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许——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感
也许——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感
也许
我们过的是死水的日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也许
我们过的是老马的日子——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有泪也只能咽到心里
也许
我们过的是大堰河的日子——
为了喂胖地主的儿子
流尽了自己殷红的乳汁
也许
我们过的是杨白劳的日子——
被黄世仁逼债逼死在除夕夜
怀里还揣着喜儿的卖身契
也许
我们过的是赵光腚的日子——
被韩老六敲骨吸髓地压榨
穷得连条裤子都买不起
也许
我们过的是包身工的日子——
受着中外老板的双重剥削
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
也许
我们过的是祥林嫂的日子——
受着封建势力的百倍摧残
直到死也没能争得奴隶的待遇
也许
我们过的是侍萍的日子——
需要你时就把你玩弄
不需要你时就把你逼进河底
也许
我们过的是祥子的日子——
本希望通过诚实劳动养活自己
到头来却演了一场人间悲剧
也许
我们过的是林老板的日子——
本希望在商战中杀出一条生路
到头来却是大鱼口里的一条小鱼
也许
我们过的是阿Q的日子——
陶醉在精神胜利法之中
挨了打也要骄傲地说:我是你老子
也许
我们过的是华老栓的日子——
得了病不去吃药
去吃革命烈士的血滴
也许
我们过的是战斗者的日子——
我们不能屈辱地活着
也不能屈辱地死去
也许
我们过的是肉搏者的日子——
哪怕你的刺刀已插入我的胸膛
我也要用最后一口气把你刺死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差不多先生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文中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说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
他的子孙后代扼杀在惰性的摇篮里,凡事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这个哲理生动的说明了差不多先生的悲哀,因为再差不多也有差距的,混淆是非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通常要求完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介在必要的时候,这种心理会害人害已。虽然它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心理,但是过度的使用他不可取。事事差不多是惰性使然,如果有的细节或标准很容易做到却没有做到就不应该了,差不多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有时付出的努力不同。
差不多并不适用于一切事物,因事物不同,相对方面就不同,差不多有时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成了悲剧。如果经常使用它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注意使用的时间和场合才行,要想做得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在工作和学习中,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差不多的想法并不能让我们成功,还是严谨的态度比较重要,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改掉差不多的惰性也是一种成功,要严于律己,以避免自己也成为工作中的“差不多先生”。
爱情而忽视了现实的残酷,再美的爱情脱离现实的是无法长久的。既然是爱情影响了一生那就放弃吧!在她重生的露莎的生命中放弃爱情甚至一切而隐居海滨。
离别是庐隐在书中描写的一个必须选中而又时刻忽略的场景,小说全文一共出现了多次离别之境。从自以为是家的奶妈家离开,朋友的分离,和心爱人的分隔……这些离别的伤悲是不能在小说中占上风的,虽然是离别,但庐隐也是一笔带过,带过的是忧伤,带过的是自己的悲苦。就连最后的离开,出世,选择超然都是淡淡的感情,是茶式的淡雅,而不是酒的浓烈。正是这样:淡淡的苦,贯穿全篇的哭,纵横一生的苦。这就是庐隐的人生,虽然品茶有余味,唇齿留香,但留下的微苦是足以回味余生的。
不只庐隐苦,她的朋友们:宗莹、兰馨、云青、玲玉都是悲苦命运,就连和她们有关的蔚然、梓青……只有和他们有关的人都和无奈挂上等号,生命中的无奈庐隐全遇上了,遇上了、太多了,无法解决就离开,以震撼最小的方式离开,回到最简单的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由于庐隐从小生活在没有父爱母爱的家庭中甚至无以为奶妈家就是自己家,人一出生就有的而且最不能割舍的亲情背叛了她,但是后天经营的友情和爱情却同她相伴一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这种撕开创伤让世人看的做法是由于看淡一切还是自嘲?明明是相爱的人的人却偏偏不能相守又是怎样一种噬心的折磨?
读后感:庐隐的《海滨故人》写出了女性爱情的诚挚与破灭,写出了女性单相思的纯洁,更写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全书通过对五位子女的描写,既写出她们童年和学生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里,以第一人称的忏悔式体裁,描述着一名年轻女子莎菲既复杂,又丰富的内心生活。莎菲忐忑不安,矛盾重重的心境,不仅显示了疾病患者们的精神状态,更提出了许多深奥的哲学问题。
简单地来说,莎菲最立即的需要,显然是一个健全的身体。身负肺病的她,在随时死亡的阴影之下,也难免产生不少恐惧与忧虑。况且,被凌吉士“丰仪”的美型所吸引,一部分可能是对他那股刚强的生命力一种下意识的盼望。
莎菲深知,她基本的病并不在于她的肉体;住院期间,她感觉到朋友们的温情是如何把她的“心又医转”和“重暖了起来,”说明她最真实的需要,莫过于心灵(“肺”在这也象征人的心深处)上的抚慰和支柱。话说穿了,她之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无非是因为她“迫切地需要人间的感情,” 却找不到一个“能了解得她清清楚楚”的知己。莎菲拒绝对她情有独钟,千依百顺的苇弟,正就是因为他对她心理毫无半截;“假使苇弟知道她,”她愿毫不犹豫地“拥着他同他接吻。”
言,这种道德上的矛盾,以及她窘境的本质,都属于“宇宙间发生的许许多多奇怪的事。”并且,她把自己悄悄流过的每一滴泪,当作对世界“无意识的极深的表白。”
“我竟不明白我所做的;因为我所愿意的,我偏不去做;我所恨恶的,我反而去做。。如果我做了我不愿意做的,就表示这不是我做的,而是那在我里面的罪做的。。我不能脱离那束缚我的罪的法则;这法则在我身体里作崇。我这真苦啊!谁能救我脱 离这使我死亡的身体呢?”
缺乏着一个能充实解释自己处境的思想体系,更缺乏着一个能冲破辖制着她心灵的牵引力的力量,“可怜” 的莎菲,只能徘徊在“焦急,”愤懑,以及无奈的悲境之中。只怨她在这“还充满着爱”的宇宙中,始终还是找不到她真正的家
011 然而,就是在现在很多人也都摆脱不了这种观念,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盛行了那么久了,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将女人归于家庭,将男人归于事业。女人必须为家庭放弃事业,否则将会被人所指责;男人则可以为了事业牺牲家庭,别人还必须体谅他的过错。凭什么呢?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
这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就是就是两个字——祥子。骆驼祥子。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凭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凭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阿!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把车卖掉。
祥子是个善良正直但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场主刘四爷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因为他认为 “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可上天对这个可怜的老实人还是没有半点的怜悯。无数的打击、挫折,终于把祥子这个“铁打的”人的“铁打的”精神给碾压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不再烟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见了,只剩下学会了吃喝嫖赌,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的行尸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写的那样:“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
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要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们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
读后感∶
第一,老舍以自己当时生活环境,所见所闻及遭遇,真实地写一个劳动者—人力车夫坎坷悲惨的生活,这样令当时的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及有切身处地的感觉。另外,同是生活在坎坷悲惨生活的读者看了后可以感受到有人明白他们的遭遇,知道如何面对他们的不幸。
第二,老舍真真实实地,赤裸裸地,没有一点扭曲,没有一点修饰地写这个人力车夫而将当时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种种剥削及压迫完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样可令看了这书的政府官员了解劳动者可怜的生活,从而改善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他们种种的伤害。另外,其他阶层的读者看了后可了解劳动者的可怜生活,从而帮助他们面对各种困难。
第三,老舍用北京地道白话文写这本书。这样看《骆驼祥子》的读者阶层便会广阔一些。而且那些语文水评不高的市民便不会因语文的障碍而影响不能看懂老舍所表达的。
我看完《骆驼祥子》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非常不想这长篇小说完结,有想继续看下去的感觉。老舍写这部长篇小说非常出神入化,能够引人入圣,而且警动后世。
5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
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的语言都
7欲横流的石头森林里,我们还保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或许很多人已经开始遗忘。遗忘不是罪过,但若任由它们成为回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人类的悲剧!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意识到自己的年老,担心死后翠翠无人照顾,总操心着她的婚事。十五六岁的少女不免带着青春年少的羞涩。爷爷不便明说,只是远远地观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问。他是真心地为翠翠好,却不知由于他太过的关心和太深的爱延误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爱,可是有的时候,爱也可以成为一种负担。父母永远是天底下最爱子女的,含辛茹苦,穷尽一生,只为孩子能避开一切灾祸,拥有灿烂的笑靥。他们的付出无私无怨,然而内心总还是有所希求,渴望着孩子能长伴身侧。看到子女点滴的成长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终还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个陪伴你终生的人会真的存在过。于是,当父母的爱逐渐成为子女闯荡世界的牵绊,当至亲之情终于缠绕住我们远行的脚步,我们变得如此懦弱与无助。长期处于父母荫蔽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该怎样独自去
920-
第二篇:读《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有感》
读《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有感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按照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习惯断限,截取近代百余年的后三十年即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段,对其间的重要政治思想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及价值作简介和简评。因采用了逐一考察每一思朝的酝粮,兴起和发展或转折的体例,在上限上或许上推,如对无政府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的评述均追溯到了上一个世纪之交。这是需要说明的一点。
第一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北洋军阀的封建主义专制。本章节有三大内容,第一是:民国初年的复辟思
第二章,想,主要讲述“尊孔复古”反动思潮的兴起。民初尊孔复古舆论首先是由孔教会提倡的。1912年10月,康有为和陈焕章等在北京建立孔教会,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孔教组织,总会设在北京,其借孔教以收笼人们思想之意图显然易见。孔教会成立后,得到了袁世凯政府的批准与赞扬,并大力鼓吹孔孟之道,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要利用封建的纲常伦理控制和束缚人民的思想,阻碍民主思想的深入传播,为其政治上的独裁统治服务。帝制复辟思潮的基本内容有三,第一是攻击和否定民主主义思想,肯定和颂扬封建的孔孟之道,宣扬非孔孟之道不能为立国之精神;第二是攻击民主共和制度不适于中国国情;第三是鼓吹君主制,宣扬只有君主制才能救中国。由此可见,首先,帝制复辟思潮是中国社会政治进步的巨大阻力,其次这一反动思潮一段时间内污染并统治了中国思想界。最后,由于人民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意识,帝制复辟思潮及其活动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第二是:封建军阀的“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第三是甲演派的政治主张。(由于篇幅有限,故不详细评述)蒋介石集团的封建法西斯主义。本章节有五大内容,第一是:蒋介石法西斯的出现,法西斯主义是十月革命后出现的一种思潮,是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
产阶级最反动的政治思想,它无固定的理论体系和哲学思想。墨索里尼在《法
西斯主义论》中是这样阐述的:第一,否认和反对和平。第二,否认和反对
马克思主义,深信英雄创造历史。第三,否认和反对民主政治,否认群众可
依仗其多数的力量指挥人类。第四,否认和反对自由主义,认为专制主义才
是世界潮流。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和法西斯统治的确立是有其深刻和广泛的社会背景。第一,从国内政治形势看。(1)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采取了残
酷无情的镇压政策,但中国共产党势力不仅存在,而且在广大农村建立了根
据地,同国民党进行武装对抗。(2)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1928年东北张学良易帜,表面上蒋介石统一了中国,但实则不然,经常受到
国内不同派别和政治势力的挑战;第二,从当时国际环境看,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后,中国不仅仍遭到列强的压迫,而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民
族危机日益严重,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蒋介石虽无力鼓吹民族沙文主义,但也期望借助法西斯主义,宣传他的民族复兴理论;第三,从思想渊源和社
会基础看,平心而论,孙中山先生的“训政”论给蒋介石实行法西斯主义提
供了某种借口。第二是:蒋介石法西斯的基本内容,(一)一个主义,一个政
党,一个领袖是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灵魂。概括来说,蒋介石法
西斯主义的内容就是要在中国实行他个人独裁统治,消灭国民党内的派系之
争和铲除中国共产党。
(二)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有三大基本特点,它们分别
是:封建性,买办性和欺骗性。(买办性主要体现在投靠外国帝国主义,充当
帝国主义附庸,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略,控制中国服务,一方面依仗帝国主
义支持,维持对内独裁统治。欺骗性指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是披着孙中山三
民主义外衣的。)
(三)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保障体系,第一,在中央建立专
制独裁的政治制度。第二,在地方上推行封建的保甲统治。第三,建立特务
组织,实行白色恐怖政治。蒋介石特务组织主要是“中央俱乐部”和复兴社。
第四,在经济上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五,在文化上推行法西斯的文化
专制主义。第六,在社会上推行所谓“新生活运动”第三是:抗战时期蒋介
石法西斯主义的系统化
(一)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加强,主要体现在:一,蒋
介石独揽一切大权;二,推行“全国党化”,“全党特务化”;三,推行新县制,强化保甲制;四,经济上,继续加强国民政治的控制。第四是:蒋介石法西
斯主义的破产,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势力,由
于蒋介石决心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不容许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中国,所以
在政治协商会议后不久就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蒋介石不仅政治上撕
毁政协协议,而且在军事上积极部署,准备发动内战。在蒋介石政治上甘冒
天下之大不韪,破坏和平,实行独裁统治时,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进攻却
屡遭失败。1949年4月22日,中国百万雄师过长江,23日,占领了南京城,在中国统治长达22年的国民党独裁政府被推翻,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也从而
宣告彻底破产。
其实本人还未读完这本书,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断章取义地大致讲出我的感受。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我对“好书”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带给我实质性启发的书,都能称之为“好书”。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词语或优美的修辞去给文章做铺垫,从一开始便已奠定了基调—用平实的语言让读者了解近代的思想史。这便是本书的中心。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民国初年的思想复辟”这一节,很难想像,堂堂一个民国“皇帝”竟然以这样一种结局收场。。。于1916年6月6日病死,只做了83天皇帝。但这样的结果或许才是最好的,至少证明了当时的人民已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意识,仍然对民主共和有着形式上的认同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帝制复辟有着很深的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对旧势力与旧思想的批判尚有一个很艰巨的过程。
第三篇:也许现代优秀诗歌
幽静夜空一道光
月光独洒小屋旁
望向光芒叹曾经
一去不返难回首
冷暖岁月变化去
时光匆逝催人老
此时有感而迸发
回忆一幕似昨天
欢声笑语耳飘过
动情泪水眼角流
欢喜难过都荡漾
如梦如幻恰似真
抬头仰望那月光
皎洁纯净沁心脾
心有起伏如弯月
阴晴圆缺难固守
曾是天真妄想时
无所顾虑绕身心
未曾世间万物变
杂乱事物入我心
百态人生品滋味
福祸惊喜一路尝
也许人生皆如此
风云变化乱无常
光芒息影慢消失
我心波澜渐宁静
也许青春还留恋
但却经历助成长
此时回忆不再想
放眼未来几多愁
坚强充实未来路
而后也许会更好
第四篇:读《现代文学史》有感
读《现代文学史》有感
全书贯穿于1917~1949年,这是一个沉默的时代是一个萧条的时代,也是一个预示暴风雨来临和奋发的时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时代得以章显。如果说这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那么也同样说明这是一个文人勃起的时代……不信你从中历数其优秀作家和作品,你一定会为之一振,而中国近代文学的兴盛和发现就要从这里拉开帷幕……从文学革命的兴起到文学社团的涌现再到无产阶级文学的兴盛以及抗日文学和解放文学的兴起,没有一个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划时代………………从鲁迅我们读得反抗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学的做人的价值和意义,敢于改变那些不可能;从郭沫若我们学的对崇高的褒扬对现实的不满,懂得他心中女神的美好和光芒;从胡适和周作人我们学的文学革命的坚强和五四运动的精神,懂得白话文其魅力和万丈光芒,也学的平凡平淡的伟大;从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学的从“问题小说”中揭露社会现实和暴露旧制度的黑暗,懂得做人的尊严;听冰心、朱自清、卢隐、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柄、冯至和李金发的呼喊,你会听见这是对新社会的呼喊,会学的追求光明的勇气,懂得散文和小说的另一种力量:呼喊的力量;当翻开历史的那一页,沈雁冰〔矛盾〕也正式的进入你的眼球,他用茅盾的手法写出了此刻矛盾的心情,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或许不堪,但却为我们找寻到了希望的曙光,读《蚀》,读《子夜》体会战争的场景,体味家庭的兴衰,体味封建与半封建的历史和过往;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读他的《四世同堂》,读他的《二马》,你会看到旧社会悲剧的所在,祥子再也不是那个善良的祥子,四世同堂也只不过是幻想,二马也展现了英国和中国的异样;读巴金体味成都风貌,了解封建礼教的悲凉,体会寒夜个寒冷刺骨;读沈从文,读得乡下人的纯朴善良,体会诗一般的乡下生活,学的浪漫中同样返照现实社会的不公;读曹禺的家乡情怀,读得他生活的年代的家庭伦理,读得北京人的纯朴和美丽,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听蒋光慈、柔石、沙汀、林语堂、何其芳、施蛰存、叶紫、萧军、戴望舒、臧克家等等学的抗战前夜的梦想,学的反映现实的深刻,懂得马克思的影响、学的话剧的历史……读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体味由盛转衰的家庭悲凉、学的刨析社会现实所带来的家庭悲剧……读1937~1949的历史〔当然包括文学历史〕你会发现现实社会的悲伤,抗日与斗封建并存,封建的枷锁致使白毛女家破身亡,侵略的步伐随之而来,是一批批英雄的不怕牺牲的儿女拿起的战斗的步枪〔有力的笔杆和战场的厮杀〕风雨无阻的为新中国的胜利抛头颅撒热血……这是一个悲伤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是这个时代奠定的新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奠定了文学的方向,我不禁为之震撼……
第五篇:读《现代商务谈判》有感
这是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它阐述了很多谈判上的技巧,很多要素生活中也用得到,还是非常实用的。谈判本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实,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是一位谈判者。小到家庭事务的处理,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协作,谈判是一种调解必须采取的基本手段,它使你从别人那儿得到你想要的;它是一种双向沟通,针对与双方利害攸关的事项进行协调,并取得协议。在大调解中,需要谈判的场合日增,群体性矛盾可以说是一项成长的行业。目前,受别人操纵左右的人日趋减少,每个人都想参与攸关自身利益的决策制定过程;然而每个人的自身利益殊不相同。因此,要运用谈判来解决其间的歧异。不管是政府、公司或家庭,人们都是通过谈判来做大多数的决定。即使到了诉之于法的地步,人们也会尽量透过谈判的途径以寻求庭外和解。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谈判,但却不容易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一般的谈判策略都会使得某一方深感不满,或者弄得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而且经常都是三味俱全。一般的谈判策略使得人们处于两难局面中,他们看到的只有软弱或强硬两种谈判方式。软弱的谈判者希望避免冲突,随时准备为了达成协议让步。他希望圆满达成协议,却总是为遭到对方剥削而深感其苦。强硬的谈判者把任何情况都看成一场意志力的比赛,他们认为在这种比赛中,立场越强硬的人,最后获得的也越多。他希望赢,然而经常造成对方同样的强硬回应。这种回应使得双方精疲力尽,并使双方关系因而破裂。其他的谈判策略则介于两者之间,试图在获得想要的和不伤和气之间取得某种折衷。谈判还有第三种方式,既不是软弱又不是强硬,而是一种有软有硬的方式,即原则谈判法,其中包括一个主题仲裁程序,他建议你寻求双方各有所获的方案,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则坚持根据公平的标准来做决定,而不是双方意志力的比赛,原则谈判法所强硬的是价值,对人则是软弱的,它不采用诡计,也不故作姿态,它使你既能得到想要的,又能不失风度;它使你能保持公平,而别人无法占你便宜。每一个谈判都不会一样,但基本要素则不变。原则谈判法可以用于一个问题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涵盖多个问题的情况中,可以用于双方面的谈判,也可以用于多方面的谈判中,可以用于固定的谈判,例如劳资集体谈判,也可以用于突发情况,如人质事件、工伤事故处理等,不管谈判对手有无经验,也不管对手强硬或友善,原则谈判法都可通用。
根据行业的不同,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很多,文化因素、谈判方式等都很重要。
我认为谈判本身是人类重要的沟通手段,只是一般来说谈判总有输家和赢家。读完书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条:
1、合同没有歧义,要约清晰。
2、绝不接受对方第一次报价。
3、对谈判者最有利的两个字是“如果”。
要约清晰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做到并不容易,很多时候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的,虽然无法穷尽所有可能,但是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分歧,一定要将合同明确,这样才能更好的谈判。有明确无误的合同条款谈判是一场耐心的较量,要知道慢慢针对一些细节条款的准确性的意义所在。
除了个人差异之外,谈判双方还有老幼尊卑、亲疏远近、上下左右等各种关系的差异,谈判者在谈判中还要考虑各种差异对语言应用的影响。谈判的动力是需要和利益,谈判双方通过谈判说服对方理解、接受己方的观点,最终使双方在需要和利益方面得到协调和适应。所以这是关系到个人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活动,语言表述上的准确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谈判双方必须准确地把己方的立场、观点、要求传达给对方,帮助对方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谈判者传递的信息不准确,那么对方就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态度,势必影响谈判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使谈判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谈判者的需要便不能得到满足。如果谈判者向对方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而对方又因错就错地达成了协议,那么,就会招致巨大的利益损失。
绝对不接受对方第一次报价是基本常识,在生活中运用也非常广泛。加上一些其他的技巧,比如虚构一个领导、引入竞争、了解对手的实力等,长期坚持使用,受益无穷。我觉得还价的时候到底还到什么程度比较好,需要一句中国古话一样:知己知彼。你要了解对手在这个市场的实力,要做到心中有数,谈判时候将对手了解清楚,还价就变得比较简单。
很多时候在现实中,谈判不是那么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而是充满火药味和威胁。档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不妨做一些小的让步,以进为退。暂时的小的让步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是让谈判进行下去的很好的方法。但是这招是要看谈判者使用的技巧的,如果使用不好弄巧成拙,让对方看出你急于成交,你就会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和被动挨打地位。
总而言之,谈判,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谈判,是打开人生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