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工大校史传统学习感悟文章
哈工大校园每天最先迎来旭日朝阳的是它的哈工大之星。这个校园传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的血脉,见证了祖国沧桑变迁。时代更替,始终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工大精神,是始终瞄准世界之巅、国本之需的工大视野。曾记否,八百壮士励精图治,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风。到了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办学成效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方MIT”。在哈工大校史馆,我们看到了历年学子的高大背影。哈工大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和严谨务实的追求。当今时代,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潮流中,不迷失自我、不被功利所诱惑、不被浮躁所鼓动,就必须要有独立不移的精神,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坚守,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我们必须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哈工大意志,做一个合格的哈工大人。
我们能够进入哈工大,已经证明我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今天起,大学的蓝图将在我们面前展开,这里有美丽的校园、知识的海洋。因此,我相信我们会有精彩的生活,在大学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转变:从被动安排到主动担当,从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究.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哈工大学子的踏实作风,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正如哈工大校史馆所展示的哈工大师生抗日活动的史料和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展板所展示的,我们必须树立报国理想,努力奋斗,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勤于求知,报效祖国。
穿过校史馆这座厚重的“历史之门”,我们意识到,必须要秉承工大的独特传统,以全球视野观世界,博闻通达,从依附到独立、从遵循到创新、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踏过哈工大这座“未来之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亦有大师之谓也。”著名学者钱学森回国时说过一句话:“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以科学精神拓展全球视野,积极求知,披星戴月,让哈工大精神薪火相传。踏上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展望未来,报效国家!
第二篇:我的校史传统学习感悟
我的校史传统学习感悟
(一)记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强调了以古资今,观史得训的内涵。而这次参观的校史馆就是让我获感良多的镜子。在哈工大将近百年的兴替里,我们更为深刻地知晓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严肃性,感悟其丰富的工大精神内涵:
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校史馆位于现在的建筑学院楼里。而那正是当年哈工大的校舍。距今已经90多年了。在这个年代久远的俄氏风格建筑,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温养。校史馆里珍贵的历史图片,过去的设备,优秀学长的学习笔记,我认真阅览。讲解员作的精彩介绍我也仔细聆听。当看到哈工大前辈们建立的各种勋功伟绩。我是无比自豪,感慨工大的辉煌今昔。
工大在中国做的最出显的就是航天事业,至今也是为人赞叹的。我们哈工大前辈们也是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哈工大航天精神。这使我对这集体奉献的精神莫不肃然起敬。
在校史馆里最震撼的是看到用来给新晋博士授予学位的礼堂和象征最高学术权利的权杖。我展望未来的我也能在里面接受这神圣的授予仪式,我感受到内心的一份庄严和希翼。也许,这时的我已经开始继承工大的学术传统和精神使命。
(二)学习李长春和周玉院士写的关于校史校训的感悟文章
李长春和周玉院士都是我们哈工大的杰出校友。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就其实都是建立在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和“爱国,求是,团结,奋进”的精神的继承和贯彻。通过学习他们的文章,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些校训和精神的内涵。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程度。“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受惠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哈工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
从校训的丰富内涵里汲取精神养分,向李长春,周玉校长等杰出校友学习,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让自己自豪也让校友自豪的哈工大人。
(三)哈工大校歌的学习
为了理想,为了未来,我们携手在滔滔的松花江畔。校园菁菁,书声琅琅,朴实无华的沃土桃李芬芳。
自豪的哈工大,我们成长的摇篮,你就是我们的骄傲,你就是我们的梦想。民主和科学是我们的追求,忠诚和报效是我们的选择。啊!朋友,规格严格,激励自强,功夫到家,播种希望。
啊!朋友,让我们的豪情永不消失,让我们的青春,永远闪光。
我们唱着校歌,心里体悟的就是这样自豪的哈工大,希翼我们在工大里成长,成为人才。
这就是我的对校史传统的学习。对自己立下要求:积极迎接挑战。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培养才干。拓展思维。力争上游,为社会之精英,国家之人才,家庭之擎柱。成为自豪的哈工大人
第三篇:哈工大校史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近段时间学习了哈工大校史,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在另一个层面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为作为一名哈工大人而感到骄傲。
1920年,随着我国东北经济的发展和中东铁路建设的需要,在中国的东北哈尔滨诞生了一所工科院校——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也就是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1938年1月1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工大的校名就一直沿用到今天。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日式办学,这使学校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其中包括朝鲜前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台湾原行政院长孙运璇等。
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195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当时形式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建了一批尖端专业,调出了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
在党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哈工大的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期间,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这一时期被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办学、治学、求学实践中,哈工大的优良传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逐步形成。
但是在十年**中,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很快恢复了元气,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工大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11月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2000年,哈工大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的发展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同时也始终受到国家的关心和重点支持。1958年9月15日,邓小平视察哈工大。改革开放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来到哈工大视察、指导工作。哈工大与中国航天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号系列飞船,再到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国航天史册上书写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哈工大,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2008年11月,我校研制的第二颗小卫星也升上了太空。而且航天领域很多专家,工程师都是我们学校杰出的校友。
此次学习之后,我对学校的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作为新一代的哈工大人,我更加感到我们肩负的责任,努力在前辈留下的光辉的成绩上书写新的篇章。
第四篇:哈工大校史馆参观感悟[范文]
月日上午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接受哈工大历史传统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同学们在校史馆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同学们簇拥在讲解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前辈学长们共同书写着哈工大近百年的沧桑与辉煌。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内容,或者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好多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希望参观结束后能够随时翻阅,有同学说要把拍摄的资料发给家长,与家里人共同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品味哈工大的文化。
各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布,共6个展馆两层楼,分工大历史展区,优秀校友展区,一线科技成果展区等。同学们从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学校从建立经过发展一直到达今天取得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诸多波折历历在目:历代校长不变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工大发展方向的指导、哈工大师生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史料、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哈工大的历史进程表、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巨幅展板,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板上详细的资料,展台上精确的比例模型,还有展柜中保存完好的见证工大历史的物品,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表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并以作为一个工大人而自豪。
通过学习校史,同学们增进了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让新同学们感受到哈工大的历史和精神,珍惜在哈工大学习的时光,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民族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
校史馆将哈工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意义。走近那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又走进哈工大那段辉煌灿烂、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慨、更是自豪。一张张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着。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哈工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是硕果累累。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哈工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印在了每个后勤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去创造。
第五篇:学习校史活动(推荐)
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爱国是义务和责任,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始终树立“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观念,利用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等契机,引导学生读校史、知校情,用学校发展史上培养出来的优秀校友资源作为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材和榜样。
二、活动主题
参观学校校史馆,回看母校光辉历程。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通过本次对校史馆的参观,让同学们对学校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对学校的光辉发展史和艰辛发展历程的认知有更深一步的提高和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二)、通过本次活动回顾学校历史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与自豪感,激发同学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现办学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
(三)、通过本次活动加强团委学生干部的联系和进一步了解,为日后开展顺利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增强团委学生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传承和发扬团委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四、主办部门:新闻中心
五、活动对象:全体研究生同学
六、活动时间:11月29日
七、活动地点:艺缘活动中心校史馆
八、准备工作
1、与校史馆取得联系,确定好时间和安排讲解员。
2、通知信息部携带拍照所需的设备。
3、准备院旗和相关部门的旗帜。
4、统计参观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