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命题解读】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是规定好的,不可另拟。题目文字里,含有对“好奇”的三种具体解释,也是三方面题材范围的提示。你可以在这里面寻找并确定素材,提炼主题;当然也可以不受它的限制,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题材和思考的积累,但内容必须围绕“好奇”展开。
好奇,原本是人的天性,尤其在少年时期。可惜之后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越来越少以致丢失。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应该对事物抱有很浓厚乃至很神秘的好奇心理。伴随着好奇心还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心中飞动着太多色彩绚丽的梦想,这恰恰是他们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原动力。要写好这篇应试作文,在充分展示其好奇心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的融合是此篇作文成功的关键。
要十分注意的是,万不可把许多想象杂糅在一起,选材和表达要集中。要表现的确是自己所好奇的,又不同于别人的,尽可能多彩些,这样才真正具有青少年的特征。
我觉得“好奇”这个作文题特别适合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它既可以表现好奇心,又便于真实地表达其实际语文水准,许多考生的作文就证明了这一点,下面的满分作文则更有说服力。
2013年北京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欣赏
【真题回放】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 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4)字数在600至1000字之间。
【写作导航】
其一,审题立意是关键。
题目“好奇”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充满生机与魅力的动词,而导语为我们审题立意作了引导与提示。导语大体有三层意思:首句为第一层,其关键词是“不了解的事物”“发生兴趣”,这是对后面句子的整体引导。第二层从三个不同角度谈“好奇”:“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这是对于自然的感悟;“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这是对于知识的感悟;“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这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从以上三个不同角度立意,就不会偏题,而且也能拿到较高的分数。第三层就是最后一句,关键词语是“新发现”“丰富多彩”,代表了两个方向,这是故事的结果,是对“好奇”所产生结果的描述,也启示我们要写出“好奇”之后的领悟:好奇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保持一颗时刻不灭的好奇心,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人类才会进步;因为充满好奇,富于探索精神的人类才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其二,选材求新拒平庸。
这道题写作空间很广,关注生活、热爱探索的考生更容易写,关键是切入角度要新颖。除了从导语所提示的三个不同角度来选材外,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件可以引发我们“新的发现”,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譬如,可以从自然风景切入,先写探访某个山洞,或者对某座盛名之下的山感到好奇,于是前去探访,最终有了新发现,有了领悟;也可以从某一植物切入,如先写对昙花的开花感兴趣,于是就有了你观赏昙花开放,探索昙花一现的秘密与思考。可以先写父母最近一些异样的表现,而后进行探索,发现了这些异样表现的原因,从而对亲情有更深的认识;也可以从传闻中性格古怪的故乡爷爷着笔,写你回故乡之后,探寻他古怪的原因,既有现实中的情节,又结合人物的经历背景,这样容易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可以从名著切入,先谈父亲给你讲诸葛亮的故事,引起了你的好奇,再谈书中诸葛亮的故事如何一步步影响你;也可以从诗词切入,先谈自己对辛弃疾豪迈词风形成的好奇,而后再去探索他的创作经历和时代背景等。总之,从这些角度切入,就一定能选择许多新颖的好奇经历与感悟来写。
其三,谋篇布局巧安排。
构思时,要使故事完整,就要以“好奇”为线索贯串全文,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为何好奇,什么事件引发了我的好奇。一般来说,行文思路可以是“发现疑问+层层解疑+人生启示”。按照导语提供的“好奇”的三个角度来构思时必须要注意:自然的奥秘固然重要,但探索的过程才是文章的重心,要生动而充实;书中故事十分动人,但切忌过多复述情节,而满足好奇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要交代清楚;写出身边变化,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从事情当中有所感悟,把故事写得曲折精彩。譬如,思路一:好奇为什么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是“冷漠”的,然后写带着好奇慢慢成长,一次次与父亲的“冷漠”相遇,一次次思考,最后发现父亲是为了培养“我”的自立精神。思路二:发现“懒惰”的同桌总是取得好成绩,“我”产生好奇,于是带着好奇追踪同桌学习过程,最终发现同桌有认真听讲、善于思考而不忙于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等等。
其四,扬长避短显个性。
在形式上,要根据个人的写作能力,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触“题”(好奇)生情,大发一番慨叹,更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经历。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将“好奇”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为论点,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说自己的看法。如果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可以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还可以运用“书信体”,写一封给司马迁的信,好奇地问司马迁“为何选择‘卑贱’地活着而不选择‘光荣’地死去”。当然,不管选用什么文体来写,行文时都必须努力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切勿头脑发热而使用不熟悉的文体来写,进入文体“四不像”的不伦不类之误区。
好奇
北京一考生
因为有了好奇,我从《雨巷》走进雨巷,看细雨染湿繁华沧桑,沐浴人生境界的光芒。
初二时,我邂逅了戴望舒的《雨巷》。那唯美浪漫、摇曳着丁香气息的江南小巷让我痴痴幻想了许久。冥想间,一连串问题也层出不穷。我纳罕:是什么使他伫立在那悠长寂寥的雨巷,去守候那女郎?又是什么使他产生多情的痴想,去感受那虚无缥缈的惆怅与彷徨?
思考衍生出好奇,好奇使我对雨巷魂牵梦萦。
终于,好奇心把我带到了我梦中的地方。走进乌镇,我仿佛沉入梦乡。熙攘的小镇里,烟云缭绕在江南瓦含钩的屋檐上,碧水回环在古朴民宅的云脚旁。街巷里,游客挥袖成云,挥汗如雨。喧闹声、赞美声、抱怨声一时震颤着我的鼓膜,慌张人潮里,我遗忘了来时的方向。
蓦地,较弱的云朵含不住雨露,我耳尖霎时沁凉起来。游人纷纷撤回酒店避雨。我凝望这蛛网般的雨丝,纠结万分。然而,好奇心还在我内心摩擦生热,温暖孕育出希望,希望产生了我前进的力量。
我走进小巷,跫然足音回响。没有油纸伞,我便躲在屋檐下。伸出手,沁凉的雨滴打湿了我的手掌,渗入我的心房。它似乎从一条悠长的古道,辗转至一扇门前,开启了我灵魂的锁孔。抬眸,远望,蔓延着青绿的爬山虎的触角伸向屋檐,勾留时光的雨滴,卷起岁月淡淡的流光。我心底的铅华,被这细雨洗濯,流放。人生的花季,透露着不可言说的惆怅与忧伤。我眼前闪过父母、老师、同学,他们有为我喜悦的笑容,也有太息般的目光。雨巷里,没有盛开的丁香,我却在心底嗅到了绝尘的芬芳。
望着凹凼上回旋的水花出神,我终于明白了戴望舒的心中所想:“雨巷”中最重要的是“雨”而非“巷”。“巷”只是一个优雅的环境,一个发泄情绪的载体,而“雨”才是能够显现人内心的物质。雨激发了戴望舒心中爱情的苦闷与仕途的不顺,化作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也道出了我心中的愁郁而演绎出许多人的情态„„“雨”才是“雨巷”的精髓!这才是雨巷的真奥义!
在我们的成长中,也时常需要这样一场“雨”,像考试失利的压力,像梨花带雨的哭泣„„酣畅些,淋漓些,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在成长之路上披荆斩棘。而“巷”,何处不是呢?“雨巷”正是人生大境界!
环望天空雾蒙蒙,成长之路雨霏霏。我突然很感激自己的好奇心。没有好奇,便没有深入思考,便永远无法探寻作者多情隐秘的内心。好奇,正如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让我们手袭墨香,且行,且思。
一颗好奇心,一心雨巷情,一情书真雨,一雨助成长。
【点评】
本文通篇借助戴望舒的名诗《雨巷》展开内涵丰富的想象,而这想象正是由读了戴望舒的诗而后产生的好奇心所驱使。作者巧妙地沿着诗歌《雨巷》的层次渐次展开,同时赋予新的意义:这位北方考生怀着对祖国江南热烈的向往,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诗的境界。雨,才是雨巷的精髓,作者也触摸到了诗的情绪内核:惆怅和忧伤。然而作者没有仅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感悟到,雨巷乃是人生一大境界,是我们成长的环境。“没有好奇,便没有深入思考,便永远无法探寻作者多情隐秘的内心。”这些,是赏析《雨巷》的点睛之笔,作者的思维之花如此唯美,富有诗情画意,自然要归功于平日积累的厚实的语文功底。
好奇
北京一考生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白来一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着。我放心地翻开本子,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某某(我的名字),有些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某某,心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翻过一页,“今天某某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中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么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老师,她用真诚磨砺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一颗颗光彩熠熠的珍珠。
我的好奇换来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点评】
这篇作文的主要亮点有:其一,洞幽烛微绘心理。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展开“偷看”老师日记的好奇、犹豫的心态变化,形象而且充分;佐之环境、氛围(同学的目光鼓动,“把风”的神神秘秘)等描写,生活氛围真实可感,进一步让读者揣摩到“我”对“敬爱的老师”的情感变化。其二,设悬念张弛有度。文章紧扣“破旧的笔记本”多处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连,推动情节起伏发展,文末水到渠成地解开了悬念,使作者的心中“有了答案”。这样设悬,既步步深入地表现了主题,又能始终吸引着阅卷老师的眼球。
好奇
北京一考生
为什么?
两个人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外婆家里,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外婆七十六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活儿。大她四岁的外公就不一样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外婆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外婆这么叫。
外公如果不应,外婆便会着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他跟前。外公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嗔笑:“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理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外婆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外公唠嗑呢?
喊外公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外婆每次看见外公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外婆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外公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外婆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嘴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外婆布满皱纹的手会轻轻地拍我,以示责备,然后微微笑着。
外婆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直奔主题。“外婆,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外婆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
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地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外婆对人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点评】
本文作者用心体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对生活的感悟是相当深刻的。本文中外婆的言行,的确能让外孙女好奇。于是,这个调皮的“丫头”对外婆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本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使文章变化有致,颇有韵味。结尾照应了开头,点明题旨,读来意味无穷。
第二篇:2013年上海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选评
2013年上海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选评字数:2252来源:作文·初中版2013年10期字体:大 中 小打印当页正文◤中考真题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试题解读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仍然是一个命题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这个命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题目中的关键词“心里话”也应该是老师平时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强调过的内容。“心里话”强调了内在感情的抒发和写作者对生活的自我认知。写这样的文章,擅长抒情和平时注重“自我解剖”的学生有一定优势。从去年的“心里美滋滋的”到今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上海中考作文命题都很接地气。也许命题者不希望人们把对中考作文的关注放在命题本身,而是希望老师、学生能更多关注真实的写作过程,注重学生平时是不是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学生临场的选材、构思、语言运用和整体架构,这种导向对今天的作文写作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每个学生都有心里话,而挑出最想说的心里话,这就有个性特点了。值得提醒的是,考生还要明确说话的对象,是对老师说,对爸妈说,对同学说,还是对其他人甚至物说。心里话一定是自己的,而且是自己想说的,想说的时间、地点、场合如何,考生如果也能考虑到,作文肯定更具体、更生动,这个心里话会更有特点。
中考作文命题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考场作文的质量。“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是个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抒发心灵感受的好题目,命题命在了学生的心坎上,能触发考生的动情点,能掀起考生情感的波澜,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关怀。题目中的“今天”,并非实质参加语文中考的“今天”,而是指抒发心声,“说说心里话”的那个“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中的“我”是倾诉者,“心里话”是倾诉的内容。所倾诉的内容必须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行文的重点在于“心里话”,“心里话”必须写实在,写具体,或抒发内心的喜悦,或表现心头的苦恼,或吐露心中的秘密,或追求心中的梦想„„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可以是亲情、友情的倾诉,也可以是对社会(学校或社区)在成长中给予我们关爱的表达;同样也可以适当地展望,是对未来的期待,谈谈理想的人生之路,说说今后想成为怎样的人,也是一种心里话。这道题可以是回看也可以是展望,或是两者结合。在表达方式上,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夹叙夹议的和谐融合,若是纯粹地叙事,说说心里话的情感色彩可能不容易淋漓尽致地展示;若只是抒情和议论,文章又没有根基,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悟。
◤考场佳作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上海 一考生
早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便背了无数的名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等等。妈妈也总是叮嘱:“多读些有用的书啊。”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说、随笔等文学作品却被渐渐束之高阁,光看闲书有什么用?那些名句真的是对的吗?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份疑惑始终藏在心底,无人可诉。而心里积聚的思绪总想找一个宣泄的出口,今天,我说说心底的想法。
对我来说,翻开收藏的一本书,里面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暖。
寒假里,家旁的季风书店关门了,也许是因为如今卖书生意确实难做。这一度是我最爱的地方,放学后,赶去那小小的却塞满了书的空间,静静地待上一阵,这里仿佛有一个安全的气场,将外界与我隔绝开来,暂时投进某个虚幻的时空,开启一场新的冒险之旅。这里的店员也是极和气的,总是拿着一本书,喜欢在付账时与我寒暄,推荐新书或是“怎么好久没看见你”的问候。书店的店员理应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商店的员工的,日日浸淫于书香之中,自然也与爱书人更为亲近。我几乎能清晰记得我何时在那儿购得什么心仪的书籍,与店员发
生了哪些对话。翻开书时,心里也是恋着这份温暖的。这份感情,仅有自己才懂。
总是因为琐事无法及时为已消失的书店写下一篇纪念的文字,心里的感激感动终于能够在今日得到一个抒发的机会。
无法清晰地说出个一二三来,究竟为何要读书?课堂上,老师也仅是鼓励我们多读些名著而已,却没有值得信服的“为什么”。读得越多越发现,它常常会给人带来迷惘、孤独,甚至不快乐的思考。记得曾经读过一本科幻小说,在它的世界里,书籍乃违禁品,人们贪图单一的享乐,世界没有了不快乐。这样的世界真的就美好了吗?可我内心总是忘不了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将心仪的段落庄重严肃地摘抄时的兴奋。夜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一边窃读一边被震撼得泪流不止,一夜无眠。第二天也只想湮没在人群中,一言不发,静静地回味。这些,是爱书者共有的经历,也都是深埋于心底难以用言语与他人分享的最真实的心里话。为什么要读书呢?明明它那么费时,又看不见直接的效果,或许与“为什么是快乐”一样,是个无解题。可我的心底仿佛总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因为我想在一路翻山越岭之时,看见沿途的风景呀!”
就好像为何要登山,一路辛劳,却无法说出究竟得到了什么。可我的心底仿佛总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因为——我想看见山顶的风景!”
◤亮点剖析
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写得真实,如实地写出了自己读书的一些感受、困惑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感悟,所以特别动人。另外,善于抓住一瞬间的心理感受去描写。“放学后,赶去那小小的却塞满了书的空间,静静地待上一阵,这里仿佛有一个安全的气场,将外界与我隔绝开来,暂时投进某个虚幻的时空,开启一场新的冒险之旅。”这段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心理感受,其中洋溢的真情实感打动人们的心扉。
第三篇: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中考真题】 题目:我们班的故事 要求:
(1)故事本身要有积极意义,故事要写得生动感人;(2)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个故事;(3)不少于600字。【文题解读】
一是从写作内容来看,在题目故事前可以填上你感受深的内容,如“我们班某某的故事”“我们班老师的故事”“我们班运动会的故事”“我们班春游的故事”等等。在这里“我们班”是限定语,选材不能跳出我们班外,故事可以是大事,比如运动会、春游、参观旅游等等,也可以是小事,比如老师的问候、同学的关爱、朋友的鼓励等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强,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二是从选材和文体来看,此题适合写记叙文,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熟悉可靠的材料,具有真情实感或哲理思考的材料,比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等,关键在于表达出“我”的情感和感悟。
【考场佳作一】 我们班的故事 ◎呼和浩特一考生
感谢有你们,陪我走过那段路。——题记
人们都说在学习时代放手一搏方能不负韶华。我却觉得,能在尚且称得上青涩的年纪里遇到一些人,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做很多好玩的事,亦算是未负韶华了。
思绪延至操场,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还有那棵参天的古槐,都承载了太多太多。还记得吗?我们曾一起跑步练习,任由汗珠淌下脸颊,咬着牙坚持跑完最后一圈;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围住参天的槐树,彼此谈论着今后一定要怎样怎样;还记得吗?你笑我踢腿踢不高,我不服气,倔强地反驳“我可以把腿抬到你的头顶”,后退几步,加速向前,抬腿,眼看着已升到了你的头顶,却因抬得太高而滑倒,你不笑了,跑过来赶紧扶我起来,心疼地问我疼不疼„„你们,都还记得吗?
整个初中,我觉得最令人怀念的还是初三的学习生活。晚上上完晚自习,我们常常意犹未尽,还会和两个同学在楼梯间复习备考,由于学校临近铁轨,每次我们听到火车鸣笛声后才去寝室睡觉。现在回想,在当时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和几个同学晚上一起听火车鸣笛声,还是一件挺浪漫的事情。还有初三的那位化学老师,留给我的印象颇深。他已年过半百,时常给我们讲他的读书时代,有一次,他讲道:“我读书的时候,曾经跟我同学讲,要是长大后有了儿子,就给他取名肖酸甲(钾),要是女儿,就取名肖酸美(镁)。”老师真是幽默啊,现在回想,我依旧要笑出声来。
初三,就在我们的努力中一点点滑过去,过去的是时间,却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中考前几天,是我们照毕业照的时间。人数不多,四十几人,一排排木凳摆在那里,整齐中透露出丝丝的离别之意。我邀了几个好友合影,摆出这样或是那样的姿势,一个个笑靥如花,时间就此定格。我将照片插进厚厚的字典,偶尔翻到,还是会勾起我的回忆,内心泛起一层层的涟漪,感动且湿润。
初中,一个集体,一串笑声,一阵欢呼,一排排桌子,还有几张“老照片”,一层层的青涩的回忆。有一首诗写道:“叶落的时候,你明白欢聚,花谢的时候,你懂得青春。”或许,我们的青春就在这一点一点的欢笑间慢慢消逝了吧!
【评点】
作者以“班级的故事”为场景,从语言、动作、环境等多个角度刻画了初三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场景。选点虽小,张力却极大,真情直逼人心。另外,作者善于描写与渲染,比如“内心泛起一层层的涟漪,感动且湿润”,此处心理描写,情感真挚,主题突出。
【考场佳作二】 我们班的故事 ◎呼和浩特一考生
吾,黄璐阳,初三(1)班之良将也,因征战有功,拜为数学尚书令。
许江娥者,数学侍郎,但因居学习委员,位列吾之右。因居两官,权倾朝野,势之大,不可多言也。吾本与娥无隙,但惟其之势干吾政,因有隙也。一日,吾在班上言:“今日数学税于晚自习后上交。”不知怎地,娥应道:“税于下午晚自习前上交。”民多有哀怨,但因其势,未有人反也。吾本想与其针锋相对,但见其势不利,吾强忍怒气,不语。
晚至吾106府(寝室号),召宾客商谈,曰:“娥以其势大,多干吾政,欲抗之,众皆惧其势,欲忍了,徒见欺,奈何?”
纪检部尚书赵玉虎曰:“不若与之修好,和谐处之,你我皆乐;若斗狠,定两败俱伤,非众人之所愿也。” 舍人李诚曰:“然,当坚守道义,与之交战,有何不可?”
舍人龚立新曰:“不可,若战,其势大,我方之伤必重,当遣一刺客,事成也。” 吾叹曰:“众人休要再争,吾早已厌恶官场,不如辞之,以免结怨也。”
物理部尚书尤梦成曰:“君此言差矣,夫大丈夫顶天立地,安能辞职乎?君与吾同朝为官,知其利害关系,娥虽势大,但也不敢奈我等何,愚以为此事不可,君当再虑之。”
吾沉思半刻,感叹曰:“尤兄所言甚善,夫小儿尚有其尊,况大丈夫乎。”
再过半响,吾道:“吾有一计,愿诸君助我分析之。”众皆就坐,于是吾曰:“不如与娥约法三章,分时期管理,一人一星期,一人管时,对方不得参与,如此可公平?且吾料娥亦不想与我对立,如此一来,可和平解决也。”众曰:“善,可以一试。”
明日,与娥约法三章,试几日,果有效,于是太平。吾在此插言:“娥虽严厉,但也是依法办事,平心而论,亦可敬畏。”
初三一年,以吾等治之,终在中考一役中,大捷!【评点】
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语言特色,作者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老到的语言功夫使众多考生难望其项背,也令阅卷老师赞叹不已。
第四篇:中考佳作
1.我班的个性
毕业照上我们浅浅微笑,夕阳映照。十二春秋从指缝间溜走,叹一句太匆匆,然而烟花易冷有它的绚烂,昙花一现有它的馨香,共度韶华,自有非凡的色彩。
数不清是第几个老师这样评价,我班史无前例。
课堂上总是没有人举手,点一个名字却又对答如流。班主任无数次软硬兼施,换不来有一个人举一次手。那一次的公开课,老师在讲台上连连出错,我的同学们却仍然保持安静,课上至一半,任课老师脸已通红,这时候同学们举手发言了,精彩的回答,陆续举起的手,活跃的气氛,公开课圆满成功。班主任惊叹于我们瞬时万变,接下来的一堂课却又无人举手。
我班的男生打球一流,球场上个个沉稳冷静。其他班上的拉拉队口号响彻,我班只有进球时才有稀稀落落的掌声,不动声色拿了第一,队员们面无表情站在司令台上领奖,挥挥奖杯淡然走下台。
我班从不注重文艺活动,歌唱比赛前一天才定好歌曲,排练一遍上了台,硬是凭着每个人竭尽全力大声唱起的气势拿了奖。奖状静静贴在墙上。
我班的同学各有特色。才子的文章人人传阅,情歌王子时不时开个人演唱会,还有热爱历史的同学手捧一本现代汉语字典,照着附录给大家说书„„
每一个时刻我都想记录,每一张脸我都不想忘记。我班看似一杯凉白开,平平淡淡却是甘露,颜色单一却足以透射七彩阳光,沉闷中透着青春勃发,史无前例自有我班独特。
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挣脱,这个班级是否会被我铭记,只是这一刻,我只有不舍。
【点评】好一个个“平平淡淡却是甘露”!干净利落的描写,经典情景的再现,使一个“史无前例”的班级在小作者的笔下动人地展开它“个性”的一面,它远比写班级“团结”、“热情”这些大而广之内容的文章更有“个性”。与此同时,一份率真的同学情也在看似不动声色的笔触尖静静地流淌。这正是这篇文章夺人眼球的关键。
二十四中 刘霞
2.我班的个性
我常说:“我们班是被班主任惯出来的!”其实不然,我们班就是一个“坏小孩”班级,但是常言道——坏小孩有糖吃。
本班性质一:连换班主任,我们依旧狂。上学期,一位温文儒雅的男教师做我们班主任。因为他学心理学且责任感很强,所以犯了再大的错,他也是好脾气。教导主任要k人,他当出头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依旧high自己的!这学期换了一个严一点的老师,但我们依旧,背后直呼其外号,在课上与其贫嘴,他有时气极了会说:“你们的脑袋被驴踢过了吗?”总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说“被你踹过了!”总的来说:不用更多的交代,我班个性是就要比你拽!
本班性质二:小店无我班,必定要关门。我们班的同志全是富翁,班主任说:我们班一节课的消费比过一个年级一节课消费。哈,我们是小店衣食父母。但过多的消费带来一个巨大的卫生问题,我们班垃圾生产量已无法用恐怖来形容,卫生委员每节课下课都要去倒垃圾。所以班主任发威了,他规定了一个“跑腿”人员,但是这样就有用了吗?下课跑小店最勤快的依旧是我们班,照这样下去,我真怕班主任要“泪奔”,但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没罚我们,大概他也知道对于我们这群坏小孩,他也回天乏术了吧!总的来说:老师,小店需要我们班,您也就忍忍吧!
本班性质三:成绩狂抱歉,完全随自然!我们班考过好名次吗?好像最好的只是文科考过年级第一,理科嘿嘿,倒一,倒二,经常是我们的位置。这不能怪我们,我们学习很努力,只是没有成绩意识,对于分数我们顺其自然!总的来说:对于分数我们“路过”,对于名次我们“看客”!
毕业已降临,我们班也将散去,但是别忘了曾有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由一群“坏小孩”组成,他们狂,高消费,成绩很烂,但是永远有糖吃。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也确实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有独特个性的班级。文贵真实,读了太多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堆砌辞藻的文章,这篇文章定是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喜,于是脱颖而出夺得高分。我想文章有“个性”是小作者考场获胜的根本。个性一:本文视角独特,选材真实。世间百态,班级的生存状态也各有不同,为什么一定要写“勤奋、团结、进步……”,现在学生张扬不知天高地厚,“坏小孩班级”是一种客观存在。个性二:语言简洁,老练中透着诙谐。如:“连换班主任,我们依旧狂。”“ 哈,我们是小店衣食父母。” “成绩狂抱歉,完全随自然!”个性三: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寥寥几笔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形象跃然纸上,有优点也有缺点,温文儒雅的男教师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碰壁;那位严一点的老师,面对这群“坏小孩”有愤怒也有包容。“这些坏小孩”除了个性张扬不知天高地厚又有什么地方坏呢?真是“师生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个性四:文章结构简洁合理,条分缕析。没有“张扬”的小标题,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工整而又紧凑,为文章增色不少。当然也有几句提醒小作者和读者:本文有那么一点“冷眼看世界”的味道,不宜再浓,再浓就会“愤世嫉俗”,青少年乐观积极会更健康成长!认识一个集体也好对待问题也好,要全面不可片面。
常州北郊中学 于佳会
3.我班的个性
我班是个极其普通的班。我们班没有驰骋赛场的运动健将,也没有令人尊敬的年级第一。看那班级的序号也在别人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号码上。我班就是一个普通的班,但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古人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求知的渴望,我班一直保持着。来到我班,你可以经常看见老师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往往只有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才会回归座位。慢慢地,这种不懂就问、刨根问底成了我们班的一种个性。
古人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班就有这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特别精神。这点特别体现在数学等理科上。一次,我在经过苦思冥想,将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完成之后,在班上得意洋洋地讲解。自以为台下是一群羡慕的眼光,但定睛一看,已有多个手举起,一种种不同的解法纷纷而出。这就是我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古人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错,我班的各性在于自信。我想到了校运动会。篮球比赛上,我班不幸抽签与最强的七班对抗。赛前其他班同学都说:“这次七班又要顺利进级了。”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我班队员毫不在乎。比赛开始后,面对七班队员的疯狂进攻,防守端的拼命包夹,我班同学毫不畏惧。突破、传球、三分!一个个好球在场上出现。最终,不可一世的七班败下阵来。面对观众的惊讶,我班队员声色平静,毫无兴奋。这就是我班,“舍我其谁”的霸气是我班的标志。
“求知、创新、自信”这就是我班的个性,陪伴我三年一路走来。三年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被这六个字破解。感谢我班,感谢我班的个性。
【点评】一篇好的文章讲求凤头、猪肚、豹尾。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这篇考场作文,我们会发现凤头和豹尾本文谈不上,文章甚至开头罗嗦重复,与后文联系松散还有些矛盾。“猪肚”这点做的不错,成功之处:一文章主体部分(2、3、4小节)写得生动详实,颇具文采,事例典型恰当。
二、主体部分段落结构整齐,材料安排详略得当。三行文紧扣“班级个性”,中间主体部分每小节都会恰当总结提升文章的立意。总之这篇考场二类文,小作者如能在语言的“精致”“恰当”上做足功课,写作水平提升空间会很大。
北郊中学 于佳会
4.我班的个性
走过七班八班,初次和我们班见面的你,一定会惊讶我们教室的干净清爽。雪白的墙上没有贴过多彩的装饰,连株小小的盆栽也找不到,杂物都收拾在抽屉柜子里,空气里没有弥漫的零食味道。在这样一个简单明朗的集体里,我们携手并进,团结共取。这,就是我班的个性。
临近毕业,班主任,那个在我们眼里不怎么会打扮的女老师,她告诉我们第二天要拍毕业照,并穿好校服。我们一听,很是失望。要是整个年级都穿这身白上衣,黑裤子拍照,那岂不是千篇一律,个性全无了吗?但师命难违,大家只好忍着怨气穿着校服来学校。
不料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了几场下雨,拍照的事只能延后。这时我们才发现,整个九年级只有我们班才穿校服!其他班都像开了遍地鲜花,几个经过我们班的女生边笑边点评着别人的服饰。
我们感到不公平,我们要个性!但班主任不肯让步,我们只好作罢。第三天终于放晴了,毕业班的同学集中在操场。其他人的青春活力都好像因为漂亮衣服而释放出来,只有我们班默不作声。隔壁班的几个人大声讨论着“撞色了,怎么办”的问题。
很快就轮到我们了,大家手拉手站上凳子或站上桌子。当我想到即将离别,不禁多了份伤感,但还是露出笑容。
几天后,照片冲印出来,几个班都交换着看。天!我竟发现所有照片中最有个性的还是我们班!朴素的校服映衬着每个人的微笑,背后学校的绿树和大楼,还有宝塔,都是恰到好处的陪衬。再看其他班,颜色杂乱,目光只能停留在男生胸前的大篮球和女生时尚的碎裙上,每张照片翻过去,都是如此。
我班从不依赖华丽的装饰,简单质朴的快乐才是我们的个性。青春不会只在花丛中滞留,而是要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中飞向理想。
【点评】所谓班级个性就是本班不同于他班的特质,小作者抓住了“简单”这个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特质来展开文章,干净清爽的教室,严格素雅的教师,朴素青春的毕业照,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了班级“简单”的个性,特别是选取了拍毕业照这个平常却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来表现班级的个性,可见小作者的选材与众不同却恰如其分。文章的语言干净简洁,于质朴中体现出班集体的个性特点,于细微处透露出年轻人的特定心理。在叙事时欲扬先抑,用其他班级来对比衬托本班的简单质朴,拍照中的波折,事件中的挣扎,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一一表现了出来,最终将班级的个性特征突显出来。最后的议论精辟简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文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文章所描写的班级个性都是一些外在的表现,教室的布臵、学生的穿着等,而个性更多的应该是班级内在的体现,若能加入几句班级内在特质的体现,那班级的个性会更丰满。其次个性都是自我的独特的追求,而文章中班级的个性似乎是被逼而形成,并非班级成员的自我追求,那又何来“快乐”二字!
常州翠竹中学 陈丽
5.我班的个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来我班而知我班,可以全校闻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我们班有这一感觉。为什么桌子总没有其他班整齐?讲台窗台怎么总没有其他班干净?与其他班相比,简直是“破屋子”。也许你路过我们班会认为好没有条理,这个班太散乱了。那会有人对你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原因是我们班同学频道的高尚,热爱学习,而没有空去打理。虽是“破了点”,但学习氛围是非常浓厚的。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习课,我们班总是人手一本书。语文书、《三国演义》、《漫画PARHY》,什么都看,真可以用“手不释卷”来形容。看同学们那聚精会神,沉浸书中的神情,叫他两遍也许都不会答应。一到写作文,那就是洋洋洒洒,肚里的知识可都能用到作文里。要看我们班作文王子写作时的神态,那叫个神采飞扬,问他,他会告诉你:多读点书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读书,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班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一下课,都是四五个聚在一起大谈国家大事。“昨天主席去西藏了”,“昨天„„”,一些“爱国积极分子”在班里讲得唾沫横飞。一到历史课,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国遭到外国侵略时,同学们更是无比激动,那样子想要冲出去打一仗一样。连平日里发个誓或作个保证什么的,都会说:“向毛主席保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些都是平日里同学们爱吟唱的诗句。爱国,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我班的个性,各个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几经一传,我班的个性几乎全校闻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班集体不在于全校第一。有了自己的个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说我们的校园生活精彩纷呈,不说大话,有个性则全校闻名。
【点评】爱学习、爱读书、爱国,这是这个班级值得骄傲的个性,小作者用略带夸张的笔调写出了自己班级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他的诙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这个班级的活力,更感受到小作者对这个班级的喜爱。文章用并列式的结构成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小作者引用初中所学的古诗文名句引领各段,点明各段内容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应该说,小作者较成功地表现了班级的个性,但是文章的语言过于随便,有些地方还不是很通顺,影响了文章内容的表现。而且有些名句的引用并不是很恰当,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模仿,对“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阐释,都过于牵强。而也因为小作者过于强烈的表现欲,他所描绘的班级似乎给人浮夸的感觉,反而减弱了班级个性的表现力。
常州翠竹中学 陈丽
6.家乡的个性
金色的阳光柔柔地铺洒在这蜿蜒的小河上,河水溢着满满的金色的笑容;金色的阳光直直地射入葱郁的树林,于是金色的光辉弥漫树林,温暖着我们的家乡。
恬静的家乡
开始喜欢家乡的那条小河,特别是它闪烁着金色的时候。记得我六岁时在河边第一次学洗衣服。那天,我把河水弄得近似泡沫,我看不见了河水的明亮的大眼睛,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当我看到白色的泡沫把清澈的河水一点一点地吞下,我急了,傻傻地用水盆一点一点地捞。我看到河水再次露出清澈的眼眸时,我笑了,笑得很开心。从那以后,我便很珍惜那条小河。小河便欢快地一直流动,流过我的家乡。小河的无声无息使我深深地爱上了它,爱上了它送来的那份恬静。
淡雅的家乡
小河潺潺地流入那片青葱的树林,于是,青翠越来越浓郁。家乡的那片树林,是我的乐园。每每投入这绿色的怀抱,一股淡淡的清新的气味总是令我如此陶醉。当我放眼望去时,那绿竟是如此难以捉摸,它们有点浓得化不开,有的却淡得竟无迹可寻,大自然这位画家的高超技艺真是令人赞叹呢!我喜欢在这里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有时微风吹过,我还能欣赏到美妙的沙沙之声。树林默默地守护着我的家乡,我便爱上了它,爱它给我传递的那份淡雅。
热情的家乡
带着考场失意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牵着受伤的心,回来了。我望着眼前的一切,小河依旧欢畅,树林依旧葱茏,它们依旧愿意拥抱我,一个垂头丧气的我。
我沿着小河走,风儿调皮地从我身边跑过,为我带来了片片落叶。我捡起一片叶子,它的表面光亮平滑,淡淡的黄色之中分明又透着几分绿意,似乎再向我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我的内心又燃起了希望„„我爱我可爱的家乡,她在我失意时接纳我,鼓励我,给予我新的希望。
我的家乡,恬静、淡雅、热情,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更感受到人生的温情和美好。
【点评】文章用总分的方式结构全文,用小标题凸显全文的主旨和重点,可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展现家乡的个性,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家乡的特点:恬静、淡雅和热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没有用一般的写景方法来展现家乡的美景,而是结合自己的故事,融叙事、抒情和描写为一体,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特点,也让我们捕捉到了蕴含在作者心中对家乡的那份喜爱和自豪感,表现了作者较为成熟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全文语言流畅,清新淡雅,结尾点题升华,字里行间渗透着少年的人生憧憬和青春的热情。
常州田家炳中学分校 曹介梁
7.家乡的个性
那天,妈妈带回来几块大麻糕。黄澄澄的面皮儿,烤得焦黄相接,大老远就能闻到香气。咬一口,酥香满溢,甜味咸香交糅得那样恰到好处,唇齿留香,心里充斥着餍足,像是有块柔柔软软的地方被顶了一下,恍惚间竟像是尝到了家乡的滋味„„
没做过游子,家乡自然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但这座秀外慧中的小城,却是让我打心眼里眷恋着的。蜿蜒的运河穿城而过,那是一条碧玉飘带,惹绿了我的眼,柔软了我的心。爱在桥头数那来往的船只,听那汽笛声声。再往城里走,天宁古寺的暮鼓晨钟是厚重而踏实的,渺远的声响荡开了去,给这小城又平添上三分肃穆。再抬眼看那灰墙黛瓦,鳞次高楼,小城抱着她的婉约追着她的摩登,在这大地一隅,静静安放着那经年累月才能嗅到的醇香。
追溯回过去,义和团曾经占领过家乡还是在历史书上瞥到的知识。初见时着实惊讶了一会儿,毕竟这座小城没有六朝古都的华丽与霸气,也没有烟花三月的绮丽与旖旎。原来她竟也名噪一时么?不,她从来就不是庸庸碌碌的,这里也刻下来唐荆川的文韬武略,留下过苏东坡的浅吟轻唱,也许还曾经是乾隆下江南时的惊鸿一瞥。家乡的摸样渐渐清晰了,她在丛中笑。
漫步于大街小巷,我的心是温暖的。一口吴侬软语,甜到了心坎里去。报刊亭的老板娘子哗哗翻找着零钱;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嘴里还在念叨着昨日刚学的古诗;梳篦工坊里还有老师傅眯起眼,苍劲有力的一刀一凿。哦,对了,还有那小巷的拐角,卖麻糕的阿姨正逐个翻着面皮儿,炉壁上滋滋冒着烟气,那股焦火味儿混着香气,传得老远老远„„
脑中浮现出家乡的影儿:那是一个中年智者的形象,双手兜在衣袖里,背微弓,露出的一双眼却是晶亮有神的,目光是慧黠而辽远的。不锋芒毕露,不穷凶极恶,平和却不懒散,积极却不苦争,这也许就是家乡的个性了。
【点评】酥香满溢的“大麻糕”,蜿蜒秀丽的“运河”,厚重踏实的“天宁寺钟声”,以及小城繁华的过往和今日的温馨……这些对于家乡美好的记忆都温暖地停留在作者的记忆中,一提起笔,就像泉水般流淌出来,家乡的个性展露无疑。文章结尾化抽象为形象,将家乡比作一个中年智者,水到渠成凸现文眼,猛然生辉。更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文字功底扎实,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丝毫不见斧凿之痕。
二十四中 刘霞
8.家乡的个性
好久没回家乡看看了,虽然城市的生活便捷,却仍是想念家乡。终于,在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坐上回家的车。
哦,到了!我的家乡在一些错落的小高楼中十分显眼,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在阳光下宛如一条轻盈的绸带,让人感到一种空灵的美。我原本浮躁的心忽然沉静下来了。
走近小河,一只小鸡摇摇晃晃地走着,看见我,却也不闪躲。拐过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便映入我的眼帘,菜地中散落着农作的人们,突然,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我觉得自己冒失地闯进了这宁静的圣地,不禁加快脚步,不愿破坏这份古朴的美。
回到家,爷爷欣喜地笑了,笑声爽朗。奶奶则忙着烧饭,他们用的仍然是需烧柴火的炉灶,他们不愿改用煤气灶。奶奶倒下菜油,一种奇异而浓郁的家乡特有的香味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真香!”我忍不住赞道。奶奶直了直腰板,说:“这可是我亲手种的油菜磨出的油啊。”她的脸上掩不住自豪。
晚饭是在院子里吃的,爷爷喝的,是他自酿的酒。夕阳被粉红的云霞簇拥着,美丽的云霞轻轻划过这淡蓝色的天际。落日把橘黄色的余辉洒在门前的老松树上,也洒在爷爷身上。爷爷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酒,不像城里酒席上宾客的豪饮,他总是喝得很慢,品得很深„„
入夜,屋外一片漆黑。路上没有一盏路灯,似乎不愿破坏这份乡村的宁静。“装了灯,哪能看到这么多星星哟!”奶奶总这么说。我仰起头,果真看到繁星缀满天空,是我久违的天空。“城里太吵太亮了,星星还是喜欢待在我们这里呢!”奶奶得意地笑了。
我闭上眼,想忆起城市,却只记得那浅灰色的天空,冰冷的钢筋水泥,和那匆匆而过的僵硬面孔„„城市总是如此千篇一律。
我重新睁开眼,只见一片漆黑,但我似乎又看见酣睡的村庄,听见隐约的小河流淌声。家乡的个性就如这条小河一样,淡然、古朴却又固执,小河不知疲倦地流了许多年,我知道,它仍会这样快乐地流下去„„
【点评】全文好似一幅长卷徐徐向我们展开,一帧帧充满乡野气息的画面扑面而来:小河流淌,乡村田野、农家风味、落日余辉、星群密布……无不闪现着“淡然、古朴却又固执”的个性,像颗颗闪亮的珍珠在“个性”的串联下熠熠生辉。
什么是“家乡”?是李白举头望见的一轮明月,是崔颢日暮江边的一缕愁烟,是刘邦在风云变幻中胜利的悲哀……
而本文小作者对于“家乡”的理解却着眼于“爷爷奶奶”——这至真至诚的亲人;着眼于“炉灶、菜油、自酿佳酒”——这乡村恬淡古朴的生活方式;着眼于“小河、小鸡、油菜花、繁星”——这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温馨气息和生活情趣的场景。
作者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笔,一样能表现深刻的主题,一样能抒发真挚的情怀。作者能在考场上如此沉着地构思,如此沉稳地运笔,确实表现了作者才思的敏捷和飞扬的文采,表现了较为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写作的自信。
在阅读本文时,一份久违的惊喜和亲切,一种甜美的意境,别样的感觉会充盈整个胸腔,让热爱家乡者爱不释手,让思念家乡者热泪盈眶,让建设家乡者心潮澎湃,让奋斗他乡者备感亲切,让客居外乡者万分激动,让漂泊异乡者无比温暖,难怪文中的“奶奶”会“自豪”、“得意”地笑,可见“个性化”的选材,对生活细节的提炼和深化,是写作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作者能把“奶奶炒菜”“爷爷喝酒”这两个画面刻画得再细致些,比如加上一些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淡然、古朴却又固执”。
9.家乡的个性
家乡的个性像一枚枚深深浅浅的烙印,印在古城悠悠的青瓦红砖上,印在老人额际絮絮的白发间,印在稚童掌心那张微湿的糖纸里„„
蜿蜒着穿城而过的运河,仿佛还荡漾着前朝的旧波。驿站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发出暖人的光芒,熏暖了歇脚的游子心中冷清的愁丝。不期而至的微雨夹杂着江南的草香,拂去了游客们一路烟尘,在这样一个看罢无数聚散离合的古都里,梦一回前朝,听一曲古今,再继续迈向未知的前途。
我的家乡正有这样一种个性,用运河的柔波涤荡游子的脚步,用历史的轻纱浣洗疲惫的心灵。
要想在常州听到至醇至朴的故事,只须找一位老人就行了。斑白的发际里仿佛夹着流淌的时光,而那一双炯炯的眼又似乎焕发着生命本真的光芒。他们会从三杰的故事讲起,讲那段激情与忧患并存的岁月,讲那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滚滚烽烟,恨不能把你拉进历史的洪流中。
喝口茶,他们平静了激动的神情,讲起丢沙包、滚铁环的童年,巷尾端坐的补碗匠和张罗的馄饨铺带着暖暖的气息,和平年代里平平淡淡的生活却被他们讲述的那么有味和知足。
而最令他们健谈的话题还是这十载的变化,开阔的道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耸立的高楼撑起了家乡人追求未来的自信。而在绿树红花的掩映间,小巷深处的寻常人家,孙辈们的生活已与他们的童年大相径庭,不变的却是一辈辈人流淌不息的浓浓的爱。
我的家乡正有这样一种个性,完整每一个家乡人的生命,用涌动的真情和质朴的民风笑对时间的雕琢,永葆青春的容颜。
家乡,她是我们熟悉而亲切的母亲,见证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真情。家乡,他是历史的叙述者,包容众生,承载兴衰。家乡,它是我们每个人头上的一枚烙印,用它的个性为芸芸爱它敬它念它的生命印下不灭的痕迹„„
【点评】家乡,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但是,如果让我们用寥寥几百字来概括家乡的个性,却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本文的作者用充满“情”调的笔,向我们展示了家乡的“个性美”。
1.历史的情怀。家乡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源远流长的运河水濡养了作者丰富的历史积淀。“古城悠悠的青瓦红砖”、“蜿蜒着穿城而过的运河”、“驿站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座历经沧桑、承载兴衰的古城印象。然而,作者又不尽讲古,三杰的故事、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以及这十载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古城紧扣时代脉搏,永远追求未来的个性。
2.民俗的情趣。家乡是一座民风淳朴、底蕴丰富的老城,作者信手拈来的丢沙包、滚铁环、补碗匠、馄饨铺等等民俗民风,似乎让人窥视到老城市井文化的生活画卷,领略到淳朴的民风古韵,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3.真挚的情感。家乡是一座江南水乡,作者的文字也像被江南的烟雨浸染过一般,充满了小桥流水般的灵动。而作者透过文字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如三月的微雨般细腻,如初夏的清风般清新,这岂不也是这座城市的“个性”展现?
通读全文,其构思如白描般简洁精巧,行文如泼墨山水般写意潇洒,而底蕴如油画般厚重雄浑,家乡的包容,家乡的豁达,家乡的生生不息便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10.家乡的个性
再回家乡,已是不知多少年之后。家乡早已在变迁之中物是人非,但却不经意间发现,它的个性依旧没变。
我重回家乡的老屋,轻扣门环,木制的门板“吱呀”,如同台上的老旦吊一嗓子绝伦的唱腔。记忆的帷幕缓缓拉开,那些泛黄的记忆如同此刻眼前纷飞的尘埃,在脑海中迅速扩散开来„„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后院的青藤。它们盘踞着墙角,不仅缠绕着竹架,更缠绕着彼此,因为缠得紧,绕的密,而更加贴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相濡以沫,一年又一年„„ 就像,这屋里的人。
老屋里总有窜门的人,他们坐下来,或温一壶老酒,或嗑一盘花生。数着家常,道着细琐。或许遇着一些不如意,要咒骂几声,这些都无所谓,因为这老屋的主人正热着酒,听你说着你的欢愉与不悦。
片刻之后,酒香溢满整个屋子,就连屋上的瓦片也跟着一起醉在这浓浓的酒香之中。轻轻抿一口,呵,陈年老酒!这时,主人才发话,和着酒香说:“人生无常。”喜怒哀乐也是一种人生的阅历。或许,接下来的,会是长时间的寂静,每个人都微闭着眼,像是醉在酒香里了,又像是醉在屋主人的话里了。细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嘴角都微微上扬着,毕竟——人生无常。经历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幸福。
又是“吱呀”一声,将我从记忆的漩涡中拉扯出来,我扭头看去,原来是隔壁的婆婆去河畔洗完衣服回来,正对上我的目光,婆婆原本微笑的脸在此时笑成了一朵花。她放下木盆,便径直走到我跟前,领着我去她家坐坐。我想,我也可以吃着婆婆做的莲子汤,跟她说说我的欢愉与不悦。
家乡的人哟,就像那后院的青藤彼此缠绕,心心相映,而家乡的个性便在这一颗颗紧靠的心中氤氲出淳朴的滋味„„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美文。我认为出彩之处有以下几点:
1.时空的交错。本文由“重回家乡的老屋”写起,在轻叩门环的“吱呀”声中,作者把镜头移向多年前的老屋,叙写老屋中的人和事,最后又在“吱呀”声中将视野拉回现实。在顺叙和插叙的交替运用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过去”和“现在”的融合,避免了结构上的单一化。
2.人与物的交叠。作者在文中首尾两次写到“后院的青藤”,实则借青藤象征家乡的人,用青藤的彼此缠绕、心心相印表现家乡人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的个性。文章的主题在青藤的映衬下显得耐人寻味,避免了立意的简单化和标签化。
3.凝练淡雅而意蕴丰富的语言。文中既有“如同台上的老旦吊一嗓子绝伦的唱腔”这样绝伦的比喻,又有“它们盘踞着墙角,不仅缠绕着竹架,更缠绕着彼此”这样精准的描摹,也有“喜怒哀乐也是一种人生的阅历”这样深刻的哲言,形成了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11.家乡的个性
家乡为何物?我生于斯,长于斯之地。
童年的时光大多在家乡度过,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地映在我的脑海中。春之生机盎然。一大丛一大丛的油菜花在初春时节倏然绽放。迎着清晨的第一束阳光,混合着泥土芳香,朝气蓬勃地露出金灿灿的笑脸。在远方袅袅炊烟下,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田园画,在静谧中看到春天孕育的活力与青春洋溢的个性。
夏之宁静高远。静静的池塘中,莲叶田田,一朵朵纯白的荷花婷婷于水中。剔透、无暇、细腻、光洁,宛然如脱俗的仙子傲然于世,褪去一身铅华,幽幽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秋之朴实无华。一簇簇细小的花朵在枝头上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清香,哦,那是桂花。村中的人每到这时,便会摘下一些花瓣放在米饭中蒸食,带着丝丝桂花香气的米饭便会清甜可口。还有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酿„„这些取之于桂花而制作的佳肴珍馐,便是家乡民风的真实写照,简单朴素却不失精彩。
冬之坚忍不拔。皑皑白雪下,一抹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难寻难觅。他以顽强不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份孤高清傲,飘逸灵动之美便造就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神秘色彩。
春夏秋冬,四季的韵律谱写成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我,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发现——美的眼睛。不仅仅是四季之美,而且还发现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正如花朵的芬芳。
我的家乡在烟雨的氤氲下,便是一幅被晕染过的水墨画,是家乡那可爱的人们一笔一画地描绘的。人们的真善美,便是家乡的个性。
【点评】通过写家乡的四季表达出自己对家乡不同时期的感受,从而写出家乡个性,立意很好,按四季作为切入口,一线贯穿,凸显主题。语言细致,时而柔美,时而壮丽,在语言中依托了作者自己浓厚的情感,以文中景和物来承载思想,能使人产生共鸣。文中加入了适当的议论和抒情部分,能够加强语言的感染力。从细小代表四季的景物入手,加入心情变化,能更好地表现“个性”。不足之处在于家乡的个性,作者以对春之花对春之生机盎然、夏之荷对夏之宁静高远、秋之桂对秋之朴实无华、冬之梅对冬之坚忍不拔,内容有些程式化,不能体现家乡的独有的特点即个性。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徐俊
12.家乡的个性
家乡有如慈母良父般的柔美纯情;有如海水沙滩般的温情惬意;有如品尝咖啡般的闲情逸致。家乡的个性正如此,细心品味让人沉醉其中。
家乡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历史追溯到一百年前,太平天国时期。肆意的侵略令人无法忍受,但家乡却以其不屈服的个性战胜了这一切,它见证了历史、留下了。正因如此,作为家乡的儿女,更应以其为骄傲,发扬个性。
家乡是温柔甜美,惹人喜爱的。幽深的小巷透出古典气息,芳香的青草、光艳美丽的广玉兰,使苏东坡也足以为她而驻足。家乡正如那刚出生的婴儿惹人喜爱。生机勃勃的景物也让人感受到它奋发向上的活力。
家乡是平易近人,广于交友的。本届省运会将于家乡举行,这不乏是一个辉煌的盛世。古往今来,中外游客来到家乡的也不在少数。家乡正如那香花迷人的香味远远传播,引来无数蜂蝶聚集,共庆乐事。家乡的个性孕育出的子民正如它一样热情好客,不拘束。
家乡是热爱文学、热衷创作的。瞿秋白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文学赋予家乡以诗情画意、古典淳朴的意境。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学是它的精神支柱;是它的推动力;是它的寄托。有了文学,它更加地文静,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力量。
家乡的个性既易于捕捉却又深奥难懂,只有生活在家乡长久的人才会品味出它那诱人的个性。家乡是笔尖跳动的文字,包含了作者的个性;家乡是鸟儿互动的欢乐,充满了活力;家乡是我的精神家园,家乡的个性在你身上不也能够体现吗?
【点评】面对“个性”这样一个抽象的题目,作者能够“化大为小”将其具体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温柔甜美,惹人喜爱”等四个方面,策略上无疑是正确有效的,这也使文章一定程度上有了具体可感的内容。言为心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的对家乡喜爱之情,最是难能可贵。
但正如作者所言“家乡的个性是深奥的,是需要品味的”。或许是因为年龄、阅历的缘故,习作内容上肤浅的,对个性感悟犹如在皮肤上挠了几下痒,力度不够,未能挖掘出厚重的东西,这是个遗憾。联系上下文看第一小节,那也是不足,前后不完全一致,并不能总领全文。
武进湖塘实验初中 刘俊成
第五篇: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与佳作选评
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与佳作选评字数:2453来源: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年9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中考真题】
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带给了我们恩泽,师长的关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生活的波澜触发了我们的感慨,青春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激情„„这种力量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题解析】
在作文教学倡导走进学生身边、走入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命题者抓住“成长”这一青春的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力量”源泉,进而能够体悟出成长的意义与内涵。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关注倾诉与表达,命题者没有在审题上设置繁复的障碍。“成长的力量”,作为学生熟悉的写作内容,必然会使考生寻找到一份考试的幸福感。
当然,无障碍文题,并不意味着优秀作文的海量诞生。相反,更能考察出学生审题的宽度、立意的深度和行文的角度是否具有鲜明的创造力。
关于“成长的力量”,可以有两个角度的解读。一是促使成长的力量。这一点在导读中已然明确呈现,如自然的启示、情感的触动等。二是成长产生的力量。这一点就是导读中呈现的“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不会畏惧荆棘坎坷”。而考生最容易忽视的恰恰就是第二点。可以这样说,“成长”是作文的主体内容,而“力量”则是作文的核心要素。
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可以写精神的成长、知识的成长、情感的成长、人格的成长、一棵树的成长、一条河的成长、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成长等等。但关键在于,那一份“力量”,能否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提示语部分从生活、人生的角度形象地诠释了题目涵盖的内容,提示和引领考生审题立意、选择素材,体现了命题的适度性。“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带给了我们恩泽”,可以从大自然角度思考“成长的力量”;“师长的关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可以从家庭、社会的角度发现“成长的力量”;“生活的波澜触发了我们的感慨,青春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可以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角度,挖掘立意。
命题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走向内心。这是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趋势。应试教育的同质化、模式化太严重,在扼杀学生感知世界的个性的同时,学生往往被空洞的说教、所谓“高远”的理想口号吸引而忘记关注自我的内心成长。引导语连用七个“我们”,引导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审视前面走过的道路,发现“我”成长的力量源泉,从中汲取力量,充实和完善自我。写作时,考生经历一个认识、思考、感悟的过程,对自己的把握会更加准确,对人生和生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命题“成长的力量”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什么是“力量”?怎样才能产生“力量”?这是在呼唤学生心中的正能量,学生经历成长的过程,在观察自然、把握社会现象时必须具备理性的认识思考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评卷扫描】
纵观考场作文,不少考生写出了情真意切、文辞优美的文章。
1.走题、偏题现象较以往大量减少。这既是命题愿景的实现,同时也说明一线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对于成长类作文,是指导有方,训练有法的。
2.考生表达能力普遍增强。从各分段作文抽样来看,考生对于细节丰满度的把握能力,对于遣词造句的推敲功夫,对于描写手法的熟练运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足以表明,全市开展的阅读工程,以及一线教师对于阅读重要性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已经在重塑学生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
3.文章正能量的淋漓呈现。“成长的力量”,使学生笔下多了对父母的理解、多了对老师的感恩,多了对自然的体察,多了对社会的思索。作文整体,呈现出青春向上的光彩,呈现出青春正能量的本色。
但考生行文中暴露的共性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佳作寻寻觅觅,芳踪难现;二是套作遮遮掩掩,层出不穷;三是表达虚虚浮浮,文胜于质。
1.困于导语,难脱窠臼。
作文导语的目的是启发式,是要去思考省略号里的内容,而不是去诠释导语已经呈现的作文素材。大多数考生抓住“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和“师长的关爱”滥做文章,一时间花鸟虫鱼、水月草木、慈母严父、老师的目光等纷纷涌出笔端,能够出新者,少之又少。比较典型的有:一只蜗牛、一只蜘蛛带给我的力量,一朵蔷薇、一朵迎春带给我的力量,一次送伞、一次谈心带给我的力量。
2.困于旧作,负重难行。
很多考生带着已经备好的文章,走进考场。本想“以不变应万变”,但很多时候这“不变”,应付不了“万变”。装在脑海里的文章,完全限制了考生对于文题的理解。所谓套作,很多时候只能硬塞。如有考生把“成长的力量”塞成“成长的感动”,塞成“成长的挫折”,塞成“成长的梦想”,塞成“四季的美丽”等等。也许,自己看题写作文能到得48分,套作却只得40分,甚至更低。
3.困于文采,情意两失。
所有考生似乎都明白文采对于考场作文的重要性,但是过分的追求文采,便会出现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毛病,导致情意两失的后果。可以说不少考生伴随着语言表现力的增长,是内容空洞的继续走低。
如:“黎明划破夜的唇,将那抹红涂满天迹。广场上的少年,手指灵巧地在小提琴上跳跃,匆忙的路人走过,多会给上5元、10元、20元。”第一句读完,小资的情味弥散开来,可是看到比清洁工人起的还早的少年和路人,你能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何在?那要倾诉的情更被破坏。
又如“缓缓流动的那片深蓝,千万年恍若一秒静止。遗忘流年,遗忘怀念,遗忘你们早已不在我身边。时间的魔咒放出过去,一切都在清晰:十指太宽,岁月太短,终究是握不住美好,抓不住流光。”估计没有人能看懂写的是什么。
【写作点拨】 1.加强审题能力训练。从审题的角度看,应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以最佳立意展现主旨。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主要表现在:①抓错关键词。考题关键在“力量”,很多作文通篇“成长”却不见“力量”。②混淆词义,似是而非。“成长”不仅是年龄增长,“力量”也不仅为“力气”。③割裂联系。很多作文不能全是“成长”与“力量”之间关联。④忽视了导语中的人称(“我们”)及表述,这里实则暗指“自我”,提醒考生要写自我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失误原因主要是因误解而离题,因随意而切题不准,因忽视而偏离题意。平时还要教给“规矩”(文体章法),加强审题立意的指导与训练。
2.紧扣主题选取材料。中考作文选材范围狭窄,多写母爱父爱、师情友情、小花小草,亦难出新。在写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主题,选材就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我们鼓励考生们提出新颖的观点,但立意不得庸俗低下。要想突出作文的主题,关键在于搜集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题材,根据作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好使用题材的宽严度。
结构方面要做到通篇考虑,精心布局。或采用一线串珠使之浑然一体,或采用片段组合从不同方面表述。语言方面如记叙文中描写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文章自然会有质的飞跃。
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有文体意识。中考作文文体失范现象多见。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多“小文人语篇”,风花雪月、无病呻吟。
平时作文应训练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但学生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表达需要,文体清晰,尤其是要把握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4.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中考作文中言语失真问题严重,要么堆砌辞藻,卖弄“积累”,要么白话连篇,浅薄幼稚;比喻、拟人等修辞都难觅踪影。平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不能孤立地单独训练,要把语言训练和写作纳入一个整体,按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环境和对象这几方面的提示有序进行,遵循语言自身逻辑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注意了语言训练自身的逻辑,还要注意积累语言,多读文章,多写文章。这样,才不会把语言训练当成一种形式,也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5.强调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模式化套路化。题记、后记、片段组合、生拉硬扯,抄名言“佳句”等现象已然成为新的八股。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切记仿照例文套改;注重细节的刻画,使文章立体而形象,选择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挖掘出生活深层次的本质。
6.要规范书写。中考作文卷面书写字迹潦草,胡写乱画,同文不同体现象普遍。卷面不洁,多处涂抹;字迹难辨,“龙飞凤舞”;书写错误,包括错字和标点错误;格式不规范,字数不足等都会影响文面的效果。提升作文文面并不难,关键在于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真正做到书写力求美观,字体正确工整,字迹清晰。正确使用标点,注意行文格式。保持卷面整洁,避免涂抹,若有修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善于控制字数。
【考场佳作】
成长的力量
连云港一考生
琉月明澈,以最圆润而温柔的姿态抚慰着在叠叠暗影中张皇迷茫的新枝,给予它们成长的力量。
我守着满身创口独坐于桌前,独坐于这初春的寒夜中,只望着窗外黯然神伤。
我似是遭逢了生命中悲剧的离心力,转瞬被抛至远离幸福的荒地。父母的婚姻恰似垃圾一样的肥皂剧般破灭。有人说,学习好了,父母的关系就足以挽救。只是,眼已蒙了阴影,心已落满尘埃,除了连续的失利,我一无所获。(语言干净利落,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语言功底。)
不想去想,我只别了窗外明月,默默地啜一口母亲早备于桌上尚温的水,转身于题海。
似是只剩指针流淌的“嘀嗒”声。却又伴着她手下锅碗碰撞的声音。我不由皱眉。
“吃饭了,先别做作业了。”耳畔传来她的轻唤。我不答。
过了一会儿,她又唤了几声,我突地便不耐烦了,喊了起来:“你烦不烦?”
世界兀地静了。只剩月光亲吻枝叶的声音。
我不由得一阵心慌,转身看向窗外,月光仍皎洁,微笑着望着成长中的枝叶和无措的我。
心中有什么突然在敲打,我心下烦躁,索性起身,走向餐厅。
刚至拐角,便见她走至门口,已在整理行装。
她看见我,却只是温柔地笑笑:“我去上夜班了,自己在家小心点。饭在桌上,快吃吧。”
我有些慌,张口唤她:“妈„„”
她回头笑笑,走出了门。
我来到餐厅。很丰盛,是我喜欢的。她总说在成长中的我,不能缺了能量。
我的碗尚在热水中温着,余光一瞥,我的心一颤:她的碗中,未动一口。(淡笔写深情,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提炼令人动容。)
我霎时心痛。
离异后,母亲独自抚养着我。日夜交班,已是极辛苦,却仍每日等着我吃饭。
我呢?却只是让她守着饭桌等着,直至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便又去奔忙,而她从未怨过。
急急奔向窗前,我扒住铜色的窗口——
她的身影尚未远去,在清冷的月色中,她的轮廓单薄而令人心酸。桐叶的影幢幢覆于她的肩、她的发,几分寒凉,几分无助。(以月色为背景,烘托母亲的形象,真切感人。)
何蔚说:“感动是一种养分。”
这种养分是我成长的力量。我汲取了这许多的年岁,却仍只会自怨自艾,而忘了回报。
泪,终于落下,融化了月色的光晕,也不见了她的背影。
她给我的,是成长的力量呀!(母爱是我成长的力量,此处点题,水到渠成。)我终于理解,幸福未抛弃我,只是我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月光仍是柔软的样子,流过枝桠,传递着爱的力量。
风中传来成长的味道。
“真爱在心中。”北岛说。我终于明白。(引用诗句,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亮点简评】
这位考生独辟蹊径,将文题诠释为“对成长力量的思考与寻找”。文章起笔,以新枝成长反衬自我的青春乏力,交代家庭和学业的两重打击,成长的力量无以存在,为下文做足铺垫。主体内容在于餐桌上的生活细节引发的情感触动,考生感悟到母爱的从未缺席,感悟到这份成长力量的切实存在。再到窗前的凝望,以情绪化的定格描写实现了文章主题的艺术化渲染。
从选材的角度,以母爱表现成长的力量,在考场作文中可谓俯拾皆是。但这位考生胜在生活化细节的选择与提炼——一个“热水中温饭”的细节足以让“雨天送伞”“夜奔医院”等羞于露面;胜在语言的老熟——细品每一个句子,都发现已然十分简洁,一个冗字都极难找到,这一点比文采飞扬更让人觉得叹服。
(荐评老师:万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