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冬天,被冻得全身僵硬,鼻涕直流,也不忘在纸上演算-------少年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刻苦学习。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天才之所以成功,决非偶然,而是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爷爷的这首诗真正道出他传奇人生的奥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二篇:华罗庚故事
大数学家华罗庚
今天11月12日是华罗庚诞辰一百周年,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人民的科学家,是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追忆华老的旧事。
童年趣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内的一家小店铺里。他一生下来,就被包起来装进一个箩筐中,顶上还又扣上了一只箩筐。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可以避邪消灾,容易养活。父亲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谐“箩”“根”音,取名“罗庚”。为了生计,父亲开了小铺,做些收购蚕丝和出售日用小商品的买卖,日子过得很紧张。
小时候的华罗庚非常贪玩。在店里,他经常把父亲的小柜台当鞍马骑,蹦来蹦去地玩得很高兴;在店外,他去听社戏,逛灯会,看赛船,常常天黑了才回家。十岁那年,有次他跟出神队伍走了七八里路,终于弄明白了庙会上的菩萨原来是人装的。他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说:“妈,您往后别给菩萨磕头了,那全是骗人的。”弄得父母哭笑不得。由于学习不用心,他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被人讥笑他叫“罗呆子”。
锋芒初露
如果说华罗庚是一匹“宝马”,那么发现并培养他的王维克老师就是一位“伯乐”。王老师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发现华罗庚的作业上涂改很多,仔细一看才知道,华罗庚做题总是独出心裁,采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目。王老师对他这种好动脑筋,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欣赏。华罗庚上初二的数学课时,王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难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大部分人都被这道题难住了,只有华罗庚在桌子上仔细计算起来,“是23!”华罗庚大声回答。王老师高兴地说他答对了,说这道题是我国古代“算子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西方数学家称之为“孙子定理”。楚汉之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就是用这种方法点的兵。王老师当场表扬了华罗庚的好学,爱动脑筋,鼓励他更好地学习数学,将来会前途无量。他还给了华罗庚一些海外数学读物,慢慢地把他引入了“数学王国”。
人祸天灾
初中毕业后,家中无力供他升学了。为了省钱,1921年春天,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为培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这里的费用虽然较少,一个学期的膳费和杂费也得50块洋钱。学校虽已给他免除了学费,但膳费家里也无能为力。于是,华罗庚在只差一个学期毕业时被迫退学,回家帮父亲料理那间小小杂货店。一个数学天才难道就这样终其一生吗?
“自古雄才多磨难”,退学并没有动摇华罗庚学习数学的热情,他又从王老师手中借到一些数学书籍,开始了他艰难的自学。在店里的柜台上,一边是账册、算盘,另一边是他的数学书。看着儿子不务正业,父亲火了:“我们做小生意的,看这些大书做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赶快招呼顾客!”有时还威胁儿子,“再不听话,我把你这些书一把火烧了。”
父亲白天做生意,晚上算账。有一回,怎么也算不对,算不对明天就不能开工。有人提议,“拜狐仙,求狐仙帮忙!”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让我来帮你们算吧。父亲抱着试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簿交给他,结果华罗庚一会儿就把账算清了。父亲这才明白儿子的学问是有用的,不再干涉儿子学数学了。
就这样,华罗庚忙里偷闲,有空就算啊算,每天差不多花十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忽然想到解难题的方法,一骨碌爬起来点亮油灯又算起来。
华罗庚20岁那年,金坛流行伤寒,他不幸被传染,医生宣判了他的“死刑”,家人也都偷偷地流泪。也许是对数学的喜爱支持着他,半年后奇迹出现了,他竟能起床行走。由于左腿胯关节骨粘连,大腿骨弯曲变形,从此他竟成了一个瘸子!
大器终成
身体的原因并没有影响华罗庚的学习,相反,他更投入地进入了数学研究领域。
经过五年自修,他写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惊动了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他知道华罗庚竟是一个仅念过初中的学生时,当即决定:“请他到清华来!”
在熊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华罗庚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他已能用英语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注意,清华大学破格任命这位“初中毕业生”为数学系的助教。
1936年,熊教授等人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此攻读期间,他发明了“华氏定理”,写了二十篇高水准的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赞誉。
在很多学校的走廊或者教室内,都挂有数学家华罗庚的照片及名言:“聪明在于勤奋,人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些句子,其实就是华罗庚一生努力成才的写照。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誉满海内外的数学家,却只有初中文凭和曲折的人生呢?
第三篇:《少年华罗庚》观后感
《少年华罗庚》观后感
以前,我对华罗庚这个名字只是有所耳闻,今天看了《少年华罗庚》这部儿童剧后,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少年华罗庚非常热爱学习。每天同学们都要出操,而出操时有不能穿长衫的规矩。华罗庚每天看书到出操时,有时来不及脱长衫,只能把长衫塞到裤子里去了。
上了中学,华罗庚依然勤奋学习。后来,由于华罗庚家境贫穷,没有钱再上学了,他不得不辍学。
贫寒的家境并没有使华罗庚放弃他所热爱的学业,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自学道路。好几年过去了,由于整天刻苦学习,得了场重病,华罗庚的一条腿残废了。但是,他仍以顽强的信念不断学习。那段日子,他在数学老师那儿借的一本书上发现 苏家驹 教授的《代数的五次方程解决》这一篇论文中的解法是错的。于是,华罗庚不顾同学 和 老师的看法,发表了一篇《苏家驹五次方程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结果论文被刊登在杂志上了。
华罗庚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才子,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
华罗庚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与他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
俗话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春天开的花有:梅花.水仙.迎春.报春.瑞香.山茶.白玉兰.紫玉兰.琼花.君子兰.海棠.牡丹.芍药.丁香.杜鹃.西洋杜鹃.樱花.含笑.玫瑰.紫荆.棣棠.锦带花.连翘.云南黄馨.金雀花.仙客来.蝴蝶兰.石斛.风信子.郁金香.鸢尾.马蹄莲.金盏菊.文殊兰.百枝莲.四季海棠.吊钟海棠.竹节海棠.天竺葵.瓜叶菊.虞美人.金鱼草.美女樱.矮牵牛.桃花、梨花、我爱你,春天 春天到了,百花争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倒挂枝头……真是千姿百态。花儿的颜色更美,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真是五彩缤纷!你瞧,迎春花也开了,它们好像在吹着小喇叭,向对我们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春天到了,春姑娘带着漫天飞舞的蜜蜂和蝴蝶,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她给百花妹妹涂上了口红;给青草哥哥戴上了绿帽;给大树伯伯换上了绿衣;还给大地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服装,抹去了那冬天留下的痕迹,穿着燕尾服的燕子姐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洁白的云朵中穿梭;活泼可爱的小鱼弟弟在河水中嬉戏玩耍。春天到了,小草弟弟伸了伸赖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迎着春风点头,它得枝条像小姑娘的头发,迎风飘扬。
第四篇: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韩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由于家境贫困,华罗庚无力升学,只得帮父亲打理杂货店。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于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跋涉。他一边站柜台,一边看数学书、做数学题。华罗庚刻苦自学,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 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的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第五篇:名人故事:华罗庚
名人故事:华罗庚
名人故事: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介绍,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非常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生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10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还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诸位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好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本人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
据不完全统计,数10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