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我的家》说课稿
《母亲河——长江我的家》说课稿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一课《长江我的家》。本单元的题目是母亲河,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长江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或音乐、绘画作品,学习这一单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曲调优美抒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能用甜美亲切的声音演唱。难点: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知道长江的走势与歌曲旋律线的关系。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长江我的家》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熟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激情导入: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提问: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母亲河,还了解了母亲河的重要意义,抛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欣赏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请学生欣赏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结合大屏幕的画面,不但使学生欣赏了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总体情绪。然后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教师加以补充,从而介绍长江的走势。告诉学生《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长江的走势的。(出示旋律线)从黑板事先画好的第一句的旋律线上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学生通过与走势图的比对可以看出这一句正好和长江上游的水流走势相吻合。(出示地图)教师进一步哼唱歌曲中间的旋律,比如:(哼唱7125)学生感觉音乐比较平缓,从而总结出这又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势相吻合。教师总结这种用旋律线表现长江走势的特点,正是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出示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句旋律线,熟练后师生一起完成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讲解变得生动而易理解,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中找到了成就感。《长江之歌》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通过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朗颂使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学唱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说: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长江之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听完之后,让学生说出感受,通过歌词,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描写了港、奥、台同胞思念家乡的心声,达到以情促教的学习效果。此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纠正歌曲的难点,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进行乐句的比对,(出示歌谱1)比如:(唱)“长江是我的家”和“长江长江是我的家”两句的唱法,教师可以直接范唱的方式。(出示歌谱2)还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这一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谓词同曲不同,教师可让学生从曲谱中找到不同点,再加上老师的范唱,基本可以掌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唱出亲切,温柔的感觉。还可以按照书上要求变换演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学生以情代唱,真正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长江的依恋之情。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关于了长江的系列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母亲河的思想意识。课堂小结: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百折不挠的历史,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新的历史篇章。让我们共同关注母亲河、爱护母亲河,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
第二篇: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在阅读或预习中自主识字,并读准字音,如乳(rǔ)、哺(bǔ)、涤(dí)、赞(zàn)等;能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像低年级一样,会在课文后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对于一些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应结合语境,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诗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诗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而且《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壮宏伟,似长江般汹涌奔腾。这样的诗歌,学生们极易投入热情,他们也爱读、爱背、爱唱,通过学习诗歌,最后让学生们朗诵或演唱,不仅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豪迈的爱国热情,更能让学生体悟语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精髓。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特别是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这样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结合有关长江的发源、流域、资源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在理解诗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时,就可以从长江的发源和流域谈起;理解“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时,就可以结合长江的历史(长江炎黄子孙的关系、长江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来理解。这样,文章重点诗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气势高昂,节奏鲜明,主题明确,全诗紧紧围绕母亲河──长江展开,歌颂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以及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全诗满溢着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应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关键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经过反复朗读、背诵、朗诵之后,可以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高昂的歌词与激越的旋律相结合,势必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在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内涵之后,学生们的思维深度被进一步拓展。这时,他们的情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又一个高潮。这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学唱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长江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长江属于八下中国地理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里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河流总体概况及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课时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的利与弊的分析,树立学生辩证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等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开发和治理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和治理状况。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和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板图绘图,指导学生自己动笔,培养绘图能力,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注重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四、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自制图片集《旅行纪念册》配以《长江之歌》,声音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分三大模块,漂流长江、寻宝长江、救险长江,分别对应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治理。
(一)漂流长江:了解长江概况。
1、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2、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
3、长江的主要支流。
4、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5、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对以上问题采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学生先自主学习,结合相关地图及资料找出答案,教师通过板图及幻灯片展示对重点问题、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本环节同时采取学生绘图本绘图环节,使学生能较为准确的了解长江的形状,源流状况,沿江重要城市,主要支流等问题。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小结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介绍各河段的名称和特点。
(二)寻宝长江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长江沿线某市市长,你会如何开发利用长江呢?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根据刚才了解到的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提出不同河段适合怎样的开发利用,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回答可多样,老师总结评价,最后重点突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水能宝库”中结合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及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水能宝库的地位: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2、长江干支流上建有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介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了解“黄金水道”的地位,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及思考讨论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自然方面:①流域地势平坦,水量大②无结冰期③通航里程长;人文方面: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三)救险长江
结合课本活动题,思考:长江流域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长江?
1、植树种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2、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4、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图片,提取信息,了解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然后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小组内可相互讨论,选出最为合适的几条措施。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增强的忧患意识,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
【总结练习】
谈谈本节的收获,选做生活上的典型例题。
六、教学反思
以学为主,注重学生落实,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效率较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高。
长江说课稿3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江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
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6)指导朗读“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4)师引读。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长江之歌
雪山----东海 哺育----挽起
赞美依恋
远古----未来 灌溉----推动
长江说课稿4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网站,网站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此时让学生聆听虹云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聆听之后,学生会对朗读跃跃欲试,于是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初读感知”。
明确初读要求:1、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点击图片进入课文。2、找出不懂的字词,两人一组讨论解决疑难。3、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请相互评价。初读过后可以检查生词,检查诗歌的朗读。
本诗中心明确,情感突出,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我设计了“细读感悟”和“精读入情”这两个学习环节。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我便把中心议题抛给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勾画相关词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这首诗歌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比如选择《在灿烂的阳光下》,点击打开,就可以朗诵了。在感悟完整首诗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选音乐练读整首诗歌,然后在班内展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角,所以我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在这里学生会欣赏到有关长江的一些诗句,我还插入了一些相关链接,有赞美长江的散文诗、文章,描写长江的成语等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引导学生欣赏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这首歌旋律激越,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这时可以适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从而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五、说设计特点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自主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很浅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长江说课稿5教材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第五单元“时政聚焦”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代学者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天下事?
1、结合提示介绍作者。
2、识记生字词。
3、新闻常识填空。
1、找出本文所含的“五W一H”。
设题意图:学习分析新闻的五要素。
2、分析本文的结构,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设题意图:了解消息结构上的特点,并学会分析。
3、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设题意图: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4、指名播报新闻。
设题意图:通过播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新闻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选择题。(见学案)设题意图:检测学生对新闻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只学了消息,学生只体会到了消息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却不知新闻文字也能追求形象生动。
2、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设题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会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拟标题或写导语。
设题意图:
学生学写消息,进一步体会消息的特点。
长江说课稿6本次说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教材内容及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节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四章介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然后介绍的黄河与长江,因此前一节的黄河已经学过了,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基石。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并且影响深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目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学生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有限,读图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因此对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的分析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辅以讨论、探究、合作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的应用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描绘长江干支流的简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明了的表现出来,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成为解决本节课重点、难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超级互动性,让学生上来用鼠标指一些重要的地方,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作了以下指导:
1、读图法: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是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课以来就接触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仍是解决重点的主要学习方法。
2、绘图法:指导学生将自己读图得出的重要的信息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唱视频,可带领学生共唱《长江之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从分析歌词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长度学生直接读长江水系图就可说出,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世界5大河流的长度和流量的对比图,通过读图对比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世界地理中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长江主要支流名称比较多,我是这样解决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解决本课的一个重点,利用超级互动性的FLASH作品,让学生上来搜索出相应的红点,从而达到了学会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在互动的同时描绘长江干支流达到了掌握重点的目的。
第二部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解决的。
1、展示幻灯片,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一起比较,提出问题:你知道长江干流都流经哪些地形区?学生读图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启发诱导法:教师提示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到地形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段流经的地形区的特点分析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第三部分“长江的三峡工程”
1、幻灯片展示有关三峡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具体名称以及位置。
2、然后展示FLASH介绍三峡工程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轻松一下。
3、如果你是水利专家,你会把水电站建立在长江的什么位置?学生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组讨论。
4、播放课件,动画显示如何航行通过到三峡大坝。
第四部分延伸拓展:学生观看“长江洪水”的录像,然后讨论,长江为何多洪涝灾害?如何治理长江?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说明人类要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给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且更加体现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复习巩固:(也可通过FLASH)
1、可利用学生绘好的长江干支流简图,填注各支流及主要城市的名称。
2、幻灯展示自己设计有关长江的题目,并做出答案。这一题是为适应会考形势和新课改要求所出题目。
板书设计:(设计都是紧扣本课重点难点并加以拓展)
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河湖众多。
长江的功能作用
1、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2、长江的水患
自我评析:本课设计亮点主要在于利用大量的多媒体形式,如各种长江的图片,flash动画,歌曲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在上课时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感到非常的轻松不枯燥。设计原则上根据“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力求完美。
长江说课稿7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一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长江说课稿8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一课《长江我的家》。本单元的题目是母亲河,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长江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或音乐、绘画作品,学习这一单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曲调优美抒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能用甜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难点: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知道长江的走势与歌曲旋律线的关系。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播放《长江我的家》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熟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提问: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母亲河,还了解了母亲河的重要意义,抛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环节我首先请学生欣赏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结合大屏幕的画面,不但使学生欣赏了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总体情绪。然后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教师加以补充,从而介绍长江的走势。告诉学生《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长江的走势的。(出示旋律线)从黑板事先画好的第一句的旋律线上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学生通过与走势图的比对可以看出这一句正好和长江上游的水流走势相吻合。(出示地图)教师进一步哼唱歌曲中间的旋律,比如:(哼唱7125)学生感觉音乐比较平缓,从而总结出这又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势相吻合。教师总结这种用旋律线表现长江走势的特点,正是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出示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句旋律线,熟练后师生一起完成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讲解变得生动而易理解,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中找到了成就感。《长江之歌》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通过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朗颂使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本环节我首先说: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长江之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听完之后,让学生说出感受,通过歌词,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描写了港、奥、台同胞思念家乡的心声,达到以情促教的学习效果。此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纠正歌曲的难点,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进行乐句的比对,(出示歌谱1)比如:(唱)“长江是我的家”和“长江长江是我的家”两句的唱法,教师可以直接范唱的方式。(出示歌谱2)还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这一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谓词同曲不同,教师可让学生从曲谱中找到不同点,再加上老师的范唱,基本可以掌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唱出亲切,温柔的感觉。还可以按照书上要求变换演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学生以情代唱,真正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长江的依恋之情。
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关于了长江的系列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母亲河的思想意识。
课堂小结: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百折不挠的历史,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新的历史篇章。让我们共同关注母亲河、爱护母亲河,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
长江说课稿9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长江说课稿10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教学过程:
明代学者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天下事?
1、结合提示介绍作者。
2、识记生字词。
3、新闻常识填空。
1、找出本文所含的“五W一H”。
设题意图:学习分析新闻的五要素。
2、分析本文的结构,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设题意图:了解消息结构上的特点,并学会分析。
3、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设题意图: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4、指名播报新闻。
设题意图:通过播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新闻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21教育网
1、选择题。(见学案)
设题意图:检测学生对新闻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只学了消息,学生只体会到了消息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却不知新闻文字也能追求形象生动。
2、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设题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会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拟标题或写导语。
我也当回“无冕之王”
设题意图:学生学写消息,进一步体会消息的特点。
长江说课稿11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 三大部分。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又是一根融入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河流,它有利也有害,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2.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记住长江的地位、上中下游主要特征、航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课本图、表资料,结合教材读图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按照“第一大河——源流概况——航运价值——开发——治理”的顺序,逐一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对长江“利”与“害”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处世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水能的分布原因、长江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我国第一大河”和“黄金水道”,第二课时学习“开发与治理”。其中第一课时是学习第二课时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关我国河流的知识,但不全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2.学习能力。全面分析一条河流的概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该如何分析,还需教师的认真指导。
3.学习动力。长江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有关它的知识是很多学生也想急于知道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大的。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设计教法如下:
1.图画、读图(表)分析法
2.问题引导自学法
(二)学法指导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的学法有读图表、课文分析、思考、探究、归纳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国》中“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那条江上?引出长江,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
1.“我国第一大河”的教学分三步走
第一步:讲述我国河流概况,展出“长江流域”图,指出长江干流及其形状,教师板画,问“长江、长江,长江到底有多长呢?它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处于什么地位呢?”,然后利用表2.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的地位。
第二步:结合教材的“读图”要求,指导学生读图2.16“长江流域”,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教师一一在图中标出。接着让学生自己查找长江的其他概况,如支流、湖泊。
第三步: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2.“黄金水道”的教学
首先利用图2.17的读图题,让学生找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观察长江干流通航能力的变化、判断干支流航道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其对航运的好处,使认识长江的航运价值,然后通过问题“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发展航运有哪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得出长江因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航运价值巨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最后阅读“长江上的桥梁”让学生了解长江航运价值巨大,但它也是我国南北陆上交通的障碍,引出“我们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长江呢?”,为进入下一节内容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3.“开发与治理”的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课本43页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1.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2.在长江上建水电站是利用长江的什么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步:提出问题:建水电站主要是利用水能资源,那么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河段,为什么?通过“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结合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势特点,分析长江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山区的原因——长江发源于海拔6600多米的各拉丹东峰,全程落差有6600多米,流到宜昌时海拔只有200多米,上游落差就达6400米左右,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让学生在2.16图中明确三峡和葛洲坝的位置。
第三步:归纳长江的利,引出长江的害,分析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再以荆江河段为例,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河段的特点分段设计治理长江的措施,教师指正。
第四步:阅读“三峡工程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同时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整节课设计意图:通过板图、问题引导读图,解决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是通过“判断正误,改正说法”的练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
第5课 长 江
1.我国的第一大河
2.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3.上、中、下游的划分点
4.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
5.上中下游的特征
1.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2.航运价值—— 黄金水道
1.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说课稿12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说课稿13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比赛,在这里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 计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 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 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 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水 理解 能宝库” ;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 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这一重点的解决是对前两节知识内容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是什么?可以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说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下的功与过,长江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治理的措施。难点的突破,可以树立学生大胆探索地理知识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实现方法与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依教材绘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基础知识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完成3.重难点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和绘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课堂上我将时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时间,以正确的学法指导,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互动中发散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过渡: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我重点说说自己的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时事问题导入、归纳长江源流概况、理解“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及长江的开发、探
究长江的治理、小结、当堂训练六部分组成。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边讲边绘图,最终完成板书。
五、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绘图稿纸、挂图、课件
1、时事问题导入(2分钟)
导入:“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能不能经的住考验?”
发问质疑,利用这一时事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引出学习的对象——长江。
课件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主要任务。
2、归纳长江源流概况(8分钟)
利用前面学过外流河的相关内容,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先学、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图例,要求一目了然,看图就能归纳出长江源流概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展示,互评得出选出最佳绘图,并将其板书呈现,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读图2.34、提问补充说明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
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从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板书“三最”。
3、理解“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的含义及长江的开发(10分钟)
探究
1、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继续补充绘图,并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
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这一部分边讲边补充板书,主要有学生参与完成)
4、探究:长江的治理(10分钟)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继续绘图,结合课后活动材料,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发现问题,创设“湖南老乡和环境管理局局长见面对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合作完成导学图表。
提出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治理(解决问题)
上中游
下游
学生反馈,并随机将其呈现在板书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体验不同角色对开发与治理长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出启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5分钟)
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图例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说说学习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联系家乡河流分析开都河的开发与治理,写一篇小论文。
6、当堂训练(5分钟)
做练习册课时达标,达成巩固练习。
(此环节按时间分配灵活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
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长江说课稿1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本课信息含量大,知识内容深,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如何避免课堂成为信息泛滥的海洋,如何避免学生发言成为照本宣科的念资料,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要精心预设的。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直观的感受长江的美丽风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江美景后,呈现长江水患的图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白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宏伟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之外,在教学中通过抓有关数据,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伟、大、多,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变得具体,也使得三峡工程的宏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伟大,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在本教学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去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以及一百多万的三峡移民,去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迎难而上的非凡创造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伟大,也正是爱国教育的一种渗透。
长江说课稿15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母亲河礼赞》。《长江之歌》是电影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二、说学情:
七八年级的学生中一大部分已处于变声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的声音不稳定,发声持久性差,唱歌费力,还有他们虽然喜欢听影视音乐,但更多的是关注剧情,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关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之歌》旋律,用亲切,真挚的感情演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歌唱模仿,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综合利用音乐知识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B。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C。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旋律的音准和情绪。
2)教学难点:掌握歌唱的方法,歌曲的曲式结构。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整体感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视听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长江风景图片。
2)、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3)、歌曲欣赏:欣赏《长江之歌》。
4)、小组讨论:问:歌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歌曲学唱:本课的重点,首先随录音模唱,通过第一遍模唱,使学生熟悉旋律,找出换气点,第二遍模唱,我会指导学生吸气如闻花香,呼气如吹灰的方法来演唱,第三遍模唱让学生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师生互动:教师领唱,男女生分组展示。
7)、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七。教学展望:
1)音乐课堂具有富有个性、充满快乐、富有想象、动态生成、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1
教材分析
[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一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句,四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一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一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一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一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一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长江之歌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聆听各位前辈的点评,很荣幸,也很高兴。接下来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通过对长江的描写与赞美,抒发了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歌曲为大调式,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要注意分析情感。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及自学能力,《长江之歌》这首歌曲学生在电视上经常听到到,听到,学生对歌曲的学唱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对歌词的理解、分析,对长江的了解、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感情演唱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音乐节奏和结构特征也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内在美,感受长江的大气磅礴,逐步养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使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聆听、分辨等方法,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曲每个部分的情感,并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就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并能够完整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三个部分重复与对比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学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运用得当,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的掌握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陶冶美的情操。我采用:启发法、比较法、示范法。
(二)说学法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欣赏法、视唱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多媒体课件、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我说课的重点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环节:(一)新课导入、(二)初步感知、(三)探究学习(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五)课堂小结。
(一)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我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踏着脚步走进课堂。山也美,水也美,山水之间流淌着中国美,中国的山水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其中长江、黄河是盘踞在中国的两条巨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顺势而下进入到教唱歌曲《长江之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这样的设计思路既能巩固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步感知
在初步感知环节我采取视听法引导学生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宏伟、壮丽),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找出总共有几个部分(三个部分)。学生多次聆听有助于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探究学习
学唱歌曲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我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并讲解发声技巧: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学生通过发声练习,能够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并且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1=C-F2/4
1 3 | 5 3 | 1 3 | 5 3 | 1 0 ||
接着是对歌曲的学习,我采取以下几步进行教唱:第一步我范唱,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歌词含义,有利于更好地学唱歌曲。第二步我弹琴,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第三步根据朗诵,讨论分析两段歌曲的不同的情绪、声音,第四步学唱歌曲,根据音乐记号的变化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第五步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并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第六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有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出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和学唱歌曲,能够体会到歌曲情感。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第四环节是巩固创编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并提醒学生注意打击乐器和歌曲强弱规律的搭配。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搜集一些关于保护长江的有关资料。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难点切分音的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长江之歌
第一部分:蜿蜒奔腾
第二部分:激昂赞颂
第三部分:激动真挚
教师资格试讲考试中,如果能够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让你的试讲达到如虎添翼,画龙点睛的效果,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长江之歌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
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之歌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在阅读或预习中自主识字,并读准字音,如乳(rǔ)、哺(bǔ)、涤(dí)、赞(zàn)等;能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像低年级一样,会在课文后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对于一些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应结合语境,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诗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诗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而且《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壮宏伟,似长江般汹涌奔腾。这样的诗歌,学生们极易投入热情,他们也爱读、爱背、爱唱,通过学习诗歌,最后让学生们朗诵或演唱,不仅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豪迈的爱国热情,更能让学生体悟语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精髓。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特别是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这样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结合有关长江的发源、流域、资源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在理解诗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时,就可以从长江的发源和流域谈起;理解“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时,就可以结合长江的历史(长江炎黄子孙的关系、长江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来理解。这样,文章重点诗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气势高昂,节奏鲜明,主题明确,全诗紧紧围绕母亲河──长江展开,歌颂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以及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全诗满溢着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应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关键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经过反复朗读、背诵、朗诵之后,可以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高昂的歌词与激越的旋律相结合,势必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在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内涵之后,学生们的思维深度被进一步拓展。这时,他们的情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又一个高潮。这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学唱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长江之歌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网站,网站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此时让学生聆听虹云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聆听之后,学生会对朗读跃跃欲试,于是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初读感知”。
明确初读要求:1、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点击图片进入课文。2、找出不懂的字词,两人一组讨论解决疑难。3、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请相互评价。初读过后可以检查生词,检查诗歌的朗读。
本诗中心明确,情感突出,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我设计了“细读感悟”和“精读入情”这两个学习环节。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我便把中心议题抛给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勾画相关词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这首诗歌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比如选择《在灿烂的阳光下》,点击打开,就可以朗诵了。在感悟完整首诗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选音乐练读整首诗歌,然后在班内展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角,所以我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在这里学生会欣赏到有关长江的一些诗句,我还插入了一些相关链接,有赞美长江的散文诗、文章,描写长江的成语等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引导学生欣赏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这首歌旋律激越,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这时可以适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从而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五、说设计特点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自主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很浅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长江之歌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歌词两首》中的一首。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为本课另一首歌词和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长江之歌》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长江之歌》所述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在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感情基调,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
近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领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具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
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
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应用评价阶段:分为课堂小结、课中交流和课后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三个方面。特别是课中交流,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大胆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长江之歌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母亲河礼赞》。《长江之歌》是电影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二、说学情:
七八年级的学生中一大部分已处于变声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的声音不稳定,发声持久性差,唱歌费力,还有他们虽然喜欢听影视音乐,但更多的是关注剧情,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关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之歌》旋律,用亲切,真挚的感情演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歌唱模仿,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综合利用音乐知识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B。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C。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旋律的音准和情绪。
2)教学难点:掌握歌唱的方法,歌曲的曲式结构。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整体感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视听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长江风景图片。
2)、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3)、歌曲欣赏:欣赏《长江之歌》。
4)、小组讨论:问:歌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歌曲学唱:本课的重点,首先随录音模唱,通过第一遍模唱,使学生熟悉旋律,找出换气点,第二遍模唱,我会指导学生吸气如闻花香,呼气如吹灰的方法来演唱,第三遍模唱让学生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师生互动:教师领唱,男女生分组展示。
7)、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七。教学展望:
1)音乐课堂具有富有个性、充满快乐、富有想象、动态生成、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 。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长江之歌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江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
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6)指导朗读“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
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4)师引读。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长江之歌
雪山----东海 哺育----挽起
赞美依恋
远古----未来 灌溉----推动
长江之歌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长江之歌》主题歌歌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
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中的一首诗歌。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全诗共有两小节。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彩多姿。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两个生字、新词,理解“尘埃”“荡涤”“灌溉”“臂膀”的意思。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包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尤其是领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长
江的资料。在检查预习时,可以先指名分小结试读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做作好准备。在精读第一小节时,可以从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入手,启发想象,练习句子。第二节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由于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而昭阳区地处长江上游,可以借助特殊的地理环境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调子,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
的自我领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主要从“走”与“奔“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同来探究,同时,从“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理解其含义,联系上下文展开讨论,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具准备
昭阳区的地图和长江流域的地图,还有收音机。
六、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新课导入阶段、学习阶段、评价阶段。
1、新课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通过音乐的播放,达到
对教材的熟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较为融洽。)
2、简介:长江和黄河
3、出示:课文《长江之歌》。指导朗读。
4、学习阶段:
(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金沙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转 载于: :长江之歌说课稿)以及金沙江和长江的交汇是哪儿。还有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也让学生到地图前指一指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地图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江的印象,知道“母亲河”流经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入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流域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正音:“乳”读作rǔ,“ 哺”读作bǔ, “埃”读作āi。涤荡:冲洗,清除。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尘埃:细小的尘土。臂膀:手臂,胳膊。指导书写:“灌溉”与水有关,部首都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的教学,主要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再是句中所表达意思入手,练读句子,在学生的脑海里展示出长江健美而奔放的的风姿。引导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去领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从“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中体会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从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彩多姿、巨大贡献等方面来体会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时,主要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力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效果。
5、评价阶段:理解“我们赞美你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师总结: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眷恋、热爱之情。
6、出示(课件):长江沿岸美景
七、作业
对于作业的布置主要考虑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完整的默写全诗,同时也要达到背诵的目的。
1、搜集描写长江的诗句。
2、默写全诗。
八、板书
长江之歌
对长江的风采的描绘
长江之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长江之歌说课稿11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一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长江之歌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够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第四篇:《长江之歌 》说课稿
《长江之歌 》说课稿
《长江之歌 》说课稿1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一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长江之歌 》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
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之歌 》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歌词两首》中的一首。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为本课另一首歌词和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长江之歌》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长江之歌》所述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在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感情基调,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
近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领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具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
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
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应用评价阶段:分为课堂小结、课中交流和课后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三个方面。特别是课中交流,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大胆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长江之歌 》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长江之歌 》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江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
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6)指导朗读“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
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4)师引读。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长江之歌
雪山----东海 哺育----挽起
赞美依恋
远古----未来 灌溉----推动
《长江之歌 》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长江之歌》主题歌歌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
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中的一首诗歌。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全诗共有两小节。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彩多姿。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两个生字、新词,理解“尘埃”“荡涤”“灌溉”“臂膀”的意思。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包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尤其是领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长
江的资料。在检查预习时,可以先指名分小结试读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做作好准备。在精读第一小节时,可以从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入手,启发想象,练习句子。第二节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由于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而昭阳区地处长江上游,可以借助特殊的地理环境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调子,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
的自我领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主要从“走”与“奔“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同来探究,同时,从“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理解其含义,联系上下文展开讨论,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具准备
昭阳区的地图和长江流域的地图,还有收音机。
六、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新课导入阶段、学习阶段、评价阶段。
1、新课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通过音乐的播放,达到
对教材的熟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较为融洽。)
2、简介:长江和黄河
3、出示:课文《长江之歌》。指导朗读。
4、学习阶段:
(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金沙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转 载于: :长江之歌说课稿)以及金沙江和长江的交汇是哪儿。还有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也让学生到地图前指一指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地图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江的印象,知道“母亲河”流经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入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流域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正音:“乳”读作rǔ,“ 哺”读作bǔ, “埃”读作āi。涤荡:冲洗,清除。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尘埃:细小的尘土。臂膀:手臂,胳膊。指导书写:“灌溉”与水有关,部首都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的教学,主要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再是句中所表达意思入手,练读句子,在学生的脑海里展示出长江健美而奔放的的风姿。引导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去领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从“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中体会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从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彩多姿、巨大贡献等方面来体会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时,主要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力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效果。
5、评价阶段:理解“我们赞美你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师总结: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眷恋、热爱之情。
6、出示(课件):长江沿岸美景
七、作业
对于作业的布置主要考虑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完整的默写全诗,同时也要达到背诵的目的。
1、搜集描写长江的诗句。
2、默写全诗。
八、板书
长江之歌
对长江的风采的描绘
《长江之歌 》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长江之歌 》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母亲河礼赞》。《长江之歌》是电影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二、说学情:
七八年级的学生中一大部分已处于变声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的声音不稳定,发声持久性差,唱歌费力,还有他们虽然喜欢听影视音乐,但更多的是关注剧情,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关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之歌》旋律,用亲切,真挚的感情演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歌唱模仿,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综合利用音乐知识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B。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C。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旋律的音准和情绪。
2)教学难点:掌握歌唱的方法,歌曲的曲式结构。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整体感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视听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长江风景图片。
2)、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3)、歌曲欣赏:欣赏《长江之歌》。
4)、小组讨论:问:歌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歌曲学唱:本课的重点,首先随录音模唱,通过第一遍模唱,使学生熟悉旋律,找出换气点,第二遍模唱,我会指导学生吸气如闻花香,呼气如吹灰的方法来演唱,第三遍模唱让学生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师生互动:教师领唱,男女生分组展示。
7)、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七。教学展望:
1)音乐课堂具有富有个性、充满快乐、富有想象、动态生成、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 。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长江之歌 》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网站,网站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此时让学生聆听虹云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聆听之后,学生会对朗读跃跃欲试,于是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初读感知”。
明确初读要求:1、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点击图片进入课文。2、找出不懂的字词,两人一组讨论解决疑难。3、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请相互评价。初读过后可以检查生词,检查诗歌的朗读。
本诗中心明确,情感突出,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我设计了“细读感悟”和“精读入情”这两个学习环节。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我便把中心议题抛给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勾画相关词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这首诗歌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比如选择《在灿烂的阳光下》,点击打开,就可以朗诵了。在感悟完整首诗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选音乐练读整首诗歌,然后在班内展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角,所以我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在这里学生会欣赏到有关长江的一些诗句,我还插入了一些相关链接,有赞美长江的散文诗、文章,描写长江的成语等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引导学生欣赏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这首歌旋律激越,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这时可以适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从而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五、说设计特点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自主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很浅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长江之歌 》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在阅读或预习中自主识字,并读准字音,如乳(rǔ)、哺(bǔ)、涤(dí)、赞(zàn)等;能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像低年级一样,会在课文后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对于一些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应结合语境,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诗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诗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而且《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壮宏伟,似长江般汹涌奔腾。这样的诗歌,学生们极易投入热情,他们也爱读、爱背、爱唱,通过学习诗歌,最后让学生们朗诵或演唱,不仅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豪迈的爱国热情,更能让学生体悟语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精髓。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特别是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这样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结合有关长江的发源、流域、资源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在理解诗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时,就可以从长江的发源和流域谈起;理解“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时,就可以结合长江的历史(长江炎黄子孙的关系、长江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来理解。这样,文章重点诗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气势高昂,节奏鲜明,主题明确,全诗紧紧围绕母亲河──长江展开,歌颂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以及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全诗满溢着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应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关键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经过反复朗读、背诵、朗诵之后,可以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高昂的歌词与激越的旋律相结合,势必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在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内涵之后,学生们的思维深度被进一步拓展。这时,他们的情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又一个高潮。这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学唱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第五篇:《长江之歌》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 《长江之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里的欣赏曲目,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 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大庆,全国各地都在唱红歌,我也编排了这首《长江之歌》的大合唱,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借次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并加以改进,谢谢!
2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