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日记:“十九大”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
《“十九大”中的数学知识》
上饶市第十二小学四(2)班兰存凯
指导老师兰德锋
今天是休息时间,我完成了作业,就和爸爸一起来学习党的“十九大”知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五年来我们党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医疗保险覆盖超过了13亿人;4G的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中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看着这些数据,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爸爸突然转过身对我说:“我国目前人口总数大约13.3亿左右,4G人口覆盖率达98%,你知道是多少人吗?”“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说完,我动手开始算了。正好这几天老师教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很快我就算出133x98=13034。可是,百分号和小数点怎么办呢?蒙一个吧,13.3x98%=13.034(亿)。爸爸表扬了我:“你真的非常了不起,你这个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回答不上来。爸爸告诉我:“其实98%就是0.98,13.3x0.98,先用整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可是五年级的题目哦!”“原来是这样啊,”我顿时豁然开朗。
通过和爸爸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知识,我也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真的十分开心。
正当我和爸爸探讨正欢时,手机响了,原来是在广丰读书的宇鑫哥哥发来了视频聊天。打开4G网络,画面、音质十分清晰,我们一起开心地畅聊起来……
第二篇:数学日记——世界杯中的数学知识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晴
世界杯中的数学知识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
4(3)班
丁硕秋
最近大人们都在看世界杯。今天,妈妈还说葡萄牙队要淘汰了,可我明明看见葡萄牙队赢了加纳队,怎么会淘汰呢?我觉得很纳闷,于是就上网查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世界杯足球赛。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找到资料一看,世界杯足球赛的程序还真不简单呢!先后要进行小组赛,1/8比赛,1/4比赛,半决赛和决赛。
先是小组赛。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共有32个队。小组赛中,共分8组,每组:32÷8=4(队)。在每个组中,每一队都要和另外3个队PK。这样一来,每个组就要进行3+2+1=6 场比赛。小组赛共要比:6×8=48(场)。每组中的前两名进入1/8决赛,剩下的两个组将告别比赛的场地。
在1/8比赛中,共有8×2=16支队伍,比赛都是两个队为一组,共要比:16÷2=8(场)。每场取胜利者进入1/4比赛。
1/4决赛共有8个队,也是两队为一组进行PK,共要比:8÷2=4(场)。每场的胜利者进入半决赛,也就是说1/4比赛后,会有4支队伍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要比4÷2=2(场)。每一场的胜利者将要进行冠亚军的争夺,每一场的失败者则要为争夺第三名而战。这样在决赛时,也要比:1+1=2(场)。
合起来一算,世界杯足球赛共有比:48+8+4+2+2=64(场)。面对这么多场的比赛,运动员、裁判员肯定很累,举办国估计也很累。不过,世界杯带给人们的快乐也是无可估量的,这也许就是足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吧!
第三篇:小学日记:数学知识
我学数学又学了很多知识。因为我对数学又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总觉得学习就像在趣味乐园玩一样有劲。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好象有一个人在推动着我去寻找学习的奥秘。我有时候有一种思想叫我别学习。可又有一种思想比那种思想更强大,要我好好学习。所以我就在不懈努力的学习。这一来对我失望的老师们,又对我产生了新的看法。有可能说:那个伏亮梁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懒了。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笨的,只是他们不肯努力去学习。而那些爱学习有荣誉感的人就会努力的学习。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就像我们班的冯琪他虽然很懒,可是却很搞笑。这一想倒想到了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使我感觉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会成功。而那些懒的同学只会取得一时之乐到了最后就乐不起来了,凡事只有勤奋的人方能笑到最后。
第四篇:数学建模论文《足球中的数学知识》
足球中的数学知识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290班师云柯
摘要:本论文是为了研究足球中的一些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什么样的射门更简单?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射门时机?让我们走进这篇论文来一探究竟吧!
关键词:足球、角度、最佳射门时机
前言: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足球赛吧!也许,看到小罗的急速突破,我们会为之喝彩;看到齐达内的精巧带球,我们会为之叹服;看到卡卡的绝妙助攻,我们会为之倾倒……但是,大家是否考虑过,其实,足球中也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近足球,探讨它的数学知识吧!
正文:
足球是一项广为流传的运动项目,大多数同学也都玩过。可是,同学们想过没有,射门的难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才能更省力地将球射入网中呢?
我们知道,射门时,在射门姿势一定的情况下,射门角度越大,射起门来就越容易,那么影响射门角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关于足球的知识,经过在网上查找,得到了以下信息:
比赛场地必须是长方形,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长度:最短100米(110码)最长110米(120码)
宽度:最短64米(70码)最长75米(80码)
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点球点距离球门9.15米,就是12码,但如果要罚的话,你得后退,助跑,所以是大于9.15米,就是传说中的12码。
——《百度网》
在球赛中,我们常看到边路球员传中,交给中场队员射门,是不是射门角度与左右位置有关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下图为一球场的简图: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它的下部扩大如下:
如图,点O为点球点,在左右位置的正中央,点P与点O距底线距离相同,但左右位置不同。根据圆的知识,很明显的知道∠AOB>∠APB,事实上,多次作图,可以发现,在距底线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站在左右位置的中央时射门角度最大。
其次,据实践经验我们知道,距球门越近,射门越容易,那么,我们猜想:在左右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射门角度很可能与距底线的距离有关。
如图,∠P=180°-(∠PAB+∠PBA)
∠O=180°-(∠OAB+∠OBA)∵∠PAB+∠PBA>∠OAB+∠OBA ∴∠P<∠O 所以说,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左右位置相同的情况下,距球门越近,射门角度越大。
然而,事实上,在射门时,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空门,由于守门员的阻挡,会有一定的射门盲角,实际的射门角度其实还要减掉这个盲角。显而易见,同射门角度一样,这个盲角的大小也与距守门员所处的水平线的距离和与守门员的左右相差位置有关,所以,在射门时,还要考虑守门员所造成的盲角对射门角度的影响。把握住两者的平衡,才能抓住最好的进攻时机,轻而易举的克敌制胜!
我们在平时娱乐的同时,只要多留一点心,很可能就会有一些令我们惊奇、令我们激动不已的发现!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
第五篇:中国象棋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论
论文二
班级:数学10903 姓名:胡星 学号:200905458 序号:07
浅谈中国象棋中的数学知识
犹记得初次接触象棋是初二暑假去姨姑家玩,看到两个哥哥在凉席上下象棋,感觉特别新奇,于是就叫两个哥哥教我,开始他们还不教,说这个很深奥,我还不觉得,听他们说似乎就是“象走田,马走日,车横冲直撞,炮打隔山子,小兵只能向前冲„„”直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象棋水平确实很差,只懂防守,怎样下才能吃对方的子,怎样下才能保全自己的子,很少能真正的以时时打到对方的将或帅为动机来下棋,所以下棋的第一步总是上象防守而不是上炮进攻。虽然自己学的是数学专业却很少去探究象棋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最近提到游戏中的数学,突然想到象棋的棋盘和我们数学中的坐标轴很是相似,这其中应该大有奥秘,于是上网学习学习一探究竟,顺便更好的了解了解象棋知识,以便自己下棋水平的提高。
中国象棋的由来及发展
象棋的形成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 红色,将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这也有其出处。
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表项的军队。传闻,刘邦率领义军在芒砀山起义,并亲自在山上斩死一条大白索,这就是 民间流传很久的“高祖斩蛇”的故事。传说,刘邦将大白蛇斩死后,一位老妇人哭着找上山来,说他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被亦帝的儿子杀死了,她伤心极了。说完,老妇女倏地不见,这个故事意味着当时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自从斩杀白蛇后,刘邦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
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鸟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红帅黑将”大概由此而来。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凡是会下象棋的都懂得,双方将帅不能直接见面,规则这样规定是有依据的。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楚汉大战中,汉王刘邦曾在广武山上对着西楚霸王项羽破口大骂,结果被 楚兵用箭射中,差点丢了性命。从象棋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古代战争在棋盘上的再现。而棋盘上 的“楚河汉”,是是根据楚汉相争而命名的。对弈中,将帅如果同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又不隔着任 何棋子情况下,规则规定走子的一方获胜,这就好比先动手的一方把对方的将(帅)射中了。这就是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而《续藏经》记载:“划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这恰好和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相吻合。加炮之后象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说初步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
进入明、清两代,象棋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涌现出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吴梅圣等出类拔萃的象棋国手大家。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建国以后,老一代象棋艺术家杨官磷、新一代象棋国手胡荣华、柳大华、吕钦、后起新秀许银川以及我的老师赵庆阁等一大批象棋工作者,总结发扬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绚丽多彩,真正成为了中华文 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象棋中的数学知识
上溯至公元762年,无“炮”的中国“宝应象棋”出现,传到日本,为“日本将棋”之祖;也是现代中国象棋之祖。
一一二七年,中国北宋时,现代中国象棋成型。1623年,明朝朱晋祯的棋艺巨著《桔中秘》成书。概括了由宋迄明的象棋艺术成就,是用艺术方法较系统地研究掌握中国象棋基本艺术规律的鼻祖,以后用“集谱”手段艺术性地研究象棋,企图接近“象棋内在固有变化规律”的艺术方法,不断发展完善,一直到现在,已是积谱如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象棋艺术大师”。
在欧洲,据1960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出版的一本高等数学教科书《对策论(博弈论)讲义》的介绍,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与斗争有关的现象的第一次尝试就是1912年策墨洛(E.zermele)的著作“关于集合论在象棋博弈论中的应用”对象是国际象棋。在这篇文章里确定了,对象棋对策来说,以下三种着法必定存在一种:1.不依赖于黑方如何行动,白方总取胜的着法;2.不依赖于白方如何行动,黑方总取胜的着法;3.一方总能达到和局的着法。虽然对象棋对策来说,要指出实际上存在的究竟是哪种着法还是极困难的,而且这种结果只有在每个局中人对所有局中人过去的行动全部了解时才可能有的!由于要了解每个对手过去的全部对局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策墨洛(E.zermele)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上述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之后,在欧洲数学家的眼中,象棋都是一个“随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阵地对策”的典型模型。主要用概率论的数学方法研究象棋的“棋步分支现象”希望从棋局的逐步分支展开的事实中找出确定“最佳着法”的“概率特征”。
但是直到现在还没发现有哪位欧洲数学家或中国的欧洲的象棋艺术大师已经彻底解开了这个“千年谜团”:就是在下棋时,对自己和对方所走的每着棋,都能够一一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和着、胜着、负着”中的哪一种!而且是要在临场对弈的短时间内指出来!
1974年,中国广州市有一位20岁的年轻人,自少酷爱中国象棋,在学习前人棋谱时发现,所有看过的棋书中惯常使用的“概念”都是未经严格科学定义的模糊的艺术性、比喻性、描述性的概念。比如屏风马、担杆炮、马后炮、仙人指路、形势、先手、后手、优势、劣势、稍优、稍劣、均势、进攻、防守、闲着等着之类,都是些只可意会的模糊概念。不同的人凭各自的感觉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棋局中使用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即它们都没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符合“同一律”、“不矛盾律”等“形式逻辑定律”的科学概念。
他认为传统的,用“集谱”方法,使用“模糊概念”研究象棋。只能有限的接近象棋“千年之谜”的谜底。因为他通过计算得知:中国象棋所有可能的“单方棋子组合数”有两千多种;而“按不同位置分布的棋子组合数”即“可能局面数”达亿兆种之多;而“局面的组合数”即:“可能棋局数”更是接近无限的!可以这样说:即使把历史上的所有棋谱内有纪录的棋局数{包括开局定式、残局定式、排局、前人实战全局}加起来和实际存在的棋局数相比简直是“冰山一角”!企图依靠对这“冰山一角”的艺术分类、归纳、记忆来了解“整座冰山”,感悟象棋“内在固有棋理”以提高对象棋的理解,从而提高棋艺水平的努力,即使艰苦的坚持一辈子,所得也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这所得亦只限于极小数有特殊天赋,后天又极痴迷象棋的人才有的机缘。他认为象棋本身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决定性数学”范畴内的“对抗现象数学模型”。穷尽棋局的变化虽然不可能,但是用数学方法穷尽其“变化规律”------即实实在在地找出“象棋内在固有棋理”则是可能的!如同物质无限,不可穷尽;但物质的变化规律却是有限的、可穷尽的一样。
在E.zermele 先生“三必存一”结论的指引下,首先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构成象棋的各种基本元素,从中寻找出反映象棋本质的“四元素”及其“原子量”----确定了“象棋的原子”。然后,从“四元素”的所有可能合成中找到“象棋八元关系”----确定了“象棋的基本分子”。又从合成时双方“原子量”的变化,分辨出“对分子”和“错分子”。而且发现“象棋只有对分子和错分子”!接着从这两种“分子”的各种变化中,找出了各种可能的“棋路段”----象棋的“基本物质”,发现象棋只有两种“基本物质”!“致和棋路段”与“致胜----负棋路段”。最后通过“分子”合成“基本物质”时的“分子量”变化,找出其变化规律。结果,由这两种“基本物质”组成的“物体”----“象棋棋路”的“固有变化规律”于是便昭然若揭了!象棋中的数学应用 1)“双炮禁双炮”象棋残局
双方具有对称的布局:士与过了河的兵(卒)均不能动(否则输棋),能动的只有两只炮和一个兵(卒),且炮只能进不能平(否则会被对方“闷宫”杀)。红方先走。第一步应该怎样走红方才能取胜?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棋势:
1.未过河的兵卒,只能由某一方走一步,当这一步走后,双方的兵卒就不能再走了。也就是说,九1路兵卒之间只有1个空步数可走。
2.炮只能进不能平,否则就会被对方“闷宫”杀。这样,两中炮之间有4个空步数可走,三7路炮之间有8个空步数可走。
3.如果双方走成这种局面:九1路兵卒已由一方走了1步,而双方的两对炮都已顶住,显然这时轮到谁走谁就输棋。因为他所有的棋子均动弹不得而被“闷死”。当然他可把炮往后退,但他退几步,对方就进几步,最终还是被“闷死”。
因此,这局棋制胜的关键在于:这三路的空步数{1,4,8},由谁先走完最后的空步数,谁就嬴棋。
最后我们知道:这局棋中九1路兵卒之间实际上只有1个空步数可走,两中炮之间有4个空步数可走,三7路炮之间有8个空步数可走.这样问题转化为这三路的空步数{1,4,8},谁先走完最后的空步数,谁就赢棋。这类似于取火柴棒游戏“翻摊”或“盲公顶棍”,其中蕴含了深奥的数学道理。这里必胜集合有 {4,4}、{3,3}、{2,2}、{1,1}、{1,4,5}、{1,2,3}等。
2)“马”如何跳回原位(坐标向量应用)
不失一般性的,设“马”现在的坐标为(x0, y0),它走完第一步后的坐标为(x0+x1, y0+y1)。根据“马”的走法规则可知,x1与y1的取值只能在1、-1、2、2这四个数中,并且当| x1|=1时,| y1|=2;当| x1|=2时,| y1|=1,所以x1+y1、x2+ y2、x3+ y3、x4+ y4、x5+y5的值只能是±1或者±3,而不可能是±2或者其他的任何数。
由于奇数个奇数的和仍然是奇数,所以x1+y1、x2+ y2、x3+ y3、x4+ y4、x5+y5的值无论取±
1、±3四个数中的任何一个,其和都不能等于0.由此,我们把这个结论进一步推广:“马”走的步数为奇数时,它就不能跳回原位;“马”走的步数为偶数时,它就可以跳回原位。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象棋中应用的一些数学知识及历史,觉得象棋确实是很深奥的东西,今后要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好好研究研究。
数学10903 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