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时间:2019-05-13 13: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第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一、重点提示

1.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

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 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是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再比如:在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

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段文字叙述了案子的结局。先记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最后记叙“远远充发”门子。中间插入议论,明确交代对门子处置的原因:一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门子把握了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二是因为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显示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4.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 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

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

1、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2、难忘的初中生活

3、仿照《妈妈的手》这个段落,以“妈妈的手”为题目,写2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仔细观察,认真记叙的基础上,通过简练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大而粗糙,在冬天时上面还布满很多细细的小口子,妈妈的手,从没停下过,种完了麦子,又把围裙拿起。我真想轻轻地把它捧起,放在我的心窝上,在我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双手。

四、课外补充材料

1.诗歌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汉末东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即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湖北蒲圻县,而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长江北岸的赤鼻矶,故有“人道是”一语。

②小乔:东吴有乔公,有两女,大嫁孙策,小嫁周瑜,事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说“初嫁”,意在以美人衬托英雄。

③纶(g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神游:想象。

⑤酹(1èi):将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做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第二篇:2018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专题五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1)记叙文中的抒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者文之本也”。感情真挚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情真则文动,情虚则文死。

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却在字里行间真挚流动,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间接抒情通常有下面几种方式:

化情于人(肖像、动作、语言、声音、行动):如《让我走远看看你》中“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会买圆规,硬是自己上街重新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开”。父亲对于我的爱,全在他的行动中完整地表现了。

化情于物,化情于事:如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中“长大后回到城里,再也没吃到陈山楂。外婆有次来看我,带来了。我无意中发现,外婆皱纹满布的手上有一道道的割伤,我知道,她是到林子里,到枯桠之间,帮我带来的,‘这香甜。’外婆说,‘陈山楂变少了,难找啊!’外婆笑着,我却哭了。”外婆对我的爱都浸在采摘的过程和陈山楂这一事物中了。

化情于景: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江南的魅力婉约中字字都透着作者的喜爱。

(2)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解释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或者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启迪,只要灵犀一点即可,但却有使文章深刻、格调高远的力量。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中“因为有了好奇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A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开宗明义,提挈全篇作用。

B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C 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大凡高明的作者总喜欢在记叙进入高潮之后来一段精辟的议论,或突出性格,叫人起敬;或点明事理,引人回味;或触景生情,让人慨叹。就如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谓妙笔生花。

我们可以自发议论,也可以引用名言、警语、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或含义深刻或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记叙文中的议论务必少而精,尤其要做到语言精练,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3)如何处理好记叙、抒情与议论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例文】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作者调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并且化情于物,化情于景。文章中的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的意象美,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道具.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的感情,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写逼真而感人,如“日暮听笛”,月下路景"等,其悠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挚的浓情,无不留给读者美好的回味。

第三篇: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3、寓情于理。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2、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

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四篇:2018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教案

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教学目标】

1.体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效果。2.学会在文章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为文章添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层次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you,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教师讲解:无论是在平时的写作还是在考试中,同学们大多都比较喜欢写记叙文,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有丰富生动的记叙、描写,还要有情、有议,这样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此抒情议论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让事件变得有意味。

二、总结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缺少议论抒情 2.文体不清 3.议论抒情不当

二、复习提问:文章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这是文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5.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教师: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三、段落赏析,归纳作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通过三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和议论。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片断二 《背影》中对父亲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片断三 《老王》一文中的结尾一段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课文片段,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叙事中穿插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1.有利于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有利于升华情感,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3.有利于揭示本质,深化凸现文章主题。

四、方法指导 1.直接抒情议论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2.妙用修辞 《暗香》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 2

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3.叙议结合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4.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妈妈的目光》

教师小结: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五、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考场作文评分标准

生活,让我品味到了美

一个黄昏,当我醉心于天空的广博,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它画下。于是我找出画板,一会儿便完成了构思:黄昏、窗台、花瓶和窗帘是画的主体。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地想把它当成一部作品。可当完成了第一天的初稿,我就发现我错了:生硬的线条,呆板的构图,死灰般的颜色,天那!这哪是出自我手!学画四年,却画得如此幼稚。不常画画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痛苦的。当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被画得像噩梦般可怕时,愤怒往往是难以抑制的:我开始踢画板、摔橡皮、扔铅笔,整个上午一直就对着那幅画生闷气。这时 候,脑中总是闪过一个念头:放弃吧!然而每当感受到日暮那种无法抑制的美时,我都会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拿起笔,去面对那个残缺不全的破碎的画面。

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经过无数次修改,整个画面渐渐变得协调而富有层次感。到了假期的最后几天,这幅画终于完成了。我带着创造者才有的喜悦端详着自己的作品:黄昏疲倦的晚风把窗帘拂起,夕阳下,那瓶中的花朵有的依然绽放,有的却已凋谢,旁边,是一本平躺着的书带给这黄昏时刻几分理性。我庆幸,在最艰佳作展示

刘明珠《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难的作画过程中,我没有放弃。我再次体味到了画的美。

存在的主要问题:★缺少议论抒情性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将这篇文章进行升格?由三类文变成二类文?解决办法:添加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六.文章何处抒情议论为好?——找准抒情议论的切入点

三、针对性训练

(一)佳作展示:王雪瑞《一缕阳光》

一场小雨过后,推开窗,第一次发现,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苔藓幽香。一路望下,那缕阳光穿过青黑润湿的老墙,将爱意化为七色的光彩,毫不吝啬地将美丽赋予了巷子里的花草。

不,应该是赋予那永不止步地追逐阳光的女孩。——仅仅一缕爱意编织成的阳光,她却营造了一个美如夏花却又纯如冬雪的天堂。佳作展示:徐芳《墙》

外公院子里的树苗,一天天长过了墙头;屋山的那堵老墙,静静地泛上了黄色的涟漪。在那个黄昏,柔和的让我想哭的余晖,带走了安详的外公,留下我们的记忆,在老墙上写下一本叫做《快乐》的故事。

合上这本书,倚着老墙,似乎还有外公的温暖,丝丝缕缕的,穿过皮肤,直流进心里......佳作展示:闫星合《一缕阳光》

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

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

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二)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议论点睛

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

——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 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议论点睛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深化主题 爱的姿势(3)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方法指导 ★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妙用修辞 《暗香》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妙用修辞

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叙议结合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好奇心》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四)结语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小试牛刀

附:训练题: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训练一: 烂了的滋味

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训练二: 手 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训练三:

天快亮,月光陪伴街灯,像初次送他回家的恋人。

车窗外,夜色退向身后,空出一半多美的清晨。

还有谁,舍了昨天黄昏,来同我作个天涯陌路人。

想念的,孩子眼里纯真,讲了一半的故事还在等我完成。

回家,破了洞的睡衣里面让心有段自由的旅程。

回家,卸了妆的面孔背后,是我梦中细细的鼾声。

节选自林魏的歌曲《回家》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课后反思】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作文要求的重点仍在记叙文。从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基本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切合题意、通顺完整的一篇文章。但文体不清的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面对一些亦较易于议论的话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初三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再加上不能细致的进行描写和较复杂的记叙,于是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但字数未达标,于是就用议论抒情来凑数;也可能是学生们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概念,反正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就算哪。

针对学生们刚写完的“欣赏”这一话题,我设计了这一作文讲评方案。“欣赏”此话题,是属于既宜记叙又宜议论的话题,却致使不少学生写成了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既不是记叙又不是议论的“两不像”。

所以,在设计中,我通过学生成败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辨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修改,调整叙议的比例,使记叙文成为真正的记叙文。

课后,我再思考,我认为学生叙议不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擅长描写,使记叙变得苍白而空洞,只好用议论来充数,所以,要想彻底改变叙议参半的记叙文的尴尬局面,还得加强对学生作文描写部分的指导和训练。

第五篇: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一)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 《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 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学生大多在千方百计地运用,但往往造成以下的后果:①立意肤浅。②抒情和议论的内容与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有游离或孤独之感,形成两张皮。③缺乏真情实感,只是套话俗话。例如:“啊,多美啊!”“这是多么叫人感动啊!” 笔者认为,进行记叙文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作立体化全方位的斟酌,从整体着想,从局部着手。

明确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地位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必须符合训练系列化的要求。这个系列包括许多内容,其中抒情议论难度最高。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写作时干脆避而远之,撒手不用;或者用是用了,只不过敷衍而已。为此,在考虑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把它们的作用向学生说得一清而楚,强调它们在文章意 义,确定它们应有的位置。当然这种认识绝论文格式范文一步到位

的,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途径。必须明确指出每篇记叙文应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抒情和议论要求。这种要求越是具体,越是明确,教学效果就越佳,学生的这种意识就越自觉。笔者曾在所教的初三⑴班作过初步调查,发现初二时还有20%左右的学生知难而退,干脆不抒情不议论,通篇文章记叙一贯到底;30%左右的同学能用一两句两三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弄不清楚抒情、议论句子的样子,写得不伦不类,错把说明的句子当作议论的句子,误把记叙的句子当作抒情的句子;只有50%的同学勉强可以应付。于是,笔者给他们浅析硕士论文了抒情议论句子的的不同特点,并让学生初学时在作文本的空栏上注明“抒情”或“议论”的字样。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老师要他抒情、议论变成他们自己要抒情、议论了。经过训练,这个班的同学都能自觉抒情和议论了,当然程度有差异,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明确抒情和议论穿插的位置

要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首先,必须抓住关键之处。这关键之处就是指作者有情可抒,有感而发的地方,或者说是抒情、议论欲罢的地方。找准地方,然后针对上文记叙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抒情句子、议论句子或抒情兼议论的句子,以达深化主题的目的。其次,必须突出自然衔接,即弄清楚上文的记叙与抒情(或议论)之间必定的内在联系。这种紧密联系的地方自然是自然衔接的关键位置。在指导同学训练时,笔者注重让学生寻找它们的位置,明确处在不同位置的抒情、议论的作用是不同的,“各司其职”,就是说根据文章的需要,安排要恰当。涉及具体训练时,笔者先引导同学们从范文中找出抒情和议论的位置:①有的安排在开头,如《菜园小记》

议论或抒情放在开头就先发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②有的把层次或一段文章的结尾,起归纳小结作用。如《菜园小记》中记叙夏夜谈心后的“一切都使人感到真正的田园乐趣”;③有的放在全文的结尾,起收拢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针对自己的作文,寻找该抒没抒,该议没议的地方,穿插恰当的抒情或议论。这种训练,对确定抒情或议论的那个点是极有益的。

理解抒情与议论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教学的关键在内容,进行抒情和议论训练的关键也应该在内容上。因为紧扣记叙的抒情、议论的内容

具体地说,就是抒情、议论的内容绝能使文章添光加彩,而且能使文章的立意获得升华。论文格式范文贴标签式的重复或高呼几句口号,而是要使记叙的内容带上条理性、形象性,从记叙的内容上挖掘出人物的宝贵精神和崇高品质,揭示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歌颂新社会,抨击旧世界。这样,能让同学们获得知识,而且能受到思想教育。当然,涉及抒情或议论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正确性和科学性,不任意拔高,成为空中楼阁;也

为此,笔者把学生任意贬低,歪曲主题思想。典型作文印发给大家,发动大家找出没有议论抒情或议论抒情力度不足的地方,展开讨论,各抒其见,补上有关内容;然后针对自己作文关键的地方穿插抒情或议论的段落。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他的表哥发现小狗的脚被玻璃片割破,马上把它抱回家,小心地洗净伤口后上药,用纱布包扎起来。写到这里,他便穿插了一段议论:“我看表哥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丝毫不亚于

高明的大夫给重病号治病。表哥的外表虽然很一般,但他却有一颗难得的善心。”这么一来,使文章的立意加深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找到了那个“点”,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啊——抒情、议论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4 注意抒情、议论的“质量”

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必须注重“量”的优化。打个比方,正如烧菜时放味精,放多了要变苦,放少了

论的篇幅味,必须放得适量才能起调味作用。同样,记叙文抒情和议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也过少,以至立意得不到升华。这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浅析硕士论文、挖掘来确定它的“量”。对于定“量”,要灵活掌握,不要呆板;要讲究实效,切记无病呻吟和强加的公式化。检验“量”是否恰当的标准是是否使文章收到水到渠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这里介绍两种训练的策略毕业论文:可以让学生就同一篇习作写出三至五段抒情或议论的句子,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两段最精彩最恰当的;也可以写一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这样,就能渐渐地摸索到其“量”的奥妙。

进行抒情和议论的训练,还必须注意它的“质”上的优化。因为记叙文抒情和议论的“量”本来就不多,如果不注意它的“质”,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抒情的语言必须真切自然,力求字字是情,句句是情;议论的句子必须用精练的语言作确切的表达,这里说的精练是一经点明即行收笔。让学生发表对结尾的意见。有的说必须加段抒情,有的说用议论结尾好,还有的说用以议论夹抒情为佳。通过讨论,班上每人写了一段结尾,笔者有意挑选了其三段:

“我的表哥既不傻又不呆,他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由此可见,我的表哥并论文格式范文‘傻冒’,而是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出以公心的好表哥。”

“有人说我的表哥‘傻冒’透顶了,是个‘呆瓜’,可我并不以为如此。正相反,他的灵魂深处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我为有这么表哥而自豪。”

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第三段好,好就好在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与开头呼应,使文章一气呵成。

我们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必须注意这四个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孤立的,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因此,这种训练必须注意协作的整体,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联系的规律性,使它们成为

何时抒情议论为好?

1、找准抒情议论的切入点

1)、老师同学出现时;

开门一看,原来是孩子的班主任和五位男女同学。就像一股熏风扑面吹来,我们全家人的心中流溢着温馨。同学们的一声声问侯,是多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婉转。多日来笼罩家中的一片愁云一扫而光。

2)同学拿出签名卡片时;

小小客厅盛不下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这些相识不满一载的少年伙伴,关系是那么亲密、融洽,友谊是那么诚挚、纯真,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洁净、透明!我的眼角渐渐湿润了„„

3)送别老师同学时;

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细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忽然想到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

2、水到渠成,文末议论;

《路灯》

结尾:

(1)、“小璇,我们快到家了。”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在两排路灯的陪伴下,我们又走完了这条路,我望着那明亮、温暖、柔和的灯光,突然一个念头跳进我的脑海,妈妈,您,不就是我生命中的路灯吗?是您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帮我绕过陷阱,跨过壕沟,增强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有了您而一片光明。

路灯——————心中的明灯

实 虚

3虚拟联想法,虚实相结合(2)、我看着弟弟的背影,隐约听见了一阵沉稳、急速的脚步声。呵,这步伐与特区前进的步伐多么合拍!我猛然想到,春回大地,这就是春天奋然前行的脚步吗?生活往往是琐碎不堪的,有时甚至如一杯苦酒。但若把这苦酒饮尽,不难发现苦的背后也有甘甜的美。

脚步————前进的步伐

实 虚

4、句子仿写式,排比比喻句

教诲

这无声的教诲,犹如一缕甘泉,深深地溶进了我孤独而凄楚的心;这无声的教诲,使我树立新的希望,增添了奋发向上的勇气;这无声的教诲,使我的成绩大大提高,一洗他日之耻。

家,我深深的眷恋

可爱的家,是你在我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将阳光泻满我的心房。家,是我倚靠的脊背;家,是我停泊的港湾;家,是我生命的支柱„„我想,我应该用心语来与你进行爱的对话。

5、妙用诗句歌词,点明深化题旨

哦,棉鞋

„„不知为什么,我的鼻子酸酸的。这爱意好似一股清泉,“叮叮咚咚”,撩拔我心中爱的琴弦„„

接过母亲手中的棉鞋,我只觉心中一片灿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如何去拥抱这轮太阳呢?

一曲友谊之歌

结尾: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的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忽然想到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

生活,让我品味到了美

一个黄昏,当我醉心于天空的广博,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它画下。于是我找出画板,一会儿便完成了构思:黄昏、窗台、花瓶和窗帘是画的主体。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地想把它当成一部作品。可当完成了第一天的初稿,我就发现我错了:生硬的线条,呆板的构图,死灰般的颜色,天那!这哪是出自我手!学画四

年,却画得如此幼稚。不常画画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痛苦的。当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被画得像噩梦般可怕时,愤怒往往是难以抑制的:我开始踢画板、摔橡皮、扔铅笔,整个上午一直就对着那幅画生闷气。这时候,脑中总是闪过一个念头:放弃吧!然而每当感受到日暮那种无法抑制的美时,我都会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拿起笔,去面对那个残缺不全的破碎的画面。

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经过无数次修改,整个画面渐渐变得协调而富有层次感。到了假期的最后几天,这幅画终于完成了。我带着创造者才有的喜悦端详着自己的作品:黄昏疲倦的晚风把窗帘拂起,夕阳下,那瓶中的花朵有的依然绽放,有的却已凋谢,旁边,是一本平躺着的书带给这黄昏时刻几分理性。我庆幸,在最艰难的作画过程中,我没有放弃。我再次体味到了画的美。

下载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作者:吴智勇 文章来源:本站资料 点击数: 14407 更新时间:12/1/2008 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教案[精选合集]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收藏阳光》作文评教案 溧阳市实验初中 史春兰 教学目的: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

    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和写作技法 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但往往少不了议论。这种叙事中的议论,是针对所叙之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或是点明事件的思想意义,或是阐述事件所包......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教学目标】 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3.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教案 永吉十中常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能力目标:了解记叙中的议论抒情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

    校本课程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蔡颖 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理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记叙文的写作......

    作文训练——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精选5篇)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一、教学内容: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二、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