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13: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个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个导游词》。

第一篇:5个导游词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在去避暑山庄的汽车上)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导游员采用悬念法,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

各位,避暑山庄到了,请大家下车,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她的风采。(在丽正门外)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好了!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进丽正门内)

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一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住”的地方,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8倍。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以山区面积最广,约占山庄总面积的70%多。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我们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新中国成立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来到第二展室)

这里展出的大部分是图片,这张木兰秋 图是最引人注目的。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的方法是黎明前,士兵们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戴鹿角,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秋天正是鹿求偶分群的季节,用这种方法将母鹿引出来以便射杀。“ ”是指秋天打猎。这张图是清代兴隆阿所画,描绘的是200多年前皇帝打猎的场面。你们也许会感到奇怪,清朝皇帝为什么要率领大队人马千里迢迢来这里打猎呢?因为清帝入关以后,历史上英勇善战的八旗部队战斗力开始下降,他们有的临阵脱逃,有的自创伤痕,有时一人受伤,多人护送,为的是不上前线。康熙皇帝认识到,提高士兵素质,巩固北部边疆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形势下,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旗将士,出喜峰口,北上巡视,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木兰围场的建立,是清朝与蒙、藏民族友好关系的产物,它密切了蒙、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加强了满、蒙、藏、汉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巩固了北部边防,有利于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和扩张。一年一度的围猎每次要进行20天左右,皇帝亲率政府各部官员及满、蒙八旗军队参加。为满足大批人马食宿休息、储蓄物品及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从北京至围场要修建十余座行宫。热河处于这条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从北京到这里,奏章朝发夕至,而且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水草丰盛,所以康熙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大的行宫,这就是热河行宫。对此,乾隆有一句话讲得十分清楚:“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历史表明,秋 大典和避暑山庄的建立,达到了康熙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御营,二是猎场。御营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猎场是实际打猎的地方。打猎时都有严明的组织和纪律,伪装成鹿的士兵把鹿引出来后,军士们逐步缩小包围圈,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但不能随便射杀。这时皇帝首先出来射第一箭,然后才是王公大臣、将士们依次射杀。图上画的是猎杀鹿的情景。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这第二道门叫“阅射门”,是皇帝观看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的地方。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 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此匾精美绝伦,分外醒目。也许你们已经发现,这避暑山庄的“避”字多写了一横,是康熙皇帝写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呢?(„„)还是这位先生(小姐)说对了,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用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门前两侧这两个铜狮,威风凛凛。说起这两个铜狮,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相传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承德并大肆抢劫。有一天一群日本兵发现这两个铜狮子很漂亮,是无价之宝,就想抢走,可是铜狮子太重,他们搬也搬不动,于是就分头去找工具。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想铜狮子是国家的财宝,决不能让日本兵抢走。他灵机一动,立即从村里找来猪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动狮子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这对国宝才得以保留至今。现在这对铜狮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如果大家想万事如意的话,千万别忘了摸摸它。(来到澹泊敬诚殿前)

这个面阔七间,进深三重的大殿叫“澹泊敬诚”殿。“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其《戒子书》中又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这个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整个大殿用珍贵的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每当阴雨连绵之时,楠木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楠木产自云贵和江浙一带的深山峡谷之中,在没有先进运输工具的清代,将这些笨重的木材从遥远的南方运到塞北,大都装船河运或利用河水结冰和在旱路上泼水结冰的冬季,将木材放在冰上,依靠人力又拉又推,运到承德,其艰难是不言而喻的。据史料记载,为了修建这座楠木殿,耗费白银7.2万两,用工19万个。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精雕细刻,造型十分优美。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个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在清代这个殿的东西山墙上挂着“皇舆全图”,就是清代的地图,是清政府派专人测绘的。殿内北墙两侧墙壁上装有楠木书格,贮放着《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你们可能会问:澹泊敬诚殿是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那么当年是怎么一番盛况呢?那就要从松鹤斋南面的钟楼说起。当宣布庆祝大典或觐见开始,司钟人立即登上钟楼敲钟,钟响9下之后,山庄内各庙宇的钟声齐鸣,紧接着外八庙的钟声也相继应和。各种钟皆鸣81声。大殿前东西相对的两个乐亭里宫廷乐师们开始奏乐,在八音和谐、箫鼓齐鸣之下,文武百官就位,皇帝端庄肃穆,面南巍坐,开始处理朝政了。我想,你们的脑海里也许已经浮现出这一壮观的场面了吧?

乾隆皇帝还在澹泊敬诚殿接见少数民族的首领。乾隆十九年(1754年)接见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三策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接见过不远万里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一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农历七月廿一日,接见了西藏政教首领六世**额尔德尼。说到**话就长了,据史料记载,在接见仪式上,**先献吉祥哈达,跪请圣安。乾隆离开宝座亲手扶起,操藏语问佛安:“长途跋涉,必感辛劳。”**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在过去,**见皇帝,只跪不拜,这次**则要求行跪拜礼,以表示敬重皇帝,拥护王朝,乾隆对此颇为满意。八月十三日,清廷为乾隆皇帝70岁寿辰举行盛大庆典时,乾隆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二人携手同登宝座,共同接受蒙古王公、各扈从大臣及外国使节的祝贺,随从**的三大寺堪布及蒙古章嘉国师唱赞无量寿经„„。庆典之后,乾隆为**举行四次大型野宴。宴会中伴有相扑、杂技、赛马、烟火、音乐、舞蹈等文体节目,丰富多采,惊险动人。六世**东行承德,密切了西藏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遏制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西藏的渗透分裂活动。回顾历史,在澹泊敬诚殿这个政治舞台上,曾演出过一幕幕对清王朝一统江山有重大影响的活剧,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这第二道门叫“阅射门”,是皇帝观看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的地方。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 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此匾精美绝伦,分外醒目。也许你们已经发现,这避暑山庄的“避”字多写了一横,是康熙皇帝写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呢?(„„)还是这位先生(小姐)说对了,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用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门前两侧这两个铜狮,威风凛凛。说起这两个铜狮,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相传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承德并大肆抢劫。有一天一群日本兵发现这两个铜狮子很漂亮,是无价之宝,就想抢走,可是铜狮子太重,他们搬也搬不动,于是就分头去找工具。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想铜狮子是国家的财宝,决不能让日本兵抢走。他灵机一动,立即从村里找来猪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动狮子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这对国宝才得以保留至今。现在这对铜狮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如果大家想万事如意的话,千万别忘了摸摸它。(来到澹泊敬诚殿前)

这个面阔七间,进深三重的大殿叫“澹泊敬诚”殿。“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其《戒子书》中又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这个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整个大殿用珍贵的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每当阴雨连绵之时,楠木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楠木产自云贵和江浙一带的深山峡谷之中,在没有先进运输工具的清代,将这些笨重的木材从遥远的南方运到塞北,大都装船河运或利用河水结冰和在旱路上泼水结冰的冬季,将木材放在冰上,依靠人力又拉又推,运到承德,其艰难是不言而喻的。据史料记载,为了修建这座楠木殿,耗费白银7.2万两,用工19万个。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精雕细刻,造型十分优美。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个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在清代这个殿的东西山墙上挂着“皇舆全图”,就是清代的地图,是清政府派专人测绘的。殿内北墙两侧墙壁上装有楠木书格,贮放着《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你们可能会问:澹泊敬诚殿是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那么当年是怎么一番盛况呢?那就要从松鹤斋南面的钟楼说起。当宣布庆祝大典或觐见开始,司钟人立即登上钟楼敲钟,钟响9下之后,山庄内各庙宇的钟声齐鸣,紧接着外八庙的钟声也相继应和。各种钟皆鸣81声。大殿前东西相对的两个乐亭里宫廷乐师们开始奏乐,在八音和谐、箫鼓齐鸣之下,文武百官就位,皇帝端庄肃穆,面南巍坐,开始处理朝政了。我想,你们的脑海里也许已经浮现出这一壮观的场面了吧?

乾隆皇帝还在澹泊敬诚殿接见少数民族的首领。乾隆十九年(1754年)接见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三策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接见过不远万里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一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农历七月廿一日,接见了西藏政教首领六世**额尔德尼。说到**话就长了,据史料记载,在接见仪式上,**先献吉祥哈达,跪请圣安。乾隆离开宝座亲手扶起,操藏语问佛安:“长途跋涉,必感辛劳。”**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在过去,**见皇帝,只跪不拜,这次**则要求行跪拜礼,以表示敬重皇帝,拥护王朝,乾隆对此颇为满意。八月十三日,清廷为乾隆皇帝70岁寿辰举行盛大庆典时,乾隆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二人携手同登宝座,共同接受蒙古王公、各扈从大臣及外国使节的祝贺,随从**的三大寺堪布及蒙古章嘉国师唱赞无量寿经„„。庆典之后,乾隆为**举行四次大型野宴。宴会中伴有相扑、杂技、赛马、烟火、音乐、舞蹈等文体节目,丰富多采,惊险动人。六世**东行承德,密切了西藏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遏制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西藏的渗透分裂活动。回顾历史,在澹泊敬诚殿这个政治舞台上,曾演出过一幕幕对清王朝一统江山有重大影响的活剧,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请各位绕过回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面阔五楹的四知书屋。楹,堂屋前部的柱子。面阔五楹就是面宽五间的意思。什么是“四知”呢?乾隆皇帝可不是指汉朝杨震所说的:做官要廉洁,不可贪脏枉法,办事再机密也瞒不过去,因为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乾隆皇帝所题的“四知”一语出于《易经》。因《易经》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因为恰好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后,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万岁照房和配房现在展出的是御用官窑瓷器、珐琅器、帝后车舆和石鼓,请各位仔细欣赏这些稀世珍品,一定会让您大饱眼福的。(向北行至烟波致爽殿院内)

这里是宫殿区的后半部分,叫“后寝”,是帝后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北殿为烟波致爽殿。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明间陈设考究,富丽堂皇;西暖阁是皇帝的寝宫。所谓暖阁,就是在地面以下设有火道,冬季将红罗炭点燃,热气上达,满屋皆暖。同时屋里还放有火炉和薰笼,皇帝脚下设脚炉。康熙、乾隆、嘉庆、咸丰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室内靠北墙,紫檀落地罩内是皇帝的卧床,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就病殁在这张床上。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酷似民居的小院,在清代却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农历八月初八,咸丰皇帝害怕洋人,携太后和慈安、慈禧两个皇后逃到热河来避难。也就是在这里,咸丰皇帝签准了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三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承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使我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咸丰死后,慈禧在这里策划了辛酉政变,开始垂帘听政,统治清朝长达48年之久,把中国进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

烟波致爽殿两侧有两个跨院。东边的叫东所,咸丰在承德时是慈安皇后的住所,现在展出的是清代宫廷钟表。西边的叫西所,咸丰在承德时是慈禧的住所,现在展出的是慈禧当年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照片。

云山胜地楼为正宫最后一进。这是一座玲珑别致的两层楼房,这个楼的特点内没有楼梯,而是沿楼前假山上的蹬道上楼。两侧朝房是宫廷挂屏和玻璃皿专题展览,光采夺目,让我们百看不厌。(万壑松风桥至如意洲)

看完了正宫博物馆,我们现在来到了湖区,“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区面积为57公顷,现在有七湖八岛。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你们看,右边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前面的这条长堤将左边的环碧、中间的如意洲和右边的月色江声连接起来,从高处看,这一堤三岛形状如灵芝,所以康熙皇帝给它起的名字叫芝径云堤。环碧岛上建有东、西相邻的两个庭院,各有殿三楹,名字是“澄光室”和“环碧”。在环碧殿以北,临近湖边的地方,有座草亭,形似斗笠。康熙年间,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时,常在这里举行盂兰盆会。月色江声岛上有康熙题名的门殿“月色江声”。每当月上东山之时,远山如黛,近水鸣吟,诗请画意,真是美极了!门殿以北有“静寄山房”、“莹心堂”等多组建筑,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这里读书。

请大家跟我沿芝径云堤北行,右前方隔湖相望的是金山岛。石岛在湖水环抱之中,意境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很相似。岛上主体建筑“上帝阁”,是清代皇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山上平台建有两座殿堂。此外,还有月牙形的“芳洲亭”、“爬山廊”等建筑,当年皇帝乘龙舟就在这里登岸。

我们来到了湖区最大的岛屿──如意洲岛。岛上建筑很多,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景在这里。主体建筑是一座宫殿。门殿的名字是“无暑清凉”,正殿为“延薰山馆”,面宽七楹,建筑宏伟,殿后有“水芳岩秀”殿。正宫落成前,这里是康熙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展出的是清宫用品。岛的西北处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沧浪屿,是仿苏州“沧浪亭”而建的。虽面积不大,但殿堂、水阁、清泉、小亭、回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相互因借,恰到好处,令人流连忘返。电影《知音》的第一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在去避暑山庄的汽车上)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跨过曲桥登上青莲岛)

女士们,先生们,迎面这座玲珑秀丽的建筑,叫烟雨楼。这是一座面宽五楹?、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两座石须弥座上有铜鹿一对。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楼东有“青阳书屋”,是皇帝习文读书的地方;楼西南有“对山斋”,面对着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凉亭,名字叫翼亭。(沿澄湖北岸经“水流云在”、“莺啭乔木”诸亭东行)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闻名遐尔的热河泉。泉边上这块石碑,写着“热河”两个大字。因为泉水温热,又有上游的温泉水汇入,所以冬天也不结冰。尤其是周围白雪皑皑时,这里的湖面却热气蒸腾,实为奇观。(进入避暑山庄平原区)

我们眼前这片开阔的平原,面积有千余亩,是由“万树园”和“试马埭”两部分组成的。万树园地势平坦,林木苍郁,驯鹿野兔出没期间,是塞外难得的草原风光。试马埭位于万树园西侧,绿草如茵,驰道如弦,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举行“秋 大典”之前,选拔骏马的地方。(来到万树园以西的文津阁)

各位看到的这座秀丽的古建筑就是清代著名的藏书楼──文津阁。津,是水的渡口。文津,是文化知识的渡口。如欲求得知识,便需自此问津的意思。它和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这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假山、水池、楼阁相继排列。主体建筑文津阁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上下各六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从外观上看,它是两层,里边实际是三层,中间一层为暗层,阳光不能直接射入,以便更好地保护图书。阁内曾藏有巨著《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来到阁前水池边)

请大家站在我身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瞧!池中一弯新月,在水中轻轻抖动。这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吗?不是,天上正是丽日当空。是我们眼睛的错觉吗?更不是,我们看得这样真真切切。这就是堪称承德一绝的“日月同辉”奇观。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各位到前面的假山中自己去寻找答案。(此时导游员给游客留出几分钟时间去寻找。)大家请注意,这位先生(小姐)是最先找到答案的!原来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透过山洞南壁的月牙形缺口,在水中倒映出的影子。

(带游客到榛子峪口)

我市的旅游、文物部门联合推出的“乘车环山游”这一旅游项目,既安全,又方便。现在我们就乘汽车到山区看看。位于山庄西北部的山区约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如果步行的话,大概一天也游不完的。(导游员请游客上车)你们看,这里峰峦起伏,松涛阵阵。自南而北依次有榛子峪、西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5条沟峪,情趣各不相同。我们现在游览的这条沟就是榛子峪。榛子峪、西峪松林遍谷,间或有榛丛、栎树;梨树峪景色很美,春天梨花万树,芳香扑鼻,秋天果实满枝头;松云峡古松参天,莽莽苍苍。清代曾在这里依山就势构筑了40多组风格不同的园林、寺庙、碑碣建筑。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自然坍塌。这里特别让我们痛惜的是位于西湖以西山坡上的珠源寺。寺内建有两层高的佛阁,名叫“宗镜阁”,它内外均用铜铸,制作精良,雕刻巧妙,而且可以自由装卸,里边供奉的释迦牟尼等佛像也为铜铸,所以俗称“铜殿”。但现在仅存有基址,它并非毁于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侵入承德,抢走好多珍宝文物,并拆毁了宗镜阁,除三块铜匾幸存下来以外,其余全被日本侵略军运往日本。今日的宗镜阁遗址,如同北京圆明园遗址一样,成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汽车在四面云山亭附近停下来,导游员带领游客登上四面云山亭)

各位现在登上的这个亭子叫四面云山亭。它是山区的最高点。亭中长风四达,虽是盛夏,也凉爽如秋。乾隆皇帝每来山庄,必到此一游,并触景生情,写诗多首。其中两句是“绝顶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今天各位看到的比乾隆皇帝看得还要丰富,不仅可以欣赏到乾隆皇帝当年欣赏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远眺承德市区新貌!(汽车来到西北门,导游员带领大家登上宫墙)中国有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们大家已经登上了承德的小长城──山庄宫墙。它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各位在宫墙上漫步,南可望雄奇秀丽的山庄,北可望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你们看,这座庙就是酷似西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那座是六世**的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距我们稍远一点的那座庙叫普宁寺,那里供有世界最高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明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这些寺庙。现在带照像机的朋友,可以在这里多照几张像,不然,你们是会后悔的哟!

(汽车经“青枫绿屿”下山,环山游结束)

穿过这片地势平坦的草原,前边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而建的。塔身为九层八面,高67米,我们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层南北两面各有石八券门,进门沿盘旋而上的台阶可登到塔顶。塔内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庄居住时,有时清晨登塔礼佛。巍巍宝塔配以绿色的原野,气势宏伟,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蒙古包度假村。如果从远处看,这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好像一群白天鹅降落在绿茸茸的草地上。清代这里也曾建有蒙古包,康熙、乾隆皇帝曾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欢迎和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次著名的接见活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29日,英王乔治二世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斯当东为副使,由100余人组成的外交使团,乘坐“狮子号”军舰,从朴次茅斯港出发,直航天津,这是“大英帝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7月26日,使团船队抵达天津,经北京于9月8日到达热河。乾隆对英使来访很重视,决定在热河行宫进行接见。9月14日,就是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马戈尔尼特使在全权公使、中国翻译和见习童子的陪同下,由礼部尚书引领到乾隆皇帝御座旁,拾级而上,单腿下跪致词后,呈交了英王给乾隆皇帝的信件和礼品。大家可知道,这个并不复杂的谒见礼仪,还是中英双方磋商了好几天才定下来的呢!乾隆向马戈尔尼特使回赠了玉如意等礼品,并让他们同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一同参加宴会,亲自给英使赐酒,赏观杂技、戏剧、拳术等文艺节目。9月17日(阴历八月十三),清廷在山庄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庆祝乾隆83岁寿辰,马戈尔尼又前来避暑山庄给乾隆皇帝祝寿,晚上在万树园观看了盛大的焰火晚会。英王在信中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等一系列要求。乾隆回到北京后,和坤将乾隆在避暑山庄写好的《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交给了马戈尔尼。10月7日英使带着乾隆回赠英王的礼物回国。马戈尔尼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的构想没有实现。清朝在办理交涉过程中维护了王朝国威和尊严。但英国使团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搜集了大量军政资料。马戈尔尼的中国之行为鸦片战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所以1840年英国人率先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地的社会。请大家随我从蒙古包度假村南行,经万树园门出山庄。(回到汽车上)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以后各位印象如何?现在我要请大家回答前面的问题:我国园林专家们为什么说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说说避暑山庄的地形。(„„)太好了!这位先生说对了!那位小姐也说对了!今天大家游览时已经看到,避暑山庄的地形是东南部地势较低,景色秀丽,如同江南;东北部地势平坦,芳草如茵,一派草原风光;西北部则地势高敞,沟壑纵横。这一切虽然是“自然天成地就势”,却好像人工雕琢了一般,竟如此巧妙地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形相吻合,况且全国各地的许多胜景还被神奇般地集中在山庄,因此连园林专家们也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避暑山庄在我国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吧!

在我国历史上,避暑山庄是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康乾盛世时期,皇帝每年约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住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从避暑山庄丰富的历史内涵来说,它又是一座民族和宗教的历史博物馆,是一部用特殊资料编写的清朝历史。

从文化价值来说,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山庄内各种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宇内大一统的思想。在山庄里,汉族文化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吸收了其它文化的精华,呈现出绚丽多姿又融为一体的景观,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文化多元的特点,显示出避暑山庄在清代处于多民族文化的中心地位。现在,承德已经迈步走向世界,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不仅属于中国,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赞避暑山庄

这座优秀皇家园林是“集东方哲学思想之大成”。

从园林艺术角度看,康熙在建造避暑山庄时,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可以说,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富有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园林实例中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女士们、先生们,避暑山庄崭新的风姿,正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瞩目。从事历史、文物、考古、地理、美学、宗教、园林、建筑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座大型的露天博物馆,而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科学。因为时间所限,今天的参观暂告一个段落。希望大家有机会多来承德,我再陪同各位细细欣赏它,品味它,研究它„„。

各位朋友,下次再见!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文革”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部队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

(一)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以及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日,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我军作战。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第二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

(二)本展室重点介绍解放石家庄及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取得了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1947年10月18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经三昼夜激战,歼敌1.7万余人,俘虏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华北战局。随即,聂荣臻经请示中央军委,我军又乘势集中三个纵队六个独立旅发起石家庄战役。11月6日石家庄战役开始。我军趟过滹沱河,突破外市沟,解放中山路,占领大石桥,活捉敌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12月,石家庄战役以歼敌二万四千余人胜利结束。8旅23团因战功卓著被第三纵队司令部授予大功团。

石家庄的解放,开始了我军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期间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1947年12月中旬,在西柏坡召开了军工会议、交通会议,刘少奇、朱德亲自参加并讲话。在中央工委的关心下,晋察冀边区在平山县修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座水利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被边区政府誉为“边区创举”。朱总司令参加了水电站的落成典礼。沕沕水发电站的建成为平山境内众多军工厂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在军工生产中,一些军工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矗立在120型炮弹厂驻地罗汉坪的军工铸像就是对他们的永久纪念。第三展室 决战前夕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转战陕北到达西柏坡的情况及大决战之前全国政治军事形势。

1947年3月,枣林沟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转战陕北,历时一年时间,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1948年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到达西柏坡。5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在这里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此时,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为了更有利地支援前方,5月上旬,中央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为统一领导,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华北局和以聂荣臻为司令员的华北军区,同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大会决定华北联合行政委员改为华北人民政府,选举董必武为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同时发布华北人民政府公告。以后,华北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平山县王子村。 解放区的巩固扩大和统一,不仅为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建立了强大可靠的后方,而且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此大好形势下,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的工作,全面规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提出了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设500万人民军队的宏伟设想,为战略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决定》。全军统一整编,许多地方部队荣升为野战军主力,全军积极操练,准备决战。

面对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会议采纳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建议,决定华东野战军的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作战,尽可能地把敌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会后,朱总司令赶到河南璞阳视察华东部队(照片)。7月1日,华北军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朱总司令阅兵(照片)。

与此同时,我军要睢杞、临汾、襄樊、晋中等战场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势。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歼敌10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它是我军对有坚固设防及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济南的解放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不仅配合了辽沈战役的进行,而且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拉开了大决战的帷幕。形势表明,我军同敌人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第四展室 大决战

(一)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情况。

1948年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敌强我弱的形势已有了很大变化。国民党总兵力有365万人,但正规军仅有105个军198万人,分布在一线的不足180万,大部分是被歼灭后重建的,且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地区。人民解放军此时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之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党中央、毛主席把握时机,决定与蒋介石为首的拥有海、陆、空军的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仗放在唯一我军兵力超过敌人的东北战场。9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要敢于同他作战。”9月12日,北宁线作战先在滦县、山海关、兴城、义县和锦州北郊展开,随后东北野战军主力自四平附近南下。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命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东北决战已经形成。我军于10月5日解放锦州,关上了东北的大门。随后一鼓作气解放全东北。

还在辽沈战役开始不久,济南战役结束当日,即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就向中央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党中央立即采纳。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中央军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领导把握战机,实施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决战,以60万兵力战胜了80万的敌人,取得空前的大胜利。

当辽沈战役胜利不久,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际,中央军委使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取新保安、张家口,再打天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攻势终于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第五展室 大决战

(二)本展室重点介绍三大战役的战场情况。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这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照片),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序列表和辽沈战役要图。辽沈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 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以突然奔袭的速度一举解放兴城、绥中、义县等地,锦州完全陷于我军重围之中。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总歼守敌10万多人,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解放锦州。在我军这一胜利声威震憾下,处于长困久围之中的长春之敌完全丧失了信心,敌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投降,长春解放。第二阶段,我军将士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转战辽西,对廖耀湘兵团展开大规模分割包围,决战于黑山、大虎山地区。经两昼夜激战,全歼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解放沈阳,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迫使蒋介石集中兵力收缩防线,确保徐州,屏障南京,实行一点两线的防御计划。为求在长江以北歼敌南线主力,中央军委组织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

淮海战役是敌我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举行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战役。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将从新安镇向徐州收缩的黄伯韬兵团全歼于碾庄圩地区。第二阶段,我军将从河南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合围于宿县西面之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和宿县以南的任桥、花庄集地区阻击敌人,杜聿明集团南援被阻弃徐州南逃,被华东野战军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我中原野战军于1948年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第三阶段,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后,根据中央指示,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暂停攻击,进行战场休整。休整期间对敌展开强大政治攻势,争取降敌1.3万人。在配合平津战场任务完成以后,1949年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展开进攻,到10日将该集团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结束。辽沈战役的辉煌成果和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华北之敌成了惊弓之鸟,60多万人龟缩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等地,在长约500多公里的狭长交通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处于是守是逃举棋不定的困境。我军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协同华北军区部队发起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出动80万兵力完成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和对平津之敌隔而不围的第一阶段分割包围任务。然后我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展开强大的攻坚战。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24日收复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塘沽。除5万敌人从海上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我军围歼。几十万大军云集北平城下,使北平之敌陷入欲战必败,欲逃无路的绝境。我军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针,迫使北平守敌25万人在傅作义将军带领下接受我军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人。

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第六展室 大决战

(三) 本展室主要介绍人民支前及英烈的情况。

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

 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生产,筹集粮食,支援前线,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到哪里。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保家保田,大批优秀子弟组成支前队伍开赴前线。广大妇女昼夜为子弟兵加工军粮。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解放区民兵积极参战,他们组成担架队、挑运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运送战备物资抢救伤员。同时,抢修桥梁,修复铁路,保证道路通畅,成为支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区的妇女们发挥特长,日夜为子弟兵赶制冬装,制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支援前线。

军工厂的工人积极赶制六零炮,保证武器供应。

千百万民工手推、肩挑、车拉,用他们的双脚和双肩支撑着战争的需要。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

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高度赞誉。

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据统计,三大战役中,我军共伤亡24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83名,朱瑞同志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生前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毛泽东主席为死难烈士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第七展室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本展室主要介绍决战之后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情况。

辽沈、淮海、平津大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又玩弄起假和谈阴谋,1949年发表了元旦文告--“求和声明”。

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又连续发表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等重要文章,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谈阴谋,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得到了亿万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蒋介石不接受和谈条件。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2月上旬,李宗仁在上海组织了以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资格参加)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经北平、石家庄,于22日来到西柏坡。随同前来的还有傅作义、邓宝珊两将军。他们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同他们就和平谈判、南北通航通邮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受斯大林派遣到达西柏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他,并就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一系列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后,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欢迎。同时中共中央指示华北局、华南分局、香港工委等积极作好安排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的工作。

1949年初,这些民主人士及在其他地方的民主人士先后到达北平,开始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会上,来自不同地区的27位代表先后发了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作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极其重要的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与会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分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作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还为会议作了结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结论的一部分。

全会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及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并决定召开新政协,成立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还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 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人民日报》等宣传媒介作了广泛的报道。此后,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这些著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并在以后的建设事业中起到了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八展室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有关情况。

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次中全会结束后十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经灵寿、唐县涉闾村、保定、涿县于25日迁至北平。

当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了庄严盛大的阅兵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阅兵式结束后,毛泽东同前来欢迎的民主人士合影留念。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开始,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在谈判会上讲话(照片)。通过半个月的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其后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解放了上海、杭州、广州、昆明、西安等除台湾和香港以外的城市和地区。

1949年5月4日,第一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毛主席在香山驻地接见了青年代表。

1949年3月24日,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北平开会。会议决定成立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各界妇女代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共同纲领》,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九展室 难忘的岁月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生活照片。

“曾记战马倥偬时,常忆当年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区普通而静谧的小山村,曾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和广为传诵的佳话。下面大家将要看到的是西柏坡期间,中央领导人、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剪影。

1948年秋,毛泽东在工作之余小憩(照片),毛泽东在西柏坡还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等报刊题字。毛泽东和他的女儿李讷、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周恩来和邓颖超、任弼时一家人、董必武和何莲芝等在西柏坡(照片)。

西柏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从村前淙淙流过,每到秋天,滹沱河两岸一片金黄,毛主席教西柏坡的乡亲们插秧种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油画)。

通过任弼时同志曾经使用过的帆布箱,董老使用过的棉被,当年中央机关用来盛饭的木桶、菜墩(文物),可以看出当年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简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一代精英荟集在西柏坡,畅谈建国大计,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多次同来自前线的同志们亲切交谈(照片一组)。

工作之余的周恩来、彭德怀(照片)和当年的工作人员韩桂馨、蒋英、魏兰春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毛主席对警卫战士非常关心,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1948年5月,中央机关在西柏坡附近的霍宾台村举办文化学习实习班,首长们将身边没文化的警卫战士送去学习,临走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分别在他们的日本记本中写了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努力奋斗,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文照)。毛主席还请战士们一起吃饭,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照片)。

 1949年2月,陈云同志从沈阳经北平专程来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油画)。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微笑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第十展室 历史不会忘记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知名人士到西柏坡的情况。 西柏坡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广大观众。据不完全统计,自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600多万人次,他们中既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和国际友人。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同志来到西柏坡(照片),视察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的陈列展览,并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6日,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各位朋友,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和西柏坡纪念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西柏坡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体系。现在除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之外,又陆续增加了西柏坡石刻园、五大书记铜铸像、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影视厅、西柏坡纪念碑、周恩来评语碑、青少年绿色文明园、西柏坡湖等十余处融教育于观光揽胜的好去处。钱其琛曾赞誉西柏坡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白洋淀导游词

首先我代表白洋淀人民欢迎你的到来!我国有句古话“千年修的同船渡”,现在我们就将同乘一船去饱览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看来我们是千年修来的缘份,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呦!在这里我还要提醒一下各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机、照相机等,否则不小心掉到白洋淀里可就变成“落汤机”了。预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白洋淀之旅!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荡漾在美丽的淀区,现在我把白洋淀的概况和历史渊源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有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传说很久以前,一个中秋之夜,天上的嫦娥偷吃了仙药,朦胧中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即将落入凡间的时候,突然惊醒,随身的宝镜跌落下来,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变成了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您若不信,就请在中秋之夜到白洋淀来,您一定能看到美丽的嫦娥对着白洋淀梳妆打扮。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白洋淀大约形成于一万年以前,是古雍奴泽遗址。白洋淀目前有大小143个淀泊,且各有其名称。或根据它的物产命名,如荷花淀、菱角淀;或根据它的形状命名,如葫芦淀、羊角淀;或根据它的历史传说而得名,如捞王淀、烧车淀等等。其中白洋淀的面积最大,因此而命名。

白洋淀的143个淀泊被三千多条沟壕所连接,河淀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星罗棋布,水域辽阔,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水光天色,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气象万千,一派北国水乡风光。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鱼类达17科54种,鸟类有19科26种,盛产鱼虾蟹贝,莲菱藕芡,特产有青虾、绒蟹、皮蛋、鸭蛋、鸭肝、熏鱼等,所以素有“华北明珠”、“北地西湖”之称,有“鱼米之乡”、“日进斗金”之说。

白洋淀是华北天然的蓄滞洪区,四周有堤防围绕,它上承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等九条河,下通渤海,是华北最大的湿地,有“华北之肾”的赞誉。淀中有纯水村39个,生活着10万勤劳勇敢的人民。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白洋淀的治理,以淀造福,以淀生财成了治理的主攻方向,淀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1991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来白洋淀视察工作,欣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为白洋淀的建设和发展掀开了崭新一页。

白洋淀地处燕南赵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不乏名臣硕辅、文人墨客、艺人工匠。关于白洋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辞赋家左思的《魏都赋》,书中写道“„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掘鲤淀特指今天的白洋淀,北宋年间始称白羊淀,后因“汪洋浩渺,势连天际”,遂称白洋淀。据史志记载,北宋杨延昭曾在白洋淀屯兵御辽,现在境内的营、寨、口、垒等村名即来源于此;明成祖朱棣曾带兵到留通淀、莲花淀修筑台田,并在洛王淀边修建“乐驾台”记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过白洋淀,在端村、郭里口、赵北口、圈头等地修过行宫,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带”赞美白洋淀大淀风光。此外,众多文人墨客来白洋淀观光游览,写出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奇闻逸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是革命老区。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辗转茫茫大淀,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壮歌。他们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有31名雁翎队战士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的解放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会儿我就将带大家参观雁翎队纪念馆。

现在您来到的是雁翎队纪念馆。参观之前,请允许我先给您诵读几段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流传的民谣: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

雁翎队,是奇兵,端岗楼,像拔葱。淀头、刘庄、十方院,眨眼端个干干净。雁翎队,是天兵,打了伏击打保运。水路切断运输线,旱路击毙杨文凤。

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

从这段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雁翎队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它令敌人闻风丧胆,它与人民血肉相连;它有无数传奇式的故事,它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这是雁翎队纪念馆的序厅。迎面屏风上的照片是原新华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石少华同志,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六进白洋淀所拍摄的照片,反映了白洋淀的旖旎风光。屏风西侧的画面是以淀区景色为背景,上面的歌曲是《雁翎队之歌》;东北侧,我们看到的是身姿矫健的雁翎队员正娴熟地驾驶小船划行在广阔的白洋淀水面上。从画面上,我们不仅看到波光粼粼的淀水,纵横交错的苇塘,而且欣赏到雁翎队员的勃勃英姿。

现在我们来到第二展厅。这里介绍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的总体情况(因在白洋淀综合导游词中有介绍,此处略)。各位游客,下面这个展室是以历史图片为依据,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抗战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组图片集中反映了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对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奋勇还击的场面,以及北平、天津、保定相继沦陷的情况。第二组照片突出反映了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情况,朱德同志号召全军指战员将抗战进行到底,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指导我国抗战的《论持久战》,八路军东渡黄河,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抗日斗争中去。第三组照片反映了我军著名将领吕正操、孟庆山受中共中央派遣建立冀中抗日根据地。吕正操将军任八路军三纵队及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冀中军区副司令员。从此,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殊死斗争,而雁翎队便是这场斗争中开展水上游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五展室,我们怀着十分愤慨的心情看到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制造的许多惨案。请看,这是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决堤128处,致使千里田园变成汪洋一片,造成200万灾民无家可归;这是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后被洗劫一空的水乡村庄。日军的暴行与他们书写的“王道乐土”的标语形成强烈对比,这也正是对侵略者的无情讽刺。从展出的图表中,我们看到日军侵略者先后在端村、关城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敌人的暴行,遭到白洋淀人民强烈反抗。在喇喇地村一名15岁女童被日军堵在屋里,奋起反抗,在其父与敌人搏斗时,抄起菜刀砍下敌人的脑袋(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像这样奋不顾身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事例在白洋淀屡见不鲜,这为雁翎队以后的成立和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第六展室的重点是雁翎队的建立。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白洋定人民奋起反抗。为镇压白洋淀人的反抗,日军于1938年秋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当地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因而猎户十分愤怒。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开会,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参加,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组成了由陈万任队长的抗日武装。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行驶像雁翎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大家请看,这是大抬杆、火枪、枪排子和鹰排子,大抬杆、火枪射出的铁砂,杀伤力极大,枪排子、鹰排子灵活快捷,是雁翎队战斗用的武器和船只。

这些照片是雁翎队初建时的几位领导和队员。当时雁翎队员驻扎在芦苇丛中,对这种生活情况,雁翎队员的形容是:

“天当被,地作床,芦苇是屏障。喝的淀中水,吃的人民粮!咱是人民子弟兵,打败鬼子保家乡。”

第七展室介绍的是雁翎队水上战斗情况。

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本展室的照片集中反映了雁翎队员听取上级指示,袭击敌船、俘获日军以及对俘虏实行人道主义救治等活动的场面。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雁翎队员利用战斗空隙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情况。他们练泅渡,搞演习,察地形,讲战斗,不断提高作战本领。请看第一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弹演练情况;第二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施渔战结合的情况;第三组照片是摸察敌情,为下一步战斗作好准备。

第八展室详细介绍了雁翎队对敌斗争的另一条战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

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第九展室的主要内容是惩处汉奸,为民除害。

在全民奋起抗战的同时,也有一些民族败类卖身投靠敌人,为虎作伥,残害百姓。在中共安新县委领导下,成立了除奸团,对那些效忠敌人、罪不容赦的汉奸和叛徒,坚决预以镇压。当时,白洋淀流传着雁翎队除奸团三英雄的民谣:“要打抢,找田章;要爬城,找杜鹏;要仗胆,找熊管”。田章,枪法极准,百步之内,说打哪,就打哪,无一失误。一次,在枪毙汉奸时,汉奸突然起身向苇地逃窜。田章把枪一顺,喊了一声:“打太阳穴!”话出口,枪声响,汉奸应声倒下。验尸时发现,子弹正中汉奸太阳穴。

第十展室的主要内容为雁翎健儿冰上战斗情况。

数九寒天,白洋淀上到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壮场面。日伪军企图利用芦苇已收割,雁翎队失去天然屏障的机会,疯狂围剿雁翎队。而雁翎队在白洋淀人民的支持下,创造了“土坦克”、“冰上轻骑”等水上交通,作战工具,巧妙与敌人周旋,让敌人马队无法踏冰,步兵坠入冰河。本展厅的照片都是反映雁翎队冰上战斗场面的。

十一展室的图片使我们看到雁翎队是人民的子弟兵,群众与雁翎队血肉相连。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白洋淀人民全力支持雁翎队斗争。他们为八路军、雁翎队缝制棉衣,破冰捕鱼慰问子弟兵,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雁翎队,为伤员喂饭,护送伤员到后方医院。

十二展室是反映抗日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欢快场面。

“1943年,环境大改变,白洋淀的岗楼端了多半边„„”这首民歌唱的是1943年以后,白洋淀对敌斗争形势有了很大改变。到1945年,英雄的雁翎队配合主力部队全线出击,解放新安城,彻底摧垮了盘踞新安的敌人。时隔不久,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展室内展示的图片包括雁翎队侦查地形、攻打新安城,火烧敌人在新安的最后据点(原天主教室),以及雁邻队的光辉战绩和乘胜前进等多项内容。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猖狂一时的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垂头丧气的神态。历史是无情的,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十三展室集中展示革命传统在白洋淀地区得到发扬光大。

雁翎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洋淀儿女(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顽强奋斗,自强不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他们英姿勃发,投身祖国建设,展示了崭新的时代风采。

请看老雁翎队员孙革、李全、刘海文、赵波、李志坤等人,正在神采奕奕地为各地群众、战士和前来白洋淀旅游的客人讲述当年雁翎队战斗故事。雁翎队英勇无畏的精神鼓舞着下一代,也推动了白洋淀地区的经济发展,安新县源兴电力安装有限公司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电力安装工程中发扬“能战斗、肯吃苦、不惧险、迎难上”的精神,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空中雁翎队”。这张照片就是弘扬雁翎精神的源兴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的情况。

十四展室:英雄的雁翎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用自己的青春、鲜血、生命书写了光辉一页,一代雁翎英烈的牺牲更是名垂青史。

请看,这是曾为雁翎队命名的原中共安新县委书记侯卓夫的事迹专版;这是雁翎队长陈万烈士的专版。下面还有雁翎队烈士邸芝科专版及部分雁翎队员名单。

下面一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关怀雁翎队、关心白洋淀的照片。仅就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元帅、杨成武将军、吕正操将军来白洋淀视察时的珍贵照片。

另一组照片则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资深的新闻工作者先后为雁翎队拍摄的照片,创作的小说、电影。孙犁在《荷花淀》中为我们描绘的头顶荷叶伏击日本鬼子汽船的游击健儿、月光下织席沁着新鲜荷叶荷花香的水生嫂,早已成为人们难忘的形象,“荷花淀派”便由此而生;孔厥、袁静描述的英雄儿女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徐光耀塑造的“小兵张嘎”形象,为无数儿童和成年人所喜爱。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铸就了白洋淀一个文学时代的辉煌,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道绚丽奇特的景观。

各位朋友,如果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汹涌澎湃的人民战争的海洋,那么雁翎队就是汇入这个海洋的一股河流;如果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支气势磅礴的抗日交响曲,那么,雁翎队在抗日斗争中,便是这支交响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雁翎队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在血与火交淬中成长壮大。我们为有雁翎队这样的优秀中华儿女而骄傲,我们也一定要继承雁翎队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出应有的贡献,无愧于英雄的雁翎队,无愧于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捐躯的先烈!清东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唐山旅游,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XX,我代表假日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位司机师傅姓X(手指向司机),他驾驶技术一流,经验丰富,今天的唐山之旅就将由X师傅和我共同为大家服务,我们一定努力让您感觉象家一样舒适、顺心,恳请您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意见。在这里祝大家玩的轻松、游的顺心,谢谢。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清东陵。一同去欣赏探寻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从现在开始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将向您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唐山”。

我们唐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南滨渤海,北依燕山,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北京、天津二市接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工业城市。

大家往车窗两边看一下,看到什么了?对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和干净的街区,我们唐山啊,是一座震后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完善,1990年在全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而且在2003年11月已踏入“全国园林城”的行列,更是“双拥模范城”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唐山的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京哈、京秦、大秦三条干线铁路和102、112、205国道穿境而过,京沈、唐津、唐港、西外环四条高速公路交织成网,京唐港已和120多家港口通航,跻身国内港口20强。

说到这儿啊,让我想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的确,唐山不仅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更是非常雄厚,2003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1295亿,占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相当于三个中等城市。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丰润区,说到丰润就不能不说一个人,对,就是旷世巨作《红楼梦》的作者,文学巨匠“曹雪芹”,曹雪芹的祖籍丰润,现在丰润西约10公里处的“辋川莲花堂”就是曹雪芹老家的后花园,各位以后有机会不妨寻访一下一代才子给我们留下的诗情画意。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车窗外山川连绵,对了我们的汽车已驶入北部山区遵化市,遵化市盛产京东板栗、核桃、磨盘柿、山查、香白杏及大各扎„„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风水宝地”清东陵,它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的遵化市马兰峪境内,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6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共统治中国268年,其间经历了10个皇帝,除末代(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皇帝溥仪外,其他9位皇帝分别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易县境内修建了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后妃陵墓群,即清东陵和清西陵,另外,在辽宁省沈阳市还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在新宾县建有清代远祖的永陵。所以,清代陵寝共有5处,即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这几处陵寝都营造得个有特色。各具千秋,但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就要数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了。

朋友们,今天我们沿以前皇帝祭祀时的路线进入整个陵区,让您身临其境体验一下皇帝的感觉。

大家请看,这座五间六拄十一楼的建筑就是清东陵的总门户“石牌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石雕图案非常精美,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岿然矗立。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大红门”,它是一座庑殿顶建筑,进入大红门后我们看到的是孝陵神路,它全长6公里,将孝陵几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神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供帝王谒陵时休息、更衣、沐浴之用的具服殿。

我们看到眼前的这座矗立在神路中央的就是“神功圣德碑楼”,楼内荸荠背上驮着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清朝定鼎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丰功伟绩”。碑楼四角处分别有四根华表,在华表的顶端,各坐着一个象龙一样的小动物,名字叫“吼”,两个向北望,两个向南望,寓意:望君出、盼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即要走出深宫,去体查民情,也不要贪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

咱们眼前这座山叫做“影壁山”,我们向北看,北有昌瑞山,南有金星山,你们看象不象是皇帝座在昌瑞山这个龙椅上,面前这个影壁山是龙案,而金星山就是一个上朝奏本的大臣?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成了清帝“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万年吉壤。

大家看到神路两边的雕像了吗?这就是孝陵石象生,是清陵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全长870米,共有18对,您看其中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一立一卧,错落有致,文臣、武将各3对,忠心耿耿的守卫着皇帝的陵墓。每座石雕像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古朴粗犷,突出写意风格,与苍松翠柏相映,使神道圣洁、庄严气势非凡。

我们穿过石象生往北,看见的就是龙凤门了,它是按照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之灵经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天堂。实际上,它起的是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孝陵的七孔桥,此桥最具特色,它长过百米,型似长虹,最奇妙的是它两侧的栏板是用一种特殊质料的汉白玉雕砌而成,倘若轻轻敲击会发出金钟、玉簪一般美妙和谐的声音,因其所发声音与五音相似,也被称为“五音桥”,可以称的上是当代奇桥。现在我们来到了孝陵停车场,我们的车一整天都回停在这里,大家请带好随身贵重物品,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车的特征是红色金龙旅游车,车号是冀B16888,以免上错车。现在就我们大家可以去参观由工作人员恢复模拟的一个庞大的“祭祀大典”,即康熙9年17岁的康熙皇帝恭奉祖母孝庄文皇后来给其父顺治皇帝祭陵的场面。10点20分我们准时在停车场集合,一起去参观定东陵的慈禧陵。

大家都到齐了,我们一起从这里步行去参观定东陵。定东陵是咸丰皇帝的孝贞皇后和孝钦显皇后的陵寝,一在普祥峪、一在普陀峪,两陵并排,表面看来规模、形制完全相同。与帝陵相比,后陵没有大碑楼和石象生,建筑布局相仿,规模较小。两座陵寝同时开工兴建,历时六年同时完工,耗费银两各超过200万两,在所有皇后陵中均属上乘,但慈禧还不满足。东太后驾崩后,西太后大权独揽,于1895年下令拆除三大殿重建,并严令原材料不得有丝毫迁就,重修工程持续了13年直至慈禧死时才休上。

重修后的慈禧陵是清代皇陵中最豪华的一座陵寝。

这就是慈禧陵了,我们看见重建的慈禧陵,用料之精美、工艺之高超、装修之独特,均居明清帝后陵之乎,堪称慈陵之“三绝”。

来,现在我们到殿前看一下这丹陛石,它的图案打破了龙凤并排的格局,而是凤在上飞,龙在下追的图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艺,凤足、凤冠、龙须、龙爪等10处透雕,增强了图案的立体感,这在当时可是最先进的雕刻艺术。总之,丹陛石图案的新颖,风格独具,风舞龙飞,栩栩如生,可谓石雕中的珍品。

大家请跟我来,我们看隆恩殿围以汉白玉石栏,为显示女人当政,在所有栏板上用浮雕技法刻成凤在前飞,龙在后追的图案。76根望柱的雕刻打破了一龙一凤相间排列的传统格局,而是在柱头上全部雕刻翔凤,而龙则雕在柱身上,里外两侧各一条,形成了“一凤压两龙”的图案,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像这样寓意其中的雕刻,世属罕见,怎能不称这之为一绝呢!

步入慈禧陵隆恩门,一眼就看独具一格的红褐色门窗菱花和梁枋斗拱,浑然一体,给人以清心悦目之感。乍看不如宫廷中常见(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的红漆彩梁柱那么艳丽,细瞧才可发现木质纹理精细、色彩典雅。这是一种名贵的黄花梨木,多产于海南岛。遍访各处建筑,用此木建殿堂者,唯有慈禧陵一处。这些名贵的材料,构成了慈禧陵木质精美之一绝。

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三殿内外彩画共有3177条金龙,分为行龙、卧龙、降龙,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我们知道,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紫禁城金銮殿(太和殿)内只有六根贴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半立体铜鎏金的盘龙。龙首向下,龙尾向上,在龙须上设弹簧,随着空气流动,龙须自行摆动,美妙无比。三殿墙壁也不同于其它后陵,内壁雕刻成“五福捧寿”、“四角盘肠”、“万子不到头”图案,全部筛扫红、黄金。整座殿堂金碧辉煌,其精美、豪华令人瞠目,据载,仅三殿用叶子金就超过4500两。使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饰的豪华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进入地宫,慈禧的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为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慈禧把自己的陵寝建的如此富丽堂皇,她的葬礼也竭尽奢华。她企盼到了阴间仍能继续过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慈禧死后一年,葬入地宫。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仅仅20年后的1928年,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案”。慈禧陵和乾隆的裕陵,被军阀孙殿英的士兵掘开。在地宫中,棺椁内和慈禧身上无数世所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她的遗体被扔出棺外,惨不忍睹。现在棺椁内保存的是慈禧太后的一具干尸。如今,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正是她对自己死后之葬也要如此骄奢,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

下面的时间里,我们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参观过程中请您注意爱护文物,保持环境清洁,注意安全。午餐大家可以按计划自由用餐。我们的车会一直停在停车场,不要忘记16整准时集合返回市区。

各位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了山川秀丽、建筑雄伟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清东陵。通过这一天的接触,我发现大家都非常友好,大家对我工作也很配合,很支持我,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在此离别之际,纵有许多的不舍,也不得不说再见,我衷心希望咱们后会有期,重逢在假日。分别之前,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填在意见反馈卡上,以帮助我改进服务,谢谢合作。李大钊故居导游词

作者:同程会员转载 来源: 网络 2006-8-28 点击: 1725 字体: 小 中 大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围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均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秩;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穿堂套院。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大门和二门之间为前院。有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靠南有一猪圈。西边有两间一明的敞面碾棚,内有过去家中用过的石碾一盘。

进二门为中院,有东厢房三间。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钊同志就出生于此房的北间屋。室内陈设展出的板柜、掸瓶、座镜等是李大钊母亲周氏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南面的两间一明,摆放着当年李大钊祖母和母亲使用过的织布机一架。靠南间放有祖先及父母的牌位。中院北面是六间相连的正房。东面三间是李大钊同志长期居住过的屋子。内屋两间一明,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生活气氛。按原来的生活风貌陈设展出了李大钊祖父留下的桌、椅、板凳、顶箱立柜、板柜等家具,还有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其中室内陈列展出的李大钊生前使用过的一个茶叶筒和在日本留学时买的一对茶盘;

1924年1月在广州参加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时买的一对樟木箱子以及在北大工作时买的一把藤椅最为珍贵。

过正房后门是后宅。后宅又从中间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院墙从南到北分成两院。两院又各有样式相同的后大门。后宅的东院有两间东厢房和两间敞面棚子。厢房是李大钊家中过去盛粮食的房子。李大钊童年时为了安静,时常在此屋读书、写字、作文章。因此,此房也称为李大钊童年时期的书房。棚子是当年家中放农具和备杂物用的。

故居纪念馆的西半院,从南至北,原来是李大钊三祖父李茹璧的房产。后宅的西院没有建筑物。中院的三间西正房和三间西厢房建筑形式与东侧大体相对称,原为李大钊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后改为复原陈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不但是李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萌芽于这一时期。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逝,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的幼年成长,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大祖父李茹珍在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村里的人们对李茹珍有这样的评说,称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办事公正,好打不平;治家有道,教孙有方,备受大家尊敬的老人。

正是由于李茹珍有这样的思想品格,所以对李大钊幼小时期的培养教育影响极大。生活上关怀,用心备致;家教上严格,用心良苦。

当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文字知识。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完不成任务,不是罚站,就是罚劳动。由于严格的家教,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就能熟读、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然而更突出的一点是李茹珍在教养李大钊的过程中,注意对李大钊思想品格的培养。在教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给他讲说怎样做人的道理。并且李茹珍还注意让李大钊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有助于思想品格形成的人与事。随着李大钊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李茹珍时常利用茶余饭后,给李大钊讲述当时的国家大事,社会上的大事。李大钊的表姑薛范氏回忆说:“那时我大舅时常给我们讲起他过去经历的事情,他讲当时社会上的新鲜事儿。”她说,当时讲的有洋人怎样欺负中国人,中国的皇帝多么无能,中国就要不中了,要让洋人占了等等。我大舅还告诉我们,中国人要不让洋人欺负,就得向洋人斗争,可斗争就得要有能人领导。就这样,天长日久,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要反抗,要斗争,要救国救民的火种。正如李大钊后来在《狱中自述》中所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0年李大钊与赵纫兰成婚后在故居安家。1905年,李大钊离家到永平府中学读书,之后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直到任职北大后1920年因建党工作繁忙,为了便于生活和工作,才把夫人及子女从乐亭故居接到了北京。

1927年4月,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杀害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也多次受到敌人的迫害。赵纫兰为了把孩子们养大成人,不得不从北京返回乐亭故里,仍居住在当年与李大钊共同生活居住过的屋子里。就这样,李夫人与孩子一直在这里又生活了6年。

1933年4月,由地下党秘密组织及李大钊同志的家属和生前好友出面,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举行公葬、李夫人接到消息后,赶到北京参加了这次送葬仪式,由于悲痛万分,辛劳过度,于同年5月病逝于北京。

李大钊同志的长子李葆华早已参加了革命,后来乐亭李大钊故居院里就有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次女李炎华带着两个弟弟李光华、李新华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解放后到1958年建立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之前,这十来年的时间里,李大钊的子女们都相继长大成人,参加了革命工作。继而在李大钊故居院内居住的主要有李大钊的亲友以及村里无房的村民。一直到1957年开始筹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时,他们才相继搬出故居。

现在,李大钊故居的前院、中院和后院,分别栽种着当年李大钊十分喜爱的藤罗、丁香、白玉簪等多种花木。这些花木,不但为保存李大钊故居的原貌增添了生机,同时为前来瞻仰、参观李大钊故居的各界人士,留下了良好的自然风貌印象。每年5月,前院的藤罗与中院的丁香竞相开放,置身院中,花香沁人肺腑。这些花木都是李大钊同志生前十分喜爱的,因而,参观的人们对这里的花木便产生了特有的炽爱之情,睹物思人,观花敬人,对先烈的无比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 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夏 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

冬 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 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 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 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 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 竹石雅乾坤”。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第三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全园占地面积2.4公顷(合约36亩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来到个园我们要三观:观竹、观石、观豪宅。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个园的万竹园部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个园中最珍贵的一种竹子——龟甲竹。龟甲竹是个园中最奇特的竹子,他是楠竹自然变异的品种,极为稀少。它的节片即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在龟甲竹的边上我们接着看到的是罗汉竹。它的竹节突出的部分像弥勒佛的大肚子一样,所以也可以称为佛肚竹。

在介绍下面竹子前,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个园当年主人为“正二品顶戴”,亦官亦商。建园耗资600万两纹银,大约是当年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园林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前宅后园。(南面住宅,北面花园)

个园的竹子有60多种,今天不可能为大家一一讲解,只能挑选最有特色的来说。请大家顺我手的方向看左前方一片黄色的竹子。乍一看以为是枯死,但走近看叶子还是绿色的,它的名字叫做黄杆乌哺鸡竹,俗称黄皮竹。

竹子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生竹、一类是丛生竹。扬州属江淮地区,天气干燥,不太适合丛生竹的生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丛生竹——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中间粗的是老竹,外面细的是新竹,新竹紧靠着老竹,像是遵从了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刚刚我们提到个园主人黄至筠,在古代,像这样的私家园林一般都是男主人的姓氏命名,但个园为什么不叫黄园而叫个园呢?其实请大家抬头看,三片竹叶子拼在一起不就是一个“个”字吗?因此,个园曾有一段时间也被称为“半竹园”。

大家请抬头看“竹西佳处”,这四个字最早出自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现在不管是淮左名都还是竹西佳处指的都是扬州这座城市。大家请回头看,曲径通幽就是这么来的。

走过竹西佳处,现在我们来到的林荫小道,这些都是银桂。为什么主任要种银桂呢?以为,银桂取其谐音就是迎接贵宾的意思,据说这条路是当年主人迎接贵客时必走之路,大家来到个园都是园主人的贵客。

这是一幅鹅卵石铺成的图案。两枚铜钱上花瓶一只,里面放的是古代的兵器——戟,寓意“平升三级”。大家可以走一走,踏一踏。

您请这边走,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丛书楼,从字面上可知这里是园主人藏书的地方,我们知道,书怕湿,所以放二楼。看一下门前抱柱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园主人希望子孙像竹子兰花有节气,刻苦读书,才华出众,仕途通达。大家找一找这座楼的楼梯在哪?我们先留下悬念,随着讲解最后揭示谜底。

大家看这里,五只蝙蝠,中间一个圆形寿字,寓意“五福同寿”,走过时祝你长命百岁,身体安康。

个园最早建园时有五路建筑,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因为历史原因只保留了禄、福、寿三路。民以食为天,我们先来看看黄家厨房。

进入厨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灶台,俗称老虎灶。普通老百姓家只有一个灶眼,而这个灶台有五个灶眼,足以说明黄家人口之多。这边小的灶眼是用来烧水用的,饭好了。水也跟着烧开了,一举两得。边上一个小的灶台,是用来煲汤熬药的,俗称小灶。

现在我们来看看黄家餐厅,也叫楠木厅,抬头看两根大梁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万年不朽。中堂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意思是:喝酒不可烂醉如泥,应该是似醉非醉时才飘飘乎如神仙。这幅字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那么什么叫漆书呢?大家请看字体横粗竖细就像是漆刷子刷出来的一样。正厅中央为餐桌,中间有条缝,可分可合。男主人不在家时女人只能坐半边桌子,撤去半边,突出古时男尊女卑的理念。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家务的地方“清美堂”,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的意思。我来看抱柱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体现了中国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态度。条案上摆设是东面花瓶一只,西面座插镜,中间一块钟乳石,寓意平平静静,是来运转。

走到天井里,大家请抬头看檐口瓦上分别雕刻着“禄”字和梅花鹿图案,以“鹿”喻“禄”,这路主题为“禄”。

接下来我们到达中路建筑“福”路,大家请看屋檐四周都是蝙蝠和福字。地面上是中间高四角低,雨天无积水,肥水不流外人田。门前是两口吉祥缸,这是古时候防火器具。

走进“汉学堂”,这是黄家正式接待场所。取名叫做汉学堂是因为黄家二公子推崇汉学,主人引以为傲。请抬头看大梁为柏木,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松柏都是栋梁之才,为什么要做成方的呢?因为主人希望子孙后代方方正正。再请看中堂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是主人希望孩子们要学会读书,读好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下联是说希望孩子们像新生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升,正直有气节。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建筑格局是前厅后寝。这里就是黄家二公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是主人最有出息的二子,他当时的工作是“辑佚”,也就是考古学家,非常了不起。请看中堂悬挂“勤博”二字,这是清代大学者阮元送给二公子的,勤字少一横,博字少一点,书家笔下无错字。阮元希望黄奭治学,勤奋多一些,博学才会多一点,人无完人,也鼓励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至筠小公子的住所。黄锡喜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就像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经历了家业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过道,在北京叫“胡同”,在上海叫“弄堂”,扬州称为“巷子”。是古时候的消防通道,也叫火巷。这里南面宽北面窄,就像是一艘船,主人从事盐运生意,当然是希望自己一帆风顺,财源广进。两边墙上大家可以看到“铁钯锔”,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巩固墙体的。火巷最南端有口水井,有船的地方自然要有水嘛,实际上这也是主人家的消防井。井边有桥,大家请看还是拱桥,实际上这是将桥梁作用运用到墙体中,防止墙体下沉。站在巷子的最南端请朝背面看,是不是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呢?这都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才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建筑西路“寿”路,同样屋檐瓦片上都是寿桃和寿字。这是个园现存三路建筑里最高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现遗存最高的厅堂。取名“清颂堂”,因为主人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值得颂扬。抱柱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突出积善传家,书香门第。此厅无梁无柱,因为逢年过节这里也是家族听堂会,看戏的地方。黄家曾畜养家庭戏班子二三百人,可见相当有钱,家财万贯。不用担心这里的门会挡住视线,这里的门都是活门,两人一抬就可以拿下来了。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老爷自己住的地方,这里呢,我们只讲一点,大家看看,数一数有几间房?这里采用的是明三暗五的格局,表面看是三间房,实际上走进来看,两边都有隔间,合起来是五间,楼上楼下总共十间。这建筑模式体现主人不显露身份,为官从商都比较低调。

这个门槛叫做二门,后面就叫做绣楼了,也是小姐们住的地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这道二门。小姐是十三盘头,十四上楼,十五十六抛绣球。我们知道二楼住小姐,那一楼呢?过去住长辈,那小姐上下楼都必须征得长辈的同意。

讲到这里,住宅区到此结束。我们接下来看个园的精华区——四季假山。四季假山是由不同的石头,运用不同的叠石方法,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气候。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为两部分,早春和晚春。首先看到的是早春图景,门前两个方形小花坛,里面种植的是四季常青的刚竹,与之相配的是笋石,右边是白果石,左边是乌峰石。一动一静,一“寸石生情”竹,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地面碎裂白矾石则寓意气温回升,大地回暖,冰雪融化,春天到来。门楣上“个园”二字,园主人亲笔题写,这还可以看出主人文人的身份。

踏过月洞门就是晚春图景了,这里是由太湖石组成的百兽闹春图。太湖石是“三分神似,七分想象”,找准角度很重要,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龙头了,俗话说:“神龙现首不现尾”,所以只能看到龙头了。这边仰天长啸的就是老虎了,龙和虎组成龙腾虎跃。这里趴着的就是一只小哈巴狗。都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所以你看右边花坛里站在最高处的就是美猴王了。再看那月洞门口,矗立着的就是一只眼镜蛇,活灵活现。近处靠近大家的是月宫中温顺的那只小白兔,不远处大家还能看到大水牛,本来它是有牛角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修复了,有点可惜。那边脸最长的就是马,一马当先。马与猴组合成“马上封侯”。这边还有两只动物,左边是羊,右边是鸡,与其谐音“吉祥如意”。

身边这座建筑叫做“宜雨轩”,大家先看台阶,像祥云一样,寓意平步青云。抱柱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鼔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雨在古代有朋友的意思,所谓:下雨天,留客天。看这个雨字,多了几点,主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多一点,再多一点。看四周都是玻璃装饰,“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东西两块蓝色玻璃,都是从法国进口而来,当时玻璃珍贵“一寸玻璃一寸金”。

看过宜雨轩我们就来到了夏天,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两棵广玉兰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就是夏山,夏山是个园的精华,藏着个园的镇园之宝。我先说说太湖石的特点,大家根据我说的特点猜猜是哪块石头。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瘦是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头的玲珑多孔,皱则是指它沧桑的纹理。大家猜到了吧,就是正中的那块石头。它有两个名字:一个叫丑石,贾平凹先生曾说:石以丑为美,丑到了极致就是美到了极致。物极必反嘛!另一个名字就是月亮石,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之称。徐凝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亮石后面大家可以在曲桥边上看到的是鲤鱼,上方则用石头垒叠成门状,寓意鲤鱼跃龙门。大家再请顺我手指方向看,一只青蛙蹲在一只乌龟的背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派夏天的景象。山顶上有一个四角亭叫做“鹤亭”,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左往右写,为什么这两个字是从右往左写的呢?因为旁边种的是一棵柏树,松柏同宗,连起来就是“松鹤亭”。取其松鹤延年之意。据说当年黄至筠养鹤的地方,真是人间仙境啊!鹤亭东面有百年紫藤一株,寓意紫气东来,是祥瑞之意。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个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用来宴请宾客的地方“抱山楼”。门前被称为天下第一长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夏天走到了对面的秋天,一走就是三个月,一个季度,您说长不?

迎面而来的就是秋山了,他是由安徽黄石组成的,与之配对的是一年长红的枫树,主人希望来的人能感受到“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条之美,都说九九登高,我们现在就来登一下秋山。这里就是秋山山顶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其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中最高的建筑,人站在这里,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早些时候这里可以看到平山堂,古运河,瘦西湖的美景,但是现在城市长高了,已经无法借来这些美景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下山。这有三个路口,我给大家念几句口诀:“直不通曲通,大不通小通,明不通暗通”。这同样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所以我们就走中间这一条道路。下山道路黑暗,请大家注意头上脚下安全第一。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秋山石屋”,是主人避暑纳凉的地方,四面通风,非常阴凉,像是天然的空调房。这是石桌,上面有采光口,主人可以在这里下下棋喝喝酒,走两步就是石床可以休息,旁边还可以临窗抚琴,好不惬意。所以也叫仙人洞。

走出来大家可以看到汉白玉做成的小桥,有句诗说“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人家有了,那这流水呢?大家看,桥下的这块黄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其实这里用的是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旱山水意。如果下雨天,桥边留有的空洞还会形成小瀑布,非常有意境。

站在这里我们抬头看到的是“住秋阁”,世人都害怕秋天的萧瑟,想留住春天,为什么主任要留住秋天呢?因为园主人少年时境遇坎坷,中年才是园主人得意之时,所以对主人来说,春华不如秋实,他是想留住自己的辉煌时刻。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了,之所以用石头而不用木头建楼梯,是因为木质楼梯踩上去会有声音,会打扰到公子们读书,于秋山上筑石台阶上楼,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思了。

最后我们来到的就是冬山了,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座假山,但也是构思最精巧的。它是由宣石组成的。宣石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的是皑皑白雪的光泽,像是残雪未消的样子。大家看这些石头像不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狮子呢?所以这也是一幅生动的百狮戏雪图。后面是风音洞,有24个,象征二十四节气。当风吹过的时候会形成副压,传出北风呼呼之声。画坛里种植的是腊梅,腊梅花开,香气弥漫。冬景从声、形、味,全方位体现出来。高大的百年老榆树和地上同样的白矾石冰裂纹,组成“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的吉祥含义。大家看,西面的墙中有两个漏窗,隔窗可以看到早春的图景。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山建筑是“透风漏月”,是主人冬天环绕火炉赏冬景的建筑。现在是“中华书法走名城”活动现场,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不知不觉,绕园一周,我们走过了一年四季。个园是本耐人寻味的书,期待着您下次的到来!本次讲解就到这结束了,谢谢!

第四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北门入口(致欢迎词)2分钟 竹林 5分钟 竹西佳处 2分钟 丛书楼 2分钟 南部住宅 20分钟 春山 5分钟 夏山 5分钟 秋山 5分钟 冬山 5分钟 宜雨轩5分钟 出口(致欢送词)(全程约1小时)

【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很高兴今天为各位导游讲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1998年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竹林】进入个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500多种。在我们扬州地区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注释:1.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龟甲竹、佛肚竹、孝顺竹等。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谦虚、正直等特点,竹子都一一具备,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爱竹如命。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竹子十分喜爱,而园主人黄至筠也和大多数爱竹之人一样,时常借以言志,抒发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处】走过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题着“竹西佳处”的匾额。“竹

西”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扬州了。“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丛书楼】走过迎宾大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黄至筠书房,叫丛书楼。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注释:1.竹西佳处:取词于姜夔的《扬州慢》。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

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住宅】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个园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纵三进的传统形式建成。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大家眼前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这个过道叫“火巷”,它是一个消防通道。我们的左手边是东部住宅,右手边是中路建筑,再向西还有一个西纵,每纵有三进,是三横三纵九宫格的住宅格局。东纵最北面的一间是伙房,在伙房的前面,是楠木厅,是主人一家团聚用餐的地方,因其梁柱取材楠木得名,厅内桌子是圆的,凳子也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楠木厅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即高洁,美好的意思,就是以清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要清正廉洁。这里原来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管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东路建筑檐口瓦头上是篆字“禄”,滴水全部是“鹿”的图案。这条轴线的主题是“禄”,“禄”者,俸禄也,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俗话说“高官厚禄”,主人是希望它能保佑黄家世世代代官运亨通。

进入仪门,我们就来到住宅中纵了。这一纵的主题是“福”,檐口瓦头均是倒挂着的蝙蝠。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汉学堂,由于黄至筠二儿子黄奭推崇汉学所以命名汉学堂。它的接待规格要高于“清美堂”,梁柱全部取材柏木,是扬州最大的柏木厅。中轴的中进是黄奭夫妇的起居所,中轴的后进是黄至筠四公子黄锡禧的起居场所,在黄家四兄弟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个园的,可以说历经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条火巷,火巷把两边的建筑隔开,一是为了阻止起火时火势漫延,另一点是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仆人进出,宾客至后花园都不能穿堂入室,只能从火巷走。

这条火巷和刚才我们走过的那条有点不一样,这条巷子一头宽,一头窄,这么设置不仅从视觉上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同时这条巷子也被称为是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意思。

走过火巷,我们来到的是住宅的西路建筑,西纵的主题和前面两纵不一样。它的主题是“寿”。大家看屋檐滴水上是寿桃图案,西纵第一边是清颂堂,因主人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这间厅内没有梁柱,相当于现在的吊顶天花,是黄家祭祀的场所。西纵第二进,第三进是当年内眷生活的场所,内眷住的地方除了有楼房,柱子见方,还有女儿墙,是封建性很强的绣楼。

【四季假山】看完住宅部分,最后就是个园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称道的后花园的“四季假山”。

我们现在从火巷走出来,正对面是一个漏窗而不是一堵墙,我们从这里能看到半个漏窗,显得很富于变化,漏窗里的假山造型很独特,您仔细看看您就会发现这些造型很眼熟。没错了,您看,这是个狮子的造型。其实,这些造型除了趣味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假山是象形的,我们要从这些象形的寓意角度去读园。

未入园门,只见小小花台之上,数杆刚竹修直挺拔,石绿班驳的石笋插栽其中,园主人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点画出一幅生动的“雨后春笋”图,让人充分地感受到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竹”。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此时的你一定对园门之上“个园”的横匾心存疑虑,“个”字是建国以后才有的简体字,而建于清代的个园怎么会有此字呢?要知道此“个”非彼“个”也。园主人虽然爱竹,并在北园建了竹园,但是他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拥有了竹中一叶;而清代诗人袁牧的一句“月映竹成千个字”更破解了此“个”之谜,竹叶被月光影映在粉墙之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个”字,原来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字画一体的匾额,一支竹叶一个园,微风飘拂, 疏叶生姿, 阳光下修笙弄影

之态现于粉墙之上,再抬头观看园门横匾上的“个园” 二字, 不仅显示出园名与春意融合在竹石图中的微妙之机,同时也暗示了个园的园景特色在于竹, 在于石。

如果说园门外是初春之景, 那么跟着春天的脚步迈过园门你看见的则是仲春的繁荣。随着惊蛰的来临,万物又恢复了灵性,园主人在这里用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十二生肖闹春图。那潜龙游蛇、勤劳的耕牛、英俊的白马、长啸山林的猛虎、聪明的小狗、可爱的绵羊、调皮的猴子、温顺的玉兔、报晓的雄鸡、无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走过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了水波纹。其实,我们已来到了夏天,因为夏天高温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水上还有朵朵莲花的图案,这里用多水和夏天开的荷花点题表示夏天。景的主题是:夏云翻腾,苍翠欲滴。夏景中种植的植物,都是枝叶厚重,冬天不落叶,能够营造夏天绿荫如盖的树种,有女贞,广玉兰等。这些植物为夏景立意打了一个铺垫,其实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眼前的这座假山。主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太湖石这种外形不规则变化的线条,叠造成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天空翻卷堆叠的雷积云,所以,这座假山就叫做夏云。我们站在脚下的水波纹上,头顶蔽日浓荫,看到满眼的雷积云时,就会感到浓浓的夏意。当然,最精彩的是楼房前方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之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在我们左手边,也就是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为点,曲折凹凸,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长飘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极像汉字中的“丑”字,“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影。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湖石,又颇像汉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点明了扬州是个“月亮城”。在那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口摆尾,生动逼真,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现在我们就一起登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景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着石榴、竹子、枇杷,还有一些灌木,尽管长着很多植物,减一种多一种没什么本质差异,但这个紫藤却是不能少的,所以想要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一次改良,上面种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函谷关的景象,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

夏云顶上置一鹤亭,传说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描写的正是仙鹤。松柏常青,仙鹤长寿,组合起来又寓意为“松鹤延年”。

个园的游览是按顺针按时序变化游览的,连接夏秋两景的建筑叫抱山楼,是一幢七开间的楼房,它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脚下的这条长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您可能有点疑惑,人们这么说是因为从长廊这头走到尽头是从夏天走到秋天,从夏到秋得三个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下面我们就看看眼前的这座秋山。

秋山又称为小黄山,造园者把黄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浓缩,当然,浓缩的都是精华。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说过:秋山气势有如徽之黄山,试想一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能堆出黄山的气势,叠石水平是多么的高超。这位叠石高手是谁呢?相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涛和尚。

既然是秋山,那么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营造秋的意境呢?咱们一起从三个角度来欣赏一下。

第一从石材选用上来说,黄灿灿的稻谷是秋天丰收的象征,枯黄的落叶是秋风萧瑟的象征,所以黄色是秋天的色彩。造园者选用这种褐黄色的黄石就为假山抹上了的秋的色彩,给人以以秋的绚烂辉煌之感。

第二从植物的选择上来说,火红的枫叶是秋的象征,所以,造园者在秋山上种的最多的就是枫树。秋霜之后,枫叶尽红,那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您千万不要觉得遗憾,您看,那株红枫就是四季长红的,所以啊无论您哪个季节来看秋山您都会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

第三从假山的高度上来说,扬州是平原地区,久居平原人们容易产生郁结之气,登高望远可以让人们放开眼界开阔胸襟。古代也有九九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那么秋山究竟有多高呢?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表现秋山高度的呢?画家作画,欲显山之高必云锁其腰,大家请看这

亭中的匾额,上书拂云二字,似乎此处伸手就可以拂到天上云彩,可想而知秋山有多高了。在这儿大家不妨放松心情、触摸一下您身边白云,感受一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吧。

好,让我们回过神来,回顾一下,造园者是如何来体现秋的意境的。归纳起来说造园者就是通过黄石丹枫、登高拂云来营造了秋的意境。

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足为奇了。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

各位游客,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冬天。

园主人是如何做出了冬天的效果呢?首先,我们从色彩角度来看,冬景大幅采用的都是

白色、灰色把冬天寂静萧瑟的格调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来看四周的墙面是灰白色的犹如一张宣纸把冬天的画面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冬景主要是用白色的宣石堆叠而成,宣石又称雪石,由于里面含有石英颗粒,所以在光线的照射下,含有石英的地方会闪现出白色的光芒,背光的地方泛白,给人的感觉像是刚刚下过一场雪。园主人将每一块宣石都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而小狮子们姿态各不一样,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着,有的躺着,可爱极了,这群可爱的小狮子们,打破了冬天单调、沉闷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了无限的生机。再请大家来看这地面,它用白帆石冰裂纹铺地,仿佛冬日里结上的一层薄薄的冰块,这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扬州冬天路面结冰路滑的情景.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配置,首先咱们看这株植物,它把冬天花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万物凋零,唯有它们不畏严寒,傲然怒放,正是有了它们,让这冬景在整个冬天都是暗香浮动。这就是梅花。再看这棵参天老榆树,扬州人也习惯称它“榆钱”树,“榆

钱”谐音“余钱”,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说实在的,它一点都不漂亮,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子的婆娑,更谈不上干的俊美,然而在冬景里却成了神来之笔,因为冬日残雪中,它最能表现出老树昏鸦的萧条景象。

最为神奇、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南墙上的这二十四个圆洞,这些圆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大家不妨来猜猜看。您说是借景用的,您说是透风用的,还有人说是看景的,其实这就是冬景的第三大特色了,请大家来看这堵墙,它设置在这片小角落里,高大的墙面与墙外的住宅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巷子,风从巷子吹进来,受到两边高墙的阻挡,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穿堂风”,当风穿过这孔洞的时候,就会呼呼作响,恰似北风呼啸。哦~~原来这是为了制造音响效果用的,我们称它为“风音洞”。如此构景,让我们感觉到了,外面北风呼啸,山上是雪,脚下还有冰,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视觉,来共同营造一个冬天的氛围。

与风音洞有紧紧相连的就是西墙上,这并列的两个大圆洞,各位游客请靠近一些,透过大圆洞咱们可以看到什么?对,可以看到春景,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句“我的冬天已经来了,我的春天还会远吗?” 【宜雨轩】穿过这个宝瓶门,也祝福大家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最后我们来看看个园最中心的这个建筑——宜雨轩。宜雨轩在花园里起了一个挡景的作用,如果没有宜雨轩,整个园子的景色就一览无余了,这样就少了游玩的兴致。坐在宜雨轩里面四周都是漏窗,景色透窗而来,尤其是江南多雨的时候。廊上抱柱楹联上联写有“朝宜调琴暮宜鼓瑟”这是指景色宜人,可抒发情怀,而琴瑟和鸣又指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下联“旧雨适至今雨初来”,雨是出自于杜甫的典故,下雨天是留客天,后人就把雨代指朋友,旧雨就是指老朋友,新雨指新朋友。所以老朋友依旧,新朋友更多,说明交往的广泛。可见主人特别讲究情谊,最关键的是“旧雨”二字,扬州人不称老而称旧,这是一种谦恭!轩内的对联是由林则徐撰句的“世无

注释: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讲得是隐士高人在世间不留痕迹,但有高山仙草名木为友的隐逸境界。匾额上宜雨轩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提。透过宜雨轩抱山楼前的壶天自春 又映入我们的眼帘。“壶天”是道教用语,取自刘凤诰的《个园记》,意为仙境,在这里主人

自谦地把个园比作是一个小壶,但是从壶口望进去确是内有乾坤。

【欢送词】扬州是一本书,道尽繁华与沧桑,个园便是其中的一篇散文,细品满读才能回味无穷。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您游览个园,希望您再次光临!

(作者:)

【小贴士】

票 价:个园门票旺季45元,半价票22元

个园门票淡季30元,半价票15元

开放时间:旺季7:15——18:00,淡季:7:15-17:30 公 交:扬州旅游专线

游客服务中心咨询电话:0514-87361638 地 址:扬州市盐阜东路10号 网 址:www.ge-garden.net

注释:刘凤诰:[清](一七六O年至一八三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官至吏部右侍郎,以罪戍齐齐哈尔。释回,给编修。道光元年,因病回籍。道光十年,病逝于扬州。凤诰工古文,著有《存悔斋集》、《个园记》传于世。

第五篇:扬州个园导游词(集锦)

扬州个园导游词(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个园导游词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扬州个园导游词2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扬州个园导游词3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4

各位游客: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8 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这就是东园。请自由参观和拍照。

扬州个园导游词5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6

游客们:

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

“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

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

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扬州个园导游词7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扬州个园导游词8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夏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冬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扬州个园导游词9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到达的是个园,我是朱姸羽。你们可以叫我“朱导”,希望在我的陪同下,与你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了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你们知道吗?个园的营造可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的荣誉称号,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可以说黄至筠和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都是钦赐正二品。个园园主在位40多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呢!

你们听了这些,可能会想:为什么黄至筠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呢?哈哈,你们不知道了吧,因为“个园”得名缘于黄至筠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的“个”字;中国汉字“竹”字的一半就是“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凭着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就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个园的“万竹园”可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呢!“万竹园”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可有不少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等。看!这是黄金间碧玉竹,此竹色彩美丽,竹竿呈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似黄金间碧玉,因此得名黄金间碧玉竹。瞧!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这种竹竿呈碧绿色,老时变黄色,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为优良的观赏竹种。孝顺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呢!

你们听了这些,肯定忍不住想赶紧去亲眼目睹一下个园的风采了吧!在自由活动之前,我要提醒大家:美丽的景色虽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可是也离不开我们后天的保护,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哦!好了,不多说了,请大家3:30再到这里集合,大家不要忘记,一定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哦!再见!

扬州个园导游词1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扬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扬州个园导游词5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扬州个园导游词12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 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13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 “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 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 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 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 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 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扬州个园导游词14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15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整个园区有北、东、南三个门,北门只进不出,东门只出不进,南门可进可出,其中南门就在著名的东关街上。个园不大,无论是北门还是南门进入,沿南北走向游览即可。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在春景的东侧,可以看到“秋景”,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而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叠石四景,位于园区的南部。

除了四季叠石,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使是炎炎夏日,但走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却能感到相当清凉。

游客在园中的北门和南门,可以请到讲解员,费用在80元左右。

下载5个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5个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个园导游词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我们......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陶,因为主要有黄、绿、赭三色。 2、唐朝帝王陵大多以大山为陵,要的就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恢弘气势,达到自然地形与人文精神的“天人合一”。 3、文房四......

    扬州个园导游词[推荐阅读]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5篇模版)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

    扬州个园导游词[精选5篇]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

    江苏个园导游词[推荐五篇]

    江苏个园导游词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