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5篇)

时间:2019-05-13 13:2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

第一篇: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

寻找自己的位置——读周国平《安静的位置》有感

初看到这本书书名时,就有一种触动让我在众多推荐书目中选择了它。我向来并不喜欢看这种高深哲理的书籍,原本打算随便翻读几则,可是当我随意的翻开第一页之后,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注入我的血液,流遍了我的全身。他不是宗教徒,但是他的话语比相当一部分宗教家更深刻,更纯粹,更发人深省。他也不是演说家,演说家喜爱用华丽的辞职,夸张的表情和言不符实的承诺来吸引众人的眼球。在他的文本里,我看见的只有一个相貌敦厚、平易近人的老师在那里向你娓娓道来——是生活的真谛,是宇宙的广袤,是人性的光辉,还是社会的无奈……看他的书,很平静,没有鼓动,只有抚慰。周卫平先生的这本书恰恰勾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就决定把它完完整整的看完。

这本书是由周卫平先生许多关于生命感悟的散文汇集而成的,有关于生活不同方面的论述。该书所包含的哲理内容深刻又颇多,实非三言两语就能表达,且本人能力和阅历有限,有些书中言语亦不能深刻体会,所以就其中几篇散文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了解自我—— 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当人们在无尽宇宙前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时,回过头来,却又发现人自身原来如宏观宇宙一样丰富深渺。生命全息说认为部分即全体,佛语则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原来我们自身也是一个宇宙。

每当退居红尘十丈的市楼一角,细细体味繁华与孤寂之间微妙的距离;每当独自将所有的烦忧暂且置诸头顶,如一柄寒剑,而偷得片时的惨欢,则洞彻己身的自省便成为对苍凉世界的告白,晚风如水,弦月若钩…… 人历世一遭,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便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人皆有求,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被叫作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被叫做事业和爱情。这两种东西使人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然而满足却是没有把握的事。而更有太勤勉、太敏感的人,即使据而有之,却依然不能摆脱空虚。何也?原来是缺乏对自我宇宙的营造和洞察。一滴水中可见太阳,同样,一个人可映照整个社会,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存的。但人又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而必须在自己生命的土壤中扎根,在人生的大海中抛下自己的锚。固然,我们欣赏人们生气勃勃地去创造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如痴如醉地沉入情海,尽情地享受生命,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是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有一个既映照他人又有别于其他人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在这个小的宇宙中,珍藏着你最宝贵的矿藏,任何他人都不能来挖掘它。人的心灵是一本奇特的帐薄,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日积月累地化作宝贵的体验收入其中,自我回味、自我陶醉的境界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哪怕回味是苦涩的,陶醉是虚幻的。人生是一本特殊的书,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对自己,我们要学会书写,也别忘记及时阅读。写就的生活,已无法更改,而要使平淡的过程变成有益的经历,我们就要静静地品味。我们也有坎坷,也充满沧桑,也有过沉重,同样也一路披荆斩棘?从个人成长的历史中,可以读出深刻的内容。这种阅读不是为了检验我们的记忆力,而是为了唤醒我们沉睡的那一部分感觉;不是为了速成我们的表达力,而是要培养一片思维的土壤。读懂自己,读透自己,才能理解潮起潮落,风卷云舒;才能理解山与崎岖,河与激流。没有人给你讲解,所有的体会都只能通过阅读;可以不用眼睛,但必须用心灵。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营造一个适当的自我世界,也许是人适于自然与社会,于孤寂中创造自己恬静的小宇宙的秘径。徜徉在这同样深渺的小宇宙中,生命的征帆才会不倦地驶向自在的彼岸。

二、坚守自我—— 读《安静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没有人会跟别人有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人生。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人的经历好像与自己的经历差不多,从而思想上就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如果是坎坷的,就会同样同情对方;如果是幸福的,就会同样祝福对方。可是那也仅仅只是相似而已,毕竟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从遇到那个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之前,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事情不可能都是一样的。

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来,不是来让我们虚度的,是给予我们一个体验人生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曾经有朋友问我知不知道女人是怎么生孩子的。我摇头,说:“当然不知道,我又没生过!”他说他看过一个生孩子的全过程,看的很震撼。想想父母也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妈妈在临产的时候,她与死神较量,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生命,所以说世上所有的妈妈都是最伟大的!

再换想一下,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怎样,会在哪里生活,或许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或许还是按部就班,跟原来的生活一样……“人生苦短”何不“即使行乐呢?”呵呵……

周国平先生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中讲到,要是一个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是一种幸福!人生下来,自打懂事起,就会经历很多复杂的事情,有些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老是抱着“被迫”的想法去做自己其实不想做的事情,那是悲哀。就比如学习吧。没有那个学生是天生就爱学习的,但是,也确实有以读书为一种乐趣的人,那种人就比一般的人幸福,因为他们读书是一种享受,而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读书就是一种束缚。

可是,成功的真谛是什么呢?是你如何如何用功,最终达到让人望尘莫及的高度么?还是你只是漂亮得完成了一件事,而且自己很满意呢?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后者。我个人是一个比较会安排时间的人,我喜欢明确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也知道什么事情,自己愿意做,什么事情不高兴做。朋友羡慕我能很好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看我貌似活得很自在。其实,不然。我也会有烦躁的时候,我也会有发牢骚的时候,只是当那些烦心事儿来袭的时候,我懂得怎样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如书中讲的,将自己放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不管“世界多热闹”,我依然“独善其身”。呵呵……也许,我比较会生活吧。

我总觉得人生,不一定要锦衣玉食才会幸福,粗茶淡饭也何尝不是一种温馨?身为女生,父母肯定是希望我将来能找个可以依靠的男人,陪我走完以后的人生,最好对方要有优越的生活底子,那就不用自己愁了。父母都是为子女着想的,没有那个父母说要看到自己的子女过得不好。但是,父母没有问过自己的子女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如我吧,我喜欢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好,身边的人会以我为豪,我想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买房,买车。不想靠老公取得这方面的财富。是的,这样会让自己很累,但是我愿意。花自己的钱,比较心安理得。而这种想法,在我父母看来就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赞同的。他们总想我能嫁个好人家,不用很累就可以得到好的生活条件,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自己买房买车是很难的。可是,我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赢得的财富,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看着周国平先生的文字里透着一种淡然,一种对生活的淡然。

是啊,我们在这热闹的年代里是否需要给自己一个安静的位置了?钱小样按照我的心愿很聪明的发现了她妈妈的变化,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了。毕竟钱小样没有像琼瑶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就那么糊里糊涂的自怨自艾起来。不过她妈妈也变了,变得那么冷静,冷静得让那个应该嘴瘫的父亲变得是那么的多余!热热闹闹的生活里透着冷静的妈妈让人心痛!

是啊,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安静的位置,把自己安静下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看看那些追逐者,然后笑一笑继续做自己的事。就像钱小样那样,继续为了斗争吃饭吧。

就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好好品味自己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第二篇:《安静》读后感

读《安静》有感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曾经以为周国平对爱的解读是最精巧最灵秀的。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但书至此时,说到“私隐”,说到“隔膜”,溪水渐入人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干涸。不过后来在安静中想想,爱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这样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实了。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周国平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对爱默生的向往。同样,我也乐意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周国平先生的仰慕。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的十年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突破。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连学界也已成为喧闹的名利场,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社会里,安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

且看《孤独的价值》、《智慧和信仰》、《诗人的花园》、《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都是我赞赏的篇目。虽不是通篇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周国平在这本书中一贯的人文追求。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

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其实,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倘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

我会再读周国平的《安静》。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第三篇:《安静》读后感

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利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他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长久的提炼和沉积,内心丰富而饱满,心灵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在书里,哲学和散文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但一说到“私隐”、“隔膜”,溪水则渐入入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千涸。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不止是爱情,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在北大那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的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与圣贤先哲的思想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突破。而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这样的浮躁中,安静显得如此珍贵,守住这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夜深入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入性的感悟,体味由静到净再到境的美。

评点:熊芳芳

丰富而安静,大约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而且如天地般大美无言。安静却又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正如“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拥有毫无杂质的清澈和无须证明的美好,所以它不喧嚣也不张扬,并且,它一路流动,一路催开岸边的花朵,滋润繁荣的草木。

第四篇:安静读后感

安静的有灵魂的生活

——读《安静》有感

特点与地位:

本书收集了作者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作品。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作者逃离了镁光灯的追逐,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安静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由此作者笔下的文字也透露出安静的意蕴,让读者也随之处于一种超脱了世俗的浮躁的状态中,从而对现实、对自己的生存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与升华。主要观点:

1.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P2-3 2.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P6 3.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P15 4.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P19 5.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P22 6.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家是一种分身有术的人,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肉身,静观和俯视尘世的一切。P26 7.真正的信仰也必是从智慧中孕育出来的。P27 8.恨是狭隘,爱是超越。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P30 9.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之诞生与本乡何干?他们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不属于本乡,他们是以全民族或者全人类为自己的舞台的。P35 10.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P44 11.探险是一项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P50 12.当我们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内在生命永远是完整的,是永远不会残缺的。是的,在上帝的眼中没有残疾,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的高贵而伟大。P53 13.两性有着不同的生活形式,要辨别何种形式更有价值是无聊的,两性的差异本身就是价值,藉此才能把生活推进到最高层次。我相信,无须用女性主义眼光改写历史,我们仍可对历史上的许多杰出女性深怀敬意。P72 14.爱使人富有。如果说爱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那么,爱的体验则丰富了心灵。爱情不是人生中一个凝固的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中也许有壮观的激流,但也必然会有平缓的流程,也许有明显的主航道,但也可能会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之外,天上的云彩和两岸的景物会在河面上映出倒影,晚来的风雨会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让我们承认,所有这一切都是这条河的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的美丽的爱情风景。P77 15.因为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而决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P89 16.就是隔膜本来就存在着,只是现在才被发现了而已。只要你的确认清了巨大隔膜的存在,就千万不要试图去挽救什么,那样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人类心灵的个别性和复杂性,沟通必然是有限度的。首先,高质量的交往应该是心灵最深层次的相通,同时对那些不能沟通的方面互相予以尊重。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即使无法有深层的沟通,也未必意味着不能在一起相处。P96 17.任何一种真实的活法必定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严肃的精神追求。生命本能受到压制,萎靡不振,是活得不真实。精神上没有严肃的追求,随波逐流,也是活得不真实。P141 18.因此每一个人的首要使命正是寻找自己精神上的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就是他的真实的自我。寻求真实的活法是每个人在天地之间固有的自由,但享用这个自由却需要勇气。P146 19.精神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内容上,精神生活所寻求的是生命意义,被寻求的这个意义往往体现为某种超越于世俗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因而对之的寻求和守护往往具有终极关怀的性质。意识形态则是为了维护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建立的观念体系,马克思正确地把它看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疑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在形式上,精神生活在本质上只能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是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自觉寻求和对某种精神价值的自觉认同,因而必须是一个内在的自由的领域,在社会层面上则呈现多元化形态。如果一个人被强迫接受和强制灌输某种思想,我们当然不能说他是在过一种精神生活,而意识形态恰恰在不同程度上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本质上是以国家、阶级、阶层、政党为本位的,不承认个人,只把个人看作由它操纵的群体之一分子,因而具有强烈的一元化、整体化倾向。P202 20.哲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要,因此,哲学有没有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对精神价值的评价,亦即对于个人和人类来说,精神生活有没有用。P330

我的体会:

之前并不是很喜欢看一些关于哲学的书,总是觉得这类的书是很枯燥的。看了《安静》之后,让我对这种学术的书有所改观。这本书是我在老师给的书目里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选这本书是因为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浮躁的心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场所沉淀下来。

当然,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惊喜。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周国平先生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讲述着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很多地方,我跟他有了共鸣。很多体会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但是很少会去像他一样认真地深入地思考。看到他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自己生活中也会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就像眼前蒙着的那层纱,突然被人掀开了,豁然开朗。

他是长者,他的经历自然是比我这个初生牛犊丰富的多很多。他的阅读经历,他的旅行经历,他的南极探险经历,教给我了很多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这时,就又像是在浏览一部游记一样,精彩纷呈。我很赞同他对《小王子》这本书以及对几米作品的评价。这两个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作品。他的南极和香格里拉之旅,让我羡慕不已。我一直希望自己自由自在的去各处游玩,去探险也好。旅行是个很享受的过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享受的,就像在和一个智者聊天,就像听一个长者倾诉,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这个过程需要细细品味,却总让人想忍不住想往下看,不知道接下来他还会说些什么,介绍些什么。

《安静》是周国平先生比较晚期的作品了,这时候的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心态方面更多的是平静,祥和。这本书就像是涓涓细流,静静的,轻轻的洗涤人的心灵,抚平人心中的浮躁。我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书。它是教我如何好好生活的良师益友。安静的有灵魂的生活,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体会。

现在人的生活,总体来说,有点浮躁。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这种快节奏的都市感,总让人不自觉加快脚步,不断追求浮华的生活。当然,这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我。他们有时会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活着,只是为了能活着而活着吗?

这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好好静下心来,静静的听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那是你的梦想,是你真正是人生意义所在。这就是要有灵魂的生活。

忠于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内心所做的事,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才是那些事的意义所在。当然,内心所想做的事不排除想让自己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虽然,有时候,有些事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做自己想做的,内心才能真正的快乐,这样的生活才是一种享受,才是有灵魂的。做不想做的事的时候,是痛苦的,麻木的,没有灵魂的。

安静的生活,是我一直向往的。这是一种内心的安静,否则,内心躁动,即使外界再怎么安静,那也不是真正的安静。面对一切浮华,都不骄不躁,坦然对之。充满激情,充满动力,但理性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时候,一杯茶,一本书,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那是一种安静的生活;有时候,一个包,一个相机,一段布满美景的旅途,那是一种安静的生活。安静,要的是内心世界丰富的安静,那是灵魂在的地方的安静。

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能一直学着安静的有灵魂的生活。

第五篇:读周国平《安静的位置》有感

读周国平《安静的位置》有感

原创: 会文huiwen

因为一个朋友的推荐,我拜读了周国平的一部作品《安静的位置》,想在他的哲学里寻找徘徊在头顶那模糊的声音。似乎找到了,又好像不够,但还是惊喜的发现了许多本质东西,像阳光、水、土地、生命一样在心里唤起亲切的回响。

我本是个读书很少又不求甚解之人,在谈论一个大家时,特别还是深究哲学的大家,心中不免发虚。幸好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给我信心,他说“人心与宇宙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我想只要保持最大限度的超然之我,是可以用直观察觉某些内核。

我个人认为,哲学是人精神领域或左或右而产生的学科,顺其自然是不偏不倚,中庸里无的状态。记得李继伟老师说过,深刻就是走极端。哲学的深刻是否也是在走极端呢?即使如周国平先生这样研究哲学的大师,文章中也有他对哲学的困惑。在《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中,作者自称“我的困惑也许来自我的过于清醒,太看清了一切哲学和宗教的劝慰所包含的自欺。至于佛教,我是把它看作在死亡问题上唯一不自欺的最清醒也最深刻的哲学的。那么,看来我还是不够清醒,到我清醒到了极点时,也就是到我有朝一日浸润在佛教之中时,我的困惑也许就消解了罢。不过,我并不想刻意去追求这个境界。’周老应该是个以虚无主义悲观为底色,相信某种不朽而自我活着的人。他的思想更接近透彻的悲观,本源更像佛教思想,但由于学哲学的缘故,骨子里透着某种超脱(在《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中虽明知永生信念的破灭仍向往着某种不朽),因而他少了佛彻悟的悲观。

作者某些极端的思想在他的文字中隐隐可现,不过懂哲学的人总是能用复杂的深刻模糊这样的偏见。他耻笑现代人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小到个人的追名逐利,大到怀疑集体价值,劝慰人们记住回家的路,又有点哲学家的清高,要如他般活出真性情,去省察自己的人生否则毫无价值,他的理由是人生只有一次,唯一把握的是今天我活着。为了进一步显示自我生活的优越性,用永恒的话题,尤其如死亡这样生命本质意义的话题证实自我是如此清醒的活着。他的自我正是我怀疑的地方,他用他特殊的独处方式来批评他人的熙熙攘攘和集体的英雄主义,其实有点自欺的嫌疑。他太在乎自我,因而用回避更多的社会关系和适度的社会责任来建构可控的关系,如读书、写作、回忆、遐想、沉思来代替现世社会的不可控。也许是不善社交,也许是太在乎自然的我。自然的我多时,容易太自我,但能更好激发创造的热情,往往成就天才,如尼采、拜伦;社会的我多时,容易成全大我,虽无法彻底深刻和纯粹,但往往成就伟人。

在这里我重申下,我并不是要评论谁,也没能力资格,只是包容和怀疑是我的思考方式,虽然很多人都说,在你不包容前你是无权评判的,所以就有不少人相信厚积薄发。我倒是喜欢边包容边怀疑,因为这样不易抹杀自我天然的创造性,这也给直觉某些发挥的余地。基于此,我对周老既敬佩又对他个人的思考产生了怀疑,但敬佩占主要发面,特别是他对死亡的思考。

正如他所说思考死是有意义的徒劳,思考本身是段有意义的历程。因为作者发现寻找愿意死的理由仍让自我走向虚无,但在寻找中也收获不少。既已知徒劳,”不如积极进取,不过同时不妨给自己保留一种死者的眼光,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我想与大家重温他的那段探索,也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收获,我写此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理由一:”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这条理由是伊壁鸠鲁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作者怀疑的理由是”无感觉也无幸福“,他举例说酣睡只为醒来时精神饱满,可见作者是恋生的,他的恋生是深刻的恋生。

理由二:”顺从自然,服从命运,心甘情愿地接受死亡,这是斯多噶派的典型主张。“

作者反驳理由是不愿意愿意死。

理由三:死亡的普遍性

作者反驳死总是自己的事,不存在一个一切人共有的死。他指责上帝把人的渴望灵魂不朽和终有一死的肉体结合在人身上,简直一种恶作剧。我个人认为,由此可见周国平因宣扬自我和渴望不朽灵魂,因而不肯接受第三点理由。

理由四:死后与生前不是都有段永恒的岁月。

周怀疑,生前虽没我,但死后有我,因我的存在,我才知生前的那段岁月,而我死后所有的岁月都与我无关,永远不可能知道。我自己反而觉得,作者是不是否定人的预见性,和现世的人对未来世界有限的担当。他在《人不只属于历史》一文中拥护加缪对历史使命感进行清算的哲学观,只是加缪的观点并未否定历史担当的人,而是反对迷醉形式道德原则的人生,提倡另一种在历史之外有着人生简朴的幸福人生。若把死看得如生前生后永恒的岁月那般平静,上帝岂非与人开玩笑,就像海上的泡沫,破灭与它是否存在没任何关系。

理由五:永生是否值得向往

作者驳斥”承认永生和寂灭皆荒谬,前者不合生活现实的逻辑,后者不合生活本能的逻辑“在哲学的理解中周老无法找到接受死的理由,但他由此获得对死的态度,是我很赞同的。你的存在本是若干的偶然,也有可能不存在,你就不必把死当回事。正如作者所说”我不再劝说自己接受死,而是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种不朽“.在哲学理解中找不到答案,作者又走向宗教和艺术中接受死亡的灵魂,只是作者最后醒悟,”宗教与艺术只能为自己编织一个灵魂不死的梦幻,这个梦幻叫信仰。“而这样的梦会使真正为死震撼的人相信不死,人得首先”牲畜化"(那些从未思考死亡盲信者和没有信仰的人一样)。

作者终于明白,死是真正的终结,是一切价值的毁灭。作者探索中收获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态度,一种超脱的态度,这种态度应该兼佛教哲学和艺术于一体的超然,佛的虚无做底色,在哲学中相信某种不朽,而当清醒思考不朽仍是虚无时,用艺术相信的活着。(写于2012年)

end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周国平的《妞妞》读后感周国平文集读后感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下载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静的位置 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本站推荐)

    智者的沉默——《安静》《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丰富是拥有了内在的精神......

    《安静》经典语录

    《安静》经典语录 《安静》经典语录1 1、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2、心烦时记住三句话:算了吧,没关系,会过去的。3、深的话要浅浅地说,长长的路要挥霍地走。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

    安静心情说说

    安静心情说说 安静心情说说1 1、简单一些,进取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心要简单就得打包,打包的过程就是从复杂走向简单的过程。有些......

    嘘安静美文[推荐]

    西欧。比这里闻名世界的香水更浓郁的是弥漫在这片国度上空的安静:清晨,在街道上晨跑,你会驻足聆听倚靠着灯柱的流浪艺术家们轻拨吉他的纵情弹唱,还有投入到他们面前的铁罐里的硬......

    关于安静作文300字(范文大全)

    关于安静作文300字四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

    自习课安静了

    我的班级管理故事之———— 自习课安静了 江永初中李国清 新学期开学不久,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在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出了一节用于学生自己完成当天作业或者复习预习当天课......

    安静的近义词

    安静的近义词 篇一:安静、寂静、平静、清静、宁静、幽静等六个词的区别和用法安静、寂静、平静、清静、宁静、幽静等六个词的区别和用法安静-->动态(本来有声音,现在没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