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 【长宁】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崇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流莺①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4.本诗的韵脚是、、、。(1分)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16.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奉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1分)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闸北】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普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7分)【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5.这首小令的曲牌是。(1分)
16.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17.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静安】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4.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2分)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B.
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3分)【闵行】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
14.陆游,字务观,号,南宋爱国诗人。(1分)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
【徐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注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舴艋:江南一种轻便小舟。1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和。(2分)
15.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16.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黄浦】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 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1分)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3分)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虹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渔 翁①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浦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鹧鸪天 惜别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1分)
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答案 【长宁】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要点:诗句内容1分,描写手法1分(工笔、视角、构图等),景物特征1分,情感1分。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一个刹那间的活动:游鱼嬉戏在清水绿荷间,林中小鸟喧闹飞散后,落英缤纷,无声飘落。前句俯视,后句仰看,工笔细描,空间感强,洗练而传神地再现了东田暮春初夏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留恋中的愉悦之情。
【崇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流莺①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4.本诗的韵脚是 持、期、时、枝。(1分)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6.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奉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书愤》。(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关联词“但”、“又”、“况”。“但”用转折语气,以“鹦鹉”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淸晰、刺耳,以“月夜”反衬作者的独自飘零,表达作者内心的凄苫。“又”有递进的感觉,社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关系判断准确1分,阐释1分,写到两组即得4分)(3分)
【闸北】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词牌。(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分)?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分)?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分)。
【普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7分)【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5.这首小令的曲牌是天香引。(1分)
16.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17.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静安】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4.高中语文教材中《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李白。(2分)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3分)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B.
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3分)
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闵行】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
1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1分)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1分;景物特点分析2分;作者情感1分
例1: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峰回路转、栈道紧贴石壁,瀑布自岩壁倾泻而下的美景;颈联则用比喻的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交融起来,描写了山中云气变化移动的情状和江水澎湃汹涌的声势,抒发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4分)
例2: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等不同角度写景;颔联描写危栈依青嶂飞花下绿岩的情状,颈联写了云气的变化莫测,从视觉角度展现雨中山行的壮观的景色;同时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词语,如青嶂、绿岩,同时飞花的艳丽,云气的洁白,景色美丽,引人联想。“脚底江声转疾雷”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深谷江水奔腾的险峻。(4分)
例3: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高险栈道紧贴青山,雨过花飞满天之景,清丽而不失奇险,颈联则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雾缭绕、山脚江涛滚滚之势,雄奇伟丽。这两联写景动静结合,视角俯仰开阖,视觉与听觉结合,立体表现景物之“尤奇”,显现了作者的开阔胸怀与激情,极具感染力。
例4: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云气变化的姿态,比喻成孤凤飞翔,江水奔腾的声音如迅疾的雷声,形象生动,突出了山中的景色之奇美。(3分)
【徐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注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舴艋:江南一种轻便小舟。
1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划龙舟和荡秋千。(2分)15.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16.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微风轻拂,庭院中淡白轻柔的杨花在柔白月光的映衬下飘荡,似有若无,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静谧世界,暗示了诗人游乐后恬适、舒畅的心情。
【黄浦】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 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飘英或残枝。(1分)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3分)化用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却舍弃伤感,表达赏景的喜悦之情。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颔联虚写想象中樱花含苞待放的美丽,反衬园中已是残枝的破败;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颈联实写在落英缤纷中却有蜜蜂飞舞的依恋,进而想象果实绽放,杜鹃知晓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颔联以虚衬实,颈联以实映虚,两联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情趣。
【虹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渔 翁①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清澈的湘水。(1分)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浦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鹧鸪天 惜别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小令。(1分)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第二篇: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语言
【真题再现】
(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明确考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和感染力。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题型一】炼字、炼句、一字贯穿
3.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4.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望蓟门
祖 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燕台,即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②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1)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简要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
知识点拨:
提问变式:某字或某词贯穿全篇,请具体分析;某词或某词是诗眼或词眼,请简要分析。答案要点:不能变化为诗句的解释或单纯的概括,分析要紧扣关键字词展开。
【题型二】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题型三】关键句的赏析、关键句的作用
7.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8.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空叹。⑴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要点:赏析类:
综合考虑手法、结构上作用、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
某字的赏析一般同炼字,如果该字是关键词,也应综合内容结构两方面。
作用类:
A关注是否是写景句(景物本身特色特点、点明时间地点等、奠定基调,烘托了气氛,结构上作用要瞻前顾后)
B关注是否是开头句,过渡句,尾句等,结合所处位置辨明结构上的作用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关注问法: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还是回答关键句作用。
D诗歌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或效果。
【题型四】语言风格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9.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0.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1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1.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提示: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牢记语言风格术语及效果词。
效果词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等等。
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自然,多用口语: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3)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4)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5)雄浑奔放:直率而又气势。
(6)慷慨悲凉: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7)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1答: ①“拳” “退” ②拳,蜷缩;退,向后移动③(白鹭蜷缩栖息在沙滩上,使沙滩都显得一片明亮;天空如此高远辽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退去.)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然恬静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辽阔天空中飞行似乎后退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4答:⑴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4分)
5答:首联是“望”军营。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颈联先写仰望(“前望”亦可),再写四顾。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从戎报国之志。(只答“前三联写‘望’中所见,尾联写‘望’中所感”,无分析的可给2分)
6.答: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7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8答:①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 ③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3分,一点1分)
9.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10.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沉郁、凝重的风格。
11.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第三篇:高三语文课内诗歌鉴赏
《沁园春》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那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上阕通过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想,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壮志豪情
2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
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好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过程
2用桑叶打比方,好在哪里?
桑叶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勤劳
《采薇》
1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强烈的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
《涉江采芙蓉》
1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队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以花草赠给友人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此如何理解?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情感,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归园田居》
1诗人笔下的农村又怎样的特点?
是宁静的,恬美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笔下的景物虽然平淡无奇,简简单
单,但那是诗人的精神田园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从比喻,对比两种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分析
巧用比喻,使情意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比喻手法言其对官场的厌恶,表达作者身在宦海,心系田园之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回归后的喜悦,对自由的渴望之情难
以掩
饰。
《望海潮》
1全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丽?
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上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上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
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杭州风景的赞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雨霖铃》
1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
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2词的上篇和下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上片所描写的景观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设想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景色 3整首诗有怎样的意境?
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醉花阴》
1本诗作于什么时节?
重阳
2作者在词中怎样突出节令特点?
紧紧抓住在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
《声声慢》
1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字,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寻寻觅觅
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的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
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2声与醉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在早年表达的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醉中呈
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中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
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凉意境
《秋兴八首》
1以前两联中任选一联分析特点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凄苦落寞的情怀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
思乡哀曲,表现了浓烈深沉的思乡之情,欲归而不得的无奈凄伤
《登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不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滚才有附着点,才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2作者在前两联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图景?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飞鸟,萧萧落木,滚滚江水描绘了一幅雄阔苍凉的秋景图 3悲秋之情从何而来?
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引发的壮志难酬之虑
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他的艰难苦恨包含哪些寄寓? 对个人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愁,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念奴娇》
1在诗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壮阔
2这首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本来胸怀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借歌颂周瑜来抒发自己年近
半百却功业无成的感慨
《短歌行》
1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
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年老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忧人才难得
2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定**》
1作者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以自然界的风雨来隐喻人生的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政治打击迫害已经遇变
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的那种旷达洒
脱的人生态度
2赏析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
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对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
《水龙吟》
1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
愤慨
2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苍凉空阔
《咏怀古迹》
1诗中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么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 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 “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 悲惨命运。
《马嵬》
1诗的第二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倒叙,先说马嵬之变,后说五年前七月七的海誓山盟,使行文更有波澜
对比,现实的军队哗变,当年的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一哀一乐 对比鲜明
2尾联的设问,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
为什么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自己的贵妃,反而连平凡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启 发世人记取唐宪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 历史悲剧
第四篇:高三语文题诗歌鉴赏
金榜教育中心语文模拟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这两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共同情感?(2分)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6分)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3.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4.
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5—6题(6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
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5.“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 6.“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6分)
书 边 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7.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
8.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6分)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9.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10.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1—12题。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7.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18.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9-20题(7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9.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分)
20.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2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十四)温州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题。(6分)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废止,后又被迫闲居江宁。陂:bē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20、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1)简析“悲壮”:(2)评赏“艺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6分)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景象:
原因:
21.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3分)
(一)22.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家却没法回家,只能在远方思念亲人的深切之情。
23.相同:都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归期是在什么时候,都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不同:李诗想象将来和亲人团聚时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剪去烛花、回忆在巴蜀时的情景的喜悦幸福之情;张的散曲用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秋雨打蕉而惊醒了神游故乡的美梦来回答什么时候是归期,暗示着回家还遥遥无期。
(二)(18分)22.丰收(2分)
23.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
23.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八)22.(2分)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分)23.(4分)同意王国维的看法。(1分)词中的“月”是“斜月”,说明此时的月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出一幅冷、寂之境。(1分)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1分)而如改为“明月”,则光线小同,意境也会不同。(1分)(如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
(九)22.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3.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十)20、“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2分)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1分)
21、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2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2分)
(十一)22.⑴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⑵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⑶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
910-
第五篇:诗歌鉴赏(高三)
诗歌鉴赏(高三)
(一)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唐时已不存在,唐人常用来泛指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部族。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l)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戌边将士们的思归和厌战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归回不成家。上述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这首七绝将_________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三)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
(2)一个“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a b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c d
注 :卜邻,选择邻居。
(1)将下列四句依次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 ②绿杨宜作两家春
③明月好同三径夜 ④可独终身数相见
(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首联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
(五)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晚次鄂洲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陡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紧扣题中“_________”,后四句,紧扣题中“ ”。
(2)三四句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三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语言运用上却_____________。
(八)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更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这是一首赠别诗,但诗人从大处着眼,旨在_________,而不同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____。
(2)该诗用典贴切、自然,尾联用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立下卓越战功的典故,意思是
___________,这在语意上,又和_________二句遥相呼应。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___________的精神,感情_________________,语气_____________,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九)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洲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面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十一)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事事幽
物态
人事
(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二)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诗中,诗人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形象,这些细节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身世。
(2)尾联,诗人面对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阅读本诗,你所了解的当时的现实应是怎
样的?请简要说明。
(3)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请简析这首诗抒情的特点。
(十三)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析,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首诗,首联即用_________的手法,描写梅花_________的秉性,同时又__________了诗题“早梅”。
(2)第二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已深为佩服。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3)这首诗很有特色,首尾一贯,处处扣题。请根据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上特色。
(十四)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七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3)第三四句,由____转入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第一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从王之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出,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抑郁凄冷的心情。
(2)次联承首联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简谈你对次联的理解。
(3)仔细阅读全诗,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十六)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从诗题中可知,全诗的情感主流是喜悦。诗中最能表现喜悦之情的词语是。请简要说明理由。
(2)颔联皆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3)颈联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诗人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十七)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卓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邦。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
这首诗为作者拘留金邦时所作。
(1)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两联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后两联直接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将”作“送”或“助”讲。简谈你对这一联的理解。
(3)”绝域”指塞北,“东风”即春风。请简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十八)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首联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思想性格的__________。
(2)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成为千古绝唱。“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__________,“浮动”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
(3)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颈联则着意作_________的渲染。颈联通过_________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__的趣味。
(十九)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帅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从诗人的用词看,这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诗的结尾,诗人发出谁能和以《出师表》名世的诸葛亮相比的疑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文翻译
(一)宴子教太卜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臣能动地 动:_________(2)地固将动也 固: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联系全文,说说太卜为什么说他能“动地”?
4.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以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2)杨敏曾毁琬毁: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遏者操以人 操:________(2)因夺而食之 因: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阅读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四)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个亦诬乎 诬:_________(2)且旌善人 旌: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五)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苦’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黑饲语:
(1)秋水时至 时:___________(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怎么理解“大方之家”一词的含义?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魏明帝时,少府扬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杖吏一百 杖:__________(2)君但知南牙耳 知: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七)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何兴之暴也 暴:___________(2)自矜功伐 伐: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八)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盍去诸 盍:___________(2)弗食鸡则已耳 耳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是非若所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去夫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夫君子之行 行:_______________(2)意与日去意: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诸葛亮的《诫子书》流传千古,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但其中也许有你不同意的观点,请你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现由。
(十)痀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仲尼适楚 适:___________(1)犹掇之也 掇:_________
(3)则失者十一 十一:____________(4)顾谓弟子 顾: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诗歌鉴赏(答案)
(一)(1)边塞寂寞、冷落、肃杀(2)不准确。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杀敌卫国的意志和豪情。(3)典型环境雄浑豪壮
(二)(1)春天(2)激愤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1)映衬 反衬(2)拟人(3)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四)(1)③②④①(2)你我是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3)自己卜邻之恳切。
(五)(1)欣赏山中的美景(2)整体(整个面貌)满目生机、引人入胜(3)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虚实相间)
(六)(1)夜晚住宿(次:临时驻扎和住宿)借代(2)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3)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
(七)(1)写景,“望洞庭湖”抒情“赠张丞相”(2)渡 诗人有心入世却无人赏识的委婉之意,希望张丞相重用自己,好在太平盛世做一番事业(3)委婉含蓄
(八)(1)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缠绵悱恻、凄苦悲切(或“儿女情长”)(2)不要使燕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是又一次激励友人首联(3)奋发向上 豪放激扬 慷慨悲壮
(九)(1)咏史 诸葛亮(2)写景 典型 议论 历史事实 惋惜(3)以虚写实 夹叙夹议
(十)(1)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就五六句诗整体看,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一)(1)时间、地点、环境(2)幽静(或“幽雅”)
事事幽
物态
梁上燕的自由自在、水中欧的相伴相随
人事
老妻画棋局、稚子作钓钩
(3)尾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悲苦。因为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眼前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之上的。一旦分禄赐米发生问题,一切都谈不上了。
(十二)(1)衣衫、鬓发 内心痛苦 饱经忧患(2)战乱使百姓民不聊生,即使逃入深山,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3)这首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的自然流露,这就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
(十三)(1)对比、不畏严寒 照应(2)“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既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得奇丽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之情。(3)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十四)(1)互文 自古以来边患不息。(2)表达了诗人对喋血沙场士兵的不幸遭遇和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情(3)描写议论 讽刺了唐王朝戌边的将帅无能、不体恤士卒 诗人的爱国热情 对抗敌御侮,威震塞外的古代名将李广的景慕
(十五)(1)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桔枝上犹有积雪,但毕竟是“残雪”。冻雷,却是早春的雷声,已传来春天的讯息,让人振奋。(3)全诗在表现诗人贬官后郁闷心情的同时,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洒脱的性格;全诗既有对春天的渴望,又表现了作者执着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十六).(1)”润”“润”字不仅传出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出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杜诗本身包蕴了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连带着使这一联也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农务村村急)。(3)颈联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十七).(1)塞北春天的阴冷、萧瑟 对故国的刻骨思念(2)说自己诗技已穷,无能力表达像海一样深广的愁怀,正好反映了诗人内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悲愁。“酒薄”一句,更见曲折,是说借助酒力来入睡,可酒力薄弱。还未把梦送到家园,已酒醒梦回了。这样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实际感受。(3)“绝域”一句,总括塞北的春阳。这两句一问一答,不仅从结构上结束全诗,而且表现了诗人思念故国之情与日俱增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意蕴。
(+八)(1)独特环境、不同凡响 自我写照(2)稀疏 姿态 神韵(3)环境 拟人化一尘不染 恬淡
(十九)(1)“气如山”描写出当年的激愤心情。颔联则包含了愤激和辛酸的感情。(2)诗人赤心为国,却壮志难酬,这在诗人是痛心疾首和怅惘的,所以说“空自许”。(3)表明诗人报国的志愿至老不移,壮心不死,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文言阅读(答案)
(一)(1)使……震动(2)本来
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
3.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4.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1)糊涂(2)诋毁
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3.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4.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1.(1)拿(2)趁机
2.我问过守门官,他说“可以吃”.所以我吃了它。这说明我没有罪,而责任在守门官身上。再说,那个人献不死的药,我吃了它,大王要杀我,这是让人死的药啊!大王杀了我这个没罪的人,反而会公开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大王也受人欺骗)。
3.中射之士吃了进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并用自己的智慧使楚王没杀他。
4.应当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四)1.(1)错误(2)表彰
2.(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五)1.(1)按季节(2)永远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是这样难以穷尽,无边无际,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3.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六).1.(1)用杖打(2)管理
2.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
3.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
4.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地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
(七)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色彩。
(八)1.(1)何不(2)罢了
2.(1)这不是你所知道的。(2)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3.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
(九).1.(1)品德(2)意志,志向
2.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享乐便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品性。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是,“不是过淡泊的生活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缺少一种积极的意义。
(十)1.(1)往、到(2)拾(3)十分之一(4)回头
2.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基本功要过硬外,思想也要专注。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摇不摆,不因天下的纷纭而影响我全神贯注。这些条件具备了,我粘起知了来,那还有什么不得心应手的呢?
3.两点启示:一是要刻苦磨练基本功;二是要专心致志。投机取巧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