个学期的应用,每个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也都能应用自如。
(二)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挖掘范文的训练。
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勾起学生写作的思路与兴趣,当学生对于要写的这个题目感到陌生时,教师就应该选择有价值的范文读给学生,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照着写,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思路。特别是对于那些习作不好的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经过几次的应用,效果都很好。也许有的人认为你给了学生范文,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变窄了,全都按你的范文思路来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关键就在于老师对读完范文后的引导。
(三)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批少改,尊重学生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一旦被挫伤就会影响他以后的习作路,也会使他对写作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在作文训练中,不能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群言堂”。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不高,与老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多以“优”为主。对学生的每次习作,我都要对优秀作文的作者和有进步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特别是后者不光在班上展示其闪光点,还要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专栏供同学们学习。
三、充分利用、开发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写的实质就是书面语言训练,它能使学生语言更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把写的活动挤入课堂。改革阅读课的传统模式,是实施语文目标教学,推进以训练为形式,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课堂上讲一个词语。一种句式,一个段落,一种写作方法,只有当学生不仅认识了字,理解了它,而且又正确运用它时,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一)仿写是必不可缺的。
(二)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三)寻觅空白处进行写的训练
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语言,它包含着许多“不空白”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将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则有助于对文章的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情感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清澈的湖水》这样结尾:小结眼前一亮,向前跑去。课文嘎然而止,教学至此,我引导学生补出,小结向前跑去,她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一补白练习,使得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抓住“概括”处拓展写的训练
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多是经过锤炼的美文,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教师可抓住这一“概括”处设计“写”的训练。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写”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想象能力,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想象是习作中重要的环节。
课文中大多配有插图。画面表现的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
四、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地这句话精辟的论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他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便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总之,要想把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要有恒心的基础上也要具备一定的耐心。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持之以恒的为作文事业而奋斗。
强霞
2010年12月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然而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视野窄。结合多年农村执教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好“三步”。
一是激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难度入手,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简单”这个度。如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就不要急于让其写成篇作文,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不要求有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等等,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走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社会调查、游览
等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去观察,去体验;搞好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作文从自己最兴趣的材料入手,做到言之有物。例如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就这个内容写一篇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都充满了激情,创作欲望空前高涨,文章自然能有感而发。
(三)从写作目的入手,让学生走“有所为而作”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时给妈妈写一封信;指导学生写日记,使之把内心烦恼的事记下来等。通过给学生提示写作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渐悟出作文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畏惧感则自然消除,兴趣随之而来。
(四)从增强成就感入手,使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班上朗读,放入“作文园地”里,在广播中播出,选送到各级报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是累材。积累素材,就是为作文“蓄足”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学生经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就能了解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等词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自然有材可用、有规可循了。
(二)让学生多看。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观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
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笔下便不会干枯。
(三)让学生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
录。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同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记“流水帐”,应该有所偏重、突出新颖。
三是练技。练习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不断升华学生写作能力,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过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后,要在作文时运用自如,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练”。
(一)循序渐进法。在学生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命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一是由局部描写向整体成文渐进。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片段描写。例如写人,就可以专门进行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等到学生局部描写掌握熟练后,教师指导再进行整体结构的合成。看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二是命题由浅显向抽象渐进。作文时,如果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设计系列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二)综合训练法。一是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让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等。到时学生就可以积累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并相互阅读、欣赏。这样,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这种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
“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多元化练习。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作文教学亦无固定的模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作为师者,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灵气和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