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

时间:2019-05-13 12: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

第一篇: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三期末汇编之2015诗歌鉴赏

海淀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B.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D.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分)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1.(3分)D2.(3分)B3.(3分)C 4.(3分)要点:解释词的语境义(1分);结合诗句,紧扣词语“言浅意浓”的特点进行赏析(2分)。

5.(5分)要点:联系诗歌中的春节习俗(如守岁、宴饮、分压岁钱、放爆竹、贴春联、赏音乐、拜新年)(1分),建议具体(2分),理由合理(2分)。

①西城

1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梦寻梅(宋)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②③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②金貂:汉代的宫饰。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 1 / 6

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②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5分)

14.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1道小题)(6分)

① 记,在古代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中写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中写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致的不同:“,云归而岩穴暝。”写百姓生活的平和:“,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还写作者的感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还可以因事见理,如《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这些作品的内蕴,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诗来审视诗人的情致,既可以是 《归园田居》中的闲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也可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朋友关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溪。。”也可以是《春夜喜雨》中的济世意蕴:“,当春乃发生。”还可以是《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不懈追求与旷达超脱:“,谁怕?。”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

13.①(3分)D(“全诗用梦境”错,最后一联不是梦境的刻画)

②(5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炉夜话为乐事。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的内在精神相契合。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的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了铺垫。

评分标准:明确联句大意,1分;明确联句意思与“梅”的关联,2分;明确联句在结构及表达上的作用,2分。

意思对即可。

14.①往来翕忽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至于负者歌于途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虚室有余闲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好雨知时节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城

1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①-④题。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1]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2]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③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1]篆香,对盘香的喻称。[2]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①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的意思是: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都被藏锁起来。B.“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意思是:不管狂风还是暴雨,梅花都巍然挺立,傲然不屈。C.“须信道、扫迹情留”的意思是:一定要相信,即使梅花开败,它的情韵也长留人间。D.“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的意思是:梅花的姿影会在美好的月夜显出独有的俊俏。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6

A.上片首先描写深暗的环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E.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③下列诗句中梅花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虬枝凌寒,独傲冰峰艳。B.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D.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④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5分)

13.(15分)①(3分)B ②(4分)B D ③(3分)C ④(5分)【评分标准】文化积累结合准确,梅花精神阐述合理,语言表达顺畅。

朝阳

14.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①—④题。(15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1】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②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③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

/ 6

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④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捻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相似之处。(3分)

14.①(3分)D(“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②(3分)B ③(6分)

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④(3分)轻拢慢捻抹复挑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丰台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②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③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13.① C(3分)② D(3分)③答案示例:

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

/ 6

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4分。诗句理解,2分;手法,1分;情感,1分。)

石景山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11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赴阙”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②本诗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阅读下列诗句,将你认为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两项诗句序号选出来,填写在【】内。(4分)

A.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B.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C.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D.花柳湖西别此翁,十年鬓雪忽重逢。E.目断归帆何太疾,风吹柳絮正愁人。

③上面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4分)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唐】许浑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注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注:“劳歌”即忧伤离别之歌。

14.(11分)

① B(3分)② B D(每填对一处得2分,共4分)③(4分)《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尾联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与故友于他乡相遇,又不得不各自奔波,依依惜别的深情。【评分要点】诗句解说各1分,点明情感各1分,意思对即可。

房山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⑴—⑶题。(11分)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 6

B.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C.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D.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2)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4分)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E.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3)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4分)

1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3道题)。(6分)(1)《诗经·氓》中“,”两句诗与前文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成对比,借写桑叶衰败的景象,来比女主人公年长色衰,并引出下文的家庭变故。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以“ ”和“ ”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江月夜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向学生问志,先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说道:“。”意即,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自己“布衣”的出身,并以“,”表明自己当时只想着能活下去,并不想做什么高官。

15.⑴D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借助景物描写,也没有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⑵答案:A D 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

⑶答案示例: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评分建议: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作恰当的分析,3分。

16.标准答案:⑴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⑵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明月江水寒 ⑶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⑷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评分建议:6分,每句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限从4个小题中选3个小题作答,不是从8个空中选6个空作答;答4个小题的按其前3个所答评阅。

/ 6

第二篇:2018高三期末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B16.D 17.(6分)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18.(6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②载欣载奔

稚子候门 ③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2018西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

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

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①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分)..A.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于石《宿栖真院》)

C.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

D.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净端《渔家傲》)17.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归故园》)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中写到“渔樵”,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15.(3分)C 16.(3分)D 17.(6分)

【答案示例】

①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

②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

【评分标准】

杜诗:王维关闭柴门1分,辜负田园1分,情感答“不解”“遗憾”或“不认同”均可得1分;情感若答出“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表达作者对王维归老田园的规劝”亦可。

朱诗:自己关门1分,独享1分,闲适或满足1分。

不结合诗句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18.(6分)【参考答案】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评分标准】

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海淀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③④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

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

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C16.(3分)D 17.(6分)答案要点:

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2分)【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分);李白诗,狂放豪迈(2分)。【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18.(6分)①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②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③江晚正愁予(余)

山深闻鹧鸪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朝阳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断山明”一句有远景有近景,远处树林尽头山峰明晰,近处有竹林掩墙。B.“乱蝉衰草”一句用蝉、衰草和池塘三种意象,说明词人所处环境有点荒凉。C.“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时分村旁的小道上,词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的画面。D.“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拟人手法说明天公毫无情义,故意在昨夜送来一场雨。

15.“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写景巧妙,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鸟鸣涧》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16.本词与《定**•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但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苏轼在词中用“浮生一日凉”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①,②”劝慰自己顺应自然,乐天安命,不要疑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③,④”,感叹人生短暂,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苏轼的《前赤壁赋》里有感叹人生之短暂、羡慕自然之永恒的句子,“⑤,⑥”。《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朝而往,暮而归,⑦,⑧”,表达了随着时间季节不同,快乐也是没有穷尽的,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毫无情义”理解有误)15.(3分)C(两句均为动景)16.(6分)(给分原则:内容分析4分,情感表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①描写内容不同:

《鹧鸪天》写夜雨后第二天散步,《定**》写散步途中遇雨;《鹧鸪天》词人眼中所见既有衰败的景象,如乱蝉衰草,也有充满生机的景象,如翻飞的白鸟、淡淡香味的荷花,《定**》词人眼中所见是“穿林打叶”的雨景,“山头斜照”的雨后转晴之景。②表达情感不同:

《鹧鸪天》写谪居时于无奈之中,词人有短暂的闲适和愉悦,《定**》写谪居时,词人能看淡身世浮沉、人事变迁,体现了一份旷达洒脱。17.(8分)

①聊乘化以归尽②乐夫天命复奚疑。③夫人之相与④俯仰一世 ⑤哀吾生之须臾⑥羡长江之无穷⑦四时之景不同⑧而乐亦无穷也

2018丰台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唐代)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之作。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17.“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18.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谜》)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本诗写到“渔歌”,王勃《滕王阁序》中也写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②本诗写到“江山古思远”,古代文人观景,往往引发很深远的思考。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提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都写到猿鸟悲呜,白诗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D(3分)17.C(3分)18.答案示例:“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表现隐者渔夫的自得其乐,表达诗人经历官场坎坷之后,欲纵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而“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则表现了柳宗元被贬之后,穷则独善其身的高洁而狐独的情怀。周诗中的“忆”“梦”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分。每句2分。)19.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②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石景山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

张昪【1】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1】张昪(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2】低亚:低垂。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先对金陵景物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疏朗清丽的山水之美。B.水草丛中隐现的茅舍展现了世俗的生活,为下阕诗人抒发感慨作了铺垫。C.客帆高挂,酒旗低垂,云烟弥漫,作者伤秋悲老的寂寞与孤独溢于言表。D.“六朝兴废”“渔樵闲话”两句,作者发思古之幽情,透露出内心的隐忧。16.本词结尾“寒日无言西下”一句,以引人遐想的画面作结。下列各诗的结尾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张昪《离亭燕》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抒情,二者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是描写秋景,张昪描绘的是秋日黄昏,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着力描写月夜秋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可谓各尽其妙。

②同是写金陵风物,杜牧的《泊秦淮》则着意于讽刺,其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同为怀古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长于用典,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又如“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C

16.D 17.【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①景象之异:《天净沙•秋思》写秋日黄昏满目凄凉的萧瑟景象;《离亭燕》写明净而爽朗的秋江晚照。(每点1分)②抒情之异:《天净沙•秋思》抒发离家漂泊的旅人思归不得的凄苦心境;《离亭燕》抒发作者对国运的忧思与无奈。(每点1分)。③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每诗1分。

18.【答案及评分标准】①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人道寄奴曾住

封狼居胥(每句1分,共6分)

2018门头沟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南乡子 陆游

②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

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①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似之处。

15.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16.“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游褒禅山记》中的“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②《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③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④《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

,”的心声。

14.B

15.D 16.答案要点:

相同点:①都有思乡之情。②都有他乡与故乡的对比。(2分)

不同点:①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他乡暂得安身;是对已然之事的比较。(2分)②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地还会引起更大的寂寞和伤感;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2分)

17、①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8昌平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崧丘弄白云。

① 9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①婵娟:姿态美好。②仙实:指竹实。③“何可”句:用东晋名士王徽之爱竹名句。

③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绿竹引》中的“引”字,是古体诗的一种标志。B.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存环境、姿态以及颜色。C.“老死”一句写竹子宁愿老死在山里也拒绝他人赏识。D.诗的五、六两句用“秉”“弄”等词写作者的人生追求。

16.下列诗词中“婵娟”的含义与此诗中“婵娟”意思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B.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C.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罗隐《七夕》)D.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毛滂《踏莎行·中秋玩月》)

17.本诗与郑板桥的《竹石》都写竹子,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的不同。(6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分)

①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对比鲜明。

②韩愈在《师说》中用“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③杜甫的《蜀相》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曲罢曾教善才服,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⑤驾一叶之扁舟。(苏轼《前赤壁赋》)

⑥有志与力,______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5.(3分)C(写竹子老死在山里岂能有人来赏识)16.(3分)B 17.(6分)

宋诗,借对竹子清幽的生存环境及姿态美好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并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郑诗,用“咬“立”“劲”等词来赞美岩竹的坚韧和刚强,作者借此来写自己那种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18.(7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官盛则近谀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妆成每被秋娘妒 ⑤举匏樽以相属 ⑥而又不随以怠

第三篇:诗歌鉴赏(高三)

诗歌鉴赏(高三)

(一)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唐时已不存在,唐人常用来泛指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部族。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l)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戌边将士们的思归和厌战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归回不成家。上述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这首七绝将_________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三)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

(2)一个“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a b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c d

注 :卜邻,选择邻居。

(1)将下列四句依次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 ②绿杨宜作两家春

③明月好同三径夜 ④可独终身数相见

(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首联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五)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晚次鄂洲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陡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紧扣题中“_________”,后四句,紧扣题中“ ”。

(2)三四句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三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语言运用上却_____________。

(八)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更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这是一首赠别诗,但诗人从大处着眼,旨在_________,而不同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____。

(2)该诗用典贴切、自然,尾联用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立下卓越战功的典故,意思是

___________,这在语意上,又和_________二句遥相呼应。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___________的精神,感情_________________,语气_____________,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九)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洲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面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十一)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事事幽

物态

人事

(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二)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诗中,诗人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形象,这些细节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身世。

(2)尾联,诗人面对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阅读本诗,你所了解的当时的现实应是怎

样的?请简要说明。

(3)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请简析这首诗抒情的特点。

(十三)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析,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首诗,首联即用_________的手法,描写梅花_________的秉性,同时又__________了诗题“早梅”。

(2)第二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已深为佩服。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3)这首诗很有特色,首尾一贯,处处扣题。请根据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上特色。

(十四)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七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3)第三四句,由____转入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第一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从王之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出,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抑郁凄冷的心情。

(2)次联承首联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简谈你对次联的理解。

(3)仔细阅读全诗,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十六)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从诗题中可知,全诗的情感主流是喜悦。诗中最能表现喜悦之情的词语是。请简要说明理由。

(2)颔联皆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3)颈联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诗人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十七)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卓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邦。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

这首诗为作者拘留金邦时所作。

(1)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两联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后两联直接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将”作“送”或“助”讲。简谈你对这一联的理解。

(3)”绝域”指塞北,“东风”即春风。请简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十八)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首联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思想性格的__________。

(2)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成为千古绝唱。“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__________,“浮动”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

(3)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颈联则着意作_________的渲染。颈联通过_________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__的趣味。

(十九)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帅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从诗人的用词看,这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诗的结尾,诗人发出谁能和以《出师表》名世的诸葛亮相比的疑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文翻译

(一)宴子教太卜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臣能动地 动:_________(2)地固将动也 固: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联系全文,说说太卜为什么说他能“动地”?

4.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以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2)杨敏曾毁琬毁: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遏者操以人 操:________(2)因夺而食之 因: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阅读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四)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个亦诬乎 诬:_________(2)且旌善人 旌: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五)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苦’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黑饲语:

(1)秋水时至 时:___________(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怎么理解“大方之家”一词的含义?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魏明帝时,少府扬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杖吏一百 杖:__________(2)君但知南牙耳 知: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七)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何兴之暴也 暴:___________(2)自矜功伐 伐: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八)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盍去诸 盍:___________(2)弗食鸡则已耳 耳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是非若所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去夫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夫君子之行 行:_______________(2)意与日去意: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诸葛亮的《诫子书》流传千古,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但其中也许有你不同意的观点,请你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现由。

(十)痀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仲尼适楚 适:___________(1)犹掇之也 掇:_________

(3)则失者十一 十一:____________(4)顾谓弟子 顾: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诗歌鉴赏(答案)

(一)(1)边塞寂寞、冷落、肃杀(2)不准确。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杀敌卫国的意志和豪情。(3)典型环境雄浑豪壮

(二)(1)春天(2)激愤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1)映衬 反衬(2)拟人(3)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四)(1)③②④①(2)你我是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3)自己卜邻之恳切。

(五)(1)欣赏山中的美景(2)整体(整个面貌)满目生机、引人入胜(3)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虚实相间)

(六)(1)夜晚住宿(次:临时驻扎和住宿)借代(2)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3)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

(七)(1)写景,“望洞庭湖”抒情“赠张丞相”(2)渡 诗人有心入世却无人赏识的委婉之意,希望张丞相重用自己,好在太平盛世做一番事业(3)委婉含蓄

(八)(1)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缠绵悱恻、凄苦悲切(或“儿女情长”)(2)不要使燕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是又一次激励友人首联(3)奋发向上 豪放激扬 慷慨悲壮

(九)(1)咏史 诸葛亮(2)写景 典型 议论 历史事实 惋惜(3)以虚写实 夹叙夹议

(十)(1)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就五六句诗整体看,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一)(1)时间、地点、环境(2)幽静(或“幽雅”)

事事幽

物态

梁上燕的自由自在、水中欧的相伴相随

人事

老妻画棋局、稚子作钓钩

(3)尾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悲苦。因为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眼前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之上的。一旦分禄赐米发生问题,一切都谈不上了。

(十二)(1)衣衫、鬓发 内心痛苦 饱经忧患(2)战乱使百姓民不聊生,即使逃入深山,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3)这首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的自然流露,这就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

(十三)(1)对比、不畏严寒 照应(2)“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既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得奇丽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之情。(3)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十四)(1)互文 自古以来边患不息。(2)表达了诗人对喋血沙场士兵的不幸遭遇和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情(3)描写议论 讽刺了唐王朝戌边的将帅无能、不体恤士卒 诗人的爱国热情 对抗敌御侮,威震塞外的古代名将李广的景慕

(十五)(1)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桔枝上犹有积雪,但毕竟是“残雪”。冻雷,却是早春的雷声,已传来春天的讯息,让人振奋。(3)全诗在表现诗人贬官后郁闷心情的同时,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洒脱的性格;全诗既有对春天的渴望,又表现了作者执着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十六).(1)”润”“润”字不仅传出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出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杜诗本身包蕴了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连带着使这一联也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农务村村急)。(3)颈联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十七).(1)塞北春天的阴冷、萧瑟 对故国的刻骨思念(2)说自己诗技已穷,无能力表达像海一样深广的愁怀,正好反映了诗人内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悲愁。“酒薄”一句,更见曲折,是说借助酒力来入睡,可酒力薄弱。还未把梦送到家园,已酒醒梦回了。这样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实际感受。(3)“绝域”一句,总括塞北的春阳。这两句一问一答,不仅从结构上结束全诗,而且表现了诗人思念故国之情与日俱增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意蕴。

(+八)(1)独特环境、不同凡响 自我写照(2)稀疏 姿态 神韵(3)环境 拟人化一尘不染 恬淡

(十九)(1)“气如山”描写出当年的激愤心情。颔联则包含了愤激和辛酸的感情。(2)诗人赤心为国,却壮志难酬,这在诗人是痛心疾首和怅惘的,所以说“空自许”。(3)表明诗人报国的志愿至老不移,壮心不死,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文言阅读(答案)

(一)(1)使……震动(2)本来

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

3.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4.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1)糊涂(2)诋毁

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3.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4.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1.(1)拿(2)趁机

2.我问过守门官,他说“可以吃”.所以我吃了它。这说明我没有罪,而责任在守门官身上。再说,那个人献不死的药,我吃了它,大王要杀我,这是让人死的药啊!大王杀了我这个没罪的人,反而会公开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大王也受人欺骗)。

3.中射之士吃了进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并用自己的智慧使楚王没杀他。

4.应当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四)1.(1)错误(2)表彰

2.(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五)1.(1)按季节(2)永远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是这样难以穷尽,无边无际,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3.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六).1.(1)用杖打(2)管理

2.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

3.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

4.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地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

(七)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色彩。

(八)1.(1)何不(2)罢了

2.(1)这不是你所知道的。(2)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3.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

(九).1.(1)品德(2)意志,志向

2.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享乐便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品性。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是,“不是过淡泊的生活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缺少一种积极的意义。

(十)1.(1)往、到(2)拾(3)十分之一(4)回头

2.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基本功要过硬外,思想也要专注。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摇不摆,不因天下的纷纭而影响我全神贯注。这些条件具备了,我粘起知了来,那还有什么不得心应手的呢?

3.两点启示:一是要刻苦磨练基本功;二是要专心致志。投机取巧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第四篇:2018高三期末语文诗歌鉴赏-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2018西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

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

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分)..A.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于石《宿栖真院》)

C.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

D.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净端《渔家傲》)17.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归故园》)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中写到“渔樵”,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海淀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③④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

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

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18朝阳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①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断山明”一句有远景有近景,远处树林尽头山峰明晰,近处有竹林掩墙。B.“乱蝉衰草”一句用蝉、衰草和池塘三种意象,说明词人所处环境有点荒凉。C.“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时分村旁的小道上,词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的画面。

D.“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拟人手法说明天公毫无情义,故意在昨夜送来一场雨。

15.“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写景巧妙,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鸟鸣涧》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16.本词与《定**•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但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苏轼在词中用“浮生一日凉”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①,②”劝慰自己顺应自然,乐天安命,不要疑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③,④”,感叹人生短暂,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苏轼的《前赤壁赋》里有感叹人生之短暂、羡慕自然之永恒的句子,“⑤,⑥”。《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朝而往,暮而归,⑦,⑧”,表达了随着时间季节不同,快乐也是没有穷尽的,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2018丰台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唐代)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之作。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17.“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18.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谜》)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本诗写到“渔歌”,王勃《滕王阁序》中也写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②本诗写到“江山古思远”,古代文人观景,往往引发很深远的思考。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提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都写到猿鸟悲呜,白诗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2018石景山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

张昪【1】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1】张昪(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2】低亚:低垂。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先对金陵景物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疏朗清丽的山水之美。B.水草丛中隐现的茅舍展现了世俗的生活,为下阕诗人抒发感慨作了铺垫。C.客帆高挂,酒旗低垂,云烟弥漫,作者伤秋悲老的寂寞与孤独溢于言表。D.“六朝兴废”“渔樵闲话”两句,作者发思古之幽情,透露出内心的隐忧。16.本词结尾“寒日无言西下”一句,以引人遐想的画面作结。下列各诗的结尾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张昪《离亭燕》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抒情,二者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是描写秋景,张昪描绘的是秋日黄昏,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着力描写月夜秋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可谓各尽其妙。

②同是写金陵风物,杜牧的《泊秦淮》则着意于讽刺,其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同为怀古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长于用典,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又如“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2018门头沟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南乡子 陆游

②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

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似之处。

15.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16.“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游褒禅山记》中的“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②《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③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④《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

,”的心声。

2018昌平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① 7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崧丘弄白云。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①婵娟:姿态美好。②仙实:指竹实。③“何可”句:用东晋名士王徽之爱竹名句。

②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绿竹引》中的“引”字,是古体诗的一种标志。B.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存环境、姿态以及颜色。C.“老死”一句写竹子宁愿老死在山里也拒绝他人赏识。D.诗的五、六两句用“秉”“弄”等词写作者的人生追求。

16.下列诗词中“婵娟”的含义与此诗中“婵娟”意思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B.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C.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罗隐《七夕》)D.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毛滂《踏莎行·中秋玩月》)

17.本诗与郑板桥的《竹石》都写竹子,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的不同。(6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分)

①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对比鲜明。

②韩愈在《师说》中用“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③杜甫的《蜀相》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曲罢曾教善才服,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⑤驾一叶之扁舟。(苏轼《前赤壁赋》)

⑥有志与力,______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五篇: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一、古诗词鉴赏(10分)(11江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链接】: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2005黑龙江吉林广西卷)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江苏南京2012一模)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注]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五、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二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

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

六、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三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4)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①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②③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②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下载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语言 【真题再现】 (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

    高三语文课内诗歌鉴赏

    《沁园春》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那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上阕通过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想,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社会......

    高三语文题诗歌鉴赏

    金榜教育中心语文模拟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英语诗歌鉴赏》期末测试

    莆田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选修课期末测试 英语诗歌鉴赏 Name : ____________ Mark: ____________ Part one: Choose 4 of the 6 questions to answer. (40% 10 for each).......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诗词鉴赏 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一、考纲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

    诗歌鉴赏5(教师)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

    最好高三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精选学案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湖北) 华清宫 吴融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

    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

    高三一模追踪练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1.[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