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
篇一:关于读书的文章
关于读书的文章
1.暖暖的阳光温柔地洒落,泡一壶香茗,在丝丝缕缕的清新中轻轻的让书面舒展,轻抚上面的文字,让一个个跳动的音韵把我导向各处的恩许之地,一种难以名状的舒坦就在我的心中飘散开来。
3.既是不知归,也就不必归去,在阅读里进行一番探险,别有一般风味。辛巴达带领我拜谒了所罗门的神殿,绕过巨蟒盘桓的山谷,穿过巨鲸出没的世界尽头;凡尔纳却又把我装在潜水艇中航行了两万里带到了神秘岛;在康桥的柔波中,我看到了忧郁的小王子正在拼命地追问着问题。我从无数巨人的胯下走过,无数的小人又从我胯下走过。呵,多么奇妙的旅程。阅读把神奇与惊喜一一领到我身边,让我和他们结伴而行。
5.蓦然抬首,阳光依然微笑着迎面而来,我轻轻地抚摸着书上那一个个小蝌蚪,那一个个美妙的小精灵,在袅袅茶香中回味着阅读的经历,让享受与我合二为一。
6.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7.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8.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 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9.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10.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1.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12.那是一个迷人的午后,你坐在窗边看一本厚重的旧书,午后红茶散发着浓郁的香甜,你养的老狗懒洋洋地趴在你的脚边,阳光把你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13.这是你一个人的记忆,像清晨接在指尖的一颗露珠,你闻到它的芬芳,但抓不住,道不清。看吧,阅读就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14.有时你读着读着,好似拥抱了整个世界,你不仅仅是你,你可以旁观,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游吟诗人,看着一切在眼前发生。故事开始,起伏,辗转,最后落幕。你收集它们,将它写成或轻快或忧伤的歌,细细传唱。读着读着你就读到了生活,读到一种味道,读出一种境界。那时的你像一个豁达的老人,从容的看着生活悲喜交加的表情。或许人生不过是一弯幽静夜色中的下弦月,看似清冷,残缺,其实它一直都是满的,它只是一颗静静转动的遥远星球。当然有时你会纵情的投入其中,不可避免的被命运摆布,被七情六欲所占据,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爱,需要恨,谁也不能免俗。你专注的读着,紧张得连呼吸都快要忘记,这不正是人生的激越,它拉着你疯狂的奔跑吗?你被一种心情牵引着,盲目地向前跑,风在耳边呼啸,这一刻湮没了理智,你一下抛开了生活的面具。像个孩子一样真率的呐喊,冲撞,无所顾忌。你甚至勇敢地责备命运的不公平,斥责这个社会的阴暗,晦涩,辛酸,软弱。
15.那一刻你忘情的哭了,泪水打湿书页,你才发现你仅仅是在读着别人的故事。可为什么在那里你却看到自己的身影,你觉得你活得那样鲜活,那样真实?某一刹那,你对它交付了自己全部的感动,毫不后悔。
16.很久以后你再拿起那本书,回想起当时的感觉,你困惑地摇了摇头。你可能已经忘记为何会那般感动了。
17.这就是阅读了,你从未功利地想从它那里获取什么,没有预谋,没有压力,你只是在那里模糊地品味了生活。你哭,你笑,你恨,你爱。你读过它,然后你忘记,转过身,回到忙乱的现实里。阅读,经由你那一刻的感情而催发,因为你喜,你读到喜;因为你悲,你读到悲。
18.阅读如此,生活如此。抓住了某一个怒放的刹那,生命如夏花般绚烂。
19.人类自从蒙昧的动物世界分离出来之后,先有语言,再有文字,然后有了文章,最后有了书籍——有时一想到这个漫长的过程,心里不禁生出一种惊心动魄,因为没有了这个过程,便不会有“阅读”,而在今天,这是一个多么不堪承受的缺失啊!
20.然而,虽然人人离不开阅读,但阅读的境界却有着见仁见智的高下之分。21.一种境界是为考试求取功名。这种阅读在我看来是“下品”,因为它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求知,当然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当阅读者眼里总是有着功名利禄在闪闪发亮,任何知识都只好沦为“敲门砖”,敲开功名的大门就不免于被随手抛弃的命运,这难道不能算是对知识的亵渎?这种阅读,远有科举士子为证,今有前赴后继参加各种考试——高考,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的国人为例。君不见每场考试前,考场外手捧“真经”或坐或立皱眉苦读的各类考生乎?此种阅读,毋宁说是阅读者人生经历当中的一场恶梦,只有痛苦,没有快乐。然而人生在世,可以免除这种“痛苦的阅读”者几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化。22.另一种阅读的境界是为穷尽知识和真理。这种阅读可以列为“上品”,因为它已挣脱了一己的名利,而源于人类伟大的好奇心。古今中外多少科学的巨人,为探究某一问题,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更有一些旷世罕见的“通才,同时涉猎多门学科,在阅读中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奥秘。这是自动自主自觉的“阅读”,在穷尽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他们是勇敢的旅行者和探险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甚至还要说,能够入此境者,已得人生之福。
23.然而,庄子说过一句话:“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不失为一种“局部的真理”。所以,在我眼里,上述第二种境界虽算“上品”,但不能臻“极品”之境。堪称“极品”的阅读,是无求无欲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散步,灵魂的漫游。这种阅读者,不但没有从书中求富贵的欲望,也没有从书中挖掘知识宝藏的追求,更没有从书中提炼道德箴言以济苍生救天下的冲动。他从书中看到善良,看到美好;他为书中的精彩而感动,为书中的幸福而哭泣。他总是需要阅读,但对“阅读”又无所求,只因阅读而充盈,而宁静。“阅读”给他的,是精神的空
气和食粮,他因此超越了物质和现实的人生。
24.三种阅读的境界有着相似的外表,但精神内核迥然有异。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孰高孰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下品”“上品”“极品”,在不同的人心目中,顺序也许正好相反?? 25.且听自然,松涛阵阵,是松林的律动;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鸣,历历如怨,是子规的诉怨。
26.且听心灵,温情脉脉,是一片柔情,熊熊如炬,是一片热情,亲切问候,是一片冰心。27.且听书语,有屈、陶、李、杜的委婉词工,清新明丽,有志摩、爱玲的文采斐然,柔情如梦;有韩韩、安妮的个性飞扬,人性感悟。
28.阅读,并不仅仅看那跃动于平面的白纸黑字,更应感受,竟无声化为有声。29.且听书语,倾听历史。
30.阅读史书,并不是埋首于枯燥乏味的象牙塔故纸堆中,用心聆听,我能听到历史巨轮碾过的隆隆巨响,重温五千年的风采。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氏族公社的确立巩固,是智慧的迸发;从古老的禅让到世袭制建立,是历史的呼唤;从陈胜吴广的呐喊到宋江方腊的振臂高呼,是内心的呼喊;从太平天国的硝烟弥漫到黄花岗枪林弹雨,我们能听到国运的呜咽?? 31.阅读,我们一一倾听,听历史曾有的低泣,曾有的高呼,看历史曾有的辉煌,曾有的悲惨,心中自会有一种自豪和沉重。32.且听书语,聆听心声。34.一一翻过,我也一一聆听,听文采飞扬中人情畅叙,听悸动于文字间灵魂的所有低唱。35.且听书语,且听人生!
36.阅读哲学,并不是坚涩文字中苦思冥想,更不是如看盲文,而是能在哲人的深奥里找到一些真谛。孔子独立江边,慨叹“逝者如斯”,我明白时间的稍纵即逝和弥足珍贵;佛静坐菩提顿悟人生宇宙,我听到了于无穷之中隐隐约约传出的智慧之语,法国大哲帕斯卡尔写到:“无限空间的沉默让我恐惧。”我听到的则是对人生最贴切最真实的剖白?? 37.一一研读,我也一一听取。听取思哲们的表述,同时也想,我该到无穷间捎回一些白云,用其中的纯净擦拭心灵中的尘屑、冗杂。
38.阅读,并不仅仅让眼畅游于字里行间,并不仅仅让情飘逸于情节迭 拓,更需要心灵听取悸动于书中深层的属于灵魂的剖白。39.且听书语。
有关读书的故事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3.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
篇二:关于读书的文章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
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
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
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
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
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
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
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
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
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寂寞闲读书
偶尔读到“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一联,刹那间引起心灵的共鸣,了悟了许多。大
千世界,红尘滚滚,多少人为功名累,为金钱苦,为情感囿;又有多少人为胜败谋,为盛衰
思,为得失计。当这一切都去留无意的时候,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了心悟性,学会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从寂寞空虚走向丰富充实;从无聊烦闷走向宁静平和。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读书也一样,不必具有寻章摘句,精剖细理的能
力,只要心有所动,有所感悟即可。佛曰: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
倘若想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快乐,摆脱世事的烦扰,抚平心头的褶皱,读书或许是每颗向往
自由的灵魂对抗喧嚣尘世的最好方式。
古时华歆读书坐不惯冷板凳,管宁便与他割席断交。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仿如墙角的 花,需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寂寞时读书或如走马观花,坐拥书城,或如孤灯苦茗,专心治
学。寂寞时读书譬如独游,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
换来莫大自由。可数夏日璀璨夜空的星辰,秋日里微风弹拨树页的的琴音,看冬日里雪花漫
罩苍穹的绝美,赏春日树木花草苏醒的惊喜。无可无不可,只随心所欲,不必每字必寻其本
原,凡句必究其出处,追求儒家所谓之口耳学问,释氏所说的拘执形表。
读书还有一大优点在于可以放飞思绪,任意联想。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日高窗下枕书眠,腹有诗书其自华。空虚寂寞时栽花种竹,不如好好读书。林雨堂说:“读 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读书是淬锻心灵的过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
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
深思者莫属。”这是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
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带给读者的是超越文字的无限广阔的感受空间。书中可
以纵容你的冥思,文字同你一起飞翔,树叶一片片羽化??你被卷入作品的精神内核,合情
合理地沉溺进去,于是可得新知、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平心静虑,怿气爽神。
寂寞时,书是一个宿营地,能安置你的灵魂,放飞你的梦想;空虚时书是一个百草园,能医治你的精神,抚平你的创伤。耐得寂寞真豪杰,寂寞中读书能使你的内心从贫瘠变得丰
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
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书中,每个人都能
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能使你的情感得以撞击,得以
渲泻。
读书可以使你放下俗务,一洗胸襟,可以怡情怡性,远离纷扰。试想当冰天雪地之时,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惬意之极!因此,当你百无聊赖或心情郁闷之时,最好的事莫过于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读书之乐。金圣叹雪夜
闭户读禁书,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享受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极乐。
没有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树林;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草的山坡;寂寞中读书,可以在黑暗中寻求到一扇向往光明的窗口,使你的内心从无垠的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
寂寞心情好读书
文 / 花间一壶茶
那一天一觉醒来,我忽然感到了时间流逝的可怕,已经四十岁了,再数,就该往五十奔
了。“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莫名的惊心就一掠而过。望着书房中被自己视若
生命的藏书,大多数都没有读完,一种紧迫感油然而升。沉思之余,我仿佛成熟和升华了许
多,暗自告诉自己:该有一份寂寞心情去读书了。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多数人都耐不住寂寞,甚或认为寂寞可怕。其实,寂寞并不是一种
简单的现象,一种忍耐或者一种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寂寞是一种意志、一种功夫、一种
境界。寂寞不同于孤独。孤独是一种单身无靠境况里的凄苦与无奈;寂寞则是一种自律,是
给自己心灵留下的一块绿地。寂寞常见,诸如离群的孤雁,黄昏的炊烟,沙漠的红柳,野渡的小船,远走天涯的行者,等待恋人的情侣,荒寺古刹的老僧,雪夜闭门的书生,还有柳梢
上滑落的一抹夕阳,遥看近却无的点点新绿,甚至不期然地打湿你衣襟的雨滴,都是一道道
寂寞的风景。这寂寞里既有凄迷现实与苍凉历史的交织,有一种修炼之后的超然与自由。这
寂寞还通往灵性,它们栖息在你心灵的窗下,时刻在期待你无言的诉说。
在这种寂寞的悟谈下,独自一人闭门而读,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奢侈与享受。心无
旁鹜,意无他涉,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床头泻下柔柔的灯光,或背靠松松软软的大枕,只要有好书可读,那时你的内心定然充满了愉悦和禅意。
这种大享受和大快乐的获得,正是因为有一份寂寞的心情。如果你抵挡不住觥筹交错中 读书。读书是一种寂寞心情下的接受心态,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的事。只有如此读书,才能读出真情、真趣、真乐。
当然了,人总要生存,还要工作,不可能为了保持寂寞心情而不去上班,或是为了读书
总是闭门。我觉得,获得寂寞心情的大根本是能保持心地的宁静,不受尘事的干扰,不因身
外名利的诱惑而动摇。无论风平风紧,潮涨潮落,都必须摒除私心杂念,远离罪恶与烦恼,这样,自然就会获得一种寂寞心境。说到底,寂寞需要一种坚守、一种悟性和一种底气。
常对朋友说,我渴望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凭我的底气,我完全可以保持一份寂寞的心情
做一个专职读书人,然而我又做不到。人在江湖,这其中自有身不由已的成分,但更多的是
因为生计。“老少边穷”,同事朋友,人生有时需要为别人活着。由这,你还能“纯粹”吗?
所以我只好将晚上的时间尽量留给自己,每周两个休息日也绝不应酬。我不想在酒精的兴奋
中、卡拉ok的聒躁中耗掉那宝贵的时间。醉里乾坤大,醒后日月短。多少事需要在清醒的时候去完成;多少事需要清醒时去反思。酒桌上可以云遮雾罩,更可以得意忘形,但过后静
心想一想,又得到了什么呢?酒桌上的真诚与承诺大半都忘却了,不仅是别人,甚至也包括
你自己。更可怕的是时间流逝了,心境没有了。漫漫尘世,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的心境,寂
寞的心境,还能做成什么呢?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我请朋友鉴谅,少来应酬,多通书讯,因为我要读书!
改变,从读书开始
水之湄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
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温家宝寄语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先看看犹太民族吧。
这个民族的人口只有1400万左右,仅占世界人口的0.2%,可诺贝尔获奖者却占到29%,是世界平均数的一百多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巨大非凡的成就,与这个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热爱读书有密
切关系。
在犹太社会,学者、教师非常受人尊敬和崇拜。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
师比父亲重要。有人作过一个测试,让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遇险,而
只能救出其中一人时,你会救谁?孩子一定会回答救教师。
在犹太社会,书店多得像商店一样。周六是安息日,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公交也停运,唯独读书买书是可以的,书店照样营业,顾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人以读书为
荣,以不读书为耻,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和美德,更是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
在以色列,青少年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而在我们中国呢?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学生尚且如此,大人们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更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
形式,跟以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重视读书吗?
阅读,不仅可以使人增长才干,明辨是非,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充实内心,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只有阅读能让人真正地安静下来,走向自我。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朱永新教授主编的《阅读,让城市更美丽》一书作序
时写道:“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文明传承和民族
兴衰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
力和发展潜力。历史已经证明,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是的,只有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的希望、改变从读书开始吧。
如果你想变得儒雅、美丽、有气质,那么,读书吧。
青春季节的阅读,确实是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是青春最好的保鲜和美容。腹有诗书气
自华!
如果你想变得丰富、充实、有内涵,那么,读书吧。
多读一本好书,便是多活了一个精彩人生。
书中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一打开书,他们全都会站起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如果你想变得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有厚度、有深度,那么,读书吧。
如果你想变得睿智、幸福、有情操、有品味,那么,读书吧。
读书,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谢冕说:“读 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是的,读书人就是幸福人。
如果你还想有更多更大的改变,那么,读书吧,还是读书吧。
王开岭谈读书与创作
(采访记者:关军)
1.您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您怎样理解“读书”?您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方式,多来自于阅读,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的青春期没有网络,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助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心灵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体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的内心会安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茗,犹如和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对坐,你会笼罩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你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和焦虑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而是咕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这也是写字和书法的区别。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它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里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现在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就是一方水土。当然,水土的成分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效果。
2.记者:您的阅读札记著作《跟随勇敢的心》是深夜精神漫游、与大师对话的结果。您在其中提到不少作家和作品,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是谁?您眼中的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这我新出的个人文集中的一本。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某回,有年轻人请求荐书,我说:若你只能读一部书,那就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吧,它能让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对世界,而不再胡乱求教或求助于别人。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最推崇的是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其为“人类作家”,其属于我方才说的第三类。而茨威格,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会变得不耐烦。
我觉得仅就文学而言,不妨多读两类东西:一是经典,比如契诃夫、托尔斯泰、康帕斯托乌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川端康成、奥威尔、罗曼罗兰、茨威格、卡夫
丰子恺、王世襄,是我非常喜爱的两位生活大师,是那种“长大成人却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那种让你对“热爱生活”投赞成票的人。我开玩笑地说过,多读他们,可防抑郁或自杀。穿越浊世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贯穿一生的人,他安静的灵魂,像草木,不依赖任何条件。我常想,这个国家的气质和日常生活,若有一点丰子恺味道,该多好。睡前,我常翻丰子恺的画。丰子恺把他的孩子们献给了世界:阿宝、软软、瞻瞻、阿韦??连画里的成人也是孩子气质。丰子恺的文与画,最好的部分,是50年代前的,之后画中的孩子们,都戴上了红领巾,有点硬了。
罗曼罗兰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书和作家本人,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我给年轻人的提醒是,不要接触太多畅销书和明星书,顶多快速扫一眼,不要让它们占据你的书房和时间。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它的快餐品质,它是为取悦你而策划出来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糙、轻佻、狂欢、诱惑的气质,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而且它大多是包装和炒作的结果,属一次性消费,那些排行榜也往往是兑水的。
一本好书,生产方式上一定有一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其主人一定是沉静、含蓄的,不喧嚣不浮躁,同时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书并安置在身边,那你就很幸运,就很富有,相当于你住在一栋优美的房子里,不仅有好的情侣,而且周围都是好邻居。
积累好书,确实需要一些渠道,比如你可追踪自己喜欢的某个作家,从他的阅读经历中发现线索,如果你欣赏一个人,那么他欣赏的东西很可能就适合你。另外,生活中可寻找一些高质量的书友,把他们的资源变成你的资源。读书是一种生活,需要孤独,也需要分享,有一些书友是件很幸福的事。
4.您好象特别喜欢史铁生,个中原因是什么?
史铁生是一个心灵恳切、精神诚实的人,是一个涤清了生命浮华的人,是一个和自己充分对话的人,这非常难得,只有特殊命运和特殊的生命状态,才能实现这一点。
他是安静的、祥和的,而我们是喧嚣的、骚动的。他是一杯纯净水,我们是混合饮料,掺了多少东西,自己也不知道。虽然我的一些朋友是他的朋友,但我们没见过面,也没有这冲动,我觉得安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美德。我在用心灵注视他,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无论于这个城市,还是这个时代,空气中有他的成分。这种成分让我感到欣慰而满足。当他去世后,我感到了难捱的孤独,你觉得空气成分瞬间变了。这就是他的意义。
包括王世襄,他们去世时,我在做新闻频道的《24小时》节目,当晚我们加了条新闻,我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5.从《古典之殇》和《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中可以看出,您似乎喜欢过去的东西,比如破旧的地坛,古人笔下的风景,都让您非常留恋,您甚至给《古典之殇》这个集子起了个“纪念原配的世界”的副标题,在现实生活中您是不是特别喜欢怀旧?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很多东西,把过去想像得那么好,会不会有美化嫌疑?
篇三:有关读书的作文作文6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作文6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600字
一本好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非常美妙的事情的事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吧!你可以把一本书读上一百遍,甚至还可以把它背下来。因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在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中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界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书这位好老师,好向导,让我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名胜古迹,也让我在数学的王国里认识了新朋友。是她带我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到了气势非凡的《长城》,看见一片美丽的《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她带我了解了加.减.乘.除等一些有趣的符号„„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书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在书的心扉中,知识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的音符的页章。都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芫。”如果,一天没有书,那你所有的乐趣以及事情全都会破灭。所以,书的价值是可能以用人的生命来代替的。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有了书,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实现了。只要你善于读书,你就会领悟出人生的真谛。一生都会与好书相伴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向往飞翔,羽翼是一个前提。
——题记
一、初出茅庐
童年,告诉母亲:我想飞,母亲回答:书能帮我。所以,我就去读书。
“不啊,公主很善良,所以她在天堂会生活得很好,还能飞呢?”妈妈微笑着回答。
善良就能飞吗?我善良就能飞去见公主了!我心想。可是书是完了,我还没飞!我认为一定是我不够善良,书看得不够,所以,往后我就分给乞讨者饼干,钱,书呢,也读得多了起来。
二、热爱沉醉
《简·爱》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智趣高尚,心灵丰富的人;《基督山伯爵》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沉着,毅力强的人;《巴黎圣母院》教会我如何学习如加西莫多般外表丑恶,却心地善良的人,《澎澎澎》教会我如何看待友谊„„
书读得多,道理也懂得多,心灵丰富了,但我仍未理解什么才是真正地飞翔。所以,我要去读,去寻求。
三、引申、理解
当指腹触摸到一本书时,我才顿悟,何为真正地飞翔。它叫《悲惨世界》。冉阿让、芳汀都是巴黎那时代的历史缩影。
芳汀曾经是多好的可人儿,但是不曾想,她却成为了妓女。一切都是为了抱弃她的男人和她远在乡村的女儿。因为一对抚养她女儿夫妇的欺骗,她无奈拔洁白的门牙去抵债,剪去秀丽的长发去治女儿没虚有的病。她在夜晚来回踱步,我似乎可以听见她撕心裂肺的伤痛,她恨,她怨,她无奈,终于她还是成为公娼。
我的心在芳汀决定成为妓女的一刻停止了跳动。原来,远望过去,悲的是无奈,惨的还是无奈。我感觉有种感觉我快要触碰到了。
冉阿让也是因为一张囚犯释放后所执的黄卡让他不能正常生活,他到处受歧视,到处流浪。眼前,仿佛看见了冉阿让正哭泣地问着天主为什么?为什么富人可以欢乐,可怜人却只能哭泣?
泪的出现,终于掀开了那种感觉的面纱:今天,我找到了飞翔!
即使我不能成为鸟儿,我也可以驭书而飞,在飞翔中,我慢慢长大。幼时的精神意识也逐渐成长。
第二篇:读书文章
摩诘
今天又听了一遍《山居秋暝》的课。以前自己上课时,会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隐者物我两忘的诗情画意,是王维归隐山林的惬意闲适,但这次把玩我却觉出诗中的些许禅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还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多美的意境呀!有皎洁的月光将整个松林浸泡在氤氲的空气中,有清澈的泉水从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缓缓漫溯。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只消闭上双眼,无消其他。我想整日的与山中的明月青松为伴,清泉乱石为友的王摩诘应该已经像山石松月一样,早已消融在这烟雾缭绕的青山之中,成为了这高山的主人了吧。诗中我们只见他熟稔地向前来朝圣的人们缓缓地展示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展示着他的休憩之所,也展现了他的精神历练与大家风范,这是如数家珍似的愉快与自豪。他的恬静微笑便是中国士子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充盈,羽化登仙。这种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浑然一体,我想就是“道”或着“禅”吧。
还喜欢摩诘的《竹里管》“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比“竹喧”和“莲动”更加静谧的一番场景,不是没有外物的打扰,而是心无外物,也不是深林人不知,而是深林不知人,他独自坐在青青翠竹之中专注地轻抚长琴,偃仰啸歌,除了精神的愉悦,什么都没有,是那样的超脱与忘我。我喜欢这样的心境。虽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但我想如此的忘情山水,不论于市于林都会是真正的隐者。
光辉温暖的东坡
经过生活的历练才会闪耀生命的光泽..经过苦难的考验才会拥有温暖崇高的人格..东坡.一个让林语堂心之向往的词人..因其心境的成熟而打动着他的心..林语堂笔下的东坡宛如他的忘年好友一样亲切.熟悉..经过乌台诗案的东坡.是一个成熟而随性自由的男子..过着别人看来的荒唐日子.但此等生活.他也过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苦难在他眼不不再是苦难..贫困也不再是贫困..世间一切苦难一旦胜战了便都可以拿来玩味..这是精神胜利者的戏谑..充满着光辉,充满着智慧..这是人生的大智若愚..人生的真境界..读过<两兄弟>和<赤壁赋>,看过东坡的精神蜕变..也让我为之神往..这也是我一直欣然向往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豁达..淡然..随性..自由..而且睿智..像一个智者一样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或喜或悲..也如孔子所言..六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孔子是想带着镣铐起舞.变成一个从心底知根知底的“仁”者..而苏轼则从大的世界来看人生..站在了人生的对面拈花笑佛..这是大智慧..我向往..希望学生学过之后也开始追求
南京!南京!
等了一个月,昨天终于去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电影院的爆满是我没想到的,平常连九一八都会忘记的中国人这一会好象都涌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心..甚至还有一些妈妈带着孩子前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大为不解.随着影片的推进,大量的枪杀.血腥.暴力.强奸镜头之后,人物混杂的嘶叫.呼喊之后.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后悔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反正我是不会推荐我的学生们观看的.这样的一部影片太真实..这种没有穿上朦胧白纱的真实感对孩子来说太残忍..孩子还是应该要更坚定地相信美好与善良..过早的成熟并不是件好事..昨天的一幕幕不知会给那些在场的孩子们日后的生活产生怎样的阴影和恐惧..陆川说,他在拍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我到底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是要让历史为我的电影做点事,还是我要为这段历史做点儿事..最后,思考中的陆川还是决定为我们呈现出最为震撼人心的一册画卷..影片中的明星们一个接着一个片断似地出现,但又都在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之下..死在了地狱般的南京城里.战争中的南京城硝烟弥漫.阴森恐怖..满怀着英雄情结的中国观众们情绪低落地在电影院里苦苦寻求.等待着能够一反日本人嚣张气焰的英雄.但最终也没有出现..出现的只是一批批绝望的死亡.悲惨的呼喊.高举的白旗和小市民们麻木无知的脸庞..黑白的电影仅留给了我们非常微薄的希望.一如那些国民党军官临死之前的大声疾呼“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一如唐太太肚子中的婴儿,也如最后逃出南京城的那对笑靥如花的父子.但有这些微薄的希望也足以抚慰创伤的中国.要说男主角.只能是那个叫角川的日本人.那个懦弱又善良的日本士兵.背景离乡来到中国顽强地完成着祖国的使命,尽显对祖国的忠诚,他有着对日本的绝对忠心.也有着对太阳的极端崇拜,他具有男子汉的阳刚气概.战场上他是英勇的战士.但战场背后.他却孱弱而善良.他并没有像其它日本军官一样,在疯狂的战争年代里仅满足于感官的快感,只在对中国人的杀害中才能得到变态的满足,他并没有迷失自已,将自己陷入疯狂地屠杀之中..他的自省与其它眼中闪亮着嗜血光芒的日本士兵格格不入.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士兵还有着为人的最基本的良知..但当这最基本的良知遇到嗜血者的对抗时,也只能以“我想回家,我想回日本”的大喊作为自己最细微的反抗.然后又马上在嗜血者的凶恶眼神立正站好.噤若寒蝉..电影到最后是角川人性的回归.在那个“活着比死更艰难”的年代里.“人”的命运早已注定.只有魔鬼才能存活.因此“人”都选择了死亡..角川也不例外.两个小时的强烈震憾让我产生了炫晕感!坐车回学校的途中我胃里的东西不停地翻腾,差一点吐了出来..昨晚梦里.今天一天电影中的画面仍不停地在我脑海中闪现..陆川在南京之后加上了一个感叹..我却在看完之后加上了无数个感叹..南京!南京!南京!!...读《红楼》
又拿起了《红楼梦》,厚厚一本.细细读来似乎又与前几次不一样..记得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还是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一本书读下来五六十回居然楞是没看出来宝玉和黛玉在谈恋爱.不知是古人说话太含蓄还是我当时太不开窍,只是觉得他们俩人吵架挺有意思.其它的没了.留在脑子里的只有书中那些不繁不胜繁地场面描写.和那一群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的丫头.仆人..名字记也记不住.那段时间我总在跳过不看还是不跳过坚持读下去的矛盾中度过.之后又翻了三四次.每次读都像第一次读一样.看到的都是新鲜的东西.然后感叹原来上一次根本没看懂啊..最近再读它是因为要将它当作教材来给学生上课..在决定教授之前,我还迟疑地问师傅能不能不上,害怕这本连大学教授上起来还要一费翻工夫的名著被我给讲得支离破碎,给讲糟蹋了..但师傅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地“必须上!”.硬着头皮我翻出了早已束之高搁的《红楼》..轻抚沾染灰尘的封皮.读!读!读!..半带无奈地开始了备课..坐在零乱的办公桌前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却意外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读到了和以前看热闹时完全不同的东西..《红楼》中已不止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大观园的悲欢离和.还让我读到了人生.读懂了命运.更读透了宿命..读着读着..上着上着.我渐渐喜欢上了上这门课..今天看到黛玉耍小性子我便跟婷婷说我不喜欢黛玉了..太刁钻..明天看到宝钗苦口婆心地劝宝玉经世治用时,又对婷婷说不喜欢宝钗了..太俗气.弄得最后婷婷问我,那你到底喜欢谁呀?喜欢谁?呵..其实读到最后我是真的深深地喜欢上了黛玉..那是一个过分聪明.过分敏感而又太早知天命的女子.在那个达人知命的时代她却清醒地看透彻了生命的轨迹.她实在是个太聪明灵秀的女子.宁愿香消玉殒,也要珍藏那一份纯洁得不含任何杂质的爱情..宁可高傲地独守潇湘馆暗洒清泪.也不愿折损她半点尊严去迎合他人..这样的性子在那个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剧..最美的悲剧..唉~~要不是要期末考试,真想将它继续.刚才师傅说要提议寒假补《红楼》时,我竟有了一丝心动..要是能多讲一日还真是唇齿生香呀..《祝福》
临近年关了,应景似的,我头晕脑胀地在给学生上着《祝福》。鲁迅的鲁镇到了祝福时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热闹总是热闹非凡,可读起来却让我的心底总有那么一点发凉...这都是一些怎样的年关呀,让无聊生者不生,厌见者不见,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给孩子们讲着讲着我竟然想到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没完没了的心绪不宁。鲁迅毕竟高人一筹,时间与命运的折磨让普罗大众缺失了勇气,他却昂首阔步。这样地一份大勇,让我看在眼里却不知道为什么地觉得心酸,不想这么坚强,也不想这么勇敢,宁愿默默地低头俯瞰疲惫的身和心。
下午,又收到一张年终总结,随便抓起一支笔,想胡乱填上两笔,却看着表头上的日期,久久地想不起今年到底到了哪年,轻轻写下2009,划去,再写下2010,再划去,疑惑中,写下的2011,却审视再三,难以置信。
原来这么轻易就活到了2011,遥想着那个让大家都欣喜若狂的2000,一晃已经十一年。日子过着过着就不知不觉的往前走了一大截,想回头,看到的却是来路渺渺,前程茫茫。不想碌碌无为也碌碌无为地过了,不想浑浑噩噩也混着混着变得迟钝与麻木。跟孩子们说鲁镇的“看客”们是一群麻木、冷漠,不反省也不反抗的人,不懂得今日的看客就是明日的被宰者。可谁知道我算不算其中的一个呢?身陷在这个如死水一般的现状下却从不反抗,任人摆布。
《祝福》结束了,鲁迅让那些歆享了牲醴和香烟的天地圣众醉醺醺地蹒跚在了空中,赐给了鲁镇里的少数人幸福,却抛弃了大多数,那是一个不公平的封建社会,无力改变。我呢,也就轻轻感叹吧。同样的无力...
第三篇:如何写关于读书的文章
关于读书的作文如何写?
第一类:写读书故事,暗含自己在读书中成长的主题。
第一种:写读书经历,不限一件事,是一种叙述。例一:
读 书 生 活 漫 忆
湖南桃江一考生
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呷一口清茶,捧一本新书,在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屋中自我陶醉,这就是我的读书生活。
小时侯,常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讲那漂亮的白雪公主的童话,那时侯啊,就好向往书架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从小时候那一个个幼稚的童话到如今那一本本让我叹息却又拍案叫绝的名著,不知不觉有了十多个春秋。
曾迷上那复杂的«红楼梦»,只是那时还太小,好多地方都不懂。不了解林妹妹为何整日哭哭啼啼,怡红公子为何常常挨训。到如今,当我再捧起红楼梦时,开始了解颦儿孤高自许下的无奈,宝玉富贵闲人叛逆。我会为晴雯的反抗叫好,又会为袭人的怯懦而叹息。我开始懂得了曹雪芹先生那满纸“荒唐言”的名著,了解了«红楼梦»的内在……
后来醉心于唐诗宋词之中。会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伤感,会为“十年生死两茫茫”而叹息,也会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感染,我开始喜欢上那个“庭院深深”的时代。在寂寥无人的夜晚,触景生情,也会摇头念上一两句“佳句”来。书读多了,有时听风声萧萧,看落叶飘零,不免要涂鸦几笔,只有这时才能体会到书如美酒般甘醇的韵味。
现在,我又沉醉在中外名著中。那书中有坦然的泰戈尔,无奈的普希金,放纵的小仲马,还有痴情的徐志摩,深沉的余秋雨,愤恨的龙应台;有黑暗的法国,奋斗的俄国,还有那从醉生梦死到奋发图强的中国。一本本的书被我读薄,书将我带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却又真实的世界。从此,寂寞的夜里不再有哭泣,只有叹息和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拼搏不息是商人的幸福。而我却要说:拼搏不息是读书人的幸福。第二种:写一件读书故事,更多的是描写 例二: 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邻居家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让他自己先玩。他玩了一会儿,竟然端起我的墨水瓶来了,他那么小,万一打翻了瓶子可就不得了了,我赶忙连连摆手:“别玩墨水啊……”话还没说完,小手已然把放在桌角的墨水瓶打翻了,墨水全洒在了小孩的浅色衬衣上,他惊叫起来,吓傻了,接着竟哇哇大哭起来。我急得六神无主:可怎么办那?闯祸了!我连忙跑到水龙头前去洗,可是使尽力气,墨渍怎么也搓不掉。正急得没主意的时候,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放在桌子上的《知识杂志》一书上。我一拍脑门,不是刚看过嘛!上面介绍过,衣服上沾上了墨渍,可以先用饭粒涂在墨渍上用劲搓,在浸到肥皂水里洗,然后用干净的水漂清就洗去了。我何不实践一下呢!于是,我一把拉过了被墨水弄污了的衬衫,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勺饭,倒在污渍处,然后用力搓啊搓。过了一会儿,墨迹果然淡了,再使劲揉搓一会儿,墨迹只有铜迹大淡淡一块了。我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了一遍并绞干后,交给了邻居小孩说:“回去晒晒干就基本看不出印迹了,可以穿了。”他瞪着惊奇的眼睛问我:“你怎么知道米饭能洗掉墨渍呢?”我得意地说:“书告诉我的呗!”
第二类:向别人介绍某本书,暗含对该书的评论。
例三: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在成长的道路上,求知是我们最热切的希望,阅读是我们最快乐的体验。经典名著,以其闪烁睿智星火及先贤思想的光芒,照亮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也读过一本经典名著,它叫《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家,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全球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挚爱。安徒生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一百七十多篇童话,他立志要通过这些童话来教育孩子们,使他们热爱生活,读书,追求真、善、美,成为诚实向上的人。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看,在这里我要讲述一篇让我最为难忘的童话——《她真是一个窝囊废》,写的是安徒生自己童年的回忆,洗衣妇就是他母亲的缩影。故事的核心是洗衣妇酗酒成癖,因而受到周围人的挖苦和讥讽,直到死去还被人说成是“不中用的废物”。然而安徒生记起了他母亲曾经跟他说起的话:喝酒固然不对,但是洗衣妇干活那么辛苦,经常站在冰凉的河水里,还不能天天吃上一顿热饭,她要喝点暖暖身子,但是除了烧酒没有更好的东西,于是安徒生把故事的基调改成宽容和谅解。我认为安徒生在这一点上做的是天衣无缝,因为这样一来就使得洗衣妇这个“反派”角色博得了同情,也使得整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我觉得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安徒生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优点,比如:他把他的母亲构成了一个童话般的人物,从而使得孩子们可以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含义……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可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仍然闻名世界。我们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在将来要为世界做出一大贡献。
第三类:对读书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内容上的感受,也可以是方法)
第一种:泛谈读书的意义价值,议论文。
例四:书香书趣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自识字以来,它就与我相伴相随。一天没读书,心里就空虚聊落,若有所失。淡淡的书香环绕着我包围着我。
“书非借而不读也。”这似乎已成定论。我却无论借还是买,只要可读性强、喜欢,都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展卷细读。因了喜欢,书店、图书市场,有书的地方常常有我流连的身影。在书海中徜徉,不厌其烦地翻阅,耐心地挑选,总能淘回几本心仪的书籍,如获珍宝。
我庆幸拥有书,感激那一本本氤氲着墨香的纸页。人经历、了解的事情很少,眼界狭窄。但读书让我跨越时空,冲越人世间的阻隔,从古到今,从此地到彼地,从山川到陆地到海洋,在山川大地间跳越,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穿梭,纵横捭阖,激情飞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察世事变幻,了解人情风俗,让人思想成熟、聪慧睿智、品味高雅、气质脱俗。
读书是我写作坚强的后盾。每完成一篇文章,放下笔,总是急迫地翻书阅读,沉浸其中,放飞思绪,亲临那清新、飘逸、纯美的意境,让思想升华,让心灵净化。
书堪为无价之宝,是我的精神财富。我精心保存,珍藏着那本本书籍,犹如珍藏着一个个生活记忆、一段段美好时光。
书香书趣与我的生活如影随形。书香伴我成长,助我消忧解愁,予我心性的雅致清秀,书香激励我在人生路上前行飞腾。
书趣让我感知生活的乐趣,感恩知识的快乐,领略世界的广博与宇宙的浩渺,书趣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世界亮丽辉煌。
乍暖还寒时候,夜深人静时分,读季羡林先生的《生命沉思录》,仿佛独拥一红泥火炉,那明亮温暖又素朴无华的光焰,照亮了周遭方圆和我的心田。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季先生所说“软的心肠”。“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甚或是素昧平生需要帮助的人,他都恪守着“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不仅如此,对于自然界中任何的一草一木,一生一灵,他都满怀着无言的大爱和悲悯,“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
而“硬的骨头”,也就是先生同样坚决强调的“气节”二字,“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人格,顶天立地,”绝不媚上,亦不媚俗,坚持独立思考,在学问上追求“竭泽而渔”,以大智之勇、无欲之刚,坦然面对着一个如此不完满的人生。
是啊,“不完满才是人生”,面对着“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这样一种深刻而巨大的苍凉和无奈时,季先生教给我们的是旷达而非恐惧。
例五:最是读书使人美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在我们的眼中构成一道风景,让我们感动——最是读书使人美。读书之美,美在静心
宋人翁森曾有“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的感叹,说的是人生以读为乐、恬然自得的幸福心态。的确,无论是晨曦初照的黎明、落日西垂的黄昏,还是喧闹的白昼、宁静的夜晚,大树下、花草间,一卷在手,或立或卧,或躺或坐,不仅在听书倾诉,与书交流,更在于灯光亲吻书页时的脉脉温情,微风吹拂书页时的沙沙声响,还有那书页中散发的阵阵墨香,神怡气爽,让人沉醉。
打开书,犹如打开一扇思想之门,不去说先哲圣贤们的智慧了,单是他们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就已对人产生巨大的磁场,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读书时心无旁骛的安宁,似溪间潺潺的流水,如天上淡淡的白云,无羁无绊,闲适飘逸,任思绪随文字驰骋,遨游广宇,仿佛融入了山野的空灵,生出一种云水悠悠的心情,体味出菊香盈袖的境界。于是,夏日里读出了凉爽,冬日里读出了温暖,烦躁时读出了清静,平淡时读出了浓郁。此时的读书无功利之追求,既不是漂泊者饥渴时的一杯水,也不是夜行人黑暗中的一盏灯,它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次精神之旅,是一家人在斜阳中共进晚餐的温馨。
读书之美,美在聪慧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髓。古今中外,人类的先贤和当代的豪杰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无价瑰宝,要吸收和传承,唯有读书。所以,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与读书为伴。书本如肥美的土地,只要耕耘,便有收获。年少时读书,乍闻书之香,初识书之道,遨游书海,可得知识之乐;年轻时读书,理想与人生,期待与憧憬,激情在胸,可明奋进之道;年老时读书,喜书之味,好书之韵,如清风明月,可悦身心之境。
读书,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读书,可使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读书,更是我们视觉上的盛宴;先秦诸子思想的伟大与深邃;唐诗宋词的华美与瑰丽;还有红楼的博大与精深……当李白雄奇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清丽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还有那边塞的冷月、大漠的孤烟、北国的雄伟、江南的温婉,你怎能不倾情祖国的河山之美?又怎能不增长你的智慧与才干?
读书之美,美在修为
读书是自身修为的第一途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书能教你为人宽厚,书能教你谦虚谨慎,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书能教你勇于创新。读与不读,对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腹有诗书,其品自高,其德自谦,其身自正。
在书的世界里,你能感受到“逝者如斯”的那份大气;领略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份超然;品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份自信。当你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候,当你品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动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当你聆听文天祥在零丁洋上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当你听到瞿秋白的最后一句“此地甚好”席地而坐从容就义的时候,你是否油然而生一种面对生死而不屈的凌云豪情?
读罢掩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圣贤豪杰、一件件感人肺腑的生动事例跃然你的面前,每日自省,也必然会有了一个富有内涵的你。
读书之美,美在丰盈
人读书多有目的,或为“黄金屋”,或为“颜如玉”,或为“车如簇”,可谓有求而来,各取所需。但喜欢读书的人,全然是一种爱好和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其真正的价值更在于自身心灵的丰盈与快乐。人,仅有壮实的身躯,那还不是真正丰盈的生命;仅有年轻的容貌,也不是真正美丽的青春。读书使人美,美在意境,美在心灵,美在内涵。读书的过程,能使我们得到文字的抚慰,更能获得文字背后意境的滋润。读一本好书,宛如向沉思的哲人问道求学,点一盏明灯照亮心灵之路;又宛如与知己好友把酒畅谈,感受两颗心的同频共振。读书使人对生活增添新的感受和思考,拓展生存的精神空间,追寻人生的终极价值。灵魂在读书中净化,品格在读书中升华,人生在读书中丰盈。
读书之美,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从书中汲取了多少营养。捧起一本好书,品读一本好书,你会发现美丽已在我们身边。第二种:读一本书的感悟,相当于书评。
例六:天下父母谁最痛
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高中生的我受语文老师影响,渐渐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每天我都会抽空捧着书看上几篇文章,读书的过程也是我思想渐渐净化的过程,我开始向成熟迈进。
真正改变我的是一本《天下父母谁最痛》。文中叙述了那些痛失爱子爱女的父母的痛苦经历,他们的孩子有的是因疾病离开了他们;有的是因灾祸离开了他们。孩子的过早离去,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和敏感,他们害怕看见别人的孩子。有一段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他早逝的儿子:“国峻,妈妈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她就不想烧饭了。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现在你不回来吃饭,妈妈什么事都没有了,妈妈什么事都不想做,连吃饭也不想。”读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脸上火辣辣的,想到自己几天前还和妈妈顶嘴,不愿吃妈妈烧的饭,惹妈妈生气,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比起那天堂里的孩子,我感到无地自容。《天下父母谁最痛》这篇文章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我鼓足勇气为几天前的事跟妈妈道歉。《天下父母谁最痛》使我深深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正如文中所说:有孩子的家庭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一旦缺了一角就塌了,而孩子所带走的欢乐,不是用简单的三分之一来计算的。现在我能够体谅父母养儿的艰辛,耐心地听他们教诲,更加珍惜和爸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就要到18岁了,得像成人一样了,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都要有一份责任心。在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里,不仅仅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深爱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已懂得我是你们的希望,我更知道你们是我的依靠,感谢你们多年的陪伴,我会永远永远爱你们!第二种:谈读书独特的方法
例七:
从容读书
在法国,从政府要员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几乎都有爱书和读书的习惯。难怪一位法国人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法国人之读书,并不是因为生活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而是因为受浓厚兴趣和美妙情愫的牵引、役使。
如果把读书视为心灵的旅程的话,那么从容实在是最为紧要的了。你无论读什么,都需要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写作是个人行为,读书又何以不是个人体验?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人吴徽所说“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古人相沟通、相交流,从而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世界。
从容读书的真谛若此,然而,却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从报上看到这样两则故事,觉得颇能说明问题。南北朝有一名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读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表面上观之,“读三年《易经》”怕是够从容的了,然而,不求审美体验、感情共鸣,不求甚解,又怎与从容读书沾上边去?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从容得可以。他照样能熟练地背出120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读书,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精神的养料?
镇镇定定、从从容容读书的人,怕不乏读书的情趣。想当年,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之”,有的则“夜雨孤灯乱翻书”,有的以为“读书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于是,我猜想鲁迅读史,从通篇尽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字,看出了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即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石破天惊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识,然而,何以不跟鲁迅一茶一烟相伴,不慌不忙解构、有滋有味剖析有关?
一个人真要做到从容读书,没有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因为不想从容读书者,自可以有诸多的理由,什么世界太吵呀,热闹事太多呀,诱惑太强呀,等等。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是啊,只有冲破名缰利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方能从容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该是无条件的,它完全取决于自我的选择。就拿法国密特朗总统来说,他从政数十年,无论政务活动多么繁忙,每天不读两小时书总是夜不安寝的。一个国家的总统其繁忙程度当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够从容读书,那么我们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
如果把好的书籍视为朋友,那么一个不会“煮书”的人,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除了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和一种折磨而外,又能是什么呢?有位书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说得多精彩呵!欲要成“神”,则不妨从“煮书”始,不妨学会从容读书!
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亦无法接近从容的境界,然而,崇尚从容品质的过程,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从容了。
第四篇:读书心得文章
成功始于习惯
-------------------读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景莲娟
阅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启发特多,在如何育人、管理学生方面,王老师见解深刻,操作性强,给我们提供了一方良药。其中有一篇文章《习惯与成功》中谈到了习惯的重要性,王老师说,在我们的教育视野里,往往离不开“习惯”与“成功”这两个字眼,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更离不开对“习惯”的培养和“成功”的塑造。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根在论说人生时也指出:“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世界级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也在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此分析说:“没有别的,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每天晨跑,他就会几十年如一日地跑;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地四处瞎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像日本的阿信一样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所向披靡。成功也是一样。”
成功是一种习惯。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也就是培养了一种成功的习惯。即使做小事也要争第一,做最好,不断进取,不断地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赢得进步。譬如说第一个起床、第一个吃完饭、第一个到学校、第一个到公司,学习成绩第一、工作业绩第一……时时刻刻做第一,求最好。久而久之无疑就养成了不断激励自己的习惯,这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成功的习惯。小目标实现,大目标也就
成功了
所以,好的习惯很多很多,都会使你的人生受益无穷。
我是一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方面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通过细致的工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是应尽的义务。
这个学期,根据王老师的理念,结合实际,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㈠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三个习惯:
1、养成上课跟着老师思路的习惯,观察量表:在班级日记中记录:今天发言积极者名单;上课思维活跃名单。这样做主要是起到导向作用。每日记录,对发言积极者表扬。
2、字要写端正、清楚。怎么养成呢?
①在课堂作业中字迹不清楚的,当面指出并改正;
②自修课学生在做作业时老师经常口头提醒,反复提醒,集体提醒,个别提醒;
③字迹清楚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
3、每周一、三、五晚自修前半小时的英语朗读,二、四做数学,数学时间不限定,这个习惯从高一开始,要坚持到高三,直至由大家民主决定要不要坚持。
㈡生活习惯的养成,更有许多习惯可培养了。
比如吃的方面,坚决反对他们吃方便面或周六不吃饭,我会到教室查看。比如坐的姿势,有的翘着二朗腿,有的歪着头,要反复提醒,经常提醒放下二郎腿。再比如翻课桌的声音,拖凳子的声音,也要提醒声音尽量要轻。
㈢关于卫生习惯:每个人学会管住自己周围20cm左右的包干区、值周班干部眼操的时候检查,要求每人配一个塑料袋挂在桌边,以便放纸屑。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教室捡垃圾,在走廊捡垃圾的,告诉学生这是应该做到的,是一种好习惯。
2010.11.
第五篇:关于读书的文章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寂寞闲读书
海克
偶尔读到“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一联,刹那间引起心灵的共鸣,了悟了许多。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多少人为功名累,为金钱苦,为情感囿;又有多少人为胜败谋,为盛衰思,为得失计。当这一切都去留无意的时候,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了心悟性,学会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从寂寞空虚走向丰富充实;从无聊烦闷走向宁静平和。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读书也一样,不必具有寻章摘句,精剖细理的能力,只要心有所动,有所感悟即可。佛曰: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倘若想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快乐,摆脱世事的烦扰,抚平心头的褶皱,读书或许是每颗向往自由的灵魂对抗喧嚣尘世的最好方式。
古时华歆读书坐不惯冷板凳,管宁便与他割席断交。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仿如墙角的花,需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寂寞时读书或如走马观花,坐拥书城,或如孤灯苦茗,专心治学。寂寞时读书譬如独游,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自由。可数夏日璀璨夜空的星辰,秋日里微风弹拨树页的的琴音,看冬日里雪花漫罩苍穹的绝美,赏春日树木花草苏醒的惊喜。无可无不可,只随心所欲,不必每字必寻其本原,凡句必究其出处,追求儒家所谓之口耳学问,释氏所说的拘执形表。
读书还有一大优点在于可以放飞思绪,任意联想。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日高窗下枕书眠,腹有诗书其自华。空虚寂寞时栽花种竹,不如好好读书。林雨堂说:“读 1 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读书是淬锻心灵的过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是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带给读者的是超越文字的无限广阔的感受空间。书中可以纵容你的冥思,文字同你一起飞翔,树叶一片片羽化„„你被卷入作品的精神内核,合情合理地沉溺进去,于是可得新知、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平心静虑,怿气爽神。
寂寞时,书是一个宿营地,能安置你的灵魂,放飞你的梦想;空虚时书是一个百草园,能医治你的精神,抚平你的创伤。耐得寂寞真豪杰,寂寞中读书能使你的内心从贫瘠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能使你的情感得以撞击,得以渲泻。
读书可以使你放下俗务,一洗胸襟,可以怡情怡性,远离纷扰。试想当冰天雪地之时,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惬意之极!因此,当你百无聊赖或心情郁闷之时,最好的事莫过于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读书之乐。金圣叹雪夜闭户读禁书,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享受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极乐。
没有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树林;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草的山坡;寂寞中读书,可以在黑暗中寻求到一扇向往光明的窗口,使你的内心从无垠的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
寂寞心情好读书
文 / 花间一壶茶
那一天一觉醒来,我忽然感到了时间流逝的可怕,已经四十岁了,再数,就该往五十奔了。“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莫名的惊心就一掠而过。望着书房中被自己视若生命的藏书,大多数都没有读完,一种紧迫感油然而升。沉思之余,我仿佛成熟和升华了许多,暗自告诉自己:该有一份寂寞心情去读书了。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多数人都耐不住寂寞,甚或认为寂寞可怕。其实,寂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一种忍耐或者一种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寂寞是一种意志、一种功夫、一种境界。寂寞不同于孤独。孤独是一种单身无靠境况里的凄苦与无奈;寂寞则是一种自律,是给自己心灵留下的一块绿地。寂寞常见,诸如离群的孤雁,黄昏的炊烟,沙漠的红柳,野渡的小船,远走天涯的行者,等待恋人的情侣,荒寺古刹的老僧,雪夜闭门的书生,还有柳梢上滑落的一抹夕阳,遥看近却无的点点新绿,甚至不期然地打湿你衣襟的雨滴,都是一道道寂寞的风景。这寂寞里既有凄迷现实与苍凉历史的交织,有一种修炼之后的超然与自由。这寂寞还通往灵性,它们栖息在你心灵的窗下,时刻在期待你无言的诉说。
在这种寂寞的悟谈下,独自一人闭门而读,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奢侈与享受。心无旁鹜,意无他涉,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床头泻下柔柔的灯光,或背靠松松软软的大枕,或斜卧宽大舒服的老式沙发,沏一杯朋友寄来的新茶,不必有音乐美味,更不需红袖添香,只要有好书可读,那时你的内心定然充满了愉悦和禅意。
这种大享受和大快乐的获得,正是因为有一份寂寞的心情。如果你抵挡不住觥筹交错中穷吹海侃的诱惑、灯红酒绿里妖红翠绿的诱惑和醉生梦死中巧取豪夺的诱惑,最好你不要谈读书。读书是一种寂寞心情下的接受心态,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的事。只有如此读书,才能读出真情、真趣、真乐。
当然了,人总要生存,还要工作,不可能为了保持寂寞心情而不去上班,或是为了读书总是闭门。我觉得,获得寂寞心情的大根本是能保持心地的宁静,不受尘事的干扰,不因身外名利的诱惑而动摇。无论风平风紧,潮涨潮落,都必须摒除私心杂念,远离罪恶与烦恼,2 这样,自然就会获得一种寂寞心境。说到底,寂寞需要一种坚守、一种悟性和一种底气。
常对朋友说,我渴望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凭我的底气,我完全可以保持一份寂寞的心情做一个专职读书人,然而我又做不到。人在江湖,这其中自有身不由已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因为生计。“老少边穷”,同事朋友,人生有时需要为别人活着。由这,你还能“纯粹”吗?所以我只好将晚上的时间尽量留给自己,每周两个休息日也绝不应酬。我不想在酒精的兴奋中、卡拉OK的聒躁中耗掉那宝贵的时间。醉里乾坤大,醒后日月短。多少事需要在清醒的时候去完成;多少事需要清醒时去反思。酒桌上可以云遮雾罩,更可以得意忘形,但过后静心想一想,又得到了什么呢?酒桌上的真诚与承诺大半都忘却了,不仅是别人,甚至也包括你自己。更可怕的是时间流逝了,心境没有了。漫漫尘世,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的心境,寂寞的心境,还能做成什么呢?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我请朋友鉴谅,少来应酬,多通书讯,因为我要读书!
改变,从读书开始
水之湄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温家宝寄语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先看看犹太民族吧。
这个民族的人口只有1400万左右,仅占世界人口的0.2%,可诺贝尔获奖者却占到29%,是世界平均数的一百多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巨大非凡的成就,与这个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热爱读书有密切关系。
在犹太社会,学者、教师非常受人尊敬和崇拜。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师比父亲重要。有人作过一个测试,让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遇险,而只能救出其中一人时,你会救谁?孩子一定会回答救教师。
在犹太社会,书店多得像商店一样。周六是安息日,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公交也停运,唯独读书买书是可以的,书店照样营业,顾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和美德,更是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
在以色列,青少年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而在我们中国呢?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学生尚且如此,大人们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更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跟以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重视读书吗?
阅读,不仅可以使人增长才干,明辨是非,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充实内心,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只有阅读能让人真正地安静下来,走向自我。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朱永新教授主编的《阅读,让城市更美丽》一书作序时写道:“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文明传承和民族兴衰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历史已经证明,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是的,只有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让我们的希望、改变从读书开始吧。
如果你想变得儒雅、美丽、有气质,那么,读书吧。
青春季节的阅读,确实是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是青春最好的保鲜和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你想变得丰富、充实、有内涵,那么,读书吧。
多读一本好书,便是多活了一个精彩人生。
书中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一打开书,他们全都会站起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如果你想变得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有厚度、有深度,那么,读书吧。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我们带往远方。书会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如果你想变得睿智、幸福、有情操、有品味,那么,读书吧。
读书,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谢冕说:“读 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是的,读书人就是幸福人。
如果你还想有更多更大的改变,那么,读书吧,还是读书吧。
王开岭谈读书与创作
(采访记者:关军)
1.您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您怎样理解“读书”?您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方式,多来自于阅读,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的青春期没有网络,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助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心灵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体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的内心会安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茗,犹如和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对坐,你会笼罩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你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和焦虑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而是咕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这也是写字和书法的区别。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它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里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现在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就是一方水土。当然,水土的成分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效果。
2.记者:您的阅读札记著作《跟随勇敢的心》是深夜精神漫游、与大师对话的结果。您在其中提到不少作家和作品,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是谁?您眼中的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这我新出的个人文集中的一本。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某回,有年轻人请求荐书,我说:若你只能读一部书,那就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吧,它能让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对世界,而不再胡乱求教或求助于别人。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最推崇的是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其为“人类作家”,其属于我方才说的第三类。而茨威格,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会变得不耐烦。
我觉得仅就文学而言,不妨多读两类东西:一是经典,比如契诃夫、托尔斯泰、康帕斯托乌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川端康成、奥威尔、罗曼罗兰、茨威格、卡夫 4 卡、雨果、海明威、马尔克斯、沈从文、丰子恺、汪曾祺、孙犁等人。二就是当代作家的好作品。另外,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读点诗歌和哲学,精神构成中要有一点务虚的和形而上的元素,而这恰恰最接近语言真相和生命真相,诗歌和哲学提供的就是这个。
丰子恺、王世襄,是我非常喜爱的两位生活大师,是那种“长大成人却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那种让你对“热爱生活”投赞成票的人。我开玩笑地说过,多读他们,可防抑郁或自杀。穿越浊世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贯穿一生的人,他安静的灵魂,像草木,不依赖任何条件。我常想,这个国家的气质和日常生活,若有一点丰子恺味道,该多好。睡前,我常翻丰子恺的画。丰子恺把他的孩子们献给了世界:阿宝、软软、瞻瞻、阿韦„„连画里的成人也是孩子气质。丰子恺的文与画,最好的部分,是50年代前的,之后画中的孩子们,都戴上了红领巾,有点硬了。
罗曼罗兰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书和作家本人,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3.现在每年出版的书很多,我们报社每周都会推出一个类似于读书专刊的版面,专门向读者推介一些好书,但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到底应该向读者推荐什么样的书。您是如何从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的?您对读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我给年轻人的提醒是,不要接触太多畅销书和明星书,顶多快速扫一眼,不要让它们占据你的书房和时间。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它的快餐品质,它是为取悦你而策划出来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糙、轻佻、狂欢、诱惑的气质,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而且它大多是包装和炒作的结果,属一次性消费,那些排行榜也往往是兑水的。
一本好书,生产方式上一定有一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其主人一定是沉静、含蓄的,不喧嚣不浮躁,同时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书并安置在身边,那你就很幸运,就很富有,相当于你住在一栋优美的房子里,不仅有好的情侣,而且周围都是好邻居。
积累好书,确实需要一些渠道,比如你可追踪自己喜欢的某个作家,从他的阅读经历中发现线索,如果你欣赏一个人,那么他欣赏的东西很可能就适合你。另外,生活中可寻找一些高质量的书友,把他们的资源变成你的资源。读书是一种生活,需要孤独,也需要分享,有一些书友是件很幸福的事。
4.您好象特别喜欢史铁生,个中原因是什么?
史铁生是一个心灵恳切、精神诚实的人,是一个涤清了生命浮华的人,是一个和自己充分对话的人,这非常难得,只有特殊命运和特殊的生命状态,才能实现这一点。他是安静的、祥和的,而我们是喧嚣的、骚动的。他是一杯纯净水,我们是混合饮料,掺了多少东西,自己也不知道。虽然我的一些朋友是他的朋友,但我们没见过面,也没有这冲动,我觉得安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美德。我在用心灵注视他,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无论于这个城市,还是这个时代,空气中有他的成分。这种成分让我感到欣慰而满足。当他去世后,我感到了难捱的孤独,你觉得空气成分瞬间变了。这就是他的意义。
包括王世襄,他们去世时,我在做新闻频道的《24小时》节目,当晚我们加了条新闻,我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5.从《古典之殇》和《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中可以看出,您似乎喜欢过去的东西,比如破旧的地坛,古人笔下的风景,都让您非常留恋,您甚至给《古典之殇》这个集子起了个“纪念原配的世界”的副标题,在现实生活中您是不是特别喜欢怀旧?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很多东西,把过去想像得那么好,会不会有美化嫌疑?
《古典之殇》是我最新的散文集,本来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我想让他们知道父辈的童年,我那代人的童年是和大自然一起的,我们的玩具就是大自然本身,书中有篇文章叫《每个故乡都在消逝》,讲了我的初中作文,里面提到的乡村风光和种种儿趣,二十年功夫,它们全不见了,被“发展”吞噬了,而这些自然风光和生活美学,它们曾经存在了几千年,而我们这么快就开始回忆了,这让我心情沉重,我决心把这本书放大了来写,与期说它写给过去,不如说写给未来,写给想在一个美好的国度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人们。历史,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着我们,会再次相遇。而且,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相遇。
6.读《精神明亮的人》等著作可发现,您是非常深邃敏感的,您的爱恨都非常强烈,您觉得一个出色的作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品格?
一个人,能不能在精神和行动上建立起与时代的关系,决定着一个作家的气象和格局。他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你的关怀力越大,就越会激发这两股力量,爱得越深沉,就会更深刻地看清爱的敌人,遭遇那些威胁美好事物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保卫,为了爱,为了你爱的人和事。爱与恨,既属于感情,也属于理性,是交织在一起的。熟悉我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几乎每篇文章中,它们都同居在一起。
要关心时代,要关注我们这个生存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责任有多大,才情就有多大。生活态度就是写作态度,这是我的写作立场。我觉得一个好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赤子。
在我这套文集的封底,编辑在设计时引了几段话,一段是读者的评语:“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另两段是我书中的话:“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精神和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抗阴暗和障碍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美好、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
“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7.做媒体,事务非常多,您是怎么建立与阅读、写作的关系的?有没有可以和读者分享的经验?
我在《古典之殇》一书中有篇文章,叫《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做电视新闻,即那种一睁眼就忙于和全世界接头、急急问“怎么啦怎么啦”的差事。我有个程序:下班后,在下行电梯门缓缓闭上的刹那——将办公室信息留在楼层里;回家路上,想象脑子里有块橡皮,它会把今天世界上的事全擦掉。我的床头,永远躺着远离时下的书,先人的、哲学的、民俗的、地理的,几本小说、诗歌和画谱„„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生活始终诱导我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一个胡思乱想、心荡神驰之人。而新闻,恰恰是我心性的天敌,它关注的乃当代截面上的事,最眼前和最峻急的事,永远是最新、最快、最理性。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我对单极的东西有呕吐感。” 8.文学让人沉静,作者需要面对自己,电视需要面对大众,相对比较喧闹,在文学和媒体之间您有觉得矛盾吗?尤其电视人,安于文学创作的并不多,您是如何做?
文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人的事,干净而自由,很纯粹,很私人,很彻底。文学是一个人献给世界的爱情。而电视不,做任何媒体都不,那是一个团队的事,且总有这样那样 6 的纠结、障碍和阻力。和文学的私人性相比,媒体属于公共事务,你要遵循传播规律、专业要求甚至政治要求。好在我选择的栏目,都是理想主义气质较浓的,我们尽最大努力揉入了私人性。但媒体工作有个特点,它逼迫你每天关心繁多的人和事,这开阔了我的视野,对惰性也是个修正。电视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业余,人和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我说过,真正的好东西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老婆孩子,都是业余内的事。千万不要当什么专业作家或职业写手。他们要么服务政治,要么服务市场,离文坛很近,离文学很远。
„„„„
(节选自《新商报》2012年6月18日)
关于读书的美好句子
书中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一打开书,他们全都会站起来!(冯骥才)
青春季节的阅读,确实是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是青春最好的保鲜和美容。(肖复兴)
书,是家的血液。有了它的流通,家,才会有生命和生气。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是没有一颗星星的天空,是没有一滴水的湖泊。(肖复兴)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对联)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温家宝寄语世界读书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