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3:4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

第一篇: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

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弘历(1711-1799年),是清代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以及最长寿的皇帝,他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活了89岁。他是一位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对于清朝统治全盛局面的形成,对于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雍正时期是盛世的上升阶段,而乾隆时期则是盛世的高峰和终结。乾隆帝又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汉文化传统素养的帝王,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这种收藏又与他对文物的鉴赏、整理、弘传及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显现了他的儒雅的生活情趣。

清人有一种明显的向传统复归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与当时整个时代环境相汇合,造成了清王朝持久而深入的一股复古潮流。在这种以古雅为美的审美风潮中,对古代文物的收集和珍藏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收藏热中的宫廷与社会

对于源远流长的皇室收藏,它不仅是“宜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不只是供皇帝个人赏玩的珍稀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这些藏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与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国历代宫廷都有收藏文物的传统,清代此风尤盛,特别是乾隆时期,闳富的宫廷收藏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后来随着国势日衰,外患频仍,宫廷收藏也屡遭厄运,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毁损或流散,但仍留存下相当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与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考察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盛况时,应该注意到清代前期、中期文化建设与学术发展的一些特征。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这种“大”与“精”的结合,就使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了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总结性,即集传统之大成的潮流。所谓“集大成”,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如在学术文化方面,有《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的编修;在美术方面,如《营造法式》集历代建筑之大成,苑囿离宫集公私、南北园林之大成,景德镇官窑集历代制瓷之大成,造办处诸作集历代特种工艺之大成等。

还应看到,这种总结又与清代文化的复古潮流相联系。清政府高度认同汉民族的封建文化,一切“仿古制行之”。汉族文人以选择古学而维护民族的自尊,维护既有文化底色。同时出于对明政权覆亡的反思,许多人认为祸根就在于明末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鉴于此,清人有一种明显的向传统复归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与当时整个时代环境相汇合,造成了清王朝持久而深入的一股复古潮流。在这种以古雅为美的审美风潮中,对古代文物的收集和珍藏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表现。《清稗类钞》中有《鉴赏类》,收录了无数清人好古董的故事。这种好古之风,更充分体现到清代的仿古瓷器中。

《是一是二图》为故宫藏画。图绘乾隆皇帝身着汉人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皇家收藏的各种器物。其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一幅与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颜一样的画像。上有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

图中乾隆皇帝的画像具有肖像画特点,40余岁,其面部刻画细致传神,表现出他睿智而自信的神态。书房中有一组古物,左上角的古铜器为“新莽嘉量”,为王莽在创立新朝时所颁的度量衡标准。其形制乃是据《考工记》的文字叙述推衍想象而成。这是王莽当时在文化上复古企图的体现。高置方几之上的是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侍童手执明永乐青花缠枝文藏草瓶,圆桌上置有明永乐青花双耳扁瓶及明宣德青花凤穿花纹罐等。这些古物至今仍珍藏着。通过这幅图画,可见乾隆皇帝对古物的痴迷,也可见那个朝代,互动于宫廷与民间的复古之风。

“三希堂”与“四美具”:收藏的巅峰

故宫文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承袭前朝皇室的收藏。清军入关进驻北京,也接收了明皇室的文物收藏,包括各种三代铜器、瓷器、书画、玉石器、典籍等,并且通过努力搜求,征集了一批珍品。以书画为例,例如晋王珣《伯远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著名书画,都曾载在《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或《石渠宝笈》中,现仍藏在北京故宫。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唐孙过庭《书谱》、唐怀素《自叙帖》等著名法书,曾入存宋元宫廷,现藏于台北故宫。

二是清宫制作。为了满足皇帝对宫廷日用器皿及各种工艺品的需要,从康熙初年起,清宫内府就创立了造办处。康乾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盛世,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玉器、珐琅器、钟表、文玩等,都是当年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故宫所藏清代工艺美术品,有许多仍可以在档册中找到作者是何人,是某年月日开始设计画样、做模型,某日完成,以及陈设地点等。

三是新的收藏与征集。除承袭前朝文物、制作新的美术工艺品外,清朝统治者还多方搜求,不断充实新的收藏。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贡物。朝贡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体现中央和地方、中心与属国之间关系的等级制度。清宫收藏有大量贡物,故宫至今仍集中着一批。从现有史料来看,清朝特别是作为进贡顶峰时期的乾隆朝,臣工的进贡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进贡,内外官员都可以进贡,贡品不再限于茶果、吃食等方物,而是种类繁多,如金银、玉器、古玩、字画、瓷器、铜器、绸缎织物、皮张、洋货等等。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贡书画、文玩较为讨喜。乾隆皇帝在《石渠宝笈续编·序文》上说:“自乙丑至今癸丑,凡四十八年之间,每遇慈宫大庆、朝廷盛典,臣工所献古今书画之类及几暇涉笔者又不知其凡几。”

查抄没收物品也是宫廷收藏的一个来源。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许多犯案的官员被查抄,财产被没收入官。入官之物分为解京物与留变物两类,解京物也分为两类,金银、玉玩、书画、铜瓷及其他特别贵重之物大部分解内府,其余值钱的,含新旧但不一定珍贵之物,都可解崇文门变卖。整个乾隆六十年间因案被抄家的不下200人,其中不乏总督、巡抚、藩臬二司等地方大员在内,大半都是贪赃所致。他们的珍玩都成了内府的收藏。

访书与刻书、抄书。清宫藏书是以明代皇室遗存为基础,经过数百年的访求、编刻、缮写,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图籍,超越以前各代。清朝统治者以“稽古右文”自命,对图书典籍非常重视。从顺治初年为纂修《明史》即下令搜采明朝史志,康熙、乾隆二帝又广搜博采天下遗书。为纂修《四库全书》,乾隆帝数次下诏求书,并采取奖励政策,凡进献百种至百种以上者,分别赏给内府初印本《佩文韵府》等书一部;或于精醇之本,高宗亲为评咏题识简端,优先发还;或将藏书家姓名载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末等,后来共采访得书13781种。清宫藏书是以明代皇宫秘籍为基础,又经过历年的搜求,加上清宫编纂刊刻、抄写的各类图籍,其收藏之富,超越以前各代。清前期,清内府主持编纂、刊刻和抄写了许多大部头的图书。这些图书不仅在中国图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成为清宫藏书的重要来源。清内府在编刊图籍的同时,由于康乾二帝崇尚书法,内府抄写书籍亦极为盛行,其抄写之精、装帧之美、数量之大,均可与内府刊本书相媲美。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有名,同时产生的《四库全书荟要》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也颇有影响。这些内府刊本与抄本,都成为尔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在清宫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进行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铭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希世之珍”,而且是分别经过宋、金、元诸代的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笈”,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着非凡的意义:“今其墨迹经数千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荟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子墨有灵,能不畅然蹈抃而愉快也。”

“四美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这四件画作,明代为上海人顾从义所收藏,顾能书善画,好古精鉴,嘉靖年间以善画选直文华殿,后授中书舍人。这四件国之瑰宝,在明代即被董其昌称为“四名卷”,他对此四件巨迹散佚后自己只能得其一而为之感慨不已。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乾隆皇帝对“千古法宝,不期而会”叹为“不可思议”,并非常高兴,御题《蜀川胜概图》有“乃今四美具一室,赏心乐事无伦比”诗句。于是,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又命董邦达绘《四美具合幅图》,并御题《“四美具”赞》:“虎头三绝,妙极丹青,桓元巧偷,自诧通灵。有宋公麟,名冠士夫,海岳避舍,顾陆为徒。潇湘澹远,蜀江清峻,九歌瑰奇,奕奕神隽。中舍鉴藏,名迹归重,剑合珠还,雅置清供。”与“三希”重聚的感慨一样,也将“四美”重聚比做春秋时期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在西晋永平年间重现,以及东汉顺帝时期合浦珍珠在吏治腐败时避迁交趾、吏治清明时重到合浦的传说,足见乾隆皇帝的志得意满及其收藏的千古之盛。

鉴赏功力与藏品整理

乾隆皇帝不仅致力于收藏,而且重视文物的鉴赏,常在文学侍从、内廷画家陪侍下阅赏品鉴,作为政务之暇的消遣。乾隆朝著名的文学侍从,有梁诗正、张照、汪由敦、董邦达、钱陈群、沈德潜、于敏中、刘墉等。这些人学问优长,能诗能文,兼具书画艺术创作与鉴赏能力,陪着酷好诗文艺术的皇帝进行创作、鉴赏,整理皇室收藏。乾隆皇帝本人艺术修养甚高,精于古物鉴赏,嗜古成癖,对于收藏的书画及工艺珍品进行过认真的鉴评。阅赏钤印是乾隆帝的喜好,故宫藏的很多传世书画精品上都钤有乾隆的玺印。乾隆一生拥有过的玺印远远超过他曾钤用过的玺印,据统计,乾隆一生共治玺印1800余方,钤用过的也有千余方,是历史上留下印迹最多的一位皇帝。

乾隆皇帝对古玉的鉴别水平很高,对玉器的沁色和俏色很有研究,这是在实践中学习获得的。他写有《御制玉杯记》,记载玉工姚宗仁祖制玉杯的经过及做旧方法。这种方法给乾隆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积累了好多经验,能够准确鉴别古玉的真赝。

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82岁的黄公望画成生平最重要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卷。这幅画卷为纸本水墨画,在清顺治年间不幸遭遇火厄,分成两卷,残存的一段,通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为全卷起首。360余年间,《剩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各自流传。此外,流传的《富春山居图》有构图完全相同的两卷,一为题赠郑无用师的《无用师卷》,另一为落款“子明”的《子明卷》。两卷于乾隆时期先后进入内府。乾隆帝误辨《子明卷》为真,《无用师卷》为仿本,引发后世诸多讨论。

清宫有无假画?肯定有。1936年马衡院长曾因易培基冤案问题,在庆贺张菊生(即张元济)70寿辰时写的《关于书画鉴别的问题》一文中,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书画名家和风雅帝王关于书画鉴定方面的理论,指出:“书画之真赝问题早已成为不易解决之问题。虽一代鉴家董文敏(即董其昌)也认为‘谈何容易’。其中问题复杂得很,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所能解决的。”他说:“现在故宫所藏书画,有许多品质虽劣,名头则甚不小,……凡是名气越大的,件数必愈多。大约臣工进献之时,不管内容如何,贡品单子上不能不写的好看。好在是送礼的性质,无关政事,也谈不到欺君之罪。于是‘往往有可观览’之外,尽有许多不可观览的。”对有些虽为赝本但流传有序、本身价值并无动摇的书画,马衡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总之,马衡通过大量实例,论证了书画之赝本,自古有之。帝王之家、社会名流所藏书画,大多来自于民间,当然不乏赝品。书画的真赝鉴定“谈何容易”,而法院仅听黄宾虹一家之言就断定“帝王家收藏不得有赝品,有则必为易培基盗换无疑”,实在是没有道理的。

鉴与赏是分不开的。乾隆皇帝的阅赏活动在他的诗文中也有充分反映。除诗歌之外,乾隆皇帝在书画上题跋则更多,仅《快雪时晴帖》就在49年中题跋达73处。对于许多工艺珍品,他也常有题跋和题诗刻在其上,例如御题官窑葵瓣口碗、御题剔红《百花图》长方盘、御题尤侃雕犀角槎杯等,或记叙文物的收藏经过,或抒写感想,反映了他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

乾隆皇帝不仅重视收藏,还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就是两部大型书画著录。《秘殿珠林》专记宫藏宗教题材的书画,《石渠宝笈》则专记宫藏一般题材的书画及其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书画作品1万多件。包括《西清古鉴》、《西清续鉴》、《宁寿鉴古》在内的《西清三编》,收录了清宫所藏的数千件古代铜器;《四库全书》,则共收书3503种79337卷,约9.97亿字。乾隆年间,于昭仁殿庋藏宋金元明之精善藏书,编有《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嘉庆二年(1797年)昭仁殿失火,前编书尽毁,乾隆又令再辑宫中珍藏《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天禄琳琅书目》为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目录,沿袭汉代以来书目解题传统,在版本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如记载收藏家印记即为其中一大创举,于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之风影响深远。

乾隆皇帝对于收集的许多珍贵法书名作,不仅自己摹写欣赏,还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命令于敏中、梁国治等大臣组织刊刻了“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供给普通士人临摹之用。

当然,我们在看到乾隆帝以收藏为中心的文化大业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窜改、禁毁等,这也是不容讳言的。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乾隆皇帝的收藏?乾隆皇帝生活的18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以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在西欧已确立了统治地位。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在6年后正式对公众开放。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18世纪的中国仍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专制政治的典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清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君临天下,统驭万方。宫廷的收藏,自然也是作为君主法统的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但是,这些文物毕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记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乾隆皇帝毕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帝王。辛亥革命后,故宫博物院成立,这些文物成为全国人民共享的文化财产。

现在主要收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物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文物包括了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品级、品类、数量上的优势。其历史文化内涵更涉及建筑、园林、历史、地理、文献、文物、考古、美术、宗教、民族、礼俗等诸多学科,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是这些文物显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条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得到充分的印证;三是这些文物与我们民族有着特殊的关系,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和我们民族共患难,赋予其特殊的价值,寄托了我们民族的感情。

第二篇:个性印刷是潮流趋势

个性印刷是潮流趋势

个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很多人的代名词,无论在哪里,都想做到与众不同。近年来,随着网络及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对个性印品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形成了一种潮流与趋势。

一、个性印品成新盈利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希望能随时地按需要的数量来印刷,而非大批量的印刷,这就要求印刷厂需求新的印刷方式,突出个性化印刷。个性化印品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市场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即电子商务市场、产品个性化服务以及针对商社的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各种手册、商业广告、会议资料等个性化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同时,一些厂商为建立商品与客户之间的联系,需要为某些商品做一份个性化的宣传册,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这也为个性化印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一些商社,与不同的客户联系,需要不同的广告、包装、宣传材料等,这也是个性印品的另一个巨大市场。

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B2B、B2C在印刷企业和客户之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互联网,印刷企业快捷地直达客户和供应商,选择合适的报价,签订意向协议,接收订单,参看活件工作状态等等。

印刷业的趋势是印刷厂、出版商和媒体都在向网上转移。在一切都是在“虚拟”中进行的时候,服务就成了致胜的关键。现在,你想得出的,网上就能找到相应的服务。很多企业也将这些外包给互联网公司,由他们来度身定做一套电子平台。

相对于国内企业,还是大而全,而网络部门始终还是处于不赚钱而又孤立的尴尬境地。至于电子商务平台,几乎就无从谈起了。同国际上一样,国内印

刷企业在B2B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客户和内容之间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一开始大家想到的是电子商务,事实上,仅仅通过虚拟的网上世界是无法吸引人家和你签订单的,所以美国互联网已开始向客户服务方向转变,以期快速准确的响应客户要求。

个性印品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正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个性印品的用户群体中,除了年轻人、年轻的妈妈群体,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享受生活、享受快乐的中年群体,甚至老年群体。可见,个性的追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特权。个性不以年龄挂钩。

三、个性印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如火如荼的印刷电子商务领域中,据有关人士透露,在线印品定制的毛利率比一般的B2C网站略高,很多单一产品的利润甚至能达到40%~50%。由消费者亲自设计、针对每个消费者“量身定做”,每个消费者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用照片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可置疑,个性化印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

在谈及个性化印品未来的消费市场时,业内人士则表示:未来个性印品的丰富度至关重要,而产品价格、用户定制体验及售后服务等将成为用户选择在线印品定制网站的重要指标。天津印刷在线(天津天羽爱德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篇: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你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2.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2、3、4、五、体味美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六、探究美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济

南的冬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体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 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第四篇:文物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宫消防大队对辖区内古建筑消防安全

调研情况汇报

文物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2005年发生在北京市景山寿皇门和河北省涉县清泉寺两起火灾,还有近期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1.11独克宗古城火灾,损失尤为严重,给我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汲取经验教训,预防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现结合南宫市实际,对南宫市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防火现状进行探究和调研,并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做一浅析。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南隔清凉江与故城、清河两县相望,北与新河、冀县、枣强三县为邻,西与巨鹿县交界,南与威县、广宗县毗连,属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城关,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08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南宫市内有文物单位4项,全国著名的普通塔就坐落在南宫市境内,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消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古建筑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

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火劫,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古建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南宫市境内的文物古建筑虽然在近年来不曾发生过火灾事故,但它像全国文物古建筑一样自身存在着许多火灾危险性。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全市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覆盖严实紧密。因此,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

文物古建筑分布比较广,且远离城镇,像南宫市普通塔就是这样。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一旦

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无消防道路、值班人员、自动灭火设施或有人“无用”(年迈体弱、和尚),消防疏散通道狭窄或不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不应急”等现象。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体制不健全,问题复杂

建筑的管理部门与政府管理与使用体制不健全,文物古建筑的使用部门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古建筑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存在“四多”现象,即可燃物品多、电气线路多、居住老人多、使用明火多,用火用电不规范。有的古建筑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应在当地政府中成立由文物、规划、消防、宗教等部门组成的古建筑保护管理委员会。

4、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很难根治火灾隐患。古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建筑群,木质构件多,耐火等级均为三、四级,基本上毗连建造,密度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外观封闭,墙

高院深,台阶重叠,消防车无法靠近,一旦发生火灾,将迅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

在古建筑的各项保护工作中,防火保护毋庸臵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工作上具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例如,古建筑是罕见的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发生火灾后,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对古建筑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的重视。

1、古建筑的地理及环境安全特性

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臵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臵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辆难以通行,防火间距不足,对古建筑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可靠度均已大幅降低。又因其“客观的存在”,使得改变、改造其结构、增设消防安全设施相对困难。如何既不破坏古建筑物原貌,又能真正达到其防火安全的指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强对古建筑物的防火保护,应是深入研讨、亟待解决的问题。

2、古建筑结构、材料安全特性

文物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南宫市境内共有4处文物建筑,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这些文物古建筑均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无论是归属于何种形式的古建筑物,其结构及使用材料均已年久老化,斑驳陈旧。因此,发生火灾后在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大于现代建筑物。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遇真宫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再加上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因此对古建筑物老化、陈旧的因素,在设计、规划、保护中要予以充分考虑。

3、建筑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时空背景特性

由于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古建筑物丧失其原有的时代定位,从人、事、地、物的角由现代人来规划设计其防火措施,在达到的目的与目标上均已不同。特别是在整体效益上,要对有关经济效益性、社会安全性以及文明价值性予以有机统一。

如何从传承过去、保障现代、发展未来中找到平衡,真正做到全面性防火安全保护必须要具有现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和意识。

4、古建筑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特性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现代文明与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和体现在古代建筑的防火安全保障上,却又不破坏其原貌,必须从古建筑物的深度内涵上寻求突破,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三、古建筑防火工作的几点对策及措施

现代防火新的理念与技术日新月异,如何确实深入了解其有效的价值并应用于古建筑防火体系是相当重要的环节,现代科学技术及产品除能在现代建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外,还可以解决古建筑遗留的疑难问题。

(1)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度评估技术

虽然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条件及几率不同,现代建筑是以大范围、高密度并不断发展为特点,古代建筑则是以重点突出、高度分散而存在,但都可以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分析和模拟演示,找出隐患所在,确定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作为设计规划的基础,为防火安全改造工程提供量化的依据。

(2)古建筑引用现代防火分区的划分概念

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安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防止火灾蔓延以及人员疏散的安全保证,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枢纽。因此,对古建筑也可以根据容易起火的部位为依据,按照实际的距离大小来划分空间,形成“物理分隔”的纵深防御,再以此空间的间隔,规划设臵各项防火措施及设备,达到防火安全目的。

(3)移动式和固定式灭火设备的配臵

利用古建筑防火分区的概念,对于警戒区内灭火设备的配臵,即可采用“移动式规划概念”来规划设臵,用轻便移动式的灭火设备,依事先规划的关键路径,进行机动支援。另外,再结合警戒区、缓冲区的设立,固定式的灭火设备以及古建筑既有的防火保护设备,形成整体的配臵效益,达成由外至内的全方位的防御。

(4)加大对多发致灾因素的防范力度

从古建筑最易引发的火灾原因分析,以雷击和人为纵火频率最高,因此,必须加大对于这方面的重点防范。以北京的紫禁城为例,自建成以来发生的较大火灾中,主要起火原因是雷击。近几年我国也发生多起因雷击引起的古建筑火灾事故,如2004年发生的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火灾等。由于放火原因引起的古建筑火灾事故也不乏其例,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因犯罪分子放火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及殿内尧王等

泥塑像9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因此,对古建筑必须设臵有效的避雷设施。古建筑内的可燃饰物等易燃材料要采取必要的阻燃措施。重点古建筑要落实责任制,加强值班巡逻。

(5)根据古建筑的实际,分阶段实施防火措施 古建筑的特性决定了其防火保护是相当具有挑战性及复杂性的工作,必须从各项专业技术的整合来分阶段的实施防火措施,以达到其整体的防火效能。因此,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技术上做不到而可从行政管理上做到的,都应予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存在火灾隐患的客观性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依资源条件,按优先顺序积极予以办理。例如山西省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中,结合山西的实际,对不同的古建筑分别采取不同的防火保护措施,并通过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6)妥善运用古建筑既有的防火资源

古建筑在防火安全上也有程度不同的考虑及设臵,无论在防火墙、灭火设施、雷击防范上或其原设计的安全设臵上均有特殊的考虑。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其设计精髓与内涵,结合现代先进的防火观念充分加以运用。

(7)应用高科技、新材料,提升古建筑消防安全度

成熟的高科技技术与产品,可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上,解决遗留的疑难隐患,特别是以数值量化的模式,更准确的设计规划,提升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可靠度。因此,先进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性能化设计与分析,可积极应用于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工作。

第五篇:减负增效是当今教育中的潮流和趋势

减负增效是当今教育中的潮流和趋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多层面的负担:

第一,精神层面的负担

目前在我国,中高考英语必考,大学必须四、六级过关,社会以升学成绩评定学校和教师,“学而优则仕”是造成学生英语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第二,作业层面的负担

由于应试的要求及传统教法的深远影响,学生的作业偏重于抄单词、词组、语言知识点的训练,这种简单枯燥的作业方式造成了学生作业时不动脑筋、不动嘴巴,机械搬运,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结果是,学生写得多、学得累;教师讲得烦、改得苦,效果差。

第三,经济层面的负担

由于英语成绩、英语水平在孩子的升学、就业中处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在竞争中落伍,嫌教师布置作业少,忙着给孩子买资料,迫使孩子做一定量的额外作业、请家教。周六、周日,寒暑假,原本是孩子放松休息、自我调节的时间,全被家教占领。三年中学的英语学习,累计资料费用、家教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有条件的家庭觉得在孩子学习方面投资是必要的,工薪阶层的父母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此省吃俭用,劳心劳神。孩子有了成绩,皆大欢喜;若成绩依旧平平,那将再次转嫁成孩子的精神压力。

针对以上负担,采用何种途径来减负增效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英语学习具有连续性,如果学习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就有可能从这个环节开始逐渐放弃英语。只有当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对英语这门功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环节,关心每一位学生,牵住他们思维的绳子,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学习,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作为英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大胆开口的习惯。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它离不开勤讲、多练。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多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情境中与教师、同学交流。做到大声、清晰流畅地叙述。教师要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要特别关爱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动口活动。

2.规范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不难发现凡是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秀;学习成绩越差,书写越糟。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会写英文的学生,他们也会学英语。因此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指导孩子严格规范书写。

3.良好参与课堂的习惯。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做笔记的习惯、听教师讲课的习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课堂互动的习惯……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4.勤于积累的习惯。目前飞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对人们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新形势、新环境而言,人们时下的英语知识技能显得不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多方面地积累和汲取。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英语报刊读物,引导他们收听收看相关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课外拓展,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礼仪、历史,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跨国文化意识。

三、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身心得到发

展。英语有效教学应做到:

1.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在课前要深入思考:学生要掌握哪些语言点和知识点?提高哪些语言技能?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帮助学生生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民主氛围。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又要让学生无拘无束,敢疑问、敢说敢为。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也就越有效。

3.及时准确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英语课上要做到,只要有练习,就要有评价,这样能使学生在印象鲜明的状态中纠正错误。评价应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坚持以鼓励为主。富有魅力的评价能推动有效教学。

四、精心设置作业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情况的方法,是调节教与学进程和方法的主要手段。英语作业的布置要优化设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作业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做到适时、适量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精心设计选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以致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听力作业和口语作业相结合按照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听力、口语作业是英语学科必要的练习形式。教师设计口语课外作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实际情况来设计,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每天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与同学交流最难忘的人、事,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打算,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随意抽几个学生进行交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把学习外语当作乐趣和充实自我的手段,最终使自己成为了终身的外语学习者。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以真诚、坦率的态度面对学生。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上介绍的四个方面上坚持不懈以外,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更加蓬勃发展,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和灿烂!

下载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收集文物是清王朝复古潮流的突出表现(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