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语言《变色鸟》
小班语言《变色鸟》
小班语言《变色鸟》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新奇和美丽。
2.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乐意观察周围环境中漂亮的颜色。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纸果子及羽毛。
2.小白鸟图片、挂图一副、录音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鸟,它的羽毛都是白色的,有一天它的羽毛变成了彩色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嘛?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变色鸟》。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第一遍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二)教师边示范挂图边讲述故事第二遍
1、变色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2、红(黄、蓝)羽毛落下来,会变出什么东西?
三、故事情节的想象拓展。
(一)、引导幼儿想象:
1、你觉得变色鸟还会吃什么颜色的果子呢?身上还会长出什么颜色的羽毛?
(二)、引导幼儿想象:
1、变色鸟的羽毛有那么多颜色,要是红色的羽毛飘落下来,大地就长满了红色的小花;绿色的羽毛飘落下来,大地上就长出了绿绿的树林……变色鸟的颜色羽毛飘落下来,还会变出什么颜色的东西?
2、教师通过羽毛飘落的游戏,鼓励幼儿展开想象。
四、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的彩色鸟要飞走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会飞到哪里去,变出什么颜色的东西好吗?
第二篇:小班《变色鸟》王芳
小班绘本活动《变色鸟》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绘本《变色鸟》的故事情节,感知三原色混合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2.玩吃果子游戏,体验色彩涂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红、黄、蓝颜料各6瓶(颜料瓶)。
2.棉签若干(每三根用透明胶绑起来)。
3.小白鸟纸鸟人手一只。
4.教具大纸鸟一只。
5.红黄蓝果树三棵。
6.鸟巢四个(用稻草做成)。
7.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出示一只大白鸟于胸前)看看我是谁?(小鸟)它是什么颜色的?幼:白色的。师:今天我就是你们的白鸟妈妈。
2.师:白鸟妈妈也想和你们一样有一件漂亮的花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它是怎么做的?
(评析:教师创设了鸟妈妈的角色,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幼儿从事美术活动并得到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幼儿只对他们能够理解并符合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事物和活动感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开头部分,引出活动。
1.师:灰色的天空有白云,灰色的大地有树林,一只白鸟妈妈向前飞,飞呀!飞呀!白鸟妈妈落在树枝上,“啊呜啊呜”吃了几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老师用棉签在“白鸟妈妈”身上画上一些红颜料)
2.师:白鸟妈妈吃了一颗红果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她长出了红色的羽毛。
3.师:哦,白鸟妈妈吃了一颗红色的果子,长出了一些红羽毛,真有趣丫!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只小白鸟跟着白鸟妈妈一起去吃果子呢?(想)4.师:瞧,鸟宝宝们都在鸟窝里面休息,请你们轻轻的把他们拿出来。(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鸟窝边上”,每人拿一个小白鸟)5.师:小白鸟们,我们一起去吃果子吧。
(三)玩吃果子游戏,体验色彩涂鸦的乐趣。(背景音乐)
1.师: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颗红果子树下面,吃了两颗红果子。好香好脆丫,“啊呜啊呜”!(幼儿拿着小白鸟“吃果子”)
2.师:赶快让小白鸟的身上长出了一些红色的羽毛来。(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红颜料宝宝,并且利用棉签将红色的颜料涂在小白鸟的身上)
3.师:白鸟宝宝们,我们要继续往前飞咯,赶快跟上鸟妈妈哦,可别走丢啦!
师:我们又来到了什么颜色的果树下呀?幼:黄果子。
师:我们一起再来吃两颗黄果子吧!“啊呜啊呜”!(幼儿一起吃黄色的果子)师:我们的羽毛变得更漂亮了!鸟宝宝们,我们继续往前飞咯~ 4.教师引导幼儿继续吃蓝颜色果子。
5.师:吃了那么的果子,我们请鸟宝宝们回到鸟窝里面休息一下,好吗?(引导幼儿将鸟宝宝放进鸟窝里)(评析:通过幼儿喜欢的吃果子游戏形式,来体验色彩涂鸦的乐趣,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一次吃一种颜色的果子,使在幼儿涂色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颜色的变化,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性。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下,幼儿们开始“变色”,此时的环境气氛积极而又宽松使幼儿体验到涂鸦的乐趣。但是教师在吃果子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关注到个别行动比较慢的幼儿。
(四)集体交流
1.师:哟,你们太了不起了!瞧,刚才的白鸟宝宝已经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彩色鸟啦。而且每一只彩色鸟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的彩色鸟身上都有哪些漂亮的颜色?(请幼儿说一说喜欢那个彩色鸟)幼:有绿色、紫色、黑色、橙色„„评析:活动的衔接比较自然。但有个别幼儿可能对于紫色还不是很认识,也可能是红蓝的比例关系,出现了“黑色”。
2.师:咦?刚才我们一起吃了红色、黄色、蓝色的果子,怎么会变出绿色、紫色的花?谁发现了这个秘密?(出示鸟妈妈)谁愿意在鸟妈妈身上变出好看的颜色 师:原来两种漂亮的颜色宝宝抱一抱、亲一亲,会变出另外一种漂亮的颜色来。
反思:
这个活动是由语言绘本《变色鸟》延伸而来的,一开始我就以白鸟妈妈的身份通过简单自我介绍、吃果子、羽毛变色一系列的环节,为鸟宝宝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同时也示范了游戏时的操作要求。宝宝们自然也就愿意主动地跟随鸟妈妈一起玩“吃果子”游戏了。我就带领宝宝们去吃红果子,再去吃的路上,我还亲切的跟他们说:“白鸟宝宝们,我们要继续往前飞咯,赶快跟上鸟妈妈哦,可别走丢啦”!用棉签在身上涂红颜料。再去吃黄果子,用棉签在鸟宝宝身上涂上一些黄颜料,让鸟宝宝的身上长出一些黄色的羽毛来,“哟,我的鸟宝宝真漂亮,身上还变出了新颜色来了,真了不起哦”!使鸟宝宝感知吃了红果子、黄果子后身上还变出了新颜色来。然后再引领鸟宝宝吃蓝色的果子,并用棉签在鸟宝宝的身上涂上一些蓝颜料,“鸟宝宝真美呀,身上还长出了绿色和紫色的羽毛来了”。让鸟宝宝感知吃了红果子、黄果子、蓝果子后身上变出的新颜色。游戏中,宝宝通过吃不同颜色的果子,长出不同颜色的羽毛的游戏,在涂鸦过程中自己探索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色彩变化,体验了色彩涂鸦所带来的乐趣,宝宝们都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游戏中,围着白鸟妈妈亲切地叫着“妈妈,妈妈”,看着每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听着每声亲切的叫声,是多么的开心,舒畅和快乐啊!
评课:
《变色鸟》变色鸟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白色的鸟吃了不同颜色的果子,然后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鸟。通过它的变化,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的不同色彩,最后让幼儿续编故事,想想羽毛还能变成什么颜色,这些羽毛飘落下来,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小朋友们纷纷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述出许多许多的事物。本次活动后可以延伸到益智区,让幼儿尝试把红、黄、蓝三原色进行两两混合,借助各种工具材料,如:蜡笔、水彩颜料、橡皮泥等等,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很好地拓展,以及知识的衍生。
第三篇:小班美术教案《变色鸟》
小班美术活动《变色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红、黄、蓝”三原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结合故事《变色鸟》感知三原色。
3、玩吃果子游戏,体验色彩涂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红、黄、蓝三种“果子”、三棵大树、大白鸟
2、学具准备:红、黄、蓝三种蜡笔及红、黄、蓝三种颜料、小白鸟人手一只。
3、知识准备:幼儿对三原色已有一定的认识。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小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大白鸟)它身上是什么颜色的? 幼:白色的
师:(模仿小鸟的口吻)哇!小朋友,你们今天穿得真漂亮,我现在是穿白色衣服的,我可是一只会变颜色的鸟。今天我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你们准备好了吗?
2、教师运用大树、大白鸟讲述《变色鸟》的故事。提问: ① 小鸟一开始是什么颜色的? ② 它是怎么变成变色鸟的? ③ 它吃了什么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引导幼儿连贯说:小鸟吃了红果子长出了红羽毛。。。)
3、请幼儿看三种颜色的“果子”加深对三原色的印象。
4、教师示范操作。
① 变色鸟漂不漂亮(漂亮);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只变色鸟? ② 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大白鸟,我请你吃红果子?你就长出了红羽毛;我请你吃蓝果子,你就长出了蓝羽毛。。。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欣赏作品,体验自己动手带来的成就感。
将穿好衣服的小鸟集中摆放在展示板上,引导幼儿自由交流,欣赏同伴的作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小鸟飞出活动室。
第四篇:小班语言《变色蜗牛》
小班语言课: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1.感知几种色彩,体验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乐趣。
2.初步会使用“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变成什么颜色”的句式。
3.愿意参与交流,能通过颜色大胆联想物品,能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各种蔬菜水果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你好,小蜗牛!
1.师:(出示小蜗牛)咦,这是谁呀? 幼:小蜗牛
2.小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小蜗牛头上有两个角。3.师:小蜗牛是怎么走路?它是怎么爬的? 小结:弯弯扭扭的爬,慢慢的往前爬
总结:蜗牛背上有个壳,那是它的家。他的头上有两个触
角,你一碰它它就会将触角收回去,蜗牛是没有脚的,它是靠身体慢慢的往前爬。
二、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其中的色彩。
1.师:这一天小蜗牛慢慢的爬着,他有点饿了,就去找吃的了,你知道小蜗牛喜欢吃什么好吃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一只绿蜗牛:咦,怎么变成了绿蜗牛呢?他吃了什
么绿色的食物了呢?(自由回答:它吃了草,青菜,辣椒)师:究竟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绿蜗牛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一天蜗牛吃了一些青菜(出示绿色青菜),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出示绿色蜗牛)
师:真有趣原来它是一只会变色的蜗牛,第一天它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
幼:蜗牛吃了绿色的青菜,变成了绿蜗牛。3.出示黄蜗牛
第二天小蜗牛吃了一只生梨(出示生梨图片),你知道他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吗?(引导幼儿用句式表达)幼:蜗牛吃了黄色的生梨,变成了黄蜗牛。4.出示红蜗牛
第三天小蜗牛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你觉得小蜗牛吃了什么东西(引导幼儿通过颜色联想物品)幼:吃了草莓,苹果。
师:原来蜗牛吃了红色的苹果,变成了红蜗牛。
5、游戏:喂小蜗牛吃东西
今天我给小蜗牛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我们一起来请小蜗牛吃东西。喂它吃好后你要告诉大家你请小蜗牛吃了***,它变成了*蜗牛。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变色蜗牛》
小班语言活动:变色蜗牛
执教者:陈丹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色彩,体验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乐趣。
2.学习句式:小蜗牛吃了××(颜色)的××(水果或蔬菜)变成了××(颜色)的蜗牛了。
3.愿意参与交流,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
1.“变色蜗牛”PPT。2.观察过蜗牛。
3.人手一份水果或蔬菜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天气真好,有一位神奇的小客人路过我们班啦,你们看,它是谁?宝宝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小蜗牛你好!)知道吗,这只神奇的小蜗牛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会变色,所以我们还可以叫它“变色蜗牛”。对了,它这是要到哪里去呀?噢,它是去散步。
二、分段欣赏,感知其中的色彩。1.小蜗牛吃了红苹果,变成红蜗牛。
它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绿草地上。“哎呀!肚子有点饿了!”小蜗牛想:要是能吃个红苹果就好了!这时,真的有个红苹果跳到了它面前,小蜗牛“啊呜啊呜”几口就把红苹果吞下了肚。呀!小蜗牛变成了一只红蜗牛!
提问:刚刚小蜗牛吃了什么?它变成了什么蜗牛?
小结:小蜗牛吃了红苹果,变成红蜗牛。我们一起来学着说一说。2.小蜗牛吃了绿西瓜,变成绿蜗牛。
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饿了!”小蜗牛想:要是能吃个绿西瓜就好了!这时,真的有个绿西瓜跳到了它面前,小蜗牛“啊呜啊呜”几口又把绿西瓜吞下了肚。呀!小蜗牛变成了一只绿蜗牛!
提问:这一次小蜗牛吃了什么?它变成了什么蜗牛?
小结:小蜗牛吃了绿西瓜,变成绿蜗牛。我们一起来学着说一说。3.引导幼儿通过黄颜色来联想物品。
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饿了!”于是这一次又吃了好多东西,变成了一只黄蜗牛。
提问:宝宝们,猜一猜,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黄蜗牛? 这次小蜗牛终于吃饱了,又可以继续往前爬了......三、完整欣赏,体验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乐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引导幼儿大胆地把语句完整地说出来。
四、游戏:小蜗牛找东西。
1.今天老师给小蜗牛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如果你找到了请你来说说:小蜗牛吃了××,变成了×蜗牛。好吃的东西就藏在你们椅子背后呢,拿出来吧!(老师请3—5个宝宝示范说说自己手中的图片)
2.你的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蜗牛呢?请你把你的发现去跟旁边的宝宝说一说,或跟后面的老师介绍一下吧!看看谁说的最好听!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表示较明确,体现了认知、情感和能力的三维目标。认知上: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启发幼儿尝试用比较连贯的句子表达:小蜗牛吃了××(颜色)的××(水果或蔬菜)变成了××(颜色)的蜗牛了。能力方面体现在: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水果的颜色与蜗牛的颜色的关系”及吃了什么颜色的水果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情感目标主要体现在:引导幼儿在讲述活动中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