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
来吧!新年的春天
当冬天的脚步渐渐远去
我们又一次带着自豪、光荣和希望 与新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 共度这个开启新年的辉煌之夜
今夜,美妙的旋律在长空飞扬 今夜,醇香的美酒将我们陶醉 今夜,我们在这里回忆峥嵘岁月 今夜,我们在这里展望春风万里
2012,这个非同寻常的一年 悄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2,带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感恩,太多的太多„„
一月,新年伊始万物苏 “交换空间”龙城四季版 “以旧换新”活动缤纷登场 引爆常州家居业新潮流
二月情人节,最浪漫的日子
“你摘月 我数星 爱在月星”活动甜蜜上演 情侣们在月星的见证下,大秀恩爱 碰撞出爱的火花,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月,春风送暖花千树 2012兴市革命打响第一炮 万人团购峰会激情开唱 引领家居行业冲出重围
五一黄金周,劳动最光荣省钱更有礼 月星家居3.8亿兴市惠民
江苏9城10店联袂钜献常州站精彩放送 5000万现金直补,51根金条从天降
七月,激情似火爱如歌 常州月星迎来9周岁生日 99枚金币引爆倾城盛“惠” 999件店庆商品惠满龙城
金秋十月,喜迎祖国的生日
“中国好家居 月星全国大‘惠’战”登陆常州 国庆置家盛宴疯狂上演
秋季新品天天惠 汽车大奖等您赢
十一月,十二月,时值岁末 红木文化节,年终钜献,名品进名店 活动精彩纷呈
消费者喜笑颜开,满意而归
新年的钟声早已敲响 2012年的成绩已成为历史 新年的画卷已经展开
2013年的美景等着我们去描绘
来吧!新年的春天 感谢你唤醒了沉睡的冻土 带给我们雨露和阳光 带给我们勇气与希望 来吧!新年的春天 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 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一切艰难 用辛勤的劳作换来灿烂的明天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 高举的战旗迎风飘扬
让我们带着信念踏上美丽月星新的征程 让我们面带微笑满怀正能量一路向前——
第二篇:四诗
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冬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菊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兰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唐·杜牧《兰溪》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梅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 竹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唐.杜甫《咏春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花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情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长相思》 林逋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秦观
爱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意娘》 武则天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李之仪
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 李白
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 翰<<凉州词>>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
思君不见下渝州。(4)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赏析: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没有受重用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第三篇:毕业诗
任:六4班诗朗诵毕业歌
任:燕子展翅,雄鹰翱翔,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彭:小溪潺潺,波浪滚滚,那是河流对海洋的歌唱; 陈:稻谷飘香,硕果累累,那是大地对万物的畅想; 孙: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那是母校对我们的希望!齐: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
齐: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六年的回忆在我们心中缓缓流淌。任:你看,那阳光明媚的教室,多少次聆听我们,书声朗朗 陈:你看,那沉默无语的黑板,多少次书写我们,知识秘方 孙:你听,那宽阔平坦的操场,多少次留下我们,笑声飘荡 彭:你听,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多少次提醒我们,珍惜时光
齐: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六年的岁月在我们心头匆匆掠过 彭:老师,我们一起去打球吧 孙:老师,我的飞机模型做好啦 陈:老师,我的作文又发表啦 任:老师,我跑步又得了第一啦
任:再多的回忆 也道不尽我们彼此的依恋。彭:再多的祝福 也说不尽我们对母校的眷恋。齐:再诚挚的语言,也诉不尽我们深深的思念。
女齐:再见了,母校,是您给了我花样的年华。男齐:再见了,老师,是您给了我慈爱与阳光。
齐:今天我们是二实小里的一缕芬芳,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参天栋梁!
任:敬爱的老师; 彭:亲爱的母校;
齐:让我们向您—— 致以最崇高的队礼!(敬礼!)
任:愿第二实验小学——
齐:从成功走向灿烂,从灿烂走向辉煌。
齐:愿第二实验小学——从成功走向灿烂,从灿烂走向辉——煌——。
第四篇:《木兰诗》优秀教案
《木兰诗》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木兰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
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政治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说明: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
1、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2、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3、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4、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5、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6、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如只视为教学程式,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
1、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2、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教学步骤是:
1、齐读课文两遍,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2、提示记诵的方法,然后分段练习背诵;
3、检查背诵。在此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促使学生加深领悟。
段意如下:
1、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1、2段合并)
2、自备鞍马,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3、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
4、入朝受赏,辞官回家。
5、到家后的欢乐情形。
6、歌者赞辞。
记诵要领如下:
1、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可以略而不计,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课文分为六段,无妨将1、2段及第4、5段分别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节。如此,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就会容易得多。
2、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一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3、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的字句画出来,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体成诵,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
拟用问题导入: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发言的句式:我认为木兰是一个()的()。
如:一个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
一个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
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少女
塑造这么一个形象的用意何在?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
故事本身的叙述,在民歌中称“赋”,三者合起来,正是所谓“赋、比、兴”──这一点暂时不必讲给学生听。
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① 复沓,如“问女”两句、“女亦”两句以及“旦辞”两节;② 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 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关于对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诗文中已经有之,但不像后来那样有严格要求,诗中的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阿爷”两句、“坐我”两句、“脱我”两句、“当窗”两句、“雄兔”两句等。
讲以上修辞手段的目的是促进记诵,不宜作发挥。
3、关于“互文”的解释:
⑴ “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⑵ “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⑶ “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交流句式:我发现()是()句。
背诵这首诗。
《木兰诗》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
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疏通文义: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总结
本文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感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的女性。她勤劳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六、布置作业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木兰诗》优秀教案3教学重难点:
⑴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⑵ 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诗意美。
教学步骤: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美国迪斯尼拍摄的著名动画片《花木兰》吧,中国女英雄花木兰征服了全球亿万观众,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98年华裔十大风云人物的榜首。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一千多年,其形象的塑造最初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今天,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首民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感受传奇木兰的无穷魅力。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民歌。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预习学案,将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做补充。
1、师: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这首民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
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现在请同学再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 ?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经历?
生答 :
3、同学们看,有没有漏掉诗中的内容?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一段叫作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要写一段表示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
师:这一段以双兔并排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结尾旨在赞美木兰。
4、梳理全诗的结构(点击课件第三张):
师:这首民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具有传奇色彩,又真切感人。让我们走进这个生动故事,感受它的传奇美。
五、教师范读(出示课件第四张:书声琅琅 感受诗韵):
师:花木兰在我国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也十分喜欢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英雄,下面我来朗读一下这首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语气和语调。尤其是字音,听听我的读法和你有不同之处吗?若有,可以标注出来,和老师交流一下。
1、纠正字音:
2、教师提示:(出示课件第五张)
(1)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三”节拍,(2)组为“二一二”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4)组为“二二三”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师:我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文中的语气语调进行了处理,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位完美的木兰形象吧。(师:你心目中的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对她怀有什么样的感情?)请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来朗读,同位之间互读诗歌。
七、含英咀华 感受诗美(出示课件第六张):
1、师:诗歌需要沉潜涵咏,反复吟诵,才能领悟其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和情感美。请同学们读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做简单的批注,一会儿我们在小组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把你刚才的读诗心得说给你的组员听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八、出示课件第七、八张
师:读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说明理由。
(板书:女儿情 英雄气)
请学生读诗句,并说理由,教师点拨指导。
九、说说木兰形象:(出示课件第九张)
师;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吟哦讽诵,只有认真反复朗读,才能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现在同学们是否对木兰有了新的认识。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木兰形象?
生 答
小结: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她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十、朗读自创诗歌《木兰颂》(出示课件第十——十三张)
师:老师对木兰的形象也有自己的感悟,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期待抛砖引玉,读到你们的诗作。
木兰颂
你有着如花似玉的娇美容颜,你有着纤细的女儿家的情感,男尊女卑的沉重枷锁
锁不住你为父分忧的孝心。
在唧唧复唧唧的忧叹声中,一个旷古未有的大胆决定,成就了你一世的英名。
跋山涉水,我看见你快马挥鞭星夜兼程的身影,刀光剑影,我看见你威风凛凛冲锋陷阵的英姿。
月夜下,宿营地旁,我听见你轻轻吟唱思乡的歌谣,帐篷中,睡梦里,我听见你喃喃祈祷父母安康。
啊,征战十年
慷慨了一位孝女流芳千古的诗篇。
十年征战啊,铸就了不朽的女英雄的丰碑。
回来了——木兰,那个战功赫赫被天子召见的木兰回来了。
那个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的木兰回来了。
昔日宁静的小村庄沸腾了,锣鼓唢呐激昂地演奏出最欢快的喜悦。
朝思暮想的小弟已经长成健壮的小伙子,他骄傲地牵着木兰的战马
穿过长长的夹道欢迎的人群。
父母喜极而泣的泪光闪闪,阿姊深情相拥的怀抱多么温暖。
脱下笨重的铠甲,穿上那件最心仪的长裙,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袅袅舞动长袖,千万朵美丽的花瓣
纷纷飘落。
木兰沐浴在阳光里。
赞美木兰 歌唱英雄: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参考题目:
1、明天,木兰要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木兰颂
第五篇:木兰诗优秀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背诵全诗。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疏通文义: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总结
本文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感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的女性。她勤劳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六、布置作业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