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时间:2019-05-13 12: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第一篇: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教育成就卓越人生

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关于德育教育的心得。我想今天在座的很多领导、很多同人„„其实今天我在这里只能分享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说我在国学方面有什么研究,这一点我是愧不敢当的,我自己能够明确说明的就是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大学老师。其实我自己从前是位老师,现在是位老师,以后也只是为老师而已。就像我从前是个学生,现在是个学生,以后也还是个学生一样,说这句话并因为谦虚,因为在今天要做好一个老师,不在学生是根本谈不上又资格做教师的。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一切都处于全新的挑战之中。一个人的学习有他的不变,有他的万变。变化的是知识体系,是观念的进步,而不变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德育为先。也就是说知识体系的更改他是在一个人做人的基石之上。一个做教育的人,他面对的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首先我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不是学科、不是成绩,而是成长中的生命。所以呢做教育其实就是关注一个人的道德养成,价值观、世界观的酝酿以及这个孩子怎么养成一个无愧天地的中国人。这其实是中国教育最根本的理念。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急剧变化,在这样的社会上体会着关系、体会着忧伤、体会着挫折、体会着困境,在茫然之中选择者到底是坚持道德还是放弃道德;到底是追逐利益还是与他人和谐相处。他们面临的困惑太多了,我们面对的这是这样一群成长中的生命。

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到今天为止大城市中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做了爸爸妈妈,他们的子女已经到了上学年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其实这些孩子面临的很多心理层的困惑是那种封建土地的大家庭里所没有的,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一个馒头要分成四瓣去跟兄弟姐妹们分享,他们不懂得大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要再接一段裤腿小孩子接着穿,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家务是需要分担的。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只要学习好,你就是我们家的功臣。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经常会碰上这样的事情,我看到考上国家重点大学的一些高材生,拿着六百多分的成绩到了年纪里,经常为谁能够站上靠窗位的有阳光的床位而大的不亦乐乎,经常为谁少擦一次桌子,少打一壶水而告到老师那要换宿舍,这些事情,真的怪这些孩子吗?我们的博客没有错,但关键是独生子女的心理环境巨大的反差,不仅孩子的心理面临挑战,做他们的父母、做他们的祖父母都要重新考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今天的教育是做什么的?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是在这样一种变化的环境之中教育孩子还原一个朴素的信任。在一个繁华的物质时代里,在发达的科技文明中能够坚信人性中的核心价值,能够信任道德,在中国的道德体系之中,在当下的道德体系之中,找到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什么是中国人的道的方式?《论语》上曾将说过一个人他„„社会全部道德养成的阶段,还有意思的是,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人进了门要孝敬我们的父母,出了门要友爱我们的兄弟姐妹,第二段叫“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就是一个人言语、态度一定要谨慎、谦虚,做出的事情谨诚守信,坚守道德。“泛爱众”对于大众、对于亲人心中要有一种仁义的博爱,“而亲仁”平时做好之后还要懂得一些道理,比如说“仁”的道理,你要去亲近、交换、进入自己的心中,这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有余力,则学文”用今天的话就是你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再有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这三个阶段我们今天看看,似乎我们今天的教育刚好做反了:一个小孩子,现在是从三四岁、四五岁就上学前班了,就可以取弹钢琴、去跳舞了甚至是学一些外语、奥数。也就是他在这个社会不知道有一些责任需要去担当的时候先学了技巧。一个人长大,行有余力才可以去学文,从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然后学前班完了上小学、小学完了上中学、中学完了上大学、大学完了硕士、博士,一直到社会上。这其实又回到了第二阶段,“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现在一个高材生,毕业之后要在社会上经过多少修理,才明白这点道理,每一个高材生毕业后趾高气昂、恃才傲物,言语真的那么谨慎吗?眼高手低,做出的事情真的那么守信吗?对这个“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要在社会上碰多少钉子才觉得他是对的,学到位学不到位都是不一定。而我们丢了那一段啊?恰恰就是我们第一阶段说的“入则孝,出则悌”。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温暖,人与人之间的这份礼貌、友善、爱戴。从自己家的邻里亲情开始也许我们就已经忽略了。其实在今天什么是德育,德育这个概念,他不简单是一套教育体系,他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如果把德育仅仅作为外在的一种灌输,孩子们会反感;同时我们可以把他最为内心的一种唤醒,他是人性之间一种朴素的爱与善良,他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信任,他是生命之间的帮助与扶持,他是人在困境之中的依赖与感恩„„如果你把德育看成是这样一种人人内心的唤醒,是人人沉浸其间并且因为崇高道德获得生命一种力量,那么也许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我们一定需要照本宣科吗?我们那个人没有过生命的脆弱。人之所以需要道德,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们高尚,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无助。这是因为在我们脆弱的时候有那么多美好的道德帮助了我们。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这样的道德去扶持他人。而我们因为这种道德去获得生命的境界。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这一点他就不会觉得到的是一种牺牲和付出。

什么是中国这种文化呢?我喜欢中午最早关于文化的解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两句话是中国人对于文化最早的解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察四时天象,我们知道添衣保暖,养护身体健康,跟上四时的变化。“观乎人信念、观念、包括我们一个时代的道德,再由他去流化天下,去感悟一个人的生命、人格。这就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我想作为„„文化或者,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当下活着的一种方式。

我们都认为文化是一个名词,我们都认为文化是那些发黄的典籍,是那些残损的壁画,是那些„„曲谱,是那些辉煌的从四大发明开始叫我们的孩子背下来的名词解释,但是真正的文化是“文而化之”,这个化育的能力是一个动词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从一个自然人长成一个社会人,他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长成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这个过程就是“化”的过程,我们的民族从来都不缺文啊!“卷之厚繁”“汗牛充栋”;从来也不缺文人啊“学富五车”“满腹经文”。但是是不是文在你的生命里,当你遇到风险、混沌、抉择的时候表现出一个人应有的那种崇高、坦荡和磊落呢?不一定。如果一个人的文,只是一种炫耀自己的学问,不能够成为生命的支撑,那你就是“文而不化”。所以我想对我们中国的文人也罢、教育也罢,更大的命题不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文?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实现化。“化”是我所理解的教育的使命。

孔子就曾经说过:“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听说现在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就是古时人们学习是为自己,而今天的学问是为别人。什么叫为别人呢?就是现在学习之后就马上兑换成一个文凭,考一个证书,这进入社会我可以换一个职;或者是我学了一个知识之后我可以发表论文,凭职称。这种学问他都称之为人之学。你只是为别人学的。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这个观点在《荀子》那里得到了更好的阐释。荀子说:为人之学,他只是“入乎眼,出乎口”看见了然后马上叨叨出来,说完了也就完了。他说这种学问就好像送礼的一个小礼物一样。送礼要送完了之后就跟你的生命无关。什么是“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就是入乎口耳,然后遍乎四肢。一个人„„你看到一个人瞬息之间对人的那种恭敬。生命的自信,眉宇的喧哗以及他举手投足之间的那种磊落,这一切是一个人学到的利己之学。因为学问变成了一种生命力。

我一直在讲我们的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发达的学校教育,但是有多少孩子学到了利己之学?我们今天的学习,其实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知识,一种是为成长。为知识就是你要考数理化、你要考文史哲,你要在一种相对公平的成绩上一级一级的完成你学业上的晋升。但是什么是为成长而学?他不见得直接与你的成绩和文凭相关,但相关于做人的境界,他想关于人际关系,他想关于安身立命。如果我们今天多一点这种利己之学,我们的德育教育也许就会变成一种血脉流通的文化精英。

其实中国人,我们的哲学源头大的源头是儒道先帝。儒家叫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叫我们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给我们人格的自我实现,道家给我们自然人格的自我超越。中国人在讲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故事。(15min)

第二篇:于丹教育心得

于丹教育心得

于丹教授做客中央四套《文明之旅》栏目,主要谈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心得,令人折服,令人受益匪浅,现整理于丹教授的部分观点与同行和为人父母的朋友一起学习分享:

1、在谈到孩子上假期班这个问题上于丹教授说: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这件事,上各种班的孩子不一定不快乐,也不一定闲在家里的孩子就更快乐,怎么能保障孩子的快乐,比学多学少的更重要,挑班要有原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2、在谈到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上时于丹教授说:人生什么最重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他的尊严,二是他的自由。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意识到,他是独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你让他觉得他有责任心,他有尊严,他有自由,这一点对孩子特别重要,他就能去选择很多很快乐的事情。

3、在谈到什么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时于丹教授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成功的分离作为它的目标,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越早成功地分离,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越好。成功的分离是一种更节制,更内敛,更深沉的爱。分离的起点就是尊重。

4、在谈到对孩子的尊重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于一个孩子的尊重,就是对于他的尊严和自由有一种确认性,非常重要。而这一点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教育。

5、在谈到对孩子人格和品质、心智和态度教育时于丹教授说:学校不能完成一个孩子这种完全的人格和品质的教育,学校不能够完全去完成一个孩子心智和态度的开发。

6、在谈到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家庭教育,不仅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怎么做独生子女,还包括我们大人,怎么学习做独生子女的父母。学习做他们的长辈,学习不把他们惯坏了。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保持成长性,是很重要的事情。

7、在谈到快乐的最高境界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人的快乐分为依赖性快乐和创造性快乐。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中生有创造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贫困、疾病、挫折,乃至于死亡,都不能剥夺的一种乐观。

8、在谈到孩子群体生活中的好处时于丹教授说:孩子要有群体的活动,孩子在群体中的成长,他能得到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第一,他会自己动手创造快乐,第二,他会自觉认同规则,在群体游戏中建立规则意识,第三,他会在游戏中增进人的交往,而不是对物的依赖。

9、在谈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孔子曾说道,人的成长,他的教育分三段,第一段叫“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进门要孝敬爹妈,出门要友善兄弟。这就是家庭教育,伦理教育。第二段叫“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言语谨慎,泛爱大众,心中亲近仁义道德,这是社会教育,这是一种行为上的教育。第三段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前两样都做好了,还有余力,就念点书。现在是做反了,什么余力都没有,就只有读书了。反过来再受社会教育的修修补补,而我们失去的是家庭教育,也就是伦理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步走是很有道理的。在家学习亲情伦理之中基本的规矩,在社会上学个人际交往,最后在学问上再去提升你的理论。

10、在谈到家庭教育的内容和责任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什么时候都不要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和责任,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完全分担的,家庭的气氛还是最重要的。

11、在谈到中国人如何做一个世界公民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今天这个世界,语言是国际的,但语法是民族的,用中国人的方式去做一个世界公民,是最容易走通的。

12、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核心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成功是一个结果,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社会化的外在评价,成长是一种生命内在的自我评价。因此,尊重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一种生命选择的状态,而不是一个成功目标。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份对生命成长的尊敬。能够把一个小小的个体,他的那种尊严、自由,他作为一个人的那种光芒,让他调动起来,让他自信,让他快乐,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13、在谈到学龄前儿童国际评价标准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学龄前儿童的国际评价标准,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情感表达的,一个是关于他的艺术和运动能力的。情感表达这个体系里面,又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就是正面情感表达和负面情感表达,正面情感就是他对一个人的爱、喜欢、融合,而负面情感更重要,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不宣泄出来,久而久之他觉得负面情绪就应该是压抑的,而久而久之压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要不就是爆发的失控了,要么就憋成抑郁了。第二个体系就是孩子在艺术和运动方面有非常好的能力,这比他识多少字什么的要重要得多,运动的能力和艺术的能力保持了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情感表达方面是顺畅的,能够对于运动和艺术表达出来他们的热爱,而且他有一种自由的、快乐的心,我们的家长不妨跟着孩子从头再成长一次,成长比成功重要。

14、在谈到孩子逆反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最重要的是不让逆反成立。你可以卸力,不让这个逆反发生,就是太极中的最高境界“引进落空”。什么是逆反,就是坚决不许的东西,他就一定要去试试,他就想试试这事有什么结果,对孩子,成年人的包容就是你可以表现的一切云淡风轻,除非是一些道德品质的问题。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先想一想他要求的是什么,他的道理是什么。

15、在谈到孩子学习不上进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当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时,其实最好的一种帮助,就是陪伴他。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家长的陪伴,从细节里面找方法比从宏观上找原则要好用的多。

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是强势的,孩子是弱势的,在看似弱小的孩子的内心,他有一个强势的尊严,他有他强势的小宇宙,让他自尊而快乐地成长,这才是他成功人生的开始,希望每一位同行,每一位家长,能跟孩子一起成长,一同快乐,一同迎接成功。

于丹的女儿六岁,今年该上小学了。以前,觉得于丹是个善于学习、思考的现代人,大学教授,文化学者,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和我们距离很远。现在,通过她述说女儿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的感悟,觉得她是位很用心的母亲,喜欢她,更赞同和有感悟的是她说的这些话:

1、朋友给她介绍评价一个孩子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的标准是:善于表达情感,良好的运动和艺术能力。表达情感,有正面和负面的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正面的喜欢,高兴,都会向别人表达,让别人知晓。负面情感,如生气,伤心,不乐意等。在表情达意方面,或许,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太重视,尤其是我,有时候还会压制孩子,可是一个孩子如果不会正确地,或者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他的快乐无人分享,他的烦恼无人分担,情绪得不到宣泄,生活就少了与人交流的乐趣,负面情绪的挤压,终究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运动,是保证健康的一个很好手段。我现在倒是很赞成一个人每天都要多运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能距离病痛远一些,也是健康生活的一个方面,对于孩子来说,让他肢体协调,感受活动的快乐也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能力如同运动一样,让人能感受生活的情趣,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综观以上三点,我后两点做得不错,就是第一点做得不够,需要改善。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善于表达情感,有良好地运动和艺术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2、于丹对教育的感受,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教育的倒置。她说,中国古代的教育顺序是,家庭——社会——知识学习,先是家庭生活奠定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发展,然后,让孩子走上社会,也就是在社会上(环境)学习各种规范和实际生活本领,最后仍有余力,才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现在,我们倒过来了,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知识,然后再学习生活技能,参加社会活动。想想也是,我们的孩子从小都在灌输各种文化知识,但是有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什么都需要父母来承担,比最原始的动物更不自立,怎么能够远行?在空幻的知识海洋里漂浮,却不会应用在实际的社会大环境中,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做事,那空空的一点知识又有什么用呢?一切的知识应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实际才对。我们今天有许多的东西,是否本末倒置了呢?我希望我的孩子先会生活,会做事,再会学习和运用知识。

3、无论学什么,(如各种兴趣班)不在于他学多少,而要看他怎么学,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快乐?学习的方法和自我的感受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带领,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学习是轻松快乐的,那么这件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想想无论是这些有名的人物(于丹的父亲为了让她知道“麦浪”一词的含义和使用,亲自带她倒了许多趟车,到乡下去观看、感受),或者大字不识几个的家长,当她们对孩子的成长,给予了时间,给予了鼓励,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有效的教育。

我可能也有时间,一直却缺少发自内心的热情,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少了灵活和灵性,这是我的缺点、不足,我会反省,学习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母亲,我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第三篇:《天性教育成就孩子卓越人生》讲座记录

张勤老师《天性教育成就孩子卓越人生》讲座记录

(林子博妈妈记录整理)

——张勤,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特邀嘉宾,家庭教育专家、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科普作家、中国亲子关系学学者、中国性格关系学学者、博雅观察咨询培训师、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

上周六3月15日有幸听了张勤老师的《天性教育成就孩子卓越人生》的大型公益讲座,作了详细的记录,提供没去听课的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共同探讨关于孩子天性教育问题,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前提:所谓的天性教育,就是尊重孩子自然的年龄特点和生长规律,充分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性,保护其天赋和创造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理念。实施天性教育,挖掘和提升孩子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能力,传承文化,培养不断创新的探索意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子女教养体系,逐渐形成了近30年来保姆式的教养方式。而这种保姆式教养方式的出现,导致孩子的能动天性被扼杀,自强自立的独立意识得不到培养,“娇生惯养族”和“啃老族”层出不穷。

《天性教育成就孩子卓越人生》讲座内容纪要:

孩子越小,越容易辨别出他的性格。一个人天生俱来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格,要按他的本性扶持他,一定会有若干条适合他的道路在等着他!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能自己做自己时,是最轻松的,1

幸福指数是很高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可以自己做自己时,才不用戴那么多的假面具去生活,他的聪明程度是最棒的,聪明才智不会被压抑,才能光芒万丈。

一、现在孩子出现最多的问题:

厌学、磨蹭、多动、早恋、自卑、固执、攀比、忧郁、不爱读书、好习惯少、无法沟通、自理能力差、没有主见、过度自我。

要按照一个儿童应该走的道路去养育他,这样当他长大成人时,才不会偏离他的本性!——《圣经》

调整你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使它适应孩子天生的发展模式。当他逐渐成熟时,他就不会背离他天生的生命模式。——《圣经》

二、把人的性格划分为红色性格、黄色性格、蓝色性格和绿色性格四种。

色彩性格,让孩子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让他喜欢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包容和爱孩子的缺点,心疼他,帮助他。因为他的缺点(弱点)更需要您的爱。

(一)、红色性格(外向性格):代表人物,孙悟空。

——热情、快速、暴躁,不太顾他人感受,喜欢评价人,好胜,会自觉做到最好最优。

表现特征:说话语速较快;永远不会吃亏的;非常直爽。精力旺盛,孩儿时代,妈妈会带得很累。爱评价人,会说哪个哪个不怎么样

或没水平。很好胜,成绩不好了就会自觉发奋,力争上游,他仿佛天生就是奔着“赢”字来的。

1.天生的领导者; 2.决定快速,信心十足; 3.喜欢竞争,痛恨失败; 4.完全彻底,黑白分明; 5.不屈不挠,越挫越勇; 6.顶天立地,骄傲人生。

(二)、黄色性格(外向性格):代表人物,猪八戒。——透明、欢快、喜形于色,乐观开朗,擅长表达。

表现特征:边学边玩,边吃边玩;天生的乐天派;浪漫主义者;纪律不太好,坐不住;嘴巴甜,爱叫人。家中最好带的孩子,但对老师来讲,黄色孩子是老师最难带的孩子,因为他们太爱动了。如果在课上他捣乱,老师又不喜欢他,他就越来越动。

1.天生演讲家; 2.自信乐观,活泼好动; 3.轻松交友,机制灵活;

4.崇尚浪漫,想象力丰富; 5.崇尚浪漫,极易相处; 6.总是不断发现新大陆。

(三)蓝色性格(内向性格):代表人物,唐僧。——忧郁,安静,稳重。

表现特征:性情中人;夹着尾巴做人;最容易自责;完美主义者;易记仇,生闷气,不够豪爽。不太自信,怕别人不重视他。胆小怕事,做事需要鼓励和推动,很少粗心大意。一个班级里,首先破坏纪律的,肯定不是蓝色。蓝色孩子在班里最乖的,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会看大人的脸色做人。

1.天生思想家; 2.尊重权威,尊重规则; 3.小心谨慎,细致周到; 4.沉沉稳重,三思后行; 5.敏感性请,藏而不露; 6.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四)、绿色性格(内向性格):代表人物,沙僧。

——和平性格,感情藏得很深。

表现特征:脾气最好的人,最有耐心,不争不抢不抱怨。从小不找父母麻烦,会自己玩很长时间。怕“变”;语言、肢体动作较别人慢一点;常常无表情;最想要的是得到重视。适合潜伏工作。

1.天生外交家

2.最有耐心,脾气最好; 4.不抱怨,不争论,和平相处; 5.腼腆害羞,情绪平稳; 6.深藏不露,中庸之道。

三、性格与学习动力:

平常千万别拿不同性格色彩的孩子比较,如果一定要比,也要拿同一性格的人来作对比。

(一)红色性格孩子的学习动力: 1.力争控制资本

心里能量最大,学习时会尽可能学得最好,来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重视。只能承受最重,不能承受最轻。

对红色孩子,我们要说:

——“孩子,你跟别人不同,未来你的人生之路应这样走,你要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人跟你在一起有幸福的感觉,你的未来一定是属于大众的。”

——“那我怎么能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每天认真听课,从跟着老师走做起!”

“你今天最喜欢哪个老师的哪句话?”课堂是如此重要,孩子的一切知识都是从课堂上来的,从今天起,从关注孩子的课堂做起吧!

2.被感激的驱动

红色性格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就是一棵顶天立地的苍天大树。

“有谁能来我这里乘乘凉啊!”显示出我的伟大。

“有谁能来我这里依靠依靠啊!”显示出我的力量。

“哇,今天这件事多亏了我儿子,有我儿子真好!”

“同学们,今天这件事多亏了XXX,有XXX真好,来,让我们把感激的掌声送给他吧!”

长此以往,他以后怎么能不发奋?

(二)黄色性格孩子的学习动力:

1.力争展现的满足 2.童话就在我心中

“你有什么好能的,好显摆的?你还差得远呢?”这句话可毁了多少黄颜色的孩子!黄颜色的孩子最想通过表现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黄色孩子,我们要说:

——“孩子,你跟别人不同,未来你的人生之路应这样走,你就是要不断为自己寻找舞台,让自己的舞台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人看到台上的你有收获而幸福!”

——“那我怎么能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每天认真听课,从跟着老师走做起!”

(三)蓝色性格孩子的学习动力: 1.不断为自信充电 2.得到强有力的信任

蓝色孩子潜意识里“老师说的我一定要认真听,然后才能得100分。”蓝色性格的孩子一翻开本子,全是勾勾,“呀,我还是行的,很好哟!”如果发现一个大叉,潜意识里便会想:“啊?这可怎么办啊?”

“这事你行吗?真的行吗?”他就会受到打击。

对蓝色孩子,我们要说:

——“孩子,你跟别人不同,未来,凭借你的聪明才智,你只要抓住一样东西,我敢保证,你这辈子就会很幸福!”

——“那我怎么能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每天认真听课,从跟着老师走做起!”

(四)、绿色性格孩子的学习动力: 1.完成任务为本 2.争得平淡的重视

绿色性格的孩子以“90分万岁”。

一旦哪个方面感兴趣了,尝到甜头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会成为一流的人!

表扬他时,应平淡地拍拍他的肩膀,或在他面前为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飞眼,他就会美得不得了。如果象对待红色性格的人一样当众夸奖他,会吓着他。

对绿色孩子,我们要说:

——“孩子,你跟别人不同,在你未来人生之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任务在等待着你完成。你一定要想办法去完成。”

——“那我怎么能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每天认真听课,从跟着老师走做起!”

四、性格与人格培养:

(一)、红色性格孩子的培养:—— 红色性格的人最怕妈妈的唠叨。可不能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他,因为红孩子本身已经很自负了,你若再使劲夸他,他就会更霸道。

1、让他享有一定的控制权与选择权

2、适当的“慢”是胜利的保障

3、感受同情和怜悯之心

(二)、黄色性格孩子的培养:——做事虎头蛇尾,要多些提醒和强调。孩子多才多艺,巩固一两项去发展。不强迫,不打骂,对孩子的缺点多包容,人前多些表扬.1、保持应有的责任心和执着精神

2、给舞台去体验并验证自己

3、给他足够的娱乐时间

(三)蓝色性格孩子的培养:—— 蓝颜色的孩子最容易小心眼,最容易记仇,他不够豪爽,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要与他多沟通,打开心结。

1、帮助他对不完美的事物形成宽容态度

2、培养他的豪爽与大气

3、学着分享感受

(四)、绿色性格孩子的培养:——,不要给他定太高的目标,教会他谈条件,不要说他磨蹭。

1、学习着中用、原则性的是非融洽;

2、调整并尊重他的低调;

3、帮他学习拒绝。

五、色彩性格警示录:

1、性格没有单一的绝对的性格

2、性格没有好坏,只是表达的时机是否恰当。

3、环境变化剧烈,性格变化也越多。

4、以后相处时,请关照孩子的性格特点。

如果你有一个红色性格的孩子,那么恭喜你,爱你的红颜色孩子吧!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大众领袖!

如果你有一个黄色性格的孩子,那么恭喜你,爱你的黄颜色孩子吧!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演讲家、小说家、艺术家...!

如果你有一个蓝色性格的孩子,那么恭喜你,爱你的蓝颜色孩子吧!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

如果你有一个绿色性格的孩子,那么恭喜你,爱你的绿颜色孩子吧!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会计师、翻译家...!2014年3月19日

第四篇:《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最后于丹和泽道法师的对话。对话中于丹提到了大文人李渔的一个故事,他劝诫世人,在为名为利的道路上忙忙碌碌,走到一个清静之地,不妨停一停,歇一歇。人在途中就是要赶路,自然没有错,但见到亭子要知道进去避一避雨,遮一遮阳,喝一口水,打一个盹儿。可惜的是,路边的“亭子”很多,人们却熟视无睹。想想自己生活中是个急性子,什么事情都要求很快能做到,做好,但是很多事都是要慢慢来的,不能急,往往这样自己就会心态不好,变得很浮躁。泽道法师解释了现代人浮躁的根本原因就是小聪明太多,而没有大智慧,没有找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有形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无形烦恼和纠结又涌上心头,情感得不到慰藉,心灵无所依托。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无常之有常,以不变应万变,准备好当变化的波涛涌来时,用什么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

人应该有理想,有寄托,有信仰,培养一种良好的志趣。每个人寄托的对象不同,自我调适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人烦恼了,弹一弹古琴调调性;有的人忧愁了,读一读书静静心;有的人痛苦了,会用忙碌的工作来填充自己,或者喝酒解压。我喜欢用逛街购物来发泄,买一些有用没用的东西,事后想想很浪费钱,还是应该看看书静静心。

看了两人的对话,忽然看开了一些事,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不如意,如果换种角度去想想,也没想象中那么可怕。很多事情可能是从来也没遇见过,但是真的发生了,也要坦然面对,只有经历了一些,才会更成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好心态的人吧!

第五篇: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

叫嚷着说要写读后感,询问说要写什么类型的啊,说随便,随便网上找一个好了……随便?细想一下最近读的还真杂,言情的穿越的有一批,不适合写,正愁着要写什么,同时说发的那个《于丹趣品人生》嘛,也是,就这个吧……算是应付差事?咳咳咳……

翻开《于丹趣品人生》,开篇白岩松作的序,一句反问“我们怎么了?”,不禁深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没有一刻能够平静下来。正如他所说的平静正成为一种奢侈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生之路,事业之路不断提速,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路边的风景都被忽略了,缺少了闲情雅致。与古代人相比,如今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快”,如何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成为一种奢侈,如何让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在阳光下喝着茶离开电脑抛开手机远离人群的喧嚣拿起一本书慢慢的欣赏和思考,成为一种少有或者说没有的姿态。

我们的心貌似是浮躁的,在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别人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忙,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刚出生的孩子就被送去早教,刚上小学就有一些兴趣班准备着,登上高中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几乎透不过气来,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迈进大学好歹可以轻松了,可惜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生也都开始忙,学这个学那个让自己在就业路上多些机会,工作后又开始为工作业绩来忙碌……无休无止的人生就在这赶着时间,忙还是盲,谁也说不清楚,就在这说不清楚中间,时光飞逝。

希望我们无论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一定要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汲取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

古人云,从容日月长。让我们在喧闹中享受清静——认认真真想昨天;让我们在孤独中品味快乐——扎扎实实抓今天;让我们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丽的精神——高高兴兴看明天。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认为,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作文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2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 。表面上看,和尚还在,……自我却找不到了 。”

真是这样,多年来,这颗心哪,承载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负。被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裹挟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红菱艳》里穿着红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罢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唯独忘记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书中摘取了《菜根谭》中一段话语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她说:“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份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她举了个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渔在家乡修建亭子,取名为“且停亭”,并附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是啊,曾几何时,悠闲,对于我,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该停停脚,静静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惫,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轻松更洒脱。试想,诸葛亮如果不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韬武略,神机妙算,才能成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传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要迷失了自己,时常停下来,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中的一种闲适、从容。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吧。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3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教授书中,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4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资料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一样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超多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搞笑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此刻,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期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搞笑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情绪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超多诗词文赋,个性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明白原先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5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心情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大量诗词文赋,特别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6

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处处充斥着功与利的身影。人们总在为那些看似重要的事情去奔波,殊不知掉进了一个疲惫的世界里,让心灵落满了尘埃……

于丹说:“相对于成功而言,幸福在今天成为了一件更加奢侈的事。”

是啊,这句话是那么的准确精辟。有太多人为了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变成了功与利的囚徒,他们在追逐成功的同时不能得到人生价值的全部满足,更忽略了生活中的缕缕清香、种种美丽。也从而远离了那些零碎的、闪光的幸福。

在书中,于丹倡议我们以一种轻逸愉快方式生活,多一些闲情 —— 品品茶、弹弹琴、喝喝酒、赏赏山水。

我觉得,这些闲情虽说看似无用,但却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增加我们的修养,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能有一种从容的'生活姿态。让疲惫的心静一静,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喜欢品茶。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我认为喝茶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从茶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的滋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精神吧。书中对“茶”字的解释也别有一番风味,“茶”,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品茶,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的浸泡与升华。它能带你的心神飞入山野,驰骋在一片和谐的绿色间。它更带给你一种滋润的感受,不仅仅是口腔,还有那干渴的心灵……

书中说:“在各种音乐形式中,琴是传递心曲的最好途径。”

我也喜欢弹琴,原来,我只欣赏优美的曲调。但读完了这本书,我开始享受每一个单一的音符。在琴声的震动下,我找到了生活的共鸣,拂去了心中积淀已久的尘埃,发泄了心中任何的不快。溶于琴,溶于音,溶于情!

这是多么的惬意与舒适啊!

难道这不该是生活应有的样貌吗?

同学们,就从看于丹的这些文字开始吧,请让生活多一些闲情,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吧。它们虽不一定会带来成功和财富,但一定可以滋润你们的生活,让心灵静下来倾听生命的美妙,让你们多一些快乐和享受,还有幸福。这才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以一种轻逸的姿态生活。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读完全书后的最大感悟了……

下载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丹教育成就卓越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1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了?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1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5篇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 “嘀嗒,嘀嗒”雨滴在雨棚上跳着圆舞曲,时而快,时而慢,月光透过玻璃,洒落在窗台上。蟋蟀的歌声与蝉鸣交织着,我正半眯着眼,依靠在窗边,这......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 一向喜欢于丹的直爽,很欣赏《于丹趣品人生》这部作品,于是便利用休息时间粗略浏览了一下本书,觉得在如此忙碌且烦躁的时候品一下这本书,会让自己平静......

    于丹趣品人生(五篇)

    5年前的国庆节,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讲《论语》,短短七天假期就造就了一位文化明星,对她,大批人追捧,大批人不屑,今年国庆,她又将携新书《于丹趣品人生》重返荧屏,主题是“人生的幸......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的《趣品人生》一书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是我读完书后的总体感觉。《于丹趣品人生》分为八大块,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

    培养优秀习惯 成就卓越人生

    培养优秀习惯成就卓越人生 -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闲暇时,读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颇有感触。习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有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

    于丹教育心得[5篇范文]

    于丹教育心得 于丹家庭教育心得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曾做客中央四台《文明之旅》栏目,于丹既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特别是父亲的循循善诱带给她的影响;同时,作为六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