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课 题:教会说“真好”
一年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和孩子交流。
2、帮助家长明白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3、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 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3. 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1. 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 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
3. 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 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 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3. 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
第二篇: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一)马伟英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 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 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 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教案
(二)马伟英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透彻明白、高度凝练而又极富智慧的教育理念。
“下一个路口”是什么?说得直白些,就是下一个问题,下一节课,下一个学期;说得宽泛些,就是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个轮回;如果说得“实质”些,“下一个路口”就是人生的下一步,人生的下一站。
教育理应这样,但事实又并非如此。把一次考试作为“试金石”,把一次排名作为“分水岭”,这种陈腐极为残酷的评价手段,曾长期盛行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近些年虽遭“口诛笔伐”,却是“死而不僵”,在不少学校不仅“有处藏身”,而且依然唱着主角,甚至愈演愈烈。要求“人人成才”,“一帆风顺”,要求“成方阵、齐步走”。考试称作“为荣誉而战”,排名次叫“危机激励”。一次落后为“愚笨”,二次为“差生”,三次为“弱智”。继之是“歧视”并振振有词:谁拖后腿就是“丢脸”,“甩掉落后才算好汉”,常使白眼叫做“恨铁不成钢”。最终是顺理成章的“淘汰”:“毛病太多,不可救药”,“如此大脑,朽木难雕”,公然“逐客”,或是打入“另册”,不再理会。
教育理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崇高精神活动,而在某些人的理念中,学校教育就是无情的“擂台”,就是庄严的“法庭”,人与人就是要分个前后高低。其实,“擂台”尚能“下次再来”,“法庭”尚给“上诉权利”;而以人的完善为宗旨的教育倒可以赤裸裸地挥舞“终审裁定”的大棒,却貌似公允。
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那些“智力晚发”的所谓“差生”以一方晴空,一片希望,一条后路,以强烈的期盼之情,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能在下一个路。“等”孩子,你就舍弃了“苛求”,具备“宽容”。你会严守孩子的隐私,呵护他的尊严;你会检讨自己,承担责任;你会给他机会,给他希望。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你就远离了“歧视”,学会了“包容”。你会告诉孩子: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起点;你会为地填平路上的坑坑洼洼,并在他困惑时指点速津。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那你就抛却“淘汰”的理念,对孩子满怀“期待”之情。会像度格马利翁一样深情凝视并呼唤美女雕像的复活,告诉她“你的明天可以更好”。
只要你真诚而耐心地等待,孩子就会来到你身边,走进你心中;这个“路口”不行还有“下一个”,还有“下下个”。教育的神圣就是引领着孩子到达一个个“驿站”,教育的艺术就是“不下结论”,“永远不作结论”。
,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
第三篇: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课
高高兴兴上学去
――――培养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孩子的适应能力很重要。
2、通过教学,使家长掌握一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教学方式:交流讨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
首先,父母应做一个入学前准备时间表,准备内容应涵盖入学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大部分。
生理准备包括:培养早睡、早起的作息生活习惯;能吃足量、丰富、营养的早餐;不挑食,洗漱、洗澡能自理,会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能定时足量喝白开水。
心理准备包括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
学习适应包括阅读能力培养,前书写能力培养、数学准备等;社会性适应包括培养孩子参与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增强孩子完成任务与遵守规则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
以上准备内容中生理准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两方面需要家长多花心思和时间参与,而学习准备在教学质量高的幼儿园基本可以完成。
2.家长们看课本中的案例,说一说,案例中的孩子、父母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好不好?
3.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第二课时
1.家长们互相讨论案例。2.教师跟家长一起来分析。
3.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看书中的提示。
4.学前准备固然重要,但绝不可将上述时间表作为“课程表”一样机械、僵化地执行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承受能力。学前准备也决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作业”,家长应积极参与其中,并做出正确科学的表率,给孩子以持久、坚强的心理支撑。
5.布置大作业,希望家长认真完成。
第二课
《我的手绢我来洗》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
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
与家长谈谈国外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就是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请看外国人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国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近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嫌钱。
德国德国家长从不包办或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中国的父母太娇惯孩子,都上初中了,上补习班或学乐器等活动都得有父母接送,什么家务也不让干,只要孩子学习好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答应,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换洗衣服还拿回来让妈妈洗,普遍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有一部分大学毕业了,不急于找工作,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白天睡觉,晚上上网,养成了“肯老族”的坏习惯,看着父母每天起早贪晚的工作,他们没有一点愧疚感,认为父母养他们是应该的,可是他们不想想父母能养他们一辈子吗?
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因为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咱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第三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爱因斯坦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授课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授课背景
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长大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却在学校紧张的学习外,不断地为孩子创设学习的环境,可是,效果甚微。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其实让孩子快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善于引导、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让他们从本应主动地探究变为了被动的接受。家长迫切的盼望和殷切的希望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本性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过程:
一、学习兴趣与人的终生发展。
1、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学习内容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2、学习兴趣是远大理想的起点。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当今社会,孩子学会做人至关重要。“做人”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孩子就没有成材的动力。即使暂时有动力也难以持久。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兴趣就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3、学习兴趣是人的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有多少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果最初都是靠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
二、内在直接兴趣和外在的间接兴趣
1、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动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每个孩子的直接兴趣因为不同的性情都会有所不同。(举例)
2、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但由于外界刺激他去接受而使他产生了兴趣,它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换。(举例)
三、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的时期
1、“最佳时期”的启示。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特别容易建立和发展某一意识或行为,0—9岁是儿童敏感期,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耐心观察,细心引导。
2、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1)敏感、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新奇的事物可以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直观性。(2)孩子的兴趣大多持续时间段,而且容易转移,有不稳定性。孩子的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往往从一种兴趣发展为多种兴趣,并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兴趣,或主导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生活中开始。根据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的特点,要不断地,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小结: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家长给予肯定和支持。家长常常在孩子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揉皱的纸片等,此时作为家长,不要简单指责他们,或干脆把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应借机问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分享孩子的快乐。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兴趣的萌芽的倾向,进而加以引导和扶持,孩子们兴趣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就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1、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
2、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要刨根究底。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着手,开始给他讲好笑的故事,逐渐的讲些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等他兴趣浓了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从树上看来的,人那个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读书还可以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事。
3、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不断进步。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会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地评价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什么可表扬,实际上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过高。在评价爱还是免不了比较,表交友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而纵向比较则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家长在比较时,特别喜欢把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的结果不仅无法使家长了解、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4、善待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作为家长,紧紧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小结:家长要通过引导,使孩子的兴趣与他本人的智力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兴趣,挖掘他的潜质;通过发展潜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和他的特征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适应,最终才能找到结合点。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多样化,又不能泛滥。
5、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务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举例:日常生活和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兴趣)
6、在玩中发展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现出某种兴趣的萌芽与倾向,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使玩与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举例:语文课本中《玩出来名堂》、留美博士周峰小孔成像。)
培养孩子玩的习惯,启发孩子领悟玩的价值,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远足、去打球、去感受多种的生活情趣,在玩中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从中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7、积极配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培养兴趣方面,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家长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什么重要,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学英语、学琴、画画早晚不闲结果,孩子反而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深深地厌恶。事实证明:只有孩子有兴趣的事,孩子才会潜心去做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孩子的热爱执着和追求。
家长自己有某方面的高雅兴趣,影响孩子,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兴趣,像许多世家:相声世家、音乐世家就是潜移默化受到家族的影响。(举例著名翻译家傅雷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儿子傅聪受其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请注意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太难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8、发挥赏识教育在培养孩子兴趣中的作用。
举例:周弘把哑女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的事实。举例:刘艳敏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举例: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小结:对孩子浓厚兴趣的事物,家长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去评价,站在大人的角度,却是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这就是说,作为家长,要从关注孩子的未来成长着眼,赏识孩子的兴趣。
9、创造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举例:幼儿涂鸦)只要你诚心去发现、创造,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我们除了给孩子创造学习的小天地,更应该重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得满满的,使孩子的兴趣才能的生长失去必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10、营造爱的家庭氛围。“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教育不能没有爱,培养兴趣同时不能没有爱。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四个方面:关心、尊重、理解、责任。
关心: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身体等都加倍呵护。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
尊重:尊重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理解:要对孩子深入了了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责任:对孩子更高层次的爱,无论孩子智商是高还是低,身体是否健康,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关爱风味,对孩子尽心尽责
第四课
今日事今日毕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针对孩子写作业拖拉的现象,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案例。
2.提前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3.课件准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选几名同学表演课本中的案例。2.家长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
3.说一说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种现象。4.想一想,怎样改变孩子这种不良习惯。5.各位家长各抒己见,随意交流。第二课时
1.办什么事都要只争朝夕,“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养成拖拉作风,当天应做完的事,决不要放到明天去做。
2.“今日”你做的每一件事,对“明日”都会有影响。3.教师跟家长一起分析案例并从中得到启发。
4.让家长明白,造成孩子拖拉现象,不只是因为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5.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你想用哪些方法。道理是什么?
6.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学习习惯,天长日久,也就习惯成自然。
7..向家长布置本课大作业
第四篇: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 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透彻明白、高度凝练而又极富智慧的教育理念。
“下一个路口”是什么?说得直白些,就是下一个问题,下一节课,下一个学 期;说得宽泛些,就是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个轮回;如果说得“实质”些,“下一个路口”就是人生的下一步,人生的下一站。
教育理应这样,但事实又并非如此。把一次考试作为“试金石”,把一次排名作为“分水岭”,这种陈腐极为残酷的评价手段,曾长期盛行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近些年虽遭“口诛笔伐”,却是“死而不僵”,在不少学校不仅“有处藏身”,而且依然唱着主角,甚至愈演愈烈。要求“人人成才”,“一帆风顺”,要求“成方阵、齐步走”。考试称作“为荣誉而战”,排名次叫“危机激励”。一次落后为“愚笨”,二次为“差生”,三次为“弱智”。继之是“歧视”并振振有词:谁拖后腿就是“丢脸”,“甩掉落后才算好汉”,常使白眼叫做“恨铁不成钢”。最终是顺理成章的“淘汰”:“毛病太多,不可救药”,“如此大脑,朽木难雕”,公然“逐客”,或是打入“另册”,不再理会。
教育理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崇高精神活动,而在某些人的理念中,学校教育就是无情的“擂台”,就是庄严的“法庭”,人与人就是要分个前后高低。其实,“擂台”尚能“下次再来”,“法庭”尚给“上诉权利”;而以人的完善为宗旨的教育倒可以赤裸裸地挥舞“终审裁定”的大棒,却貌似公允。
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那些“智力晚发”的所谓“差生”以一方晴空,一片希望,一条后路,以强烈的期盼之情,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能在下一个路。“等”孩子,你就舍弃了“苛求”,具备“宽容”。你会严守孩子的隐私,呵护他的尊严;你会检讨自己,承担责任;你会给他机会,给他希望。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你就远离了“歧视”,学会了“包容”。你会告诉孩子: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起点;你会为地填平路上的坑坑洼洼,并在他困惑时指点速津。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那你就抛却“淘汰”的理念,对孩子满怀“期待”之情。会像度格马利翁一样深情凝视并呼唤美女雕像的复活,告诉她“你的明天可以更好”。
只要你真诚而耐心地等待,孩子就会来到你身边,走进你心中;这个“路口”不行还有“下一个”,还有“下下个”。教育的神圣就是引领着孩子到达一个个“驿站”,教育的艺术就是“不下结论”,“永远不作结论”。
,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
第五篇:家长学校一年级教案
四党口小学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首先,感谢我们的校长为老师和家长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也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与家长们在一起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与家长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那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才。当我们,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渴求的眼睛,看到家长们一张张笑容满面饱含期盼的脸时。我们教师就暗下决心,无论怎样付出,都要无愧于每一个孩子,无愧于每一个家长。
多少个早晨,当人们还在温暖的床上熟睡的时候,我们已经颠簸在了工作的路途中;多少个中午,当人们舒服休息的时候,我们却在教室里守着学生吃饭、辅导、谈话;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的时候,我们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我们虽累,但乐在其中。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作为他们眼中喜欢的老师,只有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才最具有说服力。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我想:现在,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家长的帮助。所以,我们的教育思想要一致,教育方法也要更适应孩子。
一、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我说这个故事目的是:我们真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我想:我们老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我们的家长,也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觉得,“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
二、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和老师是孩子镜子。孩子是我们的影子。在读者文摘中我看了这样一篇文章,让我感慨颇深。想说给家长朋友们听。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教育并不是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在学校,老师要当好学生的镜子,为学生师表;在家里,父母也要当好孩子的镜子,家长也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我觉得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我们言传身教。
三、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培养好习惯。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两者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二号线运营成本却远远高于一号线。原因在哪里?原来二号线忽略了一些细节。从细节做起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做多少道题,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当老师的,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有时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
7、适应老师的习惯。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60来分的、不及格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要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小学生生应该会出小学生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以上,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根据自己的特点,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
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感谢您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和对教育的重视。家长们,让我们携手共创孩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