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代勤学诗精粹
历代勤学诗精粹
1、《惜时》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2、《时光》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3、《惜阴》
古人惜光阴,贵于惜黄金。光阴金难买,黄金失可寻。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吾辈方少年,更应惜秒阴。
4、《学喻》
欲求木之长, 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 泉源须博深.若无底石坚, 安得山高峻?向使基础薄,何来塔千层?
5、《有志 》
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
6、《划粥》
家贫志不移 贪读如饥渴。划粥僧舍中 学问须渊博 忧先天下忧 乐后天下乐。善哉范仲淹 忧民复忧国
7、《守约》
宋濂幼嗜学,家贫无数览。假借藏书人,笔录计日还。天寒砚冰坚,手抄不怠慢。录毕走送之,守约人皆赞。
8、《苦读》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9、《择师》
三人同行路,必有我师在。择其善者从,其不善者改。求师无高下,为学无内外。喜师而善学,他日必成才。
10、《知疑》
为学贵知疑,知疑贵为师。问师可释疑,释疑则有知。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
11、《苦练》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12、《学忌》
学者有两忌,自高和自狭。自高如峭壁,雨过水不挂。自狭如瓮盎,头水难容纳。善学其如海,不满也不乏。
13、《鲁叟》
鲁叟读经史,白发死章句。问以治国策,茫如烟雾迷。子曰复诗云,满口之乎哉。学而不善用,多读也无益。
14、《子夜歌》(其十六)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15、《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题柏学士茅屋》(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巻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17、《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唐)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18、《勤学诗》(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9、《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选一)(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20、《卜居招书侣》(唐)杜牧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
21、《留题李侍御书斋》(唐)杜牧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22、《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3、《勉同志》(唐)李中
读书与磨剑,旦夕但忘疲。傥若功名立,那愁变化迟。尘从侵砚席,苔任满庭墀。明代搜扬切,升沈莫问龟。
24、《浩浩黄河水》(唐)寒山
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苟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当鬒发时,行住须努力。
25、《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6、《镇阳读书》(北宋)欧阳修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濮无光。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寻前顾後失,得一念十忘。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强。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因忆石夫子,徂徕有茅堂。前年来京师,讲学居上庠。青衫缀朝士,面有数亩桑。不耐群儿嗤,束书归故乡。却寻茅堂在,高卧泰山傍。圣经日陈前,弟子罗两厢。大论叱佛老,高声诵虞唐。宾朋足枣栗,儿女饱糟糠。虽云待官阙,便欲解朝裳。有似蚕作茧,缩身思自藏。嗟我一何愚,贪得不自量。平生事笔砚,自可娱文章。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退之尝有云,名声暂膻香。
误蒙天子知,侍从列班行。官荣日已宠,事业闇不彰。器小以任大,跻颠理之堂。圣君虽不诛,在汝岂自遑。不能虽欲止,怳若失其方。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便欲乞身去,君恩厚须偿。又欲求一州,俸钱买归装。譬如归巢鸟,将栖少徊翔。自觉诚未晚,收愚老缣缃。
27、《赠外孙》(北宋)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28、《郭仲质南窗》(南宋)王庭珪(gui)
东风吹月下长汀,窗外鸡号天猝明。时有诸生来问字,隔江犹听讲书声。
29、《读书》(其二)(南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30、《读书》(南宋)陆游
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校雠心苦谨涂乙,吟讽声悲杂歌哭。三苍奇字已杀青,九译旁行方著录。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倘年七十尚一纪,墬典断编真可续。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
31、《寒夜读书》(其二)(南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32、《老学庵》(南宋)陆游
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 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
33、《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读诗》(南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35、《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6、《早夏二首》(选一)(南宋)陈造
满地榆钱未扫除,画帘忽复燕将雏。风窗梦破搔头坐,重课儿时读了书。
37、《自勉》(南宋)刘克庄
海滨荒浅幼无师,前哲藩篱尚未窥。玄咏易流西晋学,苦吟不脱晚唐诗。远僧庵就勤求记,亡友坟成累索碑。天若假余金石寿,所为讵肯止于斯。
38、《示顺生(四首)》(选一)(明)胡翰
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朝采六艺英,夕玩忘其疲。海是众水积,圣亦途人为。挟册自有得,焉用比皋夔。
39、《勉 学 诗》(明)方孝孺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40、《观书》(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41、《示冕》(明·于謙)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鬟鬟。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想江南。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42、《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始。
43、《明日歌》(明末清初)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去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44、《系中八绝》(明)李挚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45、《惜日》(清)朱经
江河日流注,难挽东逝波。义和日奔驰,难回鲁阳戈。终日但饱食,冉冉岁月过。此后悔失时,荒耄无如何。浮游水上萍,奄忽霜余莎。勉旃复勉旃,慎无悲蹉跎。
46、《书怀》(清)徐洪钧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混茫万古心,每于故纸寓。忆昔就傅时,端受卤莽误。年来发深省,颇领此中趣。中夜每独坐,睒睒灯火聚。到眼初茫然,思力未能赴。朗吟一再过,旨趣或流露。回环三复余,延缘得津路。此时万籁寂,炯炯一心注。若距且若迎,倏尔忽来悟。顿令千载人,精魂宛相遇。掩书起推窗,皎月挂高树。
47、《寒夜读书》(清)朱肇璜
朔风号纸窗,霜气肃檐瓦,耿耿一灯明,虚室意潇洒。简编随意读,寻味我心写。淡泊得膏腴,肤浮付土苴。上下观古今,一一归炉冶。此时天气寒,瀹茗代杯斝。披帏盼高空,星河淡欲泻。邻鸡冻不鸣,应知和者寡。
48、《读书四首》(其二)(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倘。
49、《读书有所见作》(选一首)(清)萧抡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人生近中年,尘事日浸广。姑就务少闲,携书坐幽幌。思枯藉润泽,理浃惬心赏。君有径寸苗,慎无置槁壤。
50、《读书》(清)彭兆荪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王维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赵师秀 送翁卷入山 已送山民归旧庐,子今复去我何如。渐成老大难为别,早占清闲未是疏。
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有人来问陶贞白,说与华阳何处居。杜荀鹤 闲居书事
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余.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杨继盛 《言志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陆九渊 《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民国 熊伯伊 《四季读书歌》
春: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元 翁森
《四时读书乐》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有味千回少,对客无情一句多。读书不了平生事。陈与义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诗书作我闲中地,风月知人醉里天。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爱买僻书人笑古,痛憎俗世自知情。——刘仲尹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丘。——许月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杨万里
和周仲容春日二绝句
春半花全退,诗人尚道迟。惟应读书苦,声调作吾伊。
文天祥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王安石
偶书
惠施说万物,盘特忘一句。寄语读书人,呶呶非胜处。
王安石
一灯相伴十余年,旧事陈言知几编。到了不如无累后,困来颠倒枕书眠。李绅
君咏风月夕,余当童稚年。闲窗读书罢,偷咏左司篇。
王贞白 《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纪晓岚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亲。陆游
万卷古书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清坐了无书可读,残年赖有佛堪依。辛弃疾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无名氏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苏轼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元代 无名氏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琴书笔砚作生涯,谁肯恋荣华。有时相伴渔樵话,兴尽饮流霞。嚓,不醉不归家。马致远 双调•拨不断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张可久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龚自珍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清诗人席佩兰 《寿简斋先生》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夏夜示外
夜深衣薄露华凝,屡欲催眠恐未应。恰有天风解人意,床前吹灭读书灯。
第二篇:历代书论精粹-米芾
米芾《海岳名言》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山完、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钓忖其小楷,:“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勾,其势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唐官诰在世为褚、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以前古气无复有矣。
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使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锺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石刻不可学,便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後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颜出於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於兄。筋骨之说出於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盖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慶之觀”,“天”、“之”字皆四笔,“慶”、“觀”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
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研媚,此自有识者知之。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御史萧诚书太原题名,唐人无出其右。为司马《南真君观碑》,极有锺、王趣,余皆不及矣。
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自“颠沛”字起,在唐林夫处,他人所收不及也。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活A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折纸书,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都不晓,蔡元长见而惊曰:“法何遽大异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独称吾行草,欲吾书如排算子,然真字须有体势乃佳尔。
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友仁等古人书,不知此学吾书多,小儿作草书,大段有意思。
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锺、索也。可不勉之!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
半山庄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文公学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余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金陵幕山楼隶榜,乃关蔚宗二十一年前书,想六朝宫殿榜皆如是。
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
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榜书
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作之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故能书之后,当复有事,以其别有门户也。
榜书有尺外者,有数寸者,当分习之。先习数寸者,可以摹写,笔力能拓,起收使转,笔笔完具。既精熟,可以拓为大字矣。杜工部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则古人童年先作大字可见矣。
学榜书虽别有堂壁,要亦取古人大字精者临写之。六朝大字,犹有数碑,《太祖文皇帝石阙》《泰山经石峪》《淇园白驹谷》,皆佳碑也。尚有尖山罔山铁山摩崖,率大书佛号赞语,大有尺余,凡数百字,皆浑穆简静,余多参隶笔,亦复高绝。
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自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得之榜书,较《观海诗》尤难也。若下视鲁公“祖关”、“逍遥楼”,李北海“景福”,吴琚“天下第一江山”等书,不啻兜率天人,视沙尘众生矣,相去岂有道里计哉!
东坡曰:“大字当使结密而无间。”此非榜书之能品。试观《经石峪》,正是宽绰有余耳。
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深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气势,便是伧父。凡不能书人,作榜书未有不作气势者,此实不能自揜其短之迹。昌黎所谓“武夫桀颉作气势”,正可鄙也。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怒目邪?
《白驹谷》之体,转折点画,皆以数笔成一笔,学者不善学,尤患板滞,更患无气。此是用方笔者,方笔写榜书最难,然能写者,庄雅严重,美于观望,非深于北碑者,寡能为之而无弊也。
自萧何题署之后,梁鹄、韦诞、卫觊,盛以此称,唐时殷仲容“资圣”,王知敬“清禅”,并知名一时。盖榜书至难,故能书者致为世重也。
北人工为署书,其知名者,并著于时。题洛京宫殿门板,则有沈含馨、江式。北京台殿楼观宫门题署,则窦遵瑾。周天和时,露寝成,赵文深以题榜之功,除赵兴守,每须题榜,辄复追之,其重榜书至矣。故榜书当以六朝为法。东坡安致,惜无古逸之趣;米老则倾佻跳荡,若孙寿堕马,不足与于斯文;吴兴、香光,并伤怯弱,如璇闺静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观,若举石臼,面不失容,则非其任矣。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不兴也。吾所见寡陋,惟朱九江先生所书《朱氏祖祠》额,雄深绝伦,不复知有平原矣。吴中丞荷屋,则神采雍容,气韵绝佳。
数寸大字,莫如《郑道昭大基仙坛》及《观海岛诗》,高气秀韵,馨芬溢目。《般若碑》,慎伯盛称之,以为古今石本隶楷第一,谓其雄浑简静,则诚有之,遽臆定为西晋人书,则不无嗜痂之癖。考《般若碑》是北齐书也。
梁碑《神道》,渊穆极矣,然各体不同。《简王》则高浑雍容,《靖王》则丰整酣逸,《忠武王》则茂密美致,新理异采,《吴平忠侯》匀整安静。《忠武王》酷肖《刁遵》,《吴平忠侯》甚类《苏慈》。若能展作榜书,固当独出冠时,然吾未见能之者也。
《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像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秾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瘗鹤铭》如瑶岛散仙,阳阿晞发;《般若碑》与《南康简王》《始兴忠武》四碑比肩,真可为四渎通流于后世矣。
平原《中兴颂》有营平之苍雄,《东方朔画赞》似周勃之厚重,蔡君谟《洛阳桥记》体近《中兴》,同称于时,此以雄健胜者。《八关齐》骨肉停匀,绝不矜才使气,昔人以为似《鹤铭》,诚为近之。宋人数寸书,则山谷至佳,如龙蠖蛰启,伸盘复行,可肩随《大基》《观海》诸碑后,正不必以古今论,但嫌太妩媚耳。
篆书大者,惟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隶之大者,莫若冈山摩崖,其次则唐隶之《泰山铭》,宋隶之《山河堰》,俱可临写也。
榜书操笔,亦与小字异。韩方明所谓“摄笔以五指垂下,捻笔作书”,盖伸臂代管,易于运用故也。方明又有握笔之法,捻拳握管于掌中。其法起于诸葛诞,后王僧虔用之,此殆施于尺字者邪?
作榜书笔毫当选极长至二寸外,软美如意者,方能适用。纸必当用泾县。他书笔略不佳尚可勉强,惟榜书极难,真所谓非精笔佳纸晴天爽气,不能为书,盖又过于小楷也。
字过数尺,非笔所能书,持麻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奋身厉气,濡墨淋漓而已。若拓至寻丈,身手所不能为,或谓持帚为之,吾为不如聚米临碑,出以双钩之,易而观美也。
第三篇:历代文人诗写石柱
历代文人诗写石柱
一、唐代(只找到2首)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九月九日,四十八岁的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游龙河题写的。
②涂溪:是石柱龙河县城上段大致为靴井至关门岩段,历史上曾经称望涂溪,现在仍然有老人称龙河为望涂溪,还有超市、商店名“望涂溪”。
③《九日题涂溪》: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31)和《白居易诗词》中均收录了此诗。④杯:唐以前的古音读buai(二声)。唐代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杯”在古时与开、来等押韵,在王力《诗词格律》中统属“十灰”部。据研究,杯的古音可能类似与现在的“白”音。
春至
唐.白居易
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饮石柱咂酒后感怀自己忧郁不得志而题写的。
②“闷取藤枝引酒尝”,是叙述石柱咂酒的饮法。这首诗说明,唐代石柱已经盛行酿造咂酒了。③此诗收录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56,《白居易诗词》也收录了此诗。
二、清代
咏咂酒
清.石达开
万颗明珠供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注:①石柱土家咂酒,源于隋末唐初,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庆祝喜庆节日、欢迎贵宾的“喜庆酒”。以糯米或高梁、玉米、小麦为原料发酵酿成,贮藏于瓦坛子,浓度低、味甘甜,用竹、麦、芦管吸吮,酒液洁莹透明,可加开水复咂,直到无酒味而止。
②清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内讧,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由湖北入蜀,途经石柱,击败石柱厅守沈瑛刚和石柱土司马驾兵后,惩办豪强劣绅,为老百姓撑腰。老百姓感激翼王,将自酿的咂酒献给他喝。石达开 饮咂酒后,豪情万丈,即席赋诗,留下了这首《咏咂酒》诗。
三、历代著名人物咏题秦良玉
(一)诗
明·崇祯皇帝赐诗四首
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1611—1644),名朱由检,明朝第16位皇帝,在位十七年,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自缢而死,葬于十三陵思陵。本诗是崇祯皇帝在北京平台赏赐给秦良玉的诗作。综合史料记载,崇祯皇帝一生公务繁忙,只写过两次诗,另一次是写给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一首五言绝句。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崇敬之情。
郭沫若·咏秦良玉诗四首
一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二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三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四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郭沫若(1892——1978),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此诗是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为激励全民抗战而作。诗中的“同名愧杀当时左”,指与秦良玉同名不同姓的大明宁南侯、武昌镇总兵左良玉。
南明·吕大器 游三教寺
宾山颀兮宾水滂,山亦芬兮水亦芳;
妇子嘻嘻怡其堂,庚癸频呼乐欲央。
我不陟此彼其康,天开日霁鸟回翔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四川省遂宁北坝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时年42岁,确属“大器晚成”。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右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即位(隆武帝),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次年,拥戴永明王即帝位(永历帝),掌兵部,尽督西南诸军。卒于都匀,终年63岁,谥“文肃”。著有《东川文集》等,《明史》有《吕大器传》。
辛亥革命家秋瑾题《芝龛记》赞秦良玉
一
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 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二
耆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靴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三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四
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五
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六
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
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七
结束戎妆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八
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状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注: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 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这八首诗,是秋瑾为董寅伯的祖父董榕所写的杂剧《芝龛记》的题诗。董榕(清乾隆九江知府)于乾隆十六年撰杂剧《芝龛记》。《芝龛记》以秦良玉、沈云英两名女将史实事为为主题,穿插明野史而成,六卷六十出。秋瑾写的这八首诗,除第四、五首分别专写沈云英、秦良玉外,其余六首都一起歌颂了沈、秦两名女中豪杰。
清·陶澍泊西界沱寄题秦太保良玉玉音楼
忠州女子天下齐,父是秀才夫土司。天生智勇不世出,坐令巾帼惭须眉。词翰淹通意娴雅,锦袍艳照桃花马。天子临朝识姓名,请缨独对平台下。白杆之兵锐无前,巨寇亲擒射蹋天;弟兄死国身许国,平生忠义何皎然!陆知州,诚可耻,肉眼不识奇女子,抽刀断袖应羞死!邵捷春,亦庸才,坐受屠戮吁可哀,吾谋不用意如此,呜呼群鼠真来哉。夔门已失关塞黑,忍使此身重事贼?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何须更论冼夫人,多少麟台愧颜色!
注:陶澍(shù)(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此诗为陶澍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川东道(治所在现奉节县)时,经过西界沱时所写。诗中的陆知州和邵捷春皆为秦良玉时期的大明地方官员;文相国指南宋誓死不降元朝的丞相文天祥;冼夫人指南北朝时岭南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英,后平定岭南叛乱,并率众归顺隋朝,其裔孙(六世孙)为唐代著名太监高力士(本名冯元一)。
冯玉祥·过忠县
太保女将秦良玉,她是马氏千乘妻。忠勇百战杀贼兵,城西赫赫有碑迹。明代至今数百秋,大众爱戴未省息。
冯玉祥(1882-1949),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将领。此诗为抗战期间冯玉祥到忠县时所作。
(二)词
清·钱枚《金缕曲》
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埋夔巫平妥。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钱枚,清代著名词人。
清·秋瑾《满江红》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
(三)联
1.太保祠门楼楹联:
汉室将军甲第;
明朝都督人家。
注:上联指汉朝时期的马援将军;下联指明朝时期的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2.秦良玉原墓碑上的楹联: 勤王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 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注:此联横额为“功名一世”
3.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 金印夙传三世将; 绣旗争认四川营。
注: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4.巴县双忠祠楹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注:双国士、二忠臣,均指巴蔓子和秦良玉。巴蔓子,战国时人,巴国将军。
5.蜀女界伟人秦少保北京驻兵遗址四川会馆对联:
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 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注: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祠堂内供奉秦良玉戎装画像,此为龛前楹联。
6.万寿寨山门楹联: 奇山奇水此间宜有奇杰; 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徵。7.《芝龛记》中楹联:
追奔一点绣红旗,夜响刀环匹马驰;
制得铙歌编乐府,姓名肯入玉台诗。
(四)文
1.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大家要学习我国历史上花木兰、秦良玉、蔡文姬等女英雄,学习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
——周恩来:《在庆祝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7月)
2.“一位女性,出于爱国热情,能够万里请缨,抗击侵略,这行动是令人感动的。” “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郭沫若《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给《四川日报》编辑部的信(发表于1962年7月)
3.“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个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有个班超、有个玄奘,文学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着的。”
——著名文学家胡适于1908年所写
4.“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于抗战时期在重庆参观秦良玉文物展时的题词
5.“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 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 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 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穜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永远学习的!”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长篇小说《秦良玉》序言,1966年,台北中正书局出版
(五)歌
国民革命军20军军歌
木兰从军走千里,潺潺黄河水。桃花马健入都门,川营白杆兵。抗强权,除国贼,女子犹能捍卫国,堂堂男儿,荷枪出师,救国莫迟延。
注:此歌为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杨森组织人编写的军歌之一,共十首,此为第六首。
李白流放夜郎地辨
■弘征
夜郎得以家喻户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夜郎自大”这句成语,二是因大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
夜郎之名最早出现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诸史,即楚顷襄王时(前二史误为楚威王),遣将庄,溯沅水伐夜郎。有关夜郎部族的历史源流,近十年来,我曾写过《新晃——夜郎古邑考》诸文进行考证。史载唐时曾三置夜郎县。第一次是武德四年(621)于靠近今湖南新晃的贵州石矸,但不过几年在贞观元年(627)便被废除了;第二次是贞观八年析龙标地再置夜郎县,治所在今湖南新晃,至天宝元年(742)改为峨山县止,长达有百余年;第三次是贞观十六年于今贵州桐梓(或称治今贵州正定西北)置珍州夜郎县,和前置的今新晃夜郎县两县并存。在此之前还置有夜郎郡,治所在今湖南辰溪,隋开皇九年(589)废(见《隋书·地理志》)。总之,都是在今湖南怀化西部和靠近湖南的贵州东部这块地方。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唐人对夜郎的概念。
由于唐代在今分属湖南、贵州两省都曾置有夜郎县,以致李白当年流放夜郎究竟是在何处也就成了问题。又由于在后人心目中,贵州之地似乎更处蛮荒,导致不少古诗文注释凡涉及夜郎多注称“今贵州桐梓”,将李白的流放地先确定于斯,然后从诗中去寻找只言片语,附会为他是在西去夜郎行至白帝城才遇赦。主要的依据一是《窜夜郎於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中的“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两句,以为他是到了白帝城。实则,从读《李白全集》便知,这只是他自浔阳出发前对将入长江典型景物的摹绘之辞,当年他自四川出来就曾经过。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黄牛峡在其下的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行程的倒置并非纪实可知;更主要的是在此期间,全集中再找不到可作为他自江夏(今武汉市)上行的记录。依据之二是遇赦后所作的《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觞。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绿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明人朱谏在《李白辨疑》中早已斥“此诗学为旷荡,而体格轻浅,如'今岁敕放巫山阳’„„等句,皆牵强不稳,非白作,但不知谁效之耳。”诗的起句已属不伦不类,因李白并无官职,何谓“左迁”?“啸起„„”两句,完全是模仿李白的名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但东施效颦,妍媸立见;“相如却欲论文章”模仿杜甫《春日忆李白》的“重与细论文”,亦化金为铁,造辞鄙俗,确实是太不像李白的诗。即使不斥其伪,“巫山阳”乃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山之徂”,阳则山南以远皆可称之,并不能指证已经到了巫山。
要探讨李白流放的夜郎究竟是什么地方,自然应考察他在流途中的路线,最可靠的材料就是《李白全集》中的所有诗文以及相关历史文献,只要不囿于先将流放地定在贵州桐梓,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如作于乾元二年(759)他遇赦后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三湘,自然是指湖南境内无疑了。又如约作于同时不远的《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中有句云:“鲸鲵未剪灭,豺狼屡翻覆。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楚囚”故可泛称,但此处的“楚地囚”,则只能实指。楚地,通称今湖南湖北;如谓指系狱浔阳,则与标题的“流夜郎半道”相悖。又如《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云:“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据《元和郡县志》卷二七江南道武昌县条:“西塞山在县东八十五里,竦峭临江。”即在今湖北的鄂城县,可知其趁帆已达鄂州,将先裴而与作《怀沙》的楚逐臣屈原作伴。更有力的证据是乾元元年所作的《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和《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放夜郎行至江夏„„》诸诗,从诗题就已说明他在流放途中已经到达了今天的武汉,而不是次年至白帝途中遇赦才往下行。从前一首诗中的“天乐流香阁,莲香飏晚风”,知其正在夏天;而在另一首《泛沔州郎官湖并序》中开头即说:“乾元岁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可知其在今武汉流连甚久,至少是在秋天后才又上流途南往洞庭,全集中有《赠别郑判官》诗云:“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便是流放途中至洞庭之作。宋祝穆《方舆胜览》:“章华台,晋杜预云:'在今南郡华容城中。’华容,即今监利。”
最引起后人误以为李白流放夜郎是到了贵州的还是前引《窜夜郎於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一诗。本来,名曰乌江的江不止一条,最有名的如项羽自刎乌江便是其一。但贵州恰有一条大江名曰乌江,就被论者误以为李白于流放途中是到了乌江。一般读者望地名生解自然无可厚非,研究者如望题而走入误区就麻烦了。考李白一生凡四娶,最后一位宗氏夫人是唐武后时三次入相的宗楚客的孙女,宗璟便是她的弟弟。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其家世的煊赫,虽后来失势,仍然鼎盛非凡。接着写自己的迭遭不幸,与其姊是恩爱夫妻,有如莫邪、干将雌雄两剑,当然患难相随;而连累及你也不远千里随姊前来,更加令我万分感愧。以下便全是对流放途中将入长江的想象之词,无一字涉及是到了贵州境内乌江的实景。从集中的《在浔阳非所寄内》可知,当李白系狱时,宗氏夫人一直在外奔走求救,其弟宗璟或当时即已随姊到了浔阳,一直到送李白离开。又李白有《南流夜郎寄内》诗云:“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李白之留别宗璟只能是在浔阳而不是贵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清王琦在《李太白诗集注》中注曰:“《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
“流”是唐代五刑之一。不过我们今天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看出,朝廷对他的惩处实际只是象征性的。一方面肃宗对这位大诗人追随永王并写了许多歌颂的诗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又不忍让这位当年“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的大诗人过于受苦难堪,以伤天下士子之心。所以,李白在流放途中完全不像是罪人,也没有限定他何时到达,从九江出发走走停停,至乾元元年秋天还在武汉同张尚书喝酒。从启程那天所作的《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的“朝别凌烟楼,豪贤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可知,早上启程时当地官员与知名人士都齐往饯行并送上船告别,晚上留宿永华寺又有当地人士设宴欢迎,诗人还喝得酩酊大醉。最有代表性的还属前已提及的《泛沔州郎官湖并序》,时礼部侍郎张谓正出使夏口,当地官绅设宴欢迎他和李白,席间大家酒兴正浓,张谓对李白提出要求说:“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李白便“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而“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这湖后来也自然成了一方名胜。
流放通常皆为边远的地方,但必须是朝廷实际行使辖权之地。今称在贵州桐梓的唐珍州夜郎县,新、旧唐书皆道是“贞观十六年(642)开山洞置”。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时珍州领夜郎、丽皋、乐源三县,总共才“户二百六十三,口一千三十四。至京师四千一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平均一个县男女老幼只有三百多人,州、县衙还都设在山洞中,而且是“随所畬种田处转移,不常厥所”。(见《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三十)可知其设置不过是表示其地已归入王化版图,管辖则有名无实,依例无非是派封了几名当地的部族头人,不能也无法作为流放地。
【考证】唐代诗人李白是否到过贵州?
罗登宜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是否到过夜郎(今贵州桐梓等县境),一直是史学界十分关注而又争论不休的历史问题。有人说,李白在流放夜郎期间,曾经到过贵州境内的桐梓、石阡等县,并留下不少诗文及名胜古迹。也有人说,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并没有进入夜郎境内,就向东而返了。那么,李白究竟是否到过夜郎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成都府志》嘉靖《贵州通志》《遵义府志》《李白全集》《历代名人与贵州》等史志资料,作了一些粗浅的考证,谨供专家学者参考。
《四川旧志》载:“太白故宅,在夜郎里,有题碑记。”《陈志》载:“太白故宅,桐梓治北六十里。”
《通志》:“太白故宅,桐梓治北六十里,久费。”也就是说,李太白的故宅,位于桐梓县城北六十里的夜郎里,并有《李太白故宅题碑记》。既然“太白故宅,在夜郎里,有题碑记。”那么,就足以说明,李白曾经在“夜郎里”居住过。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即古代的播州)均隶属四川所辖,雍正五年(1727年)后才改隶贵州。唐代的播州,属古夜郎境,桐梓县隶属播州,桐梓县城北六十里的夜郎里自然属古夜郎故地。
《遵义府志》载:“怀白亭,有二。《川志》云,在桃源洞内,毁坏明甲申间。内阁大学士王应熊重建,郡人程古愚诗云:'山间明月留佳句,江上清风忆昔年。一自昌龄(即唐代诗人王昌龄)于役后,愁心终古在湘川。’亦称太白碑亭。《陈志》云:桐梓驿旧有怀白亭,内竖蜀道难五首诗碣,隔溪有太白书院。考碑亭何时始建,无从知。县令张皇黼重建,后圮。四川学道王奕清嘱令金某修葺,乾隆间知县萧若钦重修。”
《王奕清重修太白碑亭记》云:“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徳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夜郎为黔南诸郡县,余往岁出典黔闱(主持科举考试),所至搜访公遗迹,流连凭吊之不能忘。复奉命来视蜀学之播州(今遵义),州古夜郎地。其属桐梓县者,有夜郎驿,东北三十里为新站,有公遗碑,镌公流夜郎时诸诗。相传碑系公手迹,后为土人无识者毁去。兹乃以旧拓重摩立石者,碑复以亭前,令张君皇黼所建,岁久倾圮。今岁三月,余按试播州(今遵义),过其地(即新站),乃捐奉令金君为加修整。因念唐时称诗莫盛于李杜(李白、杜甫)。李公(即李白)既蜀人,而杜公(即杜甫)亦留滞于蜀久,故二公(李白、杜甫)遗迹流传于蜀为多。然杜公草堂在浣花者,即当省会之地,而东屯瀼西,亦皆近人峡孔道蜀中游宦之人,类能识之。而李公之彰明旧宅匡山牛心读书台,虽其遗址并在,后人亦皆有碑镌诗文以识其处,而恨地稍僻,非比杜公浣花之居近在省会,为往来冠盖之所必经。故好事虽企慕之,或不尽至其地,而余亦为巡历之所未及也。新站之在蜀,尤为偏远。今适以播州行,过此(即新站),得以拂拭公之后尘,而想企公之风流,觉去今千百年,犹爽然如见公于残碑断句间,亦籍以补彰明匡山未至之缺略也。余归成都,将举杜公浣花草堂之旧而增修之。惜新站地隘,无能稍为恢拓,姑仍其规模,而茸其颓废,俾遗碑无为风雨所剥蚀,庶使后之过斯土者,咸得籍是以景仰公之芳躅于不没云。公谪以永王璘事,论世者皆能为公别其冤,兹不复及也。”
《萧若钦重修碑亭记》按:“太白诗才冠绝千古,贺监所谓谪仙人也,或翱翔薇省,或流离荒裔。仙人游戏人间,无所不可。后人视之,乃俱艳称仙迹。甲辰,余承乏斯土,民苗杂,林莽间恒多雀角。凡县境崎岖之处,阅历几遍。尝过新站,向茅店投宿,诸生王万言来谒,其言此地有太白亭。引余指其处,则荒地才一二弓,亭倾而碑仆。洗阅之,漫漶不可识。旁有王学使勒石卧于地,剔藓视,乃悉其颠禾焉。王生好古能文,储材甓为修葺计,又以不可独任,期同袍者集腋成裘。噫!太白谪仙人也,匡山读书之堂,牛渚捉月之所,至今犹可讯。今夜郎地僻而广,欲指画其疆域,大概在黔蜀间诸郡县。今之新站,太白诚栖息于此,题诗于此,俱未可知。而好古之士,如王生者,犹欲因其废址,景其芳躅,其亦可感也。余因捐奉为众倡,取千古第一诗人,以文此邦之僻陋,是其为仙迹也,大矣。”《遵义府志》载:“望月台,在桐梓夜郎坝,相传太白曾玩月于此。”
《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之十七)载:“李白,字太白,唐宗室。其父谪居条支神龙,初逃寓彰明(今四川江油县)。母娠时,梦长庚星入怀,因名白。性倜傥,善诗文,才志逸迈,然好纵横任侠。天宝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文,呼为谪仙。人荐之,召见金銮,论时事,诏供奉翰林。后,帝坐沉香亭,召白为乐章,乃援笔成清平调以进。帝嘉赏赐宴,欲官之,为高力士所阻,遂浮游四方。至江东,为永王璘(即李璘)所胁。璘诛(即李璘被诛杀后),郭汾阳请以官赎白死,长流夜郎,后终于采石。白在徂徕山与孔巢父等号'竹溪六逸’,在长安与张旭等号'饮中八仙’,有诗行世。”又载:“李白故宅,彰明县南二里,碑刻犹存。”
《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之四十三)载《李太白故宅记》(杨遂撰):“先生讳白,字太白,事迹已具范传正《姑孰碑》及《李阳冰文集序》矣。夫蛟龙能神于云雨而不能为人用,凤鸟能瑞于王者不能为人畜。而先生以天成之才能神于为文,异人之表能瑞于当世。始投袂而来,竟解组而去,所谓不能人用与人畜也。乐哉!庚星储精参络属,开元天子御宇日久,天下无事,聿修文教,卷四溟而袂寰宇,顷八紘而罗英杰。先生拖屐剑阁,西入长安,天子闻其名,忻若有得。召见之日,前席礼之,延于金銮,待如僚友。自是诹咨若采潜,俾草奏造膝说辞,人莫知者,恩隆宠洽。王公向风不浃,日而声煊于华夏,亦先生之遇代之盛也。夫有高明之德则讪谤者伺其隙,有超人之行则嫉姤者窥其罅。故士无贤与不肖,女无美与丑,睹先生以兴叹也。值非常之时,遭非常之主,宜必立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以开元之盛,非谓无时矣;以玄宗之明,非谓无主矣。然而青蝇之营营,棘藩斯止,贝锦之萋,斐豺虎可投。贾谊既疎,崔驷亦弃,岂非得时不难得君难,得君不难得立事难,立事不难建功难。故功难成而易败,事难成而易毁者欤。先生所以卷舒无悔,吝趋舍,有进退,遂及北游燕赵,东访梁宋,南憩楚郢,周流数十载,思与乔松游而饵金丹为事耳。繇是纵情肆志,刘伯伦之傲世也。赋诗寓怀,阮嗣宗之穷途也。学仙养生,稽叔夜之迈俗也。观其才思骏发,浩荡无涯,组绣史籍,粉绘经典,若鼓号钟而鬼神杂沓;辟武库而剑戟森罗。而又飘渺悠扬,迥出风尘之外,不作人间之语,故当时号为谪仙人焉。如《蜀道难》可以戒为政之人矣,《梁父吟》可以励有志之士矣,《猛虎行》可以助立节之子矣,《上云曲》可以化愚夫之懵矣,《怀古》可以革浇风之俗矣。其余所作虽以感物因事而发,终以辅世匡君为意。自西窜夜郎,南流江左,坎坷顿踬,漂泊羁屑,悲夫!仆尝论,蜀中自古多出名人才士,其尤者汉则司马长卿、王子渊、扬子云,唐则陈子昂及先生耳。长卿遇武皇之重,终卧病而闲;子渊获宣帝之好,亦无用于世;子云会王莽之乱,复贫困而卒;子昂愤文章之坏,一变古道,又以贬而退。先生振风雅之纲,并革今弊,竟以放而去。噫!天厚其才而薄其命乎?不然,以褒贬圣贤,毁誉今古,主阴者罚之乎?又不然,以才学富多,器识隽茂,司命者黜之乎?是乌可知也。抑此数子,千百年后,莫不耸慕宗为楷,则亦可谓拔乎其萃者矣!先生旧宅在清廉(又写作青莲)乡,仆少览先生之文,每为太息。辛卯谪莅斯邑,因暇披莽侣来寻。嗟夫!城郭皆是,丘陵如故,其人已往,其迹空在。辽海玄鹤,尚千载而却归苍梧,白云竟一去而不返,为铭勒石,宜之金田,其辞曰:
岷山之精,上为金星,毋乃梦协,先生以生厥名暨字则而象之出风尘,表标天人,资词学派,若泄尾闾。自古王佐欲致唐虞,谓子弗起苍生,其如遂来京师,荃芬兰霭,天子召我金銮,赐封礼为前席,千载一会,王公卿士无不倾。盖英声雷飞,鞫子区外,有始有卒。其惟圣人,孰谓谁来我思?奉身稽颡丹阶,愿乞骸骨,天子从之。出苍龙阙,鹤返青汉,云归碧天。缅追安期,逸寻偓佺。夕饵琼蕊,晨嗷玉泉。放情肆志,养吾浩然。诗吟千首,酒饮百船。西浮南泛,夫何系焉?龙饮山前,涪江之涘。先生一去,宅留故里。数变乔木,几千(通迁)人世。草蔓荒蹊,棘萝废址。乡人故老,犹话厥美。吁哉,先生不为不遇,命也何如。拂衣自去,蓬莱金阙。昆仑珠树,定往游否?孰知其故,悠悠我思,伤心日暮。
《李白全集》前言说:“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江南宣城、庐山一带隐居,后来永王李璘率师东下,他接受征聘进入李璘幕府,参加讨伐安史叛军的活动。不料李璘企图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听朝廷节制,被肃宗疑忌,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受到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处分。幸而中途遇到大赦,才得东归。”
嘉靖《贵州通志》(卷十流寓)载:“石阡府,唐李白流夜郎时过此。盖石阡即唐夷州,夜郎在其境内。《方舆胜览》载《蔡宽夫诗话》云,太白之从永王璘,世颇疑之。《唐书>》载其事甚略,亦不为明辨其是否。独其书自序云:'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舷上楼船。从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边。’以此观之,则太白岂从人乱者哉?”又云:“黎平府,唐王昌龄,以从江宁县丞左迁龙标尉。龙标,今龙里司龙标寨,乃唐叙州潭阳郡龙标县故地也。李白以诗遗(赠)之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盖龙标居五溪上游,去夜郎不远,故云。”
《李白全集》中,其标题及内容涉及到李白流放夜郎的诗有:《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龙怪潜溟波,候时救炎旱。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失势青门旁,种瓜复几时?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南流夜郎寄内》:“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应该是李白流放到夜郎后写给妻子的诗。《流夜郎题葵叶》:“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流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吾家青萍剑。操割有余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鞍马月南桥,光辉岐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贵阳府志》载:“栖霞山,去城三里,横锁南明河中,故谚称为水口山。明王守仁、郭子章咸有诗,见《通志》。”
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的确接到过朝廷的赦免文书,为此他还写下了一首五言诗示息秀才。《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腹。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鲸鲵未剪灭,豺狼屦翻覆。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遥欣克复美,光武何可同?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回舆入咸京,席卷六合通。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大驾还长安,两日复再中。一朝让宝位,剑玺传无穷。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弋者何所慕?高飞仰冥鸿。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获得朝廷的赦免,并不能说明他就没有进入夜郎境内。他完全有可能是在进入夜郎境内后才接到朝廷的赦免文书的。不然,他怎么会写下这么多与夜郎有关的诗篇?
《历代名人与贵州》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于隋朝末年流徙西域。李白出生于唐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幼年随父来到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爱好剑术,轻财任侠,喜作诗赋。二十岁起,满怀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只身出蜀。曾以东鲁为中心漫游,曾经、两度入京。唐玄宗天宝初年,得贺知章和道士吴筠推荐,召入长安,供奉翰林,甚得玄宗喜爱。不久,因蔑视权贵,遭谗离京。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为好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李白至江州参加永王璘幕府。因璘败受牵累入狱。唐肃宗至徳二载(757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夜郎坝),第二年(758年)赦还。尽管人们说李白是途中遇赦,并未到过夜郎。但李白确实写了不少关于夜郎的诗歌,至少在十首以上,而且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古城遗址的场坝及附近,留有纪念李白的建筑群有太白泉,太白故宅、太白听莺处、太白望月台、太白书院、谪仙百碑台、百碑亭(又叫怀白亭)谪仙楼等;在桐梓县新站,又有太白桥(谪仙桥)、太白路、太白车站;在临近的绥阳县,还有太白区、太白乡。这一切,充分表达了贵州人民对谪仙李白的深厚情谊。”
从《王奕清重修太白碑亭记》中:“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徳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夜郎为黔南诸郡县,余往岁出典黔闱(主持科举考试),所至搜访公遗迹,流连凭吊之不能忘。复奉命来视蜀学之播州(今遵义),州古夜郎地。其属桐梓县者,有夜郎驿,东北三十里为新站,有公遗碑,镌公流夜郎时诸诗。相传碑系公手迹,后为土人无识者毁去。”嘉靖《贵州通志》(卷十流寓)载:“石阡府,唐李白流夜郎时过此。盖石阡即唐夷州,夜郎在其境内。《方舆胜览》载《蔡宽夫诗话》云,太白之从永王璘(李璘),世颇疑之。《唐书>》载其事甚略,亦不为明辨其是否。独其书自序云: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舷上楼船。从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边。’”又云:“黎平府,唐王昌龄,以从江宁县丞左迁龙标尉。龙标,今龙里司龙标寨,乃唐叙州潭阳郡龙标县故地也。李白以诗遗(赠)之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盖龙标居五溪上游,去夜郎不远,故云。”及《李白全集》中的《南流夜郎寄内》:“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应该是李白流放到夜郎后写给妻子的诗。《流夜郎题葵叶》:“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流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根据李白有关“夜郎诗”的内容分析,李白在流放夜郎期间,应该是到过夜郎,并在夜郎境内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据《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之十七)载:“璘诛(即李璘被诛杀后),郭汾阳请以官赎白死,长流夜郎,后终于采石。”李白从唐肃宗至徳二年(757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夜郎坝),第二年(758年)赦还。其间流放的时间长达一年有余,是完全有可能在夜郎境内逗留一段时间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白在流放期间应该到过夜郎境内。
第四篇:【古诗词知识精粹】《数字诗》
【古诗词知识精粹】《数字诗》
数字诗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乃技巧之一。数字诗,又称数诗。数字诗,嵌名诗的一种,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相当于重字体诗。由于数字有多个,因此数字诗的形式多样,有半字诗、一字诗、二字诗、字诗、四字诗、五字诗、六字诗、七字诗、八字诗、九字诗、十字诗、百字诗、千字诗、万字诗、亿字诗等。
数名诗,是杂体诗的一种,为南朝宋人鲍超所制。又叫十数诗、数诗、序数诗。数名诗有的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兼而有之的。
按数字的顺序或倒序排列的叫序数诗,不按次序的叫数词诗。数字如果都嵌在句首,又叫“藏头诗”,或“贯顶诗”。数字藏于每句句首的也可叫“逐句藏头体”。所藏字若在每二句的开头,则叫“隔句藏头体”。
数名诗还有两种奇特的形式。如元徐再思《水仙子*春情》,既是数名诗,又是重字诗,每句有数目字,而且重复使用。又如清蒋春霖《沁园春》词两阙,分赋“二”、“三”两字,每句都咏与“二”、“三”有关的事。字面上却不着“二”、“三”字,这是诗人创作数名诗的一种新的尝试。
妙用数字入诗,可以更好地绘景状物、写人述事,抒情寓志,加深意境,深化主题,增强诗美。
(一)数字诗
1、半字诗,又叫半半诗。
【半景*明*梅鼎祚】
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鱼艇,半藏半见人家。
描绘出一幅空蒙迷离的烟雨春景图。
【金山半字歌*清康熙间诗人陈观阳】
本是山阿半山隅,半遮楼阁半通卫。半望江南半江北,半看山色半平芜。
半住僧伽半游客,半同尘市半江湖。半安禅诵半诗酒,半祠名宦半毗卢。
【半歌*清*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岳麓寺半山亭】
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嵚,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
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半等情郎 五月槐花香 主题曲】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幅红绫半新妆,半明半暗灯半亮。半是阴沉半天光,半是热火半边凉。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片乌云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长。
2、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
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题为《古谣》、总共4句28字的诗中则反复用了8个“一”字,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有景有人的风景画,并且丝毫不给人重复单调之感:
【古谣*唐*王建】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回船一字诗*宋*苏轼】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把一个个洒脱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西湖*明*袁宏道】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面对秋江晚景,即兴吟出一首含有十个“一”字的诗来: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道残阳一江秋。据清末民初徐珂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渔家傲*清*郑燮】
一篷一舵一扇舟,一道深潭一钓钩。一盏一壶还一酌,一人独钓一江秋。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清*易顺鼎】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一剪梅*清*吴善渊(元 侯善渊)】 一个尘劳一个忙,一自离别,一得真常。一天精秀一天凉,一点清光,一带凝阳。一气相交一气张,一结神丹,一命延长。一灵透入一云房,一对金童,一引仙乡。【康熙皇帝】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独钓一江秋。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作数字诗,连用十个一字,不觉重复,所写的景物亦臻画境。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抹黄叶一僧归。
3、五字诗(网络诗)
【五字诗*文若水江铁】
五谷丰登岁月甜,五湖四海望君颜。五光十色春秋地,五彩缤纷锦绣园。
【数字歌/醉翁】
五松曾受大夫封,五岳之尊留美名。五彩祥云松边起,五色神笔划不成。
【数字歌/秋荷】
五松曾受大夫封,五岳之尊留美名。五彩祥云松边起,五色神笔划不成。五福临门喜满堂,五一花开齐怒放。五湖四海共欢腾,五羊开泰庆吉祥。
4、六字诗(网络诗)
【数字歌醉翁】
六月飞花舞满天,六合混沌成一团。六市三街变银地,六畜兴旺盼来年。
【数字歌 秋荷】
六月飞花舞满天,六合混沌成一团。六市三街变银地,六畜兴旺盼来年。
六间矛屋无意迁,六亩田地喜丰年,六畜兴旺年年盼,六分水塘养鱼莲。
5、七字诗(网络诗)
【数字歌 秋荷】
七月流火河汉浅,七夕夜深意缠绵。七情述遍犹未尽,七妹董郎泪涟涟。七女下凡瑶池掀,七彩云花入水仙,七妹违背天庭意,七夕之夜诉苦言。
【数字歌醉翁】
七月流火河汉浅,七夕夜深意缠绵。七情述遍犹未尽,七妹董郎泪涟涟。
6、八字诗
【数字歌醉翁】
八庚用韵赋闲情,八方网友作和声。八斗奇才世间少,八叉手时小诗成。
【八字诗
文若水江铁】
八百湖光赏洞庭,八方来客醉中行。八仙过海君山住,八斗文才剩几升?
7、九字诗
【黄河清 按一百八数 元 王喆】
九曲黄河分九转,洪波大浪清净。九江共同,合就俱来归正。九鼎中间显现,九宫阐、端流一定。玉翻金泼盈盈处,倒侵九耀开影。九霄翠碧相齐,九皋有、鹤呜迎接精莹。九光洞明,返照灵辉堪并。
九曲神珠跳跃,九仙至、如然游泳。湛殚澄彻成功行,九天通圣。
另外,马钰也有一首词,同样用十二个“九”字合一百零八的数目。
【黄河清 继重阳韵 元 马钰】
九曲黄河流转九,阳阴逆顺清净。九池之内,涌出龙泉端正。九会亘初湛寂,九关现、灵波永定。美芝祥瑞天然秀,九茎自是无影。
九覆覆鼎澄辉,九还火,炼丹转光莹。九含神,先要救,攀仙肩井,九九重阳口诀,暗传得、非凡游泳。果真功行将来去,九霄参圣。
【九字诗 文若水江铁】
九州岛同乐喜迎春,九五之尊贵命人。九死一生千古事,九霄云外自由身。
【数字歌 醉翁】
九曲黄河万古流,九原英烈为国忧。九州岛儿女齐努力,九天揽月信可求。
8、十字诗
【数字歌醉翁】
十足黄金梦里有,十全将帅无处求。十步之内有芳草,十分挑剔才难留。
【十字诗 文若水江铁】
十全十美最开心,十万鲲鹏岁月寻。十里秦淮风景秀,十年树木可成林。
9、百字诗
【数字歌 醉翁】
百尺楼台望夜空,百星不如一月明。百川依依东海去,百城默默素辉中。
【数字歌 秋荷】 百尺楼台望夜空,百星不如一月明。百川依依东海去,百城默默素辉中。
百年修的同船渡,百日夫妻恩爱留,百里挑一靓佳丽,百岁同辉共白头。
【百字诗 文若水江铁】
百尺竿头进一楼,百川归海绿芳洲。百思不解沧桑意,百代风骚剩新愁。
10、千字诗
【和集贤李学士千字诗 宋 杨亿】
千仞谷何险,千仓稻已收。出骑千里马,醉典千金裘。千年河诞圣,千树橘封侯。千钟不及乱,千钱坐上头。
【千字诗 文若水江铁】
千山万水赞奇松,千古风流怪石宫。千处温泉清水地,千片云海浩长空。
【数字歌 醉翁】
千岛湖水绿如蓝,千颗明珠撒玉盘。千鸥百舸落照里,千古明月挂南山。
11、万字诗
【数字歌醉翁】
万物复苏盼春风,万家灯火待黎明。万众一心奔强国,万丈长虹是前程。
【万字诗 文若水江铁】
万紫千红岁月新,万千变化在于春。万般无奈伤情地,万事亨通自强身。
【万字歌 关东诗人】
万里云天万里霞,万枝杏木万树花。东风万丈春光泻,漫笼清香万顷沙。
(二)、数名诗
最早写作数名诗的作家是南朝宋时的诗人鲍照
【数名诗 [南朝]鲍照】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华,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祖帐扬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现存的数名诗以南朝文学家鲍照的为最早。本诗将一至十的数字按顺序用在每联首句。看似数字游戏,却深寓讽刺意味。出身寒微的鲍照,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深恶痛绝,豪门子弟轻易得官受宠,平步青云声势显赫;寒门子弟十年苦读,却仕进无门。诗中通过对贵族官宦生活的描写,揭露了门阀制度下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首《懊侬歌》写一个出门在外的男子,归心似箭,盼望早日同女朋友相会的心情。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还有二千在。
后三句,是个“减法 ”,三千三减去一千三,还有二千。这是行路人算路程的一种心理:虽然还未走上一半,却觉得已经走了不少路了。
【数名诗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 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畧。雄虎自为羣。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数名诗 齐 虞羲】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五日来归者,朱轮竟长陌,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弈弈,八表服英严,光光满坟籍,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
古代有人写过一首《题罗浮山》: 一上二三峰,烟岚四五重; 云门六七折,八九十株松。
以“一”到“十”十个数字来表达罗浮山的山景,比较有意趣,而又不牵强。
【数名诗 唐权德舆】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苟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成炜烨,荣甚或为辱。六翮未翮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此数名诗,劝戒世人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远离世俗名利的束缚和烦扰,用辛勤劳动获取丰衣足食,将有宅有田、恬然无欲看作人生的一种较高境界。
【数字诗 骆宾王】 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 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宴城东庄 唐宋之问】
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问几回辞? 十千沽酒莫辞贫!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次收到孟谏议送给他三百片新茶,诗人写了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诗的开头叙述送茶的经过和茶的名贵难得,说只有“至尊”和王公们,才能饮到。接下去写道: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写饮茶时的感受。诗人从第一碗写起,说饮至七碗,方觉两腋生风,飘飘欲仙了。作品于此数字的依次递加之中,自然而又巧妙地构成了一种风趣而诙谐的情调。
【赠刘小官 元 马钰】
一青牛、二条尾,三只眼儿仰观俯视。四个蹄雪白如银,五方中嬉戏。
六欲七情俱总废,八味琼浆、饮来光明遍体。九鼎内变作神丹,十分功圆备。
这是一首写宫女怨恨的诗。诗的大意是说:家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在深官已经住了二十年。听到一声《何满子》的舞曲,禁不住在君王面前就双泪长流。全诗五言四句,句句都有数字,但它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却是为人们所公认的。
唐代著名诗人张佑所写的一首《闺怨》诗却嵌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尺丈双半”这十七个数字和数量词.张佑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原因是这样的: 唐代我国北部边境常有少数民族到内地骚挠,为了边境居民的安全,唐王朝经常征召大量青年从军.在广西溪西有个叫燕端影的女子,新婚不久丈夫便从军去了辽西,从此便再无音信.十多年后,燕端影又被强征入宫.他的悲惨遭遇受到人们的同情.传说她入宫时,整个溪西的鸡均高声啼叫不止.诗人张佑听到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分,于是他便以“溪西鸡齐啼”为韵,用“一二三四……尺丈双半”为律,作诗与以怀念.诗曰:
百尺楼窥万丈溪,云书八九寄辽西.忽惊二月双飞燕,最恼三更一鸣鸡.五六归期空望断(端),七千离恨竟未齐.半身回顾孤形影,十载悲随杜宇啼.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云:“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着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
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后代写同题同体《闺怨》不少。
《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闺怨》)一首,诗云: 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
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
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
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
此诗亦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与前文吴学素、蓝燕两媛之作相比,仅少用一“丈”字。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
据《栖霞阁野乘》记载:清时都下作消寒会,有以《闺怨》为题要求嵌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万、丈、尺者,五十六字之中竟要求有十四字出现,其难度可以想象,然而持才露颖正当其时,一时作者云集,佳作纷呈,其夺冠之作如左,这首七律不仅在嵌字上完全符合要求,且在设定的情景上十分形象感人,整编读起来既工稳又流畅一气呵成,丝毫没有生硬晦涩,强拼硬凑之感,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也记录了这首《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
六曲围屛九曲溪,尺素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前话录闺秀诗,有限、溪、西、鸡、齐、啼韵,嵌用数目、丈、尺等字,作者极见巧思。检《杂体诗钞》,又有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
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
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
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
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
【数诗 欧阳修】
一室曾何埽,居闲俗虑平。二毛经节变,青监不须惊。三复磨圭戒,深防悔吝生。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六奇还自秘,海宇正休兵。七日南山雾,彪文幸有成。八门当鼓翼,凌厉指霄程。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十朋如可问,从此卜嘉亨。
【蒙学诗 宋 邵雍(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寥寥几笔,描绘出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后来成为古代儿童入学写字描红本上的诗,也是儿童学习一到十的计数,是数学上的科普诗歌。后代仿写的甚多:
清道光时,官员腐败,皆嗜鸦片,衙门尽设烟馆,一片乌烟瘴气。有人套改此诗嘲之: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公共汽车常常中途抛锚,乘客徒唤奈何,只好信口打油: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心月照云溪 元 王喆】
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着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六贼门外,七魄莫逛游,八卦定,九官通,功行十分到。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心月照云溪(金)马钰】
一心离俗,二气调和宝,清净聚三光,四时花,五方运造,断除六欲,不使七情牵,持八戒,九关通,十载功须到。十年锻炼,九变金光草。八脉和匀,有七圣、六丁助道。五行咄出,四假不中留,礼三清,成不二,一性投仙岛。(《全金元词》)把一到十嵌在词作中,而富有意趣。
上片从一到十,循序渐近指出潜修仙道性命调和的步骤,下片从十到一则指出锻炼有成后所得的成果,即便是文字游戏,也是设计高明的文字游戏,此词的用意即在强调潜心修行仙道可证。
【水仙子*夜雨 元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倩女离魂 郑光祖】
[十二月]元(原)来是一枕南柯梦里,和二三子文翰相知。他访四科,习五常典礼;通六艺,有七步才识;凭八韵,赋纵横大笔;九天上得遂风雷。
[尧民歌]想十年身到凤凰池,和九卿相,八元辅,劝金杯。则他那七言诗,六合里少人及。端的个五福全,四气备占,抡魁震三月春雷。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
元代有人作了一支没有题目的散曲《红绣鞋》:
一两句别人闲话.三四日不把门踏,五六日不来呵在谁家?七八遍买龟儿针,久以后见他么,十分的憔悴煞。“久”与“九”谐音。
【小措大(《牡丹亭》39回)明 汤显祖】
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分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
立朝马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
沉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前腔]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
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国色天香 明 吴敬所】
四际春光入望中,杏开十里红霞簇。两对黄鹂调娇舌,三声五声新腔曲。
唤起离人百感伤,千愁万恨填心腹。不如意事常八九,云雨巫山空二六。
何如一醉忘世情,同与七贤坐修竹。
吴承恩的趣味诗主要出现在《西游记》中,数量很多,形式多样,差不多的形式几乎全被用上了。其中主要是顶针体、离合体、并头体、连珠体、宝塔诗、数字诗、药名诗、骨牌诗、事类诗、物类诗等。就数位诗而言也是形式多样,有楼梯数字诗、六字茗字诗等。因为这类诗作太多,很难—一列举,这里仅举几例数字诗,以尝一脔。第84回描写灭法国街景的下梯诗:
十字街灯光灿烂,九重殿香蔼钟鸣。七点皎星照碧汉,八方客旅卸行踪。
六军营,隐隐的画角才吹;五鼓楼,点点的铜壶初滴。四边宿雾昏昏,三市寒烟蔼蔼。两两夫妻归绣幕,一轮明月上东方。
六字数字诗每句中都嵌入两个“六”字,请见第77回: 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六忍六根缘六欲,六门六道赌输赢。三十六宫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七律,则是把自然数按从十到一的倒逆次序嵌入诗中,读来则也有一番情趣: 十里长城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桥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西游记》中趣味诗比较多,但都写得很好。因为他与小说的情节场景非常吻合,内容与形式也十分美妙,读了使人感到逸趣横生,丝毫不觉得贫嘴和恶俗,并使小说产生形式美、和谐美和风趣意味。
【数名诗 明 方孝孺】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动我愁,二声动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七十词 明.唐寅】
人生七十古稀,我今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数字诗互答】
明代才子祝枝山与周文宾两人在杭州,赶上元宵节,周文宾男扮女装,二人一同上街看灯。
兵部王尚书的儿子王老虎,看中了周文宾这个“美人 ”,把“她”抢到王府,强迫成亲。周文宾不答应。当晚被送到王老虎妹妹王秀英的房间里歇息。
在闺房里,王秀英作了一首诗: 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过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诗中用了半、一、二、两、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
周文宾对诗大加称赞,然后也和了一首诗: 百尺高楼四五溪,珠簟十六卷东西。二分明月三分恨,一夜相思半夜鸡。黄鹤高飞万丈远,红鸾新绣两双齐。春归八九愁千斛,七里山塘罢乱啼。
诗中也嵌入了半、两、双及一至万的各个数字。真可谓珠联璧合。两人最后结成夫妇。
清朝查慎行的集句诗也是别具一格,他从4位大诗人的4首诗中,各用了一句带数字的诗,组成新诗: 两岸山花似雪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二月已破三月来。
依次采用刘禹锡的《竹枝词》、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的《渭城曲》和杜甫的《绝句漫兴》,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丝毫不显拼凑之痕迹,而珍惜春光之意,遂如己出,令人叫绝。
【吟雪 清 纪昀】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康熙为了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名曰《基督死》,人称《康熙十字歌》,又称《十架颂》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春愁(佚名)】
一春花事一春愁,十二珠帘十二楼。千万愁中听百舌,两三枝上五更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黄侃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山 歌 黄遵宪】
第一香橼第二莲,第三槟榔个个圆。第四芙蓉五枣子,送郎却要得郎怜。
清代杜文澜的《古谣谚》有一首《夏至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顶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日气候的变化过程,其中以乘法口诀,转告时令的更变,显得亲近自然、通俗晓畅,且易读易记。
十句《西厢记》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鼓无人跳过花墙。五更天明夫人知道,六花板拷打莺莺问红娘。七情问出佳期事。八月十五莺莺降香。九别举子张君瑞,十里亭饯别哭坏了莺莺叹坏了红娘。
【一间幽斋 《霓裳续谱》】
【平岔】一间幽斋,两扇门,三窗绣户四壁新,五色鲜花共瑶琴,六才子书在架儿上摆,七宝金炉把香香焚尽,八尺牙床,坐着一个九子实成的玉美人。
陈有才作有两段“散曲”《盼儿归》,文曰:
一梦醒来泪如麻,两只眼哭肿有核桃大,三十三年朝朝暮暮盼儿归,四季里哪管冬春并秋夏,五心烦躁,六神不安,七窍生火,八孔冒烟,吾儿归来吧,吾儿归来吧,快来看望九十挂零的老妈妈。拘心窝给你说句实(十)情话,九九归一还是叶落树底下.巴(八)不得东西半屏山,齐(七)并为一个大陆(六)架,五湖四海三江水,两岸共庆统一,吾儿归来吧,吾儿归来吧,临(零)死娘也眼睁锣大。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咏美女 【清】李调元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赠二姐
清
宋湘】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钱粉,妆成八九十分俏。
乾隆时广东才子宋湘,天赋绝颖,风流成性。暮年尤风流自赏,徜徉珠江,度其余生。珠江花艇歌妓,无不与之言欢。一日,二姐请宋公按数目次序作一首七绝赠之,宋公即口吟此诗。二姐有心诘难,谓此诗需由十倒数回一方可,宋公如数赠之云:
十九夜月八分光,七姐下凡配六郎。待到五更四三点,二人同抱在一床。
有人(或说李调元)则写为 十九月亮八分圆, 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 怀抱二月一枕眠.(三)、数字令
数字令,又称“十字令”,十字令,共十句,是指把一到十的数字巧妙地嵌入一首诗(或者曲、词、联)中,或塑造一种人物形象,或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其形式工整,寓庄于谐,读来妙趣横生,因此极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往今来,用途甚广,嘻笑怒骂,妙趣横生,发人深省。一首描绘昔日教师困苦生活的数字令:“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难吃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你要讲,七天一星期,八方去求援,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红楼梦》里为一清客画像:“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纸牌,九品头衔,十分和气。”有人用数字令为贪官画像:“一身二用,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面楚歌,五斗折腰,六亲不认,七上八下,八方献媚,九霄难逃,十恶不赦。”但也有人用数字令为清官歌唱: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贵。”
为贪官画像:一身二用,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面楚歌,五斗折腰,六亲惟认,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霄难逃,十恶不赦。
也有规劝赌徒的数字令:“一心赢钱,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无力,五业荒废,六亲难认,七窍生烟,八方借债,九陷泥潭,十成灾难。”
一高寿老人用数字令写了一首“养生诀”:“一贯知足,二目远看,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九薄烟断,十分坦荡。”
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字令”谜语: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
(九)坐不动,十分无用。此谜谜底为——泥塑菩萨。
抗战时期,有人用“十字令”刻画了汉奸的丑恶形象:一副奴才相,两手往下垂,三角眼闪亮,四楞脸堆媚,五官不周正,六神透阴气,七寸长脖子,八两小脑袋,九根黄胡子,十分不像人。
著名教育专家魏明伦《巴山秀才》中有一段“十字令”唱词: 一声春雷报高中,两朵金花步蟾宫;三杯御酒皇恩宠,四川又出状元公;五旬老翁摘桂蕊,六部领文送归鸿;七品县官来伺俸,八府巡按有威风;九彩凤冠妻受用,十全十美满堂红.这段唱词将五旬老翁高中之后衣锦还乡的情形,刻划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解放前,反动文人罗家伦当清华大学校长时,不仅吃喝嫖赌,生活靡烂,而且镇压学生运动,贪污学生经费,学生虽多次揭露他的丑行,上书国民党政府,但由于罗家伦对上级会溜须拍马,有靠山保护,故很长时间无人过问此事.有个叫乔大壮的诗人,书法篆刻家在忍无可忍之时,便写了一首题为《赞罗家伦》的数字诗发表在清华大学学生们编印的一个小报上,诗曰: 一身猪狗熊,二眼官势钱.三才吹拍骗,四维礼义廉.五毒均不少,六脏烂成团.七窍流浓血,八成要玩完!父母久(九)悔恨;“生此十不全!”
解放前市场萧条景象的旧民歌: 一片茶馆冷清清,两个堂倌(招待)象死人,三脚矮凳无人坐,四仙桌上起蓬尘; 五个时辰无人到,六斤煤炭都烧尽,七星炉上笃笃煎,八两茶叶剩半斤; 九(究)竟想想无好处,十(蚀)东老本就关门。
元明清时期,在县里设一个典史,主要是听县官的命令,管一管缉捕和监狱的事,有的典史,就仗着这一点点权势作威作福。有人作了“十字令”加以嘲讽: 一命之荣称得,二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下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官靠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十字歌 释演智(胡道子)一盏心灯明,不二法门中,下济三涂苦,上报恩四重,涤净浊恶五,六贼皆慧种,佛七常常坐,中庸八不行,莲花生九品,佛号颂十声。
(四)避数诗
避数诗是数名诗中另类,属于暗嵌,可以叫做隐身数名诗,有人称为暗藏数字诗。诗句中隐藏数字,但数字没有明说,要当谜语去求破解,但不是数谜诗。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文字游戏。
【艳体二章 清 孙原湘】
吹箫桥畔月如环,亚字栏干对照间。写过乌丝三页满,弹来雁瑟一弦闲。清波双现金钗影,和气全飞玉管斑。漫说荷花共生日,十年不减丽娟颜。
此诗句句暗藏二十四。
十二栏干花四环,美人二八倚中间。蛾眉那厌重新画,象戏刚抛一半闲。两唐界笺书锦字? 更番排卦炙香班。嬉游二九还初二,生过乖儿尚玉颜。此诗句句暗藏十六。
沁园春?赋二字 [清] 蒋春霖
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床棋对处,妙弈疑仙。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
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台荒铜雀,春锁何年?
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
这首数名词,它只赋“二”字。但整首词字面上不着一个
【沁园春 赋“三”字 蒋春霖】
怅望神山,天风泠然,吟湘路遥。只题缄岁久,墨痕未灭;湔裙春暮,别恨重撩。
石上因缘,命中奇偶,六幅罗裙色半销。尊前恨,恨阳关叠后,酒盏长抛。
无聊偶弄檀槽,拨不到、鹍弦第四条。算扬州月色,那容分占;灵和柳影,惩地生娇。
擘岂双双,添仍一一,画手休夸颊上毫。相思苦,便频年蓄艾,心病谁疗?
这首词赋“三”字,全篇不见一个“三”字,但句中却无处不隐含“三”字,全诗内容是写闺怨。
【千秋岁
赋“三”字 御风驰】
梅花哀调,闲弄随梁绕。人寂寞强言笑。扬州明月夜,何事来残照。应携酒,邀来对影醉天晓。
犹忆潇湘杳,幽帐金莲小。渔父唱,烟波渺。阳关春不到,弱水谁人舀。随它个,情愁点点心头扰。
“九”字曲
清沈起风《谐铎》载,扬州女子葛九,早年为妓,后洗心涤行,孝养父母。忽二老继逝,无力殡葬。同里程振鹭负侠气,有奇文,为之拈“九”字作《金缕曲》一阕,葛九饰以画屏,好事者争相传播,捐款者无数。其曲如下:
廿四桥头步,怪东风,等闲吹过,良宵十五(24一15=9)。欠好梦、十年一度(10—1=9)。数遍巫山峰六六,第三峰、留作行云路(6十6—3=9)双星照,七襄渡(2十7=9)。三三径里三生谱(3十3十3=9)。倚花前、阑干六曲,三弦低诉(6十3=9)。弹到六幺花十八,一半魂销色舞(18÷2=9)。添一缕、谢娘眉抚(10分眉抚一1=9,眉,同媚)。卅六鸳鸯周四角(36÷4=9),更二分明月五更鼓。且莫把、四愁赋(2十3十4=9)。
避九歌
传说钱九公的孙女钱六姐,非常懂事,从来不在爷爷跟前提“九”字。一天,张老
九、李老九趁钱九公不在家时,找到六姐,让她给爷爷留下话:
张老九,李老九,相约明天九月九; 炒上九盘青韭菜,九公去喝九盅酒。
然后,他们偷偷躲起来听。不久,九公回来,六姐便跟他说: 姓张姓李二七公,(二七为九)相约重阳喜相逢。(重阳即九月九)扁葱炒上三六盘,(称韭菜为扁葱,三六为九)邀爷去喝四五盅。(四玉为九)
编后语
为了便于诗词爱好者的观摩学习,免除四处寻找据典的辛苦,妞妞现将一些诗词、楹联的基本格律搜集整理在此,愿大家能喜欢。也特在此感谢原作者。
第五篇:历代咏月诗4
历代咏月诗大全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自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另一首《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