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童话,童话-------读《做人的故事》随感
莘塍六小 魏陈丽
总想写一写关于童话的文字,因为,越来越喜欢它的那份干净和纯粹。在各色文字里放眼驰骋后,才渐渐看得分明,其实,越是平静的文字,越是藏着波澜。于是,常常有意无意地重读童话,有时是陪孩子读,有时是为自己而读。
在已经有些遥远的童年里,记住的仅仅是童话故事里的神奇和魔力。现在,重读童话,跳过那些奇奇怪怪的情节,跳过那些美好的想象,读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的阅历,读到了人生的某些简单而深刻的哲理,读到了人生的某种希望或期待,读到了处处充溢的诗意,于是常常被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始终不曾老去的童心而打动。这一份童心,孩子们不一定觉出它的可贵,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色,唯有像我一样在生活的奔跑中逐渐丢失和忘却它的成人,才会觉出它的弥足珍贵。
手边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这是一本为孩子所写的童话寓言集,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快乐,关于友谊,关于责任,关于生和死,关于追求,关于价值,关于品质„„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却用了最浅显的文字、最抒情的语调、最诗意的故事来表现。原本是为孩子看的书,却一次又一次地俘虏了我的心。好像已经读了好久,也好像还仅仅是第一次翻阅,在我的阅读史上,它扮演的真是一个极其特别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它一直都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闲暇自得的时候,烦闷困惑的时候,快乐张狂的时候,我都会打开它,一页两页文字,三则四则故事,像是有一种魔力,它总是能让我回复到平和快乐。
信手摘录几则故事吧:
──晚秋的田野里什么也没有,没有麦穗,没有麦茬,也没有麦秆。有两个人正穿过田野,一个是城里来的客人,他看着光秃秃的田野说:田野里是多么空空荡荡,多么冷淡,甚至有点忧伤,当那里麦穗喧哗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另外一个是个农艺师,在当地的农庄已经工作了许多年,他看着空荡荡的田野,眼睛里透出的是快乐,他对自己的客人说:现在的田野是多么的美啊!它的美就在于他的空荡。
──男孩看着铃兰花。花儿美极了。她像早晨的天空,像池塘中蔚蓝色的水,还像异常优美的一种什么东西。男孩感觉到了所有的这一切,但他说不出来。他站在铃兰花旁边,被花的美丽迷住了。他站在那里,默默不语。“长大吧,铃兰花”,男孩轻轻地说。
多么诗意的描述,这样的语言,让我顿时觉得,自然,就是一本大大的童话书,等着我们去翻阅。只是我们成人的眼睛,常常是会错过这些美的瞬间。还记得那次,走到楼下的时候,月亮是纯纯的金黄,矮矮的,仿佛伸手可摘,有两棵树斜斜地站立着,月亮就挂在树梢。调皮的女儿第一次为自然中的一幅美景动了心,他说,妈妈,你看你看那两棵树,月亮在树上,好像可以摘下来呢!
童话,远不是一种文体,也不止是一种语言风格,而是一种纯真心灵的外在体现。童话,首先应该是敏感的心灵,有着对生活无尽的热爱。早就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他的文字带给我很多反思,也曾让我在迷惘中多次有豁然洞开之感,然而他这本写给孩子的书却带给我另一种震撼。我终于明白他成为一位教育大家的缘由,那是因为,他有一颗洋溢着爱的童心,有着一份极富诗意的情怀,还有着对于孩子最为诚挚的爱护和期待,他是想用他的文字带给孩子一颗想象的心,一颗快乐的心,一颗善感的心,一颗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心。
曾有同事笑话我人大心小,总是有些孩子气。也许就是因为一直爱读点童话的缘故吧。小时候在童话里读故事,长大了在童话里读梦想,现在成了孩子的妈妈,大多是陪孩子读童话,最欣赏的是它纯净唯美的文字背后的童话心情。很相信童话的力量,总觉得,在人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段时期特别特别喜欢阅读童话,因为它会令人更热爱生活和更觉出生活的美好。而且,读一点童话,有时候会让我们在忍不住要发脾气的那一刻,选择站到孩子的那一边。我是多么希望将来我孩子的老师也会阅读并喜欢上这本《做人的故事》,多么希望他们也能经常阅读童话或者阅读那些童话一般的文字。
第二篇:《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
《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1总想写一写关于童话的文字,因为,越来越喜欢它的那份干净和纯粹。在各色文字里放眼驰骋后,才渐渐看得分明,其实,越是平静的文字,越是藏着波澜。
于是,常常有意无意地重读童话,有时是陪孩子读,有时是为自己而读。在已经有些遥远的童年里,记住的仅仅是童话故事里的神奇和魔力。现在,重读童话,跳过那些奇奇怪怪的情节,跳过那些美好的想象,读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的阅历,读到了人生的某些简单而深刻的哲理,读到了人生的`某种希望或期待,读到了处处充溢的诗意,于是常常被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始终不曾老去的童心而打动。这一份童心,孩子们不一定觉出它的可贵,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色,唯有像我一样在生活的奔跑中逐渐丢失和忘却它的成人,才会觉出它的弥足珍贵。
手边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这是一本为孩子所写的童话寓言集,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快乐,关于友谊,关于责任,关于生和死,关于追求,关于价值,关于品质。
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却用了最浅显的文字、最抒情的语调、最诗意的故事来表现。原本是为孩子看的书,却一次又一次地俘虏了我的心。好像已经读了好久,也好像还仅仅是第一次翻阅,在我的阅读史上,它扮演的真是一个极其特别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它一直都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闲暇自得的时候,烦闷困惑的时候,快乐张狂的时候,我都会打开它,一页两页文字,三则四则故事,像是有一种魔力,它总是能让我回复到平和快乐。
《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2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近十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读了他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老奶奶看不见它。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
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为什么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具有儿童韵味。那抒情的语调、诗一般的风格,缓和了个别作品直接的教诲和道德说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给人思索的余地!
第三篇: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做人的故事》的读后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前为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编写了1500多个寓言、童话、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文艺形式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本书从中精选出540个故事,分成8个专题。这些小故事充分发掘儿童周围大自然的教育力量,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阐明掌握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也是培养精神文明的过程;把儿童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阐明每个人对祖国应负的道德责任;通过描述(祖)父母与子女、家庭中大人之间及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儿童尊敬长者、关心老年人、刻苦耐劳、勇于并善于捍卫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为正义而奋斗;小故事还揭露了成人在教育上的缺点给儿童心灵带来的损害;关于生、死、友谊等的故事渗透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乐观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理解,教育儿童首先要为他人忘我奉献。这本书确实刺痛人心.
第四篇:做人的故事
16、做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积累“缓缓、需要、沉思、疲
倦、停止、撕碎、垃圾”等词语。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主人公讲文明、有礼貌的语句。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习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个故事,明白做人受人恩惠就要说谢谢的道理。
2、学习生字:故旅缓需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小朋友特别讨人喜爱,大家都夸他(她)是个好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2、是呀,那是因为这些小朋友知道怎样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3、出示课题:16 做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过渡:那么,课文讲了哪些做人的故事呢?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2)划出词语,想想词义。
(3)读通课文,说说故事。
2、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媒体出示:
故事一:爷爷和小男孩喝了后,爷爷对小河说,又告诉小男孩,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是需要说谢谢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而莉达把,因为她觉得。
交流中随机识字:撕屑垃圾
三、感情朗读,体会道理。
学习故事一——为什么要说“谢谢”
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
(谁对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情后要说谢谢?„„)
读了课文第1、2节,你们就知道了。
2、自由朗读1、2小节。
(1)学生交流,出示:
因为,所以爷爷要对小河说“谢谢”。
(2)划出描写小河水的句子,积累。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随机学习生字:缓、潺(潺:翘舌音),并理解词语:缓缓、潺潺
同桌互背,积累好句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爷爷的话。(读出衷心感谢的语气)
过渡: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却笑了,为什么呢?
3、轻声朗读第4节,出示:
(1)因为小男孩觉得,所以他认为。
(2)有感情地朗读小男孩的话,读出疑惑的语气。
4、指名读第5节,理解爷爷的话。(多媒体出示句子)
(1)想一想:人和狼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狼不会说谢谢,而人就要说谢谢呢?
(2)想一想:谁需要“谢谢”这个词?
5、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沉思起来,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沉思些什么?
师:是呀,小男孩的路还很长很长,需要说数不完的“谢谢”。
6、分角色朗读爷爷和小男孩的对话,你还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四、复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个故事,明白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懂礼貌的道理。
2、学习生字:倦醉撕屑垃圾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意思。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故事二——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1、出示故事题目,理解“羞愧”的意思。
2、师述:有两个小姑娘,在走了一段疲倦的路程后,坐在草地上一边吃东西一边
听夜莺唱歌。吃完东西后,她们各自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3、学生交流、朗读。
师: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从她们的话中可以找到原因。
4、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人的对话,讨论:你认为谁对谁错?为什么?
交流,出示句子: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莉达轻轻地说。
想想莉达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是莉达,你会怎么说?
说话练习:
我轻轻地对奥利亚说:“”
5、学习生字:
倦:理解:疲倦近义词疲劳
醉:字形换部首记字形碎认识部首
屑:扩词纸屑不屑一顾
垃圾;积累同部首的词语:蝴蝶等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故事。
想像:听了莉达的话后,奥莉娅会怎么样?
二、语言实践,小结全文。
1、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表演。
2、认读生字、词语:
缓(缓缓)潺(潺潺)醉(沉醉)撕(撕碎)屑(面包屑)垃圾疲倦需要旅游故事
3、比较字形:
缓()醉()需()
暖()碎()耍()
4、师小结:这两个小故事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我们孩子写的。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礼貌、文明。
*
5、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选择一个礼貌用语说一句话。
五、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1)教师推荐《做人的故事》,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在班级举行一个故事交流会。
(2)选词填空。
沉醉沉思沉睡
一阵爆竹声,把()中的我惊醒了。
大剧院里,数千名观众()在新年音乐会的美妙乐曲中。
妈妈()了一会儿,对我说:“这件事还是你自己拿主意吧!”
2、作业
(1)抄写词语:
缓缓、需要、沉思、疲倦、停止、撕碎、垃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做人的故事 ↙↘ 谢谢羞愧 讲礼貌讲文明
第五篇:做人要做得有骨气——刘胡兰故事读后感
做人要做得有骨气——《刘胡兰故事》读后感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乳名富兰,做人要做得有骨气——刘胡兰故事读后感。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入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分配回周西村做妇女工作,任村妇女救会的秘书,同年任五区妇救会干事,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候补党员,读后感《做人要做得有骨气——刘胡兰故事读后感》。
1947年1月12日,她的家乡突然遭遇军阀阎锡山的部队的袭击,很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雄就义,时年才只有15岁。兰姐姐,是一个非常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大好人。兰姐姐是一个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一个好人!看看刘胡兰,再来看看我们吧!我们是她的万分之一与比不上,她那时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而我们,却是在温室的花朵,而她是我们中国的英雄,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我和她可谓是天壤之别啊!我平时碰到一点困难,或者在我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我就会叫苦喊累的,不过,之后这类事情不会发生了,因为刘胡兰已经是我的榜样了。她是我心中的榜样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对象。她的骨气,她的勇敢,她的气息,是我们现代孩子最缺少的一样品质。
刘胡兰,是大家的榜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对她的评价;我队她的评价是:刘胡兰,你是最棒的,是最棒的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