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本思想

时间:2019-05-13 12:5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的人本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的人本思想》。

第一篇:孔子的人本思想

孔子的民本思想

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思想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最早发轫于殷周之际。《尚书》中就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反映出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其实,“民本”就是“以民为本”,“这里的‘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也就是说,人民,只有(‘惟’)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只有这个根本、基础稳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这不仅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且是一个价值判断,即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者,传承并发展了上古三代的思想文化传统。在他的思想中,也包含着久远的、特别是西周的民本思想。孔子通过对“民”赋予新的涵义,为殷周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元素,提出了以“仁爱”为基础的富民、育民、利民的政治方略和“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1、孔子思想中“民”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孔子之前,“人”这一概念的使用是不完整的,作为类的“人”被阶级分化了,有些人并不被视为“人”,他们只是被贵族阶层役使的低贱的“民”。在《论语》中,也有“民”和“人”的不同表述。但是孔子主张“爱人”,这个“人”是涵盖了“民”作为类的大范畴。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在当时,管理马厩的人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孔子对他的关心,是作为和自己同类的“人”的关心,是相对于非人的存在物而言的。因此,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原始的人本思想,他以“爱人”之心给这一思想注入了丰富的人道色彩。

孔子认为,“民”在本性上是平等的。他一生所实践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仁之方,如果离开把人当“人”看,人与人平等的前提,在社会生活领域不过是一句无法实现的空话。在等级制的社会中,孔子不可能意识到今天民主社会中的平等原则。面对着因为出身不同而不同的社会地位,孔子鼓励普通民众“学而优则仕”,所以他更为赞赏的是“先进”而不是先天的“君子”,“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春秋时期,宗法等级制度是人们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人先天被打上了等级的烙印,人的权利和义务因出身不同而不同。等级制度无情的剥夺了平民参与政事的权利,“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则给平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可行的渠道。任何人,不论门第贵贱,只要学有所成,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智改变命运,实现报负。

孔子“重民”的思想中还包含着对民众生存权的尊重。孔子珍视生命,我们从他极力反对以人形作俑、马厩失火、遇到办丧事就哭等事例就可看出。所以对于战争,孔子更是深恶痛绝。管仲在齐桓公杀公子纠后,不但不为公子纠殉死,还做了齐桓公的宰相,而孔子称许管仲为“仁”,正是因为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卒”,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民至于今受其赐”。

孔子还看到了民众的人格尊严,肯定民众人格的平等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些正体现了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民众主体性的体现。“民”不再是完全被动的被役使的社会成分,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大社会政治力量,民意、民心是不可忽视的。

2、“爱人”:孔子民本思想的情感基础

孔子出身卑微,自幼艰难的生活境遇,使他对民众的疾苦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心,所以他追述上古爱惜民力的圣贤。综观《论语》二十篇,处处可见孔子博大的“爱人”之情。“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孔子把“人”视为与己相同的同胞,对“人”的“爱”超出血缘的界限,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把仁爱的情怀扩展到了所有的人。告诫人们把他人当成同自己一样的人看待,心存爱人、助人之情,用爱的原则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发自内心博爱的情怀,孔子对民众充满了同情,特别是对弱势民众,这是孔子强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当子华替冉子为其母请粟时,孔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孔子对劳苦民众满怀同情和爱,关心他们的生活,把“爱人”从情感诉求落实到了民众的物质生活中,主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此,孔子的民本思想内在地蕴含了富民、育民、利民等方面。

3、“富民”:孔子民本思想的经济诉求

孔子继承了周公保民、惠民的思想,“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面对社会动荡中民众生活的疾苦和无保障状况,孔子认为为政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把足食放在了为政的第一位,“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孔子的爱人之情,并未停留在使民足食的基本要求上,在此基础之上,孔子主张富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孔子认为“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一项责任,对于这样的统治者,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这岂止是仁,一定是圣了。

在经济上,孔子一方面主张“富民”,另一方面对于富人则主张限制。“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孔子看到了富人的聚敛和不义与百姓穷苦之间的矛盾,主张爱惜民力,轻徭薄利。孔子一生游历各国,谆谆劝导为政者爱惜民力,“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在诸侯争霸的春秋之际,普通百姓往往是诸侯争夺霸主的牺牲品,对于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孔子深表同情,他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战乱、人民安定祥和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论语·公冶长》)爱惜民力的同时,孔子反对当权者的横征暴敛,主张轻徭薄利,特别是在灾年,主张国家更应该减少田租,先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而不是增加赋税,解决国家用度不足。

4、“为政以德”:孔子民本思想的政治理想

孔子不仅提出了“泛爱众”的爱人之说,并把它上升为对统治者的要求,提出了“德政”的学说,这是他的仁爱之心在政治领域的必然表现。“为政以德”的思想来源于周公的“德治”思想,孔子继承了周公对统治者严格要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对百姓宽松恩惠的思想,他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是尧、舜、禹、周公这样爱民的典范。孔子重视统治者的德行修养,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先决条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道德修养高、爱惜民众是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当权者若为道德高尚的人,能起到带头作用,百姓也会跟着做善事,人与人之间必然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可见,当权者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政事的成败。

孔子还继承周公“慎罚”的思想,主张用温和的方式、宽松的政策治理天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论语·里仁》)用礼仪教化治理百姓,这样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何必要用严刑厉法威胁、迫害百姓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为政以德”德治思想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不在统治者,而在于天下人。为政者治理天下首先要正己,然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修己治国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某一国君的统治,而在于使百姓安康,这是孔子“为政以德”方略的实质所在。

5、“有教无类”:孔子民本思想的教育主张

在“爱人”的情感诉求下,孔子在经济上主张富民,政治上主张“德政”,同时在教育上重视教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看到了教化的重要性,“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他尊重普通民众的意识,提倡教化百姓,让百姓懂得礼义道德。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资质特点施教,而不是根据门第出身。他传授知识完全以被教育者的资质、兴趣为标准,不以被教育者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为转移。在孔门中,许多出身卑贱的弟子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如颜渊身居陋巷,却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仲弓生于不肖之父,却以德行著称。可见,孔子对于施教的对象,是完全平等的。

在孔子那里,受教育者不论贫富贵贱,都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的教育观念和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政治主张是内在统一的,普通民众只有获得了与贵族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才有可能学有所成之后为官参与政治,接受教育是民众通向仕途的唯一途径。这也体现了孔子“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和政治理想。

综上所述,孔子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为基础,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他的这种民本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却有着明显区别。对于“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把人当作价值主体或者是目的性存在物,把人的生存和发展看作一切活动的最高目的”。所以,“‘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因此,孔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让君主“爱民”,即“为民做主”,并不是“由民做主”,这就与“以人为本”具有了明显的区别,也与现时代的“民主”有着本质不同。即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统治者对人民施点恩惠,‘为民’只是手段,巩固封建政权才是目的,因此‘为民’也就是‘治民’之术;而现代民主观念‘为民’是目的”。

随着儒学的发展和儒家地位的提升,民本思想发展成为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思想。继孔子之后,民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孟子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并告诫统治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对于不爱民的君主应视之寇仇、独夫,不必服从,完全有理由弑之。秦亡汉初,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告诫统治者:“天子命无常,唯命是德庆”《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皇帝作为天的代表,必须敬天保民,不可违天逆命,残贼百姓,否则,人民就会起来造反,而天也将会顺乎民意,改命他人为皇帝。这是因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为民也’”。秦汉以后的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大多沿袭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中历来“重民”的特色。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仍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第二篇: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主要思想有:仁、礼、孝、中庸之道、君子人格的塑造、教育、天命、治国安邦等思想。

1、仁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但“仁”具体指的是什么?孔子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概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

(1)、“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仁”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准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爱,以教化的方式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2)、孝悌。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3)、“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同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总之,从统治阶级,到家庭,再到个人修养,“仁”无所不在。体现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圣人的仁德之心是随时随地都会流露出来的。孔子还认为,每个人都有为仁的愿望,“仁者,人也”。为仁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礼

(1)、“礼”的内涵: “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孔子告诫统治者要依礼行事,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达到和谐的“礼”治境界。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孔子认为,“正”就是合礼,在日常生活中,就算细小之处也要讲究合礼。如“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2)、“礼”与“仁”。礼的内核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德基础上的礼,讲制度、讲规范,都是为了坚守伦理道德。

(3)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从而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仁政。

3、孝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1)、孝与仁的关系。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一个人只有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外才不会犯上作乱,做出悖礼的事情;只有敬爱父母,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关爱他人,实现“仁”。孔子认为,“仁”是由“爱人”,即家庭的孝悌关系开始,逐步扩展的。(2)、如何做到孝?

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指子女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和情感上去慰藉、尊敬和善待父母。因此,孔子在“孝养”的基础上提出了“敬”、“爱”、“顺”的观点。

“敬”指的是子女要发自内心尊敬父母,和颜悦色侍奉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爱”指的是子女关怀、体贴父母和温暖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顺”指的是子女要承顺于父母,尽量不触犯父母,但孔子同时强调“顺”不是对父母毫无原则盲目顺从。“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4、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①强调处事有“度”,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③主张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变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但要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

④要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普遍的意义。⑤“中庸”与“和”的精神实质:“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要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社会安定。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有借鉴意义。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得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不同于折中主义。

5、君子人格的塑造

(1)、“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2)、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

(3)、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君子有九思”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4)、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君子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教育

(1)、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2)、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①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

③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

(3)、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

7、天命思想

“天命”即尊天信命。孔子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他认为人的一切全在天地掌控中,人须秉持天道而行,不可胡为妄作。“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把“畏天命”当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

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心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另外,孔子赞成敬鬼神,但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8、关于治国与安邦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主要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3)、治国的基本方法在于“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孔子强调在卫国这样一个众多人口的国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再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4)、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他认为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人可以通过学习、教育等修养过程达到道德境界。

2、“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君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主要体现在养民、教民两方面。

孟子认为养民首先要制民恒产,使百姓拥有土地;其次,还要使民以时,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做到“不违农时”。养民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教民则是解决百姓的道德问题。“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另外,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3、理想人格: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三篇:孔子思想

1、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2、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3、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4、自省 忠信

5、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6、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7、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

8、无改于夫之道。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

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

9、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0、“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

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11、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12、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13、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

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4、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

15、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16、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

少后悔

17、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19、“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提出“仁、义、礼”,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20、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

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21、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22、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

23、仲由字子路,端木赐 ,字子贡

24、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25、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

第四篇:著名管理思想-人本管理

保罗·高尔文:人本管理思想

保罗·高尔文被人称为“摩托罗拉之父”

他创建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国际通信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尔文有一句名言:对每一个人都要保持不变的尊重。

【思想概述】

高尔文在管理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人本管理思想。

所谓人本管理思想指的是公司一方面要树立人才竞争的战略,树立利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人才观,同时要有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对员工的管理要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科学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合理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

【背景故事】

高尔文,出生于1895年同,美国企业家。

1926年,高尔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初只有5名员工,不到1000美元的设备,而由高尔文公司发展成的摩5公司现在是手机和寻呼机的国际巨人,高尔文正是这一奇迹的创始人。作为企业的创始人,高尔文奉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本管理思想为大多数所效仿,形成了高尔文为管理界留下的宝贵财富。

据悉,摩托罗拉公司从创办之禄就在高尔文著名名言(对每个人都要保持不变的尊重)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整套以尊重人为宗旨的价目表业制度和工作作风,进而将这一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我们可以从摩托罗拉公司的成功体会到这一点。

【思想精要】

信息导航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地球也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同时,经济日益全球化,竞争趋激烈,价格、质量的竞争正在转向高科技、伟质服务的竞争,新产品、新观念叠出,谁能领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谁就能赢得生存和发展。但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念珠 知识经济时代,正如一句广告词只所说的“科技以人为本”,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

综观现代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人的水谁与素质密切相关,如“巨人**”、郭士纳使IBM复兴,无不展示了人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迅速崛起成为当今第二号经济强国,也只能归因于日本有较高素质的国民这一点。一家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不仅要有一流的企业领导,还要有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广大员工。

我们知道,一家企业要提高效益,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支合格而具有竞争性的员工队伍。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工作的变化,并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环境的变化扩大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有求;国际、国内对人才的争夺正在变得日趋剧烈。因此,要保证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现在和未来对各种人力资源的要求进行拉学的预测和规划,以保证组织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能及时地得到各种所需的人才,而又不至于造成人员过剩,以达到人员的最佳配置,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人力资源计划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摩托罗拉公司有其独到之处,公司的总裁高尔文更是颇有心得,他在长期的公司管理中形成了完备的人本管理思想。

所谓人力资源计划指的是一家企业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所需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并使企业得到长期的利益。人力资源计划与企业的整体计划紧密相连,并为整体计划目标的实现服务。

总地来说,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阐述在战略菊花期内企业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各种人力资源配置的总框架。

第二方面,阐明人力资源方面有关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原则。如涉及人才的招聘、晋升、降职、培训与发展、奖罚和工资福利等方面的重大方针和政策。

第三方面,确定人力资源投资预算。

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着重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总的、概括性的谋略和有关的重要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必须配备策略计划。策略计划服从于战略计划,是为了战略计划的实现所采取的手段。策略计划的时间跨度短,内容具体、任务要求明确、易于操作。人力资源战略计划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策略计划的实现而实现的。

人员的招聘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规模的扩大,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员。在做出了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以后,就应着手人员的招聘了。

人员招聘是人本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所招聘的人员,特别是中、上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常常关系到企业兴衰。

从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招聘决策可以看出高尔文先生的管理思想。

招聘决策是指企业中的最高管理层关于重要工作岗位的招聘和大量工作岗位的招聘的决定过程。招聘决策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招聘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招聘过程。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适应企业的需要。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使人才流动起来,一定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担任新增的工作。

第二方面,使招聘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招聘决策影响其他步骤,一旦失误,以后的工作就很难展开。

第三方面,统一认识。招聘是一件涉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只有最高管理层的观点一致,才能顺利地完成招聘全过程。

第四方面,激励员工。大量的或重要的员工招聘一般由最高管理层决定,招聘工作会给现职与那工带来一种压力,一是新进的人员会带来新的竞争,二是招聘的岗位为与那工带来了新的挑战(见图4—1)。

图4—1员工应对挑战需做的准备

成熟的雇聘制度是摩托罗拉的风格。公司在员工雇佣方面力求人员多样化,并对应聘者一视同仁,不关注应聘者的种族、肤色、宗都、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国籍等,也不歧视应聘者身上的残疾和其他缺陷。摩托罗拉在员工雇佣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所有正式吊嗓工均与公司签订无限期合同,这就意味着除非员工犯有重大错误,公司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将对其进行实际上的终身雇佣。与很多公司的3年合同期甚至1年合同期相比,这一制度为员工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也使得企业对员工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长期投资成为可能。

同时,摩托罗拉公司为了使员工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以及要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视对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视对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高尔文认为,这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员工的培训

所谡企业人员培训是系紧一家企业为改变本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他们能在自己现在只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企业的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努力。

公司设置了以下培训方式:

方式1.在岗培训

所谓的在岗培训是将学习和应用直接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方式,因此没有学用转化问题。此外,在岗款识具有极高的表面效度。在岗培训项目都是与工作有关的,在受训者、组织管理者和培训专家眼里,在岗培训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什么花架子。当然,在岗培训也是一种培训,因此也有局限性。

有时候,在岗培训会打乱正常工作流程,因此引发生产问题。另一方面,正常的生产流程又往往限制了在岗培训活动,因为无法为受训者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或者不能为受训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岗培训项目也不能像其他学习过程那样来强调培训单位,因为在岗培训的主要特征是依照工作进度和秩序完成工作任务,自己不能另外创造出理想的学习条件。

方式2.模拟培训项目

模拟培训项目,目前看来似乎是获得最佳培训环境的途径。它既是在正式工作岗位以外的培训项目,却又具有在岗培训的特征和长处。现在世界上几乎百公之百的飞行咒都是以模拟方式训练出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进,模拟培训项目以极快的速度向其他行业和职业扩展,模拟培训项目能够提供几近真实的工作条件,同时又不失对培训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为受训者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学习条件。模拟训练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越接近,学用转化过程就越不成问题。像飞行员培训,训练环境与机舱环境完全一样,如果飞行员自己不刻意提醒自己,那么,在模拟环境里学到的东西,可以悉数应用到日常飞行作业中。

一般说来,模拟培训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越接近,培训项目的花费也就越大,对培训硬件设施的要求也就越高。

人力资源的开发

高尔文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竞争的的关键,同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无数经验表明,一家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始终保持一支雄厚的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因此,一个有眼光的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般情况下,企业组织人才开发的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企业组织较普遍采用的只下:

方法1:半脱产或脱产进修

半脱产或脱产进修指的是短期进修,到国外单位进修一个时期,进研究生院或出国读学位或进修。

方法2:在职培养

所谓在职培养主要是不脱离目前的工作岗位,采用半脱产或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企业内外的培训,如听取专家的讲座,学术会议,专题攻坚会议以及管理人员的“经理、经济师”等培训。

方法3:坚持以自学为主

对科技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开发应坚持自学为主的方法,他们已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企业应多提供一些最先进的图书资料,并在自学基础上组织一些学术报告和专题学术讨论会。

方法4:攻关

所谓攻关是指本企业在科学技术上碰到难关,有意识地组织一部分只青年科技人员,由具有真才实学、科技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单位内外的专家带头组成攻关小姐,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进行攻进行攻关,在攻关只学习推贤让能,在攻关只培养人才。这种方法已被我国广泛采用,实践证明其效果较好。

方法5:引进人才

企业在开发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引一些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一方面可以解决本单位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又可指导和提高本单位人员的水平。适当地从外单位引进人才,还可以引起本单位人才争艳的竞争书面,有利于人才在竞争只成长。

方法6:咨询

咨询就是把本企业内有某些专长的专家组织起来,或聘请外单位或国外的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为本企业的科技人员等专业人员提供技术资料或解答有关技术问题。

【点评】

在“摩托罗拉之交”——高尔文先生的主导下,摩托罗拉公司建立起了科学的工作安排合完备的培训体系。

摩托罗位公司普遍实物载作轮换制度,使员工能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不求有功员工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半导体天津厂为例,前工序、后天序和测试部门的员工经常性地进行岗位轮换,这样不便使得员工成为技术上的多面手,还使得员工能够站在别道工序的角度想问题,从而使得多质量问题被消灭于产生之前。对于管理人员,通常也采用轮换的方式进行培养。人力资源、行政、培训、采购等非生产部门的领导多数具备生产管理经历,这不但有利于各部门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公司情况并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在摩托罗拉,培训既是责任也是个人发展机会,公司承诺支持员工在技术和能力方面寻

求发展,提供多种类型的培训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每一个新员工都必须接受公司为他安排的为期两天的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摩托罗拉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员工教育及发展计划、公司和人力资源部的相关政策等。此外,由于业务发展变化很快,对员工具体工作的要求经常会发生改变,某些工作将因此而取消,公司将对这些员工进行重新培训,以保证员工的就业、生产能力和工作绩效。一般地,公司每年为每个员工提供5天在职培训。员工还可以选择公司准许的某种变通方式完成培训要求并通过学费报销计划来支付培训费用。在职业培训之外,公司还非常重视为员工提供高级的技术、管理培训及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在美国,公司与菲尼克斯大学合作为与那工提供MBA教育外,还资助员工在南开大学在职攻读电子学硕士学位。公司还经常派员工到国外进行短期和长期的技术和管理流。由于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持续投入,员工在技术、知识和能力上不断提高,使摩托罗拉在同行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摩托罗拉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是停留在口头少年宫,而是落实在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企业行为中。摩托罗拉把肯定个人尊严、实施充分的培训、创造无偏见的工作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横厂和个人前途、为每个员工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和体验成功的成就感。员工还享有充分的隐私权,员工的机密记录,包括病例、心理咨询记录和公安调查清单等都与员工的一般档案分开保管,公司内部能接触到所有档案的仅限于“有必要知道”的有关人员。员工的私人资料,只有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才能对外公布。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高尔文成功的人本管理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第五篇: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作者单位:保卫科姓名:吕传海张呈伟

摘要:人本管理是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先进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又是企业最重要经营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由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化市场,人才的高流动性,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真正的能拥有一流的人才,高质量的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以人文本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本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管理最重要任务就是调动和运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做好人的工作,首先抓好人的思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此,笔者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一、企业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原因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创造。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大多规模较大,员工众多,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人才,这是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必须牢固树立理念。胡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树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不断的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悉及全体人民”。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都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4年以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由此可见,高质量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要以职工为根本,把职工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进一步调动和运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当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因此,实现企业目标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干劲和智慧,必须善于做好人的工作,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员工积极性,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是企业永恒的课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民主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注重安全生产,提高福利待遇,并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化解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企业做好人本管理思想依据

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一个企业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企业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于人本管理,创新管理机制。

企业为社会需要而生产,他有自己的法定职责,同时,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肯定的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企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资和文化需要,是基本经济规律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就使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重视人的因素,依靠全体成员办企业的思想,符合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在生产力大多因素中,资金技术信息等固然重要,但人无疑是最重要

1的因素,因为有人才能将资金技术信息等因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并决定生产力的大小。同时,人是资本、技术、信息的最终来源。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科技的竞争,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中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投资含量越高,资本的积累量即知识、智慧、技能、经验、健康等的存量也就越丰厚;其开发层次越深,就更能设计和营造出完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企业活动中,人无疑是可以反复开发并能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资本,是一种价值含量极大的无形资产。从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看,人们的现实需要主要包括: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求知成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以上这些需要,物质需要是前提和基础。因此,人本管理工作要重视人的物质需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最主要的是要关心群众生活,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才能得到明显改善,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符合当今企业现实管理的要求。

三,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就要体现人本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企业要正确地制定和选择人力资源战略。因此,开发人力资源就要体现人本管理。

(一)是把握好人才吸引和补充。人才的吸引和补充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头等重要的任务,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语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素质人才显得越来越难找。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是技术与管理的竞争,而技术与管理的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效、任人为贤的原则,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树立发展大计,人才为先,人才为本的人本观念;只有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以及把安分守己、稳重听话作为选拔人的标准的狭隘的人才观,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贯彻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只有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努力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积极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是要始终保持企业所需人才。因为人不像机器、材料通过一次性购买可以获得占有权,他们具有流动性,一旦管理不当,优秀人才及劳动力就会流失。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国内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类科技人才的流出/引入的比例达到71/100,尤其在外企,合资企业和有实力的私营企业较集中的城市,“国企”的人力资本流失现象更为严重,流出/引入的比例高达89/100,而人力资本流失最严重的一家企业流出/引入的比例高达179/100,流出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比例占到80%,这些人才基本上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或重点培养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企业发展需要的黄金时段的人才。由于各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跳槽”,使国有企业大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付之东流,甚至带走了技术、客户、商业秘密。造成了国企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使国企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鲍店煤矿为保持所需人才,从人本管理思想入手,建立员工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机制,将绩效结果与薪酬奖励、晋升调配等制度挂钩,达到人尽其才,保证人才不流失,企业得到稳定长足发展。

(三)是要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最终都要落实到“用”字上,如何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要解决的中心任务。员工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虽然谁也说不准,但员工中有潜力这句话永远不错。因此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利用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总之,坚持人本管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把人本管理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把对人的目的性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和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作为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使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更加符合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符合员工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创造有效的机制,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企业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故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牛克洪主编:《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

2.李剑: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备手册,中国言实出版社。

3.代沁员,王学庆: 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商场现代化。

4.黄津采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郝敏玲: 浅析国企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

作者:吕传海,于1957年1月出生,男,鲍店煤矿保卫科科长,副高职称,联系电话0537-922350。

下载孔子的人本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的人本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人本思想的应用

    浅谈人本思想的应用 涂秋萍 (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 高尔基曾说:“文学即人学”。可见语文与人的本质属性是密切相关的。基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认为成功的语文教育不能仅立足......

    孔子外交思想

    孔子外交思想之我见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是中国外交实践蓬勃发展、外交思想流派百家争鸣的时期,原因是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西周衰微、各个独立......

    孔子思想论文

    孔子,是我们的教育家,思想的指导者。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在这崭新的世纪里,和平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核心。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孔子思想论文,仅供......

    有关孔子思想论文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仁学思想。以下是“孔子思想......

    正确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正确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我第一次接触到孔子思想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中学初中语文课文有一篇“论语六则”。课文很短,摘录了《论语》的六句话。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大部分警句:......

    浅议孔子仁学思想

    浅析孔子仁学思想【内容摘要】孔子把“仁”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并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使之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以“爱”释“仁”,把仁看作是高尚人性的目标,是理......

    孔子仁学思想

    孔子仁学思想孔子主张恢复和巩固周礼的统治,周礼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亲亲上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培养人具有孝悌的品格是最基本的。孔子仁学另一个特点是由己而不由人,即......

    孔子思想论文

    论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见。深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对现当代教育仍然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