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时间:2019-05-14 16:1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第一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科教首页 | 今日头条 | 奇闻怪事 | 未解之谜 | 自然地理 | 历史纪实 探索发现 | 走近科学 | 百家讲坛 | 子午书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管仲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但有许多宰相上忠心为国,下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千古传颂的一代名相,因为他们的所处的地位左右着当时朝政的走向,因此,他们的施政的方针举措无疑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当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有很多,这里所说得最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名相,无疑是有关媒体优选的名相中的佼佼者:

一、齐国名相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二、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为秦始皇定郡县之制,下令焚书坑儒,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秦始皇死后,李斯听从赵高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污蔑李斯谋反,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三、西汉名相萧何:

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秦沛郡人。早年任秦沛郡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四、三国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自幼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做为智慧的化身,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五、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贞观三年,即公元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六、大唐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一万七千多宗案件,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七、宋初名相寇准:

寇准,华州下邽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进士及第。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被拜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赏识。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入侵宋境﹐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使当时**局势得到了稳定。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八、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自从领导了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王安石便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王安石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集》。他于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登进士榜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神宗即位,诏王安石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隐居钟山。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九、大明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湖广江陵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

十、清代名相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三十七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历史进程表

中国的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第三篇:中国名相故事读后感(980字)

《中国名相故事》读后感

2011年11月13日星期天天气:睛

自从得到试读机会后,我就开始又惊喜又喜悦的等待书的到来,终于,一本崭新的新书《中国名相故事》寄到了!这本书一共主要讲了四字成语的四位名相的故事,中国名相故事读后感(980字)。

为了让读者了解祖先们的成就,书中运用精炼的文字和生成的插画,将故事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礼仪、文化、责任、贤德。

每个故事最前言用古词把每个故事写下来,然后用现代语及插画把古词翻译下来,让幼儿及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每个故事的涵义。

第一个故事是“管重射箭”。讲述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他开始是齐国大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齐襄公是个荒淫暴虐的君王,国家被他搅得一团糟,大乱之时,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小弟弟小白和公了纠为了谋君位,管仲用弓箭射向小白,其实小白没死,最后还顺利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恒公。小白做了国君后经鲍叔牙推荐不计前仇,仍让管仲为国家效力。并提名他为国相。管仲在他的感动下,竭尽全力辅佐齐恒公,将齐国进行了重大改革,读后感《中国名相故事读后感(980字)》。使齐国变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国家。

第二个故事是“萧何举将”。讲述了在萧何的协助下,刘邦统师的反秦起义军,但是刘邦手下的将士想回老家,便纷纷逃离。不料,萧何也逃离了。但两天后,萧何又回来了,原来是刘邦误以为萧何逃离了,其实萧何是去追韩信,刘邦听后大怒,认为不值得去追韩信,但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委以重任,并授韩信为统三军的大将后,为汉朝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刘邦登上了皇位!

第三个故事是“魏征直谏”讲了魏征让唐太宗当身边的文书官员,经常当众陈述自己的意见,让皇帝下不了台,皇帝和皇后说,一定要杀死魏征,皇后一听,马上道贺,最后唐太宗经皇后劝解,想到魏征平时忠于国家的许多言行,知道了魏征的忠诚,以史作镜,知道自己的正确与谬误。

第四个故事是“寇准放寇”。讲述寇准是一位爱国政治家。一生数次出任宰相,一次寇准一行人启程奔赴道州,途中他的行李被几个歹徒抢走,歹徒一看行礼都是书籍,而且书上扉页写着寇准两个大字,纷纷下山请罪,寇准让他们把书留下,衣物和行李送给了他们,又取出银两,让他们各自回家,不要再干不义之事,流寇们感动得痛哭流涕,一再请罪。

四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四个名相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里面的插画全部是彩色的很古典,最后一篇故事的图画更是易懂。让人看后回味无穷。此套书不止适合幼儿及小学生,同样适合成人阅读!感谢这次试读机会!

第四篇: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

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同时也是最显赫、最具争议性的晚晴重臣,对他的总体评价至今仍难以定论。

从负面来看,他是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将,并在镇压捻军起义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尤其是在攻入天京后,纵兵烧杀淫掠,仅仅横遭屠杀的平民百姓,就多达十余万人,连儿童都未能幸免,使南京几乎沦为死城,由是留下“曾剃头”、“曾屠户”的恶名;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他对外奴颜卑膝,对内滥杀无辜,又留下“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但若一分为二地看,他又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洋务要员,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并留下了启迪智慧、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曾国藩家书》,被颂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的称颂虽未免有夸张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还是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共同推崇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熙锦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人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乎?”并从曾国藩的《爱民歌》中受到启发,更加注重军队的精神教育工作,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到晚年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说“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要多看。并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这都说明,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人。抛开其《家书》和《爱民歌》不论,仅仅从其写下的一副集句对联中便可以看出。攻占天京后,曾国藩坐镇东南半壁江山,在经济上掌控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在人才上更具有“天下英才尽归曾幕”的优势,兵势上又挟全胜余威,锐不可当。于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王闿运等部属幕僚都一致规劝曾国藩造反,但曾国藩严词拒绝,并写下一副对联抒明心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其上、下联分别取自苏东坡、王安石的诗句,他妙手拈来,集成一对,竟似浑然天成。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于“倚天”之处,再俯视这些“花无数”的尘世诱惑,就能不为所动,凛然超越,只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圣贤事业。

从这幅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的境界,不但超越了各种浮华诱惑,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将维护传承儒家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精神追求。其抒发的克己修身、讲仁守义、坚守信仰、宁静致远的可贵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是诸人看罢,喟然长叹,自此绝口不提造反事。

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便放在今天,也同样令人受益匪浅。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愈发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对于我们锻造人格魅力,干好人生事业,将是何等的重要。

这样想来,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栽跟头,并不是缺乏聪明才干,而恰恰是在个人精神境界上出了问题。这些人在台上讲话时唾沫星子乱飞地慷慨陈词,动辄说难道我们人民公仆的境界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官僚么?锒铛入狱时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悔莫及,动不动就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说事。

其实,资产阶级的官员未必都像他们那样贪婪无耻,而我们的这些官老爷的精神境界,还真就比不上封建时代的某些官僚。最起码,跟人家曾文正公比,他们还真就差远了。花未开全月未满的字面意思是:鲜花开放但还没有全部盛开,月亮盈圆但还未到十五,这时候,我们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期待,是最好的时候。如果花还未含苞,月还没现月牙,美好的事务还遥遥无期,或者花已盛开,月已全满,接下来的就是逐步凋零和亏缺,就打了折扣了。所以,这句话体现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就是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追求极致。

曾国藩是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大影响之人,同时也是最显赫、最具争议性的晚晴重臣,对他的总体评价至今仍难以定论。

从负面来看,他是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将,并在镇压捻军起义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尤其是在攻入天京后,纵兵烧杀淫掠,仅仅横遭屠杀的平民百姓,就多达十余万人,连儿童都未能幸免,使南京几乎沦为死城,由是留下“曾剃头”、“曾屠户”的恶名;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他对外奴颜卑膝,对内滥杀无辜,又留下“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但若一分为二地看,他又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洋务要员,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并留下了启迪智慧、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曾国藩家书》,被颂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的称颂虽未免有夸张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还是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共同推崇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熙锦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人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乎?”并从曾国藩的《爱民歌》中受到启发,更加注重军队的精神教育工作,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到晚年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说“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要多看。并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这都说明,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人。抛开其《家书》和《爱民歌》不论,仅仅从其写下的一副集句对联中便可以看出。

攻占天京后,曾国藩坐镇东南半壁江山,在经济上掌控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在人才上更具有 “天下英才尽归曾幕”的优势,兵势上又挟全胜余威,锐不可当。于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王闿运等部属幕僚都一致规劝曾国藩造反,但曾国藩严词拒绝,并写下一副对联抒明心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其上、下联分别取自苏东坡、王安石的诗句,他妙手拈来,集成一对,竟似浑然天成。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于“倚天”之处,再俯视这些“花无数”的尘世诱惑,就能不为所动,凛然超越,只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圣贤事业。

从这幅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的境界,不但超越了各种浮华诱惑,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将维护传承儒家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精神追求。其抒发的克己修身、讲仁守义、坚守信仰、宁静致远的可贵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是诸人看罢,喟然长叹,自此绝口不提造反事。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便放在今天,也同样令人受益匪浅。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愈发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对于我们锻造人格魅力,干好人生事业,将是何等的重要。

这样想来,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栽跟头,并不是缺乏聪明才智,而恰恰是在个人精神境界上出了问题。这些人在台上讲话时唾沫星子乱飞地慷慨陈词,动辄说难道我们人民公仆的境界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官僚么?!锒铛入狱时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悔莫及,动不动就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说事。

其实,资产阶级的官员未必都像他们那样贪婪无耻,而我们的这些官老爷的精神境界,还真就比不上封建时代的某些官僚。最起码,跟人家曾文政工比,他们还真就差远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国藩的对联,为集句联。

上句出自苏轼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余糟醑。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径寻我语觅余声,拄杖彭铿叩铜鼓。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前年开合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下句出自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编辑本段联句解读 有人曾劝曾国藩“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让其夺位,曾国藩便以此联答之,告诉诸人,这才是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于是劝者止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而博大起来,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帝,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此句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诚,知恩图报的君子小义,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当仁不让,大义灭亲的圣贤王道!

编辑本段艺术赏析

字如其人。看曾国藩的楷书字,端正中有一股杀伐之气,摄人心魄。难怪,在晚清动荡的局势下,曾公能独撑半壁。曾国藩的字犹如老火靓汤,须慢品细尝。这是读书人的字,字里行间充溢的是学问。时人作书,如方便面的料包勾兑,为一时之鲜。因为,书读少了。一个人的学养,是可以从他的字里看出的。

应该说,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其书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更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取法的书家也不限于欧阳询、柳公权、李北海、褚遂良、黄山谷、赵孟頫,而是转益多师,博涉为优,于颜鲁公、何绍基皆有采撷。为读书习楷是文人的两个基本功,自己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并以之教导子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至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小阳的日记

     小阳的主页 广播 相册 喜欢 发豆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10-04-02 20:44:13

最早是在2004年一次讲座中,听到这四句话,讲座结束前的寄语,后来也多次查阅其含义,感觉都不够透彻,今日才彻底领悟。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五篇: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

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

1、《法治与人治问题讨论集》(《法治与人治问题讨论集》编辑组)、2、《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著)、3、《比较法总论》(沈宗灵/著)、4、《法治论》(王人博、程燎原/著)、5、《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著)、6、《走向权利的时代》(夏勇/主编)、7、《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朱苏力/著)、8、《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王泽鉴/著)、9、《法治秩序的建构》(季卫东/著)、10、《论法治》(李步云/著)。

下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度中国十大品牌危机事件及其影响

    2011中国十大品牌危机 1. 瘦肉精致双汇品牌受损 食品安全再现信任危机2. 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 企业商业道德亟待提升3. 台湾塑化剂**大蔓延 食品安全危机引人关注4. 哈......

    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NO.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2011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编者按:像过去几年一样,我们以2011年十大影响性诉讼的评选结果,作为向2011年的告别。这是一份过去一年的特殊总结,是中国公民理性维权的日历。影响制度变革的个案,以坚忍的力量,推......

    2011——2013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

    2013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 1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案情】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2013年9月22日对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

    2011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

    2011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简介 北海律师维权案 【案情】杨在新等4名律师为2009年发生在广西北海市一桩命案的4名被告人辩护,质疑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反被控作伪证,“全......

    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优秀公关公司

    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优秀公关公司踏着2008年的钟声敲响的瞬间,我们回望2007年所留下的足迹,再回顾这个由推销时代进入广告时代、由广告时代进而进入公关时代的商业社会,我们会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摘 要 劳动社会保障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关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法律,是人权思想的立法体现。其制度建设与一个国家的......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

    6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加的势头迅速发展,已经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