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NO.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的派创始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就是说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嘲笑说:怪不得三皇五帝时代的人们白天都点着蜡烛在走路。
评语:“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得最佳的地区。”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华夏族(即今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故又赵氏(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评语:“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即成吉思汗(hán)(Ghinggis Khan),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未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撕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即位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盘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 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评语: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评语:“与秦始皇的功绩最相当的是毛泽东,两者都是中国人,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实行一系列革命改造的掌舵人。”
NO.5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评语:“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分子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NO.6 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自从周武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极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谈到复兴佛教的功臣——隋文帝,他的出身和童年生活以及如何发愿弘扬佛法,值得向读者介绍的。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评语:“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NO.7 老子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汉族,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一说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汉族,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一说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评语:“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
NO.8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1]、军事家、抗金名将,汉族人。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
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亭。他死于南宋高宗年间,时年三十九岁。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已尽“忠孝节义”,并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汉族人。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评语:《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NO.9 祖冲之
祖冲之(ZǔChōngzhī,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数)和3.1415927(盈数)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评语: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NO.10 蔡伦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评语:“纸的发明,使中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而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一八○○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第二篇:三门县十大历史名人简介
三门县十大历史名人简介
三门梅姓始祖——梅 盛
梅盛(373-464),字昌图,东晋宁康元年出生于桐庐,后移居于章安宁和乡(今亭旁),人称长者,为三门梅姓始祖。
东晋隆安五年,梅盛就任南昌县令。为官勤勉,把南昌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民生建树多多,由于他秉性质直,疏于逢迎,得罪了朝中权贵,仅两年,便被谪贬到偏僻荒凉的章安任县令。
梅盛在章安兴官学,开教化,公正断案,劝谕农桑,兴修水利,推广由北方传入的先进农耕技术。五年之后,使原来贫穷落后的章安景况大变,百姓仓廪充实,日子丰足,梅盛也受到朝廷褒奖。
东晋义熙十月,朝廷下旨,升梅盛为南昌郡别驾。但此时的梅盛预感晋室将亡,具表辞谢不去南昌赴任,而且连章安县令一并辞去。在章安宁和乡开荒垦地,安家落户,并在丹邱山种竹植梅,结庐静修。
相传,梅盛日夕诵读《莲华经》,有丹凤“降于座隅经年不去”。临海郡守以凤栖丹邱山听经一事上奏南朝宋文帝,文帝下诏褒之,称为“长者”。
梅盛享年九十三岁。其后人在亭旁板沸村建有梅长者祠,宗祠内留有宋代李清照外祖父王拱辰撰写的《思凤楼记》及明代方孝孺的《祠堂碑》。
北宋名臣、水利学家——罗适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海游马家山人。历任桐城县尉,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县令及提点两浙刑狱、提点京西北路刑狱等职。
罗适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任安徽桐城县尉,正值时疫猖獗,他筹集资金,请名医汇良方,设药局,救活者逾万人。百姓感恩不尽,皆曰:“孰活我命?父母罗令”!
任陈留县令兼开封府巡院时,惩黠吏、罢庸职、平冤狱,一改陈留司法界之弊风,宋哲宗皇帝亲下敕文嘉奖。
任山东泗水县令和扬州江都县令时,革除弊端,平反冤狱,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百姓建生祠于法华寺侧,请名士秦观撰写《罗君生祠记》,内有“学术有本,不通事务,风节凛然,国仕也”之句。
在提点两浙刑狱任上,罗适亲临黄岩,率百姓疏导8乡官河90里,沟通大小支流 936条,田亩受益70多万亩。民谣有“黄岩熟、台州足”流传于世。北宋思想家叶适称其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明朝大儒方孝孺称其“循声茂绩、为吾宁有宋名家第一”。清翰林章梫创立海游小学时,尊罗适为“缑城学祖”。
罗适71岁告老还乡,朝廷加封其为“朝散大夫”,服五品。
元未明初名儒——叶 兑
叶兑(1307—1389),字良仲,号四梅先生,海游上叶人。
元末时局动荡,天下大乱,各路反元势力之间激战频频,百姓陷于痛苦之中。叶兑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他离开书斋,游走江湖,搜集各方资料,研究济世方略。最后,经当世名士宋濂引见,与安徽义军首领朱元璋会面,献上了平定天下的《武事一纲三目》策略,建议朱元璋“北绝李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朱元璋奇其言,爱其才,欲 1
留用,但是叶兑婉言谢绝:“如策可采用,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朱元璋厚赐而还。
朱元璋按照叶兑“迟称尊,和元朝,笼吴地,掠江汉。”十二字方针,结合《武事一纲三目》的策略,鄱阳湖打败陈友谅,迫降苏州张士诚,招揽浙东方国珍,直捣元大都北京城,不久便削平群豪,统一中原,在南京建立明朝。
叶兑在家乡教书育人之余,写些诗文自娱,共收录《四梅轩集》4卷。清编《明史》,叶兑以一介布衣而入《明史》人物列传。
明代进士、苑马寺正卿——王 亮
王亮(?—1603)字茂宏,又字稚玉,号楼峰,亭旁车溪人。
王亮出生于名门世家,年轻登科,名高一时,才华为时人仰慕。隆庆四年(1570)王亮与江南名士王士性、钟化民讲学于杭州著名的天真书院。万历五年(1577)丁丑登沈懋学榜进士,任江西进贤知县。他在任期间,裁减冗员,改革朝政。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任内积余谷银万余两,受到万历皇帝嘉奖。
王亮任兵部给事中时,革除官场陋习,开办书院,启蒙教化,成绩斐然。
万历十七年(1589),王亮任靖虏卫兵粮道,监督粮储。期间创修《靖虏卫志》,恢复书院学宫,亲往讲学,当地士人学风大振。清道光《靖远县志》赞誉: “立教约以课士学,修地志以绍文献。”
万历二十年(1592),王亮任苑马寺少卿,适逢陕西等地闹饥荒,军民喧闹,边境告急,王亮亲赴平凉,预支自己薪俸二百两,买米600石赈济饥民。
著有《稚玉集》八卷等。死后入祀府学乡贤祠。
晚清名士、教育家、书法家——章 梫
章梫(1861—1949),字立光,号一山,三门海游人。清光绪三十年进士,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第一任代理监督(校长)、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清亡后谢绝仕途,闭门著书三十年,因此留下了清代九家帝王的志著。其作品受到溥仪的赞赏并赐言炳丹心匾额。
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他的倡导和捐资下,创办了台州首家现代学堂——海游学堂(今三门实验小学)。后又将祖传老屋18间及薄田数亩捐作校产。
章梫的书法更是近代草书领域的一座高峰。被沙孟海先生称为“自唐以来千余年,学书谱者第一人”。《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以及马叙伦所写的《石屋续渖》中均有介绍,近代三门乃至台州仅此一人。《中国书法辞典》一书评介章梫:“寄迹上海,善书法,向习六朝北魏、秦篆汉隶,皆得其妙,晚年喜李北海,孙过庭诸家。”
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
包定(1901——1930),名本锭,号次庵,三门县亭旁镇包家村人。7岁上私塾读书,后转入亭山高等小学,1918年毕业后由宁海县知事吴葆诚委任为私立桂林国民学校校长。包定擅长文学,工诗善词,著有《鹅湖遗矩》,收集诗词213首,被时人誉为“亭旁才子”。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包定、叶信庄、包昭光、梅其彬、任畴等中共党员,以亭山小学为据点,以教员为职业,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5月26日,在三门大地上爆发
了威震浙东的亭旁起义,包定任亭旁起义总指挥,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27日遭国民党省防军第五团及宁海、临海两县军队围攻,包定率众与敌激战于虎陇头。终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遂化整为零,隐蔽分散,起义宣告失败。包定和任畴、叶信庄、包照光、梅其彬等领导人相继被捕入狱。
1930年6月22日,包定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枪杀,时年29岁。就义前,他留下了最后一首诗:“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
一代高僧——清定法师
清定法师(1903—1999),俗名郑全山,原名有藏,国民党少将,中年出家,四川成都昭觉寺方丈,三门高枧人。
郑全山192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后又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北伐战争开始,提前毕业离校,后逐年从一个下级军官升至国民党少将处长。1941年,因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日政策,在成都昭觉寺出家。
1948年,清定法师经屈映光、赵朴初迎请,往上海觉园寺,主持**纪念堂开光仪式。并组织成立上海金刚道场,担任住持。
1955年肃反运动中清定法师被逮捕入狱。在狱中,他除了得空即静坐外,常以自己的推拿针灸绝技为人治病,被誉为“劳改医生”。
1975年3月,坐了二十年牢狱的清定法师被特赦释放,回到故乡高枧,在卫生院以行医为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闻讯,对天台国清寺方丈惟觉法师说:“清定法师是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你们应该将他请回寺院。”于是,惟觉方丈向清定法师发出邀请。1980年初,清定法师到国清寺讲经说法。
1985年,清定法师应从昭觉寺众僧的恳请,重返昭觉寺,担任该寺方丈。是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成都市政协常委
1999年6月22日,清定法师在昭觉寺圆寂。
著名教育家——林迪生
林迪生(1903——1997),原名林攸绵,泗淋乡泗淋村人。
林迪生于1926年在上海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组织委派,到宁海、临海、仙居等地建立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9年春又调上海搞工人识字运动,同年秋赴日本留学。
1931年秋,林迪生回到家乡创办泗淋小学。此后四年,他先后参加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山海工学团”活动,在湖北宜昌、浙江新登等地学校教书并开展革命工作。
1936年9月,林迪生到西安,被分配在中央苏维埃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徐特立身边工作,任社会教育科科长。后任鲁迅师范学校校长,对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1年9月任延安大学教育科长兼高中部主任。1949年,延安大学迁到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大学,林迪生任第二部主任。1950年3月他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1953年3月调任兰州大学校长。
1979年林迪生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迪生的夫人陈楚平曾是邓颖超的秘书,1980年12月病逝,林迪生极为痛苦。邓颖超闻讯后亲笔函致表示慰问,让林迪生极为感动。
1981年,已届78岁高龄的林迪生仍在工作,足迹遍于祖国的西南、西北、华北、华中
各地,不辞辛苦,直至1988年离休,享受正部级待遇。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林淡秋
林淡秋(1906—1981),原名林泽荣,六敖小蒲村人。
林淡秋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大学和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开始从事文学生涯,至1940年翻译出版了《列宁在1918年》、《西行漫记》、《复活》等20余部作品300多万字。1933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常务委员和组织部长。在冯雪峰、胡乔木领导下,经历了六七年的革命斗争锻炼,于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林淡秋在宁海中学时就结识了柔石,过往甚密,后来又一起在上海“左联”工作。柔石被捕入狱期间,林淡秋为之送衣送物、传递消息。
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编委兼驻京办事处主任。1950年初调至北京,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文艺部主任。1958年调任杭州大学副校长、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省文联党组书记等职。1979年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省文联主席等。
中国杰出外交家——章文晋
章文晋(1914—1989),原名章欣,谱名宏道,晚清翰林章梫之孙。
章文晋少时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读书,1927年赴德国柏林勤工俭学,1929年开始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回到上海,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后到清华大学学习,投入了“一二·九”运动。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贵阳从事秘密工作。1945年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外事组组员,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翻译。1949 年后,历任天津市外事处处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恢复工作后,历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部长助理、驻加拿大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特别是在担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期间,参与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相关工作,为中美建交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们是一群多姿多彩、出类拔萃的人物。章文晋便是其中之一。对于事业,他兢兢业业;对于学问,他刻苦钻研。外交部的同事们把他看作外交部“学者外交”的代表,海外华人赞誉他的外交带有“儒家风范”,而与之交往过的各国外交官公认,他是最干练、最具职业素质的中国高级外交官之一。在长达47年的外交生涯中,章文晋不辱使命,广交朋友,以自己的才智、风度和人格力量,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信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三篇:影响世界的十大百年家族
影响世界的十大百年家族
家族是历史进程中特定时代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之时,产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家族。
世界上有十大百年“家族帝国”,历经沧桑,影响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从其起源、发展、传承轨迹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这些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也可以看出近百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肯尼迪家族:权倾美国政坛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第一政治家族”。这个爱尔兰后裔的家族,许多成员在哈佛大学就读,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甚至还以他们的姓氏来命名。
肯尼迪家族第三代的乔伊·肯尼迪,刚走出哈佛大学校园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他投资好莱坞电影,在大萧条时期炒房地产,成为亿万富翁时他又将目光投向政坛,帮助罗斯福竞选总统。乔伊在财富和政治上的成功,为9个子女——肯尼迪家族第四代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约翰·肯尼迪成功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让家族的辉煌达到了顶点。其间,他的两个弟弟罗伯特和爱德华,也在联邦政府内任要职。
2008年,正是由于肯尼迪家族的力挺,奥巴马才当选,美国终于产生了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随着爱德华的过世,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界的显赫地位不复存在了。但在成功地将“火炬”交给奥巴马后,肯尼迪家族的影响力将长存。
温莎家族:
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温莎王室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名、最富有和最传统的皇室家族。1837年,没有子嗣的汉诺威王朝第五任国王,从近亲中挑选了年轻的侄女维多利亚继位。当时,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在这个小姑娘手中,英国将达到全盛。
1917年,维多利亚的嫡孙乔治五世,下令王室改姓“温莎”。自此,英国王室被约定俗成成为温莎王朝。维多利亚嫁给了她的表兄阿尔伯特,开始在国事上倚重有治国才干的丈夫,二人被成为“梦幻组合”。这对“梦幻组合”生育了9个孩子。他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和欧洲各国王室联姻。多年以后,维多利亚女王因此成了欧洲的祖母。她离世后,留下了一个本土面积扩张两倍、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至今,温莎家族传承了7代,已有了一套成熟的培养继承人的方法,培养出来的王子,基本都具备广博的知识、严格的纪律性和高度的忠诚性。他们懂得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王室的行为和权限,因而能让家族以超强的生命力延续下去。
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处的时代,则是科技飞速发展、媒体无孔不入、王室备受窥视的时代。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的恋情备受瞩目,王妃被狗仔队追逐„„上任50年来,真正需要女王处理的,只有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
摩根家族:全世界的债主
“约翰·皮尔蓬·摩根,是资本家中的资本家,名震世界金融圈,连总统和当权者都向他求助。他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在1907年的金融恐慌中,他策划了对从信托公司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有救助行动。”这是摩根财团缔造者皮尔蓬的简介。19世纪后半期,皮尔蓬趁很多铁路公司在萧条时期倒闭之机,迅速实现了对铁路企业的控制。到1900年,皮尔蓬控制了2/3的美国铁路。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皮尔蓬敏锐地感觉到,国际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开始考虑在菲律宾、中南美洲、日本及中国进行投资。此时,墨西哥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到了破产边缘。皮尔蓬大量买入,日后通过低买高卖大发横财。接着,他又买了阿根廷、英国的公债,到20世纪初,摩根家族成了名副其实的“全世界的债主”,全球第一的“金融帝国”。
现在的摩根家族后人,几乎全都退出了金融业,也基本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但是“摩根”,在美国人的心中,仍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如今,一个家族维系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命脉的神话,难以再现。
尼赫鲁家族:统治印度百年
如今走在印度大街上,随便问路人下一届总理可能是谁,答案几乎众口一词:“拉胡尔·甘地。”作为尼赫鲁家族的第五代传人,40岁的拉胡尔·甘地的风头之劲,压过了所有的老牌政治家。
翻开印度百年现代史,随处可见尼赫鲁家族的踪迹。一家先后出现过3位总理、5位党主席。从当年莫蒂拉尔放弃万贯家产,毅然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呕心沥血,到印度独立后,祖孙三代先后执政40多年,推动印度从贫穷落后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鲁家族做出了非凡贡献和巨大牺牲。开国元勋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独立斗争中先后入狱9次,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和外孙拉吉夫也都于担任总理时被反政府组织暗杀。
尼赫鲁家族之所以领袖辈出,除个人因素外,离不开印度独特的文化环境。几千年来,印度存在着有钱人施舍庇护穷人的社会现象,后者以忠诚和感恩的态度回报。民众对家族的忠诚甚至高于对国家的忠诚。倘若有人出身高贵,又肯为穷人奔走呼号,那他就会被奉为圣人。这就不难理解尼赫鲁家族何以统治印度百年。
保时捷—皮耶希家族:
汽车王国霸主
2009年12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收购了保时捷汽车集团一半的股份,到2011年,两者将合并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汽车集团。而大众集团当家人费迪南德·皮耶希的外祖父,就是保时捷集团现任董事长沃尔夫冈·保时捷的爷爷——费迪南德·保时捷。而且,这两个集团都是由这个已经过世50多年的老头缔造的!
费迪南德·保时捷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天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他发明的电动汽车引起了轰动。1931年,他在斯图加特建立了保时捷设计所,要生产所有老百姓都买得起的轻型汽车。后来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生产出了风靡全球的“甲壳虫”汽车。保时捷去世后,将家业平分给了儿子和女儿,女儿又同意让儿子代管,这为日后的继承权之争,埋下导火索。
几十年的争斗之后,保时捷—皮耶希家族终于可以暂时心平气和地一起经营他们的“汽车梦”了。
洛克菲勒家族:
不吃免费午餐的奋斗者
从洛克菲勒家族神话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算起,这个美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家族已经繁盛了六代。依靠对石油的垄断和价格操纵,洛克菲勒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其敛财的诸多行为也遭到了公众的批判。但洛克菲勒并不是别人眼中的那样冷酷、贪婪的人,从16岁做售货员开始,他就把自己收入的1/10捐赠给慈善事业。随着财富的增长,他的捐赠也不断增加。他出资创立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药物研究学院(即今天的洛克菲勒大学),设立洛克菲勒基金会。至今,许多学校、医院、科学基金会、教会组织等机构,仍在接受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赠。而第五、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也不再是主宰美国的富豪阶级,而是广泛活跃在各个阶层和领域,推动环保,资助科学、艺术,用自己的钱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它很容易养成,却很难伺候。”“机会永远都不会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这些箴言出自洛克菲勒的家书,至今还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被奉为“创造财富帝国的圣经”。
默恩家族:
贝塔斯曼集团掌舵人
德国西部的居特斯洛市,全市9万人,其中一半都是贝塔斯曼的员工,不少人还是世代相传。1835年,卡尔·贝塔斯曼在居特斯洛市建立了卡尔·贝塔斯曼出版社。
贝塔斯曼的真正起飞,是在家族第五代莱茵哈德·默恩时期。战后,德国人因为经济拮据,很少去书店买书。莱茵哈德建立了一个俱乐部——“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其主旨是:改变读者去书店的老传统,让书去找读者。很快,如雪花般的邮购目录飞进无数德国家庭的信箱。
默恩家族一直注重公益,拒绝单纯追求财富。非营利性质的贝塔斯曼基金会目前持有贝塔斯曼76.9%的股份。曾有德国媒体问莱茵哈德:“如果不把股份交给基金会,而是把贝塔斯曼集团抛上市,默恩家族也许就是世界首富了,你为什么不这样做?”莱茵哈德回答说,做首富对默恩家族来说“毫无意义”。
TXT小说共享论坛是书友们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的理想场所 http://freetxt.5d6d.com 影响世界的十大百年家族
现在,贝塔斯曼作为一个大传媒集团仍在蓬勃发展,并把中国作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心。
华纳兄弟:创造娱乐帝国
鞋匠本杰明·华纳的四个儿子先是开了一家电影院,又逐渐涉足影片发行和制片业务,终于有了1923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诞生。
在百年发展史上,华纳公司制作了《卡萨布兰卡》、《蝙蝠侠》、《黑客帝国》、《哈利·波特》等众多经典大片,也造就了一大批影坛巨星。华纳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让电影“会说话”。1927年,华纳公司的电影《爵士歌王》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时代。随后,华纳公司一口气推出12部有声电影,几乎横扫美国电影市场,并一举跻身好莱坞一流电影公司的行列。凭借贴近社会现实又情节凶险的“强盗片”和“黑帮片”,华纳公司又成为好莱坞利润最可观的公司。
但没受过太多教育的华纳四兄弟,创业成功后,很快产生了矛盾。1967年,老四杰克·华纳将他的娱乐帝国卖给加拿大一公司,此后的几十年间,这个娱乐帝国不断被抛售,名字屡屡被改写,但始终姓“华纳”。如今的时代华纳已经成了美国文化的代名词,华纳的孙辈中仍有人在公司供职,但他们不再是老板,而是“打工仔”——祖父们书写了家族辉煌,但给家族造成的伤害同样清晰可见。
居里家族:
三代夫妻的科学浪漫之旅
世界上许多孩子都读着法国居里家族的故事长大,这个家族共有5人先后4次获得3类诺贝尔奖,而且每一代都是夫妻携手完成某项事业,并传承至今。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因“纯镭隔离法”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妇的大女儿伊伦和青年物理学家约里奥结婚,约里奥决定延续“居里”这个伟大的姓氏。他们因此被称为“小居里夫妇”。居里夫人的次女艾娃则为家族带来一个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女婿,夫妻俩一同为国际儿童事业奔走。伊伦的女儿海伦则嫁给了著名原子学家马歇尔·郎之万,又沿着父亲约里奥开创的道路,成为核物理学科的奠基人。
居里家族优秀的科学基因,遇到了居里夫人这样天才的头脑,堪称是科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强强联姻”。而且,居里的女儿、外孙女也都延续了这样的传统,以至于法国人常常笑谈:“全法国最聪明的一批人,都跟居里家的人结了婚。”
2002年,居里夫人的外孙出版了《研究工作的激情》一书,被视为一次“家族总结”,它让我们懂得,为什么这个家族几代人都把生命献给了科学——因为他们身上“都燃烧着炽热的激情”,这就是居里家族的灵魂。
甘比诺—高蒂家族:
美国最大的黑手党
说起美国黑手党甘比诺家族,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美国电影《教父》。片中原型,就是这个黑手党组织的创始人甘比诺。
1902年,卡洛·甘比诺出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当墨索里尼上台后,开始驱逐黑手党。甘比诺偷渡到美国后,加入黑帮,熬成老大后将黑帮的名称改为“甘比诺家族”。“不听命,就丧命。”他的这句格言,每个家族成员都奉为铁律。到20世纪60年代初,甘比诺控制了纽约的码头工会,走私、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年收入达到5亿美元,成为一个“黑色帝国”。甘比诺一辈子劣迹斑斑,但至死都没背上任何罪名。他的故事被戏称为“美国的黑色传奇”。
现任甘比诺家族的“教父”是46岁的小高蒂,他被指控有11项罪名,案件至今没有审理完结,审判一次次无果而终。毕竟审判一个黑手党“教父”是相当麻烦的!
刘洋//摘自《环球人物》2009年第32期/
http://freetxt.5d6d.com,TXT小说共享论坛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NBA细节
1月22日,洛杉矶湖人队造访纽约。主队尼克斯近来战绩依旧不佳,但由于客队是科比·布莱恩特领衔的湖人,麦迪逊花园球场依旧爆满。湖人当家在客场受到的欢呼几乎和嘘声一样多,并且在最后时刻发威,有惊无险地带领球队战胜了尼克斯。这样一场普通的比赛,NBA如何在细节上体现出体育商业的领先之处?
麦迪逊花园球场是美国东岸传奇性的体育馆,能够容纳观众两万人,最远的看台已经在几十米的高空。即便如此,哪怕是买了25块廉价球票的观众依旧能够得到良好的视野,不会有观看障碍。球场提供的食品饮料价格相当平民化,如果是三五好友一起看球,一百块钱也能吃饱喝好。如果你实在太high,喝多了,球场还提供指定司机送回家的服务。
赞助商也见缝插针。比赛间隔电讯公司T-mobile邀请现场球迷投篮赚现金。一个幸运的家伙在现场几万人的加油声中,投中四球,在T-mobile的铃声里抱走250块。航空公司Delta也有类似活动,指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就能赢一张机票。通常这些游戏都能让参与者出点儿小丑,博现场观众一笑。
除了这些赞助商游戏,比赛分节或中场休息的间隔如果没有乐队表演,也有人拿着高射炮向高空弹射纪念品。“炮弹”掉落之处,都有一小阵骚乱。本场比赛,甚至还出现了中国杂技。见多识广的纽约客们看呆了,湖人后卫法玛尔甚至走了神,不听主教练讲战术,回头看表演了。
而最终,这场比赛真正的焦点不是演员们,甚至不是布莱恩特,而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他不是带着雅兴来看球,而是为了海地地震筹款。湖人中锋加索尔当场表示,下半场客队每得一分,就为地震捐出1000美元。
克林顿还鼓励大家说,美国的军队和国防力量已经充分参与到海地灾区的救援行动中,日夜奋战挽救垂危生命。每个美国人都有理由感到自豪,现场掌声雷动。
说完这些,你应该能够看到,真正成功的体育商业如NBA已经不是卖票数钱那么简单。这块庞大而复杂的拼图里面有偶像制造、品牌营销、餐饮娱乐,甚至还有慈善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部件都被紧密无缝地拼接到一起,让你不知不觉变成了球迷。最终,你是湖人粉丝还是尼克斯粉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NBA已经从快乐的你手中的信用卡上,划走了一大笔钱!
马良//摘自2010年1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第四篇:“中国两会影响世界未来”
“中国两会影响世界未来”
——访比利时瓦隆大区对外投资及外贸局局长菲利普·隋
南
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农
2013-3-12 6:08:35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2日 14 版)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比利时瓦隆大区对外投资及外贸局局长菲利普·隋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比利时瓦隆大区与中国百多年的关系史,见证着中比友谊,并为正在掀开新一页的中比合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隋南说,每年冬末春初的这个时节,瓦隆大区各地都陷入“狂欢节”的热烈气氛中。这中间,也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知名的“班什市狂欢节”。每年,这都是瓦隆人翘首以盼的、标志着冬去春来的日子。而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人民也在迎接一年一度的“两会”。
隋南对记者说:“今年中国的‘两会’,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比利时人的瞩目。因为,这次会议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也影响到世界的未来。”
隋南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欧洲面临的挑战类似,而双方都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战胜挑战的信心。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和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法制的建设和维护、城镇化等各式各样的挑战。我们相信中国新一届的领导集体,一定能够战胜这些挑战。
隋南说,瓦隆大区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中国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为中国朋友们助一臂之力。因为作为一个世纪前全球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瓦隆大区,曾经面对过这些挑战。
资料显示,当时,来自瓦隆大区的比利时工程师让·亚度,就曾修建了京汉铁路及该条铁路线上的第一座金属大桥。瓦隆大区也具有迎接中国留学生的传统。100多年前,工业家哈乌尔·瓦卢凯就曾赞助成立过海诺工商学院的中文系。而沙鲁瓦市的劳动大学高级工业学校,从1921年起就开办了专门面向中国留学生的课程。那一批学生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后来成为中国“核武器计划之父”的聂荣臻元帅。而且,也就是在沙鲁瓦市,聂荣臻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并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领袖。
隋南介绍说,瓦隆大区今天在继续着这个与中国进行充分教育合作、经济合作的传统。瓦隆大区在清洁能源、生命科学、机械制造、航空、农业、食品以及软件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瓦隆大区为中国本届“两会”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了与中国朋友共同迎接挑战、相互合作的准备。
(光明日报布鲁塞尔3月11日电)
第五篇: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2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3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4康熙甲寅五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叛。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份。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枪林弹雨,风霜雨露,辛苦了,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份,赶紧逃命去。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问,娶妻了吗。童子摇头。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刭,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烂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但苟延残喘,就是不咽气。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蔡三当面说不急不急,但心里总是放不下。有时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还是不断念叨着这件事。
欠钱的人急了,磕头下跪,四处筹借,总算把钱凑够了。他赶紧跑去还给了蔡三。蔡三虽病态恹恹的,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唠叨说,难道我还在乎你这些个钱。等着欠钱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儿子把钱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辅臣是清朝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却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争议颇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义与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心胸不过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没做出件荡气回肠的漂亮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5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6“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7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8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9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0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后来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卧行走都拿着汉节。岁月一天天流逝,节杆上缀的三重旄牛尾都落尽了。
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他出使还是壮年,及至归国,头发胡须全白了。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1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经典语句)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2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3魏文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4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篇15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