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

时间:2019-05-13 13: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

第一篇: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读其他历史伟人传记或名人传记,讲可以

体现其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故事。

指导教师

谢 敏 芳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 级

11级电子(1)班

姓名(学号)赵娜(1105011017)、董莹莹(1105011041)

王婧(1105011004)、张丹丹(1105011011)

品读历史伟人,名人传记

感悟世界观,方法论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概念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

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

2.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3.二者比较与联系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则从某种精神的东西出发。辩证法的世界观要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形而上学世界观则促使人们孤立地、静止地、呆板地考察事物。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

二、品读历史伟人、人物传记

1.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关于哲学故事

比如在 1858 年写给恩格斯的信中,他就贬低 FerdinandLassalle 将黑格尔的逻辑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尝试。他说:“我在这种尝试的一个注释中,看到这个家伙打算在他的第二部巨作中,象黑格尔一样介绍政治经济学。对他的伤害,使他开始懂得:第一次将辩证描述的观点带进一门科学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尽管是批判而不是应用一种抽象的、完形的逻辑体系于这样一类的体系。”对马克思来说,对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描述,只有通过对那种体系进行最彻底的经验的和概念的研究,才是可能的。辩证的描述必须从对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分析中形成,而不是通过应用预制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反对将黑格尔的逻辑未加批判地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法”应用于实在科学;反对把逻辑描述为一种独立的科学介绍给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

1857~1858 年的一系列经济学手稿中,他也是从批判巴师夏、凯里和达里蒙等人的著作入手,试图在其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真正的经济学规律的在这里,马克思很清楚:“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为一切批判都是辩证的扬弃,都是革命的序曲,本质上都具有某种进步意义。俗话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一切巨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无情和猛烈的批判作为前奏。批判的意识、批判的方法和批判的精神自古以来都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法宝。为什么“批判”会具有如此重要作用呢?这显 然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所谓批判就是评价和审断,就是揭露和解决矛盾。它需要怀疑、发问、研究、尝试、摸索、实践、比较和鉴别,需要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洞察。一个人只有具备批判精神,才可能洞鉴古今,明察秋毫,远见卓识,防患未然。反过来,若没有怀疑和批判,就容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保守僵化,将平庸之作看作是宏篇巨制,将凡人之举当作是神工妙力。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D)。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关于哲学故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曾经对人说过: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倒不如说我是哲学家。他认为,物理学的当前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问题,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所以,在我看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哲学领悟、物理直觉和数学技巧最惊人的结合。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观,才在科学界创造出如此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青年时代受过休谟和马赫哲学的深刻影响,这对他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他在科学上的深入探索便逐渐放弃了马赫哲学,并对其采取批判态度。他认为,马赫的认识论不可能产生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马赫可算是一位高明的力学家,但是却是一位拙劣的哲学家。但是这不妨碍爱因斯坦吸取马赫批判牛顿绝对时空的合理思想。

爱因斯坦在纪念麦克斯韦的文章中非常坚定地声称: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是同时他又认为,认识这个外在世界,理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在理性和经验的关系上,他认为,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于经验。在科学方法上,他认为想象是探索的重要形式,没有想象力的灵魂犹如一座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在科学认识论上,他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思维方式的灵活性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不容许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

爱因斯坦钟爱哲学,那是因为哲学是一种反思基础上的多思之学,它要求在传统哲学框架下、传统物理学框架下结合人类新的实践、新的认识、新的实验来进行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性质的反思,而后对框架再认识、再发现、再扬弃。而爱因斯坦不是只对一种哲学框架进行这种再认识、再发现、再扬弃的。

3.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关于哲学故事

有一次托尔斯泰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夫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夫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太好辨认了。于是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夫人见状无地自容,还想要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这个故事表明托尔斯泰在意的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在意的是得到的钱的奖赏体现的自己的劳动的价值,而并不是得到的钱的多少。所以即使他是个文豪,是个有名的人物,但依旧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哪怕只是帮忙搬运箱子。从侧面反映他的世界观。4.列宁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关于哲学故事

(1)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这个故事表明小时候的列宁具有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观,尽管一开始他因为害怕没有勇于直接说出,但显然后来的他因为内心受到强烈的谴责而难过,最终承认了错误。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认的勇气。所以在这一事件中,也让小列宁学会了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方法论。

(2)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这一故事体现出列宁在处理这一事情上,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论,并没有因为洛班诺夫不认识他、没给他放行而去指责,反而是夸奖洛班诺夫的遵守职责,由此可见列宁是位遵从革命纪律的军人,而且待人奖罚有序,不徇私情。

三、活动心得,学习感悟

在人的一切认识中,“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才提供给他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与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因此承认社会要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优先地位。

相反,坚持外部自然及其规律对社会中介的先在性,在认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涉及到究竟是肯定物质、实践第一还是精神。而马克思在这里显然坚持了唯物论立场,并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唯物主义。以至马克思眼里的 自然和物质也就不同于以往一切唯物论者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实践主体总是使认识对象,自然界或物质材料与自己处于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关系中,这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说物质对象或自然界是最高的存在原则。

同时,人在实践中,所接触的物质本身也从未是绝对的抽象,总是从质、量、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速度等各方面都给予具体规定了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普遍性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来说,只存在于具体和特殊之中。物质的实在性只存在于与人的社会实践和意识相互关联的关系和相对性中。人作为思维主体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在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够认识自然与人本身。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反过来,一切理论若离开实践就是“纯粹的经院哲学”。不论自然概念还是社会概念,都首先不是从思辨或物理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规定的。无论是人的局部经验概括,还是特殊领域的理论认识,或最普遍的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断地将实践对象统摄在自己的目的之下,从对存在着的现实进行解释转向对它进行变革,致使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也创造客观世界。所以实践既是理论检验和科学划界的原则,也是检验哲学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标志。

经过我对名人列夫托尔斯泰、屈原、列宁的查找和阅读,我觉得我丰富了自我的人生世界观,升华了我自己,阅读过他们的传记后,我感觉自己需要提升的还需要许许多多,他们的一生有的平淡中伴随着起伏,可也有一些他们的一生中,总是波澜不惊,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说起列宁先生,不禁想起了他那句名言:“要想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先从小事做起”。就我们刚踏入大学生活没多久的大一新生而言,或多或少的都对未来的成就、未来的事业充满自信,满腔热血、志气昂扬的想去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列宁的那句话使我明白,所谓的大事业其实是有很多小事组成的。当你耐下心来,慢慢磨砺自己的锐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的积累经验,这样

在面对大事需处理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紊,考虑到每一步的细节问题,从而将一件大事做的尽善尽美。此意更如同那句古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列宁的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让我在接手每个交付于我的任务后,都能不骄不躁,按照相应的要求将小事做好。

又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一生对社会做过很多贡献,其中有我们最熟悉的相对论,当然,他所创造的理论不止这个,还有很多,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重大发明都来源于他的理论。太阳能电池、防盗报警器和照相机的测光表都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的。全球定位系统之所以能将物体的位置精确到米,正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地球卫星发出的信号进行了修正。爱因斯坦1916至1917年对光子的研究为人类40年后发现激光奠定了基础。目前激光广泛应用于从DVD到激光打印机的多种产品。

由此,我不禁感觉到了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对于比较稳定的环境,在这个美丽的大学校园中,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今的大学生在乎的已经不仅仅是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看中的是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由此我们大学生的人生、世界、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成熟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多去阅读阅读这些名人的传记,从而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篇:伟人故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打麻将》

打麻将,一直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文革”中麻将被“四人帮”诬为“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致”而销毁。早在延安时,毛主席在工作之余也打打麻将。不过,他打麻将只是为了活动一下脑筋,清理一下一天来繁忙工作中的思想,一旦在思想上弄清或发现某个问题,他便来个不告而别,投入紧张的工作。他还对人说:打麻将,也好比行军打仗,要调兵遣将,斗智斗勇。有时牌不好,但只要安排得当,也会以弱胜强的。

《毛泽东妙语谈胜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

说完,他豪爽地笑了。有人别有用心地问:“那你的„毛‟字……”没等那个人说完,他就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很明显,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得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他的解释不仅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而且一语中的,恰到好处,当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派克笔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对牛弹琴

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周恩来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

手帕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降半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 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小时读书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豆腐坊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为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 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白猫与黑猫

邓小平家中挂着一幅《双猫图》。图中的一只猫浑身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双猫图》的上方,是几行遒劲有力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幅图是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反映了邓小平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观点。“猫论”言简意赅,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形式必须反映内容,手段必须服从目的,这个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邓小平的治国谋略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邓小平强调各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雷锋(1940.12.18—1962.08.15),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钱留给老太太

一次,在火车站,雷锋遇见一个老太太,不停的哭,雷锋上前一问,原来老太太出门探亲,刚到这里,钱给弄丢了,雷锋什么也没有说,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这位老太太,匆匆走了。

冒雨送人回家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雷锋把雨衣披在打扫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第三篇:伟人的短篇故事

孔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

著名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第四篇:读丘吉尔有感--伟人传记

最美好的时光——丘吉尔传

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领袖之一,曾两度任英国首相,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领袖;他的个性跳脱、率真、人性,他是一个时代最具激情的演讲者,在政坛上屡经挫折却能披荆斩棘,走向最终的胜利——这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而且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家熟知的他可能只是一位政治家,二战的英国首相,多一点还可能知道他担任过海军大臣,但同时他还是一位开过画展的画家,一位能靠稿费过上舒适日子的作家,一位能够将英语组织起来送上战场的演讲高手演说家,一位在战地上出生入死的记者。

丘吉尔出生于政治世家,由于其父亲的关系年轻的丘吉尔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此外,英国的报社也聘请他为战地记者。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他在烽火战争的前线写了很多生动的极有见解的战地报道,并且在被俘后成功越狱回到英国,称为英国人眼中“南非战争中的传奇英雄”而被受关注。

在此后的从政生涯中,丘吉尔担任过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财政大臣等诸多重要职位,在其任内成就不费,例如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要求裁剪军费、后来主张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等,丘吉尔总能以他的个人魅力和才干让他自己所统领的部门越来越好,他成为改革的先锋,在英国政坛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改革浪潮。

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其落寞的一段时光,因为达达尼尔海峡战争的失利,丘吉尔背负上了骂名,也因其他种种原因逐渐受到排斥,1929年大选后工党政府重新执政,丘吉尔真正度过了一段在野岁月,这是丘吉尔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写作,包括已经在连载中的《世界危机》以及《我的早年生活》。

二战时的临危受命,他成为战时内阁首相,他将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带领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卫了英国,从此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丘吉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本人是这样对牛津学子说的“我的成功秘诀一共有三条: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诚然,“决不放弃”可以概括丘吉尔的一生,在他的个性当中有一种堪称“九死不悔”的毅力、超乎常人的勤勉和不屈不饶的自我,这些是他之所以能够以步步前进的重要所在。他的父亲是保守党知名政客,他从政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家族的人脉之多能保证让你“上秤”,但你是多少斤两,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丘吉尔从小立志要成为政治家,并为此女里积累政治资本和财力资本,他投入军队,到战场上出生入死,直至后来转行当战地记者,无一不是为了实现细节的政治理想。也就是告诉我们一句老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丘吉尔并不是完美的,因为不擅长于党派政治、不刻意经营党派力量,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在个人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的政党却在选举中失利,连同他自己也遭遇下台的命运,满怀落寞的丘吉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她们完全有权利把握赶下台,这就是民主。”面对斯大林的嘲笑,丘吉尔又这般回答“我之所以打仗,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或许正是由于丘吉尔对自己所维护的那一套价值观的从一而终,他才能够超脱于时代、超脱于政党、甚至超脱于自己的出身,对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始终怀有独特的判断和认识。

第五篇:恩格斯传读后感---伟人传记

坚实的背影 伟人的足迹

《恩格斯传》详细系统的叙述了恩格斯的一生,从中我看到恩格斯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一个一呼百应的领袖。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他有着在不来梅的商人生涯,有着柏林的军旅生活,有着以后在巴黎在伦敦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一天天的来往奔波。他与马克思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有着共同的事业。书中说“当两个智慧的头脑碰到一起,消除了误解的樊篱,所产生的力量定能撼动乾坤”,我也从传记深入浅出的文字中深切地感受到恩格斯不及私利,以慷慨与满腔热忱投入革命事业,支持另一个思想的宽厚与广博。

选择这本书其实有一点我的“私心”。往往都说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奠基人,为人类社会的方向指明了方向,但是恩格斯仅仅是最有力的支柱、最坚实的伙伴、最无私的第二提琴手,我心里暗暗有些不平之气。所以也更想知道是怎样伟大的灵魂才会如此伟岸又如此的谦逊。

纵读全书,首先吸引我的是恩格斯自身的人格魅力。伟人之所以伟大或许不单单是因为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而长久不衰,更是因为他们能有独特的气质以征服人于无形。恩格斯高大魁梧,英俊的外表更有着与之匹配的气度。阅读的丰富、涉猎的广泛让他谈吐自如,常常语出惊人,又不失风趣幽默。他的家中也有如“斯泰因小姐的家中”一般的星期天聚会,他广纳善言,善于聆听让有才之人纷纷汇聚到他的左右。别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体验也让他有着开放的视野与广博的胸襟,让他能从各个阶层中得到灵感和思索。他的人格魅力在举手投足之间,让我相信一个开放宽阔的内心定会聚集不可估量的力量。

不可不提的还有他在理论创作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扬弃旧观念,提出了具有新鲜感,时代感的新论点,这些新论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是穿越了时空隧道,闪烁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火花!他告诉广大政治家,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发展,理论既要创新,也要扬弃,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发展。(www.xiexiebang.com)他一生的时间似乎都在忙碌,都在奋斗,做编辑,参加城市活动,组织工人协会,参加武装起义,经商,探讨各个领域的学术。他涉猎的领域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时,第一次系统的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似乎生下来就是为政治经济奋斗而献身的,或许我们倾尽一生也只能参透他的一、二个重要理论思想,他却创造了如此多的伟大政治思想理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中他也是保持警惕,及时调整,不让固有思想束缚前进道路,不让过激言论推动急于求成。

他与马克思的友谊一直为后人称道。读完传记我才深刻的认识到,恩格斯给予马克思的不仅仅的辅助与支持,更是启发与推动。《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很难想象没有之前恩格斯撰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这两稿的基础,马克思去世后《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离不开恩格斯依据手稿字字斟酌、深入思考的辛勤付出。只有两个灵魂相通的人才能惺惺相惜,才能跨越时间与距离,谱写出振奋人心的结晶。而恩格斯甘愿做第二把手,又是他何等的谦逊与豁然。

恩格斯死后没有墓地,他的骨灰散落在武玻河谷,与大地融合。而他的故居,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常年络绎不绝。一生有限,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就成就了难以言喻的价值。凝视伟人的背影,沿着伟人的足迹,让思想一直饥渴,让灵魂一直警惕。

下载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报告 品读伟人传记 讲述伟人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牛顿,他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贫苦人民的家庭,他上小学是就住在了一个要点里,因而与药铺的老板的女儿成为了非常默契,同甘共苦的好朋侪。牛......

    伟人读书故事[精选5篇]

    毛泽东读书故事 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离不开书本。他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抓紧时间或读书。他骑在马背上看,坐在火车上看,睡觉前......

    伟人成长的故事

    伟人成长的故事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

    伟人励志小故事(最终定稿)

    1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

    革命伟人的廉洁故事

    革命伟人的廉洁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廉正之风走进校园,深入学生的心底,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正意识,增强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提......

    伟人邓小平的小故事

    伟人邓小平的小故事——艰苦朴素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

    伟人故事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伟人故事(1)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挥就的励志诗。他在未出韶山期间曾有许多故事,从中......

    伟人爱读书的故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