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 诗
父爱
孙:平凡中透着刚毅,严肃中不乏温柔.大姜:像太阳般温暖、无私,如大海般广博、深隧.张:诚实、守信、刚正是您教我的做人原则.二姜:宽容、善良、大度是您教我的处世之道.李:您像世上所有普通的父亲一样,不善于用语言来表白那深沉的爱.三姜:只用自身的行动来证明您对儿女的爱.孙+大姜: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了漫漫前程.张+二姜: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替我遮挡着凄风苦雨.李+三姜:父亲的爱如山峦般厚重,为我筑起固若金汤的港湾.孙:多少座山的巍峨也不能勾勒出您的伟岸.大姜:多少个超凡的岁月也不能刻画出您面庞风霜.张:多少深情的篇章也无法描写出您那不显山露水的爱.二姜:多少华丽的词汇也无法形容出您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李:我永远都会记得在我肩上的那双手,寒风吹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三姜:我永远都会记得伴我成长的身影,在我痛苦无助的时候给我的力量.合:亲爱的父亲!
三男:无论我飞的再高再远,也-永远飞不出您的视线;
三女:不管隔着多少重山水,您永远是儿女心底的牵绊.合:父亲,我爱您!!
第二篇:写给父亲的诗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献给你,我最爱的父亲!
第三篇:写给父亲的诗
在寒冷的夜
您把我抱在怀里
双手轻轻传递着爱的温暖 听见您说:
睡吧,我的宝贝
在泥泞的小路
您背着我去上学
汗水洒在雨里脚印留在泥里 “累吗,爸爸?”
“你只要好好学习我就不累。”
在我远行的早晨
您默默为我收拾行里 虽然没有过多的叮咛 可我看出
您严慈的脸上写满了千言万语
在您的家书里
有多少期待和多少惦记: 您说年轻人要勤快别怕吃苦 您说身体是大事吃饭别仔细 您说过马路要小心注意安全 您说遇事多忍耐在外不容易
在人生的跋涉中
您的教诲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您太阳一样的温暖 让我懂得了修身治家 您大海一样的胸怀 让我学会了与人为善 您高山一样的坚强 让我懂得了担当 您河柳一样的品格 让我崇尚平凡
亲爱的父亲
如今您已渐渐老去
颤抖的手不能再给我写信 驼弯的身躯不能再把我背起 但当我站到你面前的时候 您昏花的目光依然那样亲切 苍桑的脸上仍然写满千言万语
第四篇:赠给父亲的诗
赠给父亲的诗 赠给父亲的诗
父亲节到了,我却愈加思念母亲,若不是母亲的早逝,我不会知道父亲亦是这般的脆弱 结满老茧的双手,不断升腾起挥之不去的烟雾,彻夜的无眠,衰老了父亲
曾经一遍遍吆喝着牛羊的嗓音 变得嘶哑,含糊不清,犹如呓语 多少年游走在庄稼地的身躯 佝偻成了一架冬日的枯藤
苍黄的日光,也成了无情的嘲弄 父亲,瑟缩在故乡的老屋 不愿再迈出庭院一步 似乎,那小小的窑洞 就是一台时光机
只有在那里,可以肆意地穿越 寻找逝去的光阴……
若不是我也有了家庭
我不会忆起父亲壮年的艰辛 黄河涯上贫瘠的土地
陡峭地连牲畜都站不稳脚步 父亲却要在那里终日的耕耘 啃干粮,饮山泉,用汗水丈量每一寸黄土 当漫山遍野涌起金色的麦浪 那便是父亲久违的荣光 当收割的口哨响起
我便踉跄着紧跟镰刀挥舞的脚步,好似聆听一首摇篮曲
让我始终能感受到温暖的气息
也曾一次次地忧虑,父亲那弯曲的脊梁
会不会有一日淹没在那摇曳地麦浪,舍我而去……
若不是我也做了父亲
我不会感受到对儿子的垂爱 得是多么地奋不顾身,全心全意 每一次离别时的撕心裂肺 每一次重逢时的兴高采烈 纵使无言,情意浓浓
还记得幼时,父亲用笨拙的双手 为我小小的书本包上硬纸皮 变成一具具坚硬的铠甲,护卫着我迈上漫漫求学路 还记得幼时夏日燥热的晚上
父亲把我扔上肩头赶往纳凉的村口 一边指点着天上的星星,月亮 一边讲些奇奇怪怪的故事
路途虽然短暂,但故事却似乎漫长 父亲依然习惯在夜晚遥望星星,月亮 儿子却已远走他乡,聆听别人成功的故事
我想,我会有一天重归故里
带着父亲,再看一看黄河涯上熟悉的麦浪 在夏日的夜晚,再听父亲讲一讲童年的故事 我的父亲,属于那个灿烂的时光 今天他已成了弱者,需要我们继续为他书写新的篇章……
第五篇:七绝改诗赠父亲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诗*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
1912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本诗改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武将西乡隆盛的诗——《锵东游题壁二首》之其
二。以下为原诗:
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