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19-05-13 13: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数学教学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第一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教学数学已有十多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慢慢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努力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方式。

第二、第一次接触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现在,幸运的赶上了生本这个时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法的学习,现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我就更加谨慎,不说大话,指望我的教法和培养方法能指引学生终生的学习,但愿我的点滴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一点点的鞭策。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讲一道几何难题时,在我说完证明过程后,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的解法。”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这位学生平时数学是弱项的.她大胆的走到黑板前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思路。同学们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么话也没说,冲她伸出了大拇指,并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它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哪种评价,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构建个体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特质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第二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自从教育部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我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的教材,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广泛听取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在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思考着,并且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思考。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教学观念,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引导学习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真正是“教学之本”。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6.3实践与探索P14 ,T·2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 ,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 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的新尝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

1.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让学生明白作为21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心灵。为此我的设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争取在初一这一年的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因为我们知道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我在每上完一堂新课之后就会布置一项自学作业,具体的要求是:(1)、通读课本内容,仔细思考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2)、用铅笔直接完成书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及“随堂练习”部分,在做习题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初步理解。(3)、随时记录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课本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或者是让学生对老师要讲授的知识先形成一些简单的认识,这对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第二步、进入初二以后,学生的层次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可以争取在初二这一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比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步、在初三这个学年中,对自学的要求更加宽松,老师不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硬性的规定,同时允许学生超前进行自学,争取让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尝试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2.不断尝试课堂的有效学习方式

现在提倡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我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有效学习呢?因为国外大部分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让某个学生写某个数学定义100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学习,我认为真正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数学学习不需要练习,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课堂教学我的体会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千万不能认为有什么教学模式很好,我就照搬照抄,其实这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迁,且不要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单是一年前与一年后,我们就感觉到教学的变化之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像汹涌的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所以对于课堂的教学,我认为应当怀有“做勇敢的实践者”的精神,不断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怀有这样的理想认真地教学也许才会在我们创造的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以下是我就北师大版数学实验课程(七年级上)在教学过程的对有效学习的一些实践:

实践之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做”的过程。

过去人教版的教材中这一点强调的很少,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玩24点,猜转盘的概率,动手切白萝卜找几何体的截面„„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课本中每一章的新知识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为引题引入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这一节课时,我们就是通过生活中“知识竞赛的得分和扣分”引入正数和负数,使学生觉得很自然亲切,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识——负数。当学生在他们心理愉悦的情况下掌握了新的知识,那么就会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实践之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问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告别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已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主动进行学习,学会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形成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策略。

在七年级上册中有大量的让学生进行思考的现象,如日历、火柴棒、方正图、数列„„,让学生从中观察计算的结果,比较每个结果间的异同点,归纳出某种规律,提出自己的猜想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要避免一部分学生积极的发言,课堂上一片热闹的景象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当观众,只是在听别人讲,而从未自己进行思考的现象。

实践之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我们面对的初一新生是个体差异很大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认清这个事实,正确地面对它,才能合理地开展教学。由于学生各自水平不同,他们在认识方面与思维方面都各不相同,还有学习能力的差异。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让他们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比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高思维的水平。例如“有趣的七巧板”、“美丽的图案设计”、“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些活动课都是学生们很喜欢的课,他们在这些课上都表现的很踊跃,很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倍增。

多“关照”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大众化”的数学就必须要求让人人都动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学起来。及时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对其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进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习题课或复习课中,要特别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单元学习的知识整体性,并且在解决相关问题中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第三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巧妙预设,开拓思维

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除了巧妙预设,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在学习乘方时,白朗的作业完成的很不好。虽然布置作业的内容很简单,他也基本能掌握但作业中总有一些小问题,不是丢了这就是错了那,提醒他,他的话又是“只要我用心,一定会全对的,我考试的时候肯定都能答对。”于是我想是时候要帮他排挤掉思想中这样的“杂草”了。

上数学课时,讲完一道关于乘方的例题,我叫了四位同学上黑板练习,当然其中有白朗在练习时,他最早做完题目,高兴的下去

坐在位子,看着没做完的同学,可不一会儿他却跑了上去拿起板擦开始修改,修改好坐在位置上,一会儿又跑上去改了,最后着急了,竟用小手直接擦了粉笔字开始修改。台下的学生也笑出了声,看得我又生气又想笑。我知道这时不能直接生硬地进行批评,如果直接批评反而会产生坏的效果,只能“智取”。

等四位学生都下去了,点评完四道题之后,我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说:“好!现在大家来共同完成一道题”。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 90%×90%×90%×90%×90%=?

教室里立刻有学生喊道:“5×90%„”

可以看得出学生对于乘方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于是我顺势引导大家:

“是不是5×90%这样计算?”

立刻有学生反驳:“是90%的5次方”。

我微笑着肯定:“很对,开始计算。”

一分钟后,大家纷纷举起手,看来已经算出来了,我一直等到白朗也举起手,才叫他起来回答。

“90%×90%×90%×90%×90%=59%”

“很好,白朗你请坐,我们来一块看看这道题。90%怎样变成了59%?”看看一双好奇而疑惑的眼睛,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进入到我所设置的情境中,于是我接着说:“在平时大家觉得,60分是及格线,100分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但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却又以上一个环节

为基础,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以乘方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的,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以这种掉以轻心‘很不错’的90%的态度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因此,每一天的学习你只能做到90%,那么5天之后,你的成绩不是5个90%的平均值,而是59%----一个被淘汰的分数,那么更多90%会怎样呢?”

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知道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白朗,你认为呢?”

白朗站起来,红着脸说:“会比59%还要差,只有每天做到100%最后才能做到100%。”

我知道他明白了,看着孩子们的眼睛里都闪着理解明白的光点,我继续说,“这道数学题,除了教给我们怎样进行百分数的乘方,同样还教给我们怎样学习。我希望大家将这个算式写在课本最明显的地方,天天提醒大家,每天坚持做到100%”。

孩子们动手开始写了,我看着白朗也动手认真写着的样子,心中有一丝高兴。

第二天,白朗的作业很认真,全对了。下面还有一句:“坚持100%”。在之后的学习中虽然白朗也有些小毛病,需要我常提醒,但

经过90%的事件后,白朗已经向一个更优秀更认真的方向发展,心里很欣慰。

巧妙预设,精彩便随之而来。因为巧妙预设,一个精彩的发言,便如一粒小石子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或许有时因为意外而来的小石子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如期完成,但是它却能为孩子们带来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充分相信他们,给予他们思维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耐心等待,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课堂的美,往往来自自由、民主、轻松、和谐、信任、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才是新课改所努力倡导的。

精心设计,巧妙预设,学生一定会还以精彩!

第四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毕业一年后才考上的青年教师,我一直以为教师工作很轻轻松,可是来了以后,一个月都还没适应下来这种忙碌的工作,作为新教师我必须锻炼,成功是靠无数的苦和累攒积来的,想想苦难可以成为绊脚石,将人拖垮;苦难也可以成为踏脚石,助你迈向成功。

为了尽快的适应教师的工作我努力做到适应环境,角色改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工作环境是我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里大多都是年轻老师, 沟通起来较为方便,我尽量使自己能较快的融入到他们中去,向他们学习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我想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经常跑去听别人上课,向别人学习教学方法,明确自己的教师责任心,加强责任心,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这一段时间里过程中我熟悉了备课、上课、带队、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教学数学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挺难得,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的班级没有刚开始想象中的“差班”那样,让我失望,其实,上课应该把握好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性,刚开始时,我上课时上到一半以后,好多学生就开始在后面做小动作,说话等,开始出现不认真,不积极的想象,我后面才发现要让学生保持积极性,要使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在学,而不是老师纯粹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仅是知识的吸引性,而且要保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所以,我总结出以下一些必须在今后认真的做好与完善。第一、我觉得更多时候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教师还是应该少说,不要污染孩子的思想,可以的时候,只在一

旁打气、看表演、鼓掌就可以了,有难度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暗示也就足够了。这节新授课,由于自己比较心急,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第二、这节课也使我意识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等诸多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教学时,教师也应多关注学生,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临时适当地调整教案,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第三、我觉得自己的评价太过单一,我相信多给学生激励评价,给孩子一份自信,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把欣赏的话语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这样我也就拥有了无数个美丽的心情,孩子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后我还要在评价语言多样化方面多下下功夫。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向 庆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不知不觉地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水中,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数学教学中故事的作用,则犹如汤之于盐,它以其特有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情节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因此把故事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利用故事的鲜明特性,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审美与理性分析的过程中,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内化新知,能让孩子的智慧绽放出七彩的光芒,给他们的思维插上了一对想象的翅膀。

一、故事诱导,融入情境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每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古人把文章开头比作“凤头”,即开头要像凤凰那样吸引观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故事导入,使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在欢悦之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新课改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随着故事情节产生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而全身心投入,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动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我编了这样一段《趣谈西游记之分饼》的故事: 一天,唐僧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他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悟空、八戒、沙僧三个人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

4、6/

8、9/12),话音刚落,他们都瞪大眼睛看着师傅,好像在说:师傅今天怎么啦?3/

4、6/

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师傅可从不偏心呀?唐僧看透了他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徒弟们,我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

“唐僧”正直和公正的形象在学生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因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师傅会把饼分成这样三个不同的份数?”这时,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带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便急于利用各种学具进行探究、验证,为新课的教学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故事编绎,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中,教学难点的突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分化点,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智慧的开窍点。突破难点,一般需要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某个与教学难点最接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由于数学教材是按其逻辑顺序编写的,因此,总可找到“固着点”作为学生学习上的支撑,以实现顺应或同化。但有些知识却很难找到这样的“固着点”,如“成正、反比例关系”的教学,这是小学阶段中最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之一,往往令教师倍感棘手。要让学生清晰地掌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许多老师用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

我在教学中也作了大量的尝试,发现用故事进行教学,把教学难点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分享故事情节的同时,细细品味和咀嚼其中的内涵或寓意,从而建立知识的表象,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用最精妙的语言组织教学也难以达到的,它有着意想不到的收效。例如在教学中根据“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的表述,我编了《财主和帽子》的故事:

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匹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匹布可以做两顶帽子吗?”

裁缝看了看财主一眼,说:“可以。”

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是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吗?”

裁缝依然很爽快地说:“行!”

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好的一匹布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 “行!”裁缝仍然很快地回答。经过一翻的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 裁缝迟疑了一会,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的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心想:这匹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我还真聪明!嘿嘿„„

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 戴在手指头上了!

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哄堂大笑。于是我顺藤摸瓜,提出了两个问题:

“你们为什么笑呢?” “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可以,2顶帽子也可以,做3顶、4顶、5顶„„ 10顶都可以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都争先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每顶帽子的用布量×帽子数=布匹的总量,因为这匹布的大小不变,所以做的帽子数多了,裁缝同样可以去裁剪,只是每顶帽子相对就小了。”

通过这个故事,反比例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然后我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成反比例关系’,你们还找出类似这样关系的量来吗?”学生便纷纷举出诸如“要走一段路,速度越慢(快),用的时间就越多(少)”“运一堆货物,每次运的越多(少),运的次数就越小(多)”等的各种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来,通过学生列举的实例,我再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成反比例关系”的概念,使得学生牢牢掌握了“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的抽象表述。

数学故事不仅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成为了学生不同能力发展的摇篮。它是传统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扩展知识等多重作用。正因为如此,数学故事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它不仅出现在课堂上,更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了解数学,体验数学,领略数学王国的无穷魅力,演绎着数学的无限精彩!

下载我的数学教学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数学教学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细致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16个春秋了。回首这近16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精选]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和龙市八家子中南小学魏延新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只有几年,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基本已经适应了高中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教学上有多少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首......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2006年于西北师大毕业,以特设教师岗位来到清水县任教,最初的5年在一个乡镇中学任教数学,如何将数学这一门课程上好,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成为我在闲暇之余......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故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 教了二十几年的书,能让我头疼的学生算起来还真是屈指可数。本学期由于教师的调动,我接任两个班级的数学课,我刚接任的二年级这个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