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时间:2019-05-13 12:5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第一篇: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这是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半年才看完的书,当然是利用上班路上,睡前,等车碎片时间通过PSP看的电子书。这也是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看的又一络说史系列,读完感觉意犹未尽,虽然没有读明史那般一直追着,但读来也很有代入感,一点没觉得枯燥琐碎,兴致盎然。

说到历史,其实很惭愧,中学课本上讲宋朝和明朝也就2页纸,宋朝就是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然后檀渊之盟,然后就是王安石变法,至于南宋,除了将岳飞好像就没有了,后面都是将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然后就是文化艺术,所谓宋四家和唐宋八大家。明史就更简单了,除了朱元璋开国,就是靖难之役,然后就是太监东厂西厂了吧,这些还是拜看电视剧所赐。

下面随便谈谈看完宋史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直记得历史老师讲起宋朝,就是一脸愤怒,说宋朝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懦弱。读完宋史,真的很不以为然。宋朝,真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赵匡胤,也不是以前那种赳赳武夫的印象,他应该是英武神气,雄才大略的人,而且难得是坚韧宽容,只可惜死的太突然太可惜了。如果没有灯影斧烛,也许可以收复燕云,压制契丹,恢复到汉唐疆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纷乱闹剧的教训,崇尚以文制武,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很多军职都是出身于读书人,是另外一种的儒将风流,比如范仲淹和韩琦。可惜客观上也造就了宋朝尤其是北宋缺乏名将。加之檀渊之盟后和契丹百余年和平,只有西北边和西夏战事不断,客观上造就了北宋第一军力,西军的威名,而范仲淹和韩琦正是西军的代表。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北宋的名臣辈出,皇帝基本不专制,而且不仅不杀言官,基本也不杀大臣,无非是贬官外放。宰相大臣虽然经常换,但基本都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宁愿去职贬官也绝不妥协退让。所以北宋的名臣们经常外放,返京,又外放再返京。()甚至有君子和小人之争,其实不过是朋党之争。

说说范仲淹,号称为两宋三百年第一人,初中读《岳阳楼记》,一直很感动,一个忠君爱国,优以天下的人,文臣的楷模,怎样的历练造就了他那颗始终忧国忧民的心。范仲淹的成名不仅在于他那份忧以天下的心,更在于他所作所为,在西军边陲,他修边寨,筑城堡,稳扎稳打,保境安民,在朝堂,他据理力争,不屈不挠。是一份份业绩衬出他的忠君爱国,拳拳之心,印证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再说说王安石,我们的拗相公,王安石变法,怎么都绕不开的话题。原来王安石变法的很多项新法其实以前就有过,并不是他首创。变法的目的其实就是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变法的效果其实还不错。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没有激起民变,也充实了国库,收复了河遑之地。王安石的品行更是没得挑,清廉高洁。

还有狄青,岳飞,文天祥等,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都经历了时代最深刻的变故,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坚韧,气节,操守,远远超出了时代。

宋史很精彩,读了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展开了一幅幅人物的画卷,那些耳熟能详的和鲜为人知的历史伴随着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物,精彩的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更好的感受时代,那个战火纷飞,利益纷争,君子小人,奸邪权臣的时代;那个商业发达,文化繁盛而又战事节节不利的时代;那个宫廷诡异变换异族相继突起的时代。感受那些悲壮的战斗,热血的战事。感受名将的赫赫威名,而有宋一朝,怎样真切而又实际的影响了后来我们民族的性格。

读史让人感慨,都说历史发展是必然,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可读史至今,我是深深感受到历史充满了偶然,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就像赵匡胤如果没死,檀渊之盟如果没有寇准,或者寇准不是宰相。雍熙北伐如果胜利,赵佶如果不当宋徽宗,或者赵构没有被宗泽劝阻而去了金营。甚至在宋蒙联手灭金时,宋朝士兵不去救被金人打的快死的张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他儿子张弘范,历史是不是会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读完明史,宋史,总算是对自己的先人有了些了解,知道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也算是另外一种收获吧。历史是面镜子,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希望历史给现在的人更多启发,以史为鉴,珍惜珍重。

第二篇:读《宋史演义》有感

读《宋史演义》有感

艺术设计1001班王子恒

但凡一个民族的历史,或多或少地会带有本民族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凝聚着本民族的骄傲、屈辱、抗争与探索,而我每当观看它们时,我的内心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很强烈的激动和惆怅来。细细想来,这样的奇怪情愫,是早就潜伏在我的骨子里、血液里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华夏民族的血缘,还有一些沉醉在现代大都市霓虹灯下的内心主观空虚的情感,或者说是审美疲劳,急需一些新鲜的事物来充斥。

或许,我们对于历史,还处于迷茫未开的意识中,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林林总总的王朝,其间不乏有熠熠生辉,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当然,我个人也是颇为喜欢其中的人物,兴许是年少轻狂,对于大人物的崇拜,对奇女子的倾慕,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对风花雪月的眷恋。还有一点点在现实中得不到抑或失意之失落,总总情绪相叠,便构成了我对历史的喜爱,痴迷。

而宋代,自然是我喜爱的众多朝代之一。

有神仙中人的陈抟老祖,有畅挥铁琵琶的苏东坡,有精忠报国的岳元帅,有哀哀怨怨的李易安,有留取丹心的文天祥〃〃〃〃〃〃他们具构成了大宋的锦绣河山,使其在众多朝代中具有其自身之特点,有自身之令人喜爱的缘由。

我始终认为:天下,非一家之天下,而是千千万万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我仔细一想,我多少是带着现今的观点去看待的,一个王朝的建立,姑且不论君主如何呕心沥血,臣子如何兢

兢业业,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历经无数风雨,数代人苦心经营,一旦在一朝一夕之间崩溃,读者内心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而然地会对天长叹,甚至是泪如珠子。

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到靖康之变,二帝被俘;从康王南渡,到崖山逃亡。莫不是经历了坎坷,莫不是教人扼腕长叹,直到蒙古人建立中华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统一王朝,存在百年后为朱元璋所灭,汉族才夺回对中华大地的统治权,但即便如此,大明天下也无法对三百年前的大宋望其项背,张居正改革,明王朝的财政才有所好转,可后来的三饷加派,愈发加重了明王朝的负担乃至灭亡。

清军入关后又过数代,康乾盛世的出现,才有大宋当年之微微景象,可在遥远的西方,洋枪火炮使得这样的盛世景象一触即溃。

当然,我在这里提出并非对大明、大清厌恶,对大宋钟爱。换言之,倘若没有大明的海禁,大清的闭关锁国,中国人犹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中国历史上,宋宋辽西夏金具划分为封建大分裂时期,这是毋庸臵疑的,而宋代又划分为北宋与南宋,虽为一南一北,但统治者的姓氏不变,在当时的靖康之变后的宋室江山而言,南宋的出现无疑是为天下人打了一剂镇定剂。

但南宋和北宋又略有不同,北宋历史上还是出现过几位明君的,譬如宋太宗、宋神宗、宋哲宗等人,莫不是有所建树的帝王,即便是到了徽宗、钦宗二帝,他们也是有所成就的,只是并非在军事及政治上罢了。

反观南宋,建都临安的统治者一味地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正可谓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甚至一代不如一代,割地求和。这种局面,想来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忠义之士都未曾料到的。

虽是如此,但有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那便是经济!两宋的经济虽然遭到打击和抑制,但好像并没有对两宋造成影响,与北宋较后的南宋经济在某个时期甚至还有超过北宋的迹象。这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试想一下,当时的两宋并没有完成统一,不论是宋太祖、太宗,抑或是高宗,都只是占据着半壁江山,西北有西夏,北有辽国,西南有大理,以及后来出现的大金和蒙元,群强环绕,虎视眈眈,可两宋依然与众强友好相处,进行贸易上的往来。

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再说到农民起义,熟知中国历史的人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农民起义,但有两个王朝是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最少的王朝,一个是西晋,另一个便是宋朝了。前者之所以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少,有很大一部分因为西晋存世时间太短,来不及发生农民起义便灭亡了;而后者发生的诸如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数起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农民没有饭吃。

看过《水浒传》的人便会发现,《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有的因为杀了人,有的因为被官府欺压逼迫,有的是从小就有这个志向,真正因为没饭吃走投无路上梁山的人少之又少。

当然,《水浒传》多少是本小说演义,是有虚构的成分,但它也

是有依据历史的地方。

由此可见,宋代的经济是连农民或下层人物都很满足的。

《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无非是对在吸收宋代少之又少的文化上的元代进行的描绘。但纵使如此,马可波罗还是对中华大地的殷实发出感叹,以至于间接地导致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当时有西欧学者感慨,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君主的生活连看守东京汴梁的一个小卒都不如,当时的百姓上到富流阶层,下到白丁,具穿以丝绸制成的鞋袜。

之所以宋代写词的人如此之多,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太无聊,太富裕,他们都不知道干些什么,于是只有写写词打发空闲时间。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常常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车马闻拥,不可驻足”一类的词语,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大抵上看出当时汴京的繁荣,而《清明上河图》也仅仅是汴京一角而已。

在上面举的这些例子,可能与《宋史演义》并无多大干系,但我始终以为,在看《宋史演义》时是很有必要了解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观看《宋史演义》我们便不难理解宋代为什么总是割地赔款,因为他们不大在乎这些,试想一个富得流油的人又怎会在乎一点“施舍”,兴许还会增加他的好评也未可定也。

统治者总是有其独特的一套思维模式。

这或许是一种讽刺,我的观点或许有些绝对和片面,但我相信是

绝对有这些原因的。

《宋史演义》与《三国演义》同为演义,两者在形式和创作上走的是相同的路子,但《宋史演义》较之《三国演义》是更具有真实性与历史研究价值的,《三国演义》是以人物为主线,穿插其中串联起来的,这样便极为容易带有作者的主观偏向情感,而《宋史演义》则不然,其是以两宋的更迭而创作完成的,这样的真实性与研究性会更大。

当然,两者都不乏英雄人物的登场。

一个民族总是乐于崇拜英雄并孜孜不倦地去模仿学习的,本民族也会因此而趋于人性,趋于完善,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会拥有赖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动力。

但英雄总是具有悲剧性的,其结局往往催人泪下,可这绝非作者的本意,作者之所以这样编织安排,是希望读者能够在其中悟道,悟出哲理,悟出人生。

人类总是有一个爱好,喜欢以一个旁观者地身份去观看别人的故事,不论好坏,总是喜欢去评论,去感慨,我也不例外,既然如此,英雄人物的登场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这也正合了作者的本意。

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过遥远与模糊,可也无从阻挡我们对其进行的学习和评论的心,《宋史演义》不会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但它以它独特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那段附庸风雅,山雨欲来的时代。

一点点地读完,就犹如细细品尝一杯咖啡,内中有苦有涩,更多的是其给予我们一个清醒的大脑与思维,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的今天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无论是否发展壮大,都应该花费些时间去回首过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车轮才不会偏离轨道,才会滚滚向前!

第三篇:读宋史《孝义传》有感(精选)

读宋史《孝义传》有感

聂允先生 疏钟几杵

宋朝的皇帝大多都喜欢琴棋书画,文、武百官,朝野士大夫也无不浸润诗书礼乐,大家辈出,词藻风涌,开一代风气,成宋词辉煌。就连奸臣秦桧,蔡京之流,书画也非同一般,后人难及。

宋朝 重诗书礼乐的风气,靡久不衰,可以说影响了全国上下,礼乐所及,风物化人,许多奇闻轶事让阅者慨叹。

宋朝 重诗书礼乐

宋时,四世,五世同堂并不罕见,太普遍,竟有七、八世,十三,十四世同堂,甚至有十九世同堂的人家,数百年如此,数百上千人同居是什么概念?“许祚,江州德化人。八世同居,长幼七百八十一口”。“又有信州李琳十五世同居”。“裘承詢,越州会稽人。居云门山前,十九世无异爨(cuan烧火做饭)。子弟习弦诵,乡里称其敦睦”。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多人,虽是直系亲,但盘根错节,怎么管理?

当然,若管理不好,又怎能有那么多世代同居的家庭呢?仅举一例,可窥端倪:“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建书楼于别墅,延四方之士,肄业者多依焉。乡里率化,争讼稀少”。真的是长幼有序,井井有条,连狗都彬彬有礼,养成了好习惯,也风化了乡里,减少了村民矛盾,真是叹服孝悌礼义的力量。

然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便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细胞组成。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生产建设单位,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成份。数世同居,虽然有亲睦孝悌之风,但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是落后且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后来的明朝,朱元璋就聪明,颁下诏书,百姓家中凡有数弟兄的,长大成人后,必须析产分居,自立门户,自食其力。多了生产单元于社会有利。

还有诸多孝子,班班孝行对社会也有感化作用,概括起来,大概就这些:父,或母亡,水浆不入口者六、七日,悲恸呕血,廬墓数年,甚至有二十七年者,昼哭夜伏,或甘露降,或墓旁树两枝长而合为杆,或芝生墓侧,鸟翔于上,极力突出当事人孝行,或为孝行所感,天地出现异兆等等。更有甚者,父母病,有的儿子或媳妇,刲(Kui,割)股肉,或臂肉为食以啖。

孔子曾讲,侍奉父母,尽人子之孝道,最不容易做到的是“色难”,意思是说让父母吃好穿好享受好都容易做到,不拿脸色给父母看是最难的。孔子并沒有提倡那些廬于墓侧数十年,或者割自己的肉给父母吃以疗病的极端行为。尽孝要尽在父母在世时,死后的作为令人不解,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残身体,是对父母的不敬,也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

—— 读宋史有感,记于成都,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四篇:读《这是我们的船》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我们明白许多的道理。阅读《这是我们的船》便让我受益匪浅。

全书中那句“只要我们上船了,我们就和船在一起了,这条船就是我们的船了。”深刻的阐述了我们与工作岗位的关系,那便是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工作岗位负责。当我们踏入这艘船时,我们的命运便是和这艘船紧密相连了;当我们接触我们的工作岗位后,我们都要与组织共进退,同生死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工作期间,我们遇到了任何的困难,都不能够推卸责任。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总是想着退缩,如果任何人都是这样的互相推诿,那么有可能一点点的挫折都会对整个工作的进程、任务的完成造成巨大的阻碍。

每个在职人员需要的不只是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指挥,而是要加强敬业精神。敬业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在职人员所应当而且必须具备的品质。懂得敬业、能够敬业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发展事业的前提。每一位职场中人都应该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站好自己的岗,对于上级的托付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完成任务。

想要把这艘船航行的远,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有一个永远的定律就是一加一是绝对大于二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一直都是面对困难时的核心精神,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任何的困难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船员们有团队精神,才能够团结协作,劲儿往一处使,将船划向远方,顺利抵达目的地。在实际在工作中,对于分配的任务,不推脱不推诿,认真负责;积极向标杆、榜样学习,努力进取;遇到困难,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拧,只有这样船才能行稳致远,劈波斩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第五篇:读《这是你的船》有感

《这是你的船》读后感

但凡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训练有素,工作得力。然而不少管理者在面对如何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团队面前又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呢?读完《这是你的船》这本书,或许能从中得到些启示。这本书的作者曾先后担任美国海军舰队司令和国防部长的军事助理,后来成功地把一艘管理混乱、士气低落的驱逐舰领导成为美国海军公认的典范。作者以自身的特殊的经历把他对组织、管理、领导的体会汇言成书,其蕴含在书中的深刻见解非常值得探讨。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以下几点体会:

一.责任,是一种使命,是迈向前景目标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感。可以说责任感就是做人的基础。对于每一个在职者来说工作就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一份工作就承担着一份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促使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好,做到尽心尽责,不断前进。因为他们明白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这是我们的船,我要让它成为最好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唯有责任和承诺履行的气氛才能使每个员工都产生归属感,并发掘出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励因素。由此企业如何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不禁令人深思。

如何去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呢?阿伯拉肖夫谈到了授权,并提出授权的前提是必须要形成完整的规范。但是,仅有授权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即我们不能推卸责任,推卸责任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责任是一种精神,责任即荣誉。它来自对集体的珍惜和热爱,来自对集体每个成员的负责。

“这是你的船,所以你也要负起责任,你自己决定吧,让我们看看结果如何”。从那时起,“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的水兵都觉得照管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同样,对于在一个企业里的员工,要团结,要协作,有凝聚力,管理者要让员工觉得有一种优越感和自主感,让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分享成功,这样企业才能整体运作平稳,形成有效的管理。责任就是员工的工作宣言,表明了他的工作态度,一个人责任感的高低,决定了他工作绩效的高低。所以,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员工。“这是你的船,要让它成为最好的。”它提醒我们注意,企业上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所有的人都有责任维护和管理好这条船。作为企业,如果员工都能确立一种“这是你的企业”的信念,那么这个企业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阿伯拉肖夫舰长能在短时间内造就了一支优质高效、自信合作而极富责任心的团队,、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他总能做到从执行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不断与水兵们一对一地沟通,他让每个人都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本福尔德号”的目标以及自身的职责所在,而一旦明确了目标,以往散漫无度的水兵们都很快学会了遵守纪律,大家所有的精力都被这个目标吸引住了。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方面,阿伯拉肖夫具有同样的野心:通过聆听水兵们的需要,他帮每个人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使得水兵们把自己的命运与“本福尔德号”联系起来,让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与此相比,许多的领导者只是习惯于传达命令,要求员工做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从员工的角度考虑,结果就只是命令的执行,以致工作变得毫无乐趣。相反领导者如果多从执行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使管理更加轻松,与员工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员工就会认为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赏识,工作就更加充满激情,同样管理者也就更清楚地发觉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多人对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管理就是运行权力,命令下属做好某事。这种单方面的指示,缺乏交流,没有反馈,也谈不上“管理”,因为没有互动的管理是强迫的,此时的天平是失衡的。管理者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下属,管理者的做事风格,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被下属模仿,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属做到团结一致、有责任感、忠诚、富有激情、做事认真严谨,那么管理者必须自己首先要做到,因为你是下属的榜样。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管理者只要看看自己下属的样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做事是什么风格的,因为你的下属同样也是你的缩影。正如阿伯拉肖夫舰长在本书所提到的:发号施令并不能帮助领导者实现自己的意图,真正的领导是通过以身作则来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无论你喜欢与否,你对你的下属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事事都会从你身上找到原型。如果你说了谎,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也可以撒谎;同样他们看到你敢挑战权威,他们也就变的敢于打破成规。众所周知,所有领导都会对自己整个组织运作的基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可能正是阿伯拉肖夫舰长在一开始就提到树立典范的原故。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绝对不可忽视你对下属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做到以身作则,做好“水兵”们的榜样。

《这是你的船》是一个学习管理又不限于管理的好书,初次阅读也许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的精华,但在我看来这是本非常值得去看的书,因为它令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管理!

下载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这是你的船》有感

    读《这是你的船》有感第四污水处理厂项目部 王惠山《这是你的船》作者为一个美国海军舰长,讲述的是他管理军舰的故事,看到这个陌生的书名,忽然脑海里浮现了很多年前儿时的记忆:......

    读《人民的名义》有感:这是最真实的时代

    这是最真实的时代——读《人民的名义》有感宇同学几乎是一口气,我读完了《人民的名义》这部小说,384页,用时2小时零5分钟。我惯常的窝在沙发上,却没有惯常的翻几页再玩会儿手机,......

    读《这是你的船》有感:我们和船捆绑在一起

    我们和船捆绑在一起——读《这是你的船》有感(上海嘉华靳亚敏)刚开始看这本书从了无兴趣到慢慢深入。这本书详尽介绍了优秀员工的成长经历。书中有一段话:“只要我们上了船,我们......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中国古代[大全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在民间流传广泛的小说。它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在这里面我......

    读《这是你的船》有感:发挥团队潜能[优秀范文5篇]

    发挥团队潜能——读《这是你的船》有感(集团总部徐达文)在董事长的倡议和关怀下,大友集团举行了读书月活动,虽然自己平时读书不少,但是多数为与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但是公司本次推......

    读 有感

    今天我有一次读了.丑小鸭---它一生下来,因为长得很丑,人们和动物都不喜欢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里手尽折磨,后来它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了起来.成为一只美丽,自由的天鹅!丑......

    读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

    读 有感

    贪心的人,通常的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一些好的回报;而受人唆摆的人,都是虚度人生,就像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一样,结局一般都不会提及这类人。《渔夫和金鱼》便是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