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

时间:2019-05-14 19: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

第一篇: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

2014年江苏高考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苏锡常镇)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1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南京盐城)

钟山晚步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晚步西园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3分)

(2)“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3)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徐州)

鹤杜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1)诗歌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颔联和颈联表现了鹤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通,连云港)寄校书七兄①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⑴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3分)

⑵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⑶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

【总评】两首小诗,比较出题,各有特点,既开拓考生视野,又检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不错。

(2)【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2014年江苏高考(1)【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学生好好地训练。

(南通,连云港)9.⑴(3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⑵(4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⑶(3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苏锡常镇)9.⑴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⑵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⑶“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南京盐城)9.(1)“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3分。每点1分)(2)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3分。每点1分)(3)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4分。每诗的情感与分析各1分)(徐州)(1)(3分)交代鹤所处的环境:月夜下、寒蒲边;(1分)点出鹤鸣清越的特点;(1分)“愁思”表现鹤神态,与尾联呼应。(1分)(2)(3分)外形优美,(1分)举止优雅,(1分)性灵细腻。(1分)(3)(4分)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南通,连云港)9.⑴(3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⑵(4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⑶(3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苏锡常镇)9.⑴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⑵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⑶“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南京盐城)9.(1)“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3分。每点1分)(2)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3分。每点1分)(3)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4分。每诗的情感与分析各1分)(徐州)(1)(3分)交代鹤所处的环境:月夜下、寒蒲边;(1分)点出鹤鸣清越的特点;(1分)“愁思”表现鹤神态,与尾联呼应。(1分)(2)(3分)外形优美,(1分)举止优雅,(1分)性灵细腻。(1分)(3)(4分)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扬州中学高三年级语文4月检测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村①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②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②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4分)

(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

9.(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 “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

内容,1分。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

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评分建议:共3分。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赏析:这首诗作于庆历八年秋。诗人途经淮河,见到那里的农村水患之后凋敝不堪,有所感触。诗人精心选择了破篱败门、形瘦的家禽、无衣的老幼、断缆与枯桑等镜头组合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笔调客观冷峻。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结尾发出强烈感叹:尽管沙州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作者咏叹至此,不再作评论,可见他对这些穷苦灾民,倾注着同情的泪水。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近人陈衍评此 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

第二篇: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 【长宁】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崇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流莺①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4.本诗的韵脚是、、、。(1分)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16.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奉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1分)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闸北】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普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7分)【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5.这首小令的曲牌是。(1分)

16.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17.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静安】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4.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2分)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B.

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3分)【闵行】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

14.陆游,字务观,号,南宋爱国诗人。(1分)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

【徐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注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舴艋:江南一种轻便小舟。1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和。(2分)

15.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16.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黄浦】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 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1分)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3分)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虹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渔 翁①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浦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鹧鸪天 惜别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1分)

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辅导答案 【长宁】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要点:诗句内容1分,描写手法1分(工笔、视角、构图等),景物特征1分,情感1分。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一个刹那间的活动:游鱼嬉戏在清水绿荷间,林中小鸟喧闹飞散后,落英缤纷,无声飘落。前句俯视,后句仰看,工笔细描,空间感强,洗练而传神地再现了东田暮春初夏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留恋中的愉悦之情。

【崇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流莺①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4.本诗的韵脚是 持、期、时、枝。(1分)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6.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奉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书愤》。(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关联词“但”、“又”、“况”。“但”用转折语气,以“鹦鹉”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淸晰、刺耳,以“月夜”反衬作者的独自飘零,表达作者内心的凄苫。“又”有递进的感觉,社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关系判断准确1分,阐释1分,写到两组即得4分)(3分)

【闸北】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词牌。(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分)?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分)?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分)。

【普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7分)【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5.这首小令的曲牌是天香引。(1分)

16.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17.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静安】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4.高中语文教材中《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李白。(2分)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3分)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B.

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3分)

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闵行】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

1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1分)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1分;景物特点分析2分;作者情感1分

例1: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峰回路转、栈道紧贴石壁,瀑布自岩壁倾泻而下的美景;颈联则用比喻的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交融起来,描写了山中云气变化移动的情状和江水澎湃汹涌的声势,抒发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4分)

例2: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等不同角度写景;颔联描写危栈依青嶂飞花下绿岩的情状,颈联写了云气的变化莫测,从视觉角度展现雨中山行的壮观的景色;同时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词语,如青嶂、绿岩,同时飞花的艳丽,云气的洁白,景色美丽,引人联想。“脚底江声转疾雷”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深谷江水奔腾的险峻。(4分)

例3: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高险栈道紧贴青山,雨过花飞满天之景,清丽而不失奇险,颈联则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雾缭绕、山脚江涛滚滚之势,雄奇伟丽。这两联写景动静结合,视角俯仰开阖,视觉与听觉结合,立体表现景物之“尤奇”,显现了作者的开阔胸怀与激情,极具感染力。

例4: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云气变化的姿态,比喻成孤凤飞翔,江水奔腾的声音如迅疾的雷声,形象生动,突出了山中的景色之奇美。(3分)

【徐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注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舴艋:江南一种轻便小舟。

1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划龙舟和荡秋千。(2分)15.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16.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微风轻拂,庭院中淡白轻柔的杨花在柔白月光的映衬下飘荡,似有若无,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静谧世界,暗示了诗人游乐后恬适、舒畅的心情。

【黄浦】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 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飘英或残枝。(1分)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3分)化用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却舍弃伤感,表达赏景的喜悦之情。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颔联虚写想象中樱花含苞待放的美丽,反衬园中已是残枝的破败;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颈联实写在落英缤纷中却有蜜蜂飞舞的依恋,进而想象果实绽放,杜鹃知晓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颔联以虚衬实,颈联以实映虚,两联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情趣。

【虹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渔 翁①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清澈的湘水。(1分)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浦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鹧鸪天 惜别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小令。(1分)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第三篇: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十二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十二姓名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距离乙地还有千米,甲、乙两地相距

多少千米?

、一批木料,先用去总数的,又用去总数的,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方,这批木料

共有多少方?

、六()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今年转出了名女生,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求六

()班原来有多少名学生?

、某建筑队修一条公路,先修好了全长的,又修好了余下的,这时距中点还有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一根绳剪去后又接上米,这样比原来短了,现在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一项工程,甲独做天完成,乙独做要天完成,现在两人合做,甲中途有事离开几天,结果整个工程天才完工,甲中途离开几天?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的页数和第一天读的页数比是:,还剩下面没读,全书共多少页?

、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为:,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时相遇,他们同相面行,那么甲追上乙要多少小时?

第四篇: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十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十姓名

、某小学男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少人,女生比全校总数的多人,求全校总人数。

、个和尚吃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个,小和尚每个人吃一个。问大和尚与小和尚各个多少人?

、如图梯形中,D,已知三角形AOC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求梯形ABCD的面积?

31、一项工程,甲工程队每天工作8小时,3天可以完成;乙工程队每天工作9小时,8天可以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工作6小时几天可以完成?

、请你算一算:有一牧场,如果养只羊,天可以把草吃尽;养只羊,天把草吃尽。如果养只羊,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呢?

、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二人总数的,如果乙给甲元,那么乙剩下的钱占二人总数的,原来二人各有多少元钱?

、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每接触地面后谈弹起的高度是前次下落高度的五分之二,如果球从米的高处落下那么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小王、小李、小张和小华四人赛跑小张的速度比小王快五分之二,小王的速度比小李慢九分之二,小华得冠军,那么谁是第三名

第五篇: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四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四姓名

22、某文具店出售一种电子辞典,每售出一台可获利润15元,售出80﹪后,为了尽快回收资金,每台降价3元出售,当全部售完后,共获利润864元。文具店售出这种电子辞典多少台?

23.快、慢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前进,在两车相距210千米时,快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三,慢车行了全程的五分之三,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4、五年级有3个班,一班人数占全年级的三十三分之十,三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多十一分之一,如果从三班调走4人后,和二班人数同样多,求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25、参加知识竞赛的男生比女生多28人,女生全部得优,男生的四分之三得优,男、女生得优的人数共42人,求男、女生参加竞赛的各有多少人?

26、某车间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十分之一,后来又有两人因有事请假,这时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八分之一,求全车间共有多少人?

27、甲、乙两人一同到银行去储蓄,已知甲的存款数是两人存款总数的五分之二,如果乙取出30元存入甲的账号,那么两人的存款钱数就相等,求乙实际存款多少元?

下载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三暑期语文辅导练习(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五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五姓名 28、学校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其中女生占十分之三,后来又有5个女生参加这个兴趣小组,这时女生人数占兴趣小组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求现在计算机兴趣小组有......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三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三姓名 13、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客车开到全程的9/16的地方与货车相 遇,如果客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货车8小时行完全程,求甲乙两站的距......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九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九姓名 、有若干个自然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如果从这些数中去掉最大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这些数最多有多......

    高三语文复习15作文辅导与练习

    肖海滨专栏: 新课改与高考语文研究之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15作文辅导与练习 一、给材料作文审题 (一)全面准确理解命题材料 全面准确理解命题材料就是要能把握命题材料各个局......

    高三语文作文辅导

    高三语文作文辅导与练习话题作文审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已由前几年的供材料作文命题发展为话题型的作文命题,降低了作文时的审题难度。但要写好话题型的命题作文,仍然要注意审题......

    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四)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1.(2011•威海模拟)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 过......

    语文诗歌赏析练习

    高考十首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高三语文诗歌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 2012-3-22 一、【扣击考点】 山东省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