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

时间:2019-05-13 12: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

我最喜欢的作家要算是张爱玲了。对她,我有莫名的感情。我应该离她很远,可她却很是真实地经常站在我的面前。那种表情冷漠。

认识她的开始并不是因为她的作品,而是那张充满异艳的照片,那时的她青春焕发,头发微卷,身穿一套华丽的衣裳,头轻轻向上昂,那么骄傲不羁,在那种年代这样的表情应有不同的故事。我欣赏一个女子拥有这样的表情。这张照片告诉我,这不是个普通的女子,她应该有她所值得傲慢,有她放任不羁的权力,有她独特的个性。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子值得了解。于是我便知道了她——张爱玲。

一直以来我并不知道她的显赫家族,也不清楚她的感情纠葛。对我而言,张爱铃只是一个拥有独特性格离我不远的女子。她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她只是一个女子,偶尔写写文章,从她的眼睛看来的世界,有她独特的味道。我喜欢从她的眼睛去观视那个世界。那个我无法亲身经历过的世界。

最喜欢她的散文,那种独有女人的眼光去审视的大千世界,那种冷漠的表情,似乎就出现在我的面前,然后轻轻一笑。不知她到底是轻视还是骄傲。有时候我会想,她凭什么那么冷漠,她凭什么那么超然,她凭什么站在那个彼岸看着这里的喧闹繁杂。她到底凭些什么?

只是,虽然那么喜爱她,但真正读过她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那个被黎明,张曼玉演绎的《半生缘》我却全然不知其内容,还有那些很负盛名的作品。听说,台湾把许多张爱玲的作品都搬上了银幕,我不知道是否买座,是否叫好。只是,那是她的故事,她对世界的看法,那些人的喧闹、娇情都是毫无关系。懂她的人,会默默看着她的任意,她的纵情。

也许我不应该说张爱玲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我对她的作品并不熟悉,也并不是为她的灵气所吸引。我只是欣赏她的个性,想去了解她,想明白她的世界为何那么荒凉,她的表情那么冷漠。我只是想通过她的文字了解她,她想象中的世界总是折射出她的世界。我只是因为欣赏她转入而欣赏她的文字。那可谓爱屋及乌了。

我心里的张爱玲张扬而不露声色,灵气而充满荒凉。我想看清她的一切,却只有一片落叶。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语文是九年级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欢迎阅读。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慨叹(kǎi)脊梁(jǐ)抹杀(mǒ)孜孜不倦(zī)

B.玄虚(xuán)戳穿(chuō)罗迦(jiā)根深蒂固(dì)

C.宰相(zǎi)搽粉(cuō)倘若(tǎng)味同嚼蜡(jué)

D.机械(xiè)诬蔑(wū)琐屑(suǒ)吹毛求疵(cī)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C.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至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B.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C.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由于作者当过多年中学语文老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筛选。

B.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D.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故宫博物院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C.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①对此我完全赞同。②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6.选段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有什么目的?(3分)

7.第2段中的画线句子能否改为“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各种知识都要精通”?为什么?(3分)

8.“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是第3段中的一句话,你认为它应该回归到哪一处才能使行文更为流畅?(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就读书本身来讲,自然还得有所讲究。有这些讲究,才能有助于将书读好。

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上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所继承的那部分产业,而二儿子却把他继承的那部分产业当成了资本,而看到了投资后的扩大、再扩大的辉煌景象。读书人得有那二儿子的活泛思路与主动精神。

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的读书似乎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那便条写了五千余字)。读书多,莫过于清朝的朴学家,然而,像章太炎那样令人钦佩的朴学大师又有几个?我认得一位教授先生,只要提起他来,人们第一句话便是:此人读书很多。然而,他的文章我才不要看。那文章只是别人言论的连缀与拼接,读来实在觉得没有意思。读书不是装书。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

从前有不少人琢磨过如何读书。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有段文字:“袁文清公桷,为湘江世族,受业王深宁之门,尝云:‘予少年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儒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袁氏之言,我虽不敢全部苟同,但大都说在了读书失当的要害之处。而其中“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我以为是读书的大忌。

9.作者所说的“读书应有停顿”指的是什么?(3分)

10.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4分)

11.指出文中的比喻论证,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最好的发明永远都不会结束

【美】埃里克施密特

①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石油动力汽车时,他所发明的不仅是带轮子的发动机,他所驱动的是彻底改变社会结构的全新行业。同样,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不仅建成了世界第一家网站,同时也为万维网奠定了基础。这两位先驱都不可能预料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影响。

②谷歌被推出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只要往电脑里敲几个字,他们就可以找到想了解的与之相关的文档。背后的操作机制在技术上非常复杂,但由此得出的结果却相当简单直观:那就是一页文字,其中包含10个蓝色的链接。这确实比什么都好,但按照今天的标准还没有好到极致。

③于是我们的创业合伙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像其他成功发明家一样不断改进。他们开始引入图片。毕竟,人们想要的不仅是文字。2000年格莱美颁奖仪式后上述趋势开始显现,颁奖仪式上珍妮弗洛佩兹的一袭绿裙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当时这成了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流行的搜索热词。但我们无法为用户提供他们想看到的东西:珍妮弗洛佩兹身上那条裙子的图片。谷歌图片搜索应运而生。

④地图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在谷歌上搜索地址时,他们要找的不是提到这条街道的链接,他们想要知道如何到达那里。于是我们又做出了可以点击、拖动和轻松浏览的地图。现在地图导航已经成了谷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至于多数用户或许都无法想象没有电子地图是什么样子。

⑤我们的许多变化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搜索结果日臻完善。谷歌天气能够显示你所在地区未来数天的预报结果,为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⑥几年前,我们某家竞争企业的律师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条海岸线和几个岛屿。他又画了一条虚线,说这是连接岛屿和大陆的唯一航线。他想说谷歌就像航线上的渡船,是浏览互联网的唯一方式。

⑦现实是,网上浏览有很多方式,想看新闻,可以直接登录喜欢的新闻网站;想买东西,可以直接登录购物网站搜索款型及价格、浏览评论并且付款购买。

⑧问题是我们所处的经济大趋势不仅充满竞争,而且变化不息。2015年,我们的行业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人们在移动终端所花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台式机,花在台式机上的时间已降到只有40%,而且人们使用移动终端和台式机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⑨很多人认为没有竞争者能击败Facebook、谷歌、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大企业,我却不这样认为,大公司可以被迅速超越。就在几年前,雅虎、诺基亚和黑莓这样的企业似乎还无可匹敌。但从那以后他们渐渐被一波高科技企业的浪潮所吞没。

⑩谷歌不是一艘渡船、一条铁路、一张电网或电信网,为你提供单向、没有竞争空间的服务。人们有选择权,如果我们不再有用,我们的用户就会开始流失。

!人们很少能料到重大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动荡。电报葬送了邮政,收音机和电视扰乱了报纸,飞机终结了远洋客轮。发明总是充满活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未来永远那样令人振奋。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2.根据上文,在下面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以揭示谷歌的改进过程。(3分)

(1)文档搜索 →(2)→(3)→(4)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卡尔本茨和蒂姆伯纳斯李的发明都是重大技术革命,它们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除了他们自己,别人很少能料到。

B.珍妮弗洛佩兹的那袭绿裙在科学发明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促进了购物网站搜索、浏览评论并且付款购买的实现。

C.作者举电报葬送邮政,收音机和电视扰乱报纸,飞机终结远洋客轮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发明总是充满活力。

D.某家竞争企业的律师将谷歌比作连接大陆和岛屿的航线上的渡船,意在说明网上浏览有很多方式,充满竞争。

14.阅读下面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人们在移动终端所花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台式机,花在台式机上的时间已降到只有40%,而且人们使用移动终端和台式机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腾讯公司最新尝试的认识和看法。(4分)

微信,这个中国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应用”正在开发广告平台这一新功能,内容包括:微信公众账号可以成为“广告主”,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广告。而拥有超过十万粉丝的公共账号可以成为“流量主”,为“广告主”展示广告,腾讯和“流量主”将可以分享广告收入。这是腾讯拓展新功能的最新尝试。如果你认为微信只是一种免费的沟通工具的话,那你就没有认识到它的潜力。

(选自《世界博览》2014年第14期,有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两个学习环节。(6分)

(1)创造性思维必备三个要素,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在所学课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你还能补充一下吗?(2分)

(2)语句仿写。用最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4分)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17.走进名著。(6分)

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列举一个能体现“吃苦经历是人成长的养分”的情节或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作者:

(2)著作名称:

(3)主要人物:

(4)相关情节或故事: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事业工作上都非常重要。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平常走向辉煌;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绝望看到希望;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黯淡走向光明。自信,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够的,现在不能够,以后一定会能够的。”

读完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读书真好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读书真好

篇一: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读书真好

带一卷书,行十里路,选一个清静的地方,看书,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伴一路西风,踏无声江东,掬一首唐诗,留恋留恋。留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背影,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如今高力士手中的靴不知何处,贵妃手中的墨迹已经消散,你把自己藏在酒壶中,无处可寻你的踪影,可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仍伴世人,仍闻你身上千年的墨香悠悠„„

低吟一阙宋词,让时光深处变暖,挥洒在青灯笔墨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初次相见,那深闺少女的羞涩,回首依望的含笑刻入时光的模板,几年后在那小楼窗前,竟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憔悴的你。落叶纷飞,国破家亡。你不舍啊,那记载着欢声笑语的家,那记载你呕心沥血的诗文,面对支离破碎的家,那砍断山河的剑柄,敌人丑陋的面孔,你愤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令男子都闻之汗颜的是诗句,您不仅是引领一派的词人,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一生的传奇,随着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

读书,我见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读书,我见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读书,我见匡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读书,我见达尔文进化论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读书,我见„„

读一本书,目光在一笔一划的小路上漫步,脑海浮千年风雪中徜徉,心灵品一路漫漫人生。

篇二: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200字:读书真好

我渐渐地长大了,才知道那些趣事原来都是书告诉爷爷的。于是我开始对书有了极大的兴趣,幼儿时读的故事书还被储藏在我的“宝箱”里,那些“小儿科”也曾留给我深深的印象。长大后,读的书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那些书中我不仅认识了叶圣陶、冰心、格林兄弟等作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会了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在它的陪伴下,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也增长了智慧。好读书,让我受益多多。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一)根据提示默写。(每一横线1分,共10分)

1.书山有路勤为径。

2.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

4.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② ③

5.业精于勤,;行成于思。6.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语文学科与历史的渗透 探究运用(4分)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成吉思汗》,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3.按括号中的表意要求,将“国、吃、在、中”四个字各组成一句话。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中国有悠久的美食文化)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当今社会用公款大吃大喝,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危害。)

4.创造性思维训练 2分

为庆祝中国足球队进入了2002年的世界杯,球迷们都举杯欢庆,每个球迷都和其他球

迷碰一次杯,总共听到4005次碰杯声。请你算一下,有多少球迷参加了欢庆会。

答案: 5.诗歌赏析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2分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2分

6.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2分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古文阅读题,回答后面问题。1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3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在横线上写出文章中空缺的语句。(2分)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7.文章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使用了哪个例子?为了证明“地利不如人和”又

使用了哪个例子?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每项概括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答:①天时不如地利:

②地利不如人和:

。8.文章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为了证明一个怎样的结论?(3分)答:

现代文阅读题(2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6题。(11分)语文诗话

1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2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3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5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6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8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9“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3.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5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4.6.8段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4分)你想一鸣惊人吗?13分 ①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

②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升到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盗匪,没有开过一枪。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死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一辈子没有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你说这警官笨不笨?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值勤的警官,枪里总要有子 弹,即使一辈子遇不见一次盗匪,他也应该随时清理枪械并到靶场练习,因为“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备。

③如果换做你是他,你会不会像他那么笨?你一定不会,对不对?但是让我问你,如果你很喜欢诗词,那么背几首给我听吧!你很爱古文,那么背一篇《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吧!你背得出来吗?我再问你,如果你已经学了好几年钢琴,也自以为弹得不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朋友,要你表演几首,你是不是能够立刻开一场小型演奏会呢?抑或,你会尴尬地说“对不起,没有准备”。

④说到音乐,你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柏恩斯坦是怎么一夕成名的吗?那是1943 年,在他担任乐团副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正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岁的他,一上台就尽情地发挥,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柏恩斯坦就这样“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他用那一个晚上的“机遇”,开创了后面的50年的“柏恩斯坦时代”。当人们羡慕他的“机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怎么临时接到命令,立刻能从容应付,而且表现得无懈可击呢?他怎么对当天演出的曲子那么了解、那么熟练呢?他怎么好像随时准备好,仿佛一个出勤的警员,枪里总装着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呢? ⑤再说一个你最熟知的故事吧!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孔明如果没有两下子,刘备会请他吗?如果今天换做你,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日对天下大事毫不关心、毫不思索,有一天刘备造访,你能提得出那许多“经国之宏论”吗?孔明是不是在隐居的时候,也时时用功、处处用心,所以能一鸣惊人呢? 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夕成名、一鸣惊人,可是有凡人知道“一鸣惊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⑧请问,你有没有随时准备好你自己?抑或你是只有到考试时才努力学习,只有到演奏时才练熟曲子,只有到遇见盗匪才装填子弹。你会不会像那位警官,该开枪的时候开不了枪,第一次应战就死了? 20.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21.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点。(3分

22.“老警官”“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一句中“居然”用得好,请你说说为什么?(3分)23.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从作者行文立意或文章内容的角度,提出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并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不能重复上面问题,4分)问题:

答案:

四 作文 40分

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们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

请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我成长的伙伴”、“?,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的启示”等等;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500个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一、(一)默写 1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任意一句都可,或是其他适合的答案也可)。3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4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白发征夫泪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 5省略6省略 答案(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略 4 90 个球迷 假设共有x人参加。由于每人都和所有人碰了一次杯,但没和自己碰杯,所以他碰杯的次数是x-1 次。这个结果对所有人都一样,总共碰杯的次数就是x个x-1 ,即x(x-1)次,考虑到a和b碰杯与b和a碰杯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次数应为x(x-1)÷2次,解方程x(x-1)/2=4005,就可得x=90(人)了。诗歌赏析秋思

(l)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和,又紧承“复恐匆匆说不尽”,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6(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1)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二、古文阅读答案

4.①限制,②巩固,③威慑。5.略。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球形势,比不上作

战中的人心所向。②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7.①从四面包围一座小城却不能得胜。②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却弃城逃跑。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

(一)13.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工具性,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分)

14.(1)论证“语文应该是热爱”。(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2)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1处1分,共2分。只对陶诗加以解释分析不给分。)

15.234 6(第一空必须答全234,否则不给分。1空1分,共2分)

16.略。(从排比句的使用和引用诗文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语句通顺即可。点出排比、引用等,给2分;分析2分。共4分。)

(二)20.3分 示例1:磨刀不误砍柴功,机遇偏爱有准备之人。示例2:不论做什么事,只有事先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到时才能一举成功。示例3:平时不准备,临时抱佛脚,机遇到来时可能错失良机。

21.3分 示例:通俗易懂,如拉家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启发性强;活泼酣畅,逻辑性强 22. 3分 表明了作者对老警官持批评(否定)态度;(1分)说明老警官平时准备不充分(警惕性差)(2分)23. 4分

示例1:问题:阅读上面文章,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分)答案:作者意在告诫人们,平时要积极准备、充分学习训练,到时才能一举成功,不被“击毙”或淘汰。(2分)示例2:问题:你从文中了解到柏恩斯坦“一鸣惊人”的原因有哪些:请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写出来。

答案:首先埋头苦干,不断演练,时刻准备着;其次,把握机遇。

三、作文 略

第五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 江苏大丰三中 袁建林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镌刻/隽永 笼罩/猪笼 B.颤动/颤抖 害臊/暴躁 ........C.执拗/拗口 挪步/婀娜 D.鸟喙/讳忌 呜咽/哽咽 ........2.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郭老描绘白鹭的文字,“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hú之鸣而入寥廓”;.小媳妇不断向房里chǒu着,好像在惦量着什么,半晌转身去抱被子;从门kǎn下流进的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shǔ光,从睡梦中乍然醒来,诗人.对黎明的期待。

(1)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填写在空格内。(2)给加点字注音。

寥廓()半晌()乍然()...(3)找出段中两个错别字并修改。改为 ; 改为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形容词。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4.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1)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2)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3)(通讯员)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4)它经受过战斗的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5.填写在下列语句横线上的一组合适词语是()

(1)《白鹭》用极其 的文字,巧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2)通讯员的手已经冰凉,小媳 拿着针线,默默缝补着。

(3)《百合花》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A.简练 依然 但是 B.简单 毅然 而且 C.简单 依然 但是 D.简练 毅然 而且

6.为横线上选择合适语句。其序号依次为()()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动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时代最敏感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

A.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B.他盼望黎明最迫切 C.至少还包括其他诗人 D.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7.诗文、文学常识填空。

(1)余光中《乡愁》中揭示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请再写一句表达“乡愁”的古诗“,”。

充满着

(2)郭沫若,原名,他是我国 的奠基人,是继 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3)茅盾所著的《蚀》三部曲包括《 》《动摇》和《 》;“农村三部曲”包括《 》《秋收》《 》。

8.阅读《格列佛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我主人家旁边的一个大池塘里试航了一下我的小船,把不要的地方改造了一番,再用“A”的油脂把裂缝堵好。当我尽力将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我就让“A”把小船放到一辆车上,在栗色小马和另一名仆人的引导下,由“A”慢慢地拖到了海边。一切都准备好了,行期已到,我向我的主人、主妇和它们全家告别。我的眼里涌出泪水,感到心情十分沉痛。

(1)段中A和“我的主人”分别是什么?

(2)“我”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个国家?

9.新浪网:济南航空兵某师冯思广和张德山驾机在连续起飞训练的过程中,上升到50米高度,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开前方济南人口稠密地区,飞行员将驾驶杆前推44毫米,飞机由仰角12.3度迅速推至俯角9.8度,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28岁的冯思广却因错过这1.1秒宝贵跳伞时间,英勇牺牲。

【评论英雄】这个消息刊发后,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敬意。请你就此写一段评论,记住给自己取个网名。(50字左右)

我的网名:

【悼念英雄】请和晓铭一起完成下列挽联。上联:蓝天勇士为人民 下联:

【传唱英雄】班级航空小组,为进一步宣传英雄冯思广的事迹,广泛收集资料,准备出一期专题板报。请为板报设计主题词,然后策划两个栏目并做简介。

主题词:

栏目名称1: 栏目简介: 栏目名称2: 栏目简介: 我的评论: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阅读《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选段,回答第10-14题。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作者写团部的十九岁的通讯员带引“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从“我”的眼中看这小伙子的外形时,有这么一笔:“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后来(在小说里,这是隔开一大段的故事发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时候),作者写这位通讯员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而自己回前线时,又描下

这么一笔:“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这两笔之间有两千多字写故事的发展也写这位通讯员的风貌和性格,然而有了这前后呼应的闲闲的两笔,可就把这位青年通讯员的天真、纯洁、面临战斗而不紧张、爱好自然等等品性,异常鲜明地描画出来。

10.画线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11.“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作者在下文议论中,如何体现其“自然”与“巧妙”的?

12.列举“野菊花”这个细节后,作者是如何就这个细节进行评论的?

13.引用原文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与可信度。探究在评论中引用原文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4.下列文段和课文选段的评论角度有何不同?

材料:作者选择“我”这个观察点,是颇见匠心的,作品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由远而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员的人物形象,小通迅员那天真淳朴的性格和羞涩腼腆的情态只须在“我”这个大姐面前才被揭示得更鲜明突出,因此,“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了”!

(二)阅读散文诗短评,回答第15-19题。

他在企图消灭语言的定性规则

王青

这是一章很短的散文诗,而我惊诧于作者极其独特的语言个性与驾驭技巧。起首一句“暮色渡我以一片霜叶”,我们眼前便出现了一片苍茫的晚霞,我们都要揣测这里的“渡”字所传达的作者情绪,他那面对“暮色”时产生的意识中的“渡我”之恍惚,很自然地,我们也就跟随着作者涉着岁月之河,缓缓走进某一个记忆的深处。而“云”、“雨”二字。名词当动词用,超乎常规的自由和大胆,却不做作,情景交融恰到好处。

“在两岸相望久了,总会把手伸出去。有人在另一方拥抱你吗?而这边的季节已经起风了。”明明是要写情却并不直接写情,只是通过“相望”、“把手伸出”、“拥抱”这几个动作来传达一种深深的眷念和面对现实的平静接受。接着以现实中的“起风”来提醒自己回归现实,从而引领我们进入他对季节的奇谲直觉: “隔冬隔夏隔秋隔春”。其实这句很有灵焚的散文诗语言驾驭特色,以“冬夏秋春”四个排比的小节展现心情的急促迫切,由此映衬出后边一个长句像一声叹息格外悠长。而下面一句又以同样的、稍长的句式作了一次加强与反复,使整章散文诗在韵律上产生由急到缓、由近及远,然后再由远而近的荡气回肠的音乐效果。

而“危崖高挂的脸”也同样,并未直接描摹具体的表情,却有一种抽象的冷峻在蔓延着,“欲语又止的一眠残月”弥漫着无声的压抑,“一眠残月”,很随意地创造了一个优美的量词,便使“落水者的呼救”拥有了一种隐喻的暗示。

每每读到灵焚的散文诗,都会为他那奇特的语言技巧而惊叹。他的语言都是一些出乎意料的印象,他习惯于把那些四平八稳的铺垫和衔接统统pass掉,犹如印象派画家对于光的感觉,只选取自己脑海中印象最强烈的部分(色彩或语言)来表象,以此构成全诗对于读者思维的巨大冲击力。我觉得他在企图消灭语言的定性规则,甚至企图消灭我们一般所认知的语言的意义。

附原文

向晚时分

灵焚

那暮色渡我以一片霜叶的时候,说云就云的天空,又雨了。在两岸相望久了,总会把手伸出去。有人在另一方拥抱你吗? 而这边的季节已经起风了。

隔冬隔夏隔秋隔春,隔那张危崖高挂的脸以及那欲语又止的一眠残月。

我说你总是横渡我以蝶影走向我以回声啊!在有风有浪有晴有阴有雨有风的相望中,落水者的呼救白夜茫茫。

15.王青认为《向晚时分》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

16.“暮色渡我以一片霜叶”,王青认为这句诗是如何“消灭语言的定性规则”? 17.“其实这句很有灵焚的散文诗语言驾驭特色”,王青认为灵焚散文诗语言驾驭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在本文中作者认为这样的特色带来了什么效果?(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8.“拥有了一种隐喻的暗示”,你认为这种“隐喻的暗示”指什么? 19.阅读《向晚时分》,回答问题。

(1)“说云就云的天空,又雨了”,王青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的?请从另个角度简析这句诗。

(2)“而这边的季节已经起风了”,体会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第三部分:写作·表达

20.下列语段层次结构不够合理,试作修改。

①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难得,但在我看来,知人却更可贵。

②人贵有知人之明。如果在你自己的心底挖到金子,在别人的心底,就有可能探出钻石。③有知人之明,可以传递善良。这样的人,让人温暖。因为知人,也可以解释成对别人的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个护士,知道用哪种打针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一个老师,知道在其他人走掉之后才去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警察,知道在给一个小窃

贼扣手铐之前套上他的手套……有知人之明的人,探知别人的寒冷,会送去一盆炭火;有知人之明的人,探知别人的疼,会递过一块柔软的手帕。

(1)三段话顺序有误,可调整为:

(2)第②段画线句,与上文过渡不自然,其修改意见:。

(3)第③段有句位置不当,请用符号在原文修改。21.请从下列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个片段。

(一)从本册书中选取任一小说形象,如“闰土”“于勒”“祥子”等,完成一篇300字左右人物评论。

(二)阅读小诗,完成一篇200字左右评论。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选自:冰心《春水》)

《苏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参考答案

1.D【huì yâ A.juān/juàn lǒnɡ/lónɡ B.chàn sào/zào C.niù/ào nuó】 2.(1)鹄 瞅 槛 曙(2)liáo shǎnɡ zhà(3)间 涧 惦 掂 3.长 短 白 黑

4.(1)恭敬而有诚意。(2)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3)语言迟钝,不善讲话。(4)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5.A【简练/简单,都含有简单之义,“简练”还包括精练之义。毅然是形容词,是刚强坚韧而果断的样子,一般形容意志品质的;而“依然”是副词,是照旧、和原先一样。“但是”表转折,“而且”表递进。】

6.A(根据上句中“是„„的人”的形式来选择)D(“至少”是从最低限度上揭示,c答案中已经包括了除了诗人的所有,不合句意。)

7.(1)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郭开贞 新诗 鲁迅(3)幻灭 追求 春蚕 残冬

8.(1)A指野胡(或“耶胡”)“我的主人”是“慧骃”(2)因为“我”与主人结下深厚友情,更是因为喜欢这个国家可贵的理智、仁慈、友谊的人性。(意思对即可)

9.【我的评论】示例:碧空长剑 青春起跃,您永远定格在那条没有划完的曲线上。飞机无法转弯,您让自己的生命改变了航向;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挽联纪念】示例:万里长空铸忠魂 【传唱英雄】示例:忠魂舞长空 蓝色梦想,介绍冯思广一生的航空梦想,选一两个典型故事。亲友追思,介绍亲朋好友、人民组织等对冯思广人生的追忆。

10.这是一个祈使句,提示了下文文章的中心内容:茅盾是从哪两方面评论小说的。也起着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

11.“自然”表现在初看“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巧妙”体现在细节“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12.结构上看:细节前后呼应;表现人物(内容)上看:表现了小通讯员的天真、纯洁、爱好自然等品性,异常鲜明地描画出来。

13.引用的原文需要切合作者的评论对象与目的;引用的原文需要准确、精练。14.材料主要从“我”对通讯员的观察角度来分析评论的;而课文选段是从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角度评论的。

15.《向晚时分》的主要特色是作者的极其独特的语言个性与驾驭技巧,企图消灭语言的定性规则。

16.“我”度暮色,诗人一反常理,说“暮色渡我以一片霜叶”,让暮色成为了引导诗人视线、感觉的主体,读者就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面对“暮色”时产生的意识中的“渡我”之恍惚,很自然地,也就跟随着作者涉着岁月之河,缓缓走进某一个记忆的深处。

17.运用整齐的排比、反复句式,展现人物的心情,形成内在的韵律美。以“冬夏秋春”四个排比的小节展现心情的急促迫切„„由远而近的荡气回肠的音乐效果。

18.这首诗中“落水者的呼救”暗示着,诗人为不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亲人的内心焦灼,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心灵渴望。

19.(1)作者是从灵焚活用词语的角度分析的。示例:“云”转“雨”的天气快速变化,渲染了阴暗、凄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对亲人的深切眷念之情。(2)又过了一个季节,但仍然没有能够与亲人相见团聚。(意思对即可)

20.(1)①③②(2)在“在别人的心底”前加上“那么”。(3)把“这样的人,让人温暖”调至段末。

21.评论要能从作者创作体验出发,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思路点拨:题目1,选准一个你感受比较深的人物来写;选好角度来评论,比如“闰土”“于勒”变化的自身原因,“祥子”勤奋的现实借鉴意义等。题2,这是冰心的一首小诗,评论时可从修辞(比喻)、寓意(人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迎来辉煌的成功)、联系自身社会实际等方面来谈。

下载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看张爱玲》(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考点知识表解】 表91-4-1:文艺复兴 时间 14-16世纪 地区 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 经济基础 地中海区域是欧洲......

    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1、常识填空:(2分)《麦琪的礼物》作者 ,美国小说家;《艺术品》作者 ,俄国小说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3分)⑴这些钱是从杂货店老板那儿一分两分地扣下来,直弄得自......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机缘巧合(推荐5篇)

    ——第四单元机缘巧合—— 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标及重点] 1.领会小说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2.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感情世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

    九年级第四单元材料题

    第四单元 1、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看蚂蚁的启示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看蚂蚁的启示 今天中午,我坐在椅子上面看弟弟打弹子。忽然,我看见附近地上有一些黑色的小点在移动。于是,我走近去看,发现原来是一些蚂蚁在搬运东西。......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读《小城三月》有感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读《小城三月》有感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学到了第四单元的作文是让同学们写“„„的启示”,我照例带着学生来到多媒体教室学习写作,可是,看了收上来的作文草稿我真的很痛心,大家似乎收效不高,这是......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启示就是启发,启迪,使人有所领悟。 生活中的启示”是指你从生活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一,习作要求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