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素材选用原则与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素材选用原则与运用技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选材的原则有四:
1.有“信度”。要选剪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克服写文章时“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无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热点技巧】
技巧
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当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当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迷途知返。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孤证孤例通常缺少说服力。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引出“当朋友高兴时”“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当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全天候培植友情的技巧。就顺势用连点成线的方法,为读者细细呈现了此类做法对友谊的巨大作用。同类扩展,连点成线,文段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白,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分内工作中,推推动动,支支转转,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隐患看在眼里,却如同无视,反怀着看人笑话、幸灾乐祸的心态处之,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热情和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似的。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对得到的恩惠,却视若无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高考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的缺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且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中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披上了将军的大袍。而更多的依然是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我将来一定是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梦寐以求想当元帅。结果也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一时间真可谓登峰造极。是他卖国求荣,更兼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还一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将国家陷于万劫不复和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民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中之耻,更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的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很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成了恐怖烟云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大搞独裁,他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刽子手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获得世人的好评,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去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是正面使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素材,继而从反面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的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表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为之奋斗的人生有没有最淋漓尽致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提分秘籍】
文章主题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清晰。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就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就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技巧
二、素材运用颠覆化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写作高手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了,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的男女老少趋之若鹜。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来驻颜的人,最摆脱不了的一种东西,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保持美好形象,可以让人神采飞扬呢?有的,这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读书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这里的素材其实很简单,就是老祖宗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位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接着话锋一转,引导读者仔细剖析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而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莫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二招:多个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其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经济赔偿。
(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眼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本是天经地义,但写作高手就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来。等人家急了,才慢条斯理地加以解释:一男一女两个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现在有几群羊?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是可以的,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孙对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不会结束;刘备告诉
我,要是没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善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另辟蹊径,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同样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提分秘籍】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往反了说,幽默风趣。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技巧
三、素材运用排比化
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高考优秀作文《烟消云散的美好情愫》片段)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没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减淡了思念,褪去了叮咛,遗忘了嘱咐,排比放一块,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提分秘籍】
排比用在议论文中,可以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排比用在抒情文中,可以层层蓄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移步换景,把对象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进而让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进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增彩加分。
技巧
四、素材运用因果化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看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本段先是以生动的描写给读者呈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送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失去感恩”的麻木,让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球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做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都不重要了吧。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做,就不会去做了。
(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是跟着优秀的导游去游览,既看到了眼前的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后面的来龙去脉、科学真谛。本段一开始,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对其解说: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接着以阿甘为例,夹叙夹议,为读者指点迷津,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三招:演绎观点。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有一次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高考优秀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片段)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演绎,最后以画龙点睛的语言揭示主题:“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因果化,也就是在具体行文中,将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采用点评、分析、判断等手段,以打通素材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进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文章具有震撼和征服读者的力量。
技巧
五、素材运用新鲜化
第一招:变换说法。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身旁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又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高考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就非常鲜活,令人无限喜欢。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本段将素材打造成一幅图画可谓功力独到。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的栀子花模样;在通感中,又冒出“逗号般”的虫子,牵扯着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又别开生面。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一个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手法,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形式,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技巧
六、素材运用故事化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了。
(高考优秀作文《成功的秘密》片段)
为了表现“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心”这一道理,作者精心讲述了一个“捏花生”的故事,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处古村落游览,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江南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尾栅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给游客们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大伙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训小孩用的。家里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
(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种习惯》片段)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故事化,是指通过选用形象生动的类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绎、诠释、展示作文主题,以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
技巧
七、素材运用清晰化
让文章思路清晰的常用方法有:
第一招:巧用设问布局谋篇。
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第一段,形象展示材料(现象、故事、细节、实验、哲理小诗等)。第二段,找准发问点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三至五段,从多个角度或者多个层次回答问题。第六段,归纳答案,以呼吁、号召的形式亮出文章主旨或抒发感情。
第二招:巧用排比布局谋篇。
巧用排比布局谋篇,就是以排比句开头,排比句子结尾,中间主体部分三个段首中心句也形成排比。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文章内容集中,气贯长虹;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为文章增色加分。
第三招:巧用对比布局谋篇。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第四招:巧用镜头布局谋篇。
巧用镜头布局谋篇,就是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抓拍若干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典型镜头,选用新奇灵动的组合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流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奇妙美感。
第五招:巧用感悟布局谋篇。
巧用感悟布局谋篇,实际是将一连串连环发生的事情或将事情发生在不同阶段的精彩与感悟合二为一,持续呈现。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如学生优秀作文《自主招生应试日记》,就撷取了“我”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期间的四天日记,在“晴”“阴”“雨”“晴”的天气暗示中,“我”经历了踌躇满志、志在必得、面试露怯、直面败北的经历和体验,写得一波三折,饶有情趣。
第六招:巧用名篇名作布局谋篇。
王国维总结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少同学便借用“三境界”来布局谋篇。
章回体是我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之一,聪明的考生也能拿来为我所用。如优秀作文《新三国演义——爸、妈和我的趣味故事》,家中三人比喻为魏、蜀、吴,文章分三个章节,生动地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又充满智趣的生活。
【提分秘籍】
清晰的行文思路,是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最快捷、最全面地掌握作文内容的关键。所谓思路清晰,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脉络分明、区分明显,让人一目了然。如“现在—过去—现在”的时间顺序,如“从里到外、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如“总—分—总”的逻辑顺序,等等。
技巧
八、素材运用虚实化
第一招:点面结合。
如“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前面的排比是点,最后一句是面,点面结合,虚实相生。
第二招:设譬取喻。
如“看吧,我们的希望就要出现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旭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这样妙趣横生的比喻作为文章结尾,既富有画面,又饱含思想,令人啧啧称叹。
第三招:巧用象征。
如杨朔的名篇《荔枝蜜》结尾,作者写道:“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对蜜蜂的抒情议论为实,后面的做梦为虚,虚实结合,让文章主题妙趣横生。
【提分秘籍】
作文实践中,一般来说,具体为实,概括为虚;明写为实,暗写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托物为实,言志为虚;指桑为实,骂槐为虚;眼见为实,设想为虚;此地为实,彼地为虚;此刻为实,过去和现在为虚;平实描写为实,比拟夸张为虚。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兼顾,才能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高考押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写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2013年2月13日,春节长假结束,马丽收拾行囊又要出门时,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
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我们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佳作赏读】
父母在,亦远游
正如材料所言,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那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应当怎么办?停下匆匆的脚步,陪父母厮守炕头,安享晚年,还是忍着酸痛,毅然踏上离家的路,继续自己的行程?
诚然,孔子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长年守候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尽其孝道,让年迈的双亲在晚年含饴弄孙,其乐融融,这是美好的。但是要知道,那是孔子在农耕时代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工业时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的今天,要求人们居家厮守显然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你是青年学子,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求学;你是普通农民,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打工;你是生意人,你不能守着父母不走南闯北行天下。
其实,孔子在谈到“父母在,不远游”的时候,后面还有一句话: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健在,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告诉父母一定的去处,免得让他们担忧。显而易见,即使在那样的时代,孔子也并没有一味反对出远门。
中国历来有忠孝难两全的说法,古今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士大都留有忠孝未能两全的遗憾。据说,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跟随党出生入死,逝世前却有一个要求:死后不进八宝山,回故乡陪伴父母。将军孝心可见,将军心中的遗憾亦可见,那就是为了革命事业,生前出门在外,未能很好地在父母身前尽孝。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在12岁那年被父母送出村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成了世界名人。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采访他,谈起这一段历史,崔教授痛哭流涕,他说:“如果我不出来,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其实,他的话里还隐藏着另一个如果:如果不外出读书,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的土地上摸爬滚打。
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结果又不得不义无反顾,这似乎有点残忍,然而这也是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出于子女的理智,同时也出于父母的愿望。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天际间翱翔?他们宁可忍受衰老和孤独,也决不拖儿女的后腿。
想起一句歌词:“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当四化大业建成之日,或许我们的父母已经仙逝,那时候我们会在父母的坟头上高香一炷,感谢他们为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做了那么多工作?”
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儿。”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也是为了“好玩儿”。
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儿”。在今天看来,淡淡的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赏读】
让教育里多些兴趣
小孩子堆积木,堆了又塌,塌了再堆,往往堆上千百回,耗上大半天的时间,也不觉得疲倦。在成人看来,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却心神专注,玩得兴致勃勃,其中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兴趣使他们入神而已。
关于兴趣,古今中外有过许多精妙的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癖者,因长期的习惯而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偏好是也。爱因斯坦和歌德说得更明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歌德则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为什么古圣先贤如此推崇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自然也是荻取成功的先决条件。若要成就一件事情,固然需要智慧和才能,但是如果没有兴趣,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热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轻易地放弃;相反,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热情支持信心,信心产生勇气和毅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会克服。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成就史家之绝唱,不也是源于对历史的爱好吗?
有人说,我也曾经有过许多兴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无成。有道是江山易得守之难,兴趣需要培养,也需要维护和坚持。晋时王献之练习书法,竟然用尽了十几缸的水,其坚韧精神可想而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轻易地形成一种兴趣,很快又消退了,淡化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兴趣焉能收获成功?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误区,应试教育的大棒高悬,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就是一切。哪里还管什么兴趣,哪里还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家长们似乎很关心孩子的“兴趣”,将孩子送进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其实孩子哪里有兴趣!兴趣,本应是远离功利的,却被他们涂上了功利的色彩。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好玩者,兴趣也,非功利主义,非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或是想要一本万利。
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国人啊,让我们的教育里少点功利,多些兴趣吧!
第二篇: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这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没有把握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高考满分作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以便给备考作文的同学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1.凝缩素材,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即使很精彩,也应“忍痛割爱”,绝不手软。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2015年高考湖南佳作《修心如莲》
作者引用了王昭君的例子,却只攫取了人物“自我修行,成就美德”的一面,从而论证“人,只有自我修行,提升道德,才能彰显价值”的观点。素材指向集中,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同类叠加,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同类互补,形成集团效应。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要有共同的指向性,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要进行深入剖析。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于是心诚者文如其人,由笔尖到人心,一脉相承,原汁原味。“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如诗仙者,三分诗七分酒;“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如后主者,感时伤人。“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如马尔克斯,孤独哲思。
――2015年高考浙江佳作《文字之上》
为了论述“文如其人”的重要性,文章列举了多则素材,即李白的酒后赋诗、李后主的感时伤人、马尔克斯的孤独哲思,这些经典素材都从“文如其人”的方面进行论证,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正反对比,对比映衬。在一些人物素材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就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好坏优劣不言自明。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映衬,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鲜明的对比中,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更有利于突出主旨。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不能强作对照,要有可比性,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人物为辅。如下面的文段: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种种,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2015年高考广东佳作《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在以上文段中,作者将古代人感受自然和现代人感受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创新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4.片段组装,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一个小标题,或不设小标题,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主题,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具体组合类别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取相似素材组合,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异中求同,异中求新,取相反或相对素材组合,形成前后对比,呈现两种价值取向,突出强调其中一种,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组合,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佳作《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
巨 鹿
阴风怒号,旌旗猎猎。身后,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渡船,早已凿沉了;铁锅,早已砸烂了;粮草,早已告急了;退路,早已没有了。他知道,此时此刻,只要有一丝的顾虑,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斩将夺旗,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境!终于,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战马哀鸣。流血漂橹,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环视战场,得意之形,溢于言表。
乌 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英雄终有落魄时。
残破的战袍,疲惫的身躯,迟钝的乌骓,乌江畔,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他神情凝重。
“霸王,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汉军快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以霸王的声望,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推翻暴秦,是何等的豪气!如今,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仅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一个伟岸的身躯,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乌骓长嘶。岸边,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 阳
咸阳城里,刘邦频频举杯,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是因为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昔日落魄的汉王,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第一组镜头是“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是“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共同演绎了项羽的英雄悲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上下文无须过渡,且一目了然。
5.点面结合,拓宽深度。点面结合就是对一些经典的素材,有的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有的则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一二例为主、其他例为辅,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话题或题目后,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这时,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较全面的事例论据稍作详细叙述,并加以挖掘,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论据则可简笔带过作次要叙述,从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如下面的文段: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的物欲,逼迫自己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
――2015年高考山东佳作《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章通过“点”例――陈希同、刘志军、***,“面”例――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价值观念在选择中的重要性。
6.妙引名句,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去组织文章结构。搜索一下记忆,我们会发现,名言精炼,歌词新鲜,俗语流行,以这些作为写作素材,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回味无穷。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用,也可以组合引用。如:
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有对风花雪月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
――2015年高考上海佳作《刚柔相济》
在上述片段中,考生引用了辛稼轩的诗句,引用了龙应台的名句,也引用了梁晓声的名言,一齐来论证“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这些名言的引用让文章语言熠熠生辉,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第三篇:高考作文如何巧妙运用素材
素材运用技巧示例
第二节 素材运用技
巧示例
相信高考前每位考生都积累了许多素材,但在考场上如何运用,怎样巧妙灵活地将素材与给定的作文要求比较完美地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活用素材,不仅靠平日的积累与刻意练习,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对写好高考作文也极有益处。
素材活用方法很多,灵活性很大,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通用套路和一劳永逸的运用模式,这也正是汉语写作的魅力所在。但我们可以从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提取一些素材运用的有效方法,希望能成为考生写作的小帮手。一、一材多用
同一素材,可以运用于多个话题,也可以多向运用,即在同一个话题里提炼出多个层层递进的观点。将同一素材运用于多个话题,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我们前面列举的几个素材人物,屈原、李白、苏轼等,频频地出现在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即在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里使用这一素材,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将素材扩展到多个角度,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壮志难酬》,文章第一段先提出辛弃疾的壮志难酬:“辛弃疾的悲剧在于他适逢乱世,却又委身于软弱无能的南宋小朝廷。南宋远远不及国力强盛的大唐,不能给胸怀壮志的辛弃疾提供一个一展宏图的舞台。”接下来第二段用大段文字论证了辛弃疾在南宋小朝廷中不能实现心中抱负的不平。然后第三段笔锋一转:“‘当命运给你关上了一扇门时,它却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南宋的舞台成就不了一代爱国之士施展才能的梦想,但却在宋词的舞台上开创了一个由辛弃疾引领的豪放词派。”这篇作文辩证看待同一环境对人物的不同影响,从辛弃疾这个人物身上拓展出两个层次观点:辛弃疾虽壮志难酬,但却开创了南宋词的一代新风,角度新颖,思想深刻。
二、“老调子并未唱完”——旧瓶装新酒
即旧例翻新,把一些旧材料老材料从角度上、表述上、提炼上亮出新意。前面提及的人物素材因为经典,所以考生运用颇多,阅卷老师看多了,再经典的素材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要注意把这些材料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且赋予新意,化腐朽为神奇,即做到将经典素材化用为自己的经典,使自己的作文得以与经典素材相匹配。上一页
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功之道》,这篇文章活用旧材,巧借演讲,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准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大胆将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很巧妙地移植过来,并以演讲的形式,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了三条成功秘诀,恰好对应试题材料的三则事例,也就是从材料的整体上把握,总结出人才成长的三条规律,非常符合题意。将旧材翻新,灵活运用,再借助新颖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既巧妙有趣,又贴合题意,加之演讲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更使读者感到亲切,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写作的聪明和机智。
又如2010年福建高考标卷作文《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放弃坚持,又让情归何处?
陆游,才华横溢,情怀细腻。对于感情,即使没有花前月下的烂漫,也应有举案齐眉,恩爱两不疑的追求吧。但是在与寡薄东风的对峙中,他放弃了坚持,任由东风吹散对唐婉的一片痴情。徒留下愁索离绪和沈园的千古凄凉。倘若陆游能再坚持一下,他是否就会换来东风的折服,而不是辜负了与所爱之人执手偕老的诺言,抱憾终生呢? 【点评】 陆游,我们尽知其报国无门之惆怅,为其不能实现王师北定的宏愿而叹惋。而这篇作文却抛却人人熟知的爱国情结,书写陆游的儿女情长,用其不能与所爱之人白首偕老的遗憾,从而反面论证了“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三、连珠缀玉 即多材合用。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结合在一起,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富于层次感。不仅人物素材,还有其它素材,比如诗词、事物等,将它们串联起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如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痛并快乐着》: “如果当时没有留下这些图画,我是否也将渐渐遗忘,那段不愿再回忆起的日子呢?看着这些作品,我回想起那段陷入绝望,又重燃希望的错乱生活„„如今,惊恐消退了,悲伤不见了,而那段低潮的人生,只留下淡淡愁思,又寂寞又美好。”正如陈逸飞写的那样,如果不是因为多年前的一场病,他经历过一段充满恐惧的暗淡岁月,他又怎会对生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当暗流退去,越来越远,曾
经的苦难、曾经的周折,都萦绕上了淡淡的美感。“拣尽寒枝不肯栖,飘渺孤鸿影”中的苏轼不美吗?那是寂寥之美,那是空旷之美,此美一点也不弱于北宋王朝国君和太后对苏轼的夸赞形成的光环之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李煜不美吗,他得以流传千古,恰不是因为他的贵族血统,不是因为他的风流倜傥,是“阶下囚”的身份,是落魄的国君身份将李煜在历史中记载。
【点评】 这段文字将古今几个人物串联在一起,并以诗词文句连接,彰显了作者丰富的学识与良好的素养。
又如2010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弱水三千》:
神秘遥远的小宫闱撑起了一个王朝的大气磅礴,这是唐朝的选择。诗情画意、清明雨上、烟柳华桥、听雨眠,这是宋朝的选择。走街串巷、市井杂剧、昆曲唱惊梦,这是元朝的选择。宫廷密闺、古今传奇、非常公民,这是清朝的选择。夜上海、华灯初上、顾盼生姿、幽人应未眠、旗袍摇曳,这是民国的选择。
【点评】 把几个朝代明显的特征浓缩在几个排比的句式上,材料丰富,旁征博引,让读者应接不暇,琳琅满目,胸中一股回肠荡气。
四、素材加工
考生手中的素材,一般都是简陋粗糙的,运用到作文中,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支持文章骨架的素材。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素材加工方法: 1.扩展添加细节
即在可能的范围内,想象一个素材人物身上可能有的细节,当然这细节也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人们已熟知的事件上更细腻地去描画当时的情景。如同学们学过的《都江堰》,余秋雨就在回顾郡守李冰的经历中合理想象了其中可能的细节。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好奇是成才催化剂》:
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急切地想要探索天空之上的世界,于是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火箭炮”,想倚其“飞天”。【点评】 “远眺苍穹”“急切地”之类词语显然是作者想象的细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似乎真的回到了万户飞天的时刻。
又如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于生命弯道绽放华彩》: 凤凰浴火方能重生,幼蛹破茧才能成蝶。苏武在漫天飞雪中坚守信念,绽放人生光彩。朔风冷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心间;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将“千金俸禄,高贵官职”的引诱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将满口的毡毛和草皮一块咽下,心里却沸腾着热血——精忠报国。他用睿智,将光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佳话。他用勇气,将苦守的羊群定格为一段千古传奇。飞沙刻画出他手掌的龟裂,他却并没有在这弯道处屈服,几十年的守候等来的是大汉天子的迎归,大汉百姓的敬仰。
【点评】 苏武在胡天北地“渴饮雪,饥吞毡”之事我们大都知道,这段文字描述此情节用细节精细描画,大气之中不失细腻。2.故事新编
此语来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即取材于历史人物故事,添加现代的描写手法与心理,戏谑中不失严肃,幽默中不失理趣。许多考生在作文中用此法,将人们熟识的人物故事现代化,在一种“时空交错”造成的幽默风趣中讲述深刻的道理。在具体写法上一般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并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如前面提及的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便是此例。
故事新编是一种比较容易上手活用的作文技巧,其常用方法有:①续写故事。如许多考生续写《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②补充留白。许多流传的故事总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以想象的艺术空白,比如西施浣纱、孟姜女哭长城、昭君出塞等,只是一些较粗放的故事,其中供考生想象添补的空间很大。③时空交错。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嫁接在一起,让古人与今人同台演戏。④反弹琵琶。为一些约定俗成的人物定论翻案,如曹操,人们习惯称之为一代奸雄,有的考生就为曹操翻案。3.虚构素材
虚构,可以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添枝加叶,只要不脱离原意,也可以把自己虚构进去,这样可以更强烈地表达情感。
如2010年全国卷II优秀作文《黯然神伤》:
烛影摇红的静静阅读,恰若那位罗衫淡淡的素衣女子。你的婉约依旧迷离,终是解不开的愁绪的结。你依然波澜不惊,独品着脉脉的滋味。远远地看着你,总有一丝希冀,缠绵悱恻,尽管跋山涉水,只盼与你共斟一杯万年情。我那万条思绪,都刻着你的柔情,于等待和守候里做着一帘的幽梦。
【点评】 这位“素衣女子”可以是李清照,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她想成别的女子。不过作者很显然是根据李清照素材化用而来,并加入自己的影子,直接抒发情感。4.对比映衬、互相照应 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比映衬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两者的差异,对立之后,是非昭然。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还可以是同一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满分作文《张爱玲的遗憾》: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匕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粹然的净土„„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万人敬仰。
很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把她的思想钳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点评】 这篇作文将张爱玲与众多的文坛巨星相比较,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这也成了“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的强有力论据。
五、素材点评
即对素材故事或人物作点评,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厚度。看各地高考优秀作文,考生在运用素材的同时几乎都伴随着点评,有的是列出素材故事后紧跟着点评,这样一般是针对大部分人不太熟识的素材;有的是直接点评,这些一般都是大家熟识的人物或故事,同时还把对一些人物的点评串联到一起,以一种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气势而来,给阅卷老师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
如2010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舍得的哲学》:
正如才子柳永舍弃了追名逐利的官场,浪迹民巷酒楼,才有了“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盛景;季羡林舍弃了“大家”头衔,才有了《谈人生》的疏朗与大气;德兰修女舍弃了名门女媛的生活,却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尊重。【点评】 以直接点评的方式将古今中外的三个人物结合在一起,来证明接下来的论点:“舍得是另一种丰收,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哲学”,同时也呼应了题目
又如2010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正如李灵的坚持湛蓝了留守儿童的一片天空;李安的坚持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导演梦;沈浩的坚持开启了小岗村的致富之门——他们都在收获着“坚持”得来的幸福。
【点评】 点评素材是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形式,也是用之甚广而皆准的普遍模式。这类方法一般与排比句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提及的素材运用技巧,只是为了方便考生写作时化用素材而点出的一些方式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也不必按部就班地套用,因为素材是死的,而方式却是活的,考生只要对所掌握的素材非常熟悉,且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在具体写作时自然可以随手拈来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我们对素材的化用,其实正合王国维对“有我之境”的解释,“我观 物”,那么事物就附上我的心灵色彩。我们对素材的运用也是如此,如大家写屈原,写李白,写李灵,写沈浩,千万个人眼里有千万个屈原沈浩,每个人的观感都不一样,都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立论投到他们的身影上,反过来再用他们的事例证明我们文章的观点。
其实,素材都是通用的,能被反复使用无数次,只要选择了合适的角度,这个合适的角度就是看考生如何将素材与自己的观点融合到一起,不妨参考一下王国维的话。
第四篇:2017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范例
2017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范例
篇一: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
(一)素材一:“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不拒乞丐入内读书
2011年1月18日,杭州图书馆成了热门话题:常常有乞丐和拾荒者到杭州图书馆阅览,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而图书馆却因此遭到一些读者的投诉。“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就是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对投诉者说的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数千次。
为求证,记者连线了褚馆长,然而,一向低调的他婉言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几经辗转,记者找到杭图办公室主任。“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刘主任惊讶地说。
记者来到杭州图书馆,除了外面漫天飞雪,一切如常——自修室内几乎满座;白发的老人戴着耳机安适地窝在沙发上听音乐;阅览室里有民工模样的人静静翻书。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据悉,目前的杭州图书馆,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多向运用
众生平等,人所共知;作为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有权利阅读。但图书馆进去乞丐和拾荒者像个传说,几天便红遍网络。
一、从公共图书馆行为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②零门槛开放,向文明迈进;③公益精神不动摇;④做好服务,传递温暖;⑤以人为本,熠熠生辉; ⑥用尊重赢得尊重;⑦不是新闻的新闻。
二、从一些读者投诉图书馆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学会与所有人相处;②尊重他人的权利;③扔掉习惯性偏见;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⑤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⑥物质不富足并不代表精神贫穷。
三、从乞丐与拾荒者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懂得享受公共资源;②边缘人也有文化需求;③注意在图书馆里,你是一个读者;④人会被环境所改变。
四、从社会反响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媒体,你反思了吗?②人人都需要有尊严地生活着;③将人格尊严回归进行到底;④巨大反响背后的思考;⑤加强享受公共资源意识;⑥建设文明、成熟的社会任重道远。
论证示例
例1 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
公平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公平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馆长表示,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就是要向所有人开放,特别是要给那些得不到教育机会的阶层提供学习机会。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再穷的人也能成功,而图书馆就是他们成功的第一个台阶。苏格兰的穷孩子安德鲁·卡内基,就是到美国后通过免费的图书馆自学成才,并经营钢铁工业成为巨富的,他一生捐建了2 500多座图书馆。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和农民工开放是知识之暖,是文明之暖,是平等之暖,是公益之暖,期盼这样的“暖闻”能够有蝴蝶效应,激发起更多地方的“暖闻”诞生。
例2 学会与所有人相处 图书馆向乞丐开放,无非是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但依然遭到了一些读者的投诉,引发了他们的不满。这说明在不少人的心中、社会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对贫弱者排斥的情绪。这种排斥情绪带来的社会表现,在不少城市的公共场合并不鲜见。不愿和拾荒者一起挤地铁,厌恶和农民工一起乘坐公交,乞丐在过街天桥上露宿,有的人捂着鼻子侧身而过。表层的社会排斥可能是一个“白眼”,深层的社会排斥可就是交往、观念、教育、职业等等的排斥。“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不要介意和贫弱者“共处一室”。存在就是合理,别因为自己的成见与狭隘把合理消失掉,不要做一个所谓高高在上的人,这样是对自己修养的最大的损害。
“学会与人共处”已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基本学习需要。请从自身做起,培养同情心和爱心,使自己具有宽容和理解以及尊重精神。
例3媒体,你反思了吗?
为何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及附近农民工免费开放,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为何会震撼无数网友让大家心中涌起阵阵感动?这说明,农民工、乞丐等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等被忽视到了何等程度!
通常,在很多人的眼里,诸如农民工、乞丐是不能和自己平起平坐,也没有和自己一起进入图书馆、商场、娱乐场所的权利的。因为媒体中农民工是来自乡下,没有文化,干最累最脏最苦的活儿;乞丐则很脏,或多或少有身体上的缺陷,是被城管驱赶的对象。媒体从未展示过农民工、乞丐具有和常人一样享有公共资源的权利,某种程度上,正是媒体的选择性注意,造就了公众的刻板成见。所以,大众传播媒体必须客观、公正地报道,呈现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生活积极的一面,只有偏见从媒体上消失,有关农民工、乞丐的刻板成见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我和世界不一样
素材快线
2010年12月,澳洲的力克·胡哲来到深圳演讲“我和世界不一样”,感动了无数人。他天生没有四肢,却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冲浪、打鼓、踢足球??样样皆能。他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2005年获得“杰出澳大利亚青年奖”。“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很疼爱我。从没提起过我的身体异于常人。”父母把他送进一所普通小学就读,而不是去为残障儿童设立的特殊学校。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教他做能做的一切。进入小学,一天内竟有12个人嘲笑他,他感到深深的孤独,想:如果再有一个人嘲笑我,我就不活了。放学路上,一个小女孩叫住他:“力克,你今天很棒!”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把他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13岁,他看了一个残疾人走出困境的故事。主人公的一句话改变了他:“上帝把我们生成这样,就是为了给别人希望。”曾一度想自杀的他,由此明确了自己人生的方向。19岁,他开始实现自己的志向: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人们带去希望。“我找到了我活下去的意义。”在演讲中,他倒在桌子上,向观众演示一个无手无脚的人如何重新站起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身体艰难地站立。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让大家明白,实现志向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和拥抱失败。
多向运用
“我和世界不一样”,力克·胡哲,无手、无脚、无忧虑,究竟是什么动力让力克·胡哲在困境中仍看见希望,创造奇迹?
一、从力克·胡哲与厄运抗争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志者,人生的方向也(最佳角度);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厄运;③坚持不懈;④奇迹并非偶然;⑤一切皆有可能;⑥拥抱失败。
二、从力克·胡哲激励和启发他人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叩亮别人的希望之灯,照亮自己的人生(最佳角度);②心怀大爱,上善若水;③人生在于奉献;④无怨无悔的使命;⑤生命的价值;⑥活着,就是给人带来希望。
三、从他人对待力克·胡哲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理智的爱,让孩子走得更远(最佳角度);②嘲笑使人孤独,激励让人奋进;③一句话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④给残疾人良好的人文环境;⑤让残疾人像普通人一样成长。
论证示例
例1 志者,人生的方向也
志者,人生的方向也。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让我们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沿着既定的方向驶向既定的目标。《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志,人生的方向。是它,让天生没有四肢,曾一度想自杀的力克·胡哲“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他明白了“上帝把我们生成这样,就是为了给别人希望”后,就立下了大志: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人们带去希望。他的人生有了方向,他比过去更有力量,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活力。让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冲浪、打鼓、踢足球??样样皆能,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志者,人生的方向也。它能使一个人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庸庸碌碌中站立起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
例2叩亮别人的希望之灯
叩亮别人的希望之灯,照亮自己的人生。当哀怨的流云,踱着无力的碎步,心痛地闭上双眸时,你,去给他们叩亮希望之灯。灯亮着,彼此精彩。“点燃了别人的希望,同时照亮了自己的未来。”力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上帝把我们生成这样,就是为了给别人希望。”他19岁开始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人们带去希望。曾一度想自杀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他创办了自己的演讲经纪公司。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力克在鼓励一个和他一样没有手脚的小男孩时,小男孩的妈妈说:“当我拥抱你时,就好像拥抱着自己24年后的儿子!是你在我们绝望时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是啊,没有永远的绝望,没有凝固的生命,没有亘古的荒原,只要你肯给别人叩亮希望之灯,用你满腔热忱执著地浇灌,任何的消沉都会绽放出瑰丽的神奇,任何的绝望都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灯亮着,彼此精彩。
例3理智的爱,让孩子走得更远
理智的爱,让孩子走得更远。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过分关爱,缺乏理智。什么事都是一手包办,让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比如孩子的玩具乱了,父母给他收拾;孩子吃剩的东西,父母帮他吃掉;孩子闯下了祸,父母帮他承担等。父母深爱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请不要溺爱,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理智的爱。力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理应得到更多更细微的照顾,可他父母把他送进一所普通小学就读,而不是去为残障儿童设立的特殊学校。“这是父母做出的最佳抉择,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因此,他学会了刷牙、洗头、骑马、游泳、冲浪、打鼓、踢足球??样样皆能。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假如他父母盲目地宠爱、庇护、包办,他还能获“杰出澳大利亚青年奖”吗?父母理智的爱,能让孩子有更多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有更多吃苦和受挫的机会,孩子会走得更远。“根叔”火了
素材快线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该校毕业典礼上以“记忆”为题致辞,感动得7 000多学子高喊“根叔”,以示尊敬、爱戴。“根叔”演讲,胜不在“技术”,而在他对学生的拳拳爱心。讲稿是他从海外回国的飞机上一字一句斟酌写成的,这位校长给毕业生的临别箴言,没有一句“官话”。在演讲中,“根叔”并没有回避该校的不足之处,比如宿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食堂饭菜质量不好,等等。“根叔”迅速走红网络,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重塑中国大学精神”等话题的讨论。“根叔”的走红,不仅因其 与时俱进,懂得网络热词,更因其真正“以学生为本”,真诚面对学生的诉求。受“根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放弃固定的讲话套路而代之以灵活生动的个人语言,反响十分强烈。
多向运用
根叔,以其真诚的态度、鲜活的语言和对学生的挚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引发了网上的热捧,对此我们可以多角度进行解读。
一、从“根叔”走红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真诚之心自动人;②平等,“根叔”亲切的源头;③教育的真谛在于爱;④拒绝捉刀,身体力行。
二、从根叔演讲内容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官话与人话;②教育家的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③时尚,一种生活的姿态;④网络语言,想说爱你也容易。
三、从“根叔”受到他人效仿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效仿与盲从;②敢问大学精神在何方?③求真,但不必刻意模仿。
论证示例
例1 真诚之心自动人
真诚是律己的准则,也是对人的态度。古语有云:“诚能动人,至诚可以感天。”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与他素昧平生的刘备却以真诚之心,屈尊降贵并克服重重险阻而“三顾茅庐”,这才有了深受感动的诸葛亮为刘备“隆中定计三分天下,匡扶蜀汉六出祁山”,才有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古语又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讲的便是对他人贵在真诚。当华中科大校长以真诚开启7 000多学生的“记忆”,当他对学生的拳拳之心自然流露,学生怎能不亲切地称之为“根叔”,怎能不为之动容,为之呐喊。可见真诚拉近的是心的距离,启动的是人心深处的良善之根,如果每个人都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以真诚报真诚,社会道德文明之花自然能越开越艳。
例2 官话与人话
当官就要讲“官话”,这是当官的基本功。“官话”正误的标准既然是既定的,说来说去就成了没有个性的套话,令人生厌的废话和搪塞人的空话。这两年,人们忽然惊讶地发现“官话”越来越不似人话,简直能“雷”死人。不知这些官员为何蜕变得如此狂妄粗野甚至没心没肺,比如有的官员对老百姓说“你们这些人算个屁!”有的官员对记者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等。令人愤慨之余,真想回骂这些人是“狗官”,在“放狗屁”。当官的就不会讲人话了吗?非也,华中科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人情味十足,其语皆出肺腑,没有一句官话,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对学生深深的爱。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官”字有两张口,除了平时讲顺了的官话,也希望能多讲讲人话。但如果只是故作亲民姿态的“虚伪话”,或者嚣张跋扈能吓死人的“放肆话”,即使不是套话、废话、空话,也是不听也罢。例3效仿与盲从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的优雅,生搬硬套,亦步亦趋,虽然跋山涉水前去,废寝忘食地学,但还是手足无措,结果忘掉了自己走路的样子,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华中科大校长“根叔”以一篇个性化的演讲而走红,受尽人们爱戴,受“根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放弃固定的讲话套路而代之以灵活生动的个性语言,反响强烈。然而效仿“根叔”不应只是语言形式,更应学会流露本色的真诚,如果只是在彼此效仿中学会了巧言嬗变,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投机取巧,或者挤在别人的轨道之中蹒跚前行,也是迷失了自己真正人生的本色。当所有人都选择同一种服饰,说话都选择同一种腔调,走路都选择同一种步态,结果只会徒增笑料而已。刘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素材快线
2010年8月8日,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个失去双臂的小伙子用双脚在钢琴上弹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在场观众无不震惊。
他就是刘伟,一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做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我就是自己喜欢,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强迫过我。”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那段时间,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多向运用
怀着对钢琴的爱好和对生命的热爱,刘伟一路走来,成了真正的达人。
一、从生命意义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用生命展示才华,用生命创造精彩;②活,就要活得精彩;③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⑤真正的达人用生命展现才华;⑥没有任何人可以看轻你,除非你自己。
二、从生命过程的角度,适用论题:①苦难铸造精彩;②总有一条路适合你;③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④不幸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⑤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从成功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毅力,让生活精彩;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③自信者强,自强者胜;④为自己点一盏信念之灯;⑤用坚定回答苦难;⑥只要功夫深,无臂也能弹钢琴;⑦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就会开花;⑧意志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⑨不要轻易说不;⑩兴趣造就奇迹。
四、从其他角度,适用论题: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③上限就是给人突破的。
论证示例
例1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
蝴蝶是由小小的蛹结茧磨砺蜕变而成的,但是,如果这只蛹是残缺的呢?
刘伟,一个普通的北京男孩,命运残酷地折断了他的“双翼”,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钢琴之梦。站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在观众仍震撼于他那灵动的双脚给他们带来的钢琴盛宴时,他只说了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的一句话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是的,他是在用尽一切努力精彩地活着。其他的人,甚至是健康的人在放弃自己的时候,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只为在这神州大地向世人证明:“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
当我们看到残奥会上运动员独臂驰骋于游泳池时,当我们看到玛丽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舞出动人心弦的舞蹈时,当我们看到海伦·凯勒用自己的手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时??我们明白了:残缺也可以创造极致的美丽。
例2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就会开花
梦想是夜幕下的高月,寂寞地上扬,却照耀着夜行者的前方。但是,生活是残酷的,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但总有人不相信残酷,即使命运给他的只有两只空空的袖管,即使命运给他的只是一袭爬满蚤子的旗袍,他,刘伟,却用音 篇二:2014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一书与2014年高考作文题巧对照 2014《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与高考作文题
巧合对照表
一、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作文题
第116页:5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王延龄)
2012年1月19日,百年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个创立于1880年的、胶卷时代世界感光行业的绝对王者,曾经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最鼎盛时期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柯达的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无人问津。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得柯达终于止步于数码时代,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出局结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四川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4页:《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 命运强势逆转》(张广周)一文,不但能够作为这道题的最好证明材料,而且里面也押中了该省的高考作文题:
二、从褚时反转为“橙王”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把握好人生方向;②卧薪尝胆;③东山再起的豪情;④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力;⑤从哪里跌到不重要,重要是从何时爬起;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⑦历经浮沉,老而弥紧。
第36页:《曼德拉逝世,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必将继续》(刘映红)
第107页: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李 浩)
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84岁时,曼德拉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展示自己的监狱生涯,说道:“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话都是谈人生的。自传的话“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画展上的话有两个关键词:“乐观”和“挑战”,说的都是面对挫折磨难的态度。结合我们的人生感悟,可以这样立意:①能屈能伸方显英雄本色;②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③乐观面对磨难;④心态决定命运;⑤接受挑战方可实现梦想;⑥有梦就要去追。
三、湖南卷作文题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也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8页:《华西村领头人吴仁宝
半世纪铸成“天下第一村》(张春红),还有比这更好的证明材料吗?
四、湖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104页: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梁军磊)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要相信自己能做事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哪怕这条路再窄,只要路在前面,只要你能走得更远,就可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以俞敏洪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中,也有这样的一句台词:“如果额头终将要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要让皱纹刻在你心上。”这段话引发了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自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第118页:3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曹彩群)有一只麻雀天天练高飞的本领。终于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一群麻雀非常羡慕它,纷纷向它请教。这只麻雀说:“我想用事实证明,只要敢于梦想,麻雀也可以超越雄鹰。”这只麻雀在一次高飞时,它忽然发现头顶有一只雄鹰,雄鹰也发现了它。它吓坏了,记得老麻雀说过,遇见雄鹰要么钻进屋檐下,要么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了!它匆忙逃窜,可还是成了雄鹰的美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首先,雄鹰飞得高是为了更好地寻找食物,麻雀飞得低是因为低处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由此,可以立意:①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高度; ②走适合自己的成功路;③凡事要量力而行;④ 不能超越底线;⑤不要盲目追随别人。其次,可以从麻雀敢于梦想,勇于追求这一点来立意:①勇于追求,生命的高度;②超越自己;③敢于梦想,终会实现;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⑤冒险的代价。
五、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55页:《与其羡慕“拼爹” 不如趁早好好奋斗》
第55页:“时材掘金”——请你了解新闻“中国‘富二代’还原接管家庭企业的相关信息,谈谈可以论证哪里论题。
六、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5页:“写作示例”——例3 合作是门精深的学问
第11页:“写作示例” ——例4 双赢的智慧
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60页:“时材掘金”——请你了解新闻“牛津大学称人类最快下个世纪灭绝,高科技是罪魁”及相关信息,谈谈可以论证哪些论题。
八、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104页: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的作家冯骥才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
有人认为,随着古村落的消失,千百年孕育出来的文化基因就会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就 会被消灭。
有人认为,农民追求城市现代生活的要求无可厚非的,没有必要为古村落的消失而伤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从古村落的消失角度,可立意:①远去的风景;②留住那一抹云彩③;留住我们的民族之根;④文化的多样性。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可立意:①进步,需要代价;②面向未来,走向现代;③发展的阵痛;④不为流逝而伤感。也可选取综合角度,进而辩证思考,可立意为:①城市与乡村,一样的家;②发展与守本;③平衡发展,进退有余。
九、福建高考作文题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117页:5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唐季位)
井边,两个用于汲水的木桶在聊天。
一只小木桶说:“看,我们的人生多没有意义,不管打了多少水上来,下去的时候总是空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另一只小木桶说:“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们每次下去的时候都是空空的,上来的时候都是满满的,我们得到了很多!”
请理解上述语句的意义,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第一只小木桶的看法是负面思考得来的,第二只小木桶是从正面来考虑问题的。为此,可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些角度来立意:(1)从负面考虑问题,可以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如果一味从负面来思考问题,则会产生消极颓废的心态??(2)从正面来考虑问题,可以让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变得积极向上,走出逆境;但一味从正面看问题,则会丧失应付挫折与变局的能力,变成盲目乐观的自负者??(3)将正面和负面的做法结合起来,既能使我们看到生活天空中的太阳,又能看到大树下的阴影;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用积极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去工作和成活,才能迎来人生的一道道彩虹。
十、北京卷作文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126页:②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式过马路并不是中国人不懂交通规则,而是将自己个人的主观私心凌驾于规则之上,规则没有被遵守,这往往是悲剧的根源。
十一、广西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95页:《浙江温岭杀医事件折射出社会的什么病?》
此题的主要立意是大爱、感恩、爱心传递等,我们的书中比比皆是,就不再一一列举。
十二、重庆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我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诸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2页:《旧金山全城总动员帮助白血病患儿实现“蝙蝠侠梦”》
第23页:《上课开小差的最高境界》
第38页:《老人被撞后放走肇事者 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吧》
第54页:《夏俊峰之子画作引争议》
第77页:《农艺工坐公交遭老及嫌弃 穿这么脏就该走路回家》
第78页:《永坛一家孙杨的“车祸门”》
第87页:《北京电视台台长去世 郭德纲发“囍”字。
十三、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相关材料:
第103页: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张清)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篇三: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范 2
第五篇: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素材不仅在于多,更在于价值。对每一个好素材,学会思考和品评,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是素材运用的一种策略性指导
高考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① 从各科教材中找。(课本上的例子)
②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生活中的例子)
③ 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④ 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⑤ 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⑥ ➅高考中的例子(阅读高考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例子)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素材分类
1、哲理故事:指一些蕴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如:坐井观天、龟兔赛跑、和尚挑水等
2、历史典故: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马航失联、感动中国人物、中央反腐等。
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么办?
总体说就是要发散思维。
1、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2、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作文的材料呢?
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一材多用示例
(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段: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示例:一: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文王,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被囚而推演《周易》的哲思妙悟? 孔子,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身处困境而作《春秋》的洒脱胸襟?
屈原,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在流放途中赋出《离骚》?你那高洁情操和爱国情怀为何能够矢志不移,不为困境而有所改变?
我想握住一双双伟大的手,让这些书写历史的手,牵引我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示例二: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王被囚,在生命可能随时结束的时刻,他,没有终止,推演周易;屈原放逐,在人生最困窘的处境,他,赋出离骚,没有停息。生命的意义在于动作,死亡才是最后的休息。休息?奋斗者的字典中没有“休息”这个词。努力地工作,不懈地创造,这,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示例三:天津卷《 留给明天》
时间之失不可逆转,生命难免“终有竟时”。创造人生的,是今天;而今天是否有价值,关键还在于为明天留下什么。文王拘囚,他留给明天的是周易;孔子落难,他留给明天的是春秋;屈原流放,他留给明天的是离骚。圣贤也是人,他们终究也是要死的;然而,他们都为明天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让自己永垂不朽。的确,明天尚未到来,但明天终会到来。明天将如何到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留给明天一些什么。今天为明天留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天就不会收割残缺和遗憾。
(二)李时珍的事迹
李时珍针对当时药书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决心重修本草,编一本较为准确、实用的药书。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亲自进山采药,亲尝百草,用了19年的时光,终于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著《本草纲目》。从三个角度使用:①持之以恒的精神➁论述献身精神➂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
论述“持之以恒的精神”
(1)19年的时光,19年的梦想,19年的艰辛,李时珍用19年写出了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悬崖峭壁,急......湍幽谷,恶草毒花,无数危难困苦在19年中应接不暇。李时珍最终凭着一股持之以恒的坚韧走过了这风雨荆棘.......的19年,带着《本草纲目》重回人间。
(2)李时珍本着一个医师的职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19年辛苦奔波,山崖间,泥泞小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一根竹杖,一个背箩,承担了他19年的艰辛,一本《本草纲目》记载了他19年的坚持........(3)一本《本草纲目》流传后代,恩泽百代;一个熟悉的名字记在心间,启迪心灵。李时珍,用19年暑去冬来的执著,诠释着持之以恒的真谛。......
(4)一次次迈进大山,一遍遍口尝药材。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会望见那执著的身影。困难重重,他却坚.....持了19年,用一份坚毅,一种坚持完成了千秋巨作《本草纲目》,是这份持之以恒为他铸就了辉煌。....(5)为了信仰,他持之以恒,奔腾的江河在他面前静止;巍峨的高山在他面前低头。19年如一日,他尝百草,....试百药,终成名著《本草纲目》。他用坚毅的精神为生命求得一个新的诠释。.....
论述“献身精神”
(1)本可以平淡无奇的度过一生,本可以做个安逸的抓药郎中,但他不忍心看到因药误人的悲惨,宁愿牺牲....小我,去完成大我。他选择了远方,那他的心里便只有地平线。他用自己的19年换回了无数用药人的放心。........
(2)踏青山,也许会身死虎豹;尝百草,也许会命丧奇毒;为了个人生命,他完全有理由退却,但他却无怨无悔,带着为他人、为事业的献身精神,勇敢的穿越生与死的考验和较量。不朽的《本草纲目》成为李时珍献..............................身精神的化身。
(3)李时珍忘记了多日的劳累,忽视了尝药的危险,淡化了家人的忧虑,为了修正药书,为了造福百姓,为了千万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他放弃了自己的享受,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4)他亲入深山,亲尝百药,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不理会山路的险象丛生,不顾及百草的苦涩奇毒,以无..畏的献身精神,保证了《本草纲目》的不朽价值。......
(5)19年的时光,7000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不眠之夜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人生岁月却无怨无悔。为了《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撒执著,无畏献身。.............
论述“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人人皆知之理。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真能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之人寥寥................无几,李时珍就是其一。在当时,药书的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下,只有李时珍以自己亲身体验...........改变了这个状况。
(2)他本可以安坐中堂,恪守救死扶伤的医道;他本可以照搬古书,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但他没有。踏深...................山,尝百草,只为修正药书的谬误,只因为他有质疑权威的魄力。李时珍,用勇敢质疑的气概写出《本草纲目》.................................的辉煌。....(3)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离不开敢于质疑的精神。倘若李时珍没有对古代医书的怀疑,且不说医学界的损失,...............仅因延误病情而失去生命的人就将不计其数。质疑是一种途径,会指引我们走向真理的殿堂。
(4)“权威”一词用它耀眼的光环压制过无数闪耀的思维火花。而在封建势力极胜的时代,它更是一种不可质疑的经典。李时珍,这个把百姓生命安危系于心间的良医却大胆的抛弃了前人的谬论。他有选择的借鉴,也大......................胆的更改,用勇敢的质疑精神,写出了一代经典《本草纲目》 ...........................(6)成功的脚步总是紧跟在勇敢质疑之后到来。药书谬误,延误病情,世人袭用,唯书是从。是李时珍站了...................起来,走进深山,攀上危岩,携带着对药书的怀疑他走进了真理的山谷,将谬误的顽石击碎。
(7)他不墨守成规,他不抱残守缺,为了真理,更为了生命。他向已有的经典提出质疑,一丝不苟的查询验...........证。跋山涉水,到处都留下了质疑的精神。没有质疑,哪来真理?哪来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
(三)以“李白故事和李白名诗名句”为材料多角度使用片断
例文1: “意气”(201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例文2:话题——“忘记与铭记”(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例文3: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他人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例文4:正确对待挫折和痛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挫折,他傲然一笑,面对痛苦,他潇洒挥袖,遍访名山,歌咏自然,是他对挫折和痛苦的正确态度最终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例文5:找准人生位置
(1)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大唐的江山史册上才多了几分厚重,中华的文明史册才更光辉灿烂。........................................(2)诗仙李白,在歌吟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同时,始终保有一双明辨的眼睛,在歌舞升平的宴饮中,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他正确地选择了一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人生路,潇洒地走向自然,走向山水,也走向了自己诗歌创作的辉煌之路。假如李白没有一双会辨的眼睛,没有选准自己....................的人生路,他就会在官场上虚度一生,无法成就自己诗仙的美名。....小结:同一材料,变换角度,可运用于不同话题中,可论证多个观点。
小窍门:
1、关注课内,积累材料;
2、理解话题含义,选准角度;
3、为我所用,证明观点。注意:
(1)运用材料的传统主题。(2)反其意而用之。
(3)从不同角度分析或生发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
怎样使用材料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一篇好的议论文,论点与论据要一致统一,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首先,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材料时可针对不同论点有意识的选择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可忽略不计。
其次,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转述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巧妙地转换叙述重心,突出某个侧面。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注意】“一材多用”,要注意:准确选取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课内材料积累
【苏轼解读】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他长于散文创作,他的诗,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主要事迹】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但是还是感到不满足,现在正在搞超级稻。
【袁隆平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